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18岁,就有那个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症,可是

流行病学/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肠道内膜异位症占全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3%~37%。过去认为此症在白种人(尤其是生活在条件优越,晚婚的白种人妇女)发病较高近年观察证明,此症在有色人种中同样常见不仅国内及国外,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该病多发年龄30~45岁但20岁以下病人亦少见初潮前的病人尚未见有报道,但遇见有绝经后发病者。受累部位常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病因/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具有远处转移和种植的能力。因此多年来不少学者对此症的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以下学说: 1.经输卵管移行学说&&早在Sampson首先提出经输卵管移行的设想他认为在月经期间脱落的子宫内膜碎屑可随经血倒流入输卵管,然后由伞端溢出,移植于腹膜、卵巢等组织的表面,继续生长,最后发展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后确有人在月经期间进行腹腔镜检查、剖腹手术时,观察到盆腔内有经血,并在其中找到子宫,亦有人做病理检查证实。但经血倒流的理论有其局限性仅能说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而无法解释子宫内膜异位到腹膜后及盆腔以外的胃肠、胸部、手臂等处的发病。 2.良性转移(经淋巴及静脉)学说&&所谓良性转移是指子宫内膜碎屑偶然进入淋巴管或静脉血管而播散至诸如腹膜后淋巴结、输尿管、肺胸膜、、下肢、手、臂等部位。事实上确有人在盆腔淋巴结及静脉中发现子宫内膜组织。
3.体腔上皮化生学说&&有些学者提出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认为人体中的某些组织,如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盆腔腹膜、脐、腹股沟疝囊以及阴道直肠隔等均起源于体腔上皮,具有潜在的化生能力。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化生为子宫内膜或与子宫内膜极为相似的组织。据统计,约8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卵巢,这与卵巢的生发上皮更具有化生潜能有关。Oliker等于1971年报告1例癌病人手术后长期用雌激素治疗,10年后反复血尿,经数次膀胱镜检查,均发现膀胱内有赘生物并取组织做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子宫内膜组织。作者认为此例为男性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例报道,并推测其原因可能由于病人膀胱肌层内的胎性剩余组织经长期雌激素刺激而化生为子宫内膜之故虽仅一例报道,但并不无意义,说明体腔上皮及胎性剩余组织(如残存的中肾管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均有可能化生为子宫内膜组织,从而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
4.基因学说&&多年来已有人注意到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有遗传因素存在Simpson等于对123例诊断已肯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作了较详细的家族调查,发现病人的姊妹(18岁以上)中5.8%有此症而8.1%的病人母亲有同样疾病,取病人丈夫的女性近亲作为对照组(两组的年龄与经济状况基本相同),发现他们之中仅有1%常有此症。另外,在此家族的病人中,病情严重者占61%,而无家族史的病人中的重症病人仅占24%。根据上述资料,作者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很可能是一种多、多因素的遗传性疾病。
5.免疫学说&&异位子宫内碎片的种植或排斥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在恒河猴或人类患有异位膜症时均证明有细胞免疫功能降低。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倾向认为,异位症实质上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异位症与全身免疫现象有一定联系,异位症病人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危险2倍于正常人,出现抗核抗体或的频率较高。现已证实子宫内膜抗原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腺的胞浆中且异位症病人的血清中可测出抗体。
6.医源性(直接移行)&&是指由医务人员在做手术时意外地将子宫内膜移植于切口处,而于日后在切口瘢痕内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1959~的18年间,重庆医学院第一医院曾处理过65例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由于中期妊娠时做剖宫取胎术所引起的占59例(90.8%),于剖宫产术后发生者5例,单纯扎管术后发生者1例。据文献报道,对妇女进行任何一种剖腹手术,甚至阑尾切除术,均有可能引起。发生的原因可能是手术时不慎将少许腹膜缝入腹壁切口之内,此种移位的腹膜可于日后化生为子宫内膜。因此,目前大多数医疗单位均已放弃采用剖宫取胎术作为终止中期妊娠的方法,因而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常位症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据国外文献记载,对分娩后的产妇常规进行子宫搔刮术以预防产后出血,经对2028例的随访,发现其中有15例发生了会阴切开瘢痕处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此放弃常规采用产后刮宫措施,而此后未再发现一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妇科的某些诊断、治疗措施,如通气、通水、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负压吸引人工流产以及宫颈电烙或激光烧灼术等,均有可能引起盆腔或子宫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发病机制/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1.分布&&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布范围甚广常见部位是盆腔腹膜及盆腔脏器,如卵巢、子宫浆膜输卵管、子宫骶骨韧带、圆韧带、子宫直肠陷凹、、的表面,也可发生在脐、阑尾、腹股沟、剖腹术切口瘢痕乙状结肠、小肠、肝脏、胰腺盆腔淋巴结肾脏、、子宫颈、阴道、外阴支气管、肺脏胸腔、纵隔、、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四肢、骨等处。目前仅脾脏中尚未发现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这可能与脾脏比其他腹部脏器更具有免疫学功能优势相关。
子宫直肠陷凹是盆腔最低位,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好发部位,因而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少见。50%的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不同程度的肠道受侵Mayo医学中心资料表明,26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有497例(18.5%),其中病变部位在乙状、直肠及其交界处有360例,在直肠阴道隔处有67例,分别占肠道病变的72.4%和13.5%Texas大学医学中心资料也表明,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占整个子宫内膜异位症的5.4%,直肠子宫直肠陷凹处子宫内膜异位症占肠道的70%。在另1组163例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布研究&&中乙状结肠65例(40%)、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33例(20%)阑尾32例(20%)、回盲部20例(12%)、直肠17例(10%)、横结肠1例(O.61%)。 2.病理学 (1)大体形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往往表现为紫蓝色的浅表斑点,呈“火药灼伤”样。单个病灶直径多不大于0.5cm,周围常有纤维组织增生,如增生明显伴出血可形成子宫内膜瘤。随着病变发展,月经周期中异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水平下降而出血。反复脱落出血后病灶内积血增多纤维组织增厚,最后形成硬结或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初期,在子宫直肠陷凹表面子宫骶骨韧带处可见紫蓝色的浅表斑点或灰红色皱缩瘢痕以后直肠与子宫粘连,子宫直肠陷凹变浅甚至消失,子宫骶骨韧带处可有多个硬结。病变向阴道直肠隔发展可压迫直肠。结直肠上病灶主要位于浆膜表面和肌层,黏膜很少受累,但病变严重时肿块炎症反应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性挛缩可导致肠道梗阻。另外,异位的子宫内膜可侵入肠壁形成包块,引起肠道出血或梗阻。 病变中,卵巢可呈“巧克力囊肿”或“柏油样囊肿”,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严重病人可以像慢性盆腔炎那样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冰冻骨盆”。 绝经后,除非有内源性或外源性持续的来源,否则病变逐渐退化妊娠或激素治疗时异位内膜可呈蜕膜样变,病灶变得水肿,稍呈胶冻样,类似恶性病变。发现时应做活检明确诊断。 有时病灶表现为不典型变化,出现:①腹膜白色不透明区,可不增厚;②腹膜红色火焰样损害,常凸出腹膜表面;③腹膜表面腺体赘生物;④圆形的腹膜缺陷;⑤下粘连,卵巢下面和卵巢窝腹膜间有无色素沉着病损。这些情况常见于腹腔镜检查时,它们经活检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率为45%~81%。 (2)组织学形态:镜下检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组织切片中可见到:①子宫内膜腺体、间质;②出血证据,即见到红细胞、吞噬大量含的和含铁血黄素。病变周围常有大量炎性细胞、疾病水肿改变及纤维结缔组织。 镜检所见常与病灶所在部位、发病时间受卵巢激素影响有关。异位内膜同样受卵巢激素影响,但无周期性改变。 3.恶变&&异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两者发生恶变的可能性理应一致,但异位内膜很少发生恶变。 4.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某些妇科肿瘤相似,有向盆腔、腹腔内外扩散种植行为为确定病变范围,有必要进行统一的分期法,以便据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科学地进行疗效对比。 美国生育协会(AFS)根据剖腹术或腹腔镜所见制定了一个评分分期法,1985年重新修订。修订后的分期即RAFS分期已被国际广泛采用。 1989年Markham等对不包括子宫、输卵管、及周围腹膜的提出了一个分类分期标准。 (1)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类: I&&类子宫内膜异位症侵犯肠道 U&&类子宫内膜异位症侵犯 L&&类子宫内膜异位症侵犯肺脏、胸腔 O&&类子宫内膜异位症侵犯腹腔外其他部位 (2)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期: I&&期无脏器缺损。 1&&外源性:脏器表面(浆膜、胸膜) a病变<1cm b病变1~4cm c病变>4cm 2&&内源性:黏膜肌层实质 a病变<1cm b病变1~4cm c病变>4cm Ⅱ&&期脏器缺损 1&&外源性:脏器表面(浆膜、胸膜) a病变<1am b病变1~4cm c病变>4cm 2&&内源性:黏膜、肌层实质 a病变<lcm b病变1~4cm c病变>4cm 脏器缺损的依据是脏器受侵,包括但不限于:、尿道梗阻和部分梗阻,肺脏受侵引起的血胸、咯血气胸。 目前的分期尚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①根据临床资料而非统计学结果进行分期;②根据疾病部位而非相关危险性进行评分;③程度分期较为武断;④注重生育这一预后,忽视了其他症状。
临床表现/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1.症状&&&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症状和肠道症状。 (1)月经异常:约80%病人有异常,主要表现为痛经、经量过多或月经不规则。 ①痛经:呈继发性,即在初潮若干年后出现痛经,逐年加重,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或腿部,经前一天最严重,经期过后疼痛完全消失。疼痛主要是由于异位子宫内膜在经期前水肿、经期出血、刺激或牵拉周围组织所至 ②经量过多或月经不规则与卵巢间质受到子宫内膜的侵犯破坏卵巢周围重度粘连不能排卵、卵巢激素分泌失调等有关。 (2)性交痛:经前较为明显,多位于阴道深部。病人因此拒绝性生活性冷淡,受孕机会减少。这可能与性交中触动子宫颈使子宫移动,刺激充血的盆腔腹膜有关。 (3)不育:有30%~50%病人有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30%~50%不育病人腹腔镜检查见到异位病灶。不育与输卵管梗阻排卵障碍、配子或运送障碍卵巢组织挤压、黄体功能不足、、卵泡成熟及卵子受精障碍着床障碍、存在危害配子的及腹腔内微环境等因素有关。 (4)肠道症状:结直肠受累初期可有排便痛、腹部不适、腹泻等肠道症状病灶较大或侵入肠黏膜时可出现便秘、血便等症状。多呈周期性经前1天或经期加重,有时便血无周期。晚期病人可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据Coronado等报道,77例病人常见症状有直肠痛(74%)、性交痛(46%)、(49%)腹泻(36%)、直肠出血(31%)。Bailey等发现,130例病人症状有盆腔疼痛(85%)、直肠痛(50%)、周期性直肠出血(18%)腹泻(40%)便秘(41%)、性交痛(64%)等,明显的肠梗阻症状较少见 2.体征&&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体征是宫骶韧带或子宫直肠陷凹处有单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硬结,固定、有触痛。结节在经期增大,压痛更明显。子宫体一般不增大,位置可能正常,但多数呈后倾且固定病变累及膀胱时,子宫-膀胱陷凹处可触及硬结病变累及卵巢时,子宫一侧或双侧可触及壁厚的囊性包块,与子宫粘连固定,有触痛。 病变累及直肠时,直肠阴道隔增厚,与子宫后壁粘连,可形成包块Coronado等发现,84%病人有子宫直肠陷凹处肿块,其中57%与直肠固定Bailey等也发现,术前最常见体征是子宫直肠陷凹处和子宫骶骨韧带处肿块,及直肠壁与子宫直肠陷凹粘连,这可通过双合诊检出。狭窄时,直肠指检能发现狭窄,周围还有一圈组织明显变厚。
诊断/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凡遇到不育、痛经的病人均应想到该病。下列症状和体征应高度怀疑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①伴有痛经、性交痛的肠道症状如进行性便秘、下腹痛;②出现周期性便血,不完全性肠梗阻;③肠道肿块位于黏膜外或月经期后肿块缩小;④术中意外发现邻近盆腔的肠道肿块。⑤妇科检查拟诊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出现肠道症状。 确诊需行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鉴别诊断:& 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结直肠肿瘤及炎性病变有某些共同点,临床上常需加以鉴别。 1.结直肠肿瘤&&结直肠肿瘤的以下特点有助于鉴别:①好发年龄偏大;②很少有不育及月经异常史;③病程较短;④常伴有体重减轻、恶病等晚期肿瘤症状;⑤症状程度与经期无密切关系;⑥钡剂灌肠发现充盈缺损范围较小,边缘不规则但清晰黏膜破溃 应强调的是,受侵的肿块应做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术中发现的直肠肿块也应作冰冻切片检查,不可随意诊断为直肠癌而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国内外均有误将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认为是直肠癌而作腹会因阴联合切除术的报道。 2.结直肠炎性病变&&结直肠炎性病变的下述特点有助于鉴别:①常有发热、体重减轻的病史;②白细胞计数增高;③大便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检查有异常;④灌肠检查见较长的充盈缺损,边缘不整齐黏膜变形,与正常部分分界不明确。
检查/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实验室检查:& 检查时。 1.CA125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血清CA125升高,中重度病人的阳性率近100%。治疗过程中观察血清CA125的变化可以:①指导治疗药物剂量及疗程长短;②评价治疗效果;③及早发现有无复发。血清CA125还可用来鉴别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癌,癌血清CAl25升高程度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更明显。 2.血清胎盘蛋白14&&胎盘蛋白14是由子宫内膜分泌的子宫内膜组织的抗体,其血清浓度有月经周期样变化。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胎盘蛋白14浓度增高有研究表明病变组织能向腹腔分泌胎盘蛋白14和CAl25,深度浸润性病灶则能向血液中分泌这些物质。 虽然病人血清CAl25、蛋白14增高,但其增高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无关。
其它辅助检查:& 1.直肠阴道双合诊&&可触及子宫直肠陷凹处和子宫骶骨韧带处肿块和直肠壁与子宫直肠陷凹粘连 2.直肠指诊&&可发现肠壁周围组织明显变厚直肠狭窄 3.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黏膜光滑完整但有皱缩和充血。与肿瘤不易鉴别时应取组织做病理检查。 4.钡剂灌肠检查&&在月经中期及月经第2天各作1次钡灌肠检查观察肠道狭窄部位病变变化有助于诊断钡剂灌肠时可发现:①直肠和(或)结肠有较长的充盈缺损、狭窄,狭窄部边缘清晰且黏膜完整;②肠道仅有轻度炎症表现狭窄部固定,有触痛稍不规则,但不像肿瘤那样僵硬或破溃。
5.B超检查&&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中,检查仅限于探测卵巢的增高腺肌瘤,对种植病灶检查的敏感性很低(约为11%)。 6.腹腔镜检查&&腹腔镜问世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和正确诊断出现了一个飞跃。临床上无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症状、体征的早期病人主要是通过腹腔镜检查作出诊断和分期。镜下诊断正确率与操作者对该病的认识程度有关,一般在95%左右有约5%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被漏诊50%病人的病灶范围被低估。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在腹腔镜下形态多种多样,色泽不一,可呈墨蓝、黄、白、红、无色透明等多种颜色,应取活检证实。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镜下可见囊壁厚,呈蓝白色或隐约的咖啡色,与周围组织粘连,表面可见蓝点或咖啡样色斑块,穿刺可获棕色稠液。 6.MRI检查&&MRI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附件包块的水平较高,其敏感性、特异性、预见性分别为90%、98%96%。诊断盆腔散在病变的准确性高于B超,但灵敏度仍很低。该检查作用是:①术前观察盆腔粘连程度;②一旦诊断成功,以后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7.细针穿刺吸引细胞学检查&&对子宫直肠陷凹或直肠阴道隔肿块可经阴道作细针穿刺吸引,抽吸物做细胞学检查。如见到成团的子宫内膜细胞、陈旧的含铁血黄素等有助于诊断。
治疗/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应考虑病人年龄病变部位和范围、症状轻重、对生育要求有无并发症等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法。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是整个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促进生育功能。适用于:①年轻有生育要求的轻度病人;②已有子女的中重度病人;③、肠道等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估计手术困难者;④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⑤手术后复发的治疗 (1): ①达那唑(丹那唑):是17-a-乙炔睾酮衍生物,通过以下机制造成宫腔内膜和异位内膜萎缩,导致短暂绝经:A.抑制下丘脑的GnRH或垂体Gn分泌;B.直接抑制卵巢FSH-LH产生;C.竞争性地与子宫内膜细胞的雌、孕激素结合;D.增加体内及清除率。 适用于轻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明显或不孕病人,也可用于保守手术前药物准备。 有微弱的雄激素活性,可产生雄激素样副作用,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有时能引起肝细胞损害停药后可逆转。 一般用法是200mg口服,2~4次/d从月经周期第2天开始,连服3~6个月。 治疗后症状缓解率为66%~100%,体征改善率为51%~94%,病灶退化率为70%~94%术后妊娠率为28%~76%,复发率为29%~51% ②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活剂(Gn-RHa):Gn-RHa对垂体有双相作用:短期应用时刺激垂体细胞合成贮存并释放促性腺激素;长期应用后Gn-RH受体数量明显减少,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减少,引起卵巢的雄激素下降,形成药物绝经。 临床常用的Gn-RHa有(皮下或喷鼻)(喷鼻)、(皮下或肌注)、戈舍瑞林(皮下)、曲普瑞林(肌注)。一般用法为200~400μg,2次/d,喷鼻;或100μg,1次/d,皮下注射或肌注,6个月1疗程。 Gn-RHa疗效较好症状减轻率为85%~90%,病灶退化率为80%,术后妊娠率为30%~52%副作用主要为绝经期症状:潮热、情绪波动抑郁、头痛阴道干燥等。 (2)假孕疗法: ①孕激素:长期应用孕激素模拟孕期内分泌变化使异位内膜出现蜕膜样变、局限性坏死和腺体萎缩消退。因疗效短暂、妊娠率低、复发率高副反应重,目前已少用,仅作为其他药物不能接受时的二线药物。 ②孕三烯酮():为19-去甲睾酮衍生物。一方面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使LH、FSH下降抑制卵巢功能,导致血雌激素、孕酮水平降低;另一方面直接抑制子宫内膜及异位病灶,导致闭经及异位病灶细胞的失活退化。 一般用法是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口服,每次2.5mg,2次/周,6个月1疗程。 不良反应与达那唑相仿,主要是损害。 治疗后症状缓解率为87%~98%,病灶消退率为69%~86%,2年内妊娠率为 64%,复发率为12%~32%。 (3)高效孕酮类药物:对痛经明显而病变较轻的无生育要求者或未婚女性适用。常用者有炔诺酮()、醋酸甲地孕酮()等。每月口服20~22天,3~6周1疗程。 (4)雄激素:有抗作用,小剂量疗法可缓解痛经而不抑制排卵。常用甲睾酮(甲基睾丸素)5mg,1次/d舌下口服,3~6月1疗程 (5)&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是非类固醇的抗雌激素复合物,通过进入靶细胞并与雌激素竞争性地结合细胞核内的雌激素受体蛋白从而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一般用法为10mg2次/d,口服,3~6个月1疗程无达那唑的不良反应,仍可排卵,价格比达那唑低。 上述各种药物治疗后,绝大多数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能消除疼痛,达到很高的症状缓解率,改善体征以布舍瑞林效果最好,治疗后妊娠率以孕三烯酮和布舍瑞林最高。 目前药物治疗仍存在一些缺点:①治疗时间长;②对伴有卵巢囊肿或盆腔粘连的重度病人效果差,轻中度病人近期疗效尚可,远期疗效不理想;③停药后复发率高;④受孕率一般较保守手术治疗者低;⑤各种药物均有不良作用;⑥某些药物价格昂贵。 因此药物治疗目前只能用以缓解症状或术前准备,不能用于根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2.手术治疗 (1)腹腔镜激光疗法:是目前国外最流行的治疗方法。用C02激光烧灼病灶,分离粘连,切割内膜囊肿。随诊1年妊娠率轻度者可达75%中度者为62%,重度者为42.1%广泛者为50%,平均为60.7%,均在术后2年内妊娠该法优点:比药物治疗快而彻底;光线强而集中,连接微型操作器能正确烧灼病灶部位;遇软组织内水分很快吸收故深度不超过0.1mm;分散热快,不易烫伤周围组织;凝血快,出血少;与剖腹手术比可减少住院;不接触空气和粉末,保持组织湿润,减少粘连。但技术要求高,需要丰富经验,因此目前尚不易普及。 (2)剖腹手术: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目前仍存在着争议。传统治疗是仅切除卵巢,大多数外科医师因怕术后并发症,仅在出现肠梗阻症状时方行肠切除术对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有必要进行肠道手术这是由于:①虽然卵巢切除术后内膜病灶退化但肠道上种植的内膜仍可形成瘢痕,最终形成肠梗阻。而且切除卵巢后不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病人将出现绝经样症状、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阴道萎缩等病症,激素治疗后肠道种植的内膜将重新激活生长;②肠道中病变是纤维性病变,对激素治疗无反应;③肠切除后有预防病变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可能;④45%~52%需行肠道手术的病人术前已行治疗性腹腔镜手术或妇科,但效果不佳。 小种植病灶可行肿块切除。浅层病灶无需切开黏膜但这种黏膜下层切除时失血量大,复发可能性也大。深及肌层的病灶则需切除黏膜。大病灶需行肠切除术,如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回盲部结肠切除术、直肠前壁盘状切除术 Coronado等进行的肠道手术有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65例)直肠前壁盘状切除术(5例)、部分盲肠切除术(1例)。Bailey等进行的肠道手术包括低位前切除(109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0例)、直肠前壁盘状切除术(7例)、回盲部结肠切除(2例)小肠切除(2例)。 术前应进行肠道准备。因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肠道受侵率较高,这些病人进行妇科手术前也应进行肠道准备。术后病人常需激素替代治疗。 Weed等治疗的30例病人的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发热(43%)盆腔脓肿(2例)、(1例),未出现肠梗阻和死亡。据Coronado等报道77例病人术后有1例因持续肠麻痹怀疑肠粘连而在术后22天剖腹手术术中仅在盆腔发现液体积聚另1病人术后2周因粘连致小肠梗阻而手术多数病人术后有腹泻(每天3~4次),其中9人出现腹腔外感染,8例病人发热,怀疑是由肺部感染引起,无吻合口漏发生。Bailey等进行的130例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有小肠梗阻(1例早期,3例晚期)、盆腔脓肿(1例)、神经源性膀胱(1例),无吻合口漏和死亡。 Bailey等利用Visick评分法评估手术效果,术后症状未缓解或加重者评为1分,症状轻度缓解者评为2分,症状明显缓解者评为3分,症状完全缓解者评为4分对130例肠道手术后病人经过平均60个月随访,术后盆腔疼痛、直肠痛、性交痛、周期性直肠出血症状明显或完全缓解者分别占93%、91%、93%、100%其中进行了双侧卵巢切除术者症状完全缓解者比例较高(78%,对照组为54%)。Coronado等报道的77例病人行全层(通常是节段)肠切除术,88%病人术后症状完全或部分缓解已切除卵巢组织者症状缓解率高,她们的症状部分或完全改善。有8例因出现盆腔症状复发而再次手术但术中未发现有肠道复发证据。Graham等报道的21例进行肠切除者术后均无复发症状 术后受孕率为39%~50%,与腹腔镜手术后或剖腹术后的38%相似。
预防/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复杂,甚至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在现阶段尚不能完全防止此症的发生但如医务人员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则有可能降低此症的发病率。 1.对可能导致经血倒流的各种妇科情况,如重度子宫后倾生殖道下段闭锁或狭窄采取适当措施加以纠正。 2.尽可能防止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避免在月经即将来潮前做输卵管通气检查术,以及对子宫后倾者做徒手复位术以防止子宫内膜碎屑经输卵管被推送到盆腔。尽可能不采用剖宫取胎术作为终止中期妊娠的方法,而代之以药物引产。尽量不以人工流产作为节育措施,而采用安放宫内或服用避孕药等方法。做剖宫产术时宜用纱布保护腹壁切口,防止子宫内膜碎屑植入腹壁组织,在缝合腹膜后,用生理盐水洗净腹壁伤口,再分层缝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妇幼保健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6次
参与编辑人数: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02:44
贡献光荣榜子宫内膜异位 患上它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
  ,其实一般就是指,是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那是什么原因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呢?子宫内膜异位症又应该怎么治疗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因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其实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是有许多的。而以下这些原因均有可能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
  1.种植学说
  经血逆流,内膜种植。月经期,经血从宫口、阴道排出体外是顺流而下,但是有小部分经血或因其他原因夹杂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由输卵管道流入腹腔,种植在盆腔脏器的表层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2.化生内膜
  浆膜上皮,化生内膜。人体在胚胎发育时期,卵巢表面上皮、腹膜、阴道直肠膈、脐部均由体腔上皮化生而来,这些组织在性腺激素、炎症、机械因素的刺激下能够转化,形成另一种组织,同样可以化生为子宫内膜。
  3.良性转移
  血液、淋巴良性转移。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发病原因。出现在肺部、脑膜、心包、四肢及其他远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将子宫内膜碎屑转移停留在某脏器或组织上而发病。
  4.医源性的内膜移植
  该情况一般都是因为人为原因而使得子宫内膜移植到某些部位的,并且多见于剖宫产术、妊娠行刮宫术、会阴侧切术以及人工流产术等过程中。
  5.免疫防御功能缺陷
  随经血逆流至腹腔的子宫内膜,如同一种异物,会激活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动员出大量的免疫细胞及体液围歼消除,假如体内免疫功能缺陷,就会发展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6.遗传因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有家族病史的人患此病居多。
  对于没有女性来说,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肯定是要进行治疗的。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有哪些呢?
  1.药物治疗
  采用药物来对抗或抑制卵巢的周期性内分泌刺激。最初是用睾丸酮类的雄性激素,因副作用较大,而且效力亦不够强,已逐渐摒弃不用。后来则逐渐发展成为假孕疗法及假绝经疗法。
  2.手术疗法
  一般认为卵巢上发生的巧克力囊肿,病变体积往往较大,或发生在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结节,直径在2厘米以上者,不易用药物控制,而需要手术治疗;或者经过六个月甚至一年的药物治疗,病情仍不见好转,也应考虑手术切除。
  如果患者年轻,没有子女,手术时一般只将内膜异位的病变切除,而将子宫和正常卵巢组织保留下来,称为保守性手术。这种手术保留了生育的可能性,但复发机会较大。
  如已有子女且患者年龄较大(大于35岁),可以在切除内膜异位病变的同时,切除子宫,但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称为半保守手术。
  此法从长远看来,效果优于保守性手术,但不能绝对防止复发。如果患者年近绝经期,或内膜异位病变过于广泛,难于彻底根除,则在手术时应将子宫卵巢一同切除,称为根治性手术。
相关阅读推荐:
如果想生男孩的话,可以在饮食上面进行调理!
女人月月不仅仅是有月经,还有月月都有的,就是排卵...
想要自己的身体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方面的,心理方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