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牛皮癣的偏方,偏方治牛皮癣癣红玉膏白玉膏??fpkbez

奇方解诸毒;疖子
透顶神功散
治初起杨梅疮,七、八日即愈。未出者或半月或一月。手足心、背已发疮者,三、四日干净,永无后患,神效之方。
茄鹿茸(蜜炙)一钱 川贝母四钱 四钱 四钱 穿山甲(炒成珠)一钱 三钱(炒,去嘴)
麝香(研末,并下二味,临吃入药)乳香(去油)一钱没药(去油)一钱先用锦纹川五钱,同前六味煎熟,再加五钱,滚三滚,共享酒二大碗,煎一碗,去渣,
治发背有回生之功
金银藤五、六两,入酒内煎服。渣敷疮上,四、五服立效。
梅花点舌丹
治一切疔毒及一切恶疮初起,天行瘟毒,咽喉等肿痛诸症。轻者二粒,重者四粒。先用无根水送下,次以一粒噙于舌下化之。
乳香(去油)三钱 八分 没药(去油)二钱 京二钱 二钱 熊胆六分 硼砂二钱 苦葶苈二钱 片脑一钱 二钱 沉香一两 麝香六分 二钱 二钱
共为细末,用汁丸,如黍米大,金箔为衣。
用明净松香不拘多少,化去渣,取河水,用净锅,将松香煮化,不住手搅。视水色如米泔,尝味极苦,即倾入冷水内,将松香乘热扯拔,冷定坚硬,另换清水再煮,再拔。如前法制,不论数十次,只以松香体松洁白如玉,所煮之水不苦为度,阴干为末,罗极细,二斤听用。每日止食白粥,量投药末和匀,食之。不可多嚼,日进数此,不可更吃干饭,只以菜干、笋干过口。一切油、盐、酱、醋、荤、腥、酒果、糖面等,概禁勿食。渴时,只饮白滚水,每日服三、四钱,以渐而加,不可太骤。服后,大便下毒物。服完一料自愈。
用大虾蟆一个,重半斤者,酒煮烂,去虾蟆,饮酒醉出汗,连食三个立效。
治年久脓水疮并血风疮
用如意草阴干为末,微炒。鸡子清调搽,神效。
用木耳焙黄为末,香油调搽,其疮即红。
治诸毒不收口
生铅三分,敲成薄片,煎如香茶样,分三服。每日用铅一分,拌核桃肉细嚼,好酒送下,三日服完。大便出毒物即收口而愈。
生肌太乙膏
治一切已破疮毒。生肌、长肉、止疼、化毒,一日一换。
真麻油一斤 二两生地二两生草一两以油煎三药,枯滤去渣,滴水不散。然后每油一两下炒过黄丹五钱,慢火熬成膏,取起。
再又用公黄牛蹄,洗净火 存性,研细末调服五钱,次日四钱,重者服三次即愈。
汁一碗,牛皮胶四两,葱白汁一碗,砂锅内熬成膏,去火,入麝香五分贴之,三日一换。
蒲公英自然汁,频点之,自落。
治发背对口溃烂不收口方
制四钱 乳香二钱(去油) 没药二钱(去油) 二钱 珍
共为细末。先用温水洗疮,棉花拭净,将药掺上,用竹纸蘸湿粘贴。一日一洗,神效。
水银一两,烟硝一两,枯矾一两,共末。与水银拌匀,入铁盆内,用新粗白瓷碗覆定,盐泥封固,晒干,以大石一块压上,文武火烧。先文后武,烧三炷香。烧时常看,泥干有缝,即以湿泥补之,候冷升碗上为。
治一切肿毒初起,围之即散。
芙蓉叶(阴干)五钱 姜黄五钱 白芨五钱 五倍子(炒,去虫)五钱 五钱 生一两
共研末,米醋热调,稀糊围之,止留中间一孔。
用鸡蛋一个,开一小孔,去白存黄,入末三钱,川椒末三钱,将湿纸封固火灰内煨熟为末。先以麻线将癣刮破,以皮树浆或羊蹄根汁调药末,搽上效。
皂矾不拘多少,炒极干为末。猪油调敷,妙不可言。
多年竹灯挂一个,火上烧出汁,如胶者为妙。另将五倍子去虫,炒研为末,一味和一处,用陈醋火上温热和匀,搽之甚效如神。
癣生脸上,如钱大。抓之有白屑者,用绿豆捶碎,以纸蒙碗口,针刺多孔,以碎豆铺纸上,炭一块烧豆。豆灼尽,纸将焦,去豆揭纸。碗中有水,取搽三、五次即愈。
手掌及指上层剥皮,血肉外露,用豆腐沫热洗,效。
生桐油搽患处,烧松毛烟熏之,立效。
一两 硝一钱 砒一钱
先将入银碗内化开,再入硝、砒末搅匀,倾入土内埋一七。远年、近年顽癣搽三、五次,神效。
已验过癣方
牛舌草根三钱 蚯蚓粪三钱 雷公藤五分 大枫子肉一钱五分 一钱五分 山槿皮三钱
共末,陈醋调搽,愈。
以桃树根同胆矾捣烂,敷之神效。
治各种癣疮方
用新鲜羊蹄叶,不拘多少,捣烂加川椒、白糖,并食盐少许,以布包之,浸好陈醋内半日,取布包搽癣。三日即愈。
夏枯草八两 玄参五两 青盐五两
海粉 贝母 花粉
熟 叶 硝石 生草各一两
酒糊丸,桐子大,临卧服。
治瘰痰核方
用猫一只煮熟,数次食完,即消。
老松香八两 姜麻子仁一碗
捶炼至熟,加乳香、没药各一两,铜绿五钱,捶匀,以狗皮摊上,贴之立效。
治瘰不论已破未破
蓖麻子仁四十九粒 沥青一两 苦杏仁十三粒(去皮尖)
共捣千下,自然成膏,摊贴患处,神效。
用如意草焙干为末,鸡子清调搽,愈。
治疔疮神效方
四钱 生川三钱 三钱(去油)
三味捣为末,取飞罗面、陈醋打糊为丸,如凤仙子大。疔重者用二十三丸;轻者用二十一丸;再轻用十九丸。放在舌上,热水送下,呕泻而愈。忌发物。
用方用蛔虫洗净,瓦上焙干,研末调涂,即愈。
真 砂 (飞过) 食盐(瓦上焙,去盐性)
各等分为末,研匀,用瓷器盛贮,遇疮刺出血敷药。
大蒜瓣子烧灰,麻油调搽。
柿叶烧灰存性,同川椒末搽患处,即愈。
治蝎蜇蜈蚣咬方
五月五日,用水胶一两,乳香一两,水煎化匀,摊纸上,剪作小条,每用少许,水湿贴之,立止疼。
用杉木皮煎水洗之,效。
蟹壳煎汤洗之亦效。
金黄如意散
治一切疮毒、跌仆损伤、火丹天 、肌肤赤肿、乳痈丹毒癣疮。
花粉一斤 川八两 川八两 八两 八两 浓朴三两二钱 三两二钱 生三两二钱 三两二钱 大南星三两二钱
共为细末收贮,勿令泄气,凡用以清茶同蜜少许敷之。
先用益母草煎水温洗,次以川末、胡燕窠内土,研细等分,敷之。
青靛花五分(缸花更妙) 一钱(入豆腐内煮,研极细) 真一两
共研千遍,细如飞面,收贮瓷罐,搽患处即愈。如腐烂疼痛,用水洗之净,将猪脊髓调搽。
嫩为末,米泔水洗净,敷之亦效。
治一切疮疳疮。
芦甘石( ) 乳香(去油)
归尾 樟脑 五灵脂 各五钱 没药(去油) 象皮 白蜡各三钱 松香
麝香各一钱 铅粉十三两
先将麻油二斤,熬至烟起,离火入白蜡、松香又熬。不住手搅,看有大泡,入铅粉陆续下,滚即取起,稍停入火。如此数次,见有纹小泡,便入前诸药,滚仍取起,至滴水成珠,入冰、麝搅匀,待凝定倾水二、三盏,入罐收贮。
治一切火毒初起者立消。已溃者收功万灵,万效仙方也。
大全(重一两三、四钱者,用八钱二分) 生黄 五钱 金银花五钱 生一钱八分
用酒二碗煎八分,温服。上部加川芎一钱;下部加一钱;中部加一钱。
治大小人儿身上脓窠疮流水
黄水搔痒不止,延蔓无已
官粉一两(炒黑) 三分
共研为末敷之。
鸽子粪煎汤洗之,立效。
又冬瓜皮、茄根煎水洗,亦愈。
又蟹壳烧枯研末,菜油调搽更妙。
唇上生疔毒
细看腿弯中紫黑筋,用长针刺破,血出即愈。
万灵夺命丹
治一切疔毒入腹,烦闷恶心。兼治痈疽发背、恶疮,神效。
(水飞)五钱 胆矾五钱 血蝎一两 铜绿一两 二两 枯矾二两 五钱 蟾
共为细末,面糊丸,大,每服一丸。令病患先嚼葱白三寸,吐在手心,将药放在里面,热汤吞下,有汗即愈。
生肌红玉丹
治一切疮不收口。
黄丹(炒)二钱 白龙骨( )二钱 石膏( )三钱
共为末掺之。
治一切疥癞
大枫子肉二两 枯矾二两 一两 地沥青一两
熔化和匀,搽之立效。
治遍身疥癞
生矾 川椒 各等分
为细末,用鸡蛋黄炒油,调搽。
治人马疥癞
鸽子粪炒枯,研末,醋调敷之。
治干湿痈,并脓窠疮、黄水疮作痒作痛者
大枫子肉二两 枯矾四两 樟脑三钱 (烧,存性)五分 露蜂房(烧,存性)五分
共为末,入地沥青四两,水银五钱,同研成膏搽之。
治一切无名肿毒。
白芨一味,不拘多少,捣为细末,温水搅之,澄清去水,绵纸摊贴。
治阴茎温痒
白梁粉三钱 石菖蒲三钱
为末扑之。
治恶肿一宿可杀人者
茴香草捣汁,饮一升。一日三、四次,以渣敷肿上,起死回生方也。
头疮收口方
一钱 白龙骨( )一钱 五分 滑石五分 五厘
共为末,以清茶洗疮,敷之即愈。
治项后生疙疽
肉色不变,不问大小,年深月久不愈
生(去皮)一块 蓖麻子仁十个
研匀,摊帛上贴之如神。
治发背敷药方
车前草 草 巴山虎草 金银花各等分
多年陈米粉为糊调敷之。
治疥疮及妇人阴蚀疮,诸般恶毒,神效。
芜荑各一两
川椒 大枫子肉 各五钱 枯矾一两二钱 二两 樟脑二两
共为细末,猪油调搽。
生 (去头足,炒去毒)穿山甲各三钱
水煎服。外用千年锻石,入明矾一把,盐少许,米汤调敷即消。一方加四钱,六钱。
治坐板疮方
枯矾 各五钱
共为末,先用川椒煎水洗,后敷药末,神效。
各二钱 一钱 麝香少许
共为末,好酒服一钱。
蚯蚓泥和盐研敷之。
治手指头大蛇疮
生鸭蛋二个 一条
焙干为末,分一半入蛋内,套在指上,候热,再换一个。
治无名肿毒
葱白七根,蜂蜜一两,同捣敷之,神效。
治一切痈疽,肿毒,对口背疽,乳痈结毒危难诸症。
二钱 草乌二钱(同酒浸,剥去皮,面包煨热,取净肉用)
穿山甲二钱(炒)胆矾二钱乳香(去油)三钱没药(去油)三钱蝉蜕(去头足)三钱(锻石水洗,去头足尾,瓦上焙干)三钱 熊胆三钱 铜绿(水飞)三钱 穗(去肉)三钱 三钱三钱 三钱牙皂(去皮酥炙)二钱信二钱(用豆腐一块,浓二寸,中挖一孔,纳信于孔中,以豆腐盖信,酒煮三个时辰)
大者五条(酒蒸去头足,瓦焙小者用)麝香七分
上药以天医吉日研为细末,面打糊为丸,重四分一粒,以黄蜡为壳。临用时,葱头三寸,姜三片,用黄酒煎一小盅,将药化开送下,随量饮醉,盖被出汗,二、三服即愈。
治痱子。风湿浸淫血脉,致生疮疥。大人、小儿风热瘾疹遍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 生地
牛蒡子 (炒) 石膏( )各一钱
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石膏研末,和绿豆粉扑之。
治一切疔疮发背,脑疽乳痈,附骨等疽,诸恶症歹疮,成麻木不痛,或呕吐心慌,或心神昏愦,急服此药。不起发者即发;不痛者即痛;昏愦者即苏;呕吐者即解;未成者即消;
已成者即溃,真有回生之功,乃恶症中之至宝也。
三钱 五分 枯矾 寒水石( ) 铜绿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胆矾麝香以上各一钱蜗牛五个三钱
以上各为细末,称准。于端午日午时在净室中,先将蜗牛研烂,再同和匀,方入群药捣极匀,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先用葱白五寸,患者自嚼烂吐手中(男左女右)包药在内,用无灰热酒送下,盖被出汗立效。
治脚上冷疔。初起紫泡,疼痛彻骨,渐腐烂,深孔紫黑血水腥秽,日久不愈,用黑铅四者,以铁杓熔化,倾水再化,再倾。如此百遍,以铅尽为度,去水澄下者三钱松脂一钱黄丹(水飞炒)五分
五分 麝香一分
共研为末,先用葱煎水洗净,麻油调涂,疮口油纸盖之。
一钱 一钱 胡椒八分
共研细,香油调搽。
墙上白螺壳去土净,火 研细末五分 五分 官粉三分 一分和匀。先用米泔水洗净,掺上立愈。
以羊须烧灰存性,敷之亦妙。
(一名绣球风) 老杉木烧灰存性研末,再用鸡蛋煮熟去白存黄,炒出油,调杉木末搽之。
用荷叶加吴茱萸煎水洗之。
治阴囊肾子肿大
灶心土三升,研细炒热,加川椒、茴香各一两,以布袋盛之,将阴囊坐在上面,冷则再换,三次即愈。
用棉花子仁一两,煎汤常洗之,自愈。
治肾子烂出
老杉木烧灰存性,苏叶各等分为末敷上,仍以苏叶包之。
五倍子八个 川椒二十粒 葱二根
米泔水煎洗。
治羊须疮方
小红枣烧灰存性,清油调敷。
治通身风痒
一两 生一两 皮硝五钱
煎水洗之。
治阴头生疮
白蜜调生末涂之。
治疮疖久不收口
、槿花 过存性为末,掺上神效。
治脚上生疮乱孔如蜂窝
如意草捣烂敷之。或用干如意草为末,鸡子清调敷亦妙。
人咬伤 生栗子嚼细,敷之良。
治一切痈疽疮敛者,用烧灰存性掺之,神效。
大芋头捣烂,敷之即愈。
治一切疮毒,随贴随愈。并治风瘫鹤膝。
羌活 半夏 草乌
以上各四钱
用真麻油一斤,每药一斤加一两,葱白十根,头发一团,同入药内,熬枯焦色,滤渣。再用广松香一斤,入滤清油内又熬,至桃花起,先入陀僧末二两,又徐徐加入末半斤。投此二味,须慢慢洒入,不可太多、太骤,以滴水成珠为度。将此膏药倾入水中去火毒。
治头上瘿瘤方
不疼不痛,俱是痰结。
川(细末)一两 (细末)一两
二味和匀收贮。每用五分,放手心上,以舌舔之。一日三、五次即消。
两脚红肿放亮,其热如火。
马前子一个,用粗碗底磨水,以鸡翎扫遍。少顷,又磨,又扫,一日三、五次,其疼即止。三日后全消。
治脚面生疮不收口
松香一钱 枯矾一钱 杉木灰一钱
各等分为末,用真麻油调敷,数次即愈。
黄牙鱼一尾,米泔水洗净,韭菜二十根,葱头七个,同捣烂,入锅内。乘热以绢袋包敷患处,内有响声即愈。
雄鸡肫内皮四个,阴干,新瓦焙存性。四钱,神曲二钱,共为末,作六服,淡盐汤下。如全消,常服健脾丸。尚未全愈,成老痞,再用∶
糯米一升(炒黄),四两(炒),神曲二两(炒)。
共为末。每服五钱,用三钱,煎汤下,早晚二次。忌猪肉,惟鲫鱼妙。
葱白汁四两 姜汁四两 水胶八两
好黄酒二盅,同水熬成珠,摊狗皮上贴痞处,待痞化,去药。
锡四两 牙猪精肉一斤
同缓缓干炒,待锡气入肉内为度。不用盐,将真麦烧酒咽肉,或未成大害减锡二两,如前法制食之。
二钱 乳香 没药 礞石 雷丸 槟榔
漆渣各三钱 晚蚕砂五钱 水三钱 老鸡肫皮七个(五个亦可)。
上俱为末,神曲打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黄酒送下。三、五日可化。
治疔疮诸毒方
玄参 青木香 槐花
龙胆草 各二钱 生地三钱
在头加川芎;在手加金银花;在后加;在上部加杜仲;在下部加。用黄酒一碗,水一碗,煎六分,温服。复渣,仍照前煎六分,露一夜,服。
治骡马驴鼠疮
将马捆倒,以蹄尖往上,锯,见血为止。不要见水。
将先破之处,面糊作饼粘贴。用小砂壶二个,烧酒煎滚,去酒,以热壶口复于面糊上熏疮。如拔火壶一样,壶冷又易一壶。如此将毒瓦斯拔尽即愈。熏后用猪胆熬成膏
用膏药贴痞块处,将面糊作圈,围膏药上。将皮硝四两,麝香二分,共为细末,置圈内。
将烧酒十两,盛瓶内煎滚摩之,硝运化复干为度。若小孩不用瓶,以猪尿脬盛硝、麝、酒,扎紧。以绢捆在肉上贴患处摩之,以酒干为度。
用面糊作圈围肚脐,将黄蜡化开,薄薄涂纸上,卷作筒,安面圈内,向脐上,以火烧纸筒,筒尽再易一筒,以黄拔尽为度。不便令风入脐以膏药粘贴。如黄未拔尽,用数十筒烧,以筒内黄拔尽为止,即愈。
千金不易膏药
专治一切肿毒瘰 。
鱼一个,重一斤,即二个无妨。每斤用香油一斤煎鱼,已枯捞去鱼,入黄丹六两熬成膏,
治一切寒凉腰气,筋骨流痰等症。
香油一斤 野根半斤
煎枯去渣后,入黄丹六两,熬成膏,摊贴之,效。
香油一斤 黄丹六两 黄蜡
新剃头发(热水净去油腻烧存性)各三钱 乳香 没药各三钱
共入油内熬去渣成膏,百病可贴。
贴风湿骨疼。
独蒜四两 大椒四两 四两 生葱四两 一条(全者佳) 香油一斤
以上共入油内熬出汁,滤渣后入黄丹六两,熬成膏摊贴之。
风湿诸般疼痛膏药
玄参 各四两 三两 二钱五分 郁金二钱三钱
草乌各四钱
各三钱 香油三斤
将群药入油内浸三日,铁锅熬,入一个,以验火色。以黑枯为度,滤去渣,下黄丹一斤半,以水飞过炒干,文武火煮,滴水成珠,下乳香、没药各三钱,麝香一分,搅匀,将瓷磁瓶盛之,埋土内一七,去火气摊贴。
芍1两,全蝎1两,浙贝母1两,血蝎1两,金银花4两,野大黄4两,茯苓5钱,炮山甲5钱,车前子5钱,蜈蚣30条(去头足)。制法
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2钱重。功能主治 清血败毒。主梅毒落后,大便下血;梅毒升天,咽喉肿烂,
金银花5钱,白鲜皮5钱,土茯苓5钱,薏苡仁5钱,防风5钱,木通3钱,木瓜3钱,皂角2钱,归尾5钱,红花3钱,大黄3钱。制法
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1钱5分重。功能主治 清血解毒,消肿止痛。主
,口疮牙痛,咽肿,眼胞赤烂,翳障,花柳毒,腹满胀痛,男淋浊,女带下,小儿胎毒,二便不通等症。用法用量每服1丸,元酒2钟,调蜜1匙,冷服。病重者,3小时后如法续服。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2钱重。用药禁忌忌发火物
病名。性病并发瘰疬证者。《疬科全书》:“凡审其果自花柳而来,无论如何发起,均名花柳疬。”该病或先有梅毒性病而并发瘰疬,或先有瘰疬而并发梅毒性病者,均有寻花问柳之史。宜防治兼重,治用解毒之剂,可选用枯草慈菇化毒丸,或间以土茯苓膏内
《圣惠》卷九:败毒丸 处方
干蝎半两(微炒),麻黄1两(去根节),踯躅花1分,芜花1分(醋炒,令干),朱砂1分(细研)。制法
上为末,以水研豉心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 伤寒阴阳二毒。
和脉上密被曲柔毛和腺毛。花序低垂,密被曲柔毛并混以丝状腺毛;花萼被柔毛和腺毛,萼片披针形;花瓣倒卵形,紫红色,淡青紫色,有时白色,长8-10mm,3.5-4mm,先端内凹;雄蕊花丝8,4长4短;柱头球形,花时高出花药。蒴果长5-9.5cm
醒脑开窍。各家论述方中以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板兰根、川黄连、菊花、甘草解毒清热;犀牛角、丹皮、生地、赤芍解毒凉血。《麻症集成》卷三方名
败毒汤 组成荆芥、生地、川连、净花、连翘、防风、枯芩、桔梗、甘草、栀子
《石室秘录》卷四:败毒圣神丹 处方
当归9钱,黄耆5钱,人参1钱,荆芥1钱,金银花9钱,生甘草3钱。功能主治 阳症疮疡,成脓奔溃者。用法用量
水煎服。2剂可已,不须多服。摘录 《
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卫济宝书》卷下方名 败毒散
组成麻黄1两1分(去节),白术1两,苍术1两,荆芥1两,甘草3分(炙),大黄半两,薄荷(生花者)1分,黄芩半两。功效去毒浊。主治痈疽已破者。
风1两5钱,羌活1两,细辛1两,薄荷5钱,黄芩1两(酒炒),甘菊花1两。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 眼丹。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后以白汤送下。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最后修
处方 酒芩、川连、连翘、川贝、桔梗、栀子、银花、力子、生地、甘草、红花、竹叶。功能主治
清火解毒。主麻疹色白,血分有热。摘录 《麻症集成》卷三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五 17:3
处方 当归2两,金银花2两,生甘草3钱,地榆1两,牛膝1两。功能主治 败毒溃脓。主肠痈已成。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引作“活肠散毒丹”。摘录 《疡医大全》卷二十一最后修订
制备方法上锉1剂。《医方集解》方名消风败毒散 组成
败毒散、消风散。主治风毒瘾疹,及风水,皮水在表,宜从汗解者。《喉科种福》卷四方名消风败毒散
组成白茯苓2钱,荆芥3钱,防风1钱半,
服。摘录 《温热经解》《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名银翘败毒汤
组成银花15g,连翘15g,地丁12g,蒲公英9g,菊花9g,贝母9g,花粉9g,丹皮6g,赤芍6g,木通6g,生地9g,栀子9g。主治漆
《石室秘录》卷四方名散邪败毒至神丹
组成金银花1两,元参1两,生甘草5钱,白矾2钱,当归1两,白芍1两,炒栀子3钱,荆芥3钱,连翘2钱,白芥子2钱。主治中焦诸疮。或胸前、或乳上,或两胁两背两手生疮。用法用量
《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定痛败毒散 处方
白芍、白芷、乳香(末)、桔梗、枳壳、防风、当归、羌活、茯苓、甘草、薄、桂、灵仙、木通、金银花。功能主治 手腕毒。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
生众妙方》卷八方名神仙败毒散
别名神仙排脓散组成大黄1两2钱(酒浸1宿,晒干,为末),白芷6钱,沉香5钱,木香5钱,乳香5钱,没药5钱,川山甲5钱。主治诸恶毒,风毒,疔疮,花疮,小儿恶疮,气滞腹胀,妇人月
木鳖子2两,银花2两,黄柏10两,乳香(炙)2两,白芷6两,花粉6两,赤芍10两,当归2两,甘草2两,蛇蜕5钱,干蟾(烧)10个,蜈蚣20条,全蝎3钱。功能主治
消肿败毒止痛。主痈疽疮疡,坚硬不消,鱼口便毒,杨梅疥疮。皮肤结节性痒
方名清胃败毒汤
别名清胃败毒散、清胃散毒汤组成僵蚕、丹皮、甘草、连翘心、生地黄、桑白皮、白茯苓、金银花、黄柏(蜜水炒)。主治痧后口疳、牙疳。加减体虚,加白术。附注清胃败毒散(《种痘新书》
防风1钱,甘草1钱,前胡1钱,赤芍1钱5分,穿山甲1片(炒),元参2钱,连翘2钱,生地3钱,银花3钱,蒲公英5钱,野菊花根5钱。主治疔疮初起及轻者。加减便实者,加大黄2钱。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四 2
杭白芍15g,花槟榔10g,羌活10g,独活10g,北柴胡10g,信前胡10g,苦桔梗10g,云茯苓10g,川厚朴6g,牡丹皮6g,炒枳壳6g,薄荷叶6g,草果仁6g,粉甘草6g,川芎3g,土牛膝30g。功
组成生地黄1钱5分,丹皮7分,黄芩(酒炒)7分,柴胡7分,牛蒡子(炒)8分,连翘8分,天花粉8分,玄参8分,金银花8分,桔梗8分,薄荷叶5分,黄柏5分,赤芍5分,生甘草(去皮)3分,熟石膏1钱,淡竹叶1钱。主治麻疹后口臭、口
归 黄芩 芍药 牛蒡子功能主治 治发颐。伤寒汗下不彻,邪结在耳后,或两耳下俱硬肿者。用法用量
加红花同煎,水煎服。口渴,加天花粉;面肿,加白芷;项肿,加威灵仙;大便实,加大黄、穿山甲;气虚,加人参。摘录
组成防风、荆芥、黄连、黄芩、连翘、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桔梗、蓝叶、玄参、牛蒡子、升麻、赤芍药、金银花、白芷、甘草、干葛、青木香。主治时毒肿痛,发热,左脉浮数者。用法用量加生姜、薄荷,水煎服。加减
桂1两,五灵脂1两,桃仁1两,续断1两,玄参1两,玄胡索1两,萆麻子仁1两,白芷1两,羌活1两,独活1两,大黄1两,红花1两,川乌1两,草乌1两,苏木1两,川芎1两,防风1两,杏仁1两。功能主治
痞块、疮毒、痔漏。用法用量
处方 牛黄1两,川大黄1两,粉霜1分,珍珠1分。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
疮疹出定,脓汁不干,大便不通。用法用量 每服10粒,人参汤送下。摘录 《幼幼新书》卷
别名 败毒至圣散(《惠直堂经验方》卷三)。处方 金银花27克(煎取汁200毫升)当归15克
地榆21克 薏仁15克功能主治 治肠痈。用法用量 用水1.5升,煎至200毫升,同金银花汁和匀,分作二服,
0丸,茶水送下。摘录 《外科大成》卷三 《异授眼科》方名 败毒黄连丸
组成黄连1两,甘草1两,连翘1两,羌活1两。主治眼丹。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疮,并一切疮毒。用法用量水煎服。制备方法上锉片。《梅氏验方新编》卷六方名三黄败毒散
组成金银花4钱,防风3钱,杉木蕊(烧灰)3钱,黄连2钱,黄芩2钱,赤芍药2钱,黄柏8分。功效洗脓合口。
方名雄黄败毒丸
组成雄黄1钱,朱砂1钱,孩儿茶1钱,轻粉1钱,苦参1两(净末)。主治杨梅疮。毒发出者。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汤送下,日进2服,口噙绿豆汤。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粳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
《石室秘录》卷四:救肝败毒至圣丹 处方 白芍 当归各15克 炒栀子9克 生甘草9克
金银花27克(煎取汁400毫升)功能主治 治肝痈。用法用量 用水1.4升,煎取800毫升,分400毫升泡
《医宗金鉴》卷六十四:附子败毒汤 处方 羌活3克 川附子3克(制)白僵蚕9克(炒)前胡3克
连翘4.5克(去心)生黄耆4.5克 蔓荆子4.5克 陈皮3克 防风3克 白茯苓4.5克 金银花6克
甘草15克(节)功能主治
处方 赤芍 归尾 甘草 黄芩 连翘 花粉 荆芥 酒大黄 金银花 制法 上药为末。功能主治
治阳明蕴热,耳后腮边忽然肿痛。用法用量 水煎服。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最后修
处方 玄参半两,麦冬半两,生甘草5钱,金银花9钱。功能主治 肺痈。用法用量
用水7碗煎金银花,取4碗,取2碗浸前药,加水2碗又煎之,煎1碗服之。摘录 《石室秘录》卷四最后修订于 20
组成绵黄耆(盐水炒)3钱(或5钱,或8钱,或1两),甘草节(水炙)2钱(可加至4-5钱),赤芍药2钱,金银花3钱,茜草(江西出,细如灯芯者佳)3钱,何首乌(鲜者)5钱,真白僵蚕(炙,研)6分,白及2钱5分,皂角刺1钱,贝母(去
《全国中草药汇编》:败毒草 别名 耳叶金毛裸蕨来源 蕨类裸子蕨科耳叶金毛裸蕨Gymnopteris
bippinnata var. auriculata (Fr.) Ching,以根、全草入药。
《朱氏集验方》卷一
组成宣木瓜1枚,败毒散。主治一切脚气。用法用量宣木瓜去瓤,入自合败毒散实其中,入酒调药,蒸熟,将瓜切片,晒干,同败毒散入水煎,空心服。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四 20:39
方出《朱氏集验方》卷一,名见《普济方》卷二四二方名增加败毒散 组成
败毒散1帖加大黄半钱,荆芥穗半钱。主治脚气。用法用量上为散,重拌和。分作2服,依法水煎服。以大便利为度。过秋则以香苏散间服,亦加前二项药,
痈;及肾经虚寒,湿毒结聚成风,发为臀疽。用法用量 败毒流气饮(原书卷三)。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二
《直指·附遗》卷二十二方名 败毒流气散 组成人参、桔梗、枳壳、甘草、防风、柴胡、
直指》方名追风败毒汤
组成全蝎1钱5分(洗淡),白僵蚕3钱,防风2钱,地龙3钱(炒),穿山甲3钱(炒),钩藤3钱(后下),羌活2钱,川草乌2钱(制,各半),川芎1钱,桑枝3尺。功效追风败毒。主治风毒上乘
水煎服。附注方中白术,《痘疹心法》作“苍术”。《痘疹心法》卷二十二方名香苏败毒散
组成香附子、紫苏叶、苍术、厚朴、青皮、甘草、山楂肉。主治痘疹初发,疑似伤食者。用法用量
言,脉浮洪。加减湿胜肿大,加苍术、白芷;口干脉大,加葛根、升麻,兼散阳明。《症因脉治》卷四方名羌独败毒散
组成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桔梗、防风、荆芥、广皮、甘草、川芎。主治痧胀腹痛,恶寒发热,脉浮大
及既出身应凉,毒火极热,更反热甚而勿解。摘录 《痘科金镜赋》卷六 《景岳全书》卷六十三方名柴葛败毒散
组成柴胡、干葛、人参、羌活、防风、荆芥、桔梗、苏叶、甘草。主治疑似伤寒。用法用量加生姜
《痘疹仁端录》卷十三方名紫葛败毒散
组成柴胡、葛根、人参、羌活、防风、紫苏、荆芥、桔梗、甘草。功效解散。主治疑似伤寒。用法用量水煎服。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五 10:17:5
《医钞类编》卷二十一方名消黄败毒散
组成羌活、柴胡、桔梗、前胡、独活、茯苓、枳壳、川芎、大黄、芒消、甘草、薄荷。主治热毒壅积。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五 7:1
别名 平胃败毒散处方 人参、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陈皮、桔梗、干葛、苍术、厚朴、广皮、甘草。功能主治
风寒湿痢兼阳明胃病,饱闷不食,呕吐恶心。摘录 《症因脉治》卷四最后修订于
《准绳。疡医》卷六方名疏风败毒散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羌活、独活、桔梗、枳壳、柴胡、白茯苓、白芷、甘草、紫苏、陈皮、香附。主治打扑诸损,动筋折骨,跌磕坠伤者。用法用量加生姜、生地黄,水煎,入酒
《医醇剩义》卷四方名驱风败毒散
组成人参1钱,独活1钱,桔梗1钱,柴胡1钱,枳壳1钱,羌活1钱,茯苓1钱,川芎1钱,前胡1钱,甘草1钱,荆芥1钱,防风1钱,生姜3片。主治风水、皮水,邪在表,宜从汗解者。最后修
腿游风。用法用量 水煎,热服。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三《疮疡经验全书》卷二:败毒流气饮 别名
败毒和气散处方 紫苏、桔梗、枳壳、防风、柴胡、甘草、川芎、白芷、芍药、当归、羌活、茯苓、乌药
疖子是因皮脂腺中有化脓细菌侵入,导致身体的免疫细胞在局部积累从而出现的局部组织炎症反应。由于化脓菌使一部分细胞坏死形成脓液,其外有免疫细胞包裹,加上周围组织液和抗体从血管中渗出参与反应,局部的细菌无法继续扩散到周围组织中,所以化脓都局限在局部。待到疖子自然破裂,脓汁会自然排出以后,皮肤再生并愈合。&
  如果用手挤疖子,化脓灶周围的保护层被破坏了,细菌便扩散到周围组织中,在更大范围内引发炎症。如果细菌被“挤”进血管,能随血流播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或者在血中生长繁殖,导致败血症。可见,疖子是不能挤的。&
  如果疖子长在脸上或口唇上,就更不能乱挤。因为从嘴角到鼻根部,在医学上称为“危险三角”,此处的血管与颅内血管相通。如果挤长在危险三角内的疖子时细菌进入血管,就有引起颅内感染、海绵窦栓塞的可能,会危及生命。&
 可以用酒精清毒局部,并用热敷促进其脓液排出,千万不要随便用手挤。也可以外搽鱼石脂软膏。&
注意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鱼腥食物,适当调整心态。&
也可进行物理治疗:紫外线、红外线、超短波等。晚期成熟化脓后可以切开排脓。问题不大,不必过分担心。&
预防疖子,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讲究皮肤的清洁卫生,其次避免皮肤破损,特别要保护硬领、腰带等皮肤易损区。皮肤被蚊虫叮咬后不可搔抓,否则细菌入侵最易生疖。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如湿疹、痱子和足癣等。洗澡时,不要用碱性大的肥皂,以免破坏皮肤表层的弱酸性环境,而降低其天然抗病能力。再次饮食宜清淡,不要吃油腻和辛辣食品,可在医生指导下内服六神丸、牛黄解毒丸等清热消炎药,以清除体内的“火毒”。&
  疖子如何治疗呢?在初发阶段,可于患处涂搽碘酒,或用六神丸
5~10粒研碎加醋调成糊状贴敷患处。疖肿中期,采用局部治疗,如热敷,有利于减轻疼痛和炎症消散;也可外敷金黄散、百多邦软膏等;已有脓头的可在其顶部涂石炭酸或碘酊,防止挤压碰触,千万不可用手指挤压排脓,如此极易引起感染。症状较重者可口服抗生素,以防诱发肾炎。特别大的疖痈,应到医院请医生在严格消毒状态下切开排脓,再外敷抗菌消炎药,以防感染。中药六神丸、金银花露、甘露消毒丹和西黄丸等治疗疖痈,有其独特的优点,可在医师指导下选用。&
中医认为邪火大部分还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因素只是一种诱因。一般人认为上火主要表现在头面部,如火疖子、口腔溃疡、牙龈红肿等;其实上火是一种全身反应,身体各个部位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民间有很多降火方法,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煎炸、辛辣的食物,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泡菊花茶、西洋参茶清火等。但针对不同人群的上火,降火用药还需因人而异。&
  1.小儿易发肺火:从中医学的角度看,小儿发热多是由于肺卫感受外邪所致。小儿之所以反复受到外邪的侵犯,主要是由于肺卫正气不足,阴阳失于平衡。对这种“火”大的孩子,应使用中药辨证治疗,阴虚肺热可服用养阴清肺口服液或者金果饮;肺热郁闭可服用通宣理肺丸等。&
  2.青年人易发肝火:青年人肝火旺盛,上火时常伴有性急易怒、口苦咽干、眩晕头胀等症状,可口服龙胆泻肝软胶囊、杞菊地黄丸等。&
  3.中年人易发胃火:胃火表现为胸胁胀满、口渴喜冷饮,伴有小便黄赤、大便干结等,应服用清胃散和龙胆泻肝丸,进行泻胃清肝治疗。&
  4.老年人易发虚火:老年人在夏天容易发虚火,出现腰膝酸软、心烦心慌、出汗、失眠等症状,应该使用滋阴类中药,如六味地黄口服液、龟板胶等,千万不要随意购买过寒的凉茶饮用,以免损伤肠胃功能。&
上火有的情况比较轻,可以通过饮食、药物等自我调节
梅毒是一种经典性性病。据医史学家考证,梅毒起源于美洲,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通过海员和士兵使梅毒在欧亚两洲迅速传播。16世纪以前,我国尚无梅毒的记载。大约于1505年,梅毒由印度传入我国广东岭南一带,当时称“广东疮”、“杨梅疮”,此后梅毒向内地传播。古人陈司成著《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最完美的专著,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详细记载了梅毒流行情况。梅毒最早是由葡萄牙人在16世纪时带入我国的,古代称花柳病、杨梅疮、霉疮、秽疮等。建国以后,梅毒在我国曾一度被消灭,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梅毒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早在中国古代,医家们对梅毒的发生、发展及诊治就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验方,为梅毒的治疗作出了贡献。青霉素的问世,使梅毒的治疗有了特效药。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选用适合的中草药配合治疗,对缓解病情,增强患者体质,促进痊愈会起到辅助作用。下面分别介绍几个有效的中药方。
  1.肝经湿热型:淫秽疫毒之邪并湿热外感,浸淫肝经,下注阴器,气机阻滞,湿热疫毒之邪凝聚,发为疳疮(硬下疳)、横痃。主症为外生殖器及肛门等处皮疹粟起或硬块,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坚硬,胁肋胀痛,纳呆,厌食油腻,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泄肝经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木通、车前子、生地、土茯苓各15g,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当归各10g,甘草5g。
  2.气郁痰结型:淫秽疫毒循肝经下注并凝集于阴器,气血壅阻,痰瘀互结成横痃。主症为腹股沟一侧或两侧淋巴结肿大,坚硬不痛,微热不红,胸闷不舒,口苦,舌红,脉数。多见于第一期梅毒。治宜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用犀黄丸加减:牛黄0.3g,麝香0.1g,乳香、没药各9g.银花、土茯苓各10g,
皂角刺、山甲各10g。
  3.正虚邪陷型:淫秽疫毒蕴结,横痃溃破,日久气血受损,正虚无力托邪外达。主症为腹股沟一侧或两侧肿大的淋巴结溃破,口大日久不敛,时有臭脓,面色黄而少华,神疲乏力,舌质谈,苦薄白,脉虚细,见于一期梅毒淋巴结肿大合并感染。治宜益气养血,扶正托邪,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熟地、黄芪、金银花、土茯苓各15g,人参、川芎、当归、白芍、白芷、白术、桔梗、皂角刺各10g,甘草5g。
  4.风热壅盛型;病程日久,卫外失固,风邪趁势而入,风热相搏,以致热壅于里,风热疫毒郁于肌肤发为杨梅疮。见于二期梅毒疹。主症为胸、腰、腹、四肢屈侧、颜面、颈部等处出现鲜红皮疹或斑块,伴恶寒发热,头痛,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苔黄干燥,脉数,治宜解表通里,清热解毒。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荆齐、麻黄、大黄、芒硝、黄芩、连翘、山栀、当归、川芎、白芍、白术、桔梗各10g,滑石、石膏各15g,甘草5g。
  5.湿热蕴结型:淫秽疫毒并湿热外感.邪郁于里,气机受阻,邪郁肌肤发为杨梅疮。见于二期梅毒疹。主症为胸、腹、腰、四肢屈侧、颜面、颈等处先后出现红中透白的杨梅疹、杨梅痘或杨梅斑,腹胀纳差,便溏,渴不欲饮,苔白腻,脉儒或滑。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方用土茯苓合剂:土茯苓、金银花各15g,威灵仙、白鲜皮各10g,苍耳子、生甘草各5g。
  6.风毒蕴结型:疫毒内蕴日久,沉于骨髓,自里外发,并风邪郁于肌肤,随处结为杨梅结毒。见于三期梅毒。主症为筋骨疼痛,日轻夜重,随处结肿,溃前其色暗红,溃后黄水泛滥而腐臭,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数,治宜祛风清热解毒。方用搜风解毒汤加减:土茯苓、薏苡仁、木通各15g,银花、防风、木瓜、白鲜皮、皂角刺、当归各
10g,人参、甘草各5g。
  7、脾虚湿困型:素体脾虚湿盛,淫秽疫毒久羁,自里外发而为杨梅结毒。见于第三期梅毒。主症为毒肿小如豌豆,大及胡桃,其色褐,无压痛,溃后难以敛口,疮口凹陷,边界整齐,腐肉败臭,筋骨疼痛,胸闷不饥,食少便溏,肢体困倦,苔黄,脉儒教,治宜健脾渗湿,清热解毒。方用参苓白术散合土茯苓合剂:土茯苓、金银花、威灵仙、白鲜皮各15g,白术、淮山、莲肉、砂仁、桔梗各10g,苍耳子6g,人参、甘草各5g。
  8.气血两虚型:杨梅结毒溃破,大泄脓血,气血受损。见于三期梅毒。主症为结毒溃疡面肉芽苍白,脓水清稀,久而不敛,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虚细。治宜补益气血。方用八珍汤加减:熟地、茯苓、当归各15g,白芍、川穹、生姜、大枣各10g,人参、甘草各5g。
  9、小儿遗毒型:胞胎内禀受父母精血遗毒(胎传梅毒)。主症为消瘦,皮肤干枯,貌似老人,口角有光亮斑片及大小疱,臀部皮肤剥落溃烂,鼻孔肿胀,有脓血鼻涕,呼吸、吮乳均困难,膝踝关节肿胀,或有鼻骨塌陷.治疗参考以上各型辨治,或用上茯苓合剂(见上)调入人中黄细末服之。
家庭自疗:
  1、三仙驱梅丸(三仙丹、琥珀、大枣、朱砂各120g,冰片6g,麝香1.5g,研细末,大枣去核捣泥,捻药为丸约800粒),绿豆煎汤送服,1粒/次,2次/日,适用于三期梅毒。
  2、土茯苓复方:土茯苓6Og,双花20g、萆薢、泽泻、甘草各10g,当归、黄柏、白芷各5g.浓缩成膏,10ml/次,2次/日,适用于一、二期梅毒。
  3、鹅黄散(石膏、黄柏、轻粉各等分,研极细末),干粉撒于溃烂处,2~3次/日,适用于硬下疳溃烂者。
  4、五五丹(熟石膏、升丹各5g)掺疮口,或用药线蘸药插入溃烂处,外盖油膏。适用于梅毒淋巴结肿大溃烂,或三期皮肤梅毒溃烂。
  5、蜜炙黄柏粉外搽。适用于胎传梅海.皮肤破损。
  6、生肌散(制炉甘石15g,滴乳石9g,血珀6g,滑石30g,朱砂3g,冰片0.3g,研极细末),掺于溃烂处,外盖油膏。适用于侮毒淋巴结肿大溃烂,或三期皮肤梅毒溃烂。
  7、冲和膏(紫荆皮150g,独活90g,赤芍60g,石菖蒲45g,白芷30g,研成细末),调葱计、陈酒外敷患处。适用于梅毒淋巴结肿大及三期皮肤梅毒未溃破者。
  中药汞剂如三仙丹合剂、轻粉合剂治疗梅毒,一般认为虽然能控制早期症状。但不能治愈本病。国内有单位观察三仙丹合剂、轻粉合剂、青霉素三者对活动性梅毒的疗效,发现梅毒皮损的消退速度和皮损中螺旋体消失速度以青霉素为最快,三仙丹合剂、轻粉合剂虽亦有效,但较差。由于汞剂毒性大,易于中毒,故目前一般不用.传统中医常以土茯等单方、复方治疗梅毒,现代也有较多的报道,认为可使梅毒血清反应阴转,减轻临床症状,然而,也有实验研究提示,土茯苓对梅毒无效,并据此认为以土茯苓治疗梅毒,尚须进一步研究和观察证实。有作者经临床观察认为.以地黄饮子为主治疗梅毒性脊髓痨,疗效确切,若能进一步证实,这将是中医药治疗晚期内脏梅毒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进展。
地黄饮子出自《宣明论方》,由生地三两,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茯苓、石菖蒲、远志、肉桂、麦门冬各一两,五味子五钱,为末,每服三钱,加生姜、大枣、薄荷,水煎服。功能补肾益精,滋心开窍。治中风失语,两足萎弱,也用于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等肾阴肾阳两虚者。随着近年应用的进展,现拓展用于治疗下列疾病亦有较好疗效。
本病属中医“风痱”症。是由脊神经受到破坏引起,尚属难疾。印会河老中医介绍其父印秉忠老中医,在临床使用地黄饮子(原方不动)治愈了很多“风痱”患者,遂把这一经验传授于印老,并强调指出说:“你莫看河间地黄饮子这张杂乱无章之方,其又补阳又养阴,又治心,又治肝肾,可是它却能治疗‘四肢不收’等怪病。”后印老与皮肤性病研究所同志合作研究治疗晚期梅毒脊髓痨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梅毒(syphilis)系由梅毒螺旋体或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初起时即为全身感染,但病程极慢,病变发展过程中可侵犯皮肤、黏膜以及人体任何组织器官而表现出各种症状,其症状可反复发作,个别病人可潜伏多年,甚至终身不表现症状。梅毒从感染途径可分为后天梅毒又称获得性梅毒(acquired
syphilis),胎传梅毒又称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两类。后天梅毒绝大多数通过性交感染,极少数患者可通过接吻、抚摸接触传染,或器皿、烟斗、玩具间接传染,间或有口腔科、妇产科、皮肤科医师因职业接触病人受染者;病原微生物也可通过皮肤和黏膜损伤处感染;也有认为螺旋体可直接侵入正常黏膜;亦有因输带菌血而传染者。胎传梅毒为孕妇患获得性梅毒,尤其是早期梅毒,体内梅毒螺旋体借母血侵犯胎盘绒毛后,沿脐带静脉周围淋巴间隙或血流侵入胎儿体内,母体感染梅毒时间愈短,胎儿被感染的机会愈大;晚期梅毒孕妇所生婴儿一般是正常的。父体之梅毒螺旋体亦是经过母体的胎盘传给胎儿的。胎儿感染梅毒需在妊娠4个月后,完整的胎盘循环已建立始可受染。
病理梅毒螺旋体无内外毒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基本病理变化为血管外周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同心圆性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性增厚的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螺旋体从被损伤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后,数小时经血循环播散至全身。潜伏期约3周,梅毒螺旋体进入处局部繁殖到每单位组织一定数量时,出现初期损害,称为硬下疳。下疳可在2~8周内自行消退。但梅毒螺旋体仍继续在体内繁殖,血清试验开始转为阳性。自下疳发生至第二期早发梅毒疹为第一期梅毒。感染后8~10周螺旋体大量繁殖入血,产生第二期早发梅毒疹,人体产生抗体将其部分杀灭时。处于暂时静止或潜伏状态,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一期和二期相加一般不超过4年,称为早期梅毒,4年后进入晚期梅毒,即三期梅毒。在感染4年后如复发则可侵及全身各个脏器,皮肤黏膜损害可发生于4年后任何时期,但神经、心血管及其他器官梅毒多在感染10~20年后发病。以上为典型梅毒发展过程,但其具体发病因人而异,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
临床表现梅毒分期:后天梅毒根据受染时间长短,病程特点、机体反应性及传染性分为一、二、三期及隐性梅毒,其中一、二期合称早期梅毒,多在感染后4年内,此期传染性强。三期梅毒又称晚期梅毒,多在感染4年后发病,一般无传染性。隐性梅毒指感染后除血清反应阳性外,无任何临床症状者。但隐性梅毒亦按受传染后4年为界,分为早期、晚期。可终身不出现症状,但也有因早期为隐性,而未经治疗至晚期发病者。胎传梅毒是母体梅毒螺旋体经胎盘血循环,传染给胎儿而引起的,故无硬性下疳的第一期,仅分早期、晚期。胎传梅毒发生后,其发展及后果颇不一致,可发生死胎、流产和早产。存活的胎儿可在产后3周至3个月内发生早期胎传梅毒,或至8~15岁时表现晚期胎传梅毒的症状;也有无临床症状的隐性胎传梅毒。梅毒感染后的长期病程中,由于机体抵抗力和反应性的改变,症状时而显发,时而潜伏。后天梅毒的第一期症状主要表现为感染部位的病损——硬性下疳;二期时螺旋体播散后,全身皮肤黏膜出现梅毒斑、丘疹;进入晚期的梅毒损害则除皮肤黏膜外,尚可侵犯包括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任何内脏器官或组织,其破坏性大,可危及病人生命。而胎传梅毒的早期及晚期损害,与后天梅毒临床表现基本相同。现仅就各类梅毒在口腔颌面部的表现分述如下。
1.后天或获得性梅毒
(1)硬性下疳:螺旋体进入人体后即开始繁殖,大约在2~3天内即经血循环传播全身,但直至3周左右开始在螺旋体进入人体部位发生感染后第一次可见损害,即硬性下疳。初起时局部出现小红点,迅速发展为斑丘疹或硬结,表面糜烂或形成浅溃疡,有黏液或薄纤维膜覆盖,此种损害大多单发,质坚如软骨,不痛,硬性下疳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界限清楚,周围呈暗红色。病变的区域性淋巴结在下疳出现1~2周后开始肿胀发硬,但无痛,亦不化脓。口腔颌面部下疳通过非性交方式传染,其发病部位可见于唇、舌、扁桃体部和面颊等处。不治疗3~4周可自愈,遗留浅在瘢痕。
(2)口腔颌面部梅毒疹:二期梅毒病程中在全身皮肤出现各类梅毒疹的同时亦可表现有颌面部皮肤及黏膜梅毒疹。因口腔黏膜潮湿温暖,且常受刺激及摩擦,致表面破溃及糜烂,其内包含的大量螺旋体播散,故黏膜梅毒疹传染性极大,不可忽视。口腔黏膜梅毒疹的病损表现的类型有弥漫性红斑性咽炎:咽部弥漫性发红、微肿、主观常有痛感;黏膜斑:直径0.5~1.0cm的圆或椭圆形糜烂丘疹,稍突起,微红,覆以灰白色薄膜,常发于唇内侧、舌、牙龈、颊、软硬腭和扁桃体部,病损部位不固定,消失后又可在它处出现;潮湿丘疹:肥厚的黏膜斑,触之坚实等。
(3)口腔颌面部晚期梅毒:一般梅毒感染4年后进入晚期。此期中约1/3左右病例出现皮肤、黏膜、骨和神经、血管及内脏的损害。晚期梅毒的基本病变为结节型梅毒疹和梅毒性树胶样肿(梅毒病)。口腔颌面部常见为口腔黏膜和颌骨受累。
①口腔黏膜的晚期梅毒:树胶样肿可发生于舌部、唇部、腭部和扁桃体,引起一块或数块的圆形或卵圆形红褐色斑,以后消退遗留表面光滑的瘢痕。树胶样肿也可溃破,发生边界不规则的凿状溃疡,但不痛也无区域淋巴结肿大,舌部乳头萎缩,但无色素沉着。有时舌肌有弥漫性树胶样浸润,舌体渐肥大成巨舌,致活动度减小,发音不清,以后瘢痕组织增生,舌面出现不规则沟纹,称间质性舌炎(interstitial
glossitis),是晚期梅毒的另一种表现。腭部、扁桃体等部树胶样肿可毁损咽穹隆、腭部及腭垂,甚至造成腭部穿孔。口腔黏膜梅毒受慢性刺激可致癌变。
②颌面骨梅毒:是由于颌面骨或骨膜受晚期梅毒树胶样肿病变破坏所致。临床以硬腭最常见,其次为上颌切牙区牙槽突、鼻中隔,间或也可见于颧骨、下颌骨角部。腭部树胶样肿常位于腭中线(有时原发于鼻中隔),呈结节型或弥漫状。树胶样肿浸润灶很快软化,形成溃疡,溃疡底面为骨质,以后骨质破坏成死骨,死骨脱落后造成腭骨穿孔,发生口腔与鼻腔相通。在穿通口边缘逐渐变平滑,鼻黏膜与腭黏膜相连,形成瘢痕。当腭部树胶样肿波及鼻中隔、鼻骨、上颌骨等,则在颜面部表现为鼻梁塌陷的鞍状鼻(saddle-nose),若鼻之硬骨、鼻软骨及软组织均被破坏则呈现全鼻缺损的洞穿畸形。上颌骨牙槽突树胶样肿,初无自觉症状,上唇被肿块抬起,以后肿块溃破造成牙槽骨坏死,死骨脱落后遗留齿槽骨骨质缺损,而表现上唇下陷,唇部瘢痕收缩牵拉上唇底部可致明显内陷畸形。颧骨梅毒树胶样肿病变,早期在眶外下角皮肤出现瘘孔,以后骨质破坏脱落形成颧部内陷瘢痕。
2.胎传梅毒? 临床分为二期,由于临床发病年龄差异较大,而无严格的早晚期发病年龄界限。一般在4岁以内发病者为早期,4岁以上者为晚期。
(1)早期胎传梅毒:多在出生后第3周至3个月,甚至一年半后出现症状。婴儿常为早产儿,表现营养障碍,貌似老人。鼻黏膜受累,致鼻腔狭窄,呼吸不畅,有带血的脓性黏液分泌;口腔黏膜可发生与后天梅毒相似的黏膜斑;口周斑丘疹互相融合而表现为弥漫性浸润、增厚,表面光滑脱皮,呈棕红色,皮肤失去弹性,在口角及唇缘辐射出深的皲裂,以后愈合形成辐射性浅瘢痕。
(2)晚期胎传梅毒:多发生于儿童及青春期,除有早期胎传梅毒的遗留特征外,一般与三期后天梅毒病变相似,可发生结节型梅毒疹及树胶样肿,导致软、硬腭穿孔,鼻中隔穿孔及鞍状鼻。具有特征性改变的是牙发育异常,上前牙呈颈宽切缘窄,切缘半月形缺口的楔状牙或称哈钦森牙(Hutchinson
teeth),下颌第一恒磨牙 [IMAGE]images\颌面部梅毒_临床表现_1.jpg[/IMAGE]
面牙尖向中央倾斜,形似桑椹,故又称为桑椹牙。恒牙可有发育不良,萌出较晚,牙列不齐。此外,又将梅毒性间质性角膜炎出现的角膜混浊,第Ⅷ对脑神经损害的神经性耳聋,哈钦森牙,称为哈钦森三征(Hutchinson
诊断诊断需审慎,对获得性梅毒冶游史是很重要的诊断线索,临床表现亦可作为重要诊断依据。如系胎传梅毒,要详细询问其家庭成员患病情况。应根据详细而正确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综合分析判断,损害性质不能确定时可行组织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梅毒下疳、二期梅毒的扁平湿疣及黏膜斑分泌物涂片的暗视野检查法,直接检查活动闪烁的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常用的是非螺旋体抗原的康氏(Kahn),克氏(Kline)絮状沉淀试验和瓦氏(Wasserman)补体结合试验的定性及定量试验,结果对梅毒的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以及发现隐性梅毒有重要意义。但各期梅毒的血清反应阳性率与病期、病型、治疗情况及患者反应性有关,可因其他原因如技术操作错误及其他疾病如螺旋体疾病(雅司、鼠咬热、回归热等)、传染病(麻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伤寒)、感染性疾病(心内膜炎、肺炎、结核、败血症等)而出现假阳性。用螺旋体抗原如雷特蛋白质补体结合试验(Reiter
protein complement fixation test,RPCF
test),假阳性反应可降至0.5%~2%,但其灵敏性较差,初期梅毒病人阳性率70%;晚期梅毒病人阳性率仅占38%。为此近年采用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luoresce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test FTA-Abs
test)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在初期梅毒85%呈阳性反应;98%的晚期梅毒病人有阳性反应。此外,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常规检查脑脊液,因为梅毒病人虽无神经系统症状,但脑脊液可不正常,梅毒病人脑脊液检查既作为神经梅毒治疗前后效果的监测,也作为梅毒血清试验的补充诊断方法。X线照片可发现梅毒的心血管及骨骼病变。
治疗梅毒确诊后其治疗原则:及时、足量、正规、定期追踪观察,对配偶、性伴侣同时检查和治疗。目前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是青霉素,目前尚无耐药病例发生。对早期梅毒,实施正确治疗,完全可以治愈。自1943年Mahoney等人发现青霉素有杀灭梅毒螺旋体的作用,早期梅毒损害迅速愈合,对晚期梅毒疗效亦佳以来。研究结果表明:青霉素能抑制TP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胞膜突出,细胞经渗透溶解而破坏,TP对青霉素非常敏感,血清浓度0.03IU/mL可杀死TP,且目前尚未发现耐青霉素的梅毒螺旋体株,青霉素G又是治疗神经梅毒和妊娠梅毒疗效肯定的惟一药物。故世界各国治疗梅毒仍以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如对青霉素过敏,几乎都应作青霉素脱敏,然后给予青霉素治疗。
1.常规治疗 (1)早期梅毒方案(一、二期,病期在2年以内的潜伏梅毒):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万U/d,肌注,连续10天。或苄星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共2次。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或四环素500mg,4次/d,口服,连续15天。治疗后3个月复查1次。
(2)晚期梅毒方案(包括:三期梅毒,病期2年或不能确定病期的潜伏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患者):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万U/d,肌注,连续15天为1疗程,也可考虑第二疗程,疗程间休息2周,或苄星青霉素G
240万U,1次/周,肌注,共3次,对PNC过敏者用四环素或红霉素。500mg口服,4次/d,连续30天。晚期梅毒治疗中可能出现雅-赫氏反应(Jarisch-Herxheimer
reaction),即治疗后病情反而加剧的现象,这是由于短期内大量螺旋体死亡释放大量的异性蛋白和毒素所致,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治疗初期(24h内),严重者危及生命,另一种原因是内脏梅毒损害迅速好转,但形成大量瘢痕组织,器官代偿功能下降,患者出现发热,黄疸,肝、脾大等,甚至死亡。为防止此类反应发生,尤其是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患者在青霉素使用前一天,给予泼尼松5mg,4次/d,连续3天,采用普鲁卡因青霉素。
(3)妊娠梅毒: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万U/d,肌注,连续10天,妊娠初3个月内注射1疗程,未3个月注射1疗程,过敏者换用红霉素。
(4)先天梅毒:早期先天梅毒:用普鲁卡因青霉素G
5万U/(kg·d),肌注,连续10天,苄星青霉素5万U/kg,肌注1次。晚期先天梅毒:普鲁卡因青霉素G
5万U/(kg·d),肌注,10天1疗程。
2.参考美国CDC《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结合我国情况起草的《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经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通过。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与卫生部于1996年1月联合发布,兹介绍如下:
(1)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
①青霉素疗法。A.苄星青霉素G(长效西林)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共2~3次。B.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万U/d,肌注,连续10~15天,总量800万~1200万U。
②对青霉素过敏者。A.盐酸四环素500mg,4次/d,连服15天。或多西环素(强力霉素)100mg,2次/d,共15天。B.多西环素100mg,2次/d,连服15天。
(2)晚期梅毒(包括三期皮肤、黏膜、骨髓梅毒、晚期潜伏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 ①青霉素疗法。A.苄星青霉素G
240万U,1次/周,肌注,共3次。B.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万U/d,肌注,连续20天。
②对青霉素过敏者。A.盐酸四环素500mg,4次/d,连服30天。或多西环素(强力霉素)100mg,2次/d,共30天。B.多西环素100mg,2次/d,连服30天。
(3)先天梅毒(胎传梅毒):
①早期先天梅毒(2岁以内)。脑脊液异常者。A.水剂青霉素G,5万U/(kg·d),分2次肌注或静滴,连续10~14天。B.普鲁卡因青霉素,
5万U/(kg·d),肌注,连续10~14天。脑脊液正常者:苄星青霉素5万U/kg,1次肌注。未查脑脊液者,可按脑脊液异常者治疗。
②晚期先天梅毒(2岁以上): A.普鲁卡因青霉素G,5万U/(kg·d),肌注,连续10天为1疗程,总量不超过成人剂量。
B.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7.5~12.5mg/(kg·d),分4次口服,连服30天(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
3.梅毒的中医治疗方案 (1)辨证论治:
①肝经湿毒型:主证:由于不洁性交后出现阴部下疳,患处红肿、糜烂、溃疡、小便赤涩、大便干结、口干口苦、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滑。治法:清肝经湿热、泻火解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连翘15g。生地黄15g,泽泻10g,车前子15g,黄芩10g,土茯苓30g,甘草3g。用法:1剂/d,水煎,分2次服。按语:本方选自《外科正宗》治下疳主治方,以龙胆泻肝汤清肝经湿热,适用于一期梅毒硬下疳,如有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6g,伴横痃肿大者加夏枯草。
②湿热蕴毒型:主证:下疳初起,如赤豆坚硬或焮肿,破后溃疡内翻,色紫红,疮口凹陷,腐臭不堪,久不收口,可伴发热、头痛、烦躁、口干、咽痛、舌质红、苔黄、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方药:土茯苓合剂加味:土茯苓60g,金银花20g,威灵仙10g,白鲜皮10g,苍耳子10g,甘草6g。用法:1剂/d,水煎,分2次服。按语:方中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功效:解毒除湿、利关节,为治疗梅毒主药,古医书很早就有土茯苓可治五淋白浊和杨梅疮毒的记载,金银花、白鲜皮清热解毒、燥湿、威灵仙祛湿止痛,通达诸经,苍耳子通鼻窍,祛风湿,甘草解毒,和缓止痛。调和诸药。本方适合治疗已经用足量西药而梅毒血清阳性固定不变者。
③肺脾蕴毒型:主证:下疳见于非生殖器部位,如手指、口唇、乳房等处,杨梅疮小而干,体质壮实,有发热、恶寒、大便燥结者,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治法:清泄肺脾,解毒消疮。方药:杨梅一剂散加碱:麻黄3g。金银花10g,防风10g,威灵仙10g,羌活10g,皂角刺10g,白芷6g,蝉蜕5g,穿山甲10g,大黄6g。用法:1剂/d,水煎,分2次服。按语:杨梅一剂散选自《外科大成》,适用于一、二期梅毒。如有咽喉红而干者加牛蒡子10g,马勃10g;杨梅疮色淡,时隐时现者,加生黄芪30g,玄参10g。
④肝肾蕴毒型:主证:下疳溃烂,血水淋漓,四周有硬边凸起,中间腐烂成窝,日益增剧,或杨梅疮筋骨疼痛,已成数月,延绵不已。舌质淡,苔薄,脉濡沉。治法:清泄肝肾邪毒,清热利湿。方药:加味遗粮汤:川芎10g,当归10g,防风10g,薏苡仁15g,木瓜10g,金银花20g,木通10g,白鲜皮15g,苍术10g,威灵仙10g,仙遗粮(土茯苓)30g,皂荚子5枚,甘草5g。用法:1剂/d,水煎,分2次服。按语:本方可用于一、二期梅毒。多因与梅毒患者不洁性交,入房纵欲,久忍不泄,败精留滞,阴器浊气未净,结久成毒,一经交接,乘肝肾之虚而入,遂成此症。如发于下肢加牛膝10g;疮久气虚者加人参10g,忌食牛肉、烧酒、海腥、煎炒等。
⑤血热蕴毒型:主证:全身皮肤红斑、丘疹、色如玫瑰,不痛不痒,或有脓疱,口舌生疮,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绛红,苔黄,脉滑。治法:清血解毒,泻下散瘀。方药:清血搜毒丸加减:血竭花10g,广木香10g,青木香10g。丁香10g,儿茶10g,黄柏10g,金银花15g,水牛角30g。用法:1剂/d,水煎,分2次服。按语:本方适用于二期梅毒皮疹明显者。如疹色暗红加赤芍15g,紫草15g;伴扁平湿疣者,加土茯苓60g。
⑥毒伏筋骨型。主证:杨梅结毒,筋骨疼痛,关节僵硬,行走不便,肌肉消瘦,舌质暗红,苔黄,脉涩。治法:解毒活血,通络止痛。方药:革薢汤合搜风解毒汤:萆薢10g,苦参10g,防风10g,何首乌10g,威灵仙10g,当归15g,白芷10g,苍术10g,薏苡仁30g,石菖蒲10g,黄柏10g,羌活10g,红花6g,土茯苓30g,木瓜10g,皂荚子5枚,甘草6g。用法:1剂/d,水煎,分2次服。按语:草薢汤选自《外科正宗》,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之功,搜风解毒汤选自《经验丹方汇编》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舒筋活络之功,两方合用,有解毒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可治疗骨梅毒。
⑦瘀毒内阻型:主证:杨梅结毒,发无定处,外侵皮肤、内侵脏腑,树胶肿样损害,腐臭不堪,疮面凹陷,边缘整齐,长年不愈,形成鼻塌,唇缺腭穿等,舌质暗,脉涩。治法:活血化瘀解毒。方药:通仙五宝散:钟乳石粉0.9g,琥珀0.5g,冰片0.5g,大丹炒0.6g。用法:为末,入炒飞面分半,分20服,每日用土茯苓500g,水煎200mL入药一股,温服,其土茯苓汤须一天服尽。重者再服一料,无不愈。按语:本方选自《经验丹方汇编》。方中钟乳石又名鹅管石,性味甘、温,有益肾温肺平喘的功效,琥珀性味甘、平,功效定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朱砂性味甘、寒,功效清热解毒,镇心安神,冰片善于清热通窍、杀虫止痒。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合方应用活血散瘀,利尿通淋。清热解毒,适用于梅毒树胶肿。服用时不可饮汤水并茶。忌食鸡、牛、羊及禁房事。
⑧肝肾亏损型:主证:杨梅结毒,久治不愈,两足萎弱,筋骨疼痛,肌肤麻木,排尿困难,失禁遗尿,阳痿遗精,头晕目眩,心慌心悸,舌红苔少,脉沉细。治法:滋补肝肾,填髓熄风。方药:地黄饮子加减:熟地黄15g,巴戟天10g,肉苁蓉12g,茯苓15g,麦门冬15g,锁阳10g,何首乌12g,熟附子6g,五味子6g,山萸肉10g,石斛10g,鹿角胶10g,淫羊藿10g,枸杞子10g,石菖蒲6g,远志10g,天麻6g,肉桂3g。用法:1剂/d,水煎,分2次服。按语:本型相当于梅毒脊髓痨。巴戟天、肉苁蓉、鹿角胶、锁阳、淫羊藿补肾壮阳,强筋骨,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山萸肉、五味子补血涩精,滋补肝肾,石斛,麦门冬滋阴清虚热,熟附子、肉桂补肾阳、散寒止痛,石菖蒲芳香开窍,和中辟浊,茯苓、远志健牌补中,宁心安神,天麻止虚风上扰。全方合用共奏滋补肝肾、填精益髓、壮阳强骨、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之功。如大便干结,加洒大黄6g;大便溏,小便失禁加淮山药15g。芡实10g;头晕明显加钩藤15g,川芎10g。
⑨心脾两虚型:主证:杨梅结毒,心悸不安、怔忡、失眠、健忘、头晕目眩、唇甲淡白、面色
[IMAGE]images\颌面部梅毒_治疗_1.jpg[/IMAGE]
白、神疲乏力、气短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甚则脉结代。治法:调补气血,补益心牌。方药:归脾汤合炙甘草汤加减:当归10g,龙眼肉10g,黄芪15g,白术10g,党参15g,茯神15g,远志10g,炙甘草10g,麦冬15g,桂枝6g,生姜6g,酸枣仁10g,木香10g,土茯苓20g。按语:本方用归脾汤健脾补血,炙甘草汤宁心安神,适用于梅毒性心脏病。
(2)外治疗法: ①白杏膏(《古今医鉴》):用轻粉3g,杏仁(去皮)7个,共捣烂,将疮去痂,先抹猪胆汁,后涂药。
②杨梅疮熏法(《证治准绳》):好艾叶500g,雄黄、黄丹各30g,松香120g,苍术250g,后四味为末,入艾拌匀,用黄纸做成药筒15cm长,以火烧着一头,将烟熏疮口。待筒烧过一半去筒,用水银膏贴之,次日又洗又熏之,半月有效,如重20天有效。
③鹅黄散(《外科正宗》):下疳、杨梅疮均可用鹅黄散干撒患处:煅石膏、轻粉、炒黄柏各等份为极细末,干搽烂处,即可结痂,再烂再搽,毒尽乃愈。
④结毒灵药方(《外科正宗》):水银30g,朱砂、雄黄、硫磺各3g共研细。入阳城罐内,泥固铁盏粱兜固紧封口,稍久,用水擦盏内,火毕,次日取出盏底灵药。用灵药1.5g,轻粉1.5g和匀碾细,水罐盛贮,纱封罐口,用时先用甘草汤洗净患处。将罐倒悬,纱眼内筛药撒患处,用后单油膏药盖之,一天一换自效。治杨梅结毒,腐烂作臭,或咽喉、唇、鼻腐坏日甚者并效。
(3)针灸疗法:主穴:大椎、肩井、曲池、阳陵泉、气海、八髎。配穴:肩髃、内关、内庭、委中、绝骨、环跳、昆仑。主穴与配穴轮流选用,隔日针刺1次,每次留针20~30min。适用于梅毒性关节炎。
4.疗后观察
(1)治愈标准:梅毒患者经足量、规则治疗后还应定期观察,包括全身体检及RPR试验,以了解是否治愈或复发。治愈标准有临床治愈和血清治愈。
(2)疗后观察时间:早期梅毒疗后第1年每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连续2~3年。每次复查包括临床和血清(反应素)复查。如RPR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滴度升高4倍(如由1∶2升高为1∶8)属于血清复发或有症状复发,均应加倍复治。晚期梅毒治疗后复查同早期梅毒,但应观察5年。妊娠梅毒治疗后,分娩前每月复查RPR试验,分娩后观察同其他梅毒,但所生婴儿要观察到RPR阴性为止。
预防梅毒是可以预防的:①加强对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②梅毒患者是梅毒的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早期彻底治疗,防止播散是消除传染源的根本办法。梅毒主要通过性关系直接接触传染,因此应有良好的性道德观,洁身自爱等。③保护第二代,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注射,故应加强婚前及产前检查(包括RPR试验),梅毒患者治愈后才能结婚或怀孕;妊娠后发现患梅毒者,应在妊娠早期积极治疗,防止传染胎儿。④严格血源控制,供血者一律作梅毒血清试验
  陈实功:解毒天浆散,治杨梅疮不问新久,遍身溃烂及筋骨作痛者。
  验方:天花粉6克,防己、防风、皂角针、白藓皮、连翘、川芎、当归、风藤、木瓜、金银花、蝉蜕、薏苡仁各3克,甘草1.5克,土茯苓60克。
  水2盅,煎8分,临服入酒1杯,量病上下服之。下部加牛膝。
  张锡纯:洗髓丹,治杨梅疮毒蔓延周身,或上至顶,或下至足,或深入骨髓,无论陈新、轻剧,服之皆有奇效,三四日间疮痂即脱落。
  验方:净轻粉6克(炒至光色减去三分之二,研细,火候宜中),
净红粉3克(研细,须多带紫黑片者用之方有效验),露蜂房(如拳大者)1个(大者可用一半,小者可用2个,炮至半黑半黄色,研细,炮时须用物按之着锅)
,核桃10个(去皮捣碎,炮至半黑半黄色,研细,纸包数层,压去其油)。
  上诸药用枣肉为丸,黄豆粒大,晒干,分3次服之。服时须清晨空腹,开水送下,至午后方可饮食。忌腥半月。
  辨证方
  1、热证
  龚自璋:治杨梅结毒。
  验方:土茯苓15克,银花3克,花粉4.5克,蜈蚣3条(去足),地丁3克,蒲公英3克,蒌仁4.5克,穿山甲(炒)3片,全蝎3个(茶洗),天虫(炒)4.5克,芒硝15克,蝉蜕4.5克,土木鳖1.5克(去壳,切片),生大黄15克,生甘草1.5克,大斑蝥1.5克(去头翅,糯米拌炒),老姜3片。
  上以河水3碗,煎至碗半,滤出,露l宿,去脚取清者,空腹温服。临时将口咬芦管,使火毒从上出而解。大便泻数次之后,以猪肉好酒啖之。泻止疮瘥再服后方:
  槐花120克,川萆薢120克,白药皮90克,苍耳子60克,甘草30克,连翘60克,地肤子60克,胡麻仁60克,金银花90克。
  共炒磨末,和蜜为丸,如桐子大。早晚以土茯苓15克煎汤吞9克。忌食茶。
  龚自璋:搜风解毒汤,治杨梅疮成结毒,筋骨疼痛。
  验方:土茯苓30克,白藓皮15克,金银花15克,薏苡仁15克,防风15克,木通15克,木瓜15克,皂角子12克。
  用水煎,1日3服。
  气虚弱加人参3克,血虚加当归10克。忌食牛、羊、鸡、鹅等发物,并肉、鱼、茶、烧酒,禁房事。
  2、虚证
  陶承熹:杨梅阴毒方。
  验方:生地、当归、银花、甘草节各30克。
  另用土茯苓1000克,捶碎入无灰酒5000克浸一宿,再入猪胰子2个,去筋膜净,砂锅煮至4大碗,去渣,入前药同煮至2碗服之。忌食盐、忌铁。至重者2服痊愈。
  缪仲淳:治霉疮。
  验方:猪胰脂60克,金银花6克,皂角刺3克,芭蕉根30克,雪里红15克,五加皮6克,土茯苓(白色者)60克,皂荚子7粒(打碎),独核肥皂仁7粒(切片),白僵蚕(炙)2克,木瓜3克,白葬皮3克,蝉蜕3克。
  年久力衰者,加薏苡仁15克、甘草节6克、绵黄芪9克、怀生地6克、人参6克;久不愈,加胡黄连9克、胡麻仁6克、全蝎7枚。水3大碗,煎1碗,不拘时,饥则服。
  3、实证
  龚廷贤:西圣复煎丸乃扶沟宝林憎传,治杨梅疮后,肿块经年,破而难愈,以至垂危,百方不效,用此如神。
  秘方:乳香、没药、儿茶、丁香(焙)各30克,阿魏、白花蛇、血竭各12克(俱为末),白面(炒)500克,蜂蜜(炼熟)180克,香油120克(煎熟),枣肉(水煮去皮核)500克。
  上共一处为末,捣干余下,丸如弹子大。每用l丸,土茯苓120克;水4碗煎至2碗,入丸煎化,去渣温服。
  万潜斋:外治杨梅疮法。
  秘方:铜绿、胆矾各15克,轻粉、石膏各30克。
  共研极细末,磁罐收贮,湿疹干掺,干疮猪胆汁调点,1日点3次自愈。
  食疗方
  万潜斋:热证。
  秘方:用麻黄3克,经霜紫背浮萍15克,鳖鱼1个(重150~180克,去肠杂),共入罐,加水煮极烂食之,7日痊愈,且不致肛疼,其法最妙。
  龚廷贤:热证。
  秘方:茯苓糕,治杨梅疮毒。土茯苓去粗皮为细末500克,白蜜500克。
  秘方:糯米粉500克,3味和匀,蒸糕食之。常以茯苓煎服当茶吃,不可饮茶水
解毒天浆散,治杨梅疮不问新久,遍身溃烂及筋骨作痛者。
陈实功:解毒天浆散,治杨梅疮不问新久,遍身溃烂及筋骨作痛者。
&&& 天花粉6克防己防风皂角针
白藓皮 连翘川芎当归风藤 木瓜金银花蝉蜕薏苡仁各3克 甘草1.5克 土茯苓60克
水2钟,煎8分,临服入酒1杯,量病上下服之。下部加牛膝。
--《外科正宗》卷三
张锡纯:洗髓丹,治杨梅疮毒蔓延周身,或上至顶,或下至足,或深入骨髓,无论陈新、轻剧,服之皆有奇效,三四日间疮痂即脱落。
净轻粉6克(炒至光色减去三分之二,研细,火候宜中) 净红粉3克(研细,须多带紫黑片者用之方有效验)
露蜂房(如拳大者)1个(大者可用一半,小者可用2个,炮至半黑半黄色,研细,炮时须用物按之着锅)
核桃10个(去皮捣碎,炮至半黑半黄色,研细,纸包数层,压去其油)
上诸药用枣肉为丸,黄豆粒大,晒干,分3次服之,用之未有不应手奏效者。愚在军中时,用此方治愈军官兵士不胜计。服时须清晨空心,开水送下,至午后方可饮食。忌腥半月。服后,口含柳棍,有痰涎即吐出,愈多吐愈好。睡时将柳棍横含,两端各系一绳,两绳之端结于脑后,防睡着掉落。又须将柳棍勤换,即将药服完仍须如此,必待不吐痰涎时,方可不含柳棍。其药日服1次,若恶心太甚者,可间日l服。服药之后,其牙龈必肿,间有烂者,因毒涎皆从此出故也。然内毒既清,外证不治自愈,或用甘草、硼砂、金银花熬水漱之亦可。
--《衷中参西》上册
龚自璋:治杨梅结毒。
&&& 土茯苓15克
银花3克花粉4.5克 蜈蚣3条(去足) 地丁3克 蒲公英3克 蒌仁4.5克 穿山甲(炒)3片 全蝎3个(茶洗) 天虫(炒)4.5克
芒硝15克蝉蜕4.5克 土木鳖1.5克(去壳,切片) 生大黄15克 生甘草1.5克 大斑蝥1.5克(去头翅,糯米拌炒)
上以河水3碗,煎至碗半,滤出,露l宿,去脚取清者,空心温服。临时将口咬芦管,使火毒从上出而解。大便泻数次之后,以猪肉好酒啖之。泻止疮瘥再服后方。
槐花120克 川萆薢120克 白药皮90克 苍耳子60克 甘草30克 连翘60克 地肤子60克 胡麻仁60克 金银花90克
共炒磨末,和蜜为丸,如桐子大。早晚以土茯苓15克煎汤吞9克。忌食茶。
--《家用良方》卷五
龚自璋:搜风解毒汤,治杨梅疮成结毒,筋骨疼痛。
&&& 土茯苓30克白藓皮15克
金银花15克 薏苡仁15克 防风15克 木通15克 木瓜15克 皂角子12克
用水煎,1日3服。
气虚弱加人参3克,血虚加当归10克。忌食牛、羊、鸡、鹅等发物,并肉、鱼、茶、烧酒,禁房事。
--《家用良方》卷五
陶承熹:杨梅阴毒方。
&&& 生地 当归
银花甘草节各30克
另用土茯苓1000克,捶碎入无灰酒5000克浸一宿,再入猪胰子2个,去筋膜净,砂锅煮至4大碗,去渣,入前药同煮至2碗服之。忌食盐、忌铁。至重者2服痊愈。
--《惠直堂经验方》卷三
缪仲淳:治霉疮。
&&& 猪胰脂60克
金银花6克皂角刺3克 芭蕉根30克 雪里红15克 五加皮6克 土茯苓(白色者)60克 皂荚子7粒(打碎) 独核肥皂仁7粒(切片)
白僵蚕(炙)2克 木瓜3克 白葬皮3克 蝉蜕3克
年久力衰者,加薏苡仁15克、甘草节6克、绵黄芪9克、怀生地6克、人参6克;久不愈,加胡黄连9克、胡麻仁6克、全蝎7枚。水3大碗,煎1碗,不拘时,饥则服。
--《广笔记》卷三
3、实 证;&&
龚廷贤:西圣复煎丸乃扶沟宝林憎传,治杨梅疮后,肿块经年,破而难愈,以至垂危,百方不效,用此如神。
乳香没药儿茶丁香(焙)各30克 阿魏白花蛇血竭各12克(俱为末) 白面(炒)500克 蜂蜜(炼熟)180克 香油120克(煎熟)
枣肉(水煮去皮核)500克
上共一处为末,捣干余下,丸如弹子大。每用l丸,土茯苓120克;水4碗煎至2碗,入丸煎化,去渣温服。
--《万病回春》卷八
万潜斋:外治杨梅疮法。
&&& 铜绿 胆矾各15克
轻粉石膏各30克
共研极细末,磁罐收贮,湿疹干掺,干疮猪胆汁调点,1日点3次自愈。
&&& --《寿世新编》
陶承熹:阚家丸,治杨梅结毒,误服轻粉毒发,久烂不痊。
&&& 槐蕊9克(微炒)
轻粉3.6克 当归须4.5克 白芷3克 牛黄1.5克 丁香 乳香 顶红朱砂 没药各3克 珠子l.5克 雄黄3克
陈蜜丸,绿豆大。每服7丸,日服4次,土茯苓汤下。
--《惠直堂经验方》卷三
陈实功:结毒灵药方,治杨梅结毒,腐烂作臭,或咽喉、唇、鼻腐坏日甚者并效。
&&& 水银30克 朱砂
硫黄雄黄各90克
共研细,入阳城罐内,泥固铁盏梁兜固紧封口,点3香为度,用水擦盏内,火毕,次日取出盏底灵药,约有45~48克。治寻常腐烂之症,灵药15克,轻粉15克,和匀碾细,小罐盛贮,纱封罐口,临用甘草场洗净患上,将罐倒悬,纱眼内筛药患上,用后单油膏药盖之,1日1换有效。男子、妇人咽烂者,灵药3克加入人中白0.6克研细吹之,日用3次,内服不二散,其疼即止,随可饮食。
--《外科正宗》卷三
陈复正:梅疮点药。
杏仁30克,热汤泡去皮,以棉纸包之,木棰缓缓捶去油,此物极难得干,必数十换纸,方得油净,以成白粉为度,谓之杏霜。每杏霜3克,加入真轻粉2.4克,明雄0.3克,共研匀,先以槐花煎浓汤,将疮洗净,疮湿则以药干搽之,疮干则以公猪胆汁调搽,3日痊愈,百发百中。此方不特治小儿梅疮,凡外科下疮疮、蜡烛疮,药到病除,久经效验。
--《幼幼集成》卷四
陈实功:解毒紫金膏,治杨梅结毒,腐烂作臭,脓水淋漓,诸药不效者。
细块矾红明净松香各500克
共碾极细末,麻油调稠。先将患处用结毒方熏洗洁净,搽上此药,油纸盖上,以软布条要扎至紧,毋令血行,3日一换。
--《外科正宗》卷三
万潜斋:治杨梅疮秘方。
癞蛤蟆1只,大者更佳,红眼者有毒,不可用,取时不可拿重,恐走蟾酥,宜用圆口小瓶1个置于地上,缓缓赶其自进,量能饮酒250克者,下酒500克,须折250克可服,其瓶口用木针针固,仍以纸条封紧,不可出气,慢火煨煎,先将瓦瓶与酒共蛤蟆称过斤两若干,煎折半,可住火,除去蛤螟,止取清酒温服,服后即将棉被覆,缓取汗,汗干方可取动,切勿坐立当风处,恐又受风。&&
若上部疮多,略吃些粥服;下部疮多,空心服。如一服未愈,停三四日再服1个,即痊愈,且终身不发,屡验之方也。
&&& --《寿世新编》
万潜斋:詹珍专得一方,用麻黄3克,经霜紫背浮萍15克,鳖鱼1个(重150~180克,去肠杂),共入罐,加水煮极烂食之,7日痊愈,且不致肛疼,其法最妙。(热证)
&&& --《寿世新编》
龚廷贤:茯苓糕,治杨梅疮毒。(热证)糯米粉500克,3味和匀,蒸糕食之。常以茯苓煎服当茶吃,不可饮茶水。
--《万病回春》卷八
土茯苓去粗皮为细末500克,白蜜500克,
花柳病在史籍上,较早有对花柳病医治记载的是华佗。1920年在安徽亳州藏书家姚氏墨海楼的故纸堆中发现了年代久远的《华佗神医秘传》手写本,其中有15种治花柳病的处方,而且记载了前阴溃烂、脱落、鼻柱将落这些可怕的症状,而华佗能治愈它,“即已脱落者,亦能重生”,实在令人惊叹。
汉朝以后,在治疗花柳病方面也陆续有些记载。例如,隋巢元方《病源侯论二十四·花瘘候》云:“风湿容干皮肤,与血气相搏,其肉突出,如花开状。”《病源候论二十五诸恶疮候》云:“初生如饭粒,破则血出,生恶肉有根,肉出反散如花,诸恶疮久不瘥者亦然。”唐王焘《外台秘要》引《素女经》说:“七伤之情,不可不思。第六之忌,新息沐浴,头身发湿,举重作事,流汗如雨。以合阴阳,风冷必伤。其腹急痛腰脊疼强。四肢酸疼,五脏防响。上攻头面,或生漏沥,云出《古今录验》二十五卷中。”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云:“交合事,蒸热得气,以菖蒲末白梁粉敷合,燥则湿痛不生。”又说:“治阴恶疮,以蜜煎甘草末涂之。”宋窦汉卿《疮伤经验全书》云:“霉疮由于与生疳疮之妇人交合薰其毒气而生。”
以上论述中的所谓“四肢酸痛,上攻头面”,其现象类似梅毒。所谓“恶疮久不瘥”,也可能是梅毒的萌芽。而窦汉卿所云“霉疮由于与生疳疮之妇人交合薰其毒气而生”,更是把这种病与性交联系在一起了。但是,在这些古书上都没有明确提出这是性病、花柳病,而是往往把所谓恶疮与风疠相混。在这个问题上,古书上也提出一些个案可供分析,例如:
齐武平时,梁州薛河寺僧远为,性疏诞。不修细行,好逐流荡,欢宴为任。眼边有乌点,洗拭之,眉毛一时随手落尽。(《唐高僧传》)
消渴连年,累有相如之患。遣于大渐,遂如范增之疾。桐君对药,分阏神明。李柱倚医,更无方技。铭云:“梧桐茂苑,杨柳娼家。千金回电,百日流霞。凋零倏忽,凄怆荣华。河阳古树,金谷残花。”(周瘐信:《郑伟墓志》)
潘炕嬖美妄解愁,遂风恙成疾。
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怆感惭愧,转加困剧而毙。(《苕溪渔隐丛话》)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夜,有得风疾者,口不能言,死生之争,有甚于刀锯木索者,知其不可救,默为祈死而已。”(《东坡志林》)
以上这些症状,都和花柳病类似,而且从记载看来,和性生活也有密切关系。据考证,前面《东坡志林》所述,也是刘贡父的事情,贡父兄刘敞知永兴军,亦惑官妓茶娇得惊眩疾。(《宋裨类钞》)那么这些病是花柳病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有任何疆料对此作过明确的诊断与记载。
中医治疗方剂1、花柳败毒丸
【组成】朴硝2两,桃仁1两,赤芍1两,全蝎1两,浙贝母1两,血蝎1两,金银花4两,野大黄4两,茯苓5钱,炮山甲5钱,车前子5钱,蜈蚣30条(去头足)。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主治】梅毒落后,大便下血;梅毒升天,咽喉肿烂,鼻烂,发脱,身发梅痘、梅疹及鱼口、便毒。
【功效】清血败毒。
【禁忌】忌一切发物、油腻。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2钱重。
【用法】每服1丸,白开水送下,再服白水1钟,以助药力。
2、花柳解毒丸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组成】金银花5钱,白鲜皮5钱,土茯苓5钱,薏苡仁5钱,防风5钱,木通3钱,木瓜3钱,皂角2钱,归尾5钱,红花3钱,大黄3钱。
【功效】清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杨梅结毒,初期肿痛,便溺淋涩,筋骨疼痛。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1钱5分重。
【用法】每服1丸,饭后1小时白开水送下,日3次。
【禁忌】忌辛辣,刺激发物。
3、荆防败毒散
【组成】人参 8g恙活9g独活9g柴胡6g前胡9g 川芎9g积壳9g
桔梗9g 薄荷6g刑芥9g防丰9g茯苓18g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
4、五味消毒饮
【组成】金银花12g野菊花12g薄公英18g地丁18g紫背天葵10g川太18g
【用法】水煎服。
5、清瘟败毒饮
【组成】小生地18g犀角10g川连9g 栀子12g黄芩9g桔梗10g生石膏12g
知母10g 赤芍9g 玄参12g连翅12g 甘草9g 丹皮9g 谈竹叶12g
【用法】水煎服。
6、连翘败毒丸
【组成】 连翘10g防丰9g 苦参12g 薄荷6g 当归12g芥穗10g花粉12g
黄芩9g 赤芍9g 柴胡6g 恙活9g 黄柏10g麻王0.8g
地丁12g大黄10g 双花10g 生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
【组成】乳香没药川贝黄连赤芍天花粉大黄甘草珍珠粉牛黄冰片雄黄粉
【用法】外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偏方治牛皮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