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狗根刺树和它的wow当心果子有刺

树和它的果子
路加福音6:43-45
6:43 因为,没有好树结坏果子,也没有坏树结好果子。6:44
凡树木看果子,就可以认出它来。人不是从荆棘上摘无花果,也不是从蒺藜里摘葡萄。& 6:45
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耶稣用非常浅显的比喻说明了成圣的生命如何结出果子,施洗约翰也曾警告过人们“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
”,耶稣也用树与果子来形容一个人的生命。他在这里强调:果子的好坏代表树的价值;所结果子的种类说明了这是什么样的树。
一个人可以通过树的果子来判断树的好坏,耶稣对此举例说明:人不是从荆棘上摘无花果,也不是从蒺藜里摘葡萄。也就是说坏树(荆棘、蒺藜)不会结好果子(无花果、葡萄);从果子便可以认出它是什么树来。
这些自然界的经验被应用在人的身上。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人所结的果子就说明了他是什么人。
耶稣说的道理非常清楚,其中的含义非常深刻,按照我们生来的状态,是不是有善呢?换句话说,我们是不是生来就是好树呢?对此,我们需要看看我们的果子,从由我们生来样式结出的果子来看看我们本相。
我们从坏行为上知道树有问题。我们从自己和周围人的行为可以看出这一切。回顾一下我们重生以前的生命,也看看周围人生活,我们会有一些体会。我们可以就此举一个生活中的小事来说明一下。大家都挤过公共汽车,许多人在公共汽车上抢座位,有一次,我看到了一个这样的报道:
有一位女士把她看到的记录下来了,她与几个朋友上了一趟公交车,她身后站着一位抱幼儿的妇女和一位60多岁的老头。车上人很多,后来,她朋友11岁的孩子得到一个座位。她见抱孩子的妇女站着很吃力,便给这个孩子做工作,把座位让给那位妇女。不料妇女刚坐下,身后的那位老头竟开始骂人:“XX养的,会不会教孩子啊,不给老人让座。”她没理会,老头越发起劲,难听的话骂了两站路。她忍无可忍,回敬一句:“您为老不尊,不配我让座。”突然,前排冲过来一50多岁妇女,揪住她的衣领往车门边推,“你敢骂我们家老头。”幸好其他乘客劝和才没动手,让座的孩子被这阵势吓哭了,有意思的是得到座位的妇女却转头向车外一声不吭。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其真实性在于我们就是其中的一员,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不过在不同的时候用不同的角色表现出来,我们有时候是那个女人,认为自己不错,也愿意帮助其他人,看到抱幼儿的妇女辛苦,要孩子让座,但是,从她的话中,我们看到另外一个景象,“您为老不尊,不配我让座。”
人的行为在于对方的回应和样式,也就是说,人的善是相对的,按照自己的盼望来决定是否善待对方,如果对方不配,就不会有善行,至于那个老人,我们很清楚这是一种狂躁的表现,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发怒气,虽然我们也许不会如他那样,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常常为自己没有得到的事情而抱怨和无端责备他人呢?
这个老人的影子也在我们身上。老人的妻子是非常有意思的,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可以豁出去,甚至不惜以拳头对待其他人。我们爱我们所爱的,当对方不是我们爱的对象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抛开一切来恶待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受到其他人的恩惠,当其他人因着给我们恩惠而被人责备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如那个抱幼儿的妇女一样一言不发呢?这可是常常发生在我们身上的。
我们借着这个例子来看看我们本来的面貌,这面镜子让我们知道,我们确实不怎么样,按照人生来的样式确实没有什么好的果子,这个果子在宣告一件事情,我们是坏树。
大家都不喜欢这些坏果子,当然也包括自己的不良行为,于是给出许多药方来医治这些坏行为,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学校里不断要求小学生五讲四美三热爱,人们试图通过一些外在的约束来结出良善的果子,其结果是,我们的确看到人的行为改变,好人好事看起来不断增加,人也结出了各样好的果子。但是这些如果不是发自于内心改变而有的果子其实是虚假的好果子。
大家有没有与人同住的经历呢?如果有,下面的例子可能会帮助大家理解人表面的善在与恶的对抗中是不堪一击的。
人生来的恶在合住的情形下显露得够充分,甚至,人的善都没办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发扬,因为是无底洞,善根本帮不了恶,改善不了恶,因为这个所谓具备善的人,本身也摆脱不了恶,到头来,就会把心中的恶勾起来,当这人觉得善全都浪费了,喂狗了以后,他会反过来用更加恶的方式回报对方。
我们本是那棵坏树,虽然我们不断把自己装扮成好树,努力去杜绝那些外在的不良行为,但是由于我们的内心是坏的,要结出真正的好果子,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我们这些坏树变成好树。
我们对此进行一个小结:“善行不能使人善,善人却能行善事;恶行不能使人恶,恶人却行恶事。”好行为乃是从好人而来,不是果子结树,树也不是靠果子而长,乃是树结果子,果子靠树而长。因此必须先有树,然后才有果子,果不能使树坏树好。树怎样,果子也怎样;所以要人先好或先坏,然后他才有好行为或坏行为,不是行为使他或好或坏,乃是他自己使行为或好或坏。
耶稣是那良善的,我们因着他的救赎活过来,我们的心中就存有良善。我们在耶稣里面活过来成为一棵好树,如果一个门徒希望结出信心的果子,生命中充满爱心与宽容,那么他的心必须首先存着善。存着善就是谦卑自己,认自己的罪,紧紧抓住基督,求他的饶恕与平安。这样的心才会结出好果子。
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神的恩典,对恩典的认识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恩典并不是我们本来就配有的,而是神因着耶稣的缘故向我们显明的慈爱。求神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也清楚地认识他的恩典,神的恩典是神所赐我们不配受的恩惠,因着基督的舍命代赎,赦免了我们的罪,将救恩赐给我们这些罪人。
恩典对于我们是必要的,但对于神不是必要的。如果神按照我们所当受的对待我们,我们都会下地狱,因为我们生来就是有罪的。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在属灵上的完全堕落,才能领会神恩典的浩大。
我们是神施恩的对象,因着基督的一生、受死与复活,神称我们为义。耶稣完成了所有救赎的工作,他说:“成了”,
我们可以确定神给予我们的救恩。
我们因着耶稣的原因已经与神和好,这样的平安会以喜乐的方式表现出来,也会以爱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们在信心中连接到耶稣的良善,这是善的根源,从这样的善中流出来的不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益处生活,而是顾及其他人的需要,真正从其他人的益处着想和着手。
我们在基督里就会结出那当结的果子,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没有任何虚假,因为是从心中的良善而来,是发自对神的救赎的感激之心。无论其他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因着感谢耶稣的救赎而把我们的爱给对方,出于感恩,我们会用我们自己外在的行为把心中的那份情感表现出来。这样的果子就是好的果子,从我们的果子中,其他人可以看到我们确实是主的门徒。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刺果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