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以下部位X线摄影条件五险一金是什么么

查看: 5590|回复: 17
[求助]关于x线摄影条件选择
主题帖子在线时间
40KV, 积分 1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 积分
40KV, 积分 1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 积分
&lt&由于是新人如果问题初级请见谅:&/P&
&lt&请问一台32kw的普通x光机的各部位摄影参数(Kv mA mAs) 跟 80kw的机子主要区别在哪里,各位前辈能否提供一下常用部位的参考值,或者推荐几本有用的参考书或者文章都行,拜谢了!!&/P&
主题帖子在线时间
40KV, 积分 1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40KV, 积分 1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 &&&你如果在大医院实习过的话,最好以原来的条件(根据中速/高速屏)作为参考调整,每个机子条件稍有差别,但不是很大。
主题帖子在线时间
32kw的普通X光机的mA额定OUT最大只有500mA,而80kwX光机的mA额定OUT可达800mA。以一般正位胸片为例;投照时所需设定的技术参数为:1.5M,60kVLR,20mAs。那么用32kw普通X光机采用400mAOUT,其投照时间需0.05S(400mA*0.05s=20mAs),而用80kwX光机可采用600mA以上OUT,其投照时间只需0.033s(600mA*0.033s=20mAs)。可见后者的投照时间要比前者的投照时间短得多;大家知道投照时间越短其投照效果就越好。这就是32kw的普通X光机与80kw的X光机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当然80kwX光机比32kw的普通X光机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是80kwX光机的额定OUTkV直更高,这有利于作高kV摄影。另外(仅限工频机而言)由于两者高压整流OUT的级别不同80kwX光机比32kw的普通X光机所OUT的X光要稳定得多,这是其80kwX光机比32kw的普通X光机的照片质量要好得多的根本原因。
<p id="rate_"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威望 + 10
" class="mtn mbn">
主题帖子在线时间
20KV, 积分 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 积分
20KV, 积分 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 积分
当染 学习学习
主题帖子在线时间
20KV, 积分 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20KV, 积分 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受益。。。
主题帖子在线时间
20KV, 积分 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20KV, 积分 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受益。。。
主题帖子在线时间
20KV,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 积分
20KV,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 积分
受益。。。
主题帖子在线时间
20KV, 积分 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 积分
20KV, 积分 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 积分
谢谢。。。。。
主题帖子在线时间
20KV, 积分 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 积分
20KV, 积分 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 积分
学习啦!!!!!!
主题帖子在线时间
20KV,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 积分
20KV,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 积分
学习啦!!!!!!
Powered by在进行X线摄影时,根据投照对象的情况如动物种类、摄影部位、机体的厚度等选择X线管的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和焦点-胶片距离,以保证胶片得到正确的曝光,从而获得高质量的X线片。
1.管电压(kVp)
&&& 管电压(kVp)是加在X线管两级上的直流电压,是影响照片密度、对比度及信息量的重要因素。管电压决定X线的穿透力,管电压高,穿透力强,因此调节管电压被认为是对X线质的控制。管电压一般根据投照机体的厚度选择使用,不使用滤线器时可按如下公式调节(Santes&Rule):kVp=(厚度&2)+基数(厚度以cm表示,基数是以in.为单位的FFD);使用滤线器时,在上述公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偿。
2.管电流和曝光时间的乘积(mAs)
&&& 管电流(mA)是X线管内由阴极流向阳极的电流,决定着产生X线的量,管电流大意味着X线的发射量大,反之则小。因此,管电流影响X线胶片的感光效应。曝光时间(s)是X线管发射X线的时间,发射时间长,胶片接受的X线量也多,因此曝光时间也影响X线胶片的感光效应。鉴于管电流(mA)和曝光时间(s)都是X线量的控制因素,故可以把管电压和曝光时间的乘积(即mAs)作为X线量的统一控制因素。mAs是影响照片密度的首要因素。
&&& 管电流大,有助于扩大投照范围,也有助于允许使用更低的曝光时间,从而减少运动性模糊。但受增感屏增高效率的影响,曝光时间不能无限地低。使用中速钨酸钙增感屏时一般选择0.04 s。
3.焦点-胶片距离(FFD)
&&& FFD是X线焦点到胶片的距离。X线胶片的感光效应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FFD也主要影像照片的密度。X线摄影时,为简单起见常保持FFD固定,临床常用36~40 in.。
4.曝光条件对X线胶片感光效应的综合影响
&&& 感光效应=管电流(mA)&曝光时间(s)&[管电压(kVp)]n∕FFD2
同时上海还提供:医用X光胶片 洗片架
仪 滤线栅 暗室灯 增感屏
储片箱 软片干燥箱 胸片架 暗盒 洗片桶 显、定影液 制冰机 冰箱 冷柜 制片机 切片机 脱水机 包埋机 液基耗材,公司拥有良好信誉,质量保证,欢迎选购。
咨询电话:021-55
相关推荐: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meta name="baidu-tc-verification" content="85dbceea6dc3c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常规X线摄影位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CR系统摄影条件的控制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目的:探讨x线摄影条件对CR系统各参考值的影响及通过CR系统各参考值的回顾性研究制定适当的x线摄影条件。方法:采用不同x线摄影条件对20~40岁成人胸部及腰椎疾病患者进行x线摄影,并记录不同摄影条件下CR系统G值和S值的变化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通过对图像质量的综合性评价,以确定各部位最佳摄影条件范围。结果:CR系统有较好的宽容度,测试组x线摄影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均能获得良好的图像,使用过大或过小的x线摄影条件却有明显的图像质量差异。结论:根据x线摄影最优化的原则,回顾性研究CR系统G值和S值的变化,可以合理选择x线摄影条件,既提高了影像质量,又降低了x线辐射剂量。 中国论文网 /6/view-2807796.htm  [关键词] CR系统;G值和S值;x线摄影条件   计算机摄影(CR)的使用已经很普遍,其数字化图像极大的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同时,其较大的宽容度及图像后处理功能,减少了x线摄影中重照的频率,有效的降低了x线辐射剂量。   1.材料与方法:   我院使用柯尼卡CR-190系统,万东500mA高频x线机及日本岛津500mA高频x线机各一台。2011年1月~2011年7月,使用万东500mA高频x线机对100例20~40岁成年人在不同的摄影条件下进行x线摄影。使用日本岛津500mA高频x线机对100例腰椎疾病患者采用不同摄影条件进行x线摄影。记录CR系统上所显示G值和S值,通过对图像质量综合性评价,回顾性分析摄影条件对G值、S值的影响,并通过G值、S值控制X线摄影条件。   2.结果   不同摄影条件下,全胸正位片及腰椎侧位片CR系统所显示G值、S值见下表:   由于测试组患者年龄、体型的差异,G值、S值显示稍有不同;   随着x线摄影条件的不断增大,G值变化不大,S值则变化显著,逐渐变小;X线曝光剂量不足时,S值增大显著,G值变小。经回顾性分析及综合质量评价,S值在200以下均能清晰显示图像,200~400之间,图像对比度较差,400以上时图像噪声强,不能清晰显示,不利于x线诊断。本测试组前两组图像显示较好,但对比度稍差。第三、四组无显著性差异,均能清晰显示图像,对比度好,图像分辨率高。第五组则由于x线曝光剂量不足,图像噪声强,不能清晰显示图像,不利于x线诊断。   3.讨论   随着x线摄影条件的变化,CR系统G值、S值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IP板具有较大的宽容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摄影条件的变化对图像的质量影响不显著,当摄影条件过小时,则出现较强的图像噪声,而不能清晰显示图像,不利于诊断。因此在x线摄影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CR系统G值、S值的回顾性研究。选择低剂量最适宜的摄影条件用于各部的x线摄影,既能提高x线诊断质量,又能有效降低x线的辐射剂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的位置: &
乳腺X线摄影诊断规范
作者: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来源: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此文章来源于
&&&&&&&&检查技术
&&&&&&&&(一)检查前的准备:
&&&&&&&&为了获得符合乳腺疾病诊断需要和筛查要求的高质量图像,乳腺摄影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医技人员与被检查者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医技人员应该耐心的向被检查者解释检查过程、体位及压迫乳房给被检查者带来的不适,使之放松。在检查过程中得到被检查者充分合作。正确摆位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关键环节。
&&&&&&&&投照技师应了解病人本次检查目的。并对症状、病程和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既往病史,婚育史,月经周期,家族史,其他影像学检测结果等进行补充记录。
&&&&&&&&乳腺X线摄影检查应尽量在月经后期进行,但对病变明显、触诊显著的患者,则不受时间限制。
&&&&&&&&(二)投照体位:
&&&&&&&&乳腺X线摄影常规投照体位包括头尾位(The craniocaudal projection, CC)及内外侧斜位(The mediolateral oblique projection, MLO)。
&&&&&&&&一张较好的CC位图像显示如下:乳房在片子的中央,乳头,可见小部分胸大肌,内侧乳腺组织应全部包括在片中,外侧乳腺组织尽可能包括在片中。一张好的MLO位图像显示如下:乳房被推向前上,乳腺实质充分展开,胸大肌可见,较松弛,下缘达到乳头水平,乳头在切线位,部分腹壁包括在片中,但与下部乳腺分开,绝大部分乳腺实质显示在片中。乳腺组织外缘可见乳头的轮廓;乳腺后方的脂肪组织被很好地显示出来,乳房无皱褶。
&&&&&&&&对于CC位及MLO位显示不良或未包全的乳腺实质,可以根据病灶位置的不同选择以下体位:外内侧位(LM)、内外侧位(ML)、内侧头尾轴位(MCC)、外侧头尾轴位(LCC),尾叶位(CLEO)及乳沟位。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常规体位上发现的异常改变,可以进一步采取一些特殊的摄影技术,包括局部加压摄影、或局部加压放大摄影技术。
&&&&&&&&二、诊断:
&&&&&&&&(一)一般概念:
&&&&&&&&1、熟悉临床信息: 掌握临床信息对乳腺摄影诊断非常重要,必要的基本的临床信息应包括症状、病程和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既往病史,婚育史,月经周期,家族史,其他影像学检测结果及本次检查的目的等。
&&&&&&&&2、规范观图程序:屏幕软阅读或在专用日光观片灯下胶片阅读,后者应同时准备白炽强光灯及观片放大镜。注意双侧乳腺配对观察,推荐双眼横向扫描,进行双乳相同部位图像比较分析。
&&&&&&&&3、乳腺实质背景的确定:观察乳腺实质与脂肪的构成比例,了解乳腺实质类型,以判断对某些乳腺摄影征象敏感性的影响,有利于确定乳腺摄影对疾病的。
&&&&&&&&4、发现病变解剖位置的描述:外上象限、内上象限、外下象限和内下象限,以及乳头后方的中央区。外上象限与内上象限、内上象限与内下象限、内下象限与外下象限、外上象限与外下象限交界区域分别可用上份、内份、下份、外份来表示。此外,除中央区以外的区域还可使用钟点位置描述。外上腋前区域用来描述该处乳腺腋尾、副乳及淋巴结所处区域。
&&&&&&&&5、病变大小或范围的描述:测量病变的三维径线。
&&&&&&&&(二)诊断术语:
&&&&&&&&1992年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目前应用的是第四版。这个系统对于乳腺诊断的书写规范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常见征象
&&&&&&&&1.1. 肿块:在两个不同投照位置均可见的占位性病变,有膨出的边缘。只在一个投照位置上出现的可疑肿块影称为&致密影&。在肿块的描述上包括三个方面:形态、边缘和密度。
&&&&&&&&①形态:包括圆形、卵圆形、分叶形和不规则形。圆形、卵圆形大部分为良性征象,不规则形多提示为恶性,而分叶形是一种中间性征象,多为恶性征象,但是有的良性肿块也可以呈分叶形。
&&&&&&&&②边界或边缘:边缘征象对于判断肿块的良恶性最为重要。边缘的描述包括:清晰、模糊、小分叶、毛刺或锯齿状和星芒状。边缘清晰是指超过75%的肿块边界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锐利,剩下的边缘可被周围腺体遮盖,但无恶性证据。模糊是指肿块被毗邻的腺体组织遮盖无法对其作进一步判断;小分叶是指病灶边缘呈小波浪状改变;毛刺或锯齿状边缘提示病变向周围浸润。星芒状是病灶边缘发出的放射状线影。小分叶、锯齿状及星芒状边缘为常见的恶性征象。鉴别边缘模糊和浸润有时会存在一定困难,通过局部加压摄影会对诊断有所帮助。
&&&&&&&&③密度:肿块与周围相同体积的乳腺组织相比,可分为高、等、低和脂肪密度四种描述。大多数乳腺癌呈高或等密度;极少数乳腺癌可呈低密度;乳腺癌不含脂肪密度,脂肪密度多为良性病变的表现。
&&&&&&&&1.2. 钙化:钙化的描述从形态和分布两方面描述。形态上可分为典型的良性钙化、中间性钙化(可疑钙化)和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
&&&&&&&&1.2.1. 典型的良性钙化
&&&&&&&&①皮肤钙化:典型者中心呈透亮改变;不典型者可借助切线投照予以鉴别。
&&&&&&&&②血管钙化:管状或轨道状钙化。
&&&&&&&&③粗糙或爆米花样钙化:为纤维腺瘤钙化的特征表现。
&&&&&&&&④粗棒状钙化:直径通常大于1mm,偶可呈分支状,有的可呈中央透亮改变。常见于分泌性病变,如浆细胞性乳腺炎和导管扩张症。
&&&&&&&&⑤圆形钙化:多发者可大小不一。小于1mm者,常位于小叶腺泡中。小于0.5mm的,可称其为&点状&钙化。
&&&&&&&&⑥&环形&或者&蛋壳样钙化&:环壁很薄,边缘光滑呈圆形或卵圆形,中央为低密度。大小可从1mm 到1cm甚至更大。 常见于脂肪坏死、导管内钙化的残骸,偶可见纤维腺瘤。
&&&&&&&&7牛奶样钙化(钙乳样钙化):囊肿内钙化。在头尾位上表现不明显,为绒毛状或不定形状。在侧位上边界明确,根据囊肿形态的不同而表现为半月形、曲线形或线性等。
&&&&&&&&8缝线钙化:钙质沉积在缝线材料上所致,尤其是在放疗后常见。典型者为线形或管形,绳结样改变常可见到。
&&&&&&&&9营养不良性钙化:常在放疗后或外伤后的乳腺上见到。钙化的形态不规则,多大于0.5mm,呈中空状改变。
&&&&&&&&其他:还有点状钙化,表现为直径小于0.5mm,边界清晰的圆形或卵圆形钙化。
&&&&&&&&1.2.2. 中间性钙化 又称可疑钙化。包括不定形或模糊钙化和粗糙不均质钙化两种,前者形态上常小而模糊无典型特征;弥漫性分布常为良性表现;而呈簇状、区域性、线样和段样分布需请临床活检。后者的钙化多大于0.5mm,形态不规则可能为恶性改变,也可出现在良性的纤维化、纤维腺瘤和外伤后的乳腺中,需要结合其分布情况。
&&&&&&&&1.2.3. 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常表现为细小的多形性钙化(颗粒点状钙化)和线样或线样分支状钙化(铸形钙化)。颗粒点状钙化较不定形钙化更可疑,大小形态不一,直径常小于0.5mm。线样分支状钙化表现为细而不规则,常不连续,直径小于0.5mm,这些征象提示钙化是从被乳腺癌侵犯的导管腔内形成的。
&&&&&&&&1.2.4. 钙化的分布:对于提示乳腺癌病变的病理类型有帮助。
&&&&&&&&1弥漫或散在分布的点状和多形性钙化多为良性病变,常为双侧性。
&&&&&&&&2区域性分布是指较大范围的分布,常常超过一个象限,又不能用导管样分布来描述,这样的钙化需要结合其形态来综合分析。
&&&&&&&&3成簇分布是指至少有5枚钙化占据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1cc),良恶性病变都可以有这样的表现。
&&&&&&&&4线样分布的钙化排列成线形,可见分支点,提示源于一支导管,多为恶性改变。
&&&&&&&&5节段样分布常提示病变来源于一个导管及其分支,也可能发生在一个叶或一个段叶上的多灶性癌,尽管良性分泌性病变也会有段样分布的钙化,但是如果钙化的形态不是良性特征时,首先考虑其为恶性钙化。
&&&&&&&&1.3. 结构扭曲
&&&&&&&&结构扭曲是指正常结构被扭曲但无明确的肿块可见,包括从一点发出的放射状影和局灶性收缩。结构扭曲可以是一种伴随征象。如果没有局部的手术或外伤史,结构扭曲可能是恶性或放射状疤痕的征象,应提示临床活检。
&&&&&&&&2. 特殊征象
&&&&&&&&2.1. 管状致密/单个扩张的导管 管状或分支样结构可能是导管扩张或增粗的表现,如果不同时伴有其他可疑的临床及影像征象,则其意义不大。
&&&&&&&&2.2. 乳腺内淋巴结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典型表现为肾形,可见有淋巴门脂肪所致的透亮切迹,常小于1cm。当淋巴结较大时,但其大部分为脂肪替代时,仍为良性改变。
&&&&&&&&2.3. 非对称性乳腺组织 需与对侧乳腺组织比较方能作出判断。包括一个较大的乳腺组织,密度较正常的组织高或可见明显的导管,无局灶性肿块形成,无中心致密影,无结构扭曲,无伴随钙化。非对称性乳腺组织常代表正常变异,与临床所触及的不对称相吻合时,则可能有意义。
&&&&&&&&2.4.局灶性非对称性致密 两个投照位置均可见,但缺乏真性肿块特有的隆起边缘改变。它可能是一个正常的乳腺岛。由于缺乏特征性的良性征象,往往需要对其作进一步检查。
&&&&&&&&3. 合并征象
&&&&&&&&常与肿块或钙化征象同时出现,或为不伴有其他异常征象的单独改变。包括乳头凹陷、皮肤凹陷、乳晕增厚、皮肤增厚、淋巴结肿大、结构扭曲和钙化等。
&&&&&&&&三、总体评价
&&&&&&&&1.评估是不完全的
&&&&&&&&0类:需要其他影像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前片比较
&&&&&&&&常在普查情况下应用,在完全的后以及与前片对比后则很少用。推荐的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加压摄影、放大摄影、特殊投照体位摄影、超声,MRI 等。
&&&&&&&&2.评估是完全的
&&&&&&&&1类:阴性。无异常发现。
&&&&&&&&2类:良性病变。包括钙化的纤维腺瘤、多发的分泌性钙化、含脂肪的病变(脂性囊肿、脂肪瘤、输乳管囊肿及混合密度的错构瘤)、乳腺内淋巴结、血管钙化、植入体、有手术史的结构扭曲等。总体上无恶性征象。
&&&&&&&&3类:可能是良性病变,建议短期随访。有很高的良性可能性,期望在短期(小于1年,一般为6个月)随访中稳定或缩小来证实判断。这一级的恶性率一般小于2%。无钙化边界清晰的肿块、局灶性的不对称、成簇的圆形或/和点状钙化这三种征象被认为良性改变可能大。
&&&&&&&&对这一类的处理,首先X 线片短期随访(6个月),再6个月、再12个月随访至2年甚至更长稳定来证实。2或3 年的稳定可将原先的3类定为2类判读。
&&&&&&&&4类:可疑异常,需考虑活检。这一类包括了一大类需临床干预的病变,此类病变无特征性的乳腺癌形态学改变,但有恶性的可能。可分为4A、4B、4C。
&&&&&&&&4A:包括了一组需活检但恶性可能性较低的病变。如果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结果的可信性很高,可以常规随访或半年后随访。包括临床可扪及的病灶,X线表现边缘清晰而超声提示可能为纤维瘤的实质性肿块,可扪及的复杂囊肿和可扪及的脓肿均归在这一亚类。
&&&&&&&&4B:中度恶性可能。对边界部分清晰,部分浸润的肿块穿刺为纤维瘤或脂肪坏死者,应予以定期随访。如果穿刺结果为乳头状瘤者,则需进一步切取活检进一步明确。
&&&&&&&&4C: 怀疑为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提高,但还未达到5类的一组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浸润的实性肿块和簇状分布的细小多形性钙化灶可归为这一亚级中。
&&&&&&&&对影像判读为4类,不管哪个亚类,在有良性的病理结果后均应定期随访。而对影像为4C类,病理穿刺为良性结果的,则应对病理结果作进一步的评价以明确诊断。
&&&&&&&&5类:高度怀疑恶性,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几乎肯定的恶性)。这一类病变有高度的恶性可能性。检出恶性率的可能性大于等于95%。形态不规则星芒状边缘的高密度肿块、段样和线样分布的细小线样和分支状钙化、不规则星芒状边缘肿块伴多形性钙化均应归在这一类中。
&&&&&&&&6类:已活检证实为恶性,应采取适当措施。 这一分类用在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评价上。主要目的是评价先前活检后的影像变化,或监测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影像变化。
&&&&&&&&必须指出的是,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将乳腺分为4型:脂肪型(乳腺内几乎全部为脂肪组织,腺体组织占25%以下)、少量腺体型(乳腺内散在腺体组织,大约占25%~50%)、多量腺体型(乳腺呈不均匀致密表现,腺体组织大约占51%~75%)、致密型(乳腺组织非常致密,腺体组织占75%以上)。这种分型的主要意义在于说明X线对不同乳腺类型中病变检出的敏感性不同,对发生在脂肪型乳腺中病变的检出率很高,而对发生在致密型乳腺中病变的检出率则有所降低,临床医师了解这一点很重要。
&&&&&&&&为了做好乳腺疾病的筛查工作,满足资料共享的要求,建议使用统一的报告格式,如下:
&&&&&&&&乳腺X线摄影筛查报告
&&&&&&&&编号
&&&&&&&&姓名 出生 年 月 日 检查日期
&&&&&&&&地址
&&&&&&&&胶片的评价 仅无法阅片时记录(N1, N2)
&&&&&&&&乳腺 X线摄影所见
&&&&&&&&乳腺实质呈{脂肪性、腺体散在性、不均匀高密度性、高密度性}
&&&&&&&&【右】 【左】
&&&&&&&&分类 分类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所见】 【所见】
&&&&&&&&肿块 肿块
&&&&&&&&钙化 钙化
&&&&&&&&不对称密度 不对称密度
&&&&&&&&结构紊乱 结构紊乱
&&&&&&&&皮肤增厚、凹陷, 皮肤增厚、凹陷,
&&&&&&&&乳头凹陷 乳头凹陷
&&&&&&&&【建议】
&&&&&&&&比较片(有,无) 随着时间变化(加重,减轻,不变)
&&&&&&&&医师 :
诊断价值,乳腺X线,放大摄影,切线位,影像学检查
推荐名医专家
职称: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科室:
用户名:&&
&新闻阅读排行榜
战略合作伙伴
广告条款 |
copyright(C)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
*我要反馈:
姓&&&&名:
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险一金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