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院的大夫最近可能要写预防论文怎么办? 我没有上进心怎么办什么学历的啊

如何评价中国医生大规模论文造假一事? - 知乎886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6,113分享邀请回答2068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278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我说 为什么大学写论文都是要抄的_百度知道
我说 为什么大学写论文都是要抄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第一,我的2篇论文就不是抄的。当然你摘抄一些法规什么的不算。你只要肯动脑子,并不是很难的。只是要比你高中写作文更严密,更有充分的论据罢了。我的2篇一个是论建筑行业新兴职业-工程监理。还有一个是某市西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你自己写的自己了解,那么答辩的时候就相当随意。我答辩的时候土地局的专家头点头说好,写的可以,答辩很精彩。第2,论文这个东西你花心思完成了你才会有成就感。将来回忆起来你也不会有遗憾。所以推荐你找老师朋友,学长仔细咨询下,尽量自己完成,因为大学论文并不是太大难度的。
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很多的是混学历的,他(她)们在糟蹋自己父母的血汗。平时不学习,当然到了四年期满了,毕业论文自己是肯定写不出来的,只好抄了。不要说这些混子,就是北大的教授不也在抄袭别人的论文吗?
不抄,他怎么能写出来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写论文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查看: 115483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2-19 21:21
数字太模糊,看问题的方式太片面,这就是我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中国有关学医的学校600余所,本科也有两百余所,可能所有学校加起来,确实每年有60万毕业生,但是。。。。。。。
有多少是学临床?
有多少是五年制或以上?(不要提专科,专科学医就是悲剧)
为什么不给出这个数字?
这个数字,有十万吗?
诚然,很多小学校拼命的扩招,一年临床专业招上千人,但是好学校呢?少则如协和北医,百人左右,中等如华西湘雅,两三百人,多的也就四五百人,临床是很耗资源的专业(比如尸体),大规模招生本来就是不负责任的。
而这些大规模招生的学校,基本都是没有市场的学校,至少在大城市或者其他省市没有市场的学校。
还有,真的就找不到当医生的工作吗?
学医,和其他专业一样,有高有低,有城市,有县乡,但是现在的医学生选择多,很多不愿意去小城市,或者回老家,转行就是必然的了。
还有医生地位低,这一点更是扯淡!
不去分析很详细的原因,只是简单拿北医一个学生当例子,太片面了。
你中国的医疗环境在这里摆着,有医闹很正常,患者不信任医生也很正常,在现行制度制约下,很多人拿回扣也可以理解,一台手术费只有几百元,这不是开玩笑嘛?
至于说毕业拿不到高新更是让人无语:就算是博士,你哪个学校的博士?哪个导师的博士?哪个医院的博士?博士也是分等级的,医学口现在博士泛滥,你博士就肯定牛叉吗?
诚然,和发达国家比,我们医生很苦,但是,有没有看到发达国家医学生的苦?
在美国,只有最顶尖的大学本科生才有机会去读医学院,每年高达4~6万美金的学费,四年本科,六年医学院,六七年住院医师培训,能执业的时候,已经是多少年后了?
得到不应该吗?
中国的医学生,付出有那么多吗?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2-19 21:21
我觉得,关键就在于心理的失衡。
很多人考医学院,并不是出于爱好,并不是认真去学,而就是冲着医生传说中的“高薪”“红包”“回扣”去的,但是毕业后发现没有得到想要的,就只有走出去了。
还有些人,就想着和其他专业一样,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成果非凡,可是忽略了,医生这个行业,是事关人命的行业!没有学识的积累,没有经验的沉淀,就算你有自信,哪个医院敢让你放手干?
这个职业很特殊,也很重要,但是同时,国内临床医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很多时候也是很不合理的。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考上一个好学校,家庭条件也不错,能够忍住前面的寂寞和清苦,学医挺好,如果不然,学医真不是好选择。
毕竟,现实就是这样。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2-19 21:21
我也说过,我们都不愿自己的下一代学医,因为太了解这个行业了。
很苦,很累,收入也不见得高,最关键的是,妖魔化医生是现在社会的普遍现象。
但是,如果说仅仅用某些特殊的人作为例子,经过刻意模糊的数字,去否定这个专业,我觉得也是不可取的。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2-19 21:22
社会上对医生诋毁的再厉害,也掩盖不了医生这个职业的特点。
一、稳定性。医生这个职业,很稳定,收入也不错,虽然一般的大夫算不上什么高收入阶层,但是也属于中等或者偏上。
二、专业性。专业人士在这个社会上,还是吃得开的,别看销售之类的赚得多,但是在很多人眼中,没有什么技术性(当然,这肯定有失偏颇),很多家长心目中,专业人士比较受青睐。
三、社会地位。医生和教师,都不是收入太高的行业,但是很受人欢迎,关键就是社会地位还算不错。医疗,教育,住房,养老,中国人身上的这几座大山,在行业内小有地位,都不会太差。
单就我所知,大医院的大夫都比较受欢迎,呵呵。
这点多说一些,现在因为学历高,很多医生大学没谈恋爱,毕业后都是独身,加上工作忙,生活圈子窄,托人介绍对象的比较多,哈哈,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尤其是男医生,外科的,很抢手。
四、家庭帮助。家有医生,很多时候是让人心里踏实的。不说小病自己解决,单就说大病,现在看病多难大家都知道,家里有个医生,亲戚朋友都能获益。
总之,学医是个好事,如果孩子喜欢,加上家里条件不错,我还是比较推荐学习好的同学学医的。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2-19 21:22
当然,说完了好的,再说坏的。
一、学业辛苦。八年制博士,五年制的话可能要十一年,非常辛苦。
二、终身学习。医学行业要升职称,必须要发表文章,要每年进行继续教育,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三、工作辛苦。大家都听说过,加班,值班,如果是外科大夫,一个手术有时候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太累。
四、收入不高。虽然也不低,但是相对于学习的付出,工作的付出而言,收入绝对算不得高,至少说性价比不高。
五、压力大。医疗有风险,比如麻醉师,风险很大,精神压力也大,遇到不配合,不理解的患者或家属,先入为主的认为医生就为了挣钱,很难沟通的。
医生这个职业,很有成就感,但是也很有不平衡感,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选择。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2-19 21:23
呵呵,很高兴看到各位支持这个帖子。
说句实话,本帖原不打算讨论医生这个职业,我不是医生,但是我爱人是医生,我们大学毕业后同来北京,她在一家很著名的三甲医院工作,我呢,也是医学相关,所以了解很多。身处在这一行,了解多就发现,这个职业和当初上大学时的憧憬是两回事,所谓的白衣天使,可能并不是那么的纯洁。
但是,年龄渐长,阅历也渐长,慢慢的也就理解了。
毕竟,白衣天使只是大家的一种期望罢了,医生,终究只是一个职业而已。
要生存,付出了那么多,还要生存的更加舒适一些,就免不得有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发生。
不过,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至少有一半的医生是好人!
身处这样的一个环境,好医生也不可避免的沾染一些问题,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本质。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可能有问题的是制度,而不是那些人。。。。。。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2-19 21:23
这个论坛是家长居多,我呢,因为工作的缘故,对各大医学院校了解较多,呵呵,对北京各大医院了解更多,所以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抛砖引玉,希望对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医学院校很特殊。
特殊,是因为他有七年制,八年制,将来就业本科可能是不行的,尤其是对北京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另外,医院多是事业单位(至少现在大多还是),招聘的时候不见得全看个人的实力,很多时候还要看学校的名气,底蕴,更重要的是,还要看学校在北京各大医院,各科室主任心中的地位。
所以,想学医的孩子,就一定要尽量去考老牌,名牌的院校。
能读协和就协和,北医,交通,复旦,这都是好选择。
如果想出国,也要提前做好打算。要么高中毕业就出国读相关的本科(美国好像有医学预科),然后申请读医学院(当然很难),或者读大学的时候就准备考usmle。
有了早期的规划,后面才不会浪费时间。
很多时候,孩子是不懂的,需要家长帮忙规划。
想一想,如果当年懂得这些,可能很多事情就不一样了。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2-19 21:24
呵呵,可能我的回答有些不太一样。
前面我好像说过,一个人的性格,与是否适合学医是没有太大关系的。
诚然,有些科室,比如儿科,太过内向的性格是不太合适,因为必须要和患者进行很好的沟通,不喜欢和人打交道是不行的。但是,很多科室,比如一些外科科室,这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太高,还有一个科室,比如病理,检验之类的,基本和患者是不打交道。
从另外一方面讲,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有不和人打交道的吗?比如实验室,领导,同事,合作者,哪个不需要?
这个不能成为不适合学医的理由。
其实,反而是缺乏耐心这一点,很不适合基础研究的。
基础研究是很枯燥的过程,并不是想象中的穿着白大褂,摆弄那些仪器设备那么简单,可以说,那是一个无限重复的劳动,繁琐,而且复杂,需要极强的耐心。
我还是建议临床,在我看来,临床是个万金油,将来可以做医生,不喜欢,将来可以转去基础,比如病理,生理,药理之类的,不会有障碍,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学了基础,这辈子去临床可能性就极小了。
在这里,我还是想要再说一下,我不是北医的,所以北医的基础,预防,药学等专业不太清楚,但是我当年上学的时候,几乎校内所有的其他专业(部分口腔,麻醉的同学除外)学生,都盼着自己能转去临床,而临床的学生,绝对没有一个想转去其他专业的!
临床本科毕业之后,倒是有很多人转去做基础研究,不过比例还是少数。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2-19 21:24
呵呵,多谢夸奖,您绝大部分的说法我都是很赞成的,就第5条稍微展开一下。
中国重临床轻基础,这确实是个问题,一方面,国家经济基础决定的,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去做基础研究。我记得前面说过,一种新药,平均的研发成本为12亿美金,有的甚至高达数十亿美金,中国在这方面,基本是没有成果可言的,全是仿制药。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大家都往钱看,基础研究这方面和临床差距还是有的,不但是中国,美国,也同样如此。
关于出国,肯定是基础要容易些,好比基础八年,去了就能干活,人家也喜欢,但是临床的话,也可以转过去。很多人说中国的医学院毕业生去美国,读了phd,然后留下做基础研究,收入不菲,挺好的。
但是据我所知,还是远远不如执业医师的。
中国现在开始兴起去考美国的usmle了,很多年轻的学生都抱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印度的医学生去美国是最多的,他们开始的比较早,大多毕业后去美国读phd,或者做实验室研究,然后在这期间通过usmle,转去做住院医师培训了。
基础研究,如果是高层肯定没话说,如果是一般职员的话,其实并不一定就如人意,至少与医生相比,肯定是要差一些的。不然也不会中国的医学毕业生去了美国,多是从事基础研究,当医生的极少了。
不去谈别的,咱们单就说个人将来的收入,恐怕短时间内,基础与临床的差距还是有的。
所以,如果自己很有兴趣,可以选择基础,如果不太了解,或者说,没有特别的偏好,就最好选择临床,等到学习的比较深入了,可以再去做第二次选择。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2-19 21:24
还有再说一下,可能很多家长或者学生会有些担心,比如考上了北医的临床八年,学了几年之后,甚至到毕业之后才发现,自己一点儿都不想做临床医生,怎么办?
其实,就这方面而言,我觉得也完全不用担心,临床毕业的学生,有太多的选择了。
比如出版社,现在国家规定健康相关的图书,必须是医学背景的责任编辑,北京有上百本医学期刊,还有很多健康杂志,每年都要招临床的学生去做编辑。比如说很多制药外企,也喜欢临床毕业生(不是一定指药代,其他很多高级岗位都需要临床硕士,甚至博士的),比如说一些医学咨询公司,高级职位都要临床博士毕业,甚至要博士后,再比如一些专利机构,一些翻译机构,还有一些医学服务机构等,都很需要高学历的临床人才。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2-19 21:25
呵呵,楼上说的真好。
看过一个统计,数字是在美国当医生的中国人,呵呵,
从数字上看,北医和复旦是当之不愧的老大,都有六百人左右,其次是中山,上了三百,然后是交大和湘雅,都有两百多,再往后,就是华西,华科,中国,山东,协和、首医,浙江等院校,都有一百多。
由上可见,考医学院校,一定要老牌名校,最好是北上广的大城市,
相比起做基础研究的,这个数字着实可怜的要命。
美国的外国医生很多,占到20%以上,但是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的人比较多,中国人是很少的。
再看专业,外国人能做的,绝大多数是内科,儿科,老年病,肾内之类的科室,相比之下,真正的“好”科,比如眼科,皮肤科,骨科,急诊等,中国人的入选机会微乎其微。
美国人有钱,基础研究比国内强百倍,路也好走的多。
但是真正的医生,在美国是金饭碗,竞争极为激烈,当然不是不可能,而是要非常努力才行。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2-19 21:25
前两天和别人聊天,说起出国留学,很是感慨。
北医有些八年制学生,学了六年就放弃了,直接去美国。因为在美国,八年制没有任何意义,只要五年制本科毕业,就是承认的md了。一个八年制的学生,去年就成功进入了一家顶级医院外科进行住院医师培训。
第一年6万美刀,以后每年递增,五六年后培训结束,可以做到3,40万美刀,比起做基础来讲,要好很多的。
哈哈,当然,这个是成功的例子,全中国每年也就寥寥几人而已。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2-19 21:25
呵呵,这倒是有可能。
中国人去美国考执照,一是因为语言,文化的差异,肯定有很多障碍,另外一个,费用也是个大问题,考试的费用,面试的费用,种种加起来真是不少。
很多人去美国读phd或者在实验室工作,然后在这期间考usmle,一旦考上了,又成功match上,立马辞职去住院医培训,往往拿到执照的时候年龄就很大了。
现在,因为经济条件好了,信息也越发的充沛,所以,现在很多中国医学院的孩子,大三大四就开始准备,有的毕业之前就考过了step 1和step2 ck,等拿到毕业证直接去美国考step2 cs和board,那样的话,如果自己实力够强劲,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将来三十左右就能拿到执照了。
这就是传统名校的优势所在。
比如北医,复旦,中山,湘雅这些学校,本身就有这种传统,有的学校还有专门的usmle互助小组,各种信息,经验十分充沛,还有些先出去的校友,也很热心,如果将来申请match的时候碰到校友,那简直是天大之幸!这都会让有志于此的孩子少走许多的弯路,就我所知,北医这方面就不错。
大城市,老牌学校,不仅仅是本身的水平高,还在于他的历史底蕴,在各方面积累下来的资源,会让学校的学生受用一生的。
这也是为什么名校受推崇的原因了。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2-19 21:27
首先,什么样孩子适合学医?
我的观点是,除了某些医学院命令不收的情况,其他孩子都可能适合学医。性格,身体等等,都不是拒绝学医的理由,医学有很多分专业,不适合这个,可能就适合那个了。
但是,我想说明一点,家境不太好,或者说不想熬太长时间的孩子,是不适合学医的。
学医是个长期活,尤其是北京,肯定要读到博士,最少八年,加上毕业后转科培训等,最后收入上到一定水平要三十以后了,所以,指望孩子自己挣钱买房买车什么的,还是别入这一行了,最好的青春,都花在学习,写论文,升职称上了。
其次,学医学什么专业。
学医,就学临床,这是除了口腔之外,我唯一推荐的专业。
基础,预防,药学,麻醉之类的小专业,如果有兴趣的话都可以由临床转过去,但是如果不学临床,将来想转去做医生,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如果报考医学院,想要做医生,那么填写专业的时候就只填临床,如果不是临床,那我就不去读。
当然,兴趣就是其他专业的除外,而且这仅仅是我的个人意见,主要是根据当年读大学时非临床专业同学的反应来说的。
再次,学医考什么学校?
中国的医院,多是事业单位,可能将来全部改企,但是指望几年时间就变过来很难,所以,除非有关系,有门路,那么想去大医院的话,尽量去考名牌院校吧。
首选名校八年制,其次名校五年,再次其他好学校的七年制和五年制,最后再选一般学校的五年制。
不要觉得有七年制可以读,就放弃五年,我个人觉得,如果学校档次差的比较大,那么就选名校的五年,具体原因不多说了,仅仅是个人意见。
不是说读不了名校就肯定不行了,而是说,你读了名校,将来在考研,就业的时候会少走很多弯路,会少浪费很多时间,会让你的职业人生更平坦一些。
如果我是北京的考生,如果我选临床专业,那么我会这样选择我的志愿:
有些学校,读了就肯定没错的:协和--北医--交通--复旦--中山--华西--湘雅--华中同济
有些学校,可能某些医院不太认可的:首医--中国--吉林--西安--山东--浙江--天津,首医和中国,本来在犹豫是否放在这里,因为他们不是211,有少数医院是不认的。但是这两个学校,个人感觉在北京人多,势力也大,呵呵,应该比后面的好一些。
有些学校,不是重点,但是临床专业还不错,在国内较有声望的:南方--哈尔滨--重庆--南京
后面的学校,本身我不太了解,但是听说过,排名不分先后,只是列出来:青岛--苏州--郑州--河北--福建--安徽--广西--温州--山西--新疆--大连
还有一些学校,名头很大,但是医学院不推荐读的,也列出来: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同济大学。这些学校,实力不见得一定就很差,但是相对于分数,真的不推荐读。
再再次,关于考研。
读了五年制,如果是名校就好办,考本校容易,考外校的话也不算太难。
如果不是名校,那么,推荐还是尽量考去名校的研究生,只要努力就行。当然,推荐考两类人的研究生,一类是社会职务高的,建议查询中华医学会,或者中国医师协会,两个学会各分会的委员名单,报考他们的研究生,另一类是行政职务高的,比如大医院科室主任。
当然,我是指一般人而言的,如果真的对专业非常了解的话,可能会有更好的选择了。
这两类人,将来可能会对你的就业起到很大的帮助。
再再再次,关于出国。
学基础,国内比国外环境要差很多的,推荐出国,国内这个专业出国也比临床容易的多,哪怕将来外面不喜欢,回国应该也容易找工作。如果去国外读的话也挺好,中国很多医学生本科毕业去国外读研的。
学临床,国内毕业出国当医生是极难的,成功几率低,一般出国都是搞基础的多,但是不是没有,如果下定决心,那么就在大学开始准备。在此提醒一下,比如美国,中国无论哪个学校毕业都是一样的,五年制和八年制也是一样的,关键看自己的能力,还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如果想去国外读医学院,那么最好是有实力先搞定国籍,否则可能性微乎其徽,只有极少数的学校有寥寥的名额。
再再再再次,关于就业。
如果看挣钱,老是有人说金眼科,银外科,呵呵,还有骨科,神内,介入之类的,近些年都很火爆,当然,竞争也更加激烈了。
如果看兴趣,那么就没得选了,不过我还是推荐这一种选择。
另外,我个人觉得首选科室,其次选医院。
两家医院,总体实力可能相差较大,但是在某些科室可能就会调转过来了,所以首先看科室,再去看医院。这一点不用打听,将来找工作的时候一般人都会很清楚了。
再再再再再次,关于医生。
医生这个职业很累,要学习,在升上正高之前,肯定要不断充实自己,要不断发表文章,等到以后成了专家,可能还要不断出去开会讲课。即使一般医生,工作也很辛苦,尤其是心理压力大。
医生这个职业需要积累,不过也不是说年龄越大越好,实际上,西医和中医不同,技术发展太快,真正年龄太大了反而掌握不了了,三十多,四十多是黄金年龄段。
医生收入总体来说不算最高的,但是也还过得去。
医生这个职业虽然社会大众认可度不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用担心职业不受人待见,至少如果在个大医院,找老婆或者找老公还是比较容易的,哈哈。
医生这个职业,应该说很重要,也很神圣,想做一个真正的好医生,心态要方正。
再再再再再再次,关于转行。
有很多孩子,真正读下来之后才发现自己对当医生真的不感兴趣,只能转行。
有些人说,临床专业性太强,干不了别的,呵呵,其实也不对,
如我前面所说,太多太多的岗位需要临床学生了,尤其是高学历的,真的很多,很多现在刚刚兴起的产业更是如此,不用担心的。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3-2-19 21:29
好了,大功告成,写了很多,现在回头想想,呵呵,总结一下:
学医,谁都能学,但是推荐能耐得住寂寞的孩子,经济条件过得去的家庭。
学医,一定要读名校,而且一定要早早规划职业生涯。
学医,是一辈子累,苦,做好心理准备。
祝今年的考生们一帆风顺,考上心仪的学校!
Powered by一个有资格做手术的外科医生,需要什么学历高考怎么报考需要进什么系读医学类大学最少要读几年_百度知道
一个有资格做手术的外科医生,需要什么学历高考怎么报考需要进什么系读医学类大学最少要读几年
我有更好的答案
外科医生,起码是个硕士,才有可能,读硕士的话,最好读那种本硕连读的,最少7年外科医生有学历要求(1)取得医学中专学历,受聘担任医师职务满7年。  (2)取得医学大专学历,从事医师工作满6年。  (3)取得医学本科学历,从事医师工作满4年。  (4)取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从事医师工作满2年。  (5)取得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学医的专业叫临床医学,毕业后可以参加卫生局组织的考试,考试通过才能进入某医院。进入某医院后,还要抽空学习。进了医院没有医师资格证书是没有权力看病和开药的。一般医院给你三年时间,三年考不到医师资格证书你就得走人了。至于分配科室,一般医生到医院都是要轮转科室的,也就是每个科室呆上一个月,等所有科室轮遍后才最终决定你分到哪个科室。
采纳率:89%
来自团队:
外科医生,你起码是个硕士,才有可能!!!读硕士的话,最好读那种本硕连读的,最少7年!!!
我成绩540左右考什么大学?还有升硕士几率高吗
540的话,你得看各医科类院校你们当地招生的录取分数线了,至于能不能升硕士,那就得看你在本科时候的表现了!!!你说呢,呵呵
我想考哈尔滨医科大该报什么系呢
额,临床不错,但是将来找工作有点难;建议学麻醉,影像也还行,这几年也挺热的,当然想学口腔的话,也不错,将来开个小型的牙科保健所,自己干,成功了,多有成就感!至于别的,我想应该没了!对了,如果肯受苦,读个护理本科也还是不错的!!!呵呵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做手术? 现在临床硕士都很难做到这个水准,一般至少得临床博士了,因为现在研究生、博士生扩招太厉害了,培养资源和学生实践远远跟不上需求,因此质量下降很厉害;现在的硕士也只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本科的水平了
...这个只要你有执业医师就可以了!至于想当外科大夫你懂的各种关系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外科医生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那些造假论文的医生,可能才是中国最好的医生 | 慢评论 : 经理人分享
那些造假论文的医生,可能才是中国最好的医生 | 慢评论
在中国,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需要写论文的,有的医生不仅不需要写论文,甚至连看病都不是他们工作的主要目的。例如,我曾经亲耳听一位私立医院老板对他属下的医生训话说,“不要告诉我你是哪个医学院毕业的、有什么职称,在我这里,能从病人身上多赚到钱的,就是好医生。”
还有一类医生,看病也不是他们工作的重点,举一个极端的例子:韩启德先生是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名誉会长,但是他只在40多年前在陕西临潼的公社卫生院里给人看过病。这位当今中国医学界位高权重的人,在其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做的都是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而不是看病(在医疗界通常又叫做“临床”),虽然他一直在著名的北医三院(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工作。韩启德可谓是“专门写论文的医生”,正规的说法,应该叫做医学科学家。
可见,医生并不是人人都精心于看病的。所以,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当我们谈医生时,我们在谈些什么——不能把那些在大大小小的医院里穿着白大褂的人都混为一谈,虽然,这些人平时统统都被称为医生。
那么,在医生当中,既要看病,又要想尽办法发表论文的是哪些人?在国际出版商施普林格(Springer)撤销近年来发表于《肿瘤生物学》杂志的107篇造假论文(其作者几乎全部来自于中国)之后,有网络媒体整理出这些论文的作者名单予以公布,总共包括524名中国医生。浏览一下这份“白大褂的黑名单”你会发现,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于医学院附属医院,或者省、市级的主要医疗机构。
我在微信朋友圈留言说,“看病就要找这样的医生,他们是因为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临床上,才进行论文造假的。”这并不完全是一句玩笑话——起码,那些按照私立医院老板的要求去看病的医生,不可能出现在这份名单里吧?再则,那些来自基层医院的医生,或者在大医院里不是“业务骨干”的医生,也很难成为一篇英文论文的作者——即使它因为有瑕疵而被撤销了。
既然做的都是性命攸关的工作,难道医生基本的工作准则和诊疗水平不应该大致是一样的吗?不!中国的医院是分三六九等的,医生也是。
首先,在公立医院与私立民营医院之间就存在一道巨大的鸿沟。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2016年11月底的统计数据,中国现有公立医院12747个,民营医院16004个。民营医院的数量比公立医院还多,这个事实可能与你平时就医的经验是相悖的,但是另一个数据或许能解决你的疑惑:去民营医院看病的人次还不到总数的1/8。两相比较,就能看出民营医院在中国处境不堪了。更不用说,“莆田系”的污名让整个中国民营医疗行业一直跟着背锅,这个“锅”造成的损失是难以用金钱来计算的。
用“资本嗜血的故事”来挞伐“莆田系”,是我们做了20多年、如今已经不太有兴趣做的事了——最近的一次是魏则西事件。可是,对“莆田系”的围剿并没有造成其衰落,它迄今仍然是民营医疗行业的一支生力军。
事实上,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其诚信建设不能被寄望于唤起它的道德自觉,而应当通过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实现。然而,中国的制度现实是,医疗资源是通过强力的行政化手段进行分配的,公立医院不仅拥有基本的政府投入,而且还以准入、规划、融资、评级、编制、科研、医保等方面绝对的政策优势,在市场上参与竞争。
而民营医院在逼仄的市场空间里,大多不得不扮演“拾遗补缺”的角色,虽然其数量有所增长,但为了在夹缝中生存,不时会暴露出“嗜血”的本性,也难以摆脱“坑蒙拐骗”的信誉危机。这样的格局,造成了中国的公立与私立医院虽然都是医院,但是二者在外部运行环境和内部管理诉求上的迥然不同。
世界各国私立医院所占比例、私立医疗机构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但是需要着重提出的是,世界上多数私立医院发达的国家,都以发展非营利性私立医院为主。
例如,美国私立医院数量占全国医院的近80%,但是其中营利性私立医院数量仅占不到15%——只有一小部分私立医院是专门为富人服务的,其余的非营利性私立医院多为宗教团体和慈善机构出于救助穷人的目的而开设的,其中就包括麻省总医院、梅奥诊所、克利夫兰医院等实力雄厚的医疗机构。这与我们对民营医院“嗜血的资本”的理解大相径庭。
医疗是一个高度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对于其最核心的资源——医生,中国的公立医院以压倒性的平台优势,而拥有致命的吸引力。举一个很实际的例子,一名医学院校毕业生一旦正式入职北京的一家公立医院(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的北京户口问题将随之解决,同时他将获得事业单位的所有福利待遇及其附加的无形资源的积累——按照现行政策,一直到退休他都将在养老金双轨制中成为受益者。而假如这名毕业生受聘于一家民营医院,无论这家医院规模多大、待遇多高,除了给老板当高级打工者以外,他还能指望拥有别的什么呢?
60多年前,通过对私立医院、教会医院和民国时期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国立医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人民的名义建立起中国的公立医院系统,所以它们迄今仍被称为“人民医院”。比照人民教师、人民警察之类的称呼,公立医院的医生应当被称为“人民医生”;与之相对应的,私立医院的医生也就堪称“江湖医生”了。
二三十年医疗改革的结果是,动摇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同时并未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化医疗体制;这一结果反映在医生的生存状态上就是,人民医生赚起人民的钱来,比江湖医生拥有更大的优势。
公立医院是一个优质资源集中的行政化体系,医生更愿意绑定在这个体系上,而不会轻易跳槽成为江湖医生。在这个体系内部要想分得更多资源,就需要遵循行政力量所设定的考核标准,而这种设定未必总是围绕医疗服务的——发表论文,就是这种考核的方式之一。中国医疗界屡屡出现论文造假丑闻,其背后的逻辑之一就在于此。
医生既拥抱这个体制,又对这样一个僵化的体制有怨言。工作上,紧张的医患关系给他们带来超乎寻常的压力;做科研、写论文,则是迫于“晋升的压力”。在这次论文造假事件中,就有当事医生站出来对此叫苦连连。单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医生们可能真的要羡慕他们的美国同行了。
如果告诉你,美国的医生并没有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之分,你会不会觉得很诧异:假如这样的话,如果看病想找个老大夫、挂个“专家号”怎么办?
是的,美国的医生没有“晋升职称”一说,每一位获得州政府颁发的执业执照的医生都是“主治医师”(attending physician),不论你工作了多少个年头,也不论你是在私人诊所还是大型医院工作。每位医生完全平等、自主地完成对病人的诊疗过程;医生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医生之间也没有挂号费、诊疗费的差别;院长、科主任只是行政职务,对其他医生的诊疗方案无权干涉。
美国的这套医生管理模式是以它的医学教育体系为前提的。在美国,所有执业医师都是拥有医学博士学位的。也就是说,只读了本科或硕士研究生的人,不可能混入医生这个圈子。在经过4年本科学习之后,各方面最优秀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医学院入学考试。经选拔进入医学院的学生,需要再经过4年学习,才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医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在参加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过关后,通过全美统一的遴选系统匹配到各地教学医院,根据专业不同,开始3~6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完成后才有资格拿到行医执照。要想从事某些专科的临床工作,还要通过进一步的专科培训,并获得专业协会颁发的证书。
▲&《实习医生格蕾》剧照,住院医师穿浅蓝,主治医师穿深蓝
在经过一套严格、规范的医生培训制度洗礼之后,美国医生的整体能力比较均衡。不论是在哈佛医学院工作,还是在田纳西的乡村做家庭医生;不论是出道不久的“帅哥”医生,还是经验丰富“老专家”,他们对疾病都严格按照临床指南进行处理,诊治过程与效果并不存在很大的差别。
不仅医生不分等级,美国的医院之间也是没有级别高低之分的。“一个肺炎病人进入社区医院和到高大上的麻省总医院,它们之间的诊断、检查、用药、住院时间都是一样的。”在路易斯安那州行医的华裔心血管科医生高磊说,“我所在的社区医院是拥有151张床位的小医院,每年施行心脏搭桥手术80~100例。这些手术的成功率、愈后情况和在大型医疗机构并没有什么差别。在这种情况下,病人何必挤破头去哈佛、梅奥呢?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医生培训和医疗服务的全面规范化之上的。”
我在美国有过几次就医经历,在接触过几位医生之后,我从他们的工作状态中得出一个结论:美国医生是把自己的职业身份真正定性为“服务人员”的。而且,我不觉得这样的认知观念和工作状态是因为美国医生每天接待的病人比较少。
后来看到国内有一篇标题为“医院不是酒店,医护不是服务员”的文章在网上流传,据说这句颇能引起医生共鸣的话出自郭德纲的相声。文章最后说,“不要把医院看成饭店等消费服务场所,医生不是做菜的厨子,护士也不是服务员,除非你把自己看成一盘菜!”
就在此次中国医生论文造假事件发生之后,我听到在华盛顿工作的华人放射科医生刘鸣发出下面这段感慨:“医生和理发师、厨师等等,其实都是从事同一类性质工作的人,只是医生的培养周期长点儿。推动社会发展的不是我们这些服务行业的匠人,而是科学家。我们只是把现有的技术做到最好,为病人服务。今天的医生难有创新了,凡事都先要遵循指南,对疾病的观察都在分子水平上,都离不开实验室,对治疗效果的评价都是通过临床试验。全职临床医生不可能又是全职分子生物学家。国内医生晋升、提职、加薪必须有SCI影响因子的文章,也真是难为国内同行了。”
这位医生对自己职业属性的认知印证了我的看法,他显然是从自己在美国的从业经历中感悟出来的。根据他的年资可以设想,假如他不出国,而是像他的同学一样在国内医院工作,现在对他的介绍可能是这样的: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某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某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省级课题4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著50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33篇,其中英文期刊7篇……
▲&《外科风云》剧照
国内医生中很多专家都拥有这样一串头衔,如此高大上的职业很难让人把他们与“服务人员”联系在一起。在人们的观念里,医生首先是“知识分子”。此外,由于公立医院都有行政级别,所以医生还应该是“国家干部”——大医院院长有副部级的,还有厅级的、处级的;省级医院的科主任“相当于副处”;市级医院科主任是“正科级”。
近年来,在医学院校快速扩张的情况下,对于临床医学教学场所及师资的需求不断增加,于是医学院纷纷与市、县级公立医院签署成立“附属医院”的协议,很多公立医院的大门口,越来越多地挂起不同的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牌子。在这种“非隶属关系的附属医院”里,有越来越多的医生拥有了“兼职教授”头衔,在医学院兼职的名义使他们获得申请科研课题、带研究生的优势。
在中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的情况下,临床医学领域发表论文的数量一直保持在各学科之首。你好不容易挂上专家号才看到的某位医生,十有八九就是这些论文的作者之一,在他给你看病的同时,他指导的研究生们可能还在实验室里摆弄着小白鼠。
虽然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仍是医学教育的主体,但随着职业竞争的加剧,现在本科毕业的医学生已经很难进入三级医院了。门槛的提高迫使本科生选择读研的道路,导致医学教授、医学论文、医学文凭贬值。除了少数一流大学开设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外,大多数医学院的研究生教育都存在与临床医学脱节的问题。虽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开始实施,但还远远达不到国外住院医师培训的标准化程度。
医生对现行的晋级考核制度虽有普遍的抱怨,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努力让自己成为这一规则的受益者,这种情况与中国家长诅咒学校的课业负担同时又尽可能地送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相类似,形成社会竞争中一种普遍的囚徒困境。
如果说,临床工作是医生的“里子”的话,行政职务、科研、教学工作,则成为医疗行业的“面子”。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让“里子”和“面子”相互带动,是医生勉力为之的生存之道。其中的佼佼者则成为集官、医、研、师于一身的“超级医生”。
美国的医疗体系使用调节手段引导临床医生的职业选择,避免赢者通吃、名利双收——“里子”和“面子”是不能都要的。
谁都知道美国医生收入高,但是在美国医生中又数那些会看病的医生收入最高:私人开业的医生挣钱最多,普通医院的医生次之,教学医院的医生最少。而在所有教学医院中,越是名校的教授收入越低——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当教授有足够的“面子”,但是他挣的比当地的私人医生要少得多。
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执业的华人神经科医生王明涛对美国医生的收入情况总结道:大城市的比小城市的少;城市里的医生比农村的少;做科研的比干临床少;医学院教授的收入可能比刚毕业的医生少。这种收入差异的调节作用,也使医生资源得以均衡地分布。他说,“希望中国能改变这种状况:不会弄小白鼠的医生都不是名医,不会写SCI文章的医生不能晋升。这样的话,会看病、会做手术的大夫很受伤。”
在美国,医疗服务是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医疗体系鼓励医生靠自己的临床技能和服务质量而获取酬劳。医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当教授”和“做临床”之间做出选择。
在美国5500多家医院中,仅有1038家承担教学任务,供职于教学医院的执业医生只占近百万美国医生总数的7%~9%,只有这部分医生才涉及到“职称评定”的问题,其余90%以上的人就是一名纯粹的医生,他们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当好病人的“服务人员”。
由于美国医生并不存在灰色收入,因而提高临床技能、尽心尽力地向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就成为医生获取高收入的唯一途径。这也是我在就诊时直观地体会到医生就是“服务人员”的原因。
中国当然不需要处处都学美国,医疗体制也是如此。但是中国瞻前顾后的医改进行了20多年,从来没有触动过体制的根本,如今仍被医患双方所诟病。医改的“政府派”与“市场派”之争由来已久,而实际上,不论采取什么路径,其目标无非是让服务有效地回归到医疗工作的核心。如果不是这样,将来必然还会有人进行论文造假——除非让医生从“人民的名义”中解放出来。
【作者简介】&
安然&|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资深媒体人,北京大学医学科学硕士。
【相关推荐】
&·END· &
大家&∣&思想流经之地&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没有上进心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