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打激素长高能让人长高吗?

不请自来,大家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国内首家生长激素生产商的一名临床沟通专员,难听点也可以叫我医药代表,关于题主的疑问,我可以稍微解答两三点,供大家商论。

首先问大家第一个问题,如果你、你的孩子、你周围的孩子出现个子矮于同龄人的情况,你会知道如何去干预吗?答案是不知道!我想大部分的朋友们都认为个子矮就多喝喝牛奶,多多运动,或者只是认为:小孩子个子矮没事,以后发育了会长起来的,我老家还有句俗语“23猛一窜”,但是等到孩子发育快结束了,个头还是矮于同龄人好多时,才慌起来了,然后开始猛吃各种增高产品,各大医院内分泌科来回跑,最后得知来的太晚时垂头顿足、呼天抢地,后悔都来不及,这种情况每天都在北京、上海的各大医院内分泌科上演着。但是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很少人会去打生长激素呢?我给的答案是:国内的对于矮小的科普不够!

生长激素在国内的发展史只有30年不到,1987年国内第一支生长激素粉针剂上市时,举全国儿科医生之力,只有3个医生能够真正的系统的治疗这方面的疾病,那么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国内有多少医生可以治疗呢?告诉大家也无妨,目前国内真正能够治疗身材矮小的医生不到300人。什么概念呢,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除去北京、上海等大一线城市相对而言医疗相对集中外,每个省所分到的专科医生不到8个人,各位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一个覆盖率是有多低。那么就会有朋友会问了“难道我们市的儿科内分泌市开着玩的?”答案不是!内分泌分为一个很大的领域,而矮小是里面一个相对对专业性要求更加严格的一个小领域,而且大部分的儿科内分泌医生很想看这类的疾病,但是他们不会进行鉴别诊断(这也是我目前的工作,没错!我是教医生看病的好代表!手动滑稽)

而儿童矮小的发病率是多少呢?是3%,就是说100个孩子里面有3个是属于矮小的,前几年我们公司有做过大数据筛查,全国有800万矮小儿童需要治疗,并且以每年15万增长着,而每年接受治疗的孩子有多少呢?10万?20万?杯水车薪而已。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因为目前医疗大环境给予矮小的注意力太少了,所做的宣传太少了,所以大家都没有认识到矮小其实是一种疾病,是一种可以药物治疗的疾病,而知道生长激素的就更少了,而愿意用生长激素治疗的就更更加少了,因为生长激素需要每天注射,是问让你一个成年人每天打针你受得了吗?更何况是个小孩子,而矮小的治疗一般都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当然自从我们公司上市了长效之后就可以一周一注射了,当然啦,价格不菲。目前国内的生长激素分为三个剂型,粉针剂、水剂、长效水剂,在这里我也建议各位想使用生长激素的朋友,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尽量用水剂别用粉针剂,为什么呢?这个涉及到一个制作工艺的问题,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肽类激素,在储存的过程中极易变质,所以通过冷冻干燥技术使其可以长时间保存,但是在冷冻干燥的过程中小部分生长激素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会产生聚合体,进而会导致治疗效果下降,甚至长时间使用会产生抗体,而水剂与长效就没有这方面的忧虑(我真不是为我们公司打广告,摊手)

还有呢就是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打生长激素这个事情保持比较隐秘的态度,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但是呢他们又迫切的想知道有没有其他孩子也在使用,所以我经常组织见面会,让打针的家长聚在一起聊聊天,交换意见,然后我再解答)

最后谈及生长激素的一个副作用,这也是广大家长比较害怕的问题,一听到激素就认为是洪水猛兽。其实生长激素跟其他的激素是不一样的,他跟人体下丘脑垂体分泌的激素是同品同质的,所以不会产生大的副作用,最多可能注射时操作不到会产生红肿、发痒(出现情况请咨询医生),但是有一个潜在的危险就是断针!断针!断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因为注射生长激素的针头都是0.8mm的细针头,而小孩子如果在注射时因为不配合而扭动时极易断针,而且因为太短所以可能家长也不能注意到(小孩子打针是家长打,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是自己打),为什么要用这么细的针头呢,因为针头太粗太长稍微操作不当就会注射到肌肉层,这样小孩子会痛啊!而且皮下注射吸收也会更好,而出现断针后如果不及时取出的话,断针可能会随着血液流向身体的脏器,大家想想是不是就觉得很恐怖,现实版钢铁侠,只是你没有胸口的大灯泡啊!其次看到有个答案说会产生肢端肥大,这样的副作用只会发生在骨骺已经完全闭合的情况下,而如果你骨骺已经闭合了医生也不会建议你去使用。

其实生长激素也有很多其他好处的,生长激素可以促进皮肤再生,所以在烧伤科用的也特别好,还可以加速脂肪分解,促进肌肉合成,还可以治疗不孕不育,好处大大滴。

看到上面有个答案说使用生长激素会使下丘脑垂体停止工作,进而萎缩,我只想对他说一句话:放你个屁!你当医生是傻子吗?为什么会这么砸自己招牌?我们公司这么多用了几年生长激素的孩子停了后也长得很好,根本没有你所谓的下丘脑萎缩,其次为什么医生让你用生长激素?那是因为一是大部分的孩子体内不能够分泌生长激素,二是分泌的量不够或者品质不好,所以医生才会建议你使用生长激素,何来你说的过量之说?再说,使用生长激素的孩子,医生一般都会叮嘱三个月或者半年复查体内IGF1和IGFBP3的数值,然后根据数值调整剂量,根本不可能出现超出剂量的情况,所以请不要误导其他人可以吗!有点公德心可以吗!

最后跟大家讲一个我们公司一直流传的笑话吧:当年我们公司大老总去人民大会堂评选国家科技进步奖,最后只得了个二等奖,获得一等奖的一个军工企业,当时讲解产品时的意思大概是这样子的:我的产品很好,但是我不能够告诉你们他的作用,不能够告诉你们他的样子,不能够告诉你们他的使用方法,但是他很牛!然后他就得了第一名,哈哈...据说我们大老总一脸无奈(转;

}

原标题:打生长激素能让孩子长高吗?

据统计,我国儿童身材矮小的发生率约为3%,全国4-15岁需要治疗的矮小儿童有700万。然而目前每年真正接受合理治疗的患者不到3万名,治疗率不足1%

很多孩子因为矮小导致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成年后会面临更大的生活、就业、交际、婚恋等沉重压力。

有调查显示,90%的家长不知道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65%的家长在孩子身高偏矮时,会考虑使用保健品,甚至盲目进补;30%的家长在孩子生长发育迟缓时盲目乐观,固守“晚长”老观念。

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

今天,我们就邀请了妈咪知道儿科「身高促进门诊」的王姝彦医生,来给大家讲一下如何管理孩子的身高。

家长如何管理孩子的身高

家长要养成给孩子定期测量身高的习惯,至少每3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了解孩子的生长速率。

每年带孩子测一次骨龄。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通过拍左手掌腕关节的X线检查来确定,一般情况下骨龄和年龄相差在1年以内是正常的,但是在疾病的影响下可以严重落后或提前。

骨龄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人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身高增长空间。

生活上,睡眠、饮食、运动和心理也是影响孩子身高的关键因素。

? 睡眠:建议学龄期的孩子睡足10-13小时以上(含午睡)。

? 饮食注意营养均衡,膳食品种多样化,少喝碳酸饮料,少吃甜品、西式快餐、油炸食品等。

? 运动:每天运动1小时,弹跳类运动,例如跳绳、篮球、排球、羽毛球等能有效帮助孩子长高。

? 心理: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环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不要在饭前和睡前批评孩子。

发现孩子矮或生长速度慢该怎么办

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生长异常就病急乱投医、轻信广告或盲目等待,这可能耽误了孩子的最佳干预时机,给孩子留下一生的遗憾。而应该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看诊儿童内分泌医生,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

很多家长问:如果确定了孩子是身材矮小,打生长激素有用吗?

分泌: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分泌细胞产生。

特点:生长激素的分泌呈脉冲式,每日生长激素分泌约10次脉冲,持续约90分钟,间隔约128分钟。生长激素的分泌和年龄相关,青春期分泌最多,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分泌逐渐减少。

高峰:生长激素分泌活性峰值发生于开始深睡眠后1小时内。锻炼、体力活动、创伤和脓毒症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调节: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抑素可以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

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激素通过直接和间接(通过IGF-1的合成)作用于长骨的骨骺板而刺激儿童的线性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升高,促进脂类分解,促进磷酸盐、水和钠潴留。

生长激素对促进身高作用这么多,那么,只要身材矮小就可以打吗?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

生长激素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治疗矮小儿童的唯一有效的药品。

目前美国FDA批准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适应症有:

1985 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

1993 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移植前

1996 HIV感染相关性衰竭综合征

2006 SHOX基因突变相关的身材矮小

打生长激素前应做哪些检查

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激素检查等。

骨龄判定:骨龄可用于预测儿童的生长潜能和可能的成年身高,对寻找身材矮小的原因也有帮助。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常用药物刺激,包括左旋多巴、可乐定、胰高血糖素、精氨酸及胰岛素等。通常要采血5次测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峰值<5ug/L即为生长激素完全性缺乏(GHD),介于5-10ug/L之间为部分缺乏,>10ug/L则是正常。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测定:它们的浓度通常反映了分泌的GH的综合浓度。

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检查:根据需要可能检测皮质醇、FSH、LH、ACTH、睾酮、雌二醇等。

下丘脑、垂体的MRI检查:可以排除垂体肿瘤,也可以显示有无形态学异常。

染色体检查:身材矮小的女孩需要做染色体检查排除Turner综合症,对怀疑有染色体畸变的男孩也应该做染色体检查。

要根据患儿身高、骨龄、家庭经济状况等决定使用时间,通常不宜短于1-2年。时间过短,患儿的获益对其终身高的作用不大。

推荐生长激素治疗至少直到身高生长几乎完成 (身高生长速度减少至每年小于2.0-2.5cm)为止。

一般每3个月随访一次:测量身高,评估生长速度,另外还要查IGF-1、IGFBP-3、甲状腺功能、血糖、胰岛素等。

青春期前每年查一次骨龄,青春期每半年查一次骨龄,根据体重和生长速度调整生长激素剂量。

越早治疗越好,青春期前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时机。如果已经明确诊断,孩子3周岁以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治疗了。

治疗时会出现“激素”带来的

生长激素无论是来源、分子结构,还是生理和药理作用均与临床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及性激素完全不同,临床研究也证实不会产生上述糖皮质激素或性激素样的作用或副作用。

重组人生长激素有哪些副作用

甲状腺功能减低:使用生长激素后生长加速,甲状腺素的需要量随之增加,有时存在甲状腺素相对缺乏的可能,常发生在注射2-3个月后,可按需给予L-甲状腺素片纠正。

糖代谢改变:长期、较大量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使患儿发生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上升,但很少超过正常高限,停用生长激素数月后即可恢复,在疗程中应该注意监测。

特发性良性颅内压升高:生长激素可以引起水钠潴留,个别患者会出现头痛、颅内压升高、外周水肿和血压升高。

股沟头滑脱、坏死:骨骺在治疗后生长加速、肌力增强,运动增多时易引起股骨头滑落、无菌性坏死,可暂停使用生长激素,骨科医生随访。

注射局部红、肿或皮疹:通常在数日内消失,可继续使用。

诱发肿瘤的可能性:对无潜在肿瘤危险因素存在的儿童,生长激素治疗不增加白血病发生和肿瘤复发的危险,但对曾有肿瘤、有家族肿瘤发生遗传倾向,长期超生理剂量使用生长激素使需谨慎,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清IGF-1水平。

身高是影响到孩子一辈子的事情

不能盲目的认为孩子是晚长

更不能给孩子乱吃“增高药”

家长需要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

如果发现身材矮小或者生长速度缓慢

千万千万别耽搁了!!!

}

原标题:儿科医生解答:打生长激素真的能让孩子长高?

做父母的似乎天生就是操心命,在成长过程中总是担心孩子会落后于同龄孩子 ,尤其是孩子的身高。

每当父母发现孩子比同龄人矮时,就要求医生给孩子打生长激素。殊不知,如果检查后并不存在矮小症却过度治疗,是有潜在药物风险的。

成都天使儿童医院相关医师表示:滥用生长激素不科学,科学的长高方法需要家长掌握营养均衡、多运动、睡眠充足、及时治疗疾病、精神愉快等5项长高的法宝,

现在很多孩子身材矮小的主要原因是性早熟、矮小症。

家长每次带孩子就诊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三点:我的孩子这么早发育以后会不会长不高?我的孩子比同龄孩子矮怎么办?我的孩子可以打生长激素吗,这样能长得快一点吗?

一位年轻家长带着一对姐弟来就诊,在做过一系列的身体检测后 ,医生评估姐姐的终身高为156厘米,符合父母的遗传靶身高。

可是这位年轻母亲听到后当即要求给孩子打生长激素,理由是她想让孩子长到160厘米。

而这位医生也是哭笑不得,站在一位医者的角度为这位母亲讲解了其中的风险。

首先我们要明白,生病才需要治疗,如果孩子的身高和骨龄均在正常范围内,预测终身高也与遗传靶身高符合,完全正常,不是生长激素治疗的适应症,就不能盲目打生长激素。

任何药物均有潜在的风险,即使符合生长激素治疗的孩子,也要临床检查和评估,排除糖尿病、肿瘤、肝炎、颅内占位病变等禁忌症后才能用药。

何况一个完全正常的人,为什么要冒风险用药呢?此外,骨骺线已经闭合的人也不能再注射生长激素,否则会引起“肢端肥大症”。

因此,孩子能否打生长激素,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检查,查找病因,检查评估后决定。

很多家长对于这些遗传因素以外的因素,尤其是环境因素不太重视。

母亲身高159厘米,父亲身高178厘米。孩子的遗传靶身高应该是:(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 162±5厘米,即孩子的平均身高应该是162厘米,在后天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一般上下可以波动在10厘米之间,即156-167厘米)

事实是:三个孩子中老大身高163厘米,老二身高176厘米,老三身高156厘米,同样父母所生的三姊妹,老大身高在父母的遗传靶身高范围内,其余两个孩子之间却有20厘米的身高差。

 我们说一般情况下,遗传因素仅影响身高的70%-80%,而宫内和出生后的营养、环境、疾病等多种因素均能影响生长基因的表达。

老三出生时恰遇上世纪60年代自然灾害,宫内营养不良,出生时体重只有2.4kg,幼年时又患肾脏疾病,长期服药治疗。这些都会影响到先天决定的长个能力的发挥,最终老三的成年终身高就不太理想。

老二出生体重3.5kg,母乳喂养,从小营养好、睡眠好,喜欢运动,没有任何疾病,她父亲家族赋予了高个子基因(叔叔185厘米,堂兄弟均在180厘米以上),在各种先天因素都保证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因此老大身高超过了遗传靶身高,表现了她父亲的高个子基因效应。

所以,家长不要觉得环境因素对成年终身高只有区区20%-30%的贡献率,就不当回事。

助力孩子长高的小妙招:

首先,从营养角度考虑,刚出生的婴儿,尽量做到至少六个月的母乳喂养,以后在不同的生长期,都应供应足够、合理的营养食品。

幼儿园和学龄期儿童,应重视的就是平衡膳食。就是要荤素搭配,包括动植物蛋白质搭配、动植物脂肪搭配、精粮与粗粮搭配。此外,还要注意摄取鱼类食物,含有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

其次,运动是促进孩子长高的第二个因素。多做室外纵向运动和肢体伸展的运动,最适宜的运动如跳绳、摸高、投篮、吊环、引体向上、游泳、打羽毛球等。

室外活动,让孩子能得到较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促进机体维生素D的生成,有利于钙的吸收,也可促进身高增长。

第三,睡眠充足。尽量做到幼儿园孩子在晚上8点前入睡,小学生在晚上9点前入睡,中学生在晚上10点前入睡。

第四,及时治疗疾病。身高位于同龄儿童第三百分位以下者,通俗地讲,也就是同性别同年龄的100个孩子排成队,排在最前面的那3位小朋友需及时就医。女孩子发育比同龄人早的,也要拍骨龄片排除骨龄超前、生长潜力丢失。

最后,精神愉快有利于促进儿童生长,精神压抑可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因此,家长应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平和的环境,让孩子愉快地成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激素长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