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疫局的检测结果和盐城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局是联网的吗?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如何对进出境的人员进行检查或检疫的?是在机场进行检查吗?_百度知道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如何对进出境的人员进行检查或检疫的?是在机场进行检查吗?
一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都有自己的保健中心或者健康中心之类的机构 进行这样的检查 不一定在机场 你可以上你所在地城市的检验检疫局官网查询下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欢迎您!
辽宁局“提升质量安全”活动在线访谈
吕小斌[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
相关业务站点
国务院及各部委
发展改革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人口计生委
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
安全监管总局
知识产权局
预防腐败局
发展研究中心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国防科工局
食品药品监管局
煤矿安监局
原子能机构
国务院扶贫办
国务院三峡办
辽宁省政府及省直部门
辽宁省人民政府
省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网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国土资源厅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中小企业厅
省海洋与渔业厅
省外经贸厅
省人口计生委
省新闻出版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政府法制办
省政府研究室
省安全生产监管局
省知识产权局
省地质勘查局
省有色地质局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省国家保密局
省委省政府咨询委
省通信管理局
省邮政管理局
辽宁省海事局
保监会辽宁监管局
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西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青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宁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有关国际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
国际计量局
国际电工委员会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国际认可论坛
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
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
太平洋认可合作组织
欧洲认可合作组织
泛美认可合作组织
澳大利亚检测协会
新西兰国际认可
国家相关机构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
中国认证认可信息网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欧盟食品接触材料信息网
国内标准信息资源
辽宁省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内外食品安全限量标准网
国内主要媒体
中国质量新闻网
振兴东北网
东北新闻网
版权所有: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长江东路60号&&&&&&邮政编码:116001  邮箱:lnciq@
网站管理: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公室&&&&&&&&&&技术支持: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信息中心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十二五”(2011年-2015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浙江省、宁波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更是宁波检验检疫事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十二五&发展规划,描绘了今后五年宁波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行动纲领,是更好地履行以质取胜、保国安民、服务外贸光荣职责,推进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十一五&(2006年-2010年)主要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局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克难攻坚、锐意创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检验检疫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㈠ 把关成效进一步显现。
  业务总量大幅增长。&十一五&期间,宁波检验检疫业务总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共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242.42万批,货值2,256.76亿美元,检验检疫出入境人员278.13万人次、检疫出入境交通工具3.0万艘(架)次、集装箱2,824.01万标箱,检验检疫收费达22.3亿元,分别较&十五&期间增长78.20%、153.77%、68.23%、50.08%、180.44%、65.73%。签发各类产地证书175.11万份、签证金额489.03亿美元,分别较&十五&期间增长76.97%和114.00%。检验检疫发现不合格货物17,955批、金额134.12亿美元,出入境人员中检出监管各类疾病及阳性指标者6,441例,出入境交通工具、集装箱、木质包装中共检出医学媒介生物24.9万只,有害生物879种2.74万种次;其中,地中海白蜗牛、南方溃疡病菌、北方溃疡病菌、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次生锥蝇等有害生物均系国内首次截获,还检出全国海港口岸首例入境船员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在全国口岸中查获首个疑似鼠疫染疫鼠案例,有效地维护了国门安全。查处各类行政违法案件6,685起,共处罚金2,860.9万元,查处了&9&12出境集装箱爆炸案&、出口&黑心棉&、买卖伪造检验检疫证单等一批大案要案。&十一五&期间,获得了&全国质检系统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等荣誉。
  口岸公共安全防控成绩突出。积极做好甲型H1N1流感、汶川地震灾害、奥运及世博安保等一系列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制定30多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开展核与辐射、生化安全等系列演练,形成严密的应急工作体系。加强口岸传染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投入,局传染病检测实验室、大榭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分别纳入宁波市流感检测网络实验室,大榭口岸积极创建国际卫生海港已进入迎接总局和世界卫生组织验收阶段。
  专项整治成效明显。深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质量提升活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5+2&进出口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天平天罡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打响质量安全攻坚战和持久战,取得&五增一转&的明显成效。
  ㈡ 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
  监管的重心进一步向安全、卫生、环保、健康、反欺诈和涉及国计民生等方面转移。监管的理念从重检验向监管转变。&出口侧重服务、进口侧重把关&的理念进一步明晰,出口监管中,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责任;进口监管中,强调政府的把关职责。加强了玩具、服装、机电、铁矿、原油、废物原料等产品的检验监管,强化对省、市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进口成套设备把关。加强报检管理,全面实施凭证报检制度,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范代理报检单位监管。开展对12大类商品及纳入法检目录商品的监督抽查工作。全面规范高风险货物进口转检工作。试点设立认证执法监管平台,初步构建起检验检疫认证全过程执法监管长效机制。
  监管手段进一步提升。电子监管推向纵深,出口电子监管系统上线企业已达8,666家,视频监控系统已接入企业178家计638点。信用管理成效显著,受总局委托开发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对 9类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开展&诚信百佳&企业评选活动,开通&进出口企业质量信用网&。执法稽查日趋完善,共开展出口退运货物追溯调查3,023批次;率先实施企业诚信守法稽查,实现对逃漏检等企业违法行为的全方位监管、全流程控制。率先探索实施&进口全申报、出口全备案&制度,全面掌握入境货物和出口企业信息,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大力推进认证执法监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行&3C&免办电子审批系统。有效开展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监督检查、强制性认证产品入境监督抽查,进一步强化强制性产品入境验证。
  监管模式进一步创新。在全国系统中率先对出口工业品企业实行 &三管理&的新型检验监管模式,为全国出口工业品分类管理办法深入推进提供了有效范本,宁波地区3,806家出口工业品生产企业已全部纳入&三管理&模式。出口商品质量许可制度实现向注册登记制度转变。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工作有效开展。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分类工作全面推开。开发出口食品农产品风险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管理。探索实践食品农产品原料基地&区域化管理&体系,备案基地30家、面积2.6万亩。在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特殊监管区全面推行&进区备案、出区核销&检验检疫新模式。大力推进&通关单联网核查&、&电子证书核查系统&等把关机制,检验检疫审派单流程改造朝着高度集中、高度控制、高度开放的方向迈进。将口岸监管场库从40家优化整合至24家,实现口岸业务定点集中查验。
  监管的合力进一步形成。与兄弟口岸局和地方政府部门开展互助协作,建立起公共突发事件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与浙江、江苏、上海等直属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信息资源共享、技术资源互用、监管服务互动。加强与广西、新疆等直属局的对口协作。与宁波港、雅戈尔等企业签订协作备忘录,深化检企互动。向地方党委政府及时主动通报区域进出口产品质量状况,向外贸企业和行业大力宣传检验检疫质量安全工作政策,向社会公众开展&走进检验检疫关注质量安全&系列宣教活动,向新闻媒体协同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营造起全社会关注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产区政府负责、企业严把质量、检验检疫监管、相关部门齐抓、行业协会协调、社会力量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㈢ 服务效应进一步展现。
  大通关服务形成规模效应。协同省内&两关两检&全面实施浙江省域出口商品直通放行机制,惠及全省2万多家企业。大力支持宁波构筑国际航运服务平台建设,口岸查验等主要业务占整个宁波口岸业务的65%左右。加大对优惠原产地业务的宣传力度,多渠道、多方式帮助企业积极利用原产地证优惠政策扩大对外出口。在镇海口岸推行进出口船运废金属24小时检验检疫机制,解决镇海港口因潮汐规律带来的进出口货物船舶靠泊作业难的问题。完善进口废物原料检验检疫的&三集中&模式,减少调运集装箱的次数,提高通检效率。创新&五早&介入进口成套设备监管,支持奇美电子、镇海炼化等大企业的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行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积极做好浙洽会、消博会、食博会等大型展会的服务工作,促进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力助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建设通过国家11部委的联合验收并封关运作。出台政策支持推进宁波杭州湾新区、保税物流园区、镇海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区域的开发开放,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技术服务产生乘数效应。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积极开展&手牵手心连心,与企业共渡难关&、&检企同心、共促发展&、&质量提升服务进千企&等一系列的主题帮扶行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减少检测项目,降低检测频率。配备高端检测设备,研发新技术,新开验项目2000多项,扩大检测覆盖面。搭建标准服务平台、通过检企联合制标等方式,帮助企业占据行业制高点,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显著提升。积极稳妥地发展对外注册工作,帮扶和促进地方经济和&三农&经济的发展,截至&十一五&末,宁波地区共发展对外注册企业91家。
  信息服务形成品牌效应。设立WTO办公室,组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专家队伍和工作网络,在系统内和地方上率先组织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的收集、研究和发布,形成每日即时更新&WTO检验检疫信息网&、每周发布《技术性贸易措施最新通报》、每月大众传媒报道、每年出台《宁波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的立体式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起涵盖宁波市2000余家外贸企业&千点工程&的信息直通点,开展双向互通,成为宁波70%以上的外贸企业和行业协会获取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的主渠道和区域外贸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欧盟双指令、REACH法规、EuP指令等重大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导力量。
  ㈣ 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
  科研创新成果丰硕。举全系统之力开展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修订完善科研工作室等系列规范,开展&科技周&暨&实验室开放月&活动,科技引领发展已成为全局共识。主持起草制(修)订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58项,实现了&零突破&。主持或参与总局科研项目41项、主持起草行业标准99项、在浙江省科研立项7项,同比分别增长85.7%、154.5%、200%。7项成果获总局&科技兴检奖&,2项成果获宁波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获总局优秀科技论文奖、省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2篇次,获得国家专利14项。铁矿石检测中心正式进入ISO组织全球名录,并成为SAC/TC317全国铁矿石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1名技术人员被聘为检验检疫系统首位ISO组织注册专家。北仑局策划出版9部共计350万字的铁矿检验系列丛书,推动铁矿检验向学科化方向发展,被评为&全国质检系统科技兴检先进集体&。与浙江大学、宁波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等校(院、所)广泛签订了科研合作协议。
  实验室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建光电实验室、汽配实验室、保健中心PCR实验室等9个实验室,新增化危、光电电气、汽配、水产品、纺织服装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投入成倍增长,新增设备3,507台(套),总值2.7亿元。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全系统共有技术人员535名,其中高级职称33名、中级127名,博士8名、硕士88名,较2005年分别增长36.13%,32.75%、37.50%、7倍、1.2倍。&技术大中心&格局基本形成,&五统一&的大中心体系已覆盖宁海、大榭、奉化、象山四个分支局。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数字化实验室平台,基层实验室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实现实验室运作的规范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无纸化。与检科院、雅戈尔集团、浙江理工大学等合作建设了实验室或研究所,与ITS建立了纺织合作实验室。
  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推进。新增信息化应用系统70多个,覆盖业务应用、行政管理、电子政务三大领域。建成以CIQ2000为核心的电子检验检疫系统群,自主开发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出口退货追溯调查管理系统等系统群,为提升监管能力提供有力支撑。自主研发电子转单短信申报系统、检务审单预警系统、电子派单排队系统等信息化应用系统,研发并试行&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和&检验检疫流程管理&信息化工作机制。开发应用第一代内部事务管理系统,并升级为功能更为齐全的综合行政管理系统。打造集信息发布、网上办事、互动交流等功能的门户网站以及子网站群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大跨越。
  ㈤ 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
  机构建设有新进展。新增穿山办、通关办、国航办等5个行政正处级机构,增设12个行政正科级机构、6个事业检测机构、8个事业科级机构、2个社团组织。顺利完成中检认证集团宁波有限公司的重组工作。成立宁波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争取到地方事业编制50名。成立第三方检测机构2家。截至目前,共有机构57个,较&十五&末增长8个 。
  人员队伍进一步充实。新增正式在编人员192人,总数达899人;其中,博士11人、硕士208人、本科569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全系统人员的比例达87.7%。提拔处级领导干部36名、科级领导干部91名,组织实施处级干部竞争上岗2次、科干部竞争上岗3次,产生11名处级、9名科级干部。26人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15人获得副高级资格、2人获得正高级资格。举办系统内各类培训班、讲座326期,培训9,475人次,选送1,031人次参加总局和地方的各项培训。完成以检务岗位能力认定为代表的19个重点检验检疫业务岗位的能力认定工作,1,032人次通过认定,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㈥ 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
  实施&管检适度分离&机构调整和业务管理体制改革。厘清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机构职能逐步转变,真正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检验检疫、一次放行&。局机关业务执行功能稳步剥离或下放,管理模式基本实现由管理执行型向管理型转变。
  业务管理科学规范。全面梳理&三检合一&以来出台的2,660个业务文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创建&三效合一&的工作质量稽查模式,完善工作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工作质量稽查166次,查找执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业务工作质量和依法行政水平稳步提高。建立问题检出率季度分析制度、出口工业品质量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业务统计的质量管理和信息服务功能。加强检务业务管理,提升窗口服务能力。
  行政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形成全系统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管理、持续有效运行的良好格局,开展绩效管理考核,实施公文处理及档案管理电子化管理,推行 &无会日&等新举措,机关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预算观念不断增强,&没有预算就没有一切&的财务预算管理理念不断强化;财务保障经费大幅增长,&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经费9.00亿元,同比增长113.17%,累计争取地方资金14,152.14万元。政府采购质量与效率明显提高,建立局评审专家库,优化采购流程,节约政府采购费用2,066.07万元,节约率达6.49%。&十一五&末,国有资产总值达12.70亿元,同比增长224.81%。试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基本形成与事业发展和地方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的、稳定的离退休人员管理体系。基本建设有力推进,完成局本部大楼各项移交、验收、评审工作,北仑局综合实验楼完成土建工程,鄞州局综合实验用房工程办结用地许可证,镇海检验检疫实验楼进入土建施工阶段,机场办项目前期进展顺利。推进事(企)业单位激励机制改革试点,增强各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业务开拓等市场运作意识。建立健全企业用工制度,完善企事业单位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基本健全。
  ㈦ 单位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文明创建扎实推进。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党性党风教育活动。继续开展机关党建&五个一&工程建设,各地局党组织改为宁波局机关党委垂直管理,5个党支部改建为党总支,新发展党员117名,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显现,获得宁波市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质检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成立局团委,对各分支局团支部实行垂直管理,局团委三次获得浙江省先进团组织称号。宁波局获得宁波市文明单位、宁波市文明行业、浙江省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北仑局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2007年度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先进单位。慈溪局、余姚局、鄞州局、北仑局被命名为浙江省文明单位,宁海局、奉化局、大榭局、象山局被命名为宁波市文明单位,全行业的文明单位建成率达100%。群众创建成效明显,创成全国青年文明号5家、全国巾帼文明岗1家、省级青年文明号13家、省级巾帼文明岗10家。群体工作蓬勃开展,举办3届职工运动会、单项体育赛事12次、大型文艺演出17场,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以&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等精神理念为核心的宁波国检文化体系不断完善,成为系统内外一张&名片&。创办《检验检疫人》杂志和&品质文化传播网&,形成立体式的文化传播架构。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党建、青年、廉政、部门等子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培育和发展,文化建设深植于心、外化于行,渗透到中心工作中,涌现出&十年十人&、&青年岗位能手&等先进标杆,全局上下关爱和谐、创先争优的氛围日益浓厚。获得&全国质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奖& 、&宁波市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 等荣誉。
  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建立党风廉政建设管理体系和惩防体系,制定加强领导干部监督和管理的系列制度,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更加科学严密。出台廉政建设监督办法,建立廉政预警工作机制,对重大工程、重要领域和环节进行过程监督。审计监督工作形成特色,在坚持&逢离必审&基础上,创新地开展了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前移审计监督关口。预防宣教工作扎实有效,&纪律教育月&活动丰富多彩。廉政文化深入开展,成为浙江省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政风行风不断优化,&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创建成果丰富,全系统已有浙江省先进单位2个、宁波市示范单位2个、宁波市先进单位3个、县区级先进单位5个。社会形象不断提升,顾客满意度由2006年的94.6%上升到2010年的98.7%。全系统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案件。
  ㈧ 系统内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业务总量上升到全国35个直属局的第7位。电子检验检疫、企业诚信管理、出口退货调查等成功经验为总局所肯定并推向全国系统。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宁波国检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宁波品牌。出口工业品&三管理&、出口食品农产品原料基地&区域化管理&、行政执法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等多项工作在各级各类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内外联动逐步加深。全面建立检政、检关、检港、检贸、检农、检检、检企、检卫、检商、检警等合作架构,合力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政务信息&以文辅政&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累计获得国务院领导批示6条次、省领导批示24条次、市领导批示25条次;对外宣传深度广度进一步拓展,通过新闻发布会、走进现场、网络直播等活动,与社会各界积极互动,提升了宁波检验检疫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职能作用,第一时间积极参与&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防疫工作,以技术优势出色地帮扶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获得中央六部委联合授予的&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宁波市服务企业促发展集体三等功等一系列重要荣誉。
  &十一五&的五年取得的显著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局上下克难攻坚锐意进取、认真履责真抓实干、团结和谐无私奉献的结果。五年来的实践探寻了具有宁波检验检疫特色的客观发展规律,积累了宝贵的基本经验。一是必须始终坚持质量与责任,坚定不渝地高举&以质取胜&旗帜,发扬&大质量&的主人翁精神,依法行政、忠诚履责、保国安民,坚决维护好国家经济和生态安全、维护好人民根本利益。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服务与争先,坚定不渝地强化&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的理念,创新管理、优化服务,不断提升检验检疫工作效能和作用。三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与创新,坚定不渝地坚持&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发展目标,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推动宁波检验检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必须始终坚持协作与凝合,坚定不渝地坚持&大质量、大合作、大发展&的理念,全方位地推进和深化系统内、地方上的合作,吸纳社会力量,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五是必须始终坚持关爱与和谐,坚定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以文促检,努力营造上下齐心、内外和谐、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与此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宁波检验检疫事业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制约。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与管理型局的要求仍有不小差距,前瞻性思考调研工作不够、内部管理系统性还不够强,管理的整体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发挥集约集聚作用仍需进一步强化,&信息孤岛&问题仍比较突出。二是监管质量及全面有效性有待提升。区域质量安全风险一定程度上存在,质量安全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检测能力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在任务重、要求高、强度大的状况下,保障质量安全的人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队伍结构制约矛盾突出。全体在编人员数量与日益增长的检验检疫业务量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事业混岗人员、聘用制人员比例过高,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不足,科研方面的领军型人物和专家型人才较少。四是财政保障制约矛盾突出。财政资金的供给方式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快速增长的检验检疫工作对检测设施、检测设备以及综合物资保障方面的需求。体制上的限制制约了高素质人才的吸纳和人员积极性的调动。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并在&十二五&时期及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关注并着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2011年&2015年)时期面临的形势
  ㈠ 从国家宏观层面来看,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外贸发展转型和全社会高度关注质量安全问题给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而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转型加速期,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问题因素互相交织,国家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检验检疫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发达国家透支性的消费需求减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粗放型出口的模式难以为继,要求外贸经济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迫切要求我们大力实施&以质取胜&的&走出去&战略,把关重点必须从过去重出口转移到重进口上来,以进口监管带动出口监管;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期,质量安全问题频发,事关经济长远发展、事关国计民生和国际声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社会对质量安全密切关注,质量安全问题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检验检疫如何履行好保国安民、安卫环健反欺诈等质量监管的职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㈡ 从地方来看,浙江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宁波建设国际强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建&智慧城市&给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十一五&末,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把宁波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现代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十二五&期间,浙江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宁波将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宁波大海港、大口岸带动大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在长三角区域中的功能和地位将更加突出。&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使港口资源优势得到互补,成为推动浙江省&港航强省&和&海上浙江&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和引领全省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龙头。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将正式封关运作,拥有6个国家级开发区、8个省级开发区的宁波,开发开放高地的地位更加突出。口岸开放带动临港经济和块状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规模化、品牌化、现代化的产业集聚将带动产业集群和区域型总部经济的发展。而在谋划发展转型升级中,宁波敢为人先,实施战略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依托科技创新革命,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处于黄金发展期的宁波自然禀赋与政策优势相互叠加,在推动世界级的大海港、大口岸和大产业的新一轮发展同时,也对港口转型升级建设国际强港、贸易便利化、国家经济和生态安全、技术信息化等方面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宁波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和挑战。
  ㈢ 从系统自身来看,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强化大质量观念、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推进大质检文化建设、加强风险管理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给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机遇和挑战。&十一五&期间,质检系统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全系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领会新形势下质检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新的视角、新的理念,重新审视质检工作和质量工作,提出了质量强国发展战略,并作出了树立和强化&大质量&观念、加快建立&依靠地方、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监管产品&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大质检文化建设,全面建设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加强风险分析和评估,加强风险管理,努力防范和化解质量安全风险、工作质量风险、队伍建设风险,提升质量监管水平和工作有效性等一系列事关质检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些战略思想和部署为新时期质检事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宁波检验检疫局如何立足自身、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并为总局提供基层实践经验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三、&十二五&(2011年&2015年)时期的主要任务
  ㈠ 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将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部署与省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有机结合,高举&以质取胜、保国安民&旗帜、推进&质量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浙江省委&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全面实施宁波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六个加快&战略,坚持&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现管理模式转型为主导,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加快实施&以质取胜&、&法治立检&、&科技兴检&、&人才强检&、&以文促检&等战略,改革创新、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全面建设沿海口岸一流的直属检验检疫强局,全面提升检验检疫工作质量和监管服务的水平,努力为促进浙江省、宁波市开放型经济转型发展,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总体要求:做强&五型&检验检疫。
  1.做强&法治型检验检疫&。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施检。强化依法监管,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检验检疫的职责。深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促进依法行政水平稳步提高。坚持以质取胜、保国安民。坚持诚信执法、文明执法,营造公平、公正、公开、诚实、高效的检验检疫法制环境和进出口秩序,提高检验检疫法治公信力。
  2.做强&服务型检验检疫&。
  坚持执法为民、服务至上。围绕&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原则,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优化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水平。始终秉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的核心理念,优化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改革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切实转变作风,推动&检企同心、检贸共荣&,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科学转型升级和对外贸易便利化。
  3.做强&科技型检验检疫&。
  坚持科技兴检、人才强检。始终高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旗。坚持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注重&检学研用&相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和实验室检测技术保障作用。完善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健全科技奖励激励机制。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人才的浓郁氛围,形成科技要素有效整合、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科技活力竞相迸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科技成果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4.做强&智慧型检验检疫&。
  坚持信息化带动发展战略。整合资源、内外联动,信息共享、开放包容,统筹兼顾、互联互通,打造电子检验检疫内外体系。以信息化带动知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施知识管理,增强智能、共享、协同,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融入区域智慧城市建设大局,推进智慧物流、智慧口岸建设,再创发展新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
  5.做强&品质型检验检疫&。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促检。大力弘扬&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城市精神和&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的宁波国检精神。切实增强&大质量&的主人翁意识和创先争优、崇检尽责、和衷共济的集体荣誉感。地域文化和行业特质有机交融,着力培树独具特色的宁波检验检疫卓越品质文化。建设政治坚定、素质过硬、技术精湛、清正廉洁、创先争优、团结和谐、开拓创新的一流检验检疫干部职工队伍。提升工作品质、队伍品质,打造宁波检验检疫特色品牌。
  ㈡ 具体发展目标&&实现&八大提升&。&&&&&十二五&(2011年&2015年)时期宁波检验检疫事业发展主要评价指标(详见附件)&&&&&&&&1.质量监管能力持续提升。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的理念和意识进一步强化。业务配置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质量监管效能持续提高,检验检疫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出口向产地集中,进口向口岸聚集。检验检疫问题检出率居全国系统前列。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口岸公共卫生体系;宁波空海港口岸核心能力全部通过总局考核达标;在大榭港创国际卫生港的基础上再创建1至2个国际卫生海(空)港;&专家&骨干&一线人员&三级人才库的专业梯队初步建成;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交通工具、集装箱业务管理体系及相应信息化管理系统。动植物疫情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防控体系更加健全,食品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可追溯机制体系更加完善,&出口食品农产品风险管理系统&应用到整个辖区的全部产品,&区域化管理&模式全面推开,源头质量安全监管功能、风险分析功能、快速反应处置功能得到强化。出口工业产品检验监管&三管理&模式更加完善,进口工业品监管实现检验检疫一体化。内部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区域内行政监管合力进一步形成,企业&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更加强化,社会质量安全意识持续增强。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外贸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区域外贸检验检疫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进出口检验检疫把关更加合理有效,&出口更加注重服务、进口更加注重把关&理念不断深化,公共突发事件应对更加快捷有效,经济和生态安全保障有力。口岸验放机制不断完善,口岸通检流程持续优化。宁波口岸大通关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延伸,出口直通放行比重逐年提高。技术检测服务、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服务、检验检疫各项政策服务更加有效。检验检疫对外贸的服务呈现宽领域、深层次、长效应的格局,有力促进区域对外开放和外经贸事业发展的实力提升。
  3.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持续提升。
  实验室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技术大中心&格局基本建成,新增2至3个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争取承担国家标准起草任务20项、省部级科研立项10项,力争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科研成果转化及推动检验检疫实际工作成效明显。造就一批学术造诣较高、学科分布齐全的科研团队,涌现一批系统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知名技术专家,力争有6名专家进入国家质检总局或国家认监委技术专家库。 &检学企研&科研合作机制更加完善,筹建优势专业博士后流动站,铁矿石检验检测等学科建设水平居全国系统前列。检测机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积极探索组建并建成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4.信息化效能持续提升。
  建设起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效安全、动态发展的,具有宁波&智慧&特色的电子检验检疫体系。利用信息化推进检验检疫业务深度整合,实现进出境货物作业流、检验检疫监管工作流、实验室检测数据流的关联与整合,实现信息资源高度整合的综合应用。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建成集内部信息发布、知识交流、事务处理、绩效考核、ISO9000质量管理、能力管理等功能的综合行政管理系统平台。扩大与地方电子平台合作,推动口岸联检部门数据共享联合执法,实现检验检疫对货物及物流过程的全过程和信息化管理。搭建对外综合服务平台,门户形象展示、在线查询、网上办事、检企互动等功能得到充实和推广应用。
  5.队伍结构和素质持续提升。
  机构编制布局更为科学合理,建立起与我局管理型局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十二五&末全局在编人员总量超过1000人,专业结构和年龄层次分布更趋科学合理。岗位能力认定、综合业务素质培训持续推进,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专业技术等不同领域的培训得到全面强化,队伍专业素质持续提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离退休工作满意率持续提高。
  6.企事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建立起与宁波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事(企)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企事业单位功能定位更加清晰,业务层次更加明晰、主体业务更加突出、综合实力更加强大;市场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力争在系统内和地方上形成2至3个知名服务品牌。改革创新力度更大,配套机制保障更有力,全局上下在政策、人员、财务、技术、设施等方面给予的保障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支持氛围进一步浓厚。
  7.管理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完成宁波局&机构更名、职能调整&工作,建立起与管理型局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局机关完全转型为管理局、行政编制数占总行政编制数的比例降低至30%左右。前瞻性政策研究职能进一步强化。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新业务格局,提升运行效率。建立起具有宁波检验检疫特色的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形成决策研究、执行落实、监督稽查与精简、统一、效能相协调的行政管理机制。财务预算编制更加科学规范,经费保障力度持续增强,国有资产持续增值,监管更加科学有效。&十二五&期间检验检疫规费同比增加3亿元,财政预算经费增加0.7亿元,国有资产总值增加8亿元。财政资金政府采购覆盖面达到100%。基本建设持续推进,完成北仑局、鄞州局、镇海办、机场办等综合实验用房建设。
  8.精神文明水平持续提升。
  &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宁波国检文化持续渗透,知识管理创新成果显现。党建文化品牌进一步形成,群团工作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发挥,&大政工&格局基本形成,全局上下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幸福感、归属感明显上升。精神文明创建全方位推进,&文明窗口&、&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和&工人先锋号&等文明载体的成果数量和层次有新提升,结对共建不断深化,宁波局力争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单位&。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党员干部教育和监督力度持续加大,廉洁自律意识普遍增强,反腐倡廉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齐抓共管党风廉政建设合力进一步形成,队伍管理廉政风险降到最低。行风民主评议保持全市前列,社会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顾客有效投诉率控制在0.5%以内。
  ㈢ 重点任务&&推进&八大建设&。
  1.保国安民,着力推进检验检疫监管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完善口岸卫生检疫监管体系。加大口岸卫生检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卫生检疫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建立起局本部医学诊断与检测中心实验室、传染病病原检测中心实验室及病媒生物控制研究中心实验室及口岸快速(初筛)检测的二级实验室检测网络;加强专业培训、实战演练,提升专业队伍把关能力;完善预案、健全机制,持续推进口岸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强化口岸联防联控;针对出入境集装箱、交通工具、人员等重点监管对象及检疫查验、卫生监督、卫生处理等重点业务积极引入风险管理,提升监管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推进卫生检疫信息化建设,围绕交通工具、集装箱等重点进行口岸系统整合,提升卫生检疫工作效率和监管能力。
  二是完善出入境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口岸检疫把关,强化入境旅客携带物查验制度,狠抓动植物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等问题检出率。深入开展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外来动植物疫情的监测,提高对疫病疫情监控以及妥善处理疫病疫情和突发事件的能力。规范高风险动植物产品的检验检疫行为,完善检疫处理监管制度。加强对动植物检疫处理和有毒有害物质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和监管,防止动植物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从宁波口岸传入传出。舞毒蛾无疫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强化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监管。完善进出口工业品检验监管体系,重点加强对&大宗资源性、大企业、大项目、高风险&等&三大一高&进口商品检验监管;加强检验与检疫互动,完善风险管理和后续监管;推进进出口工业品检验检疫一体化建设,建立符合宁波实际的进出口工业品&六个一&检验检疫机制;运用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手段,加强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风险分析和评估,增强检验监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商品检验监管质量和水平。加大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力度,推进进口食品农产品可追溯机制、出口食品预警机制和进出口食品化妆品企业诚信管理机制建设,强化后续监管;完善出口企业质量管理自检自控体系建设。推进包括食品农产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警示通报信息、技术性贸易措施、生产行业潜规则举报调查信息、市场抽查信息等内容的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基础平台建设,针对性地运用风险管理系统、风险预警、特别监管措施等手段,杜绝&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等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四是强化认证执法监管,完善认证监管体系。抓好产品认证监管,强化出口商品注册登记、出口食品卫生企业备案、3C免办、入境验证管理,强化资质前置把关、完善预警系统;大力推进节能认证。抓好企业认证监管,开展对出口许可、卫生注册登记&两证&企业的监督抽查;对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检测实验室实施分级监管;做好注册备案与生产许可证衔接的准备工作。抓好认证机构监管,规范第三方检验(检测)鉴定机构的市场准入,强化日常监督;深化&以认证监管机构为主导,以专职执法机构为主力,以法制工作机构为监督&的认证执法监管内部工作机制,完善&五位一体&外部工作机制,构建认证执法监管合力。
  五是改革创新,推进业务模式创新工程建设。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突出逐步向重监管转变的核心。不断拓展深化风险管理、分类管理、诚信管理等新型监管理念在检验检疫业务领域的应用。深化完善出口工业品检验监管&三管理&模式,推行并完善原料基地&区域化管理&,推行&出口食品农产品风险管理系统&,提高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检验检疫报检无纸化管理新模式,实现以&无纸申报、电子签章、电子档案、多点报检、区域派单&为核心的检验检疫报检无纸化管理新模式。
  2.服务外贸,着力推进贸易便利化工程建设。
  一是立足大海港、大口岸,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结合&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参与&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口岸验放机制,优化口岸通检流程。服务口岸物流产业做大做强,做好国际贸易示范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出口配送商品、集散地货物等各类物流监管模式的研究及海铁联运、水水中转、内陆&无水港&物流监管模式的研究,使检验检疫流程与监管对象的物流相融合,朝着&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向迈进。优化口岸和区域开发开放服务,在梅山保税港区、机场快件监管中心等区域分别探索实施新的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服务效能;积极研究实施对台小额贸易检验检疫监管新措施,推动石浦港区等口岸开放。
  二是立足大产业、大市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运用技术优势,继续帮助企业建立初筛实验室、实施技术革新,全力支持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积极推动节能减排,鼓励企业进口并运用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按照ISO14064-1国际标准指导钢铁、金属冶炼、石化、造纸等重点用能企业开展&碳足迹&核查,帮助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指导企业用好用足优惠原产地证、出口免验、绿色通道、出口农产品减免收费、分类管理、诚信企业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开展HACCP、GAP、有机产品、绿色市场等的认证,降低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制定专项政策,扶持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贸易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促进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
  三是立足大技术、大平台,放大技术服务带动效应。深化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建立和完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的收集、分析、预警、通报、快速反应工作机制,加强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检验检测方法、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企业和外贸影响等研究,加强和优化评议工作,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地方相关政府部门的合作,做大做强做精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服务。认真总结分析技术执法把关实践成果,加强我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努力为国家涉外谈判提供更多有力依据。着手搭建检验检疫公共服务大平台,积极推动系统内实验室融入地方,服务产业升级转型、扩大产品出口、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参与地方外贸认证平台的建设,开展地方认证资源调查,引导认证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3.依法监管,着力推进法治检验检疫建设。
  一是强化&大法制&理念。把法制工作贯穿于检验检疫工作全过程,凸显促进检验检疫执法能力提升的核心目标,突出法制工作保障和监督两项职能,把握好法制工作专职人员、检验检疫全体人员、行政相对人及社会公众三个层面。运用国际惯例、WTO规则、国内法律法规等,在重大项目实施、重大业务和机构改革、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法制参谋作用,提高领导决策和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二是夯实法制工作基础。抓好规范性文件制修订工作,在源头上规范和统一检验检疫执法行为。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中做到与上位法、上级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保持一致,做到本局本系统规范性文件的协调一致,做到程序的合法、合理。拟定&六五&普法规划,拓展对内培训内容,提升对外普法实效;建立健全普法工作机制。加强对行政许可事项和许可相对人的监督管理,在制度设置上全面贯彻&审查、批准、监督&三分离的行政许可工作原则。
  三是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发挥行政处罚工作在规范出入境行为、增强检验检疫执法权威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到有案必立、有案必查;与公安、海关等有关部门建立合作机制,拓宽案件发现渠道和途径;统一法律适用尺度,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提高案件办理水平和质量。加强执法稽查工作,强化对外执法,健全诚信守法稽查长效机制,深化出口退货、国外通报等调查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大对企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检验检疫违法行为防控体系;推进内部督察工作体系建设,构建稽查部门、业务管理部门、业务执行部门(单位)三个层次 &分工合理、职能明确、监督有效、督察全方位&的大稽查工作机制。
  4.以质取胜,着力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建设。
  一是深化政府部门间合作。继续深化检政、检关、检港、检贸、检警等合作。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发挥商品质量信息服务政府决策作用,编制科学合理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力争纳入外贸综合评价体系。构建跨部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企业信用等级互认机制,推进企业信用管理。推进检关、检港等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口岸进口物流监管服务体系。推进技术资源互用,加强与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在检测技术和传染病防控等方面的合作,形成技术执法支撑合力。加强监管服务互动,与质监部门开展认证监管联合执法、卫生注册备案与食品监督管理等联动机制;与农林渔牧部门开展禽流感、松材线虫等动植物疫病疫情联防联控,共同研究应对行业难点热点问题。
  二是深化检企合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合作促监管促服务。围绕口岸物流监管服务,结合&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推进,深化与宁波港集团合作,构建以前置申报、分类定点检疫查验、卡口电子化放行、目的地检验等环节环环相扣的进口商品查验机制,提升口岸查验整体效能。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加大联合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力度,运用技术优势帮助企业实施专利、标准、质量、品牌战略,占据行业制高点,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是推动检检合作。深化与长三角及长江沿线相关直属检验检疫局合作。继续推进对宁波口岸减载的大宗散货的联合监管。对出口食品原料生产加工企业或种植(养殖)基地,探索&属地管辖、分段监管、协作联动、各负其责&的联合监管。合作研究义乌小商品出口检验监管新机制,推进小商品贸易监管服务。加强与广西、新疆等检验检疫局的对口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四是广泛推动社会合作。扩大对外宣传、创新传播手段,建设好局门户网站等平台、用好新闻发布会等途径、继续举办&走进检验检疫&系列活动,选聘社会公众作为质量观察员,逐步增强社会舆论对质量安全的关注,努力促使&以质取胜&的质量文化成为具广泛社会共识的主流意识形态。
  五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间学术交流、检验检疫技术考察与合作、国外装运前检验等外事交流活动,加强国际间技术性贸易谈判、实验室检测技术比对活动和验证活动,扩大与国际知名检测机构、科研院校等交流,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维护我主权、利益和形象。加强外事管理,确保国家安全。
  5.科技兴检,着力推进科学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深入推进科研工作。提升各类标准的制修订水平,加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积极承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各专业委秘书处相关工作。加强科研管理创新,建立科研项目动态管理模式,提高科研实用性及创新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技攻关;引入项目绩效评估机制、课题立项招标机制、多专业合作研发机制。加强高级人才的管理工作,建立对高级技术人员和博士的绩效管理机制,建立对中青年技术骨干的&传帮带&培养机制;积极培养、推荐高素质人才进入检验检疫技术专家队伍;每两年对局&中青年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实施考评,为重点培养的科技人才创造到国内知名高校实验室或顶尖科研院所进修机会,营造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二是扎实推进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将国家级化学品分类鉴别与评估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认监委第一批GLP示范实验室,建成华东地区一流的口岸传染病检测中心和医学媒介检测中心,新建的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通过总局的核查验收,新增2至3个实验室列入总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争取总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争5年内,新增或更新设备达到1.5亿元人民币。发挥宁波检科院作用,整合公共安全、公益性、研究性项目纳入宁波检科院,提升法定检验、科研攻关、技术研究的实力;加强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探索,对单纯的商品检验实验室探索实施企业化管理,力争在5年内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牵头做强汽配检测等宁波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消费品安全、大宗资源(化工、矿产品)、农产品、动植物安全、卫生检疫等5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扩大检验检疫检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力。
  三是着力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认真谋划&智慧型检验检疫&的建设方案,构建架构清晰、层次分明的信息化项目体系,整合现有的信息化系统,构建以检验检疫电子业务为主体、检验检疫电子政务、检验检疫电子内务为两翼的检验检疫信息化大厦。推进宁波检验检疫全系统信息化系统数据大集中,构建业务、政务、内务等综合数据库群,统一存储、统一维护,进一步提升机关办公自动化水平;融入宁波建设&智慧城市&大局,积极推动建立与地方政府部门及港务、银行等机构的信息交换机制。建设整合信息化建设统一的信息化项目应用平台、数据交换平台、身份认证平台,优化管理和应用。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实施中心机房改造和扩建,完善灾备中心建设、完善信息化监控系统;加强网络基础平台建设,构筑全方位网络安全体系;规范信息系统运维工作,建立标准信息化运维体系。加强信息化的统一管理,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完善管理制度,构建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梯队。
  6.人才强检,着力推进检验检疫队伍建设。
  一是科学设置检验检疫机构。&十二五&期间,宁波口岸的开发开放将推向纵深,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宁波栎社保税物流中心、宁波空港口岸通关中心、北仑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宁波大榭招商国际集装箱码头等开发开放项目均将在&十二五&期间有更大力度的推进。为更好地履行执法把关职能,推动区域开发型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争取增设梅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宁波栎社保税物流中心办事处、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石浦办事处,均为正处级机构。此外,继续力争将北仑检验检疫机构级别升格为副厅级,争取将镇海办事处、机场办事处、保税区办事处等3个正处级办事处改设为正处级分支局。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各级党组和领导班子建设,选拔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注重实干、业绩突出、德才兼备的干部,合理选配优秀女干部,形成具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合理的干部梯队。坚持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试用期制和聘用制试点工作,健全申诉控告制度。争取到2015年,全系统处以上领导干部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5%以上,平均年龄比&十一五&末有所降低,有条件的分支机构配备35岁左右的班子成员,各级领导和班子结构、整体功能进一步改善。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改进公务员招录面试、人员体检及考察程序。&十二五&期间,计划招录公务员150名,确保一线行政执法队伍不断充实。建设宁波局教育培训网络平台,推行在线学习模式,建立干部培训学分管理制,将干部培训学分完成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任用的参考依据中,健全岗位能力认定后续管理,完善岗位能力认定相关工作。加快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加大对高层次优秀检验检疫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推动质检专业学历教育,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对高层次专家的科研经费资助,扩大设立重点学科带头人专门工作室范围并加强经费保障,完善分配激励制度,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合同制职工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归属感。
  三是不断优化干部管理工作。依照中组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要求,对现有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规范、程序流程、受控文件进行梳理、修订,继续落实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人岗相适应的干部选配机制。继续加大各级干部培养力度,加强各个层次的后备干部梯队建设,建立后备干部库;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广泛采用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等方式选拔任用处(科)级领导干部;加大竞争上岗力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使干部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不断加强。探索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内容,改进方式,扩大民主,公正公平,强化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建立有机联系、相互配套并行之有效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7.管理提升,着力推进内部综合保障能力建设。
  一是健全完善与管理型直属局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根据总局统一部署,以&决策、管理、执行&分离为原则,完成宁波局&机构更名、职能调整&工作,执行业务将全部下放到分支机构、局机关完全转型为管理局。强化政策研究职能,加强事业发展方向、事业发展规律、风险防控等重点问题前瞻性研究,提高决策水平和宏观管理水平。优化检验检疫业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业务管理新框架和新格局,提升运行效率。
  二是完善自身工作质量控制体系。秉持&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理念,狠抓业务规范管理,制定完善业务规范体系和操作规程体系;狠抓业务监督检查,完善和创新&事前预防、过程监督、结果督察&的业务稽查架构,提高稽查工作对所存在问题的&检出率&;完善工作流程,推动全局建立工作质量的联动、反馈、落实机制;狠抓业务培训演练,组织各类演习、技术大比武等活动,提高一线操作能力;狠抓实验室检测管理,强化人员培训、统一检测方法、细化操作细节等管理,确保检验检疫工作质量安全。
  三是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完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绩效管理考核方式、优化能力管理建设,建立具有宁波局特色的&三位一体&综合行政管理系统。持续推进行政办公精细化管理,提高办文、办会、办事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做好&六五&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计划,推进电子文档管理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建成宁波检验检疫系统政务数字档案中心;强化保密管理和信息安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和信息网络安全;加强政务信息管理,提高以文辅政水平。全系统推广项目预算综合管理改革,积极推行公务卡,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制修订国有资产系列规章制度,全面清查实物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实行集中采购方式,不断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质量;探索实施电子缴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好北仑局、鄞州局、镇海办、机场办综合实验用房等大工程项目基建,推进技术大中心基地建设,推动慈溪杭州湾新区、梅山保税港区等检验检疫用房的建设;抓好局实验室修缮等工程建设;开展相关分支机构用房需求调研论证工作,保障宁波检验检疫系统基础设施长远健康发展。推进机关节能减排工作,倡导勤俭节约理念,围绕水电油气四大资源,加大宣传、加大投入、加强监督,促使能耗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
  四是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做强主业统筹发展,对同时承担着检测、科研、市场任务的相关企事业单位,探索三大功能适度分离的发展路径,做强检测、科研的主业,为长远发展奠定根基。积极面向市场打响品牌,推进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在技术检测、保健体检、检验鉴定认证及相关培训领域打响宁波检验检疫企事业品牌。创新机制深化改革,逐步实行全员聘用制和管理人员岗位聘任制,实施以岗定薪、按任务和工作绩效定酬的分配方式,建立完善一套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管理新机制,不断增强企事业单位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五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严格贯彻落实各项廉政规定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廉政教育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全过程。加强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要工作和大额资金使用的监督制约,加强对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防控。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建立健全以任中审计为主、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廉情预警机制建设,加强监督检查考核。保持和发扬省级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优势,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深化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创建活动,争取全系统报检大厅100%创建成市级先进单位。配齐各分支机构、企事业单位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完善纪检监察网络建设。积极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加强新闻宣传和社会舆论引导,探索建立新闻多媒体培训实验室,建立两级新闻发言人制度和队伍,以宁波检验检疫门户网站为平台、部门子网站为支撑,构建自主新闻发布平台和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加强与中央及当地各类新闻媒体联系,密切与社会市民沟通,不断提升检验检疫社会美誉度和良好社会形象,增强社会影响力。
  8.以文促检,着力推进大质检文化建设。
  一是以&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活动为引领,加强思想政治和党工团建设工作。积极构建&大政工&工作格局,以尊重人、关心人、提高人、发展人为途径,起到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的作用。深入开展&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活动,在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有效组织开展&筑堡垒、当先锋、促提升&主题实践活动和&五好&&五带头&竞赛活动,树立一批基层党组织的先进典型和共产党员标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积极稳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帮助青年成才。以&服务中心、致力协调、求实创新&为宗旨开展群团工作,建设服务型的机关工会和团委,将服务和关爱的触角延伸至职工工作、生活以及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和主人翁意识。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夕阳红&生活丰富多彩,离退休干部对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发挥。
  二是以大质检文化为引导,扎实推进宁波国检文化建设。开展理论研究,探索文化建设内涵外延、政策措施、实现、落地以及传播途径;与政府、企业、公众积极互动,促使全社会关注质量安全;与宁波市质监局共同培育合心、合力、合作的宁波质检文化。继续打造宁波国检文化精品工程,发挥文化引导、教育、推动的功能,建设宁波检验检疫人共同的精神家园。以党建文化为重点,继续弘扬党建&五个一&核心理念,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文化传播为载体,建设好网站、杂志、长廊、展厅等文化阵地;以知识管理为创新点,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使宁波国检文化深植于干部职工的内心。
  三是以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为统领,开展全方位文明创建活动。整合精神文明建设各条战线的资源,面向基层做好基础性工作,探索构建精神文明创建的宏观框架。深入开展&文明窗口&、&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和&工人先锋号&等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参与文明城市、文明社区、结对共建等活动,宁波局机关力争在2015年前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单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盐城出入境检验检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