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终须心药医真的需要心药医吗?

被误读的“心病还得心药医”
第19版:生活周刊·健康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被误读的“心病还得心药医”
&&&&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魏镜教授在“律动心灵”公益活动上提醒公众正确认知抑郁症,培养就医习惯。她说:“心病还得心药医是最大的误区,抑郁症需要专业治疗。”&&&&误区1&&&&抑郁症是因为想不开&&&&魏镜教授说,抑郁症患者处在一个很糟糕的生命状态,我们不会对感冒的人、肺炎患者指指点点,但是对抑郁症患者可能就会随意猜想。周围的人会猜测是不是他家里有什么事,要不然就是想不开,甚至觉得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或者性格太怪异。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是歧视。&&&&魏镜教授表示:抑郁症和感冒、咳嗽一样,是人体机能出现问题而导致的疾病,并非只是单纯心情不好。正常人的生命包括健康心理和健康身体,抑郁会抑制心理和生理机能,让人觉得无力、无望、无价值、无未来,生活变得毫无乐趣可言。&&&&误区2&&&&热心劝解能摆脱抑郁&&&&很多人认为,劝抑郁症患者想开些就能助其解脱,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魏镜教授特别强调,“不要一味只是劝患者,有时家人、朋友的宽慰会越劝越糟糕”。患者在治疗期间,抑郁会使其生理和心理偏离常态,不能以常人的标准去要求患者。&&&&抑郁症会颠覆患者的心理活动,使患者变得连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到,起床、洗澡这样的事情都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心理建设才能完成。“想开点、多吃点、好好睡觉”这样的宽慰,会让患者感到更大压力,唤起更多的“自责感”——“我真的糟糕透顶、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到”&。这样的劝说,如同劝肺炎病人“别咳嗽,咳嗽对你的肺不好”一样,给患者造成的只是负面影响。&&&&魏镜教授鼓励患者向周围人敞开心扉,在责任、义务上获得一些豁免,安心治病。&&&&误区3&&&&觉得好了就停药&&&&抑郁症的治疗分阶段,第一阶段是急性期治疗,一般能够在三个月之内完成。医生会尽量调整药物的剂量、种类,以完全缓解患者失眠、没有乐趣等症状。&&&&第二阶段是维持期。症状缓解后,患者需要巩固治疗,恢复大脑自主功能。抑郁症有一个自然病程,大约1年—1.5年,患者不要觉得好了就停药,一定要请专业医生进行临床评估和测定。维持期内有可能降低药物剂量,逐步在一年到两年之内结束治疗。一旦擅自停药,效果就会下滑。&&&&魏镜教授说,过去的抗抑郁剂对心脏、植物神经系统、大脑认知和记忆都会有影响,现在的药比过去安全度高了很多,药物只作用于跟人的抑郁情绪相关的神经系统当中,不是全部作用到大脑。&&&&误区4&&&&抑郁症会反复发作&&&&很多人认为抑郁症不能根治会反复发作,魏镜教授说这个结论不正确。&&&&只有少数抑郁症患者会有复发,大部分人是单病程。抑郁症没有病根只是一个状态,像我们得感冒一样,感冒也没有病根。感冒好了,但可能过段时间又会得,抑郁症也是这样。现在医学不知道抑郁是怎么开始的,但知道它的病程并可进行治疗。一些特殊因素都会诱发抑郁,如:压力大、更年期、青春期、孕期、产后等。&&&&魏镜教授说,抑郁症患者只有接受专业治疗才能治愈,回归正常生活。早发现、早治疗并坚持按疗程完成治疗,才是应对抑郁症的最佳策略。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为什么有心病的人必须得心药医?_百度知道
为什么有心病的人必须得心药医?
提问者采纳
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的各种竞争愈来愈激烈,造成的心理压力愈来愈大,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精神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曾对14个国家就诊于普通医疗机构的5500个病例进行评估,发现其中四分之一的病例为明确的精神障碍患者。在我国,精神疾病已成为当前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三大疾病。 4月7日是第52个“世界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卫生”,口号是:“消除偏见,勇于关爱”。为了探究有关精神疾病的防治情况,“世界卫生日”前夕,记者走访了省精神卫生中心张仁川主任医师、丛伟东医师。休闲 居编 辑 何为精神卫生问题? 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疾病咨询热线电话主持人丛伟东医师说,精神卫生一词源自英文“MentalHealth”,即心理卫生。作为科学术语,心理卫生与精神卫生意思相同。心理卫生是临床精神病学的扩展,既包括防治各类精神病,也包括减少和预防各类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提高普通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很多人选择“心理”代替“精神”一词,是为了迎合大众不愿意联想到“精神病”的心态。 精神卫生问题大致可分成三类: 一、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受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是心理活动中的轻度创伤,例如,遇到挫折后消沉自悲,考试前的过分紧张、焦虑,夫妻争吵后引起的短暂的情绪不好,等等。心理问题往往只是暂时的,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在特定情况下,每一个正常人都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其社会功能完好无损,往往不需要经过治疗。但是严重而持久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对人格发展产生影响,也会诱发一些精神疾病。 二、轻性精神障碍,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障碍等。神经症又包括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癔症、疑病症等。一般来讲,轻性精神障碍病人发病前大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缺陷,发病多与社会因素有关,其症状亦无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这类病人一般需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其预后是良好的。 三、重性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等。这类病人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表现为异常,不能适应社会环境,脱离现实,否认有病,多拒绝治疗。这类病人一般需要住院治疗。 精神疾病的防治 心病还需心药医。如何防治精神疾病呢?张仁川主任医师说,要防治精神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进行心理卫生保健。他介绍了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Mastow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他说,这一标准对指导普通人进行心理保健、锻炼十分有益。这一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树立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评价;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在不违背团体利益的要求下,能使个性得到发展;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张仁川主任医师说,对照Mastow的标准,相信每位读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保健方法。达观的生活态度,对自己充满信心,诚挚地关爱他人,应该是漫步心理健康之路的指南针。 张仁川主任医师说,防治精神疾病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为此,要采取各种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精神卫生与精神疾病知识教育,使他们能够及早发现与识别精神卫生问题,及时寻求咨询与治疗;要提高综合医院各科医生和心理咨询机构人员的精神卫生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及时识别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以便及时转诊;宣传精神卫生知识,使广大群众科学地认识精神疾病,减少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歧视,让病人家属消除顾虑,及早送病人到专科医院就医。 精神康复重返社会 张仁川主任说,很多人都认为,精神病人治好后能够不打不闹,不影响他人就不错了,事实上,精神康复的含义远不止于此。疾病(不论是躯体疾病还是精神疾病)固然给人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但疾病的祛除并不意味着病人得到了全面的康复。打一个简单的比喻,一个人患了感冒、发烧,即使治愈了,身体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精神疾病对患者造成的损害要比感冒、发烧严重得多,因此,精神疾病的康复也就更加困难和复杂。 概括来说,精神疾病的康复包括四个方面: 一、医学康复,通过各种医疗手段消除症状、治愈疾病,这是精神疾病康复的基本前提。即使疾病已经治愈,也必须与医生保持联系,坚持长期治疗。 二、心理康复,精神疾病本身就是严重的心理疾病,病人治好后,如何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如何面对歧视与偏见,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到疾病康复,还可能使疾病复发。为此,要特别重视心理的康复。心理康复又叫教育康复。教育的对象不只是病人本人,还包括他们的亲友。精神疾病的康复离不开病人亲友的关怀、照料。 三、社会康复,精神病人患病时间长了,其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病人会出现“幼稚化”的言行。对此,药物治疗一般难以奏效。要让精神病人重返社会,可行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由家属鼓励病人自理生活、参加社交,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二是社会应为精神病人提供更多人际交往的机会,减少病人在与正常人交往中受到的偏见与歧视,这就需要提高大众的精神卫生素质。 四、职业康复,精神病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才能同正常人一样胜任工作,承受压力。但疾病所导致的职业技能退化,常常使精神病人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屡屡受挫,以致丧失工作的机会。职业康复更需要训练,而且需要在适合精神病人特点的环境中进行训练。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精神疾病的康复不仅仅是治愈疾病,它的最终目标是使精神病人在心理、社会和职业功能等方面恢复到病前水平,重返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医疗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心病还需心药医吗?_百度知道
心病还需心药医吗?
提问者采纳
是啊 任何的伤痕都可以用药物来解决 但是只有心痛不可以 因为他是人最深部的东西也是最重要的东西不可以那样伤害他, 心药的选择也 是有标准的如果不符合 那会有反效果的,
提问者评价
其他60条网友回答:心病需要心药医么
需要55人回答
不需要5人回答
认为“需要”的网友回答:
回答1:对 可能是因为某些方面的问题使你感到不舒服,而我们通常的吃药是无法解决的,这个就要看你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了.不用看大夫 把问题解决病自然就会好了...
认为“不需要”的网友回答:
回答1:不要~! 中国的俗语叫什么! 解铃还需系铃人~!
回答2:不需要,一切要靠你自己的努力!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自己也可以换位思考,自我调剂.对自己残忍一点那摸你就不需要心药.也没人能伤害你了
心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心病还需心药医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心病还需心药医
索&#8203;达&#8203;吉&#8203;堪&#8203;布&#8203;于&#03;0&#03;1&#8203;年&#03;月&#8203;应&#8203;邀&#8203;前&#8203;往&#8203;浙&#8203;大&#8203;、&#8203;华&#8203;中&#8203;师&#8203;大&#8203;、&#8203;中&#8203;大&#8203;的&#8203;演&#8203;讲&#8203;内&#8203;容&#8203;,&#8203;主&#8203;要&#8203;揭&#8203;示&#8203;了&#8203;大&#8203;乘&#8203;佛&#8203;教&#8203;对&#8203;当&#8203;今&#8203;时&#8203;代&#8203;的&#8203;重&#8203;要&#8203;性&#8203;,&#8203;以&#8203;及&#8203;在&#8203;这&#8203;个&#8203;纷&#8203;繁&#8203;复&#8203;杂&#8203;的&#8203;世&#8203;间&#8203;上&#8203;,&#8203;如&#8203;何&#8203;调&#8203;伏&#8203;自&#8203;心&#8203;、&#8203;对&#8203;治&#8203;烦&#8203;恼&#8203;的&#8203;殊&#8203;胜&#8203;方&#8203;法&#8203;。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病终须心药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