中药历史名词解释大全全

中药鉴定名词解释_文库下载
1亿文档 免费下载
当前位置: &
& 中药鉴定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名词解释
本文档纯属个人手打,内容来源于中药鉴定教材,适合执业药师考试学习复习以及中药鉴定考试复习。辛苦分享~
中药鉴定名词解释:
1. 气调养护:通过调节库内的气体成分,充氮或二氧化碳而降氧,在短时间内,使库内充满98%以上的氮气或二氧化碳,而氧气存留不
到2%,致使害虫缺氧窒息而死,达到很好的杀虫灭菌效果。
2. 对抗贮藏法:利用一些物质的特殊成分或某药材的特殊气味所具有的驱避杀虫作用,将其与易生虫的药材放在一起贮藏的方法。
3. 走油:又称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4. 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
以利于干燥。
5. 星点:大黄的根茎髓部散在多数异形维管束,俗称星点。此异形维管束系外木式,射线呈星芒状射出。
6. 云锦花纹:指何首乌块根横切面上皮部由4-11个异形维管束形成的云朵状花纹,又称云锦状花纹。
7. 晶鞘纤维:即晶鞘纤维,是指纤维束与其周围含草酸钙方晶的薄壁细胞的复合体。
8. 镶嵌状细胞:小茴香的内果皮细胞由5-8个狭长的细胞为1组,以其长轴相互作不规则方向嵌列的细胞。
9. 过桥:黄连药材表面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结节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10. 朱砂点:茅苍术的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
11. 怀中抱月:松贝的外面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12. 错入组织:槟榔种皮内层与外胚乳的折合层常不规则插入到内胚乳中,也有外胚乳深入于内胚乳中,形成错入组织。
13. 冒槽:取毛壳麝香,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立即检视,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
14. 当门子:麝香仁野生品中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气香浓烈而特异。
15. 挂甲:取牛黄的蛋黄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16. 通天眼:羚羊角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部成空筒状,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
17. 条痕:矿物在白色毛瓷板上划过后留下的粉末痕迹称条痕,粉末的颜色称为条痕色。
18. 解理及解理面: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严格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并且能裂出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这些平面称为解理面。 地道药材:
河南:四大怀药:山药、牛膝、地黄、菊花
安徽:四大皖药:牡丹皮、木瓜、菊花、白芍
浙江:白术、白芍、菊花、麦冬、浙贝母、玄参、元胡、郁金
云南:三七、琥珀、云木香
甘肃:当归、大黄
宁夏:枸杞子
辽宁:细辛、五味子、石柱参、煤珀
吉林:人身、鹿茸
黑龙江:熊胆、虎骨
江苏:薄荷
广西:蛤蚧
广东:藿香、砂仁、槟榔、巴戟天
Word文档免费下载:(下载1-1页,共1页)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_药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中药鉴定名词解释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 源的应用学科。它是...中药鉴定名词解释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1、中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合成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 材、饮片和中成药。 2、车轮纹,...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2页 1下载券中药鉴定名词解释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中药鉴定名词解...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 以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为基础, 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 中药鉴定...中药鉴定学的名词解释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鉴名词解释大全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 中药鉴定学一、 名词解释 1.药物:凡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鉴定学 一、名词解释 1、发汗:指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积起来发热, 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药鉴定学》题库-名词解释 1. 2. 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 中...中药鉴定学 名词解释 1、菊花心:指药材横切面上,外围色较淡,呈白色或淡黄白色,中央色较深, 呈黄色或深黄色, 从中央至外围有不甚直的致密的放射状纹理, 形如...中药鉴定常用名词术语解释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中药鉴定常用名词术语解释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二甲子 指人参...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小型题库一、名词解释: (5*2) 1、中药鉴定学: 2、中药 3、脉岛数 4、气孔指数: 5、栅表比: 6、菊花心: ...中药的名词解释重点都标志
我的图书馆
中药的名词解释重点都标志
中药名词解释1. 中药:按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 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2.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医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3. 本草:本: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它植物。重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但以植物药为最多,使用也更普遍,所以相沿把中药叫“本草”。4. 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位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5.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6.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7.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8.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9. 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其原有疗效。10. 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11. 副作用: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12. 中药性能:又称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内容,它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药物偏性)13. 四气:寒、热、温、凉四种药性。14. 五味:是指药物的滋味,具体内容包括辛、甘、酸、苦、咸、涩、淡。(一)辛 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一般发汗的药物与行气的药物,大多数有辛味;某些补养的药物,也有辛味。(二)甘 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的作用。一般滋补性的药物及调和药性的药物,大多数有甘味。(三)酸 有收敛、固涩等作用。一般带有酸味的药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用。(四)苦 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等作用。一般具有清热、燥湿、泻下和降逆作用的药物,大多数有苦味。(五)咸 有软坚、散结或泻下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泻下通便的药物,带有咸味。 在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它们的意义和作用是这样的:(一)淡 就是淡而无味,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能够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 物,大多数是淡味。(二)涩 有收敛止汗、固精、止泻及止血等作用。.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升浮指上升、发散,即向上向外的作用趋向;沉指收敛泄利,降指下降,即向下向内的作用趋向。(一)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二)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三)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四)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归经: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道地药材:质优效高的药物。15. 剂量: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用量。16. 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17. 发散风寒药:性味辛温,发汗力较强,有发散风寒之功,用于风寒表征的药物。18. 发散风热药:性味辛凉,发汗力较弱,有发散风热之功,用于风热表征的药物。19. 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20. 清热燥湿:药性苦寒,既能清热,又能燥湿,治疗湿热所致的泻痢、黄疸、带下、淋浊、湿疮等证的作用或治法。21. 清热凉血: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治疗温热病邪入营血,血热妄行之、吐血, 纽血、斑疹,以及舌绛心烦或神昏谵语等血分实热证的作用或治法。22. 清热泻火:药性寒凉,能清泄气邪热,治疗气分实热的高热、烦渴、汗出、脉洪实或脏腑实热证的作用或治法。23. 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24. 峻下逐水:用泻下作用峻猛的药物,能引起剧烈的水泻,使体内潴留的水液从大小便排除的作用。25. 釜底抽薪:通过写下以泻去体内实热的治法。正如用抽去锅下燃烧着的柴草,以降低锅内的温度一样。26. 祛风湿药:凡以祛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27. 祛风湿:辛散苦燥的药物,能祛除人体经络、肌肉、筋骨关节除的风湿病邪,以治疗风湿痹证。28. 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29. 芳香化湿/醒脾化湿:芳香运脾的药物能宣化中焦湿浊,恢复脾胃健运,以治疗湿阻中焦证。30. 利水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31. 淡渗利湿:药味甘淡,具有渗利水湿功效,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等的一种方法。32. 利水(尿)通淋:利水渗湿药能治疗淋证尿频、尿急、短赤涩痛、、少腹拘急等。33. 温里药:凡能温湿里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34. 回阳救逆:药物具有恢复阳气,挽救厥逆证候的作用,救治阳脱证将脱的一种方法。35. 温肺化饮:药物具有温散肺脏寒邪、化肺中痰饮的中庸,为治疗寒饮伏肺证的一种方法。36. 温中散寒:药物具有温暖中焦(脾胃),祛除寒邪作用,为治疗脾胃受寒证或中焦虚寒证的一种方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92. 法。 引火归源:药物具有因肾阳亏虚而上浮的虚阳(火)下归于肾的作用,为治疗虚阳上浮证的一种方法。 理气药:凡以梳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叫行气药。 行气:药物具有疏散气机,行散气滞的作用,为治疗气滞证的一种方法 破气:药物具有较峻烈的行气作用,为治疗气结积滞证的一种方法 降气:药物具有恢复肝脏降泄功能的作用,为治疗胃气上逆或肺气上逆证的一种方法 疏肝解郁:药物具有疏理肝气、恢复肝气疏泄的作用,为治疗肝气郁滞的一种方法 消食药:凡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三药合用的习称,主食滞证。 回乳:药物具有使妇女乳汁分泌减少甚至中断乳汁分泌的作用,主妇女断奶。 回乳消胀:药物具有中断乳汁分泌、消除乳房胀痛的作用,为治疗断乳乳房胀痛的一种方法 活血祛瘀药:凡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祛瘀药。 活血祛瘀:药物具有促进血液运行,消散淤血的功效,主瘀血证 引火(血)下行:引导火热及血液下行,以降上炎之火,治头痛、眩晕、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吐血、纽血诸证的药物功效。 破血逐瘀:活血祛瘀的作用强,药性较峻猛,治疗瘀血重症如癓麚积聚等药物的功效。 祛瘀生新:瘀血阻滞于体内,影响新血的生长,使用活血化瘀药,祛除瘀血以利新血生长。 活血调经:具有活血祛瘀,调畅血脉通调月经,治疗血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的药物功效。 破血:具有活血力强,破癓消瘀的功效,主癓麚、闭经等证 引血下行:为引火下行的一个方面。凡血热上冲之证,可以通过降泄药,使血下行治疗血热妄行、迫血上溢之吐血、纽血等。 化痰药:凡能祛痰或消痰作用,治疗痰证的药物,成为化痰药。 温肺化痰:药物具有温热之性,能温肺祛寒化痰饮,为治疗寒痰咳嗽,痰多咳嗽等证。 清热化痰:药物具有寒凉之性,能清化热痰,为治疗热痰咳嗽、痰黄色稠粘等证 宣肺化痰:药物具有开宣肺气、祛除排痰的作用,为治疗外感咳嗽、侯痒的等证 润肺化痰:药物具有滋润之性,能润燥且化痰浊的作用,为治疗燥痰咳嗽、痰少咽干的等证 燥湿化痰:药物具有温燥之性,能燥湿化痰饮的作用,为治疗湿痰咳嗽、痰多色白、苔白滑腻的等证 止咳平喘药:凡能止咳,平喘,治疗咳嗽、气喘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平肝息风药:凡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主治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症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位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开窍醒神:辛香走窜之品,能开通闭阻之心窍或清窍,使闭证神昏的病人苏醒。 安神药:凡能安神定志,治疗神志失常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重镇安神:某些矿石、化石、贝壳类药物,具质重沉降之性,有安定心神的作用。 养心安神:某些植物药甘润滋养,入心经,具安心养神作用。 补虚药:凡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大补元气/补气固脱/补气救脱:补气作用强,用于元气大伤,出现虚脱的作用 纳气平喘:用于肺肾气虚(肾不纳气),呼多吸少,短气喘促,动则尤甚,声低气却的治法。 补阳药:有温补人体阳气,治疗阳虚证,尤以治疗肾阳虚衰证为主的药物。 补虚药:补益正气,增强体质,轶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 补阴药:有补阴、滋液、润燥功效,治疗阴虚液亏证的药物。 补气升阳:补益脾胃之气,又能升举阳气,用于气虚下陷的治法。 平抑肝阳药:凡能平抑肝阳,治疗肝阳上亢病症的药物,称平抑肝阳药。 平肝潜阳:部分介类和矿石类药物,质重,有镇潜沉降之性,具显著的平肝阳作用。 平肝息风:平抑肝阳,息风止痉。是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或肝风内动之痉挛抽搐的治法。 息风止痉:平息肝风、制止痉挛。是治疗肝风内动的痉挛抽搐的治法。 息风止痉药:凡以平息肝风为主要作用,用治肝风内动,痉厥抽搐病症的药物,称为息风止痉药。 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 敛肺止咳:收敛肺气耗散以治肺虚久咳的治法。 止血药: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性寒凉,能清血分之热证而止血,治疗热血出血证的功效。 化瘀止血:具有止血化瘀双重作用,治血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的药物功效。 收敛止血:性涩,或质粘,或为炭类,能收敛固涩而止血的药物功效,适于出血无瘀滞者。 温经止血:药性温热,能温内脏,益脾阳,固冲任而摄血止血的药物功效,适于虚寒性的出血证。 驱虫药: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焦四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槟榔四药合用的习称。 涌吐药:凡以促使呕吐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涌吐药,又称催吐药。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凡以解毒疗疮,攻毒杀虫,燥湿止痒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拔毒化腐生肌药:凡以拔毒化腐,生肌敛疮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成为拔毒化腐生肌药。 毒性:狭义的毒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损害性,广义的毒是指药物的偏性。大-执业药师考试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拒绝访问 | www.ggdoc.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ggdoc.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3191ebda8a043fb-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中药炮制的方法有哪些】_中药炮制名词解释_哪些中药要炮制-3721健康知识网
3721健康知识网-打造最全面的健康知识、生活小常识网站
推荐健康知识
热门健康知识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73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中药药剂学-名词解释(小抄) 2013年必备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中药药剂学-名词解释(小抄) 2013年必备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09|
上传日期: 21:45:3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药药剂学-名词解释(小抄) 2013年必备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名词解释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