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后遗症湖南岳阳睡觉时腿抽搐抽搐D勿X

→ 睡觉时身体经常抽搐是怎么回事?
睡觉时身体经常抽搐是怎么回事?
健康咨询描述:
24岁,女,几乎每隔几晚就会有身体抽搐惊醒。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家族有癫痫病史,但本人从未发过病。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咨询一下专家是怎么一回事,有什么办法可以调节!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温病大全爱心医生
帮助网友:9436称赞:255
请下载APP直接与我沟通已扫926次
&&&&&&要注意及时的脑电图检查,还是很必要地,要注意的
疾病百科| 癫痫(别名:癫痫病,羊角风,羊癫风)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温馨提示:注意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癫痫(epilepsy)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由于异常放电的起始部位和传递方式的不同,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发...
好发人群:老年人群
常见症状:口吐白沫、抽搐、惊厥、意识丧失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参考价格:3
参考价格:40
参考价格:21.4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及D的缺乏症。如佝偻病...
参考价格:¥19.8
本品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及D的缺乏症。如佝偻病...
参考价格:¥38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晚上睡觉时突然抽搐,被确诊为癫痫。医生开
20岁 15:02:54
病情描述:
晚上睡觉时突然抽搐,被确诊为癫痫。医生开药奥卡西平片。吃后有眩晕反应。怎样能减轻反应。这种病要持续吃药多长时间?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吃副作用小一点的药。能随便换要吗?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你好,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综合症,引发癫痫病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精神刺激、药物刺激、强光强音刺激、营养代谢疾病以及其他的诱发因素等,单靠抗癫痫类药物治疗一般只能暂时控制病情,但如果受到其它的外部诱发因素时,很容易复发,最好去国内知名的癫痫病专科医院,配合先进科学的诊疗体系彻底治愈。
指导意见:
在医治癫痫的过程中,不可私自换药、停药,不可服用含有扑尔敏的感冒药、减肥药等禁忌药物,不宜水上、高空作业,不宜长时间注视电脑、电视屏幕;应保持充足睡眠,规律生活,不要过度疲劳等。目前有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法,能够精确锁定坏死神经,从发病根源全面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摆脱长期 治疗-复发-再治疗 的恶性循环。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指导意见:
您好, 目前多数情况不能根治,只能控制的啊.应该是坚持用药,另外防止劳累和感 冒和避免饮酒等.常用药物有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和癫健安片等.不同的发 作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 .
有关的更多问题,
晚上睡觉时突然抽搐,...热词TOP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最近血糖上来了 饭菜不能吃
想买一点能治疗他牙齿的药
白癜风用什么药能好?
晚上睡觉时突...文章主题:癫痫 | 医源世界
主题:癫痫
≡ 收起全部文章
【关键词】& 腹痛 脑电图 腹腔型癫痫
&&&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12岁,学生。因发作性上腹痛来诊。患儿就诊前3个月出现发作性腹痛,多无诱因,亦无前驱症状,无规律性。患儿每次发作时均以手击打上腹部,家人问其如何不适,患儿数分钟后才回答&腹痛&。疼痛不剧,亦不伴恶心、呕吐、腹泻,胃纳正常。不发作期间无不适表现。曾多次以&胃炎、胃痉挛&给予654-2等解痉和止痛药物治疗无效。检查血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腹X线平片及腹部肝胆脾胰双肾B超,均无异常。患儿无外伤史、手术史,无不良嗜好史。查体:体温、血压、呼吸、脉搏均正常,精神恍惚,检查不合作。见患儿手击打上腹部,双瞳孔正常反应灵敏,心肺检查正常。腹部柔软,无腹膜刺激征,肠鸣音正常。
&&& 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考虑患儿每次腹痛发作情况一致,且多次以&胃炎、胃痉挛&予解痛、解痉处理,均无效。今查患儿有神志改变,意识障碍,且胸腹部B超X线检查均无异常,应考虑是否为脑部病变,急予头颅CT及脑电图检查。患儿约2 min恢复正常,暂未予药物处理。后头颅CT报告未见异常,脑电图发现双侧弥漫性及3周/s棘慢复合波,至此考虑为腹型癫痫,予苯巴比妥0.03 g,每日两次口服,苯妥英钠0.1g,每日两次口服。服药后腹痛发作逐渐减少。1个月后发作性腹痛完全停止。嘱其苯妥英钠长期服用,定期复查,腹痛未见发作。
&&& 2& 讨论
  无论是发作性急性腹部疼痛,还是慢性发作消化道疼痛,绝大多数应有相应腹部体征,某些全身性疾病即使缺乏局限性体征,也应该有其他方面表现。此例患儿长期腹痛,无相应腹部体征,腹部检查未见腹部脏器病变。在就诊时恰好患儿腹痛发作,检查时发现,患儿出现意识改变,考虑到脑部疾病。予头颅CT脑电图检查后,由脑电图确诊为腹型癫痫。予癫痫药物治疗症状消失,也证明此诊断正确。腹型癫痫多发于儿童,当儿童发作腹痛,不能用腹部病变解释,并伴有精神状态改变,应考虑腹型癫痫的可能。
作者单位:527200 广东罗定,罗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日期:日 - 来自[]栏目
&&&& 癫痫(epilepsy)包括一组疾病和综合征,特征为在病程中有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以发作性哭泣为表现的精神运动性发作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 1 病历摘要
&&& 患者,男,58岁,汉族,已婚,因发作性心情悲伤伴哭泣10天于日收入我院神经科。患者于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心情悲伤,继而出现哭泣、流泪、泣不成声,持续时间2~5 min,间隔时间30~60 min,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曾在他院就医,初步诊断为癔症,给予暗示治疗,无效,后来我院住院治疗。既往无脑外伤、头痛、头晕、抽搐、幻听、幻视等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地形图:异常脑电图。三大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入院诊断: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给予卡马西平0.1 g口服每日3次,次日下午上述症状消失,治疗7天,复查脑电地形图正常,院外继续服用上述药物治疗,随访至今癫痫症状未再发作。
&&& 2 讨论
&&& 精神运动性癫痫形式多种多样,患者对发作经过常不能回忆,发作后常出现近事及远事记忆损害,以发作性心情悲伤伴哭泣为表现的类型较为少见。发病原因常见于继发性癫痫中的扣带回受损,常有自动症、植物神经症状、情感性发作和尿失禁等症状[1]。精神运动性癫痫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脑电图异常是精神运动性癫痫重要的客观征象,由于边缘系统和新皮质之间有复杂的联系,所以精神运动性癫痫的脑电图变化较多见。常规表面电极记录并不能发现患者所有的局灶性异常,需要用鼻咽电极和蝶骨电极进行检查方能有所发现,因此还要重视临床症状[2]。本病诊断明确后,给予卡马西平效果明显,病情好转后的记忆力不受损害。按照癫痫的用药原则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 1 毛俊雄,李春岩,张祥建.实用神经内科诊疗学.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6.
2 葛朝莉,韩漫夫.持续2个月的精神运动性癫痫1例报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94.
作者单位:841000 新疆库尔勒,解放军第273医院神经科日期:日 - 来自[]栏目
  晨报讯(记者 刘墨非)昨天是国际癫痫关爱日。癫痫又常被称为“羊角风”、“猪婆风”。针对这些带有歧视性的称谓,中国抗癫痫协会的专家们正式发出倡议,面向社会征集“癫痫”的新名字,以纠正社会对癫痫病的错误认识,以及对癫痫病人的偏见、歧视。
  “癫痫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病。”中国抗癫痫协会会长李世绰昨天表示,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主要是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但是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中,“癫”和“狂”意思相近,因此癫痫病人常被人误认为“疯症”。在民间,癫痫又常被称为“羊角风”、“猪婆风”,也多带有歧视性色彩。
  据了解,我国约有900多万癫痫患者,其中600万病人每年仍有发作,约有400万左右活动性癫痫患者并没有得到合理、正规的治疗,而且每年还会出现40万新发病例。而据一份调查显示,86%的癫痫患者和76%的患者家属,由于癫痫的羞耻感,而生活在阴影中。
  小资料:
  据中国抗癫痫协会会长李世绰举例说,许多病有改名的经历,如“艾滋病”最初曾被称为“爱死病”;在香港,“老年痴呆症”已被改称为“失智症”;在台湾,“麻风病”被称为“汉生病”。这些新改的疾病名称都体现了对患者的保护和关爱。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据新华社重庆6月27日专电(记者刘卫宏)6月28日是第二个国际癫痫关爱日。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收治的一名癫痫患者,竟是因贪吃野味导致寄生虫进入大脑而诱发癫痫。
  34岁的尹先生以前从未发生过癫痫,也没有家族病史,但一年前却突发癫痫,身体抽搐、口吐白沫,一年来发作了十余次。新桥医院检查后诊断,他是因一种曼氏裂头蚴寄生虫在大脑中“流窜作案”,导致时常癫痫发作。
  尹先生自己介绍,他很喜欢吃野味,常常去吃蛇和青蛙。医院为他进行的曼氏裂头蚴检测结果为阳性,判断他患上癫痫是因为吃了没有高温杀死含有曼氏裂头蚴的野味。
  相关链接
  新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杨辉介绍,曼氏裂头蚴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曼氏裂头蚴,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他介绍,裂头蚴具有很强的收缩和移动能力,常迁移到蛙的肌肉、腹腔、皮下或其他组织内寄居。我国已发现近千人因吃蛙、蛇等野味而引起曼氏裂头蚴病,绝大多数曼氏裂头蚴是寄生在患者的皮肤和眼睑,少数是寄生在患者大脑。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font color="#08年06月27日 BTV新闻
北京电视台报道(北京您早):今天还是第二个“国际癫痫关怀日”,今年的主题是“重塑尊严,回归社会”。近几年我国小儿癫痫发病激增,这种病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发育,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残废或死亡。为此,专家提醒,对于儿童出现的癫痫早期症状绝不可掉以轻心 ,及时治疗完全可以治愈。
  小张家住顺义,2005年年底得了一个大胖小子,全家人都欢天喜地,然而高兴了不到5个月,小张就发现孩子有点不对劲儿了。
  患儿家长:他的动作和眼神都不(围)绕人,当时想着只是想着孩子肯定小,刚开始想着他的眼睛肯定有点看不见,只是想着在发育 ,没有想到这么多。
  直到几个月后,孩子开始全身抽搐,小张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 ,到医院一查,确诊为癫痫。目前,我国癫痫患者已达900万人,而且每年新增40万人,呈现出儿童、老年人两极的高发态势。但令人忧心的是有600万患者没有接受正规的治疗,治疗缺口率高达63%。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癫痫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治疗信心不足,还有一些家长盲目相信一些虚假广告,这些,都会对儿童患者的治疗造成不良影响。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周忠蜀:现在癫痫已经不是一个非常难治的疾病了,应该是正规的治疗,70%以上正规治疗以后都可以把症状完全控制下来。
  癫痫的发病诱因很多,孕妇在怀孕期间受到损伤、缺氧、外伤 和遗传代谢疾病都有可能造成癫痫的发病,但是在儿童患者中,有70%以上都只是部分性发作,十分隐秘,很难发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癫痫中心教授林庆:他发作的时候不一定意识丧失,有的还能答话。正吃着饭呢,动作停了,手里碗也不掉。他是不动,我们叫做两眼凝视前方茫然若失,待会儿继续再接着吃。要是怀疑癫痫,应该及时就诊,早期治疗。脑电图是诊断癫痫的一个很重要的检查方法。
  专家提醒,迷信偏方只会延误病情。对于儿童癫痫患者,及时到正规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完全可以治愈,这种疾病,对孩子以后的生长发育、学习生活、工作也不会造成影响。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癫痫样抽搐;低血糖;误诊
&&& 低血糖症是指血葡萄糖浓度低于2.8 mmol/L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现将我院门诊以癫痫收住院的12例表现为癫痫样抽搐的低血糖症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2岁,平均50.3岁。其中2型糖尿病6例,有高血压病4例,有哮喘病史2例,有风心病史1例。发病原因:6例胰岛素瘤,6例2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用量过大所致。
&&& 1.2& 临床特点& 12例患者均表现为癫痫样抽搐,突然晕倒,意识不清,全身性抽搐,伴双眼上翻,双手握拳,持续数分钟,6例有反复发作,6例抽搐后仍然有意识障碍,4例清醒后有舌咬伤。发病时间多为清晨、凌晨、餐前饥饿时。
&&& 1.3& 诊疗过程& 12例均被初诊为癫痫,均行头颅CT、MRI,脑电图检查无异常,发作时化验血糖及静脉血浆血糖为1.06~1.87 mmol/L,诊断为低血糖症,立即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50~100 ml静脉注射,患者症状迅速缓解,意识转清。后经腹部CT检查6例提示胰腺肿瘤,转外科行肿瘤摘除术,病理检查诊为胰岛素瘤,术后随访6个月,无低血糖发作,生活良好。6例因胰岛素用量过大者胰岛素减量后未再发作。
&&& 2& 讨论
&&& 血糖是脑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而脑组织本身所储备的糖原较少,尤以大脑皮质为甚。长期而严重的低血糖易引起脑部能量供给不足及缺氧症状的发生。首先大脑皮层受抑制,继而皮层下中枢包括边缘系统、网状结构、基底节、下丘脑及植物神经受累,最终中脑及延脑受累。低血糖使氧的利用能力减弱,缺氧又加重了神经系统的损害。大多数医生对交感神经兴奋所出现的症状易识别,但对精神意识障碍、抽搐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者易误诊,故提高认识,对所有意识障碍、抽搐者均查随机指血糖,及早发现,可明显减少误诊率及致死性低血糖的发生。本组病例6例为胰岛素瘤,本病发病率不高,多为功能性,若低血糖明确而空腹血浆胰岛素超过6 Mu/L,则可疑有胰岛素介导的低血糖症,患者出现发作性软弱无力、饥饿感、多汗、意识丧失、抽搐等应考虑胰岛素瘤可能,一旦确诊,宜及早手术治疗。另外6例为胰岛素用量过大所致,目前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者增多,低血糖发生率亦增高,而患者及家属缺乏对低血糖的认识,应加强糖尿病教育和自我血糖测定,必须对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低血糖症的普及教育,让病人和家属充分认识低血糖防治的重要性和基本防治知识,要求他们掌握具体防治措施。对糖尿病病人要求备有自己使用胰岛素和其他口服降糖药的日用日记本。以备在昏迷、抽搐等意外情况下旁人可协助处理,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作者单位:067000 河北承德,承德市中医院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儿童交替性偏瘫
&&& 儿童交替性偏瘫(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AHC)是一种少见的综合征,以频繁发作的交替性偏瘫伴锥体外系症状和智能低下为临床特征的疾病。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清楚,为提高同行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科2006年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 1& 病例介绍
&&& 例1,女,3.5岁,主因&发作性交替性肢体无力、眼球运动异常3年&于日入院。患儿出生后3个月出现发作性双眼向左凝视,头偏向左,不伴意识障碍,持续30 min后自行缓解,每日可发作数次。4个月时,出现眼球震颤呈持续性,伴一侧肢体无力,左右交替出现,每次持续10 min左右,每3~4天发作1次。肢体无力,多在哭闹后出现,安静及睡眠后即可消失。5个月时诊断为&癫痫、脑瘫&,给予丙戊酸钠0.2 g/d,妥泰75 mg/d,无明显疗效。7个月时注射乙肝疫苗5 min后出现突然意识不清,双眼向上凝视,口唇发绀,持续2~3 min后缓解,30 min内发作3次。8个月时发热(39.2 ℃),后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持续8个月后逐渐缓解,在此期间眼球震颤逐渐消失。之后仍有发作性一侧肢体无力,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天不等,睡眠后肢体无力可缓解,每月可发作4~5次。曾就诊于多家医院给予多种抗癫痫药治疗无效。3岁时出现发作性双眼向上凝视,同时伴有左侧肢体发僵,左手握拳内收,左下肢内旋、内收,可持续数日。有时出现四肢无力伴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患者足月剖宫产,第一胎,其母患1型糖尿病,在其怀孕3个月时有低血糖发作一次,当时昏迷1 h抢救后缓解。患儿精神发育迟滞,1岁会坐,2.5岁会走,3岁时仅能发单音字。家族中未问及与患者相似病况者。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都正常,体重14 kg,瘦小,心、肺、腹无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欠流利,脑神经未见异常,左侧肢体肌力V-级,肌张力略高,右侧肢体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可自行走路,步态不稳,余查体欠合作。辅助检查:血常规、血钙、磷、血糖、心电图正常。头颅CT、MRI均正常。智力测验:IQ 56。10%水合氯醛6 ml灌肠后,睡眠脑电图示:睡眠慢波对称,在NREM期多次见到左中央、顶及中后颞区尖波,波幅达80~100 UV。诊断为&儿童交替性偏瘫、继发性癫痫&,给予氟桂嗪5 mg/d,治疗1周,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发作次数减少。之后给予静点尼莫地平(1~3 mg/d),连用1周发作次数减少约60%,癫痫未再发作。随访1年每月仅2~3次发作,持续数分钟缓解。
&&& 例2, 男,25岁,主因&发作性肢体无力伴发作性抽搐24年,加重2个月&于日入院。患者出生后10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双眼向上凝视,头向后仰,不伴意识障碍,每次发作1~2 min,每日发作十几次,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发性癫痫,给予抗病毒、抗癫痫治疗效果不佳。8岁时出现发作性双侧肢体无力伴双手握拳, 内收内旋,双下肢僵直,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最多每天可发作十几次,有时发作后出现四肢瘫痪,经休息或睡眠后可缓解。近2个月来发作频繁入院,患者因肢体无力而长期卧床。患者为第一胎,足月顺产,其弟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休:内科系统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智力减退。发作性双眼向上凝视,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0级,双Babinski征(+), 四肢远端肌肉萎缩, 弓形足。辅助检查:头颅CT、MRI正常。脑电图示慢波背景,右额颞区尖慢综合波。智力测验:IQ 64。诊断:&交替性偏瘫、继发性癫痫&,给予氟桂嗪5 mg,qn,卡马西平0.2 g,tid,尼莫地平8 mg/d静脉点滴。治疗15天后发作明显减少出院。出院后每日服卡马西平0.4 g(血药浓度6.2 &g/ml),氟桂嗪10 mg,qn,随访9个月发作次数及强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4~5次/月,每次发作持续30~60 min左右。
&&& 2& 讨论
&&& 儿童交替性偏瘫(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AHC)是一种少见的综合征,以频繁发作的交替性偏瘫伴锥体外系症状和智能低下为临床特征的疾病。1971年Verret和Steele[1]首先报道了该病,Arcardi等于1987年提出了本病的诊断标准。此后文献中关于本病的国内外报道逐渐增多,但至今仍然原因不明,发病机制缺乏一致的结论。
&&& 本病有如下特点:(1)通常起病年龄<18个月,起病症状多表现眼的运动异常(斜视、双眼向上或一侧凝视、眼震)。(2)偏瘫可突然或逐渐发作,偏瘫常左、右双侧交替,或以一侧转移到对侧,也可以始终局限于一侧。少数病人可同时双侧瘫痪。(3)偏瘫发作时,偏瘫侧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交出,如偏身肢体冰冷或发热、苍白或潮红、出汗等。(4)症状发作与睡眠的关系,肌张力障碍和偏瘫均在清醒时出现,睡眠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5)AHC除有偏瘫发作外,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例1患儿出生后3个月起病,例2出生后10个月起病,临床表现均与文献报道相符,病程分别长达3~20余年,长期正规抗癫痫治疗效果不佳,其中例2因长期卧床肌肉萎缩致残。鉴于本症患儿影像学检查无结构异常,脑电图常示弥漫性慢波、尖慢综合波,与癫痫不易鉴别。但发作性双眼凝视及交叉性肢体瘫痪,经休息或睡眠缓解用癫痫发作是不能解释的,需引起同道注意。文献报道部分患儿肌肉的磁共振光谱分析示无机磷增加。故有学者推测[2]AHC是能量代谢或线粒体的异常或缺陷所致,这种异常累及了皮层和基底节而产生了弥漫性脑病,这种缺陷的间断恶化引起了发作性偏瘫、锥体外系症状及脑血流和脑电图等方面的异常。患儿出现交替性偏瘫的同时,合并有癫痫发作。应用传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本病无效甚至加剧AHC发作。近年来文献中[2]有关本症的治疗均提到氟桂嗪的应用,部分学者认为不管在开放试验,还是单盲、双盲试验中,氟桂嗪均可明显降低AHC的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氟桂嗪(fiunarizine)是目前治疗儿童交替性偏瘫最重要、最基本的药物[3],氟桂嗪、尼莫地平均是钙离子拮抗剂,可抑制Ca2+的细胞内转移,临床证明有预防偏头痛和轻微的抗癫痫作用。本文2例加服氟桂嗪及静点尼莫地平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其对AHC患儿的良好疗效使学者们推测AHC是一种神经血管机制或代谢的异常所致的离子通道病。
【参考文献】
& 1 Verret S,Steele J.Alternating hemiplegia in childhood:a report of eight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migraine beginning in infancy.Pediatrics,1971,47: 675-680.
2 Mikati MA,Maguire H,Barlow CF,et al.A syndrome Ofautosomal dominant altenating hemiplegia:clinical presentation mimicking intractable epilepsy;chromosomal studies;and physiologic investigation.Neurology,51-2257.
3 Sasaki M,Sakuragawa N,Osawa M.Long-term effect of flunarizine on patients with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in Japan.Brain Dev,-305.
作者单位:030053 山西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日期:日 - 来自[]栏目
目的 观察癫痫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以探讨是否与癫痫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6例癫痫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人血清IL-8、IL-10、TNF-α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癫痫患者血清IL-8、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抗癫痫药物对血清IL-8、IL-10、TNF-α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细胞因子IL-8、IL-10、TNF-α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关键词】& 癫痫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
&&& Change on IL-8,IL-10,TNF-& levels of peripheral blood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
&&& LIU Cheng.Inspection Department,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eyang,Hunan 41400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cytokines of interleukin-8(IL-8),interleukin-10(IL-10)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 in epileptic patients,and definite their ro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pilepsy.Methods& Serum contents of IL-8,IL-10 and TNF-&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 in 36 epilepsy patients and 24 healthy people.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serum concentrations of IL-8,IL-10 and TNF-&&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1),and were not affected by antiepileptics in epilepsy.Conclusion& IL-8,IL-10 and TNF-& may participat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pilepsy.
&&& [Key words]&interleukin-8;interleukin-10;tumor nectosis factor alpha
&&& 癫痫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尽管人们从电生理、离子及离子通道、生化及免疫多个角度研究癫痫的发病,但迄今为止尚未完全阐明关于癫痫发生、发展的机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癫痫的发病机制和机体的神经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但关于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与癫痫的关系研究较少。IL-8、IL-10均是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分别由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分泌,在机体免疫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为进一探讨免疫学机制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笔者同时观察了癫痫患者血清IL-8、IL-10、TNF-&水平的变化。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癫痫组& 36例癫痫患者均为2006年8月以来岳阳市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根据病史、临床特征、脑电图、CT、MRI等辅助检查而确诊为原发性癫痫,并排除伴有感染、免疫性疾病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激素者。男16例,女20例,年龄9~67岁。抽血前已应用抗癫痫药物19例,未用抗癫痫药物治疗17例(分别采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治疗)。
&&& 1.1.2& 对照组& 24例均为岳阳市一人民医院体检健康,排除近期感染或应用免疫抑制、激素者,年龄8~65岁,男15例,女9例。
&&& 1.2& 方法& (1)标本采集于早晨7~8时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置于-20 ℃冰箱内保存,批量测定。对照组标本处理方法相同。(2)血清IL-8、IL-10、TNF-&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试剂盒购自河南华美公司,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0.0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 2& 结果
&&& 2.1& 治疗前& 癫痫组血清IL-8、IL-10、TNF-&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表1& 治疗前两组血清IL-8、IL-10、TNF-&水平表2& 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血清IL-8、IL-10、TNF-&水平的影响
&&& 2.2& 治疗后& 应用抗癫痫药物组与未用抗癫痫药物组患者的血清IL-8、IL-10、T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 讨论
&&& 自1969年Walker[1]首先提出癫痫免疫病理机制及1977年Besedorskey提出的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学说以来,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癫痫的免疫学研究不断深入,观察到癫痫患者确实存在免疫学指标异常改变,证实了神经、免疫调节网络失衡参与了癫痫的发病过程。在神经调节与免疫调节关系中,前者通过所产生的神经调节因子(神经递质和神经肽)能对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后者通过所分泌的免疫调节因子(如细胞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亦能调节特定的神经系统功能,从而,二者构成机体的神经-免疫系统双相调节网络[2]。中枢神经系统(CNS)不仅能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而且CNS内各类组织细胞表面也广泛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如IL-1R、IL-2R、IL-6R、TNF-&R等。因此,细胞因子可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而影响CNS功能,并参与某些CNS疾病的发生。大脑边缘系统海马区与免疫系统关系最为密切,海马神经元异常电活动是许多类型癫痫的始动因素。当细胞因子和其受体结合后,可影响脑内多方面功能活动如调节神经细胞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等,最终结果是影响神经细胞间电传递过程,增强或者减弱突触后电位活动,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从而参与癫痫发病过程[3]。因此,细胞因子含量改变对癫痫发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IL-8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癫痫发作时,IL-1&,TNF-&可诱导IL-8的表达,IL-8分泌增加,引起免疫细胞在受累组织内浸润、积聚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造成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4]。
&&& IL-10主要由TH2细胞产生,具有抑制活化的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是中枢神经系统脑损伤相关的重要抗炎因子。癫痫患者IL-10释放增多,通过增加&-氨基丁酸含量[5];抗氧化酶、抑制自由基的作用[6];抑制大脑皮质神经兴奋性氨基酸特异受体的表达和Ca2+内流[7]等而发挥抗癫痫作用。
&&& TNF-&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调节因子,其异常表达和分泌失控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参与癫痫发病的可能机制有:抑制胶质细胞内谷氨酰合成酶的活性,使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活性增强,抑制性氨基酸(&-氨基丁酸)活性减弱[8];刺激胶质细胞增生,对其显示毒性作用,并诱导胶质细胞产生其他细胞因子[9];对海马CA3锥体细胞产生兴奋性影响,并减弱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最终导致癫痫样放电[10]。
&&& 本研究结果显示癫痫患者血清IL-8、IL-10、TNF-&含量显著高于健康者(P<0.01)。应用抗癫痫药物与否,其血清IL-8、IL-10和TNF-&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单核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激活无影响,说明癫痫患者血清IL-8、IL-10和TNF-&异常升高为自身表现所致。另外,IL-10对癫痫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抗体免疫系统可产生过度拮抗作用[11]。所以找到IL-10免疫活化和抑制作用的平衡点,达到有效治疗癫痫的目的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 1 Lorenz R.Clinical study:epileptic seizures may modify cytokine secretion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epilepsy and in experimental animals.Neuroendocrinol Lett,):330-331.
2 Maroder M,Beuavia D,Vacca A,et al.The thymus at the Crossroad of flcuro immune interactions.Ann N Y Aead Sci,-747.
3 郑乃智,阮旭中,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在癫痫发病中的意义.医学研究通讯,):28-29.
4 宋先锋,李英良.癫痫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免疫学杂志,):473.
5 Vezzani A,Moneta D,Richichi C,et al.Functional role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antiinflammatory molecules inseizures and epileptogen-sis.Epilepsia,):30-35.
6 Zhang Y,Pileggi,Antonello,et al.adeno-associated virus-mediated IL-10 gene therapy inhibits diabetes recurrence in syngeneic islet cell transplantation of NODmice.Diabetes,2003.
7 Mattson MP,mlandola S.NF KB in the neuronal plasticity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Clin Invest,):247-254.
8 赵珠峰,刘庆莹,朱长庚.TNF-α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在慢性癫痫复发中的作用.解剖学报,):21-26.
9 陈旭勤,王浙东,包关水.电点燃癫痫大鼠海马 TNF-α和IL-6mRNA 表达的实验研究.山东医药,):26-27.
10 Mulier M,Fontana A,Zbinden G,et al.Efiect8 of interferoils and hydrogen peroxide of CA3 pyramidal cells in rat hippocampal slice cultures.Brain Res,):157.
11 Simon M,Monica CP,Ena W,et al.The dual role of IL-10.Trends in Immuno1,):36-43.
作者单位:414000 湖南岳阳,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日期:日 - 来自[]栏目共 123 页,当前第 34 页
&&&&&34&&&&&&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睡觉时腿抽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