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忙,别人感冒我吃药了,总忘记吃药,看说明书上说一日三次,我感觉吃的太频繁了,特别是早饭和午饭

这是一个程序员的心得汇总
内热外寒感冒,不能乱吃药
波波一直以为感冒只分两种:风热和风寒。后来看过CCTV--4的《中华医药》节目才知道,原来还有一种叫“内热外寒感冒”,俗称“寒包火”。患上这种感冒,服用普通的中成药制剂肯定好不了的,并且还会加重病情。必须要服用既清内热又散表寒的中药汤剂组方才能快速治愈。药方附下:
【主持人】每次流感易发季节,很多人都会想尽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预防。然而对于普通感冒,我们就可以掉以轻心了吗?您知道普通的感冒一样可能致人死亡吗?前两天在医院心血管内科当医生的一个朋友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最近他们门诊有很多的心肌炎患者,有一些严重的送来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了,而这些患者当中有一半是由于普通感冒引起的。他们在感冒初期和大多数人一样,并不是很在意,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在家里找药,或者去药店随便买些药,自行用药解决,当发现没有什么效果的时候,依然是自己扛着,直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出现了才去医院,最终耽误了病情。可见,对于感冒来说,得病之后能否正确用药的确是第一关,尤其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都喜欢用中药,可中药最讲究对症下药,如果选用的药物不对症,那不仅不会治病,有时候还会火上浇油,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小张就有这样的经历。
【解说】2007年1月的一个夜晚,临睡前看了一部恐怖电影的小张做了一场恶梦,从梦中醒来的她突然感觉身体很不舒服。
【小张】浑身冷、浑身都酸疼酸疼的,特别难受,嗓子也疼、头也疼,还流鼻涕,然后我说试试表吧,一试表一看,三十八度五。
【解说】发烧38度5,还头疼、流鼻涕,小张觉得自己一定是感冒了。因为担心西药会有副作用,第二天一早她来到了离家不远的药店,想买些中成药来吃。
【药店售货员】小姐您需要什么药?
【小张】看看感冒药。
【药店售货员】您感冒什么症状?
【小张】有点发烧、嗓子疼。
【药店售货员】发烧、嗓子疼
【小张】流鼻涕。
【药店售货员】流什么颜色鼻涕?
【小张】黄的那种。
【小张】夜里起来的时候我觉得流的是清鼻涕,但是那天我早上起来去买药的时候我觉得好像流的是浓鼻涕。然后我就跟人家说流的是浓鼻涕。
【药店售货员】黄色的,浓鼻涕,那说明你是风热感冒,吃点双黄连吧,这就专对风热感冒的。
【小张】人家给我推荐我买风热感冒的药,其实我也分不清什么风热感冒或者什么别的类型的感冒,然后我就买了这种药,回家以后就吃了。
【解说】然而吃完了药,小张却感觉更难受了。
【小张】到了下午都不见好,而且感觉越来越厉害了,浑身特别特别冷,盖两床被子都不管用。
【解说】小张开始担心了,这可是正规药店买回来的感冒药啊,如果只是效果不明显倒也罢了,怎么也不应该越吃越严重啊,究竟是药店工作人员把药搞错了,还是自己得的根本就不是风热感冒呢?
【主持人】药店工作人员根据小张的病症,说她是风热感冒,而小张吃了她们推荐的药以后却越来越严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帮她分析一下。中医把感冒分为很多种类,而一般来说在冬春季节比较常见的是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这两大类,市面上治疗感冒的中成药也大多都是针对这两种类型的。那么小张得的是不是风热感冒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儿有一个题板,在这个题板上我们可以看到列出的是风热感冒有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一些常用药物,我们一个一个来替小张核实一下。小张发烧38度5,算是高烧了,这一点是符合风热感冒的,另外她又觉得嗓子疼,这也符合是风热感冒的症状,还有小张得了病以后她说口渴,大家看,口渴爱喝水,这也是符合风热感冒症状的,再有就是小张流的是黄鼻涕,您看,在这也列出了流浓鼻涕或者是黄鼻涕,这一点也是符合风热感冒症状的。这样一看啊,小张确像是风热感冒的症状,看来药店工作人员判断的是比较正确的。那是不是药推荐的不对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儿列出的是几种在得了风热感冒以后常用的中成药有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还有双黄连口服液,而药店工作人员推荐她买的就是双黄连口服液,药推荐没错,是主治风热感冒的。这就怪了,这症状像是风热感冒,药也是治疗风热感冒的,可是小张为什么吃了药之后不但不见好,反而更加严重了呢?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解说】小张找出了药品的说明书,谁知这一看不要紧,问题出现了。
【小张】说明书写的是风热感冒是恶热,而且出汗,我一想不对啊,我一不怕热,而且我冷浑身冷,而且我也没出汗啊。
【解说】尽管发高烧、嗓子疼、流浓鼻涕这些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很相符,但是药店工作人员和我们一样,也忽略了一点,小张并不出汗,而且非常地怕冷,而风热感冒是要出汗的,这又显然与风热感冒对不上。这么看来,小张得的可能不是风热感冒,吃错了药,难怪病情会越来越严重。
既然不是风热感冒,那想必就是另一种风寒感冒了,小张又去了一趟药店,买回了主治风寒感冒的药,然而令她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小张】我买回来之后去看了看说明书,说明书上写这个风寒感冒的确是怕冷,而且不出汗,但是人家上面写的是流清鼻涕,而且不口干,但是我一想不对啊,我流的是浓鼻涕,而且特别渴,嗓子特别难受,特干。
【主持人】小张看了说明书,觉得自己的症状与风寒感冒也不是完全符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再来帮她分析一下,看看有没有错。您看我这儿还有一个题板,在这个上面列出来的是风寒感冒的主要症状和常用的药物。我们一项一项来看,小张非常地怕冷、而且不出汗,您看这两点都像是风寒感冒,怕冷不出汗,可是她又高烧38度5,而风寒感冒一般发烧不会这么高,一般都是低烧,这一点不像,另外她还说口渴喜欢喝水,而风寒感冒,您看是口不渴,这一点也不像,那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鼻涕了,专家告诉我们说,通常判断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最明显也是最方便的一点就是鼻涕,如果流清鼻涕就是风寒感冒,如果流浓鼻涕或黄鼻涕就是风热感冒,可是说到鼻涕小张就糊涂了,她说,她最初发病的时候流的是清鼻涕,这一点看起来您看像是风寒感冒,流青鼻涕,可是几天之后小张的鼻涕就变了,变成了黄浓鼻涕,这一点又不符合风寒感冒而是像风热感冒了。这么多症状都不像是风寒感冒,难怪小张糊涂了。那么药呢?您再看看市面上常见的主治风寒感冒的中成药主要有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等等。那么这次小张买回的倒是感冒清热颗粒,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可是既然症状都不像是风寒感冒,这药还能起到作用吗
【解说】尽管觉得不太对症,但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小张还是吃了这主治风寒感冒的药,可到了晚上,情况更严重了。
【小张】觉得比白天更重了,头特别疼,特别冷,而且高烧不退。
【解说】持续的高烧让小张非常难受,她迷迷糊糊地琢磨着自己的症状,怕冷、不出汗,很像是风寒感冒,可是又口渴、流浓鼻涕,这又好像是风热感冒,可治风寒、风热感冒的药都吃了,又都不管用,难道自己得的不是感冒,而是其它什么严重的病吗?
【解说】已经高烧了两天的小张,再也不敢怠慢病情了,如此复杂的症状让她不得不怀疑自己根本不是感冒这么简单,第三天一大早,小张来就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找到了周平安医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 主任医师 周平安】根据小张的临床表现,不是单纯的风寒表证,也不是单纯的风热表证,属于内热外寒,通常说的“寒包火”证,这样的病你用单纯的治疗风寒感冒的药或单纯的治疗风热感冒的药,效果都不会好,因此吃了不少的药,症状没有改善。
【主持人】原来小张得的是感冒没错,但既不是单纯的风热感冒也不是单纯的风寒感冒,而是属于内热外寒的“寒包火”型感冒,难怪她吃了治疗风寒、风热感冒的药都不管用。然而说到这个“寒包火”型感冒,您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以前很少听说,可是周平安医生告诉我们说,在他几十年行医经历中,就属这种“寒包火”型感冒最多见,在中国北方地区尤为明显。这是因为中国北方地区到了冬季的时候,室外温度很低,而室内由于有暖气、空调等设施,温度比较高,有时候室内外温差能达到一二十度,这样人们从温暖的室内突然到了寒冷的室外,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往往跟不上室内外温度骤变的速度,很容易突然受寒,形成内热外寒的寒包火型感冒。周医生还告诉我们说,这种寒包火型的感冒往往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像小张那样,最初因为受寒流清鼻涕,但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之后又会变成黄浓鼻涕。好了,感冒的类型是弄明白了,可是针对这种内热外寒的“寒包火”型感冒,究竟应该吃什么药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 主任医师 周平安】我们治疗必须表里同治,既要清里热,又要散表寒,里热清了,它就没有基础了,发烧的基础就给它撤了,表寒散了,它外面这种恶寒的一系列的经络不舒的症状也就结束了。因此利用我们的感冒合剂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对症的。
【解说】周平安医生所说的感冒合剂是他专门针对寒包火型感冒,配制出的既清内热又散表寒的中药汤剂组方。就是这简单而又便宜的几味中药,曾经还对流行感冒发挥过出人意料的作用。
1998年岁末,一场流感席卷北京,由于流行范围广、病因不明,感冒迅速成蔓延之势。北京各大医院人满为患,很多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据说,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的维修工地上,三千名民工中,就有六百多人患病,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一个多月间,北京城处在流感的阴霾之中。当时正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工作的周平安,凭着三十年多年的从医经验,分析了当时流感的特点,配制出了一个名叫“感冒合剂”的中药方剂。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 主任医师 周平安】一服药体温就下降了,两服药体温就正常了,一般我们给病人都是拿三服药,第三服一般是巩固治疗。医院给了一个成本价,一般三服药解决问题,一共是18块钱,在当时全院动员加工,买药的人特别多。据事后简单的统计,大概有17、8万人吃了这个药。
【解说】18块钱,三服汤药,治好17万人的感冒,就是周平安的感冒合剂,神话般地驱散了北京城上空笼罩了一个月之久的流感阴霾。
【小张】医生跟我说开汤药,还跟我说这汤药两服药肯定能好,我当时还不太相信,我就觉得我情况挺严重的,吃了那么多药都不管用,他这汤药两服就能好,我还挺怀疑的。但是我拿这药回家以后,吃了两服,两天,果然就好了,身上那些酸疼的症状几乎都没有了,还挺神的。
【主持人】现在治疗感冒的中成药,说明书上一般都会明确地标出功能主治,以及相对应的症状,您买药的时候只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就可以找到对症的药了,但是专门针对寒包火型感冒的成药现在市面上还是很少见,而这种感冒在中国北方地区又恰恰是最为多见的类型,因此周平安医生同意在我们《中华医药》栏目公开他配制的,曾经治好了17万人感冒的“感冒合剂”的基本配方,来方便那些跟中国北方气候相似的地区的朋友们。这可是周平安医生在呼吸科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的首度公开。
【字幕】周平安医生这个神奇的感冒合剂的基本配方是:
生石膏30g 生甘草5g
黄芩10g 银花15g
【主持人】我们刚才公布的是感冒合剂的基本配方,如果您得了寒包火型的感冒,最好还是去医院就诊,让医生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疗效可能更好。另外周医生还强调,这个感冒合剂的方子主要是针对中国北方冬季气候特点和感冒特点的,对于生活在其它地区的患者,要用这个方子的时候还是要遵医嘱,另外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用这个方子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没有更多推荐了,我的宝宝两岁半多点,每次感冒都吃头孢,而且医生告诉,一次一袋,一日三次,我也没看说明书,都是照这个_百度宝宝知道感冒药说明书说一天吃两次,吃三次可以吗_百度知道
感冒药说明书说一天吃两次,吃三次可以吗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般情况下,最后按照说明书上的写的来吃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正确区分感冒的寒热可以让你治疗效如桴鼓
我的图书馆
正确区分感冒的寒热可以让你治疗效如桴鼓
正确区分感冒的寒热可以让你治疗效如桴鼓
&&&&&& 昨晚快十点的时候,我正准备关门了,这位患者进来就说头好痛,怕冷直发抖。在床上用了电热毯温度很高还是冷得要命,只好来拿药。追问病史,患者三天前由于感冒头晕,于是就输液两天。我看了一下处方,一组是氨曲南,一组是病毒唑+维生素C+门冬,口服药是两盒三九感冒颗粒。(在这里我要说句题外话,同志们那,这就是现在的中医院开出来的治感冒的药,这叫中医吗?)两天药花了160多元。输液两天后患者并没有什么明显改善的感觉,昨天就没输了,一直服用三九感冒颗粒。但是今天明显感觉头痛和怕冷,于是下午的时候就又一次服用两包三九感冒颗粒,没想到到晚上却加重受不了。我看了患者一下舌苔,舌苔白腻,没有其他明显症状,并不发热,咽喉有点痛咯痰。很明显患者是风寒感冒,由于前医治疗不当导致患者寒邪未解且有入里的表现。所以治疗还是首当解表,很晚已经不可能服中药了,于是针对患者的表现开了两种中成药,一种是正柴胡饮颗粒,一种是九味羌活丸,三次量。为取得速效再加一粒散列通,嘱患者回去用热开水冲服正柴胡饮颗粒后趁热送服九味羌活丸和一片散列通,服完立即上床。同时因为今晚主要是服用解表药,所以明天咳嗽咯痰症状可能加重,于是把将可能要出现的情况告诉患者,叫她出现咳嗽加重就来拿药。于是出现开头的一幕,患者神情轻松愉快,有些流涕,今天请假一天没去上班。仔细询问了一下咳嗽咯痰的性质,于是给予开了橘红颗粒和阿莫西林胶囊同服,昨晚的药还剩下一次继续服完。
&&& 正柴胡饮和九味羌活丸都是解表散寒的药物,而且九味羌活丸还有除湿的功效,正好与患者的舌苔腻符合。两药合用,力效专宏,效如桴鼓,多日感冒一晚解决。治病不分寒热,乱输抗生素,作为最贴近老百姓的基层医生,治疗当追求疗效为第一。
我觉得感冒辨寒热主要应从咽与舌两方面来看。咽痛发红,舌红苔厚发黄甚至干燥有热无疑(内外不必分太细);咽痛或不痛,色不红或微红或有血丝,舌质淡苔薄白润则为寒。许多患者在感冒之前就有咽痛症状,这属于内热,但是外感以后外寒亦易化热。深究起来,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病因作用于人体,随着人的体质情况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我建议你1如果嗓子疼,一定是风热
2没有嗓子疼,应该是风寒
首先区分风寒风热要把脉的,风寒辩证的脉是浮迟的,风热的脉是浮紧的.风寒风热是可以相互转化,到底向哪个方向转化要看您个人体质是属寒还是热.您的情况是属于寒热互结状况,就是您所说的寒热混合,您可以试试:小柴胡冲剂.不过中医治病有时候要抓重点的,寒热有时候也要分真假的!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风寒风热还是可以一起存在的.
这个主要还是要看情况来看的.体质的问题是影响转换的关键.风寒风热同时存在的话,就寒热并施就是了.你看张仲景的很多方子都是这样用的.
中医分感冒为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气虚感冒,阴虚感冒.但是一般是风寒和风热为诱因,根据个人的体质加减用药.
一般说不能是同时存在.风寒感冒是头痛,咳嗽,喷嚏,清涕,恶寒无汗;风热则为头痛,无汗或有汗,黄涕,咽喉肿痛.如果本身是阳亢体质,则风寒表现很短,就会出现黄涕,咽喉痛.风寒感冒有麻黄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风热则为银翘散.根据体质可以互相转化.
&& 表虚寒证的症状与前面介绍的表实寒证略有不同,发热要轻,怕冷要轻,而且出汗(表实寒证不出汗),怕风(有一点风别人没感觉到,患者就觉冷,没有风就不冷),治疗用桂枝汤。
表实寒的感冒用《麻黄汤》,表寒实证的代表方剂,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无汗,身体很热了,就是不出汗,这也是表实寒证和表虚寒证相鉴别的重要依据。
所谓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
一般病毒性感染都属于自限性疾病。这种疾病不用人工干预就能自行痊愈。而且不会造成慢性损伤
有可能是这样,但不是绝对性.疾病的进展是复杂的过程.
“共同参与型”的模式转化,对待一些自限性疾病(通过休息及一般治疗,疾病能痊愈叫自限性疾病),本病为一种自限性疾病,若能早期诊断,采取适当休息、营养和一般支持疗法,多数病人在3~6个月内能自愈。
普通感冒是自限性疾病,不治疗,在一般情况下自然病程5-7天可痊愈,所以,只用对症治疗药即可,如解热镇痛药、抗组织胺药等
甲型、戊型肝炎临床上多表现为急性经过,属于自限性疾病,经过治疗多数患者在3~6个月恢复,一般不转为慢性肝炎;而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易演变成为慢性,肛瘘属自限性疾病,可以自愈
肩周炎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大部分病人于发病6个月~3年能自然痊愈。
因为感冒与鼻炎都是属于自限性疾病,(自限性疾病是指病程经过一段时间后,自行缓解或好转、痊愈)其病程多在1-2周,抗生素可以酌情再使用2天。并且可以热气熏蒸:开水倒在杯中,放在鼻腔下熏蒸,可以缓解和改善鼻炎症状。如果发现发热,咳嗽加重,请到专科详细诊治。
中医将感冒三种类型,即风寒型、风热型和暑湿型。
风寒感冒:天气降温,这时候受凉感冒,十之八九是风寒感冒。就是吹风受凉了呗。通常在休息不好,身体虚弱,以及穿衣不足,大汗吹风的情况下容易发生。
风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风寒感冒属于太阳经症,太阳开机受阻。其特征症状为:
* 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
* 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
* 舌无苔或薄白苔
* 如果你会把脉,你应该可以测到脉像是浮紧,浮脉的意思是阳气在表,轻取即得。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冬季感冒一般是风热和风寒混杂表现,病人依类型选药比较困难,冬季感冒一般为内里积热,外感风寒,病人多有上火表现。咽痛轻者可用西羚解毒丸或感冒清热冲剂加板蓝根;咽痛重伴口干、口渴、喜凉、低热、大便干者,应用感冒清热冲剂加牛黄上清丸;
风寒感冒一般冬季多发。其主要症状是明显怕冷,即使穿上很多衣服,人也会觉得冷。患者鼻涕比较清稀,痰比较稀薄,发热,无汗。主要症状为发烧怕冷、头痛、咽喉发痒、周身不适、哆嗽多稀白痰、鼻塞或流清涕、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应选用谨防败毒散、通宣理肺丸、麻黄止嗽丸、小儿四症九和参苏理肺九。并以生姜、葱白煎汤为药引。注意事项: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这是受风寒所致,治疗应以散风寒为主,症状以表寒无汗为主。食疗应遵守辛温解表的原则,取辛以开散,温以祛寒,使在表的病邪,从皮毛、汗孔中驱逐出去。葱白辛温通阳,疏表发汗,以散表寒。淡豆豉辛、微温,疏散表邪。二者合用,共收通阳、解表、散寒之功效,适用于感冒初起。汤做好后趁热吃,服后盖被取微汗。
风寒感冒在治疗:
  1、主要应辛温解表,发散风寒。患者可以选用感冒软胶囊,感冒清热冲剂等。
  2、对于儿童风寒感冒,可服用小儿感冒冲剂。对于表虚患者,患者往往会出汗,脉搏浮缓,这时可以用桂枝汤。3、患者在服药后应当喝少量热水,最好是热稀粥,并盖好被子,以帮助药力发挥。当全身出微汗时,就可以停药了。如果患者没有发汗,可以再次服用。
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打一场篮球(如果你还有力气的话)、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吃个辣辣的麻辣火锅等等。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下面我将抄录桂枝汤的组方,有心的朋友可以记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桂枝 10g 白芍10g 炙甘草 6g 生姜 3片& 红枣 6枚
目前市售的中成药主要是以“银翘散”为基础的辛凉解表药,包括“双黄连口服液”、“抗感颗粒”等,可以用来对付风热感冒,对风寒感冒效果就不好,有可能造成流涕、干咳缠绵难愈。翟教授说,风寒感冒目前没有对证中成药,生姜、带须葱白、芫荽熬汤喝,具有辛温解表作用,喝后盖着被子发汗,疗效就会不错。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
症状为恶寒轻、发热重、头胀痛、咽喉肿痛、口微渴、少汗出、咳嗽吐黄痰、舌苔薄白或微黄、舌尖红赤、脉浮数等。应选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Vc银翘片、复方感冒灵片等。按照说明服用,病情重时可以加倍用量,小儿酌减。忌用羌活丸、理肺(参苏、通宣)丸等。这种感冒是由风热所致,治疗应以发散风热为主,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
风热感冒的症状:
* 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
* 浓涕,通常黄色
* 舌苔带点黄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体通常比较红。
* 身热、口渴、心烦
* 脉像通常为数脉或洪脉,就是脉搏比正常的为快,为大。
表里两感(风寒和风热混合型感冒):症状为高热、恶寒、头痛眩晕、四肢酸痛、咽喉肿痛、大便干燥、小便发黄、舌苔薄黄、舌头红赤。应选用表里双解、解表治理的药物,如:防风通圣九(散)、重感灵片、重感片等。注意不宜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因疗效欠佳。 若属流行性感冒可服用复方大青叶冲剂、感冒冲剂等。
   胃肠型感冒与暑热感冒:症状为恶寒发烧、热度不高、恶心呕吐、腹痛泻下,或头重头痛、无汗,或四肢倦怠、苔白、脉浮等。应选用藿香正气水、午时茶、香霍散等。胃肠型感冒者不能选用保和九、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暑湿感冒主证: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身热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肠鸣腹泻、舌苔黄腻。成药:藿香正气软胶囊
暑热证发生于夏季最炎热的七、八月间,由于气温较高,毛窍开泄,故易感受暑热之邪而发病。暑为火热之气,侵袭人体传变极速,故表现出一派里热征象。但暑热证绝非是单纯的阳证、热证、实证,而常伴有气虚、阴伤的证候。
   阴虚燥热型:患者平素阴虚火旺,患流感后,因热则阴虚更甚,若发汗则头痛益剧,每易导致气津两伤,口干喜饮,虚烦不寐,舌红少苔等气阴两虚证。治当清热生津益气,用竹叶石膏汤加生地,胃寒者可去石膏,虚甚者可重用人参。一般2~6天可愈。
 外感重内因 阴虚乃居多
  关幼波老师讲:在同一环境中,同样感受了外邪,为什么有的人发病而有的人不发病,其原因就是中医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没有正气内虚,各种邪气均不会侵犯人体。
  由于人的社会活动(包括学习、工作、家务、社交等)繁忙,脑力劳动相对增多,最终必然导致阴精的耗损,因此关幼波老师认为当今之人阴亏者居多。朱丹溪在倡导“阳有余、阴不足”之说时指出:阴阳首先指气血而言。人自有生以后即需要水谷精微以为养,阴气才能滋长以润泽肌肤,濡养脏腑。阳主动,阴主静,人体常处于“阳动”的状态之中,精血阴气最易耗伤。故阳气常有余而阴血常不足。此示人七情五志不宜妄动,以保存阴精,治病用药慎用辛燥之味,以防阴血津液之伤损。外感病亦应如此,以利于邪去而正复。
  解表当清里 清热需养阴
  外感病属表证,但临床上纯表证者却很少见到。因为轻度伤风感冒患者,可服自备感冒药而愈。而到医院就诊者大多为表邪入里而呈现表里同病之候,或高烧,咳喘,或便干溲赤,呕恶纳呆,精神不振,舌苔厚腻。所以临床治外感病以表里双清法居多,而里证又以实热证为常见,虚寒者甚少。
  究其原因与阳常有余有关,阳气盛者感受寒邪入里必然从阳而化热,出现实热证。另外关幼波老师还认为:内里有伏热,最易受外感。也就是说,如果体内先有内热(诸如食滞积热、肝郁化火之热等等),必然容易受外界六淫之邪的侵袭。因此在治疗中,清里热之法不可没有。热盛必伤阴,再加之素体阴亏,养阴之法亦不可忽视。注重养阴乃是关幼波老师治外感病的又一特点。
  关幼波老师认为:在外感病中用养阴法不但有助于消除里热,而且有利于扶正祛邪,在与解表药同用的情况下,绝无碍邪之虑。
  阴虚血多热 凉血效亦奇
  关幼波老师治病重视气血辨证,在外感病的治疗中也主张兼顾气血,不可受温病中卫、气、营、血四个发病阶段的局限。内热盛者必伤阴,而阴亏者内热必然更盛,这种内热绝不可能只在气分而血分不热,或者其热只在血分而气分不热。除根据临床表现治气治血各有侧重外,在一般情况下,关幼波老师善于在解表剂中加入凉血活血药,其主要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血热者可以达到凉血以清热之目的,此乃常法。
  2.无血热或血热不明显者,可与清气分药相合为用,以气血双清而加速退热。
  3.在与解表药相伍的情况下,可加速引里热外出,而绝无引邪入里之弊。
  4.用凉血活血药可活血以散风邪(血行风自灭),以助表邪的外解。
  5.用活血药可加速血流(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因内热所引起的各种肿痛、充血,即西医所称之炎症(如气管炎、咽炎、鼻炎、肺炎等)。
  【基本处方】
  银花15克 野菊花10克 连翘10克 赤芍10克 丹皮10克 元参10克
家庭常备中成药,一般感冒就可自己选用,不必到医院去请教医生了。
&&& ( 1 )银翘解毒丸(片):此药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银花、连翘解毒,解的是风热之毒。本药是治疗风热感冒的。如发热较重,稍有些怕冷,基本上不出汗,即便有汗也不多,头胀痛,全身不适,四肢疫懒,口渴思饮,咽喉肿痛等才可以服用。每次1--2 丸或4
一6 片,每日2 次。
&&& ( 2 )感冒清热冲剂:用于体内蕴热、外受风寒之邪,觉得身上发热、怕冷、头痛、全身不舒服、流清鼻涕,还带点儿咳嗽、口苦、嗓子干等,可选用此药,可以清除热邪、解除表证。每次1 袋或2 袋,每日2
&&& ( 6 )暑天感冒需服蕾香正气水:暑热季节,外受风寒,内有湿浊,出现发热、怕冷、头痛、胸闷不舒、肚子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口淡无味,治宜辛散风寒、祛湿化浊。每次10 毫升,每日2
次。亦可服藿香正气丸,每次l-2 丸,温开水或姜汤送下,每日2 次。
普通感冒的病原体为病毒,已知感冒病毒有百种以上,主要是鼻病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病原体主要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抗原极易发生变异,因此流感大流行均由甲型病毒引起,乙型和丙型呈局部小流行或散发。二者均通过飞沫传播。
  感冒病毒可在手上存活70个小时,感冒病人擤鼻涕或打喷嚏时将病毒粘到手上,再通过手把病毒转移到人们经常接触的地方,如门把手、桌椅、电话机等处,健康人接触这些携带感冒病毒的手或物品,极易感染。
  对感冒的错误认识
  1.感冒是小毛病:因为感冒也可引起一些并发症。
  2.感冒是受凉所致:受凉不是引起感冒的根本原因。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有很强的传染性。受凉不过是使人体抵抗力下降,使之容易受病毒侵袭而已。
  3.及时服用抗生素: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对病毒基本无效,还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所以应用抗生素与否必须视病情而定。
  4.感冒应该用抗病毒药治疗:普通感冒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而抗病毒药治疗不是疗效不稳定,就是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治疗感冒应慎用抗病毒药。
治疗感冒8大误区
  闻醋喝醋
  杨先生单位刮起了喝醋风,同事们把喝醋这一“保健秘方”的优越性说得活灵活现,什么减肥啦,抗感冒啦,以至于自己感冒了不去看医生,而是在家喝醋闻醋。
  感冒治疗专家认为,喝醋闻醋不可取。醋的确有消毒杀菌的作用,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但是长期喝醋,便会对自己的胃粘膜有损伤,引起胃痛、恶心、呕吐,甚至引发急性胃炎。此外,喝醋还会影响人体的酸碱平衡,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
  洗蒸桑拿
  平时就爱蒸桑拿的孙先生周围的亲戚朋友一有感冒他都建议去蒸桑拿。
  桑拿浴确实能让人强壮起来。但当感冒的第一症状表现出来后再洗桑拿浴就已经晚了,洗桑拿时的冷热交替反而会削弱机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
  喝姜糖水
 有些人要花上千元治疗感冒在他看来几块姜一点糖就可以解决了。
不分清感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盲目地喝姜糖水驱寒治感冒,实在是讳疾忌医。喝姜糖水治疗风寒还是可取的。因此,当人们患感冒时,不宜盲目喝姜糖水。
  蒙头捂汗
  张先生选择了喝上几杯酸辣汤,蒙头大睡,力求出身大汗,以为这样,感冒就会好。
  单靠发治流感是不行的。因为发生流感时往往会引起发热,而发热时更不能捂着,否则会导致四肢抽搐甚至休克,此时正确的疗法是服药等。
  蹦蹦跳跳
  年轻的李小姐在一本杂志上曾经看到,伤风感冒,蹦蹦跳跳就会好。
 此话没有科学依据,因为感冒发烧时,人体代谢加强,能量消耗增加,再加之食欲不振,营养减少,抵抗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再剧烈活动,势必加大体内能量消耗,使抵抗力更弱,更不利于感冒的治疗。临床医学研究认为,适当休息,合理饮食,对症下药才是正确的方法。
  喝酒祛寒
  赵先生对于治感冒有着自己的方法,感冒喝上几杯酒,寒气出来就会好。
  感冒治疗专家认为,伤风感冒是上呼吸道炎症的反应,感冒时喝酒会加重粘膜血管扩张充血,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病情进一步加重,如同雪上加霜,拖延治愈时间。因此,感冒时喝酒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不吃不喝
  一向对自己身材不满意的刘小姐,听朋友说感冒可以减肥,每当自己感冒时就不吃不喝。
  感冒治疗专家认为,人一旦患感冒后一般都会有食欲下降,不想吃喝。如这时继续采用不吃东西的饥饿疗法会造成肌体的能量供应不足,恰恰感冒病人多有发热、咳嗽等症状都在加重肌体能量消耗,不吃不喝,肌体能量得不到及时供应,同样会加重病情。
  一把药片
  在外企上班的程小姐患感冒后,为尽早治愈感冒,不至于影响工作,吃药时总是什么抗生素啦、解热镇痛药啦、中成药啦一吃一大把。
  东北人经常说木匠多了盖歪房子,治感冒的道理是一样的,用药过多,极易引起药物对肌体的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加重肌体负担。
  得感冒不要硬“撑”
得了感冒不要硬“撑”着。感冒初发,只是局限在上呼吸道,延误治疗后,病情就会向气管、支气管、肺等下呼吸道发展。临床上就有感冒发烧并发肺炎,肺炎并发心衰,最后导致死亡的案例。总之,发烧38.5摄氏度以上,卡他症状严重,合并有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应马上去医院就诊。
  一般而言,以西药成分为主的感冒药可以减轻感冒症状。从中医角度来看,感冒冲剂对风寒感冒比较有效。但有时候,风寒感冒往往夹带着其他症状,如燥、淤、湿等,这就需要医生辨证论治。对于老人和儿童等体质较弱的特殊人群,更应注意,不要随便吃感冒药。
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病症,中医将发热分为内伤发热和外感发热。外感发热多由感冒、流行性感冒引起。临床上退热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西药退热、酒精擦浴等,
  荆芥、薄荷、防风等中药在一般的药店都能买到,煮开后去渣取水,用药棉蘸水反复擦双足涌泉穴(脚心),也可反复擦洗全身皮肤或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肘窝等浅表大血管处,擦到皮肤变红为度。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只适用于外感发热,对内伤发热并不适用;如果患者已知对荆芥、薄荷等药物过敏则不要擦;在擦浴时,动作要轻柔,局部
有皮损、肿块者不宜使用此法;病情较重者,还需注意配合药物等综合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感冒的忌口有哪些呢?
&&& 先谈谈饮食要适量。感冒之后,往往食欲减退,有发热时更为突出。现代医学认为,发热时各种消化酶被破坏或活性低,导致了病人不想吃东西。如果硬是多进食,常会出现脱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的表现,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不利于机体集中力量抗御外邪,有可能延缓感冒的痊愈,甚至加重病情。因此,感冒病人以少食为佳。
少食的程度如何控制,应以保证全身能量供应作为前提。这就有饮食的质量问题.感冒的病人提倡多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粥、面条等,避免吃煎炸、油腻食物。有的人甚至提出“禁食疗法”,即感冒以后停止进食,只喝汤水,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方法不是每人都适用,对平时体质壮实、感冒较轻的病人可以一试。请别忘了要有足够的能量贮备,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 上面说的主要是些原则间题。具体来说,感冒期间,避免进食或忌多食鸭肉、猪肉、羊肉、狗肉、甲鱼、蚌、醋、柿等食品。因为感冒是外感之病,治疗应以疏散解表为主。而鸭肉性质偏凉、滋腻蜜滞,容易滑肠敛邪,猪肉肥腻,助湿生痰,动风蕴湿;羊肉甘温助热,偏于温中暖下,且有敛邪之弊;狗肉亦性温热,容易助热生火,故为热证所忌;甲鱼甘润滋腻,有敛邪之弊;河蚌,性质寒泄,有滋阴凉润之力,多食有碍表邪疏散;醋,味酸收敛,食后容易滞气留寇;柿子性质寒涩而敛滞,多食容易敛邪。所以,上述食物均为感冒的忌口。误食或多食往往不利于外邪疏散,有时甚至可以加重病情,需要引起注意。
  暑为阳邪,非清不解;湿为阴邪,非温不散。故暑湿之邪,必辛温与辛凉合用,方能除邪。暑湿余邪,往往是湿困中焦,脾阳被遏,致暑邪难除,故合有藿朴夏苓汤,增强健脾和胃,化湿利尿的功能。使湿邪无蕴藏之所,暑邪自无遗患。
   发汗又称解表法,是中医常用治法之一。它是通过开泄揍理、促进发汗,使表证随汗出而解的治法。常用于治疗感冒,具体应用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 1 )汗之有度:运用汗法治疗感冒,要求达到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以周身微汗为度,不可过汗或久用,发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则耗伤阴液,可以伤阴以至亡阳。
  ( 2 )虚人慎用:虚人感冒一般不宜重用发汗解表之剂。因气虚者表卫不固,本有自汗形寒情况,如疏散太过,汗出更多,会使营卫俱虚。阳虚者也有汗出畏寒情况,如用大剂辛散之品,则汗愈出,阳愈虚而寒愈甚。血虚者常见无汗或汗少,盖心重血,汗为心之液,血虚之人,汗源不足,如发汗太过,则津血益耗。阴虚者常有午后潮热、寐中盗汗,如妄用辛散之剂,汗出愈多而阴液愈虚、亢热愈甚。
今年夏天又湿又热,受凉后感冒要解表散寒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感冒的季节性。冬春季节的感冒多由“寒邪”引起,春夏、夏秋之交的感冒多由“风热邪”引起。到了盛夏季节,人们由于大量使用空调、风扇,常会感受“寒湿邪”,中医叫“阴暑”;而工作环境闷热或长期从事户外作业者,常会感受“暑热邪”,中医叫“热伤风”,这两者虽然都属暑湿感冒,但治疗上有所区别。
  病例一:张先生,吃冷饮过多,室内空调温度较低,午睡后出现发热无汗、头沉晕、恶心、口淡口黏、胸闷、恶心呕吐、厌食油腻、腹痛腹泻就诊,诊断为“阴暑”。
  这样的病人多是外感寒湿偏重,内有湿邪困阻脾胃所致。
治疗上:应解表散寒,化湿和胃。药物可以用十滴水、藿香正气软胶囊。或者用藿香、佩兰各5g,薄荷2g代茶饮。
  热邪入侵应清暑化湿
  “热伤风”,从字面上看,好像是“受热”引起的感冒,其实,这类病人通常是体内存有郁热,然后受了风邪。发病的原因,一是夏季气候炎热,体内过多的热量散发不出来;二是工作压力大,心情烦躁,情志化火;三是过食辛辣燥热食物;再加上饮食生活欠规律,造成抵抗力下降,当吹风、着凉后,潜伏在呼吸道的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导致“热伤风”发生。在夏季感冒中,“热伤风”较“阴暑”为多。
  病例二:陈女士,加班一天,办公室里比较闷热,夜间吹空调后出现发热,出汗多但是汗出热不退,没有寒冷的感觉,乏力,咽喉红肿疼痛、鼻塞、流稠鼻涕,诊断为“热伤风”。
  治疗上:清暑化湿,散郁解毒。药物可以用银翘解毒片或双黄连口服液等。家庭自疗可以用白菊花、白扁豆花各15g,金银花20g煎水代茶饮。
  中暑用药须开窍醒神
  需要提醒的是,“热伤风”和平时所说的“中暑”、“上火”也有区别。中暑是由于天气过热或暴露在闷热的环境中,暑邪直接侵犯人体的内脏,出现突然昏厥、大汗淋漓、心慌、眼黑的情况,甚至有晕倒虚脱的表现。治疗应重在开窍醒神,可以用仁丹或者藿香正气。
  而“上火”是体内郁热所致,没有感受外邪,表现在嗓子疼、口干咽燥、便秘、痤疮等。治疗应泻火通便,调整人体的内环境,可以选用牛黄解毒丸(片)等。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夏季感冒用药有了初步认识,需要注意的是,若自行用药两三天症状仍不缓解,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王启梁老中医在实践中体会到多数难治性疾病,常常是阴阳交错、表里同病、寒热互见及虚实夹杂。因此,八纲辩证不能照本宣科,机械套用,应详细分辨,仔细推敲,找出孰主孰次,应注重八纲的多种复杂组合形式,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法
张某,女,46岁,因头痛流涕、恶寒发热十余天,虽曾用感冒灵、感冒通、病毒唑、先锋霉素等中西药物,病状并无缓解,于1998年3月16日求治。四诊发现患者颜面烘热;清涕不断、时时喷嚏;汗出黏衣;浑身困倦;咽喉肿痛、口干不欲饮。体温38.6℃。舌红、苔白厚而腻、脉濡数。查血常规正常,疟原虫(一),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
患者为风邪袭表,温热内恋,不属于一般风寒或风热感冒,病邪错综复杂,单用疏风散寒,或疏风清热之法与病机不符。而西医对感冒病毒仍缺乏有效药物,常用抗菌素治疗,更是南辕北辙、毫无效果,且会出现多汗、软弱、纳差等症。
按中医八纲辩证,应属表里同病、寒热错杂,给予疏风解表、清热化湿、扶正托邪,组方如下:防风10g,苏叶10g,薄荷10g,川芎6g,白芷6g,桔梗10g,山豆根15g,茯苓15g,黄芩6g,黄芪20g。每日一剂,连服三剂。 
服第一剂后,患者头痛流涕、恶寒发势明显减轻,体温降至37.9℃,咽喉疼痛大减,肌肉困倦好转,汗出减少;服第三剂,体温恢复正常,腋下36.2℃,吞咽亦无不适,起床活动无明显疲劳,饮食口味转佳,脉稍数,舌质淡红,苔薄白稍腻,嘱清淡饮食,注意衣着冷暖,给予玉屏风散合五味异功散化裁,继续调理三日而告痊愈。
  外感病虽说是一种小病,但从发病到治疗还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关幼波老师认为,对外感病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能反映一个医生水平的高低。如在疗程方面,凡疗程短者,说明辨证用药精确而合理。另外还应本着去邪而不伤正的原则,不能外感虽解而人之正气大伤,以致几天不能恢复。
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异常的六气,在外感发热中均可致病,但尤以火热、外湿、暑邪为主要病邪,又风、寒、燥入里皆可化火。六淫所致的多种外感热病,又与气候、季节、时令密切相关,因此常呈明显的季节性与区域性。另外六淫可单独致病,也可以两种以上的邪气兼夹致病,如风寒、风热、湿热、风湿热等。
& &外感发热,由六淫及疫毒所致,入里化热;或温热之邪,由表及里,或有脏腑功能失调,郁热化火,病机虽有不同,但发热为其共性,因此,必须采用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清泻脏腑阴退热之法,清除邪热,调和脏腑。
 内外合邪
  内外合邪是指内生诸邪与六淫等外来之邪相合而形成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嗽。内外合****要 是 针对邪气而言,包括了内生之邪和外来之邪。内生之邪包括风、火、寒、燥、痰、湿、饮和 瘀等机体内在之邪;外来之邪包括六淫、时行之气以及现代环境变迁所带来的大气污染等。 对外感咳嗽而言,内生之邪与痰、燥、火更密切;外来之邪以属风、热、燥和寒居多。内外合邪有一定的规律,主要表现为“同气相求"。如素有内寒之人,则易感受外寒,形成两寒 合邪之势;内热素盛之体,更易感受风热之邪;禀质偏燥之人,燥金当令,则易发内外皆燥 之咳嗽;而痰湿素盛之体,则易与湿邪、寒邪或寒湿合邪“同气相求",从而形成内伤基础 上的外感咳嗽。内外合邪的观点,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如 “内外合邪"四字即可概括咳嗽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人身有外邪,有内邪,有内外合邪,有外邪已去而内邪不解,有内邪已除而外邪未尽”为咳嗽的总病机。又具体阐释了由于形寒饮冷形成咳嗽的原因,认为“夫形寒者,
外感风寒也;饮冷者,内伤饮食也。风寒无形之邪入内与饮食有形之邪相合,必留恋不舍" ,并将内外合邪的观点推广到内外之湿相合发生的湿邪咳嗽中,其谓:“盖暑湿之外邪内入
,必与素蕴之热邪相合,增其烦咳。"另外,体内伏邪,如痰湿、水饮在感受外邪后,也可形成合邪之势,引发咳嗽。水谷气蕴之湿 ,再加时序之湿热,壅阻气分,咳不能已,久成老年痰咳嗽"。这些都说明了内外合邪 是形成内伤基础上外感咳嗽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虚邪乘
  正虚邪乘是指由于机体气、血、阴、阳偏衰,外邪乘虚侵袭机体而发生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
嗽。这体现了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病因发病思想。 “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须知发病之日,即正气不足之时。"虚人外感咳嗽的发生正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的反映。临证虚人外感咳嗽以肺脾气虚和肺肾阴虚尤为多见,而临证中常见的外感后咳嗽迁延不愈也与肺气偏虚有明显的关系。 “冬季湿邪咳嗽,是水亏热气内侵,交惊蜇节嗽减。用六味加阿胶、麦冬、秋石,金水同治,是泻阳益阴方法,为调体治病兼方。”综上所述,正虚邪乘也是形成内伤基础上外感咳嗽的一
个重要因素。
  气有定舍
  气有定舍是外邪侵袭机体时,不同性质的外邪易和特定禀质虚实的脏腑相合。这也体现中医
“同气相求"的病因发病思想。素体脾虚湿盛之人,外湿易从其性而相合额发生湿邪咳嗽;素体肾阳不足之人,易后背着凉而发生寒邪咳嗽;素体肺燥之人,外燥易与之相合而发生燥咳。
“上年夏秋病伤,冬季不得复元 ,是春令地气阳升,寒热咳嗽。乃阴弱体质,不耐升泄所致……",说明了阴液不足,乘春 肝先受邪,而致咳嗽。总之,气有定舍是形成内伤基础上外感咳嗽的一个重要因素。
 邪气从化
  邪气从化是指外邪侵袭机体后,其性质可随人体禀质不同而发生转化。如内热素盛之体,虽感受寒邪,但寒邪从机体阳热之性可迅速化热,表现出来与感受风热之邪无异;而素体阳虚湿盛之人,虽感热邪,但热邪从其禀质而化,可表现为寒湿之象。
六气之邪,感人虽同,人受生病各异者何也?盖以人之形有厚薄,气有盛衰,脏有寒热,所受之邪每从其人之脏气而化,故生病各异也,是从虚化,从实化,从寒化,从热化……"。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亦说,“如素有胃寒者,一伤
于 寒,即口淡,即便滑;素阴虚者,一伤于寒,热气内菀,即喘喝,即口渴",说明同时感受 寒邪,由于其素体差异,可从热化和寒化,体现了外邪与内伤的从化问题。
  脏腑相关
 如素体肺肾阴虚之人,外邪乘虚犯肺,即可形 成肺肾阴虚的外感咳嗽;素体脾虚痰伏之人,外邪犯肺,引动伏痰,即可形成脾虚痰阻的外 感咳嗽;素体肾虚、肾不纳气之人,外邪犯肺引动冲气上逆,则形成肾不纳气的外感咳嗽等 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嗽。肝主升,肺主降,对素体肝阳偏亢之人,由于肝升太过,必然影响 肺之肃降,这种升降的不平衡在平时并不明显,一旦外邪犯肺而致肺失宣降时,
如果外感重和急,内伤对外感影响不大,则先治外感,后治内伤;内伤急和重,不治内伤则外感不愈,则先治内伤,后治外感;多数情况应内外兼顾。治疗时应据外 感咳嗽阶段不同当有所区别,外感咳嗽早期,邪气多偏盛,治疗的重点当祛除内外相合之邪 ,适当兼顾其正气的不足;中期,多是外邪和内伤缠绵,治当内外兼治、标本并重;后期, 多是正虚邪恋,治当扶正达邪为主。另外,治疗时还要注意,本虚突出者,早期即当顾护正气,治疗时不仅应扶正达邪,还要防止祛邪更伤已虚之体;而邪实明显者,虽是后期,也要防止“蛮补”而致敛邪的后果。
黄胆之证,中说谓脾受湿热,西说谓胆汁滥行,盖黄胆之证,中法谓由脾中蕴蓄湿热,西法谓由胆汁溢于血中。皂矾退热燥湿之力,不让白矾,故能去脾中湿热。且兼有辛味。似能散湿气之郁结,而不致助脾湿也。
季夏阴雨连旬,空气之中所含水分过度,人处其中,脏腑为湿所伤。肝胆属木,禀少阳之性,湿郁久则生热,脾胃属土,禀太阴之性,湿郁久则生寒,此自然之理也。为木因湿郁而生热,则胆囊之口肿胀,不能输其汁于小肠以化食,转溢于血分,色透肌表而发黄。为土因湿郁而生寒,故脾胃火衰,不能熟腐水谷,运转下行,是以恒作胀满,或成结证。为疏方用茵陈、栀子、连翘各三钱,泻肝胆之热,即以消胆囊之肿胀;浓朴、陈皮、生麦芽各二钱,生姜五钱开脾胃之郁,即以祛脾胃之寒;茯苓片、生薏米、赤小豆、甘草各三钱,泻脏腑之湿,更能培土以胜湿,且重用甘草即以矫茵陈蒿之劣味也(此证闻茵陈之味多恶心呕吐故用甘草调之)。服一剂后,心中不觉热者,去栀子,加生杭芍三钱,再服一剂。若仍不能食者,用干姜二钱以代生姜。若心中不觉热转觉凉者,初服即不用栀子,以干姜代生姜。凉甚者,干姜可用至五六钱。
当心感冒会诱发肾炎
& & 医学统计表明,在引发急性肾炎的病因中,上呼吸道感染约占60%~70%。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春季是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的好发季节,因此90%以上的急性肾炎都发生在这个季节。
  急性肾炎大都在咽痛或上呼吸道感染后1~2周发病,发病时表现为:有轻重不一的食欲减退、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头痛、精神差、心悸气促,甚至发生抽搐,部分病人感染没有控制则可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
   绝大多数肾炎患者有蛋白尿,一般病后2~3周尿蛋白转为少量或微量,2~3个月多消失,而持续性蛋白尿出现则是转变为慢性肾炎的表现。&&
  浮肿往往先出现在面部,水肿进展较快,特别是以眼睑为甚,面部及眼睑肿胀,色苍白。下肢及阴囊水肿也陆续出现。部分病人的血压增高往往与水肿同时出现,但与水肿持续时间不完全一致,多在2周左右恢复正常。急性肾炎一般经数天到几周浮肿逐渐消退,小便中蛋白质和红细胞也减少直至消失。
  少数病人症状或小便检查不好转,持续到一年以上,转变为慢性肾炎。老年人患急性肾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隐匿,早期感染史不明显,经常直至出现贫血、氮质血症、水肿、呼吸困难时才到医院看病。因此,老年人患急性肾炎后的早期死亡率相对较高,预后也较差,易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肾功能的不可逆性损害,还可因少尿而致急性肺水肿。
血癌,是由于正气内虚、温热毒邪乘虚而入引起的,以热毒、血瘀、痰浊互结,人体伤血为基本病机,以发热、出血、贫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造血系统白细胞系列在质和量方面有异常增生。&
感冒:外冷内热“寒包火”
& &&&&&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像“倒春寒”、“暖冬”等气候变化的反常现象出现得愈加频繁。
内有蕴热、外受寒邪引起“寒包火”
&&&& 入冬以来,北京一直少风少雪,寒气没有随着冬季的到来逐渐强盛,气温明显比常年偏高,大气中火热之气偏盛。受其影响,不少人出现了鼻咽干燥、口舌生疮等体内火热偏盛的现象。前一阵,当强冷空气袭来,气温一夜之间下降八九摄氏度时,骤然而至的寒气通过口、鼻、肌肤侵犯人体,使人毛孔收紧、肌肉僵硬,稍不小心就会出现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周身酸痛等感冒症状;人们的肌肤不能得到体内阳气的温煦,出现畏寒、寒战。由于寒邪****了体表,体内原本蓄积的火热不能向体外宣散,就如同被体表的寒邪“包裹”起来一样,郁积在体内而呈现身体高烧不退的现象。这种内有蕴热、外受寒邪所引起的外感病,中医就形象地称之为“寒包火”。
&&&& 早期用热汤、热粥发汗驱散体表寒邪
&&& &治疗“寒包火”型感冒,正确的做法是:在早期用生姜或大葱的白茎煎汤服用,或喝些热汤、热粥等发发汗,既驱散****体表的寒邪,又使体内的火热随汗透出体外,感冒就可以迅速得到缓解;如果感冒比较重,则应当服用感冒清热冲剂、感冒软胶囊等中成药,来散外寒、清内热。患者不能因为发烧、嗓子疼,就认为自己是“上火”,一味地吃清热解毒的中药,却不驱散****体表的寒邪。否则在寒邪的“包裹”下,体内的热由于没有宣泄的出路,就会形成持续高烧不退的现象。
&&& “寒包火”,病人往往是内生湿热,痰热郁肺再受风寒而引发感冒。以往的感冒一般5天后才会合并有细菌感染,继而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而此次的感冒一般2~3天就会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寒包火”的感冒患者出现发烧症状时,往往还是按常规疗法服用退烧药。其实,盲目服用退烧药,属于不治本先治标的方法,  此外,平时要多喝水、多休息,注意避风避寒。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油炸类助湿生痰的食品。
& &&&&&&对付“寒包火”,中医讲究以“散表寒、清里热”为主。如果选用中成药,可以用连花清瘟胶囊、清热解毒口服液等来治疗。
&&& 另外,在中医方药中,感冒合剂是对付“寒包火”的好方法,主要成分有麻黄、生石膏、柴胡、黄芩、银花、苏叶等十一味药物,可明显降低发热,有效治疗感冒,目前已在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等处连续使用了10多年。
&&&&&&& 所谓“寒包火”既指具有表寒症状,同时又有内热。然临床诊断中,当注意内热存在两种情况。
&&&&&&& 第一种“寒包火”是患者素体内热,腠理开泄,卫表不固,偶感风寒而发。此证辨治要点为,发病既寒热并见,非传变所为。治疗要点重在清热,兼顾表寒,方药当顾护肺阴,通利肠府。
&&&&&&& 第二种“寒包火”属于感伤于寒,入里而化热,由太阳传至阳明,郁而化热者。此证辨治要点为:始发之时但寒无热,阳明热盛但热无寒,潜入少阳寒热往来。治疗要点重在辨证,每一阶段治则各异,方药重点在于病证似传非传之时,需前瞻考虑。
此次流感属于第一种的患者居多,其原因主要是冬季气温偏高,故而内热炽盛,高热不退,必予清退方可。
&&炙麻黄5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甘草6克、黄芩6克、柴胡6克、羌活6克、防风10克、板蓝根12克、银花12克、桑叶15克、苏叶6g(后下)&
& 预防疾病是治病的根本前提,扶正祛邪是治病的基本思维。比如,治疗外感高烧,若不扶正,只一味退烧,就有可能伤正致虚而病情走下。因此在治疗急性高烧的同时,一定要先扶正,而在扶正的同时,又得注意给邪气以出路。一则透邪,使邪透出来,二则清里热,用清热药将热化解掉,三则泻火,使火邪下泻而出。这样热邪有去路,正气又不损伤,疗效自然好,对身体的损害也最小。
那么,冬季为什么容易患“寒包火”感冒呢?根据中医天人合一和五运六气理论,分析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的气候与环境,即室内温度高,室外寒冷,温差较大,人们长期在室内生活,在比较温暖的环境下,毛孔是开放的,而室外温度比较低,必然很容易受凉。在这样情况下,北方感冒病人的特徵,都是内热加外寒,形成“寒包火”的现象。
风热袭表证
又称“表热证”。风热侵袭肌表,以发热,微恶寒,汗出,口微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皮肤红肿灼痒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宜选择辛凉发散、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及药膳。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以发热重、恶寒轻或汗出不畅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外感病。风热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以春季更为多见。多由气候突变,寒暖失调,风热之邪乘机侵入人体,袭肺犯卫,卫阳郁遏,营卫失和,正邪相争,而见表卫之证。风为六淫之首,虽可单独犯人而致病,但临床多见合邪为患,尤以风热合邪更为常见。临床中精血津液虚及阴虚体质之人,最易感受风热之邪。风为春季主气,风热感冒,每在春季易于罹患,是其时令之特点。风热感冒系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致卫表不和,肺失清肃而出现的证候。其临床表现为:
  主症:①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头痛身楚;②鼻塞,流黄浊涕,咳嗽,咽红干痛。 次症:微汗,口干渴,咯痰黄稠。舌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凡具备主症①及次证,或主症②及次症,并见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如何与类似证候鉴别?
  与风热感冒类似的证候有风寒表证与温燥证。   (1)风寒表证与风热表证 两证均为邪客肌表的证候,并具肺气失肃的症状,其共同见症为发热恶寒,头痛身楚,咳嗽,鼻塞流涕等。但由于受邪性质有别,故其寒热征象也不相同。风寒表证为发热轻,恶寒重,鼻流清涕,痰稀薄;而风热表证为发热重,恶寒轻,鼻流浊涕,痰黄稠。其他如脉浮数有力,舌尖红,咽红干痛,都是风热表证所独具。另外,风寒表证多发于秋冬季节,而风热表证则以春季为多见。
  (2)温燥证与风热表证 温燥证之初,邪在肺卫与肌表,可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干、咳嗽等症状,与风热表证颇多相似。但温燥是秋令之证候,发于秋季。温燥犯表,内舍于肺,燥从热化,内灼阴津,故常有口、鼻、唇、咽、舌及皮肤干燥等,与风热表证较少内灼阴津有别。加之发病季节也不相同,故两证不难鉴别。
风热感冒的治法与主治方剂有哪些?
  风热感冒的治则为辛凉解表、祛风清热。其常用方剂为: (1)银翘散 方中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又配伍淡竹叶加强清热之力。薄荷、豆豉、荆芥辛凉解表、轻散风热之邪。其中荆芥虽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与辛凉解表药配伍运用,其解表退热的功效更著。桔梗、甘草、牛蒡子合用,能宣肺解表,清利咽喉,祛痰止咳。芦根能清热生津。全方共奏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功。本方为辛凉解表的常用方剂,虽然偏重于清热解毒,但总属清疏兼顾。适用于外感风热而发热重者。如津伤口渴欲饮者可加天花粉生津止渴;痰黄粘稠不易咯出者可加瓜蒌皮、知母、黄芩、鱼腥草清热化痰;痰多还可加象贝母、前胡、杏仁化痰止咳;若风热壅阻于上,咽痛项肿者,可加马勃、玄参解毒利咽;热盛衄血者,宜去荆芥、豆豉,加白茅根、侧柏叶、栀子炭清热凉血。
  (2)桑菊饮 方用桑叶、菊花甘凉轻清,既能疏散肌表风热之邪,又能清肺中之热,故为主药。薄荷辛凉解表,杏仁肃降肺气,桔梗辛开肺气,三药助桑菊解表宣肺,共为辅药。连翘辛寒质轻,能清热透表;芦根甘寒,清热止渴,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疏散风热、宣肺止咳之功,若气粗似喘,加生石膏、知母;渴甚,加天花粉;咳嗽痰稠黄,加瓜蒌皮、象贝母;咽痛者,加马勃、牛蒡子。
  (3)清解汤 方用薄荷叶辛凉解表,发汗透窍;蝉蜕微凉微淡,发汗祛邪,以皮运皮;生石膏辛寒,透热解表;甘草和中,并防过寒伤胃。药虽四味,但解表清热之力甚佳。若咳嗽不爽者加牛蒡子;口渴甚者加玄参;咽红干痛者加山豆根。
风热感冒的辨证论治要点是什么?
  风热感冒,系风热外袭,肺卫失调,正邪相争,正盛邪实之证。必用辛凉使其透达,才能由外而解。故风热初起,热势明显的,要放胆应用辛凉发汗剂。若高热不解,表卫郁闭,腠理被阻,容易发生内热。在这种内外热邪交迫情况下,病势易于恶化,故对内热骤起的证候,要早用清热养阴之品,如麦冬、玄参、生地等,而慎用、少用苦寒清热等物,以免损伤脾胃、化燥耗阴。若病人素为肺气阴两虚之体,则治疗上既要疏风清热,又要顾及肺气的清肃与肺阴的滋润。施今墨先生认为,外感热性病多属内有蕴热之患,故他常依解表药与清里药味之比例,制定七解三清、六解四清、五解五清等法,选择既不伤津又可清热之品,如苇根、荷叶、竹叶、桑叶之类,每能收到良效。桑菊饮、茅苇汤也均照顾了阴液不足,做到顾护阴分。若苦寒药味过多,用量过重,往往苦寒化燥,反致里热炽盛,必须慎之!
风热感冒 
今年夏季感冒的特点是以风热挟湿为主。岭南地区夏季天气炎热,加上多雨潮湿,就变为湿热气候,人体在湿热中很容易受风邪侵犯,再加上人们冒雨涉水、汗出当风也最易感受风邪。因为天气热。中医认为感冒是一种外感表邪之患,中医治疗是让其从体表发散出去。今年的风热感冒治疗原则就是清热透表兼以祛湿,让“邪有出路”。预防风热感冒可要多喝凉茶,但喝凉茶治感冒也有讲究。
  当然,单靠凉茶也不能包治好风热感冒,病情轻时,可以选用桑菊饮,重伤风时可服用银翘散、抗病毒口服液等。潘俊辉提醒,感冒病情加重时应及时看医生。从中医角度讲,如果喝太多的凉茶,清热过度,解表不力,反而会“引邪深入”,感冒病情也会加重。所以要清热、祛湿、透表三管齐下才能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桑菊浙贝茶
  【原料】桑叶100克,菊花50克,浙贝母50克。
  用沸水冲泡,频频饮用。
  【特点】本方亦食亦药,具有疏风清热、解表宣肺的功效,适用于有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症状的空调病患者。方中桑叶、菊花,疏风清热,清肝明目;浙贝母止咳化痰,相互配伍,可辛凉宣散,将闭锁在体内的热邪驱出体外,达到宣肺止咳的目的。
  葱豉豆腐汤
  【特点】本品辛散解表,清热润燥,适用于有发热、口渴、咽干等症状的空调病患者。方中的淡豆豉、葱白可辛散解表;豆腐性寒味甘,可清热润燥,三者合用可驱散体内的风热之邪。
风热感冒颗粒冲剂
& 药物组成】板蓝根、连翘、薄荷、荆芥穗、桑叶、芦根、牛蒡子、菊花、苦杏仁、桑枝、六神曲。辅料为
  【功能与主治】疏风清热,利咽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有汗,鼻塞,头痛,咽痛,咳嗽,多痰。
  风热感冒常用中成药有: (1)桑菊银翘散 本方系桑菊饮、银翘散合方加味而成。方中银花、连翘、绿豆清热解表,配以淡竹叶、滑石清润,以增强清热作用;选薄荷、荆芥、蝉蜕、淡豆豉辛凉解表,轻宣风热;桑叶、菊花轻清宣透,加强解表功效;再以桔梗、牛蒡子、杏仁宣肺止咳;配川贝、僵蚕化痰祛风;芦根清热生津,组成清热疏风、宣肺止咳,利咽化痰之剂,对外感风热兼有热痰蓄肺者最为适宜。 (2)银翘解毒丸 本方为银翘散之变通制剂,适用于发热重、恶寒轻、头痛身楚、口渴、无汗或微汗、鼻塞咳嗽、咽喉疼痛之风热感冒。 (3)风热感冒冲剂 方以银花、连翘、板蓝根为君,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桑叶、菊花、荆芥穗、薄荷为臣,辛开逐邪、助君药解表退热;牛蒡子、杏仁、桔梗利咽祛痰;芦根清热生津,共为佐使药。全方以疏风清热为主,并有宣肺利咽之效,对风热感冒尤为适宜。 (4)感冒退热冲剂 本方以清热解毒见长。方中用大青叶、板蓝根为主药,清热解毒,用量独大;以连翘、拳参为辅药,增强清热解毒作用。对风热感冒以咽喉肿痛突出者疗效尤佳。 (5)热毒清片 本方清热解毒作用较强,方用重楼清热解毒为君;板蓝根、蒲公英清热解毒为臣;冰片善能走散,可以透热于表为佐;甘草调和药性,并可解毒为使。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散毒之功。 (6)桑菊感冒片 为桑菊饮的新型制剂,运用本药的基本指征是: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咳嗽,汗出,鼻塞,咽痛,苔薄黄,脉浮数等。
风寒表疏感冒是感冒中的一个具体证候。它同前面所述的风寒表实感冒一样,也是感受了外界的风寒邪气而致病,也是病变的初期阶段,但与其不同的是表疏,而不是表实。
  表疏是与表实相对而言的,临床表现以汗出为特点,常兼有恶风、发热、脉浮等表现。《伤寒论》指出:“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由此可知,所谓表疏的成因主要是人体感受风邪为主,风性开泄,令肌肤腠理毛窍疏松故汗出。如果从中医八纲虚实的概念来分析,表疏证是风邪伤人,肌表有邪气,全身正气不虚,并不属虚证,仍属实证的范围。所以不可误认为风寒表疏感冒为虚证。有些医书将本证称为风寒表虚证,是不确切的,容易造成误解,应予纠正。
  另有两种情况,中医称之为表虚。一是患者素体肺脾气虚,卫外功能不强,平时动则汗出,易于感冒,此种情况属气虚的范围。其虚在里而不在表,应以补益脾肺为主治疗。可选用玉屏风散。另一种为患者外感之后,治疗不当,发汗太过,遂出汗不止,恶风。这主要是由于表有邪气不解,又使肌表阳气受损,故使腠理开泄,汗出不止。按八纲虚实的概念划分,乃属于虚实夹杂的范围。临床上应该注意此二者与风寒表疏证的区别。
洗桑拿相当于中医的发汗法,对于中医的实证感冒效果较好,虚证的感冒要慎用此法,以免更伤正气。
感冒时能不能吃鸡肉?`
我听一些朋友说``感冒的时候最好不要吃鸡``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例如感冒,体质壮实的人可表现为实证外感,体质虚弱的人可表现为虚证外感。这两种感冒类型,在忌口方面就有差别。实证外感不宜进食带补性的食物与药物,而虚证外感则可进食带补性的食物与药物。
若是体质壮实,再加上补性的食物、药物,则会火上加油,加重病情。鸡汤属于补虚、扶助正气的食物,所以,感冒时喝鸡汤适宜于虚证外感者,而不适宜于实证外感者。
感冒了到底能不能喝鸡汤?&
&& “据报德国医学杂志报道,鸡汤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家庭常备药,它能帮助人们有效抵御严寒,驱走流感,如果将鸡肉和蔬菜一起做菜还可起到消炎的作用。读罢这则新闻,你也许会感到疑惑:中医不是说生病时要忌口吗?老人家也说感冒不能吃鸡。这究竟是德国人的研究结果有误,还是老人家对忌口问题认识有偏颇?&&& 首先,生病时病人须适当忌口。这是中医治疗的一大特色,在我国老百姓当中,也是十分普遍的常识。
&&& 一、以病者的体质为根据
不同体质的患者忌口方面就有差别。实证外感不宜进食带补性的食物与药物,而虚证外感则可进食带补性的食物与药物,反而不适合用过于发散的食物与药物。
二、以疾病的中医性质为根据
如果你患的病从中医角度来看属热性疾病,而且是实证,你就应该注意忌食热性食品及刺激性食品。例如,以发热、咽喉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是热性疾病,此时就应尽量少食或不食油炸食物、辛辣食物、酒类饮料,否则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凉燥感冒怎样与类似证候鉴别?
&  凉燥感冒应与风寒表实感冒、温燥感冒相鉴别。
  (1)风寒表实证与凉燥证 凉燥为次寒,与风寒表实证的病因——风寒,同属寒性,“由秋凉而后冬寒”,两证应属阴证、寒证、表证。不但发病季节较接近,而且临床表现亦有类同。如发热轻,恶寒重,头痛无汗,苔白脉浮等。加之深秋季节,气候渐寒,故这个时候的感冒,是风寒表实证,还是凉燥证,不易分清。但从病因性质及侵犯部位上看,尚可鉴别清楚。风寒表实证,主要是风寒之邪郁闭皮毛和肺窍;而凉燥证,夹有肃杀之气,具“
燥胜则干”的特性,故口、咽、唇、鼻、舌、皮肤均干燥少津,这是风寒表实证所没有的。以鼻为例,风寒表实证见鼻流清涕,而凉燥证则鼻干无涕。依此鉴别,自然明了。
  (2)温燥证与凉燥证 同为秋燥病范畴。发病季节在立秋至立冬之间。常表现为“燥胜则干”的特点,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肌表与肺系,如肌表的发热恶寒和肺系的咳嗽痰少与鼻咽干燥等。但温燥与凉燥性质有别,发病时令亦不同。一般而言,初秋为温燥,深秋为凉燥。若深秋气温不降,“至而不去”,亦为温燥;而初秋已至,天气突然变寒,“至而太过”,亦可为凉燥。可见“温”与“凉”,不但指季节,而且与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两证的主要区别在于温燥证的口渴有汗,
治风寒感冒(实证)妙方麻黄汤
&   &正& 感冒是临床中多发病、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是在冬天发病率最高。中医认为感冒有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之分,而风寒感冒又有实证与虚证之分。相对而言,实证感冒较虚证多。中医所说的虚证与实证,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虚人感冒就是虚证,强壮人感冒就是实证,必须懂得实证与虚证是通过病人的症状表现而得出的。风寒表实证与风寒表虚证主要的不同点是,虚证感冒多有汗出,而实证感冒则无汗出。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郑州
洗桑拿相当于中医的发汗法,对于中医的实证感冒效果较好,虚证的感冒要慎用此法,以免更伤正气。
风寒表实证系风寒外袭,肺气失宣所致。风为阳邪,具升发向上、向外之性,易伤头面诸窍;寒为阴邪,其性凝滞,主收引,易伤阳气。两邪杂感,束于肌表,使毛窍闭塞,玄府不通,邪正交争,发为斯证。邪气郁闭,正气不充,虽有交争,但风寒偏盛,则见恶寒重、发热轻;风寒束表,腠理闭塞则无汗;足太阳之脉主一身之表,其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风寒客之,经气不舒,甚或收引,则见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风寒袭表,内犯于肺,肺气失肃,气道不利,则有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咳嗽痰稀之症,重者则见胸闷、喘促;脾湿素重的。
  综上所述,风寒表实证的临床表现为:
  主症:①恶寒重,发热轻,无汗;②肢体酸痛或头项强痛;③鼻塞声重,时流清涕。
  次症:①咳嗽,痰多稀薄;②头重,身困;③胸闷,喘促,泛恶,不食。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紧。
  故其诊断依据为:凡具备主症①、②,或①、③,并见典型舌脉者,或见主症①及次症两项和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风寒表实证。
暑湿外感型
  表现为身热不畅,微恶寒,汗出而热不解,头痛头重,身重困倦,胸闷呕恶,食欲不振,口淡而黏,小便赤短,苔黄腻,脉濡。宜选择清热解表、祛暑利湿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及药膳。
  扁豆荷叶粥
  【原料】扁豆(去荚)15克,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糖适量。
  【制法】将粳米及扁豆淘洗净,加入水煮粥。待粥熟后,加入适量的糖,搅拌均匀,趁热以荷叶覆盖粥面上,直至粥呈淡绿色,弃荷叶,即可食用。
  【特点】本品有清热、解暑、化湿的作用,适用于有发热头重、脘闷泄泻、恶心纳呆等症状的空调病患者。扁豆性平味甘,健脾和胃,清热祛湿;荷叶性凉味苦辛,既能清热解暑,又能祛湿止泻,还带有宜人的清香气味;粳米性平味甘,健脾益气。三者配合,可清暑湿。
  三鲜茶
  【原料】鲜藿香15克,鲜佩兰15克,鲜薄荷20克。
  【制法】将三味原料切碎,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特点】藿香、佩兰清暑化湿,薄荷辛凉疏散,清解暑热,相互配伍,具有清暑疏散、芳香化湿功效,对于暑湿外感型的空调病有一定裨益。
外感表证中,表虚证与表实证鉴别的主要依据是有汗与无汗
&&& 脾气虚感冒应与肺气虚感冒、脾阳虚感冒相鉴别。
&&& (1)肺气虚证与脾气虚证 感冒之肺气虚证与脾气虚证同为外感风寒所致的虚性外感,均可见恶风(寒)发热,鼻流清涕及正气不足的症状,但因病机、病位有别,临床表现各有特点。由于肺主气、司呼吸、主皮毛,故肺气虚弱可见自汗、气促、咳嗽;由于脾主运化、主转输、主升清,故脾气虚弱,则具少食便溏,食后腹胀。两者在气虚基础上感受风寒,则原有气虚症状会加甚,依此可辨。
&&& (2)脾阳虚证与脾气虚证 感冒之脾阳虚证和脾气虚证都是脾脏受到损伤之后,感受风寒侵袭所致的内虚外感证。临床表现类同,但程度上有轻重不同。气虚轻而阳虚重,阳虚多是由气虚逐渐发展而成。脾阳虚感冒除具有脾气虚证的主要症状外,必须具有畏寒肢冷等阳虚症状。阳虚则寒,而气虚多无寒象。&
&肺肾阴虚感冒应与肺阴虚感冒、肾阴虚感冒相鉴别。
  (1)肺阴虚证与肺肾阴虚证 两证的体质因素分别是肺阴虚与肺肾阴虚。“阴虚生内热”,故感邪之后,从热化者居多。其表证及里证均呈现一派热象。如发热恶风,头痛,干咳,痰中带血,口燥咽干,声哑等。但肺肾阴虚证,病变涉及到肺与肾,肾之府为腰,藏精,主水,故肾阴不足,虚热内迫,可见腰膝酸软,盗汗,遗精,五心烦热等。其病势较单纯肺阴虚感冒严重。
  (2)肾阴虚证与肺肾阴虚证 两证均属阴虚内热体质感受外邪所致的感冒虚证,其外感表证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后者具有肺阴虚证,见如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声哑等。
&& 气阴两虚感冒应与气虚感冒、阴虚感冒相鉴别。
  (1)肺气虚证与气阴两虚证 本证与感冒病肺气虚证在病理上都有气虚和外邪袭表,在临床表现上都有气短懒言自汗等气虚症状,以及寒热身楚头痛鼻塞等表证,颇多相似之处。但肺气虚证为单纯气虚挟有表邪的证候,无口燥咽干,手足心热,渴而喜饮等阴虚症状;另外,肺气虚证舌质不红,舌苔如常,脉浮而不数。与气阴两虚证具有阴虚内热之征显然不同。
  (2)肺阴虚证与气阴两虚证 两证均有阴虚挟表的症状,如恶寒发热,口燥咽干,烦热盗汗,舌红脉数等。但本证有气虚症状,如气短懒言,并时有自汗等。另外,肺阴虚证的热象较本证明显,如干咳少痰,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等,这是本证所没有的。
什么叫风寒表实感冒?
& &&&&风寒表实感冒是感冒中的一个具体证候。在感冒前面冠以“风寒表实”四个字,是为了概括地说明感冒的病因、病位,以及病理变化特点三方面的问题但由于春季多风,冬季多寒,风、寒二气是春冬两季的主气,所以风寒感冒以春冬季多见。
  风寒表实感冒是感受了风寒之邪,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肌表皮毛。风寒邪气与人体正气相争于肌表,产生一系列的症状表现,中医称之为表证。表证是机体对病邪侵袭最初阶段产生的反应,常见于多种急性发热性疾病的早期,以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浮为特点。
  风寒邪气侵犯人体,由于邪气轻重的不同,患者体质强弱有异,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和症状也不一样。表实是指感邪较重,并以寒邪为主,正邪激烈相争于肌表,造成皮毛闭塞、卫阳被遏、气血不利的特殊病理变化,其反映于体表的典型症状为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等。
  综上所述,风寒表实感冒是感受风寒初起阶段,正邪相争在肌表,以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为主要表现的感冒中的一个具体证候。
表虚证是外感风寒侵犯人体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为特征的证候,但往往会使人认为表虚证即是虚证,如全国中等卫生学校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学概要》第3版,八纲辨证中的“虚实与表里寒热联系”就把表虚证、表实证与虚证、实证的概念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有明显区别,现辨析如下。
& 肺气虚证应与风寒表疏证、脾气虚证相鉴别。
  (1)风寒表疏证与肺气虚证 两证都具有表疏见证,如恶风发热,汗出,脉浮无力,苔白等。但风寒表疏证多无慢性虚损病史,其发病以卫强营弱为病机,多无肺气虚证的咳嗽无力,呼吸短促等;而肺气虚证必具慢性虚损病史,且有咳喘无力,动则尤甚等虚象。
  (2)脾气虚证与肺气虚证 感冒病的脾气虚证与肺气虚证都具有气虚特点,但病位不一。脾气虚证的食少、腹胀、便溏,与肺气虚证的自汗、咳嗽、气短等,有着明显的不同。这是由于脾主运化与肺主清肃的功能有别所决定的。
如何诊断肾阳虚感冒
& &&&&&&本证为太阳少阴两感之候。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与元阳,元阴为形体化生之根基,元阳为阳气生发之源泉。本证发生于肾阳素虚之体,其阳虚之因,卫气自难护外,致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由于卫气不能“温分肉,肥腠理”,可见形寒肢冷,恶寒较甚;
如何诊断气阴两虚感冒
&&&&& &本证除素体气阴两虚外,医者误用温燥药物耗气伤阴,或病家延误时机使热邪久羁,均可导致外感病气阴两虚证的发生。由于气阴不足,表卫失护,营卫不和,经气不舒,则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肺气虚则自汗,肺阴虚则盗汗;心气不足则气短神疲懒言;胃阴虚则口渴喜饮;阴虚内热可见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风寒外束,则见鼻流清涕,感受风寒后,鼻窍不通,清涕更多。舌脉亦见气阴两虚,表邪不解之象。
  故本证临床表现可归纳如下:
  主症:①恶寒发热,头痛身楚;②气短汗出,手足心热。
  次症:①鼻流清涕,口燥咽干;②神疲懒言,口渴喜饮。
  舌脉:舌质红,少苔或无苔,或花剥苔;脉浮细数无力。
  凡具备主症①、②及典型舌脉,或见主症①及次症①、②和典型舌脉者,均可诊断为感冒病之气阴两虚证。
如何诊断脾肾阳虚感冒?
&&&&  卫阳失护,风寒外袭,则见恶寒重而发热轻。风寒束表,肺气失宣,则见鼻塞流清涕,或见咳嗽痰稀薄。寒性凝滞,主收引,卫阳被遏,则无汗;脾肾阳虚,风寒外束,经气不舒,则头身冷痛。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脾阳虚,则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腰为肾之府,命门火衰,则腰酸膝冷,并倦卧畏寒。肺主呼气,肾主吸气。肾阳虚不能纳气,则气逆而喘,动则尤甚。肾气不固,气化不足,则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真阳虚弱,男子见阳萎,女子带下清稀。脾阳不振,水谷不化,肾阳不温运脾,则见大便溏泻。舌脉亦见阳虚不温兼有表寒之象。
  主症:①恶寒发热,寒重热轻,鼻塞流清涕;②头身冷痛,四肢不温;③腰酸膝冷;④神疲倦卧。
  次症:①无汗,咳嗽痰稀薄,或气逆而喘,动则尤甚;②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或大便溏泄;③男子阳痿,女子带下清稀。
  舌脉:舌体胖嫩,舌质淡,或有红痕,苔白滑;脉滞迟细,弱或浮大无力。
  凡具备主症①②、③、④及典型舌脉,或主症①、③、④及典型舌脉者,或主症①及次症②和典型舌脉,或主症①、②及次症③和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感冒病之脾肾阳虚证。
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那么就认识一下吧!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那么你患的是风热感冒假如你按风寒感冒治疗再用辛温解表的药那就是“火上浇油”。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那么你患的是风寒感冒假如你按风热感冒来治疗,再用辛凉解表的药物那就是“雪上加霜”。
再说说草珊瑚含片,它是一种咽喉科很常用的中成药。是中药就要按中医的辩证来用药。而草珊瑚含片的功效是: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清利咽喉。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咽喉肿痛,声哑失音;急性咽喉炎属风热证者。含服,一次2片,每隔2小时一次,一日6次。孕妇慎用。
可见草珊瑚含片是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的,而秋冬季节的感冒大多为风寒感冒,所以说秋冬季节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请慎用草珊瑚含片
《伤寒论》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甘草炙,二两(9g)&&& 生姜切,三两(9g)&&& 大枣擘,十二枚(3枚)
&&&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 【方解】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外感风邪,风性开泄,卫气因之失其固护之性,方中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桂芍等量合用,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此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的基本结构。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且可滋脾生津。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综观本方,药虽五味,但结构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 本方证中已有汗出,何以又用桂枝汤发汗?盖本方证之自汗,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故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本方,于遍身微汗之后,则原证之汗出自止。为了区别两种汗出的不同性质,近贤曹颖甫称外感风寒表虚证之汗出为“病汗”,谓服桂枝汤后之汗出为“药汗”,并鉴别指出:“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虽久,不足以去病,药汗瞬时,而功乃大著,此其分也。”(录自《经方实验录》卷上)此属临证有得之谈。
&&& 本方的治疗范围,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以及后世医家的运用情况来看,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而且还运用于病后、产后、体弱等因营卫不和所致的病证。这是因为桂枝汤本身具有调和营卫、阴阳的作用,而许多疾病在其病变过程中,多可出现营卫、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
&&& 麻黄汤和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
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而无汗喘咳之表实证;
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风发热而有汗出之表虚证。
&&& 【运用】
&&&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注意& 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
&方:桂枝9g&&& 芍药9g&&& 甘草6g&&& 生姜9g&&& 大枣6枚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运用要点:发热,恶风,汗出,舌淡红苔白,脉浮缓。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属外感风寒表虚证者;功能性发热、多形红斑、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属阴阳失调者,均可用本方治之。
服用本方后,可服用稀粥或热开水以助出汗,但应以微汗为佳,不宜大汗淋漓,汗出过多易伤阳气。凡伤寒表实证、湿热内蕴证、热邪内盛证、温病初起或酒客脉洪数者均不宜服用本方。服本方后,不宜食生冷、油腻、恶臭、酒酪等食品。
感冒咳嗽是由外邪侵袭,肺气不得宣通而起的。因为外感有风寒与风热的不同,所出现的主要症状也自然不同,因此要分别用药。
   1.通宣理肺丸为多年经验配方,具有发汗解表的功能。该方以紫苏叶、麻黄、葛根散风解热以祛在表之风寒;配伍苦杏仁以增强平喘作用;前胡、桔梗止咳;陈皮、茯苓、法半夏、甘草、枳壳祛湿化痰;黄芩去肺热止嗽。全方对内有湿痰而又因外感引起的咳嗽,效果最佳。
汤水送服中药 提高药物疗效
&   中医对送药的汤水很讲究,用不同的汤水送服不同的中成药,可大大提高药物的疗效。
  米汤能保护胃黏膜,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刺激,常用于送服补气、健脾、止渴、利尿及滋补性中成药,如以小米汤送服香连丸,以大米汤送服八珍丸、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等。
  藕汁汤有清热凉血、止血等作用,可用于送服治疗血热、出血的药物,如十灰散等,效果颇佳。用时取鲜藕数节洗净、切碎,加入凉开水少许捣烂,用纱布包裹挤压取汁,每次饮半杯(约100毫升)即可。
  姜汤有散风寒、暖肠胃、止呕逆等作用,可用于送服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症及健脾和胃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丸、附子理中丸、通宣理肺丸等。
  葱白汤有发汗解表、解毒散结的功效,可用于送服风寒感冒冲剂、九味羌活丸、荆防败毒丸等。用时取新鲜葱白2~3根切碎,煎水送服药物。
  芦根汤具有清热生津、止呕、除烦等作用,可用于送服治疗风热感冒或痘疹初起等病症的药物,如银翘解毒片、小儿回春丹等。用时取芦根10~15克(以鲜者为佳),煎汤送服药物。
  大枣水能补脾胃、益气生津、和解药毒,可用于送服归脾丸等。用时取大枣5~10枚加水煎汤送服药物。
& 通宣理肺口报液是由苏叶、麻黄、杏仁、前胡、桔梗、黄芩、陈皮、半夏等中药组成。方剂中的杏仁、前胡、桔梗具有止咳平喘、宣肺祛痰散风清热、润肠下气等功效;陈皮能理气;半夏能燥湿化痰;麻黄能发汗平喘,并具有辛温解表的功能;黄芩能清理肺热,用些中药配伍组成的通宣理肺口服液具解表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等功能,因此,是治疗感冒引起肺热咳嗽的主药,常用于治疗因感冒所引起的咳嗽、痰多、头痛、发烧、四肢酸懒等症。通宣肺口服液具有服用简便、携带方便、秦效迅速的特点,不仅适合成年人服用,而且更适合小儿服用,还可用做旅途中预防感冒的良药。
“提壶揭盖”
00:04&&& 和一位中医大夫闲聊天,提到了中医在临床上的“提壶揭盖”法,多用于治疗水肿的病人。对于水肿病通常是利尿通便,但引起水肿的病因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往往效果不是很好,这时就要考虑其它的治疗途径。“提壶揭盖”就是把水肿的人体比做一把水壶,肺在上部,犹如盖子,用“通宣理肺发汗”把肺这个盖子稍揭开一点,下自通畅,达到消除水肿的目的。
&&& 道理很简单,谁都知道,水壶倒水时若是盖子很紧,水不易流出;茶壶盖上的孔也是为了起到了通流的作用。
&&&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一种方法解决不了时,思路不要停留在一个点上,不妨从多个角度去想办法,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通宣理肺片是治疗感冒咳嗽的纯中药制剂,由麻黄、紫苏叶为主要,发汗解表,宣肺止咳,辅以前胡、桔梗、苦杏仁、半夏,化痰镇咳,抗炎解热,用黄芩清肺、抗菌、解毒;茯苓渗湿利水,配陈皮、枳壳、甘草理气、行痰、消积,缓解咳嗽气逆,胸脘胀满。全方配伍严密,协同发挥其药性,疗效确切。本方由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时政府药店)“参苏饮”加减而来,载入《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属中医中药治疗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经典药方。
份]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茯苓、枳壳、黄芩。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感冒所致的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v感冒8天,吃药后发汗怕冷怕风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46
问题描述:感冒8天了,刚开始嗓子疼口干舌燥吃了罗红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人感冒我吃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