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不通,右肩发麻,可不可用安宫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凡?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不可以吃安宫牛黄丸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不可以吃安宫牛黄丸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不可以吃安宫牛黄丸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痛风、风湿免疫、关节炎、强直
擅长:风湿、类风湿、痛风、骨关节炎等
擅长:颈腰椎病,强直性脊柱炎、脊柱侧弯、关节炎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三级营养师
专长:肠炎
&&已帮助用户:17565
问题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吃安宫牛黄丸意见建议:你好,一般牛黄丸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的,所以平时上火的时候都是可以吃一些的,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莴苣,紫菜,海带的都是非常好的,到蛋白的食物清炒或者是煮汤的都是可以的,祝你健康
问类风湿可不可以吃安宫牛黄丸
职称:三级营养师
专长:养生,睡眠障碍,黄褐斑,肠道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心血管和血栓栓塞综合征,痤疮
&&已帮助用户:116
问题分析:类风湿不宜多吃安宫牛黄丸意见建议:原因说明:安宫牛黄丸可以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症神昏、中风,不是适合所有人吃,如果是体内寒湿重类型的风湿患者吃了会加重病情,且其中因含朱砂、雄黄,不宜过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问类风湿关节炎可不可以吃安宫牛黄丸
职称:三级营养师
专长:恶性营养不良病,维生素A过多病
&&已帮助用户:15600
问题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吃安宫牛黄丸意见建议:原因说明: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润燥、消肿消炎等作用,对于类风湿关节炎,一般来说,在饮食上不宜吃高热量、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宜饮酒,可以适量吃水果蔬菜等,安宫牛黄丸应该在医生的嘱咐下使用其量。
问类风湿关节炎可不可以吃安宫牛黄丸
职称:三级营养师
专长:恶性营养不良病,维生素A过多病
&&已帮助用户:15600
问题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吃安宫牛黄丸意见建议:原因说明: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润燥、消肿消炎等作用,对于类风湿关节炎,一般来说,在饮食上不宜吃高热量、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宜饮酒,可以适量吃水果蔬菜等,安宫牛黄丸应该在医生的嘱咐下使用其量。
问手癣可不可以吃安宫牛黄丸
职称:三级营养师
专长:赖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E,山楂,豆类,果汁维生素C片,葡萄糖,钙片,保健品,芦荟
&&已帮助用户:2618
问题分析:手癣可以吃安宫牛黄丸意见建议:牛黄丸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食用。患者宜注意饮食,避免可乐饮料、谷类、加工食品、糖等食物。应摄取大量的生鲜蔬果、鱼及鸡肉(不含皮)。勿食油炸、油腻食物。补充维生素,可促进细胞再生。提高免疫力,补锌,能够抑制真菌及激发免疫系统。
问宫寒可不可以吃安宫牛黄丸
职称:三级营养师
专长:宫颈息肉,慢性宫颈炎,急性宫颈炎,宫颈癌,宫颈囊肿,宫颈疾病,月经失调性不孕症,不排卵,月经不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已帮助用户:313
问题分析:宫寒不可以吃安宫牛黄丸意见建议:宫寒最好是先对症看看是哪方面引起的症状,这个情况需要及时解决,随便用药有可能回加重病情的,这个安宫牛黄丸主要用于热病,可以清热解毒,镇静开窍,所以药性寒凉不适于治疗宫寒疾病,随意服用有副作用易出现畏寒,出冷汗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后用药。
问肛瘘可不可以吃安宫牛黄丸
职称:三级营养师
专长:蜂胶片,保健品,维生素B1
&&已帮助用户:61305
问题分析:肛瘘不宜多吃安宫牛黄丸意见建议:饮食结构要合理,最好以清、淡、素、全为主,多吃蛋类,肉类,奶制品,蔬菜,水果。避免高热量食物,如油炸、肥肉、甜点、蛋糕等。避免抽烟喝酒,避免暴饮暴食。安宫牛黄丸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同类科室问答排行x
日累计回答人
日累计回答人
日累计回答人
评价成功!当代名中医冠心病之论治3
我的图书馆
当代名中医冠心病之论治3
161198491125034
1310992013635101015309171
1984115402~3次/日。脉象较前有力,舌质红,苔白。仍拟补肾健脾,扶正固本为治,方药:
蒸首乌15克、山药15克、云苓30克、丹参15克、五味子9克、川芎13克、三七3克、郁金10克、炒枣仁15克、毛橘红9克、炙甘草15克、盐西茴3克、核桃7个。
1985年元月4日三诊:上方为宗连进60余剂,心区疼痛继续减轻,每日偶发1~2次,痛可忍受,时间短暂,精神转佳,身觉有力。现头晕时作,心慌目涩,口干不欲饮,二便调和,仍宜益心健脾,补肾为治:
太子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附子6克、枸杞子15克、蒸首乌15克、炒枣仁30克、云苓30克、桔梗9克、薤白9克、沉香3克、细辛3克、炙甘草15克、霜桑叶5克、核桃7个。上方续进60余剂,诸症皆失,心电图复查已恢复正常,随访一年未再发作。
以通为补,理气活血为要
心绞痛虽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固应注重其本虚,但毕竟以“痛”为苦,以“痛”为急,因此,缓解疼痛,为其当务之急。乔氏常治以活血化瘀,化痰宣痹,温阳宽胸之法。将其概括为“活”、“宣”、“温”、“通”四字要诀。强调“以通为补”,“以通为主或宣通并用”。乔氏认为,心痛会因七情所伤而气滞,或脾虚湿盛而痰凝,或心肾功能减退而阳衰,最终皆因影响血液运行,而使心血痹阻,瘀而不通,发为心痛,因此,欲止其痛,必先活血,欲活其血,必先理其气。基于气血互用之理,乔氏曾自创宣痹止痛散,方以炙甘草、红参、辽细辛,益气温阳振奋心肌,推动血液运行;以丹参、川芎、三七、郁金活血化瘀;以元胡、沉香、冰片理气宣痹止痛。其中对炙甘草的应用,尤具匠心。甘草味甘平,性和而缓,世人多用作“调和”之品,而乔氏视其为“补气”之佳品,经蜜制炮制后,与人参(或党参)配合,用以为君,取其性温助阳,益气强心,健脾和中。虽属“平凡”之品,亦有“非凡”之能,用之得当,常应手而效,因其性平,尽管放胆应用,乔氏最大用量有时多达30克,未见引起水肿者,对素有水肿的患者,为消除水肿加重之虑,可配以白术、云苓、车前子、泽泻等淡渗利水药。
宣痹止痛散不仅适用于心绞痛之单纯气滞血瘀者,而且对其他各证,在疼痛发作之际,应急服用,均有明显止痛效果。曾治赵ⅹⅹ,,女,60岁。1970年始患高血压1980年后常心前区刺痛,伴胸闷,心慌,气短。心电图多次检查均示:心肌缺血,X片显示:左心向左下明显扩大。1982年因工作劳累致病情加重,心前区呈阵发性绞痛,向后背肩胛放射,患者恐惧,不堪忍受。乔氏取宣痹止痛散,令其急服,每日3次,3日后疼痛渐减,5日后,疼痛消失,后以该方配成散剂装胶囊,每日6粒,常年服用,至今坚持5年而不间断,服药期间虽从事繁忙工作,心绞痛亦未发作,心电图检查,亦恢复正常。
宣痹之痛,勿忘温阳化痰
冠心病人多形体偏胖,多为痰湿内蕴之体,血脂多数偏高。乔氏体会,所谓高血脂,可视为中医所说的“痰浊”。而痰性粘腻,,与阴血胶着难分,最易障碍气机,痹阻心血。乔氏认为,欲使气机宣通,应注重化痰药物的应用,常根据不同证型,酌情选加全瓜蒌、胆南星、桔梗、泽泻、猪苓、竹茹、毛橘红等药。
痰又为阴邪,具粘腻之性,而不易涤除,且冠心病的“痰邪”多深伏,渗润于脉管络道中,一般化痰之品,难以奏效。既为阴邪,最怕温化,如阳光一照,则阴霾四散。乔氏常于各型中酌加薤白、桂枝、细辛、附子、生姜等辛温通阳之品,使胸阳得复,气化有力,湿邪难以停聚,既可断生痰之源,又可旺盛血液运行,使气机畅通。气顺血活痰湿浊邪就会随着气血的加速运行,而逐渐涤除,历代医家治胸痹心痛皆强调以阳药通药为主,其意皆在于廓清阴邪。
例2:患者刘ⅹⅹ,男,63岁,退休工人,住洛阳市郊区魏屯村,1986年12月26日初诊,门诊号53824。
患者心前区疼痛不定时发作已3年,3月前因情志不舒致病情加重,某厂医院心电图查示心肌缺血,经服冠心宁,复方丹参片治疗未获显效,现心前区刺痛,稍劳即作,历时10~15分钟,静卧或含化硝酸甘油片后可缓解,伴心慌胸闷,气短,且全身乏力,精神疲倦,饮食欠佳,便溏。查: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证属心脾两虚,胸阳不振。治宜益心健脾温振胸阳。方药:
党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炒枣仁20克、川芎9克、桂枝9克、白术10克、茯苓30克、薤白9克、郁金13克、元胡15克、辽细辛3克、煅龙牡各15克、炙甘草30克。5剂,水煎服。
1987年1月7日二诊:上药显效,心前区痛明显减轻,心慌,乏力亦明显好转,睡眠转佳,食欲增进,口和便调。查:脉沉弦,舌质暗,略紫,苔白腻。上方去煅龙牡,加三七,沉香各3克,7剂,水煎服。
1987年2月5日三诊:心区痛失,心慌已微,睡眠复常,仍乏力,气短,胸闷,口和,二便调。查:脉沉弦,舌暗红,苔黄白腻。处方:
党参10克、麦门冬13克、五味子9克、川芎9克、桂枝9克、薤白9克、云苓30克、全瓜蒌10克、郁金13克、元胡15克、红花7克、炙甘草15克、生姜1片。5剂,水煎服。
3月后随访,诸症悉除,至今无恙。
证虽有型,贵乎知常达变
乔氏治疗心绞痛,虽分气滞血瘀、痰痹心阳、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心肾阳虚等五个不同类型,但在临证实践中,强调应根据病情,因人因时,灵活组方,随证化裁。乔氏指出:天道运行,世变万千,人体禀赋不一,病情变化多端,绝非几个证型而能将错综复杂的病况包罗其中。因此,分型只作为思维框架,供辩证分析时参考,而不能视为格式,作为治疗中的永恒依据,去机械照搬套用,更不能不问青红皂白,片面最求时髦,一味活血化瘀,必须知此知彼,全面权衡,知常达变。
例3:李ⅹⅹ,女,43岁,工人,1977年10月2日初诊。
以心前区阵发性刺痛年余,伴心慌,胸闷,气短,近月来因情志不舒致心痛加重,发作频繁,且头痛眩晕,口苦咽干,欲呕,大便干。溲黄。查见身体肥胖,下肢轻度浮肿,舌伴胖大,舌质尖红,边不整,苔白腻略黄,脉沉弦结代,寸口较大,两尺较弱,血压150/100毫米汞柱,洛阳市某医院心电图查示:频发性室性早搏。脉证合参,此属心脾不足,痰湿内盛,心血痹阻,复加肝郁气滞,郁而化热,促其病情加重。治疗先宜疏肝清热,和胃化痰治其标,方选温胆汤化裁。
陈皮10克、竹茹9克、枳实10克、清半夏9克、丹皮12克、生杜仲30克、醋柴胡10克、酒黄芩10克、炙甘草20克。
上药服7剂后,头痛,眩晕,口苦咽干诸症悉除,心慌,胸闷,气短亦明显好转,大便转溏,但下肢浮肿未消,脉仍弦细间有结代。血压130/70毫米汞柱,此乃肝气得舒,余热已清,标证既除,当固其本,转以益气宁心为主,兼以健脾,淡渗利湿。方药:
党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酸枣仁30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白术10克、茯苓3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炙甘草30克、核桃5个。
又进7剂,自述精神好转,浮肿消退,心慌气短明显减轻,惟心前区仍感刺痛,舌体微胖,宗上方去车前子、泽泻,加降香、郁金各10克,又服14剂,诸症皆失,心电图复查已正常。查其脉仍弦细,舌质微红,苔白,最后投以益气养心汤(自拟方)10剂,益善其后。方拟:
党参12克、麦冬13克、五味子9克、云苓30克、白术10克、酸枣仁15克、桂枝5克、郁金13克、生地9克、生龙骨12克、炙甘草20克、核桃6个(服药后生吃)。
半年后随访,已恢复正常工作。
该案属肝郁化热,脾虚湿盛,心脉痹阻。治疗先用温胆汤化裁疏肝清热,理气化痰治其标,在以生脉散加味,益气宁心,健脾利湿治其本,终以益气养心汤善后巩固。如是把握不同时期的不同病情,针对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区分标本缓急,用药有的放矢,故疗效既著且速,充分体现了依证为凭,知常达变的辩证原则。
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心绞痛,其发病均需经历一个漫长的病理演变过程,即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来之既久,治之亦难。故乔氏认为:对冠心病的治疗,之能从长计议,不可急求其功。再用药上,之能轻剂缓图,在扶正固本的前提下,着眼于调理脏腑机能,使气血阴阳逐渐趋于平衡,不可食图一时之快,重剂猛投,更不能滥用攻伐而徒伤正气,若需补气,则参芪用量应由小到大,渐次增加,不可峻剂骤用,以防补气太过,生热化火;若需理气,则枳壳、橘红、沉香之辈,量取适中,且必配以生地、当归、白芍等柔阴之品,不致使气耗伤阴;若需温阳,需仔细分辨心、脾、肾三脏何脏之虚,有的放矢,酌情选用薤白、桂枝、附子、细辛、生姜、葱白之类,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妄用,以免损耗真阴。
用药固然要依症为凭,便更要以病机为“的”,以症状和病机而言,症状是“标”,病机为“本”。因此,只要病理机制未变,即便症状略有变化,治法治方就不要随意更改,疗效往往在守法守方的坚持之中。
&&&&&&&&&&&&&&&&&&&&&&&&&&&&&& (乔振纲& 吴燕燕& 乔艳贞整理)
302020151510206320
20201515106151533
11138/90毫米汞柱。心脏听诊节律齐整,二尖瓣区有Ⅱ级收缩期杂音。肺—。肝脾未触及。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脉沉细而涩。舌质淡紫,苔薄白。诊断:胸痹,气虚血瘀兼肾虚(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方药:
黄芪20克、黄精2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三七粉3克、红花10克、菟丝子30克、仙灵脾15克、檀香15克、甘草3克。
上方共服20余剂,疼痛缓解,手足变温,现已能骑自行车上班,上坡时不再发生胸部疼痛,小便余沥消失。
防津液之耗伤,增液敛阴
胸痹证,关键在于痹。痛是本病的常见证候,频频剧痛常预示着心肌缺血缺氧,甚至达到心肌梗塞的程度。此时,根据急者治其标的原则通用止痛药以济急。无论是开郁豁痰的苏合香,温中散寒的薤白,降气止痛的檀香,抑或活血化瘀之品,都可辩证选用。但芳香行气活瘀之药,走而不守,行窜力强,短暂投之,取一时之效则可,连续用之,则耗伤气血阴津,多不可为。此时,应加入麦冬、五味子以固护心阴。五味子,五味咸备,而酸独盛,而酸敛生津,保固元气,入肺有生津济元之益,入肾有固精养髓之功。或亡阴亡阳,神散脉脱,五味子能凑其全效。合麦冬生津益血,配人参乃取生脉之宜。经验证明,投入该品则心肌缺血易于恢复,心电图改善得以提前,临证用之,其妙自得。
例3:翟ⅹⅹ,男,63岁,退休干部。
心前区疼痛闷气,气短已三年,近半年来脉不齐,严重时竟在睡眠中闷气致醒,坐起后片刻才能继续入睡,近两年来每遇生气即出现前胸部疼痛,其痛如针刺刀割,难以忍受,并有大量汗出,经含化硝酸甘油片后缓解。近6个月出现脉律不整,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心肌缺血,供血不足和室性早搏,应用西药治疗无效。诊见:面色黄白,气促较甚,口唇发紫,皮肤汗出潮湿,血压160/90毫米汞柱,不浮肿。心律不齐,有Ⅱ级收缩期杂音,脉沉细无力稍迟而结。舌质淡红有瘀斑,苔白。诊断: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此例痛有定处,唇紫舌暗,为血瘀之症。脉迟缓无力而时有一止此为气虚之象。此属气虚血瘀,方拟:
黄芪30克、红参6克、黄精2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红花10克、水蛭6克、檀香20克、降香15克、元胡15克、三七粉3克。
上方服12剂后,疼痛闷气均缓解,脉律尚无变化,服药后感口干渴,小便少,大便干。即于上方去降香加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6克以滋阴敛气,调整脉律。
三诊:上方连服25剂后,口已不干渴,胸痛已止,脉律整齐,随访一年余无变化。
101530301015101015105151510
15151518610101071010109
151515101510101851810
常见胸痹心痛,脉结代,心动悸,或脉来大而缓弱,三五不调,面色?白,舌质淡,有瘀斑,舌苔滑腻,动辄喘促,短气乏力,夜尿频多,胸闷心痛每于夜间憋醒。本型心气心血不足,气阴两虚,又有痰瘀交阻,多为久病失调,宜扶正固本,阴阳两补,气血双调,化痰通络,袁氏常用炙甘草汤加减。
18151510151510102410612
101010105101810
10151010181051010151010
1541977126
1976911aVFST0.1231143
1230159101512159996961.5
197731359156
1815153018910189996999
1396198252145°),正常心电图。胆固醇120毫克﹪。
此例以心阳心气不足为主,运血无力,血行不畅,又痰瘀气滞痹阻心脉,袁氏以炙甘草汤加减,重在益气通阳复脉,兼以化痰活血通络,患者坚持长期服药与适当运动,饮食起居调养而收良效。
例2:金ⅹⅹ,男,60岁,干部,1979年7月8日初诊。
因心绞痛剧烈发作住某医院治疗,诊断为冠心病,心肌梗塞,经抢救,症状缓解出院。但心绞痛时有发作,脉来间歇,血压波动,时有增高,胸闷气憋,久延不愈。医院诊断为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现常感头晕耳鸣,眠差梦多,心慌心烦,烦躁不安,腰腿痠软,舌质红,边有瘀点,苔薄黄,脉弦细而有间歇,宜益气滋阳,宣痹化痰通络,袁氏方拟:
决明子24克、生地15克、茯苓18克、枸杞子10克、菊花10克、丹皮8克、薤白9克、红花6克、瓜蒌壳12克、川芎10克、丹参18克、法半夏10克、广木香7克、淮牛膝15克、炙甘草10克、太子参15克、三七粉早晚各吞1克。
服10剂后,上述症状及心绞痛明显减轻,尚时有心慌,脉结代,上方炙甘草逐渐增至24克,服药18剂后,心慌心悸止,结代脉明显减轻,后续用本方,略有增省,调治数10剂,诸症缓解,血压稳定,配以丸方,常服久服以巩固疗效。
此例乃因久病气阴两虚,兼阴虚阳亢,痰瘀交结不解,运用通补兼施之法,益气滋阴益血以固本,宣痹化痰通络以治标,用瓜蒌薤白半夏汤与杞菊地黄丸合方加减,增入活血化瘀之品,并以丸方徐图,常服久治收效。
&&&&&&&&&&&&& &&&&&&&&&&&&&&&&&&&&&&&&&&&&&(袁金声整理)
94/56毫米汞柱,胆固醇350毫克﹪,甘油三酯375毫克﹪,心电图示:T:Ⅱ、Ⅲ、aVF、V3~V5呈先负后正双相,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多呈间传性,慢性冠状供血不足。证属心阳不振,心脉闭阻。治宜温助心阳,宣通脉络。方拟:
瓜蒌25克、薤白15克、桂枝10克、人参10克、麦冬15克、元胡10克、丹参25克、五味子10克、制附子10克、炙甘草10克。
心绞痛重时配服冠心苏和丸,芳香温通以止痛。连服12剂后,胸闷心区痛改善,心悸气短好转,仍头晕耳聋耳鸣,腰痠腿软,纳呆乏力,脉沉细结代,舌质红,苔白腻,属气阴两虚,再以补肾益气,健脾养心,活血通络为治。方拟:
巴戟天200克、炒杜仲150克、杞果400克、党参200克、女贞子200克、黄芪200克、山萸肉200克、五味子150克、麦冬200克、白术200克、仙灵脾200克、丹参850克、当归500克、茜草300克、红花150克、川芎50克、三七250克、丁香50克。
上方杞果、杜仲、巴戟、山萸肉、党参、五味子、三七、红花、当归、丹参用酒浸泡,余药水煎浓缩与浸泡液混合,每服30毫升1日2次(因病人外出学习,服汤剂不便,故改此法)。服药后月余,病情显著好转,于1987年6月9日复诊,近年来心区痛未再发作,心悸气短消失,且体力大增,食欲增进,每日步行上下班,脉沉缓,舌苔正常,血压升至140/80毫米汞柱,胆固醇210毫克﹪,甘油三酯为228毫克﹪,心电图示:T:Ⅱ、Ⅲ、aVF、V3~V5仍呈先负后正双相,但较前两次负相变浅,频发室性早消失。
例2:杨ⅹⅹ,女,64岁,1982年11月初诊。
患者罹高血压病已10余年。近几年来,头晕头痛加重,心悸气短,胸闷,阵发性心前区痛,每于劳累和情绪紧张后诱发,疼痛放射至右肩及上肩,每次发作时间约5分钟。1月前又觉右半身麻木。曾经ⅹⅹ医院诊为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初诊时,心前区阵发性疼痛,向右肩放射,胸闷憋气,头晕心悸,腰痠耳鸣,右半身麻木,形体肥胖,面色红润,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滑。血压190/130毫米汞柱,心电图示:T:Ⅰ、Ⅱ、aVF低平、Ⅲ、aVl、V5倒置。心肌受累,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证属阴虚阳亢,胸阳不宣,痰浊内生,血瘀痹阻。治宜育阴潜阳,宣痹化痰,活血化瘀。
首乌20克、杞果20克、瓜蒌25克、薤白5克、寄生25克、钩藤20克、半夏10克、丹参25克、牛膝15克、夏枯草25克。
上方连服9剂,胸闷憋气,头晕心悸,肢麻解症均轻,血压170/110毫米汞柱。后仍按上方加减共服20余剂,,诸症基本消失,血压160/80毫米汞柱,能从事一般家务劳动,追访两年未再复发。
&&&&&&&&&&&&&&&&&&&&&&&&&&&&&&&&&& &&&(周惠君郑连成 整理)
1966220/110毫米汞柱,间断服复方降压片尚可控制症状。1976年开始经常发病,心前绞痛。发病前1日,下午饱餐后上腹部疼痛如绞,曾用阿托品等无效,第二天上午阵发性绞痛加剧伴呕吐、便秘。两次急诊,以腹部待查入院。体检:体温38℃,脉搏72次/分,血压160/100毫米汞柱,精神差,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72次/分,心尖区可闻Ⅱ级收缩期杂音,A2=P2,腹软无包块,剑突下触痛明显,心电图ST:Ⅱ、Ⅲ、aVF抬高0.2~0.4mv,ⅠaVL,V4V3V6压低0.2~0.3mv,Tv4、v5倒置。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证属真心痛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豁痰通络。处方:
益母草15克、丹参15克、川芎9克、瓜蒌15克、半夏9克、枳实9克、黄连1.5克、失笑散9克、青宁丸9克。
二诊:服药7剂,心绞痛未发作,4天后腹痛消失,精神好转,大便通畅,心电图Q波加深,ST、Ⅱ、Ⅲ、aVF接近基线,T波倒置变浅,符合心肌梗塞演变期,原方不更动,继续服7剂。
三诊:2周后偶有胸闷憋气,指末不温,买细无力,苔厚腻虽化,舌质仍偏红。属于气阴两虚之证。宜益气养阴,化瘀通络。处方:
南北沙参各15克、麦冬9克、五味子3克、石斛15克、丹参15克、川芎9克、苏木9克、桂枝9克、生地黄15克。
药后症状消失,原方续服以巩固疗效,出院。
张氏认为,心肌缺血坏死,与气滞血瘀的理论是相吻合的。所用丹参、川芎、益母草均有祛瘀生新之功,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走手足厥阴二经,能增强活血之效。如心痛甚者,加失笑散(吞服)、瓜蒌、半夏、川朴、枳实以豁痰化浊,理气行滞。心肌梗塞病人在进入恢复期时,往往表现为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阴阳失衡状态,因此后期多以益气温阳的方法来调治,通常以生脉散为主方,其中以南北沙参养肺胃之阴,麦冬除滋养心营之外,尚有兼清胃热之功,五味子为收敛之品,该方一补、一清、一敛恰到好处。桂枝一药,温经通阳有独特之功,配生地黄滋养心液,又可免除桂枝之温燥。
二、阳明腑实
例2:唐ⅹⅹ,男,47岁,工人,住院号109705。
3年前发现高血压,一般在130~150/90~100毫米汞柱,伴头昏失眠、头痛,服复方降压片可以控制,今年2月发生心前区疼痛,未经治疗而缓解。在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1日发作数次,每次3~5分钟,在原单位医务室诊为胃炎、胃痉挛,服阿托品,普鲁本辛等药均无效,当天来院急诊。疼痛呈持续性,且阵发性加剧,向左肩背部放射,上腹部胀痛,大便干,头昏,心慌,气急,出冷汗而住院。体检:体温37.5℃,脉搏76次/分,血压124/84毫米汞柱,神志清,口唇、指、趾无紫绀,心界不扩大,第一心音减弱,律齐,无病理性杂音,A2>P2,肺部阴性,剑突下压痛。心电图: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其中ST段V2抬高0.5mv。胸闷憋气,胸膺两乳间疼痛,心痛彻背,头昏心慌,出冷汗,上腹部胀满不适,大便干,脉弦数,舌质红,苔黄腻,证属阳明腑实。治则:攻里通下,祛瘀化浊。方拟:
生军9克、川朴6克、枳实9克、黄芩6克、半夏9克、瓜蒌15克、菖蒲15克、川连3克、丹参15克、失笑散(包)9克。
二诊:服药后诸症大减,脉转弦滑,舌质较润,黄腻苔较前已化一半,复查心电图符合心肌梗塞演变期,处方用药当予养阴益气,化瘀通络,稍佐调理脾胃之药,服14剂,病情稳定。
本病例初期表现的胸闷憋气,其后心痛彻背,胸膺间疼痛,上腹部胀满,大便干,结合脉证舌象分析,脉弦主痛主实,滑为痰浊,数则有热,舌质红苔黄腻,,证属痰浊胶结,痰热互阻腹中,故从阳明腑证治之。以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泄热,瓜蒌、半夏、菖蒲化痰祛浊兼通心气,丹参、失笑散和营理气止痛,黄连、吴萸和胃降逆,投药7剂,诸症减轻。总之六腑以通为用,阳明腑证非通不治。但一味攻下通腑易伤正气,因势利导,在病情稳定诸证减轻处于恢复阶段,当以益气养阴,兼顾脾胃之气,方能达到巩固疗效之目的。
三、痰浊痹阻
例3:张ⅹⅹ,男,50岁,干部,住院号109991。
患者于1972年发现高血压,一般在130~140/100毫米汞柱,时感头昏,1973年查血脂偏高,1975~1979年曾有2次心绞痛发作,但心电图阴性。近来工作较忙,在入院当天中午与他人谈话之际突然胸骨后闷痛,冷汗,右手发麻,约持续10分钟左右,经用硝酸甘油含片后疼痛缓解,但4小时后又有类似发作,伴呕吐,入院治疗。体温37.5℃,脉搏60次/分,血压180/90毫米汞柱,形体肥胖,神志清,精神差,唇无紫绀,心界不大,心音低钝,律齐,A2=P2,腹部无异常。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中医初诊:胸闷憋气,胸痛,痛有定处,脉弦,舌质胖暗,边有齿痕,苔黄腻,证属真心痛,痰浊痹阻心阳。宣痹通阳,豁痰化浊。处方:
瓜蒌、半夏、黄连、枳实、川朴、失笑散、清宁丸2剂。
二诊:药后胸闷憋气改善,胸前区疼痛已止,脉弦,舌质仍淡胖有齿痕,上述方药有效,续服7剂。
三诊:心前区疼痛未再发作,但仍时有胸闷憋气感,仍属瘀阻,心阳不振,续服上方治疗。
四诊:服上方7剂,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示:心肌梗塞愈合期,按脉虚细,指末不温,舌质润,苔面薄腻根部厚腻。益气温阳,化瘀通络。方拟:
熟附块、桂枝、黄芪、益母草、丹参、川芎、半夏、瓜蒌、苍术、甘草、大枣。
服药7剂,带方出院。门诊随访良好。
本病例抓住胸痹心痛,以不通则痛为主进行治疗。以瓜蒌、半夏、厚朴、枳实宽胸理气化浊;益母草、丹参、川芎等根据药理研究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可使局部血流量增加,改善供血和供氧,达到宣痹通阳目的,使被损病灶逐渐恢复,但欲善其后,还得补其不足,根据中医治病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辩证和辨病相结合,先以益气温阳,待阳气恢复后,当加入化瘀通络之方药,非此法难以收效。
四、心阳暴脱
例4:陈ⅹⅹ,男,64岁,工人,住院号108309。
高血压病史15年,近两月来反复发作心前区疼痛似刀割,全身冷汗,活动及劳累加剧,地段医院诊断为冠心病。来院当天复查心电图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中医会诊:患者体形肥胖,心前区疼痛似刀割,全身冷汗淋漓,大便干,脉沉细,舌质紫暗,舌边缘有瘀斑,苔白腻,证属真心痛,阳微厥逆,气滞血瘀。宜回阳救逆,活血化瘀。处方:
人参、附子、龙骨、牡蛎、桂枝、益母草、丹参、川芎。
服药后症状明显改善,守方不更,再进3剂,复查心电图为前壁心肌梗塞演变期。舌暗转润,苔腻亦化,即改用益气养阴,化瘀祛浊方法以善其后。
目前治疗心肌梗塞均强调心脉瘀阻,而发为心痛。张氏体会其变证临床亦有所见:有不诉心痛而见脉象衰微,或结代者,有见腹痛发热似为外感明之证者如例2),有神志昏迷着,有痰蒙心窍之中风者,此等变证的辨证施治实为复杂,,若掉以轻心可误人命。若能抓住要点,亦可通过蛛丝马迹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脉者血之府,诸血皆注于心,心主身之血脉。因此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辩证,脉诊非常重要。不论其症状变化如何,其脉必有异,病人或可有自觉,医生或有所见,或弦,或细,或细微,如例2脉弦数,例3脉弦,例4脉见沉细。
痹阻为本病的根本,不通则痛,则涩,则昏,则热,故临床见症或痹于心脉,发为心痛,或阻于脉络则脉象衰微,或结代。瘀阻阳明而化热则成胃家实,痰瘀窍闭则神昏,若原无痰饮或新无外感而突然发病来势凶险者,则应想到本病之可能。
中年以上患者,或素有心痛,或有肝旺,或有咳嗽,或无他症,突感不适,而症状复杂一时难辨者,则责之于心,而心病之多见而危重者为真心痛。
辩证分型和预后。经过21例病例临床观察,张氏发现急性心肌梗塞病例,早期表现为单纯瘀血型或痰浊交阻的瘀浊型,较早恢复,预后较好。表现为气阴两虚型,病情较重,预后较差。而表现为心阳暴脱或亡阴亡阳者则最为险逆。
治疗冠心病可以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张氏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之大法。正如上述,急性心肌梗塞以瘀阻心脉为其根本,但变证较多,症状复杂,不要根据西医诊断本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全,一味尽用活血化瘀药。应该对各种病人、各种变症,辨证论治。或回阳救逆,或养阴生脉,或化痰开窍,或急下阳明。对西医的病理,既要参考,又不可拘泥。
以中医中药为主,对于治疗本病,特别是对于抢救为笃病人,中西医应紧密合作,互补长短。但要认清中医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要发掘和汲取古今经验,敢于砥柱中流。现代西医治疗本病的常用药如经脉注复方丹参,口服冠心苏和丸、苏冰滴丸、救心丹等,都是中药制剂。至于针刺活血化瘀的应用,其止痛、扩张血管的作用已为实践证实。四逆、生脉之剂救治休克也见较好疗效。
真正做到标本相参,斟酌论治,其关键在于真正做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例如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按辩证应属亡阳证,急宜回阳救逆。若一味应用活血化瘀,则常会加重亡阳证候。对于气阴两虚的病人,张氏体会活血化瘀而不加益气养阴之品,预后更差。可见标本缓急之辨的重要性。
中医传统服药方法是“急以煎剂,缓以丸图”。中医的水煎剂处方灵活,应用方便,收效迅速,为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所常用。传统的苏合香丸、牛黄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等药,在急救险逆证时,作用也很明显。有些医家救治本病应用中成药片,量不过3~4片,疗效如何,不敢评价。
&&&&&&&&&&&&&&&&&&&&&&&&&&&&&&&&&&&&&&&&&&&& (朱秋琴& 整理)
4530453036
16074/年12月9日初诊。
冠心病,左心闷痛入夜痛甚,妨碍睡眠,畏寒口干,大便不实,脉虚弦迟,舌淡红,面色萎黄,头晕乏力气短。劳伤心气,浊阴上占清阳之位,气血流行失畅,治以强心利气活血。
熟附片6克(先煎)、太子参12克、炒当归18克、薤白头6克、炒瓜蒌皮9克、桂枝3克、炙甘草6克、红花6克、沉香末1.8克(分吞)、朱茯苓12克、煅牡蛎30克(先煎)。7剂。
912181.24.561261.8123010
9181266912612692.410
918126691263092.414
27374/年4月20日初诊。
素有冠心病史。左胸闷痛经常发作,今晨左胸剧痛,畏寒肢冷汗出,心悸气急,不得平卧,脉结代不匀,舌苔淡白,心阳不振,阴霾痰浊弥漫,年迈病重,须防突变。
熟附片12克(先煎)、桂枝6克、党参18克、丹参18克、当归12克、川芎6克、薤白头6克、全瓜蒌12克、制半夏9克、降香4.5克。2剂。
二诊:1974年4月22日。左胸闷痛心悸均见好转,气急平,已能平卧,稍感头晕,大便干燥,脉细已匀,苔薄,心阳渐振,常燥则便艰,仍守前法出入,去党参加火麻仁12克(研)。3剂。
三诊:1974年4月25日。左胸闷痛未发,心悸亦平,大便通畅,脉弦小,苔薄。心阳损伤渐复,痰湿未清,再拟通阳活血,滑利气机。
川桂枝6克、薤白头6克、全瓜蒌12克、制半夏9克、茯苓12克、丹参15克、当归9克、杜红花6克、降香4.5克(后下),7剂。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病情严重,张氏认为止痛为当务之急,故用通阳泄浊化瘀理气等法治其标,“通则不痛”也。古人有“痛无补法”之说,张氏认为此论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并不适用。盖冠心病本虚而标实,阴霾弥漫而心胸疼痛,因于心阳不振,不振其心阳,阴霾安散?故本例于止痛治标的同时,又用附子、党参之类温振益气,离照当空则阴霾自散矣。
张氏认为,本病由心痹发展而来,也是本虚标实,所不同者,其病更进一步,正气大虚,邪气亦实(邪气者,痰、瘀、气滞之谓)。治疗法则当与“心痹”者相同,扶正祛邪,根据病情之轻重缓急,或先祛邪,或先扶正,或补中寓通,或补中寓补,或补通兼施,由于本病病情危重,治疗用药上也须较“心痹”者更近一筹,应加强其“通”、“补”之力。至于“通”法,乃治本病之基本法则,因其痹阻不通故也。即使在虚象显见而用补法之时,也不可忘乎“通”字。
16174/年2月7日初诊。
胸骨后刀割样疼痛频发4天,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收入病房。症见胸痛引臂彻背,胸闷气促,得饮则作恶欲吐,大便3日未解。苔白腻,脉小滑。阴乘阳位,清阳失旷,气滞血瘀,不通则痛,《金匮》曰:“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治从其意。
瓜蒌实9克、薤白头6克、桃仁9克、红花6克、丹参15克、广郁金9克、制香附9克、制半夏9克、云茯苓12克、橘红6克、全当归9克、生山楂12克。6剂。
二诊:1974年2月13日。胸痛5日未发,胸痹亦瘥,面部仍有灰滞之色,大便4日未通,苔薄腻,微黄中剥,脉小滑。痰瘀渐化,心阳亦见宣豁之机,还宜通中寓补,以其本虚标实故也。前方去香附、郁金、山楂。加炒枣仁9克、生川军3克(后入,后改用制川军)。9剂。
三诊:1974年2月21日。胸闷胸痛已罢,便艰,苔腻已化,舌红,脉弦小,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恢复期,病后心阴耗伤,拟补中寓通,以图根本。
太子参15克、麦冬9克、五味子3克、炒枣仁9克、淮小麦30克、炙甘草6克、丹参15克、当归9克、桃仁6克、红花6克、火麻仁12克(打)。10剂。
本例痰滞交阻,气滞血瘀,先用瓜蒌薤白汤加味,通阳散结豁痰化瘀,服15剂症状消失;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恢复期,生脉散益气养阴调治。住院25天,未用西药。
例2:薛ⅹⅹ,女,75岁。住院号76/年4月17日初诊。
心前区绞痛突然发作历1小时,头晕,随即昏倒,面色苍白,神志不清,小便自遗,冷汗湿衣,四肢厥冷。血压70/60毫米汞柱,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脉细欲绝,舌淡,苔薄白。心阳不振,血行失畅,厥脱重症,危在旦夕,急拟参附龙牡回阳救逆,配合西药共同抢救。
红参15克(另煎代茶)、熟附片15克(先煎)、山萸肉18克、全瓜蒌12克、薤白头6克、当归18克、红花6克、降香4.5克、龙牡各30克。
二诊:1976年4月19日。胸痛已除,血压未稳定,汗出减少,四肢转温,胃脘脾满不舒,脉细,舌质暗,苔灰腻。高龄心阳心气两亏,湿瘀痹阻,再拟温通心阳而化湿瘀。
红参15克(另煎代茶)、熟附片15克(先煎)、山萸肉18克、川朴6克、枳实15克、制半夏9克、当归18克、红花6克、焦楂曲各9克、稍加减服4剂。
三诊:1976年4月23日。昨日起停用阿拉明、氢化考的松,血压已稳定,汗止,四肢转温,胸痛已瘥,脉小滑,苔薄腻带灰,心阳渐复,湿瘀稍化,再拟扶正活血化湿。
红参15克(另煎代茶)、熟附片9克(先煎)、炒当归15克、山萸肉30克、红花6克、云茯苓9克、制半夏9克、枳壳9克、焦楂曲各9克。3剂。
四诊:1976年4月26日。口干咽痛,虚烦不得眠,心电图示:下壁心肌梗塞恢复期,脉细舌红。阳损及阴,心脏阴阳两亏,拟养心安神佐以活血化瘀。
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4.5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云茯苓9克、炒枣仁9克、淮小麦30克、炙甘草6克、茺蔚子9克。稍加减服30余剂。
五诊:1976年6月2日。左胸稍闷无痛,寐安,纳增,二便如常,脉细,舌转稍红。心脏损伤渐复,血行仍未通畅,再拟养心活血。
党参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4.5克、全瓜蒌9克、薤白头6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炒枣仁9克、郁金9克、茺蔚子9克。稍加减20余剂出院。
本例为心阳式微,用参附龙牡回阳救逆,加山萸肉以增强其固脱之力,好转后以气阴双补收功,曾加用阿拉明、氢化考的松、西地兰等西药共同抢救,住院72天,出院时症状全部消失,心电图示陈旧性心肌梗塞。
例3:陈ⅹⅹ,男,48岁。住院号76/年6月29日初诊。
有冠心病心绞痛史,今晨起左胸痞闷隐痛,持续不止,气急唇紫,身热汗出,大便二日未解,口臭泛恶。血压80/50毫米汞柱,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及Ⅱ度传导阻滞(莫氏Ⅱ型)。买细弱,舌红绛,苔白腻而干。心阴损伤,心火内燔,瘀滞痹阻,乃阴伤热瘀交阻之重症,急拟养心阴,清心火佐以化瘀通腑。
皮尾参15克(另煎代茶)、鲜生地30克、北沙参30克、麦冬18克、川连3克、全瓜蒌12克、现石斛30克(先煎)、炒丹皮9克、赤芍9克、红花4.5克、鲜石菖蒲9克、制川军9克。稍加减服7剂。
二诊:1976年7月7日。服上药2剂后,停升压药,血压稳定,心悸且慌,汗出便秘,口干舌红绛而干,脉弦小。心胃伤阴,少阴心火未平,阴阳传导失司,再拟养阴清心通腑。
北沙参30克、鲜生地30克、玄参15克、麦冬18克、生川军4.5克(后下)、炒枳实15克、生蒲黄12克(包)、黄连3克、赤芍15克、丹皮9克、广郁金9克。7剂。
三诊:1976年7月14日。心悸已宁,纳寐均佳,舌红绛已转淡润,脉沉细,口干已减,大便尚干,心电图示:心肌梗塞恢复期,房室传导阻滞已恢复。心阴损伤好转,肠液损伤未复,再拟养心润肠通腑。
北沙参30克、生地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4.5克、生川军4.5克(后下)、枳实12克、枣仁9克、黄连3克、丹参18克、茺蔚子15克、生甘草6克。
略作出入,服至出院。
本例为心肌梗塞阴伤热盛瘀阻重症,血压虽下降,不用参、附、龙、牡而重用养阴清心导滞之品配合西药进行抢救获得良效,住院74天,好转出院。
例4:李ⅹⅹ,男,45岁。住院号74/年3月15日初诊。
心肌梗塞6天,持续用升压药尚未稳定,但心绞痛已止,胸闷气急,汗多肢冷。脉沉细无力,苔薄白质暗。心脏阴阳俱伤,痰瘀中阻,有厥脱之险,拟参附龙牡合生脉散,坚阴敛阳。
熟附片15克(先煎)、红参9克(另煎代茶)、龙牡各24克(先煎)、麦冬9克、五味子4.5克、当归12克、杜红花6克、桃仁9克、全瓜蒌12克、薤白头6克、炒川连2.4克。2剂。
二诊:1974年3月18日。药后血压渐趋稳定,心绞痛亦为发作,胸闷较舒,畏寒肢冷,汗出减少,脉小滑,苔薄白。厥脱之险渐平,心阳渐振未复,痰瘀痹阻未通,再拟温通心阳而化痰瘀。
熟附片15克(先煎)、炒党参30克、桂枝6克、全瓜蒌12克、薤白头6克、制半夏9克、细菖蒲4.5克、当归12克、桃仁9克、杜红花6克。
另:红参9克(煎汤代茶)。稍加减服6剂。
三诊:1974年3月24日。停升压药后,血压已稳定,胸闷痛未发,恶寒已减,四肢转温,昨起又汗出,便秘三日未解,尿黄,脉沉细,苔白腻已化,舌质暗红。心阳有来复之机,痰瘀亦有渐化之象,然心阴耗伤未复,肠液干涸,再拟前法深入养阴润肠之品。
熟附片15克(先煎)、党参30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当归12克、丹参15克、炙甘草9克、炒枣仁9克、杜红花4.5克、桃仁12克、降香4.5克、鲜首乌30克。稍加减服7剂。
四诊:1974年4月1日。大便艰难,余无自觉症状,心电图示:下壁心肌梗塞恢复期,脉细涩,苔薄白已化,舌质红左边带紫。心阳不足,累及心阴,痰浊渐化,瘀阻血行未畅,肠液未复,再拟益心气,养心阴,活血润肠。
熟附片9克(先煎)、党参30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生熟地各9克、丹参15克、当归12克、红花4.5克、火麻仁12克(研)、鲜首乌30克。
本例持续用西药抗休克治疗6天,血压仍不稳定,张氏用参、附、龙、牡合生脉散坚阴敛阳,仅2剂血压即稳定,治疗2周症状消失,心电图示:下壁心肌梗塞恢复期。
31.51.51.51.51
20.510.510.515
20.5110.50.5
33~5日内,而见舌苔黄厚腻时,郭氏认为此时当“以通为顺”,此为宿食化热生湿之故。以小陷胸汤或温胆汤加藿香、佩兰、酒军以通腑泻热化湿。体弱者可用熟军、番泻叶缓泻之。若腑气不通,湿热不去,则可用加重胸阳痹阻之苦。
总之,郭氏潜心研究冠心病数十年,认为冠心病以正虚为本,血瘀、痰阻、气滞、腑实为标。固本当别阴阳,分施育阴、益气、温阳诸法;治标须别痰、滞、瘀结,宜用活血化瘀、理气行滞、蠲痰化饮、通腑泻热等法随证施用,并在此基础上组创了益气活血汤、育阴通脉汤、心痛丸、宽胸丸、宽胸气雾剂等行之有效的著名方剂施治于临床,值得借鉴。
1521985112
151520101020152051010
61012105103
2601984420
15201551020101010101515
19872198441035874STT
37519841019
1515101515151015101520
10201019875
5~10克、薤白头10~20克、瓜蒌仁10~15克、枳实5~10克、半夏5~10克、茯苓10~15克、郁金5~10克。
痰多者加菖蒲3~5克、陈皮5~10克,胸闷甚者加桔梗3~5克。紫菀5~10克。
例1:许ⅹ,男,48岁,干部。
体质肥胖,血脂偏高,血压正常,并未介意,惟近年来时觉胸闷,常欲太息似感舒畅,自以为办公伏案久坐所致。后经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诊为隐形冠心病,用硝酸甘油片未见改善,转由中医诊治。诊得寸部脉象沉细,关上微弦,舌苔白,质淡而胖,边有齿痕,辩证:胸痹痰浊型,处方,通独汤加味:
桂枝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薤白头15克、瓜蒌仁15克、枳实5克、半夏5克、陈皮5克、桔梗3克、菖蒲3克、甘草3克。
每周服药5剂,停药两天为一疗程,服药12周后,胸闷气短消失,复查心电图正常,随访2载未发。
通阳化瘀汤
适用于胸痹证血瘀型。本型以胸前区疼痛为主症,晋唐以来医学已有典型之描述,然多数是发作不定,轻重缓急不一。舌苔或白或黄,而舌质必见绛紫或青紫,舌之边尖与底部有斑点是其特征。脉见寸部微沉,此系瘀血阻络及血脉蜷缩之象,治宜温阳通络,活血化瘀为法,方名温阳化瘀汤,药用:
丹参10~15克、桂枝10~15克、柴胡5~10克、赤芍10~15克、川芎5~10克、延胡索5~10克、红花3~5克、郁金5~10克。
痛甚者加制附子5~15克、薏苡仁15~30克;手足厥冷者加干姜5~10克、当归10~15克。
例2:孙ⅹ,男,42岁,职业某医院外科医师。
一年前在外科手术后突感胸前一阵疼痛,约5分钟自行缓解,嗣后半个月内同样发作两次,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用硝酸甘油口含得缓,但未能阻止发作,虽经休息、住院亦然,乃改用中药。患者胸痛发作不定,痛作肢端不温,舌苔薄白,尖绛刺有紫点,脉来沉细。辩证为胸痹血瘀证。处方:
桂枝10克、柴胡10克、当归尾10克、桃仁10克、红花5克、干姜6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延胡索10克、郁金10克、木香5克、甘草3克。
服5剂后疼痛减轻,15剂后即未发作,乃去桂枝、干姜、延胡索。加丹参10克、生地10克、茯苓10克等调理3个月,心电图亦正常,予以养阴和络化瘀活血之方出院继服,一年后随访,病未复发,恢复工作。
上为胸痹证之简单的分型证治,施之于临床实践,尚能与冠心病心绞痛相应,可谓执简驭繁矣。然冠心病过程中证情变化极为复杂,与胸痹证究属不同,切不可把二者划上等号。即如痰浊、血瘀二型,临床亦时见有兼并者,,即胸闷、气短与胸痛之互见者,亦可称之为混合型。其确诊之法,多赖舌诊,若绛紫者易于察觉,若舌有薄白苔,舌质胖淡者,往往底露青气,必须详加辨别。如:
例3:胡ⅹ,男,62岁,干部。
冠心病史7年。心前区疼痛并有紧迫感,发作不定,一般由劳累引发,即上楼亦觉气短而促,有时偶有可咳痰,平时不敢活动。舌薄白质胖,底映青紫,脉细沉寸弱,关脉带弦。此系胸痹痰浊血瘀。药用:
桂枝10克、薤白头20克、瓜蒌仁10克、半夏19克、枳实10克、茯苓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5克、丹参10克、郁金10克、薏苡仁15克、延胡索10克。
4~5次。经过医院确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全,心绞痛,虽经几次抢救脱险,但心电图总不正常。有时轻度发作,自含硝酸甘油而缓解,已逾半年。此次突发剧痛。诊左脉结而弦紧,右脉时隐时现。舌红苔薄白,急性病容,言语不清。含硝酸甘油病情逐渐缓解,患者尚能自述:近几日因工作紧张,思想压力大,连续工作至深夜,故突然发作。诊为心虚肝旺,气滞血瘀。方拟:活血定心汤酌加平肝镇痉之药。
党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当归10克、生地12克、桔梗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枳壳8克、赤芍8克、柴胡8克、甘草3克、桂枝10克、牛膝10克、川芎10克、钩藤30克、羚羊角粉0.6克、全虫3克(冲)、瓜蒌10克、薤白10克、米醋10克。
当晚心绞痛又作,未用硝酸甘油即服中药,疼痛逐渐缓解,一夜睡眠好。后连诊3次,服药6剂即去钩藤、羚羊角、全虫,加砂仁、远志,治疗月余,心电图正常,恢复工作,为巩固疗效,以丸剂善后,药用:
白参10克、麦冬20克、五味子20克、瓜蒌30克、薤白20克、当归20克、川芎15克、杭芍15克、生地30克、元胡15克、柴胡15克、桔梗15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牛膝15克、甘草10克、地龙15克、全虫10克、羚羊角粉3克。
为末蜜丸,10克重,每次1丸,每日2次,白开水服下。
例2:冠ⅹⅹ,男,48岁,食品厂工人。
1979年患冠心病,常因晕倒而住院治疗,虽经几次抢救脱险,出院后仍不断发作,来我院治疗。自诉,近几个月断续发生几次晕倒,皆因心情不舒所致,查心电图不正常。经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供血不全。现仍头晕,憋气,胸痛,心悸,四肢厥逆,形寒,食欲不佳,腰痠腿软,失眠多梦,心烦多虑,急躁易怒。诊脉沉细无力,舌苔薄白舌淡,诊断肝气瘀滞,心肾不交,拟活血定心汤加当归四逆汤化裁:
白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杭芍10克、桂枝10克、细辛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桔梗10克、柴胡6克、牛膝6克、瓜蒌10克、薤白10克。
二诊:自觉精神好转,肢体温和,饮食增加,胸痛减轻,睡眠较稳。连续门诊,守方,略施加减。治疗两月余,症状消失,心电图无异常变化,恢复工作。近两年心脏情况一直很好。
例3:李ⅹⅹ,男,54岁,1982年9月初诊。
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放射到左臂和后背,经常头晕耳鸣,食后欲呕,喜安静恶嘈杂,下肢无力,行路如踩棉花,血压180/110毫米汞柱,心电图示:心肌缺血。诊为冠心病、高血压。治疗两月余,无明显效果,请服中药。脉诊弦滑有力,舌苔白腻,舌质淡,体质肥胖,但精神抑郁,诊为心虚肝旺,痰浊蒙蔽清阳,拟活血定心,酌加镇肝化痰之品:
白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钩藤10克、羚羊角0.6克、桔梗10克、瓜蒌10克、薤白10克、半夏10克、元胡10克、云苓10克、黄芩10克、菊花15克、天花粉12克、赭石12克、当归10克、牛膝10克、甘草6克。
连服3剂,血压渐渐平稳,为170/105毫米汞柱,胸痛憋气大减,二诊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石决明15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服后更觉头目清爽,精神愉快,连续治疗8次,历经两月后,症状消失。用丸方巩固治疗。
天花粉20克、赭石30克、磁石30克、黄芩20克、钩藤30克、菊花30克、石决明30克、羚羊角4.5克、全虫10克、白参30克、五味子15克、麦冬15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桔梗15克、瓜蒌15克、薤白15克、云苓20克、半夏15克、菖蒲15克、郁金15克、生地20克。酒糊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克,每日两次,白开水送下。
以上3例的情况,例1发病比较单纯,属心虚肝旺型,患者平时性情急躁,易动肝气,一触即发,故在活血定心汤的基础上加羚羊钩藤和全虫之类,镇肝清热,防止肝风内扰。例2病情较为复杂,属心肾不交,肝气瘀滞,由于疏泄之功减弱,肾阳不足,心阳痹阻,故在该方的基础上加用当归四逆,以补血回阳,尤其以细辛10克与桂枝同用,借辛散之功,以兴奋心肾之阳起到温经止痛的作用。虽辛散之力较强而有五味子、当归、杭芍相互佐使,有散有收,不致耗伤心阴。例3患者体质肥胖,乃心虚肝旺,湿痰作祟,以镇肝化痰为主。故用代赭旋覆二陈之类,以镇肝降逆化痰,但也不忽视生脉和逐瘀之法,二法互补,相得益彰。
994.5939151515933
931299366363615994.51.54.591.52~3次,每次半丸或一丸,含化或温开水化服;心悸加炒枣仁9克、茯苓12克、茶树根15克;血脂高属湿热瘀加茵陈15克、泽泻15克,或生山楂9克、麦芽12克;属肝肾阴虚者加桑寄生15克、制首乌9克、制黄精9克;血压高加梧桐根30克、桑树根15克、枸杞根15克、或桃树根30克、决明子9克。
60~120克,当视病情而定。取其补气升举之力,气足则血行而瘀化。
如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过程中,做到辨病参合辩证,视其证候的寒、热、虚、实之不同,在活血化瘀中针对性地配以温、清、补、攻诸法,选择适当的药物,有的放矢,恰到好处,才能使药证相符,疗效提高。
&&&&&&&&&&&&&&&&&&&&&&&&&&&&&&&&&&&&&&&&&&&&&& (徐复霖 整理)
1~2次。鉴于常服窜散之味,耗气伤气,气愈虚,瘀愈滞。乃疏党参、黄芪、葛根、川芎、丹参、赤芍、降香菖蒲、决明子。另以血竭粉、参三七粉、红参粉口服。治疗后,半年未发,偶尔复发,症状亦轻。后以此治疗多例,皆能获效,乃集上味定名为“益心汤”,沿用至今,颇为满意。亦足证中医气血学说所谓气虚则血滞、气行则血行的临床实践意义。
冠心病心绞痛,久痛络虚,结聚为痹,乔氏遵按叶天士“久病入络是血分病”之说,每于处方中加血肉有情之品——鹿角片,温经络而通血痹,治心绞痛胸痛彻督脉者,多能应手而效。
久患冠心病,络脉虚滞,证见脉涩,舌紫,胸痞,气促,投水蛭粉吞服,每服1.5克,1日2次,能止痛,宽胸,改善瘀滞,缓解慢性心衰的病理表现,偏寒者则与肉桂0.9克同服,简便而廉验,故颇可取。
乔氏认为:冠心病,祖国医学称之为“胸痹”、“真心痛”、“厥心痛”
等,是临床常见病,老年人更多见之。
病因病理:推动血液运行曰“补心”,心脏有疾。心气必损,血循环不能畅通而发生冠心病。心痹症乃气滞血瘀所致,与现代医学认为是心肌缺血缺氧同一论点。引起心脏的血循环受阻有许多因素。
脏象相互关系:太平圣惠方云“夫寒热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于胸间,则为胸痹。”指明冠心病与五脏六腑都有密切关系。老年人年迈体弱,致卫外的抵抗力差,在内的脏腑功能减退。且活动少使血液循环不畅,更易产生冠心病。
辨证论治: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虚中夹实。就是指冠心病本虚标实,虚是指气血阴阳虚,实是讲气滞血瘀,寒凝湿郁。故正气不足气滞血瘀是极大多数冠心病共有病因。
阴虚痰浊:治则:益气温阳利水。方药:四逆汤,括萎汤,真武汤等。
气阴两虚:治则:调补气阴。方药:生脉散,天王补心丹,炙汤等。
治则:平肝化湿。方药柴平散、四逆散,温胆汤等。
气滞血瘀:治则:理气活血。方药:疏肝散,血府逐瘀汤。失笑散等。
血瘀本是冠心病主因之一,在临床上有不少当加活血药物。
体会:分类:1、分类是根据辨证而定。目的为了治疗。2、由于病因错综复杂,虽分四类。见症往往交叉出现,在治疗时要关注全面。3、定了型不是固定不变。
诊治:老年人治疗变化更多。1、“实证”补气;2、病因庞杂;3、症情矛盾:肺病及肾,五脏之阴俱虚;阴虚及阳,心肾等诸阳并亏,治以表里兼顾,后再以气血阴阳并济,心脾肺肾同调法;4、瘀隐不显;5、冠心与贫血。
摘要:中年老体质弱的冠心病者其病机多数是本虚标实,故治疗须用等补气养血、益肾健脾之品。
对于单纯患冠心病而属于阳虚湿阻和阴虚夹痰的患者如何治疗呢?
①多选用四逆合苓桂术甘汤,加、丹参、、等。
②常用生脉散加沙参、石斛、生地、熟地、、皮、头、丹参等。
对于一病多症或兼患他病的冠心病患者如何处理对待呢?
①冠心病与贫血:冠心病伴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患者,如血象降低,冠心病症状即随之出现;如血象好转,冠心病症情也随之缓解。
②冠心病与房颤:老年冠心病患者伴发房颤,病因复杂,治疗时必须全面观察病情,不能单凭脉象不规则这一点。
③一身多病,症情庞杂:这也是老年人常见又较难治之证。
风湿性心脏病
辨证:从病因病机来看,主要由心肾两亏,气阴衰极。大凡病久之体,则易郁热,热则耗气损阴,此乃气阴虚损之由也。
论治:属于气阴两虚为主,兼有血液瘀滞。故在治疗时以调补气阴,滋养心肾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法。另一方面,虚中挟实,而以虚为主要。在治疗初期用补气阴兼化瘀之剂。
馆藏&1936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