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拉扎勒斯在哪些著作里面阐述了自己的认知评价理论?就比如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动机与人格》那样

36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答案-第2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36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答案-2
为社会中的一员,语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获得的理论:;(一)后天学习论;(二)先天因素说;电大2011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3;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4分);1.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2.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3.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积极
 为社会中的一员,语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语言的获得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建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咿呀学语阶段,开始发出一些人类语言中存在的音节。单词语阶段,开始使用只有一个音节的单词语。电报语阶段,开始使用由两个或更多词语组成的电报体语言。语言胜任阶段,开始学习掌握语法规则,并逐渐学会使用符合语法规则的完整句子。语言获得的理论:(一)后天学习论。这类学说强调后天学习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是后天模仿、学习强化和纠正的结果。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提出的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的语言获得的理论认为,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是条件联系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语言的发展是可以采用常见的学习原理来结实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从观察学习的角度阐述了语言获得的过程。(二)先天因素说。与后天学习理论截然不同,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个体语言的获得,主要是由个体的先天因素决定的。他提出了一个语言能力获得的公式:最初的语言材料-语言获得装置-语法能力。他还指出,人类的语言分为两个层次:语言表现和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天生的,由LAD获取,语言表现是以前者为基础在后天的环境中学习的。由于有了先天的语言能力,我们才能够学会所听到的任何一种语言的特定语法。总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语言与人类的很多其他特征一样,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电大2011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3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4分)1.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2.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合体。3.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就是因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4.心境、激情和应激: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5.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而产生原动力,由此推动个体的行为。6.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7.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8.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9.成就目标:是指“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标的认知表征”,它“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是有关目的、胜任、成功、能力、努力、错误和标准的一种信念系统”。10.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11.能力与智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心理特征。 智力:是指人们所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一般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力。12.模仿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40分)1.简述情绪的成分与功能。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功能:(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2)情绪是激励行为的动机。(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4)情绪是人际交流的手段。2.简述情绪的二维度说的基本内容。情绪最基本的维度有两个。一个维度是愉快不愉快,称之为情绪的效价。在效价维度上,由正到负,愉悦度依次降低,中间的某一点上无情绪感受。位于正效价那端、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积极情绪(正情绪),位于负效价那端、有不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消极情绪(负情绪)。另一个维度是唤醒度,有低唤醒与高唤醒,它由弱到强。3.简要列出情绪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三种经典的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理论。代表人物有詹姆斯和兰格。他们强调情绪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外界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2)坎农―巴德理论。代表人物有坎农、巴德。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的生理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情绪感觉是大脑皮质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共同激活的结果。(3)认知评价理论。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你看婚前性行为的危害。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具体来说,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4.简述动机的特点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动机的特点:动力性、指向性、隐蔽性、活动性、维持性。马斯洛的动机需要层次论认为动机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的需要,对食物、水分、空气等的需要等;安全的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等;归属与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他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5.举例说明动机与行为、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人们倾向于认为动机强度越高对行为的影响越大,工作效率也越高;反之,动机强度越低则工作效率越低。但事实并非如此。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6.在学校环境中,如何发挥社交动机的积极作用?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社交动机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得以满足: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同伴之间的沟通。(1)良好师生沟通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和乐观性格。良好师生沟通的要素,有三个,真诚、接受、理解。(2)同伴沟通。同伴沟通主要表现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同伴沟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同伴沟通对儿童的社会化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同伴沟通有助于儿童从他人角度上看待问题,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同伴沟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7.能力是如何分类的?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不同,可以将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根据能力是否能够帮助人们创造出新事物,可以将能力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将能力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8.请简要列出智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学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斯皮尔曼认为,各种特殊因素与一般因素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人的智力。(2)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智力看成是多种成分的复杂结构,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应从操作、内容和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指出,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七种智力,分别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在其后来的研究中,他又提出了第八种智力,即自然探索智力。(4)沙洛维与梅耶的情绪智力理论。特们认为情绪智力可定义为四个主要成分:准确和适当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运用情感、促进思考的能力,理解和分析情感信息、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9.在人的一生中,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如何?童年期和少年期能力发展迅速智力中各种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发展趋势不同。成年期能力发展最稳定。10.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能力的类型差异。(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三、论述题(每题6分,共36分)1.什么是表情?表情有哪些类别和功能?情绪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但在情绪发生时,又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这些与情绪有关的外部表现,叫表情。表情包括情绪在面部、言语和身体姿态上的表现,称为面部表情、语调表情和姿态表情。表情起着求偶、顺从、维持接触行为以及警告、求救和威胁等信号作用,在人类,表情特别是面部表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工具。面部表情:人类表达情绪的最主要的一种表情,是情绪在面部的表现。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面部表情。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将人的面部分为额眉-鼻眼区、眼-鼻颊区和口唇-下巴区等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的活动构成了不同的面部表情,表达着响应的情绪。将各区肌肉的细微活动综合起来就可表达不同的情绪。在表现不同情绪的面部表情中,起主导作用的肌肉各有不同。 愉快时:额眉区放松,眉毛下降;眼鼻区眼睛眯小,面颊上提,鼻面扩张;口唇部嘴角后收、上翘,这三个部分的肌肉运动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笑的面部表情。姿态表情:是情绪在身体姿势和动作方面的表现。其中头、手和脚是表达情绪的主要身体动作部位。欢乐:手舞足蹈;悔恨:顿足捶胸;惧怕:手足失措;虔诚:肃立低头。语调表情:情绪发生时在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方面的表现。高兴时音调轻快;悲哀时声音低沉缓慢;愤怒时说话大声而严厉;撒谎时声音会比平时高一些;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声音讲出,则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理解:“你干吗” 升调表示怀疑;降调表示不耐烦;用感叹语气强调“吗”字,则表示责备。情绪识别是借助于许多线索,特别是借助面部那些活动性更大的肌肉群的运动而实现的。面部表情如果和姿态表情与语调表情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情绪状态。2.什么是情绪调节?联系实际谈谈情绪调节的策略。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包括削弱或祛除正在进行的不适当的情绪、激活需要的情绪、掩盖或伪装某种情绪。情绪调节的策略:(1)回避和接近策略。当儿童可以爬行或走路时,就采取接近或回避等方式调节情绪。(2)控制和修正策略。如给哭叫的小弟弟玩具等。(3)注意转换策略。如婴儿通过用转移陌生人的注意来降低对陌生人的焦虑。(4)认知重评策略。(5)表达抑制策略。调动自我控制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6)合理表达策略。如把愤怒转换为笑。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⑴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学生亲身经理的成功和失败对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要善于给学生提供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⑵树立学习榜样。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榜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增强自我效能感。⑶设立短期、具体而富有挑战性的目标。目标应是短期的、具体的,目标还要具有挑战性,即具有一定的难度。⑷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以强化,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学会判断自己能力的提高,增强自我效能感。(5)培养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教师要通过示范教导等方式使学生学会确立合适的目标和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目标来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评价。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的激发:(1)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教师要理解、欣赏和尊重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选择的机会、优先权和独立工作的时间。在课堂中规则、约束和限制是必要的。为了创造自主支持性气氛,教师应把较差的成绩和行为问题当做问题来进行解决,而不是当做批评的目标。(2)培养学生的胜任力。为学生提供最佳挑战。(3)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兴趣,首先是使刺激产生变化,刺激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性。可采取变化刺激,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形式,来改变常规的教学秩序。外部动机的激发:(1)组织各类竞赛活动。在学习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和工作效率一般都有很大的提高。(2)组织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他们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奖励。(3)正确运用奖励。要注意奖励的选择,奖励物的选择往往因人而异。(4)慎重使用惩罚。首先,惩罚要及时,一旦发现违归,应尽可能迅速地开始惩罚工作。其次,惩罚应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要求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个体。(5)恰当使用表扬与批评。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状况。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重视程度。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也对奖惩的效果有直接影响。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公正。5.试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含义不同,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范畴。第二,能力与知识、技能在来源上有区别,个体知识、技能完全是后天的;能力则除了要受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个体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第三,知识和技能是随着一个人不断学习和实践而日益增长和积累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则是逐渐形成、发展和相对衰退或者停滞的过程。第四,从迁移的特点来看,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范围相对较窄,它们只能在类似的活动、行为或情境中发生迁移;而能力则有广泛的迁移范围,可以在很多场合(即使它们并不很相似)发生作用。第五,与能力的发展相比,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快一些。6.试述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因素(1)遗传因素。能力尤其是智力,具有遗传性,父母智力水平高,其孩子很可能智力会相对较高。(2)环境与教育的因素。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包括产前环境、早期经验的作用、早期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作用。胎儿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一个人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在教育条件中,学校教育在学生能力发展中则起主导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自发的,而是依赖教育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等。(3)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离开了解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和环境,能力也得不到发展。(4)人格特征的影响。强烈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等人格特征是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力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个体能力的发展过程和水平差异。电大2011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4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1.人格: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通俗地说,人格就是让个人在不同情境中和不同时期都保持一贯的心理品质。2.气质与性格气质指的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36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答案等内容。 
  【】 
您可在本站搜索以下内容:
s  2014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4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 1 六、论述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 1s页 1下载券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 41...11、根据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12、抽象是...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中央电大 心理学作业1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中央电大 心理学作业 1 (第 1―4...
s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 )的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
  外国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 6页 免费 2012广东电大心理学形成... 1s页 ...11、根据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12、抽象是...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4 ―心理学作业 1 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 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
 电大2010 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3 参考答案 (第 7―q 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 2.s 分,共 2s 分) 1.自我实现需要 答: 自我实现需要是...
 电大【心理学】形考作业一: 填空题 1、心理现象 3、个性倾向 s、观察法 7、痕迹 10、适应性运动 二、单选题 2、心理过程 实验法 个性心理 6、开始环节 ...
s 电大《心理学》 (本科必修)形成性考核一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 人格三部分。 ...
赞助商链接
别人正在看什么?
赞助商链接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doc_考试复习参考)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doc_考试复习参考),考试,答案,参考,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doc,考试复习参考,答案
一,参考答案一,心理学吧,心理学复习资料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4:53:0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doc_考试复习参考).DOC20世纪最著名的100位心理学家 | 海南大学 | Hainan University
&& 20世纪最著名的100位心理学家
20世纪最著名的100位心理学家
经济与管理学院心理工作部 ]
B.F. Skinner
Skinnerian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方法
B.F.斯金纳 ()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
Jean Piaget
皮亚杰()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因研究儿童智力和认识发展而闻名。提出了发生认识论。他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曾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语国家心理联合会主席和第十四届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土,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Sigmund Freud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忻学派的创始人。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流派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Albert Bandura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 1925--&&&&,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Leon Festinger
Festingers 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费斯汀格认知失调理论
利昂•费斯汀格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研究人的期望、抱负和决策,并用实验方法研究偏见、社会影响等社会心理学问题。他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有很大影响。195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Carl R. Rogers
Rogerian therapy
卡尔•罗杰斯 () 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并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名。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Stanley Schachter
Schachters affiliation studies
斯坎特(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的研究兴趣是上瘾和情绪。他认为人类的情绪体验是人的生理状态和这一状态的认知解释共同作用的结果。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Neal E. Miller
米勒 (),美国心理学家,生物反馈学说的创始人。195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1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Edward Thorndike
Thorndikes puzzle box 桑代克迷津实验
桑代克() 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A.H. Maslow
Maslows hierarchy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196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Gordon W. Allport
Allport ACS reaction study
奥尔波特()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社会促进”(Socialfacilitation)概念的提出者,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193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Erik H. Erikson
Eriksons psychosocial stages 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艾里克森(),美国神经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Hans J. Eysenck
Eysenck personality inventory
艾森克(),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人格、智力、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他主张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心理学,把人看作一个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有机体。在人格问题研究中,艾森克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神经质、内倾性―外倾性以及精神质三维特征的理论。
William James
JamesCLange theory of emotion
詹姆斯(),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1875年,建立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0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David C. McClelland
麦克兰德(),美国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兴趣是人格、职业胜任能力、企业家精神等方面。他对“成就动机”的研究十分著名。198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Raymond B. Cattell
Cattell 16 Factor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卡特尔(),美国心理学家,最早应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他对心理测验的研究,对个体差异的测量,以及对应用心理学的倡导,有力地推进了美国心理学的机能主义运动。他编制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应用十分广泛。
John B. Watson
Watsonian behaviorism
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华生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Kurt Lewin
Lewinian psychology
勒温(),德国心理学家,场论的创始人,社会心理学的先驱,以研究人类动机和团体动力学而著名。他试图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一理论对以后的社会心理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Donald O. Hebb
海布(),加拿大心理学家,提出细胞联合理论来解释知觉及在大量脑组织损伤条件下仍能保持一定智力水平的现象。他强调早期经验对智力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正常环境刺激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960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9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George A. Miller
米勒(1920― ),美国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在记忆方面的研究十分著名。他1956年发表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对于短时记忆的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6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3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 席。
Clark L. Hull
赫尔(),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心理、机制和适应性行为》、《行为纲要》等。193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Jerome Kagan
凯根(1929― ),美国心理学家,对婴儿和儿童的认知和情绪发展的研究,尤其是对气质的形成根源的研究十分著名。他的研究表明:个体气质的差异既受环境影响又受基因制约。198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Carl G. Jung
荣格(),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后来由于两人观点不同而分裂。与弗洛伊德相比,荣格更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倾向。
Ivan P. Pavlov
巴甫洛夫(),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巴甫洛夫从研究消化的生理过程中发现条件反射现象,从而开创了条件反射的研究,并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后又提出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用来说明人类的语言功能。
Walter Mischel
米歇尔(1930- ),英国人格心理学家。他在人格的结构、过程和发展,自我控制以及人格差异等领域的研究十分著名。198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Harry F. Harlow
哈洛(),英国比较心理学家,早期研究灵长类动物的问题解决和辩别反应学习,其后用学习定势的训练方法比较灵长类和其它动物的智力水平。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5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J.P. Guilford
GuilfordCMartin personnel inventory
吉尔福特(),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心理测量方法、人格和智力等方面的研究。他因应用心理测量方法和因素分析法进行人格特质的研究,特别是对智力的分类而驰名世界。1950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4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Jerome S. Bruner
布鲁纳(1915―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认知过程进行过大量研究,在词浯学习、概念形成和思维方面有诸多著述,对认知心理理论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作出一贡献。196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Ernest R. Hilgard
希尔加德(),美国心理学家,早期研究动物和人的条件反射,后来研究人的动机作用和无意识过程,晚年主要从事美国心理学史的研究。194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4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Lawrence Kohlberg
Kohlberg 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模型
科尔伯格(),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Martin E. P. Seligman
塞利格曼(1942- ),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1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Ulric Neisser
奈瑟尔(1928-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 1967年著《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开始。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记忆、智力以及自我概念。他对自然环境下关于生活事件的记忆和个体、群体在测验成绩上的差异的研究十分著名。1984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Donald T. Campbell
Campbells design approach
坎贝尔(),美国实验心理学家,进化哲学(Evolutionary philosophy)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家之一,进化认识论(Evolutionary epistemology)的奠基者。197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土,197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Roger Brown
布朗(),美国心理学家,由于对儿童是如何学习语言的以及词语是如何指代事物的等方面的研究而著名。另外,他撰写的社会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课本影响十分广泛。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R. B.&&Zajonc
Zajonc social facilitation
扎荣茨(1923―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因研究出生次序、家庭规模等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促进等问题而著名。197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Endel Tulving
托尔文(1927- ),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在人类记忆方面的研究世界著名。他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并认为记忆的存储和提取是两个彼此独立的功能。1983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土。
Herbert A. Simon
西蒙(),又名司马贺,美国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的奠基者。西蒙和纽厄尔等人共同创建了信息加工心理学,开辟了从信息加工观点研究人类思维的方向,推动了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5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Noam Chomsky
乔姆斯基(1928- ),美国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这一理论不仅获得语言学界很高的评价,而且在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等方面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8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Edward E. Jones
Joness correspondent inference theory
琼斯(),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家,积极推动社会心理学采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人际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对归因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197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Charles E ,Osgood
Osgoods transfer surface
奥斯古德(),美国心理学家,致力于学习理论及其实验研究,提出了具有重要影响的学习迁移模型。此外,他创立的语义分化法被广泛应用于人格、临床以及职业选择中。196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3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Solomon E .Asch
Asch situation
阿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她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特质的因素分析、测验编制以及文化因素和团体差异对测验分数的影响等方面。196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Gordon H .Bower
鲍威尔(1932―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主要研究人类记忆及其提取策略、编码策略和范畴学习等。197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Harold H .Kelley
Kelleys attribution theory
凯利(1921―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都有很大影响,主要贡献集中于群体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人际关系等方面。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Roger W .Sperry
斯伯里(),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用测验的方法研究了裂脑病人的心理特征,证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具有显著差异,提出两个脑的概念。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6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土,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1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Edward C .Tolman
Tolmans purposive behaviorism
托尔曼(),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认知学习理论促进了认知心理学及信息加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的起源之一。193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Stanley Milgram
Milgrams obedience studies
米尔格兰姆(),美国心理学家,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从事了大量研究,由于对从众行为的研究而著名。米尔格兰姆由于对心理学的创造性的贡献而获得了许多荣誉。
Arthur R .Jensen
智森(1923―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曾师从H. J. 艾森克,受艾森克人格研究中定量的和实验的方法的影响很大。他主要研究了个体学习的差异,尤其是文化、发展和遗传对智力和学习的影响。
Lee J .Cronbach
Cronbachs coefficient alpha克隆巴赫系数
克隆巴赫(),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他创建了一套常用的衡量心理或教育测验可靠性的方法――“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coefficient alpha),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用于确定测量误差的统计模型。195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3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4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 士。
John Bowlby
波尔比(),英国心理学家,杰出的儿童精神病学家。他将心理分析、认知心理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学科统合在一起,纠正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童年经历的过分强调和对真正创伤的忽视。198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Wolfgang K&hler
K&hlers prism experiments
科勒(),美籍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要研究了知觉规律,提出知觉的格式塔原则;还进行了猿猴行为的研究,提出动物学习的顿悟理论。194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5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David Wechsler
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韦克斯勒(),美国心理学家,韦氏智力测验的编制者。经过早年的研究与施测,他认为斯坦福D比奈测验只适用于儿童,而对成人则无法使用。于是他从1934年开始制定成人量表,并创造性地把比奈依据心理年龄计算智商的方法改换成运用统计方法计算的离差智商。
S.S. Stevens
Stevenss power law
斯蒂文斯(),美国心理物理学家,以研究声音强度的感觉性而闻名。他提出了新的感觉等级评定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感官的感觉强度;还提出了心理物理的幂函数定律,弥补了传统心理物理学的不足。194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Joseph Wolpe
沃尔普(),美国行为治疗心理学家。他的实验研究表明,动物神经性症状的产生和治疗都是习得的。因此,他认为治疗人类神经症的方法也可由此发展而来,于是提出了交互抑制理论以减少神经症行为,并从该范式出发,发展了系统脱敏技术。
D.E. Broadbent
Broadbents filter model布罗德本特过滤器模型
布罗德本特(),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主张用信息加工理论研究注意、感觉和记忆等认知过程,提出了注意的“过滤器模型”,为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做出了很大贡献。197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5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Roger N. Shepard
谢巴德(1929-),美国心理学家,由于对人脑加工过程的特性的研究而荣获国家科学奖。他的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精神的认识,而且对心理学、哲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197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Michael I. Posner
波斯纳(1936-),美国心理学家,主要研究与选择性注意有关的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发展,以及人在获取新技能的过程中大脑所发生的变化。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Theodore M. Newcomb
Newcombs attraction studies
纽康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个体的社会化、大学对学生的影响、问题青年的矫正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1956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4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Elizabeth F. Loftus
洛夫特斯(1944-),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早期研究学习和问题解决,后来转而研究人类的记忆活动,并致力于将自己的研究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她在过去事件的信息是怎样塑造人类记忆的研究方面十分著名。
Paul Ekman
埃克曼(1934-),美国心理学家,主要研究情绪的表达及其生理活动、人际欺骗等。199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Robert J. Sternberg
斯腾伯格(1949-),美国心理学家,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此外,他还致力于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等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大量富有创造性的理论与概念。
Karl S. Lashley
莱士利(),美国神经心理学家、行为主义者。他以研究大鼠的形状视知觉和有关学习和记忆的脑功能而闻名,提出了大脑机能定位问题上的两个重要原理,均势原理和整体活动原理。192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Kenneth Spence
斯宾塞(),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由于对条件作用和学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而著名。1955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Morton Deutsch
Deutsch illusion
多奇(192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对个体的正义感的研究有较大影响。他在团际关系、合作和竞争、社会遵从以及团体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也卓有成效。198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Julian B. Rotter
Rotter locus of control scale
罗特(1916-),美国心理学家,对心理学中的两大传统DD强化理论和场理论作了整合,发展了社会学习理论。1950年他完成了语句填补测验,把投射技术予以数量化,用于诊断个体适应不良的程度。198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Konrad Lorenz
洛伦兹(),奥地利动物学家、习性学创始人之一,开始了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对鸟类行为的研究作出了独特贡献,并提出了动物本能行为的固定行为模式和动物学习的“印记”等概念。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3年与K.弗里希、N.廷伯根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
Benton Underwood
安德武德(),美国心理学家,在语言的获得和保持、人类学习和记忆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十分著名。197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3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Alfred Adler
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强调对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产生了很大影响。
Michael Rutter
路特(1933-),英国发展变态心理学家,主要从事对自然和教养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并运用自然实验来检验基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1987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协会成员,1995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Alexander R. Luria
LuriaCNebraska Neuropsychological Battery
鲁利亚(),前苏联心理学家,神经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杰出贡献是关于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的研究,提出了脑的动态机能定位理论。曾担任国际心理科盟副主席,196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Eleanor E. Maccoby
迈克比(1917-),美国心理学家,早期的研究重点是学龄前儿童和儿童中期,近几年主要从事对青少年的研究。198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9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Robert Plomin
普洛闵(1948-),英国伦敦行为遗传学研究所教授,世界上最著名的行为遗传学家之一。他把对基因、环境的研究和对行为、气质的发展的研究结合起来,考察了遗传和环境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G. Stanley Hall
Halls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zones
霍尔(),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的创立者,美国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教育心理学的先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反映着人类发展的历史。1915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2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Lewis M. Terman
TermanCMcNemar Test of Mental Ability
推孟(),美国心理学家,修订了比奈D西蒙智力量表,使它符合于美国的文化,修订后的量表被称为斯坦福D比奈量表。1923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2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Eleanor J. Gibson
E.吉布森(1910-),美国发展心理学家,主要从事婴儿的知觉发展、儿童阅读技巧发展和动物行为的研究。她提出的“差别理论”(Differentiation theory)和发明的用来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工具DD“视崖”十分著名。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6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Paul E. Meehl
弥尔(1920-),美国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兴趣是精神失调、人格类型的分类和遗传学分析。另外,他对科学史的研究也很著名。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Leonard Berkowitz
伯考维茨(1926-),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致力于对情绪状态尤其是愤怒的形成、发展和调节的分析研究,因对侵犯行为的研究而著名,同时他还从事对帮助行为的研究。
William K. Estes
埃斯塔(1919-),美国心理学家和认知科学家,现代数学心理学(Mathematical psychology)的奠基者之一。他主要从事对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研究以及对学习、记忆和决策的数学模型的发展。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6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Eliot Aronson
艾若森(1932-),美国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兴趣是社会影响和态度改变、认知失调、人际吸引等。199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他是第一个在研究、教学和写作三个方面均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最高奖的心理学家。
Irving L. Janis
詹尼斯(1918-),美国心理学家,致力于政策制定的心理学分析、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等方面的研究。198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Richard S. Lazarus
拉扎勒斯(1922-),美国应激理论的现代代表人物之一,对情绪和适应作了大量的研究。关于应激反应的对付过程,他提出了认知评价的重要性,认为生活过程中的其它因素都是以认知评价为转移的。198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W. Gary Cannon
CannonCBard theory of emotion
坎农(),美国生理心理学家,对情绪的研究十分著名,他的情绪理论被称为坎农D巴德学说。1914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Allen L. Edwards
Edwards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
爱德华斯(),美国心理学家,将统计工具引入心理学从而改变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他也因此而著名。爱德华斯还发展了人格测验,他创制的爱德华人格量表可以消除被试由于社会期许性而造成的偏差。
Lev Semenovich Vygotsky
Vygotsky test
维果斯基(),前苏联想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创始人,他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一书是该学派的奠基之作。他认为:低级心理机能是种系进化的结果,而高级心理机能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受社会文化制约。
Robert Rosenthal
Rosenthal effect
罗森塔尔(1933-),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兴趣是人际期望,即一个人对另一个行为的期望本身将导致该期望成为现实。同时他还对非言语交流很感兴趣。
Milton Rokeach
洛奇赤(),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密西根州立大学教授。致力于对信仰、态度、尤其是价值观的研究。他的书经常被社会科学家所引用。
John Garcia
加西亚(),美国生理心理学家,以研究大鼠在内脏性有害刺激的作用下,对食物的嗅觉或味觉刺激形成长延迟的厌恶条件反应而闻名。197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James J. Gibson
Gibson theory of space perception
吉布森(),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创立了生态光学理论。他反对知觉的认知加工理论,认为知觉是一种直接经验,它的一切信息都由外界物体的光学特性所提供。196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David Rumelhart
RumelhartCLindsayCNorman process model
鲁姆哈特(1944-),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主要从事认知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鲁姆哈特的研究从描述语义网络中长时记忆的特点开始,他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对7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作出了贡献。199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9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L.L. Thurstone
Thurston Attitude Scale
瑟斯顿(),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测量学会的创立者之一,并任第一届心理测量学会主席。瑟斯顿在测量理论、社会评价和人格等理论的应用方面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33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Margaret Washburn
CannonCWashburn experiment
沃什博恩(),美国心理学家,是第一位被授予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她由于从事动物行为的实验研究和对动机理论的发展而著名。1921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Robert Woodworth
Woodworth personal data sheet
武德沃斯(),美国心理学家,机能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全部活动,包括意识和行为。针对行为主义的S-R,他提出S-O-R,即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增加有机体的作用。191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2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Edwin G. Boring
波林(),美国心理学家,早期从事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后期从事心理学史的研究,写出了两部重要著作《实验心理学史》和《实验心理学史中的感觉和知觉》。192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John Dewey
杜威(),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编写了美国第一本心理学教科书。189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Amos Tversky
特沃斯基(),美国行为科学家,因对决策过程的研究而著名。他的工作不仅对心理学,而且对经济、法律等需要面对不确定性进行决策的领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198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5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而他的合作者Kahneman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Wilhelm Wundt
Wundts emotional laws
冯特(),德国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贡献是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科学。1909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Herman A. Witkin
Witkin field independence
威特金(),美国心理学家,早期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和感觉,后来研究认知风格,运用多种方法探索了在场独立一场依存方面的个体差异。他的著作《心理差异》被广泛引用。
Mary D. Ainsworth
安斯沃斯(),美国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最重要的贡献是早期情感依恋方面的研究。198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O. Hobart Mowrer
莫瑞尔(),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学习理论的研究,运用统一的学习理论解释了心理分析现象。195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Anna Freud
Ama Freud:A.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最小的女儿,运用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儿童发展的创始人之一。她着重研究了自我防御机制,并较早应用游戏疗法,对儿童期和青春期的心理治疗技术的改进起了积极的作用。
http://www.
该文已被 fanshuqi 编辑
http://www.
内容编辑:fanshuqi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