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高烧不退怎么办心肺有炎正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文为第二版台湾儿童发烧问答集的点评(紫色框内)。原问答集为繁体版,于 2010 年 12 月 14 日修订。部分内容可能和大陆指南有所出入,除了部分名词更改为大陆较为通用名称外全文未作修改,有较高的参考和指导价值,对家长和儿科医生应该会有所帮助。
  本儿童发烧问答集的内容,是台湾儿科医学会及行政院卫生署国民健康局,根据专家意见及现有医学证据所做出的综合建议。此建议应根据日后更多的研究发现加以修改,且不应引用这些条文作为纠纷审议之依据。
  1 体温的测量
  1.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体温的测量?
  答:无论身体产热增加或散热不良,都会使体温上升,例如喝很多热水、运动、桑拿、长时间晒太阳、穿太多衣服等。如果要确定有没有生病发烧,就必须避免这些因素,并静坐休息 15 至 30 分钟后再量体温。
  如果体温计使用不规范、电子体温计被手机或强静电或电磁场干扰、紧张或激动或哭闹时测量、测量部位出汗时、冷热毛巾擦拭腋下后等亦可影响体温结果。
  2. 跟传统的水银体温计比起来,电子体温计有什么好处?测得准不准?
  答:如果定期校正,电子体温计测到的体温跟水银体温计没什么两样。但水银体温计不适合一般家庭使用,主要是因为水银体温计有意外破裂而导致水银中毒并污染环境的危险。目前台湾已经停止使用水银体温计,以减少意外伤害及环境污染。
  电子体温计适合一般家庭使用,但目前国内一些医院可能还在使用玻璃水银体温计,如果测量体温前未将体温计汞柱甩到 35℃ 以下,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电子体温计应注意电池的电量问题,如果发现电量不足则需更换后再使用,否则测量结果可能会不准确。
  3. 用体温计量体温需要量多久?
  答:一般电子体温计约在启动 1 分钟后会发出哔声,那时候就可以判读体温。专家建议口温至少量 2 至 5 分钟,腋温量 3 至 10 分钟,肛温量 1 至 3 分钟。
  不同产家不同型号的温度计对测量时间和使用方法的要求都可能存在差异,初次使用体温计前建议先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最好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如果使用玻璃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教科书上的建议是口温需量 3~5 分钟,肛温需量 2~5 分钟,腋温需量 5~10 分钟。
  4. 摸小孩的皮肤看有没有发烧的方法准不准?
  答:摸皮肤判断有没有发烧的方法很不准确,所以当小孩生病的时候,一定要用体温计才能正确判断小孩有没有发烧。根据国外的研究,母亲用手只能正确判断 74% 有发烧的小孩,而护理人员的正确判断率则只有 42%。
  无论是摸额头还是摸脖子或腋下都不能正确判断孩子有无发热,如果摸起来感觉有发热,建议测量体温,以测量出来的体温为准,如因各种因素导致未能监测体温时,就诊时应当向医生说明情况,而医生应对父母感觉孩子有发热的情况引起重视。
  5. 量体温的方法有好多种,到底哪一种比较准?
  答:量体温的方法包括肛温、口温、腋温、背温、耳温、额温等,其中以肛温最接近身体内部真正的温度。耳温与肛温的相关性很高,必要时可取代肛温,但必须注意三个月以下婴儿的耳温与中心体温的相关性较差。口温平均比肛温低 0.5 ℃,腋温平均比肛温低 0.8 ℃,而且口温和腋温比较容易受到皮肤黏膜血管收缩等因素的影响而偏低。一个月以下或体重很低的新生儿,不适合量肛温与耳温,可考虑量腋温或背温。用额温枪或红外线测量皮肤表面,准确度较差。
  肛温比口温高 0.3~0.5℃,口温比腋温高 0.2~0.4℃,肛温比腋温至少高 0.5℃,有研究认为,耳温与其他部位测温的平均温差为 0.29℃,与肛温相差 0.74~1.34℃。0~5 岁的孩子不建议测量口温和肛温;新生儿(4 周以内的小婴儿)测体温宜使用电子温度计测量腋窝温度;对于满月~5 岁的孩子,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或化学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等测量腋窝温度,3 月龄以上可考虑用红外线鼓室体温计测量耳温;不建议测量额温,因为结果不可靠。
  6. 量肛温正确的作法为何?
  答:先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体温计,以冷水冲净 (勿用热水),在末端擦上少许凡士林等润滑剂。最好的姿势是让幼儿腹部朝下俯卧,并将小孩放于成人的大腿或床上,用一手扶着幼儿臀部上方的下背部,另一手将体温计伸入距离肛门口深度约 1.5 至 2.5 厘米处,不要过度深入。电子体温计于静置约 1 分钟后,发出哔声即可判读。
  初次使用体温计前建议先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最好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测量肛温亦可采取侧卧位,下肢屈曲,将体温计末端涂以润滑剂后徐徐插入肛门。肛温适用于婴幼儿,结果准确,但不易被小孩子接受,且安全性不佳,多用于神志不清(昏迷等)及某些特殊情况者。
  7. 量口温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5 岁以上儿童可以用这种方法量体温,测量前 15 至 30 分钟内不宜饮用热水或冷水,以免导致测量误差。量的时候先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体温计,然后以冷水冲净 (勿用热水)。打开电子体温计开关,将感应端置于儿童舌头下方,静置约 1 分钟,体温计发出哔声后即可判读。
  初次使用体温计前建议先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最好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测量口温时应紧闭口唇,用鼻呼吸,不能说话,以免冷空气进入口腔而影响口腔内温度。神志不清或不配合测量者不宜测量口温。
  8. 量耳温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三个月以下婴儿准确度较差,量的时候必须注意耳温枪在耳朵里面的角度必须正确,过多耳垢则会干扰测量。中耳炎或其他中耳异常者量耳温会有误差,应该用其他方法量体温。耳温枪必须定期校正以免失去准确性。量的时候将耳温枪感应端置入外耳道,按压启动钮即可在几秒内判读数据。当两耳量出来之温度不同时,以较高温度为准。
  初次使用体温计前建议先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最好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耳温与孩子的年龄、情绪以及环境温度和设备等因素有关,而且影响较大,用耳温枪测耳温可有 30%~40% 的发烧孩子被漏诊。2 发烧的意义
  1. 体温高到多少度以上才算发烧?
  答:发烧的定义为身体内部的中心体温 ≥ 38℃,介于 37.5℃ 与 38℃ 之间的体温可能正常也可能是低度发烧,必须参考前后测量的体温与其他症状判断是否有发烧现象。
  直肠温度(肛温)≥ 38℃(口温 ≥ 37.3℃)定义为发热,高热大多是指 39℃ 或 39.5℃ 以上。0~3 个月的小婴儿正常肛温为 37.2~37.8℃。
  2. 人为什么会发烧?
  答:人体脑部下视丘的地方有个体温调节中枢,在这e会设定一个体温定位点,平时不生病的时候体温都设在 37℃ 左右。人体因为感染等各种疾病出现发炎反应的时候,发炎反应所制造的一些小分子会作用在体温调节中枢,而使体温的定位点上升,于是人体会进行很多生理反应而使体温上升。有另一种情形是身体并没有发炎、体温定位点也没有上升,但因为身体热量太多来不及散热而使体温上升,这种情形称为体温过高,例如在炎热的环境下穿太多衣服、把婴儿包得太紧、运动、桑拿、中暑等。
  体温过高的情况还可见于室温过高、衣被过多、喂奶、饭后、哭闹、情绪波动时。如体温仅仅是一过性升高,一般情况良好,无不适感,则也不可认为是发烧。
  3. 小孩发烧时为什么会手脚冰冷?
  答:发炎反应导致脑部下视丘体温定位点上升的时候,脑部所认定的正常体温会超过 38℃。如果当时体温并未达到设定的标准,病人会觉得冷(畏寒),而且可能不自主地出现肌肉颤抖(寒战)以增加热量,并让四肢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丧失,所以会出现手脚冰冷现象。
  如发烧时手脚冰冷,说明正处于体温上升期,体温还要继续往上升。此时常有疲倦乏力(小孩可能表现为很粘人、要求抱等)、肌肉酸痛(小孩可能会表现得哭闹不安、易激惹等)、皮肤苍白、自觉得冷或寒战(打激灵)等。
  4. 发烧对人体有没有什么好处?
  答:很多研究显示适度发烧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也有研究显示退烧药会压抑免疫反应,所以在动物实验中用大量退烧药反而会增加败血症的死亡率。人类生病的时候发烧,算是一种保护性的本能反应,目的在加强我们对于疾病的抵抗力。
  发烧可以抑制某些病菌的生长繁殖,加之发烧时免疫功能增强,有助于清除致病菌,促进疾病的恢复,但具体情况还是应具体分析,必要时予以相应的治疗。
  5. 发烧对人体有没有什么坏处?
  答:发烧的时候需要产生多余的热量,所以会增加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制造量与心脏输出量,这些对于健康儿童的影响很有限,但患有严重心脏病、严重贫血、慢性肺病、糖尿病与先天代谢异常的儿童,则可能无法承受这些多余的负担。此外,有些儿童因为体质因素,在 6 个月至 6 岁间可能因为发烧而导致热性惊厥。
  目前热性惊厥多指发生在出生后 3 个月~5 岁,发烧初起或体温快速上升的过程中出现的惊厥,第一次发生热性惊厥一般在出生后 6 个月~3 岁,平均 18~22 个月,绝大多数 5 岁后不再发作。热性惊厥总体预后良好,临床上分为两种: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6. 发烧会不会把脑子烧坏?
  答:41℃ 以下的发烧不会对病人脑部或其他器官造成直接伤害,极度高烧有时会使意识出现程度不等的异常。一般口语传说发烧把小孩脑子烧坏的事例,都是因为那些小孩罹患了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发烧只是这些疾病的症状表现之一,真正影响脑部的是脑部严重感染病症。
  一般发烧是不会超过 41℃ 的,不会烧坏脑子的,也不是烧的越高,毛病就越严重。6 个月以上的孩子不应单用发烧体温的高度来预测或判断发烧的原因和毛病的严重程度,但<3 个月的小婴儿体温 ≥ 38℃ 或 3~6 个月的婴儿体温 ≥ 39℃ 则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的细菌感染或毛病严重的可能。
  7. 使用退烧药以后如果还有发烧现象,是否表示医师所开的退烧药没有效?
  答:一些民众认为吃退烧药以后如果又烧起来,就表示医师开的药没有效,所以会去找其他医师,造成医疗的浪费。事实上,发烧是生病之后产生的现象之一,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发烧,当小孩发烧时应带给医师诊察,以找出发烧的病因并加以治疗。各种退烧药的效果都只能维持几个小时,其使用目的在带给小病童短暂的舒适,如果疾病的过程还没结束,退烧以后又烧起来是很常见的事情。常见的呼吸道或肠胃道病毒感染大多没有特效药,其中有些病毒感染可能持续发烧达一周或甚至更久。发烧是疾病过程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一味的盲目退烧反会造成假象,而可能引起误判。如果发烧不退,必须持续就医寻找有无其他特殊病因,而非怪罪开的退烧药无效。
  不要仅仅只是为了降低体温(退烧)而去用退烧药,请记牢退烧的目的,一是减轻孩子因发烧引起的烦躁和不适感,另外就是缓解家长对孩子发烧的紧张感或恐惧情绪。
  退烧药除了可以临时缓解症状外,并不能有效缩短发烧的病程,亦不能以退烧药的退烧效果来区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热的持续时间不能预测毛病严重程度,但如果发烧持续超过5天应注意排除川崎病的可能。
  3 退烧的方法
  1. 既然发烧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那么是否都不要退烧?
  答:如果体温上升的原因不是发炎性疾病,则这种高体温对人体并没有帮助,随时都可予以退烧,例如衣服穿太多、中暑之类的体温过高。至于发炎反应引起的发烧,如果体温并未太高也没有引起特殊不舒服的时候,并不需要积极退烧,尤其当体温还没超过 39&C 以上的时候。专家建议下列情形较易并发发烧引起的不适,所以当体温超过 38&C 以上就可考虑退烧:
  慢性肺病、成人型呼吸窘迫症候群
  并发心脏衰竭之心脏病或发绀性心脏病
  慢性贫血
  糖尿病与其他代谢异常
  曾有热性痉挛或曾有癫痫发作的患者
  其他因为发烧而有不适症状
  退烧药不能治疗热性惊厥,也不能阻止热性惊厥的发生,不应以预防热性惊厥为目的去使用退烧药。对于仅仅只有发烧而无其他不适的孩子没必要积极使用退烧药,更没必要一定要将体温降到正常范围。
  2. 冰枕、散热贴片、退烧药等各种退烧法中,哪一种效果比较好?
  答:过去曾经被使用的酒精擦澡,因为酒精快速挥发散热会引起表层血管急速收缩,且酒精如不慎让小孩吸入会有中毒之虞,反而有碍散热,所以不应作为退烧之用,其他退烧法可分为物理退烧法 (包括冰枕、低温毯、贴于皮肤表面的散热贴片、温水拭浴) 与药物退烧法 (包括口服、肛门塞剂、注射之退烧药) 两种。
  冰枕等物理退烧法只能加速散热,并不会矫正发炎反应所引起脑部体温定位点的异常上升现象。这就好比说发烧的时候,我们的脑子会认为 38℃ 以上才是正常体温,冰枕等物理退烧法违背脑部的设定而让热量流失,就好比把热水器温度设在 100℃,一面插电加温,一面却一直丢冰块进去,不但让病人有寒冷的不适感觉,也会增加无谓的能量消耗。所以发炎性疾病不应使用冰枕等物理退烧法,而应使用可以矫正脑部体温定位点的退烧药。
  对于代谢疾病、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贫血等患者而言,他们无法应付突增的能量需求,可能导致代谢机制崩溃或心肺衰竭,这类病人发烧时使用冰枕的危险性更高。衣服穿太多、中暑等体温过高的情形,脑部体温定位点正常而只是产热与散热失调,此时才可使用物理退烧法。
  单纯物理降温的疗效有限,2013 NICE CG160 已不再推荐温海绵擦浴法(温水擦浴)用于发烧的治疗,发烧的孩子不应穿得过少或包裹过多(发烧时切忌「捂汗」退热)。曾经一度被疯传的湿毛巾绑腿退烧法并不科学,其原理和温水擦浴、冷毛巾擦身等类似。当>3 个月的发烧孩子表现出不适时,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一般二选一即可。
  3. 打点滴或喝很多水有没有退烧效果?
  答:打点滴或喝水只会增加体内水分,对于发炎性疾病引起的发烧并无退烧效果。退烧时人体必须流汗以散发体内多余的热量,所以如果发烧与退烧过程反复太多次,容易因为大量流汗而导致脱水,此时才需要特别注意水分、电解质的适度补充。
  如果发烧不伴有明显脱水,打点滴(吊瓶/输液治疗)不但对退烧没有帮助,反而增加小孩的恐惧与不安感,增加滥用各种抗生素、号称「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等风险。很多时候医生说要多喝水,不是说一次要喝多少水,而是指少量多次喝些液体(包括母乳)以适当补充水分以防脱水(前囟凹陷、口腔干燥、眼眶凹陷、哭时无泪等),而非为了退烧。
  4. 有没有哪些退烧药是小孩不可使用的?
  答:儿童使用阿司匹林 (aspirin) 可能会伤害肝脏与脑部,而导致雷氏症候群,所以阿司匹林不可以在 18 岁以下儿童当作退烧药使用。阿司匹林的主要化学构造是水杨酸,所以含有水杨酸成分的其他退烧药也不应使用于 18 岁以下儿童,包括各种含有水杨酸成分的口服或注射用退烧药。目前台湾地区所上市的注射型退烧药,主要成分都是水杨酸,都不应使用于 18 岁以下儿童。此外,属于 pyrazolone 衍生物的 dipyrone(安乃近)、phenylbutazone(保泰松)等退烧药,可能引起致命的白血球低下症,所有年龄都禁止使用。
  退烧药主要用于为 & 3 个月的小孩,& 3 个月的小婴儿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法退药。安乃近不仅可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还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应尽量避免使用,尽管国内仍有些医疗机构在使用安乃近退烧。阿司匹林虽然不推荐作为退烧药用于儿童,但可以用于川崎病的治疗。一般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不能作为儿童的退烧药使用。
  5. 小孩用哪一种成分的退烧药比较好?
  答:目前台湾地区儿童可用的退烧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 (acetaminophen)、布洛芬 (ibuprofen)、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等,这些药物的作用时间与退烧效果都很类似,其主要差异是可能引起的副作用种类。使用这些退烧药都必须小心用量,任何一种退烧药过量都不安全。
  尼美舒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 12 岁以下小孩不建议使用。单次剂量布洛芬的退烧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强且降温维持时间更长,但对乙酰氨基酚体温下降的速度在口服后半小时比布洛芬更快。如果孩子的不适缓解不理想时可考虑更换退烧药,但不要同时使用两种退烧药。
  6. 口服跟塞肛门的退烧药有没有什么差别?
  答:口服药物与塞肛门药物的作用时间与退烧效果并没有明显差别,但建议儿童应优先使用口服制剂。如果有严重呕吐、小孩拒绝吃药等情形时,才考虑使用肛门塞剂。有些人认为体温要达到某个标准以上才可以使用口服或塞肛门的退烧药,这种看法并没有理论根据。
  塞肛门的退烧药不仅退烧效果不比口服退烧药好,而且副作用也比口服的少,所以,能口服的尽量选择口服。
  7.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acetaminophen) 作为退烧药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对乙酰氨基酚的儿童建议用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 10 - 15 毫克口服使用,每 4~6 小时使用一次。目前台湾地区常用的乙酰氨基酚儿童剂型包括糖浆、口服锭剂(锭剂指各种形状的硬块制剂,如片剂等)等,儿童剂型与成人剂型的药量差异极大,使用时必须注意标示并避免过量。一旦过量可能引发产生肝衰竭,其最低单一中毒剂量为每公斤体重 120~150 毫克。此外,长期使用这种药物有发生肾脏伤害的可能。本剂没有肠胃、凝血与压抑免疫反应等副作用,所以建议下列病患优先考虑使用本药:
  凝血功能异常与其他出血倾向
  消化性溃疡或胃肠出血等上消化道疾病
  开刀或因其他原因身上有明显伤口的病人
  严重感染症
  3 个月以上小儿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两次用药间隔时间至少 4 小时,每次用量应少于 600 mg,每天最多用 4 次,一天总量不超过 2.4 g,只有当发烧的孩子出现不适时可考虑继续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主要与超剂量使用有关,尤其是在有病毒感染或存在脱水、营养不良等情况下更容易易引起肝功能损害。超剂量是一般指 6 岁以下小孩单次剂量超过 200 mg / kg,或每天 150 mg / kg 连用超过 2 天,或每天 100 mg / kg 连用超过 3 天。目前很多复方制剂的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家长使用前一定要注意下其含量的问题,最好是尽量避免使用复方制剂的感冒药。
  8. 使用布洛芬 (ibuprofen) 作为退烧药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布洛芬的儿童建议用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 5~10 毫克口服使用,每 6~8 小时使用一次。这种药物属于非类固醇发炎抑制剂,国内常用的剂型为口服糖浆,可能的副作用包括胃部不适、上消化道出血、减少肾脏血流、抑制血小板凝血功能等。
  6 个月以上儿童可选用布洛芬退烧,不过,布洛芬也被用于早产儿和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虽然不良反应与其用量关系不大,但一天的总量应在 400 mg 以下。但应注意的是,水痘时用布洛芬可增加 A 组链球菌感染的风险。
  9. 使用双氯芬酸钠作为退烧药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也属于非类固醇发炎抑制剂,国内常用的剂型为塞剂,可能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跟布洛芬 (ibuprofen) 一样。
  目前大陆尚无适用于小孩的双氯芬酸钠制剂。
  10. 可不可以轮流使用两种以上退烧药?
  答:顾及少数发炎严重者,使用一种退烧药的效果可能有限,所以在不违反本建议所列的各种退烧原则下,可考虑于特殊情形下轮流使用两种退烧药,但原则上不建议一次同时给予两种以上退烧药。
  只有在严重持续性发烧时孩子不适感一直持续无缓解或者在下一次使用退烧药前复发的情况下交替使用两种退烧药才是正当的,两种退烧药交替使用的方法:①先用布洛芬 10 mg / kg 体重,4 小时后用对乙酰氨基酚 15 mg / kg 体重;② 先用对乙酰氨基酚 12.5 mg / kg 体重, 4 小时后用布洛芬 5 mg / kg 体重,每 4 小时一次,交替使用,疗程不超过 3 天。
  11. G-6-PD 缺乏症(俗称「蚕豆病」) 患者使用退烧药,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答:此症患者如果接触具有高度氧化作用的药物,可能引起红血球破坏而导致溶血性贫血。如果依照正确建议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acetaminophen) 与非类固醇发炎抑制剂,都不会有明显溶血性贫血的危险。但如果因为罹患风湿性疾病需要使用高剂量非类固醇发炎抑制剂的时候,则有导致溶血的可能,例如使用每公斤每天 80 毫克的阿斯匹灵治疗川崎病。
  G-6-PD 缺乏症患儿在治疗剂量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还算是安全的,但不要大剂量使用,也不应使用阿司匹林、乙酰苯胺、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安替匹林、保泰松等药物退烧。
  更多讨论,请点击阅读原文,前往论坛查看。
  汉哥,wsshihan
  丁香园论坛儿科版版主
  回复「投稿」查看具体规则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这是丁香园和医生沟通的渠道.我们在这里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  孩子开始咳嗽,去医院开了药,前天晚上就开始发烧到39度,吃了复方锌布颗粒,出汗退烧了,昨天白天都没事,晚上又开始发烧到39度,孩子外婆就一直说要带孩子去医院输液,孩子她爸是知道输液的副作用,每次孩子输液后,好长一段时间脸色都青青的,好好调养好久才有点红润。昨晚又吃了复方锌布颗粒,孩子爸妈一晚没睡用湿毛巾给孩子敷额头,半夜退烧了,今早起来一量体温38度,孩子外婆有点责怪我们没有听话给孩子输液,孩子发烧到底要不要去输液?害怕今晚又反复发烧。
楼主发言:21次 发图:0张 | 更多
  38物理降  
  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孩子外婆还有一亲戚一直在说孩子发烧了就要去输液,怕烧坏脑。他们说得很邪乎,我都害怕。  
  我身边就有感冒发烧不重视,后来脑膜炎。昏迷一个月才醒来。就算不挂瓶,你好歹要知道孩子为什么发烧吧。一般的小感染退了后就不会发回来。反复发烧你不去医院,拿孩子做实验吗?虽然发烧不是病,是身体抵御感染的表现。但怎么也要知道病症在哪吧。  
  吃点药,再用姜水泡半个小时的脚  
  @低声霞泣 是不是肺炎啊?
  @山里毛虫的马甲 3楼
08:24:00  我身边就有感冒发烧不重视,后来脑膜炎。昏迷一个月才醒来。就算不挂瓶,你好歹要知道孩子为什么发烧吧。一般的小感染退了后就不会发回来。反复发烧你不去医院,拿孩子做实验吗?虽然发烧不是病,是身体抵御感染的表现。但怎么也要知道病症在哪吧。  -----------------------------  说得对
  前两天我家孩子就是反复发烧两天。39度,是扁桃体发炎了。打了消炎针和退烧针才退下去。
开始打了针十个小时都没退下去,又补一针才退了。反正医生说发烧长了容易得脑膜炎。  
  开始就是孩子偷吃了饼干,然后开始咳嗽,咳嗽一天后开始发烧,吃了退烧药就退了,药效一过就又烧,医生说喉咙红肿,开了消炎药吃,炎症消除需要一个过程。我就觉得能吃药的尽量不打针,能打针的尽量不输液。输液只会让抵抗力越来越差,去年春夏交接时,输了两次液。后来慢慢调理才好起来。主要是输液后脸色不好,昨天问医生是否要打针,医生说不发烧不用。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说一发烧就要立刻输液?像我孩子这样,连续发烧两个晚上,可以选择打针或输液。  
  外婆是医生么,你最好听医生的。
  去医院做个检查总会安心一些
  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输液却是一种泛滥成灾的就医文化,无论大小疾病均迷信输液的人被戏称为“吊瓶族”。这种急功近利追求健康的方式,却恰恰给健康带来了极大风险。  输液,安全性最低的给药方式  静脉输液,也叫“打吊针”或“输水”。170多年前,一位苏格兰医师发现了这种通过静脉血管把药液送入人体的治疗手段,此后它得到广泛应用。  一项来自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滥用静脉输液已成为严重的医疗陋习。据统计,多数国家的医院输液比例占住院病人的45%左右,而中国有些医院的比例高达90%。也就是说,几乎每一个住院病人必定输液,护士的工作时间有75%用于输液治疗,在这些输液大军中,70%用于医疗目的的注射是不必要的,或是可以通过口服给药途径代替。可惜的是,他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的输液,这让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注射国。  立冬前后,寒冷的天气将让医院又迎来一次输液高峰,不少人即使患上的是普通感冒,也非要输液不可,似乎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意义的治疗,还有一些患者往往因为嫌味苦而不愿意吃药片,或是为了让病情迅速缓解而选择了输液的方式。  
  在此背景下,输液渐渐成为中国独有的医疗文化,作为一种持续的静脉注射,它和口服药及皮下注射相比确实有疗效快、疗程短的优势,但同时也是其中“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口服药物进入胃部后,有一个人体吸收接纳的过程,起效缓慢,但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过敏反应也因此大大减少,属于最安全的给药方式;打针则是将药水打针到肌肉里,逐步流到血液而产生药效,起效较快,虽然也是属于注射方式,但因所给药物的剂量较小,也不太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口服方式差一些;而用输液方式,进入体内的药物没有接收过程,药物和其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直接进入了血液,见效快,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也快,一般来讲,输液后的30分钟,最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丘疹、恶心、呕吐等,严重的可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心率快,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判断,不能及时抢救,极易发生生命危险,因此,属于安全性最低的给药方式。  治病,你要安全还是要风险  输液不是“万能药”,不可能“液到病除”,除开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外,其他风险性也相对较高,无论是输液前未做无菌化处理,还是输液时溶液稀浓、输液快慢不当,都可能给人体带来危害。当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长期输液,就可能对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造成损伤。同时,由于在自然状态下,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当大、小病都依赖输液时,会增强病菌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静脉穿刺还会让血管受到破坏,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在国家卫生部对“吊瓶”的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   20万个微粒。  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  曾经有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研究发现,静脉输液穿刺的“安全次数”为不超过100次;“临界次数”约500次;“极限次数”约1000次。换句话说,就是在某一部位的血管上,输液次数低于100次,对再次输液无影响;500次以下,相对安全;超过1000次,会对再输液造成困难,血管完全闭塞。  此外,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的给药方式,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  
  感冒,不是非要输液不可  普通感冒即鼻塞、流鼻涕和打喷嚏,一般是不需要静脉输液的,对付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发烧,最好的办法是多休息、大量喝水、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口服解热镇痛药物、不抽烟,以缓解感冒症状。如果出现了咽炎、喉炎、气管炎等症状,且合并全身发热、血压升高时,建议给予适量口服抗菌药治疗,必要时可视情况静脉输液。  曾经有媒体报道过某中国人在美国求医的故事,一位在美国的中国人因流感发烧就诊,医生只开了一个处方让他自己买了一瓶布洛芬,该病人找医生辩论要求医院给予退烧针和输液处理,医生说“中国才作这样处理,美国没有退烧针”。处理发热的关键在于诊断而不是急于输液退热。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但这在国内应该并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  美国医生对用药十分谨慎,非常重视药物副作用的问题。患者不到重病或紧急抢救,都不主张打针或打点滴,一般是提倡非药物疗法,像休息和加强营养等,当病人的体温在38.5℃时,才服用药物或者使用冰袋物理退热;当体温超过38.5℃且高烧不退或者病患严重脱水导致体液电解质紊乱时,静脉点滴退热才是不得已的选择。在患上了感冒、发烧后,成年人应该主动扛一扛,以增加自身免疫力。若是儿童感冒发烧则可在医生嘱咐下进行治疗。  
  选药,对症了才有效  输液注射的药物还多与抗生素有关,可以说,输液在中国的普及是跟抗生素的滥用分不开的。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医院内使用率是30%。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院内使用率是22~25%,而中国医院的使用率在67~82%之间。在中国购买和使用抗生素的门槛非常低,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以至于稍有头疼脑热,人们首先就想到要使用抗生素。  而实际临床上,也并不是每个感冒发烧患者都需要抗生素,药不对症,用了也没有丝毫效果。就拿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来说,价格较昂贵,所以在一般性感染疾病治疗时不作为首选药。不同的头孢菌素抗菌作用范围不同,现在有四代产品,各有长短处,但无论如何,对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引起的感染无治疗作用。因此,选用抗生素,主要依据抗菌谱选择敏感药物,并非越贵越好,也不是越新越好,更不是一病就要用。比如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这个常见病,病毒感染的因素有时能达到上呼吸道感染的七八成以上,而这部分患儿,是无需用抗生素治疗的。  
  回复第5楼(作者:@雨台2011 于
10:19)  @低声霞泣 是不是肺炎啊?  不是的,就普通的内热发烧而已。  ==========  
  回复第3楼(作者:@山里毛虫的马甲 于
08:24)  我身边就有感冒发烧不重视,后来脑膜炎。昏迷一个月才醒来。就算不挂瓶,你好歹要知道孩子为什么发烧吧……  ==========  这个了解,很简单的事情,不用太复杂化。  
  回复第4楼(作者:@爷爷wangshi 于
09:43)  吃点药,再用姜水泡半个小时的脚  [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  谢谢!  
  回复第7楼(作者:@juanzilela 于
10:29)  前两天我家孩子就是反复发烧两天。39度,是扁桃体发炎了。打了消炎针和退烧针才退下去。
开……  ==========  如果长时间高烧中途不退烧,就有可能。其实国人已经习惯打针与输液,身体也早已适应,只要有效就行。上午还是带孩子去输液了,因为把药吐了。  
  回复第9楼(作者:@天丫何处不长草 于
16:08)  外婆是医生么,你最好听医生的。  ==========  她不是医生,我和我妹妹两个人都是我妈带大的,妹妹就是一有事就输液,而我从小就讨厌输液,有事就是吃药,我的身体比我妹妹好多了。  
  输液不一定 但是一定要去医院看了
  外国孩子的抵抗力是从小养成的,不是咱中国孩子能比的。人家不看病不吃药可以抗过去,你孩子行么?我家闺女反正是不行,3岁以前也是坚决不输液的思想,3岁后的某次高烧抽搐过以后再也不敢高烧在家里了,那次抽搐把我命都要吓掉半条。可能是我比较胆小。真心不敢了。
  回复第21楼(作者:@我叫傻宝宝 于
21:15)  外国孩子的抵抗力是从小养成的,不是咱中国孩子能比的。人家不看病不吃药可以抗过去,你孩子行么?我家……  ==========  其实得看情况呀,如果几天都高烧,很有必要输液。  
  @低声霞泣 22楼
22:49:00  回复第21楼(作者:
@我叫傻宝宝
21:15)  外国孩子的抵抗力是从小养成的,不是咱中国孩子能比的。人家不看病不吃药可以抗过去,你孩子行么?我家……  ==========  其实得看情况呀,如果几天都高烧,很有必要输液。  -----------------------------  孩子好点没?  要是还发烧你该看医生了
  1、必须要明确知道发烧的原因,这是以下各条的必须前提。  2、38.5度以下,物理降温就欧了,事实上我家39以下都是物理降温。退烧药虽然退烧快,但缺点就是容易反复烧,实际发烧病程反而会比不吃药更久。  3、我认为你做的没错,能不吃药就不吃,能吃药不打针,能打小针不吊瓶,用普通药能解决的不用好药,否则只会越来越容易生病。  4、对大脑有伤害的是高烧惊厥而不是高烧本身。只要控制好,不发生高烧惊厥,就不会对大脑有任何伤害,一旦发生惊厥的话则必须去医院,该打针就打针。
反复了当然要去医院。
我感觉在家拖更伤身体 孩子拖几天精气神都没了
吃药也伤身呀
不的吃一堆药还不见好 孩子拖的五痨七伤的最后还是吊水
  对于小宝宝,什么增加抵抗力的都是扯淡。反正我家宝宝发烧到39度的时候,我不敢拖,立马到医院挂水。我姐小时候发热就引发脑膜炎,差点小命没了。真要增强抵抗力,等孩子大了,增加身体锻炼也不迟啊。我可不拿我宝宝做实验,置于老外的孩子人家基因就跟我们不一样。
  最烦这种半吊子,你自己不是医生,评什么说输液就是不好的,好歹要去医院看了知道怎么回事吧。病有轻有重,有些发烧很凶险的,尤其小婴儿,婴儿的免疫系统不健全,只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做事。告诉你一个常识,婴儿发烧如果39以上,无论烧退没退都要去医院查明原因。  
  谢谢大家关心,孩子已经好了。  昨天休息一天,今天已经可以去学校了。  那天还是打了点滴,后遗症来了,晚上出汗枕头都湿了。准备泥鳅汤给孩子补补,汗会逐渐少的。  
  回复第24楼(作者:@柠檬睡着了 于
09:54)  1、必须要明确知道发烧的原因,这是以下各条的必须前提。  2、38.5度以下,物理降温就欧了,……  ==========  嗯,同意!  
  回复第23楼(作者:@天丫何处不长草 于
09:30)  @低声霞泣 22楼
22:49:00  回复第21楼(作者:
@我……  ==========  早好了,谢谢关心。  
  我家孩子就坚持不输液。三岁了。一共发烧六次。小感冒几次。最高烧到39.5度。  
  坚持不输液,最高烧到39度5,是6个月出幼儿急疹的时候,一般会物理降温和推拿,泡澡等
到现在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好,说实话我的抵抗力都不如他
  回复第32楼,@lqsd1314  坚持不输液,最高烧到39度5,是6个月出幼儿急疹的时候,一般会物理降温和推拿,泡澡等 到现在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好,说实话我的抵抗力都不如他  --------------------------  不是你抵抗不如他,孩子发育不成熟,体温中枢没有发育全,调节能力不够,才容易高烧。成年人发育完全烧39度就非常严重了。  
  凌晨2点,孩子又发烧到39度,今夜又是无眠夜。从上次发烧后输液好了后,我就知道,没过几天肯定又要再次发烧,这就是输液的后遗症。以后发烧都得输液。  
  要去医院验血。  主要看白细胞值,正常范围内就是病毒性,硬扛可能就会好,或者吃些抗病毒的药。  如果超过正常范围,是细菌性感染,吃感冒药吃不好的,很容易搞成肺炎。  还是要输液打针的。
  回复第35楼(作者:@沉默是废铜烂铁 于
16:53)  要去医院验血。  主要看白细胞值,正常范围内就是病毒性,硬扛可能就会好,或者吃些抗病毒的药。  ……  ==========  原来是这样呀。  
  回复第31楼(作者:@缘份的日子 于
00:23)  我家孩子就坚持不输液。三岁了。一共发烧六次。小感冒几次。最高烧到39.5度。  ==========  我邻居家的小孩每个月要输液两次以上,越输液体质越差,住院好几次。我还是很反对输液的。  
  早上给孩子喝灯盏水,中午也喝了一次。下午去开了中药草煲水洗澡,还有喝中药,医生说孩子是风热,喝两煲中药慢慢调理。给孩子的中药也不苦,我看了一下有银花,车前草,灯盏草等,这些在农村里很多,而我们不怎么懂这些草药的效果。  
  吃了中药,孩子发烧咳嗽好了,这次没有输液!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高烧不退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