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视频中炒、炽法有何不同?

砂烫法在中药炮制中有哪些应用?_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恒生医院
砂烫法在中药炮制中有哪些应用?
砂烫,又称砂炒,亦叫烫制,指药物与热砂同炒的一种炮制方法,在中药炮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砂烫,又称砂炒,亦叫烫制,指药物与热砂同炒的一种炮制方法,在中药炮制中占有重要地位。1990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砂烫的药物有八种,全国各地炮制方法差异很大,用砂烫的药物至少在二十种以上,近年来,中药炮制工艺研究广泛,砂烫法的应用更广。文章就砂烫法的有关问题及应用砂烫法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l.砂烫法的特点及一般工艺 砂烫法用河砂或油砂作传热介质,有以下特点,砂不具药理作用,也不与药物起协同作用,烫制药物时,因砂的中间传热作用,能使药物受热面积显著增大,受热均匀,程度一致。
  砂烫法的一般工艺为,取适宜量的干净河砂倒入锅内,用适当火力加热并搅拌,至砂流动滑利时,投入大小分档的药物,不断翻拌,烫至规定标准时,迅速离火筛去砂,放晾即可。
  2.砂烫的炮制作用与应用范围 根据资料、文献记载,砂烫的炮制作用与应用范围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使药物质地酥脆,利于调剂,煎煮及服用 适用于某些质地坚韧的药物炮制。如动物骨甲皮、筋类药物,多用此法炮制。
  2.2 降低某些药物的毒性适用于毒性成分因受热可破坏的一些药物的炮制。如马钱子,砂烫刺猬皮也有降低毒性作用。
  2.3 便于除去非药用部分适用于需要除去外表非药用部分的药物炮制。如骨碎补、狗脊、马钱子,经砂烫后易于除去鳞叶或绒毛。
  2.4 矫味适用于某些有不良气味的药物炮制。所有经砂烫的动物类药均可不同程度矫正臭味。
  根据砂烫法的特点,笔者多年来在不违背药物的炮制原意前提下,对本法的应用作了以下一些探索:
  3.1 油砂炒炭 传统的制炭方法有炒炭和煅炭两种,前者应用较多。炒炭时由于药物受热不均匀,成品标准较难掌握,常常&老嫩不一&。改为砂烫法制炭,炮制品合格率明显优于炒炭,且操作时间缩短2倍以上。凡易与油砂分离的药物均可使用。
  3.2 某些品种传统酥制法是将药物直火烤热后,离火速喷适量液体辅料,反复操作,致药物酥脆为度。一般需要反复操作4次以上,需时3&4h。改用砂烫,将药物烫至近酥脆,色金黄时,速离火去砂,趁热倒人规定的定量液体辅料内抖匀,待辅料吸干,烘干即可。操作在l h内可完成,如蛤蚧、胎盘、海马、乌梢蛇等药物可用本法。
  3.3 用于滑石粉烫的某些药物滑石粉烫与砂烫两种烫法,操作相似,辅料不同,砂烫温度高,操作时间要短,可避免粉尘飞扬。根据药物质地与炮制目的可以替换使用,如地龙、象皮等药物。
  3.4 用于清炒中的某些药物如扁豆,传统方法之一为文火炒至微黄色并透出香气;山楂,中火炒黄或炒焦而成炒山楂、焦山楂。成品均有一个不可避免缺点,即表面烧焦炭化产生斑块,应用砂烫法,可使成品外观色泽一致,无焦斑,且缩短操作时间,一般只需4~5min。
  3.5 应用砂烫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5.1 辅料选择砂烫的辅料有净河砂与油砂两种,砂粒大小以1~2mm直径为宜,笔者实践认为油砂比净河砂好,净河砂流动性、传热性、保温性差,且经反复搅拌与高温煅烧,容易破碎成粉状。油砂流动性、传热性、保温性均比净河砂优,可经久反复使用。油砂所用油有菜油、麻油等食用植物油及桐油,桐油砂的特点是保温性好,不粘贴药物。关于砂的用量以能埋没药物的1/2为宜。
  3.5.2 发砂发砂即油砂制备。取适宜量的净河砂水洗沥干,置锅内武火加热至近红,倒入适量油,搅拌均匀,至油被吸净时离火稍冷,再加热添油,反复3次以上,以河砂乌黑发亮均匀一致为度。桐油用量为砂重的4%左右,第一次可加总量的1/2,其它油用量略少。
  3.5.3 砂烫法的操作要点药材要大小分档,以防火候不一;砂温要达到所需要求再投放药物,经验为砂加热至&滑利感&灵活状态;翻拌贵在快与匀,尽量避免药物接触锅底;药物出锅去砂要迅速;每烫制l至2锅须添加少许油发砂,可使成品质量更理想。
  3.5.4 应用砂烫法的关键掌握适宜的温度是砂烫操作关键。火力大小、砂温高低,直接影响成品质量。如鸡内金烫制,砂温过高则容易粘砂焦化,反之则不能发泡鼓起。又如马钱子,烫制的温度与时间对其所含士的宁含量变化影响很大,所以应控制在180&200~C,5~6min条件下进行炮制。一般情况,制炭用武火或中火,砂温可控制在250~C左右;动物骨甲、鸡内金、骨碎补等宜中火,砂温不宜超过200'C;如扁豆及部分以烫代酥的品种,要用小火,砂温应控制在150~C以下。
  3.5.5 应用砂烫法的原则应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遵循药物的炮制原意,根据药物的性能、质地、所含有效成分的性质,在确保药物疗效、提高药品质量、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等前提下使用砂烫法。
文章出自: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恒生医院()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gumiao
看来看去,不如直接问医生。建议您花几分钟的时间与在线医生沟通,或拨打咨询电话:1或。每个人病情不同, 一对一的解答更有针对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同栏目文章
地址:深圳市宝安西乡碧海中心区宝源路恒生医院
预约电话:1欢迎访问南京彩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机械的企业博客,感受我们的企业文化、品牌理念;与我们互动交流,发表见解;与我们一起分享开放、自由交流的喜悦。
联系人:胡登云
地区:南京市栖霞区长江经济开发区
电话:025-
传真:025-
企业博客信息
访问数:次
地区:祥云县
暂时没有相关信息!
中药炮制炒法操作方法
字体大小: -
& 发表于 11-08-11 09:14 &
阅读(80) &
中药炮制炒法操作:
1.手工炒:一般先将锅预热,投入大小分档的药物,迅速拌炒,亮锅底加热至所需程度,取出。
用具:有铁锅(倾斜30~450)、铁铲、刷子、簸箕等。
方法:倾斜放锅,利于搅拌和翻动。
2.机器炒:主要用有平锅式和滚筒式。
平锅式:适用于种子类药材。
滚筒式:适用于大多数药物。以煤/油/气/电加热,滚筒内壁有螺齿,打正转时炒药,打反转时出药。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又保证了药物炒制质量。
电脑程控:(自动或手动)能保证炒制品程度均一,质量稳定。特别是采用烘烤与锅底&双给热&方式,良好的温场更保证饮片受热均匀并缩短炒制时间。
软文编辑 ( ) 提供
&&&&企博网() 版权所有&中药炮制中炒、炽法有何不同?-中药怎么样炮制?还有炒 是为什么? _星空在线
中药炮制中炒、炽法有何不同?
中药炮制中炒、炽法有何不同?
米炒等中药炮制中炒,醋炙,土炒,分为炒黄,酒炙,盐炙,油炙,答凊炒或叫单炒。2固体辅料炒又分为麸炒!根据炒的程度不同,炒焦,炒炭三种。炙就同了蜜炙,姜炙
中药炮制清炒法为什么要先预热炒锅? :
先预热是要让中药快速的炒黄。不预热有的就会炒不到,有的又太过了。
中药炒白芍炮制方法 :
炒过的白芍在其本身的功效上会有所减弱,但会改善或增加其它的功能,如加麸皮炒就能健脾,医生是根据患者的...
中药怎么样炮制 最简单的方法; 懂的 说一下;谢谢; 不要在百度抄答案的, 详细说一下 :
炮制 中药学术语。又称炮炙、修治、修事...指原药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药材)根据医疗、调剂、制剂...
中药材炮制加工的方法有哪些? :
中药加工炮制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类: 1、炒制:将药物在锅内加热,不绝翻炒至一定要求的方法。 ...
中药中什么叫发汗加工方法 :
这是中药炮制学里的一个概念: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
中药炮制中焖润的方法 :
盐水焖润,用1%的温盐水,将决明子泼湿、拌和、焖压,用塑料布覆盖,1天后晒干可用.
网上大家都在看中药炮制 不同炮制法的效用
本文导读:中医为了充分发挥中药治疗防治疾病的作用,并克服使用过程中某些毒副反应,保证安全有效,中药材在使用前必须根据病情和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处理。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加热容器内用不同的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又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大类。
  ①清炒法。即不加辅料的炒法。根据火力大小又分炒黄、炒焦、炒炭三种。
  炒黄 是将药物置于加热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种皮爆烈并透出固有的气味。
  炒焦 是将药物置加热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不断搅拌翻动,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并有焦香气味。
  炒炭 是将药物置加热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不断搅拌翻动,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焦黄或焦褐色。
  主要目的是增强疗效,缓和药性、降低毒性。
  ②加辅料炒法。将某种辅料放入锅内加热至规定程度,并投入药物共同拌炒的方法。根据所加辅料的不同,可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
  麸炒即药物与麦麸同炒。主要目的是增强疗效。
  米炒即药物与米同炒。主要目的是增强药物健脾止泻的作用。
  土炒即药物与灶心土同炒。主要目的是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
  砂炒即药物与砂同炒。主要目的是利于调剂和制剂。
  蛤粉炒即药物与蛤粉同炒。主要目的是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调剂和制剂。
  滑石粉炒即药物与滑石粉同炒。主要目的是使药材松泡酥脆,便于煎煮和粉碎,便于制剂和调剂。
  ①酒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酒拌炒。酒炙的目的是因酒能行药势,可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②醋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米醋拌炒。醋炙的目的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化瘀及舒肝止痛的作用
  ③盐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数量食盐的水溶液拌炒。盐炙的目的是引药下行入肾,增强疗效。
  ④姜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姜汁拌炒或煮制,姜炙的目的是制其寒性,增强止呕作用。
  ⑤蜜炙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炼蜜拌炒。蜜炙的目的是增强疗效。
  ①明煅法。即将药物直接放于炉火上或装入适当耐火容器内进行高温煅烧。目的是使药物疏松或失去结晶水,便于粉碎及煎煮。
  ②煅淬法。即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趁热投入一定量的淬液或冷水中,骤然冷却,使之酥脆。煅淬的目的是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③煅闷法。即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又称密闭煅、暗煅、扣锅煅。目的是增强止血作用。
  蒸煮法
  ①蒸法。即将净选后的药物加辅料(酒、醋等)或不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目的是改变药物性能,扩大使用范围。
  ②煮法。即将药物加入辅料或不加辅料放入锅中(固体辅料需先捣碎),加适量清水同煮。目的是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
  ③水烫法。即将净选后的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后取出分离种皮。目的是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药用部分。
(责任编辑:实习刘丽君)
中医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炮制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