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现代中国精神层面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迁”

1.【答案】& C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题意是指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张之洞是洋务派,两者都要维护封建制度。可以排除。王韬、梁启超等人是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来挽救中国,王韬的主张比梁启超要早。故选C
【高考考点】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
【易错点】: 由于对题意的不理解而选择了A项或B项。
【备考提示】:“向西方学习”是先进的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探索核心,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点知识,是高考必考内容。大家在高考复习时应充分注意。
2.【答案】& B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革命派与改良派是中国资产阶级二个不同派别,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发展资本主义、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故选B。
【高考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易错点】: 考生误选C。改良派并没有夺取政权的主张。
【备考提示】:高考复习时应充分注意鉴别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政治派别主张的不同。
3.【答案】& C
【分析】:本题考查教材知识再认再现能力。解题时第一步要判断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中共七大,第二步要判断中共七大发生在哪个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选C。
【高考考点】中共七大
【易错点】: 对中国共产党重大会议内容掌握不扎实,是产生错误的一个原因,对重大会议发生的年限不清楚也是产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备考提示】:高考复习时应充分注意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会议的专题复习。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根据相
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 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和目的?
(2)“1949年革命”在实现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中有何突出贡献?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4分)为建立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命运,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的演讲(1)依据材料一,“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是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分析未能建立的原因。(4分)材料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2)依据材料二,怎样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条件。(4分)材料三? 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大会上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3)材料三表明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什么性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35分)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根据相
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
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和目的?(7分)
(2)“1949年革命”在实现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中有何突出贡献?(4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近代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在抗争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1)李鸿章与康有为分别代表哪一个派别?他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杂志罪案之答辩书》
(2)材料三中“德赛两先生”具体指什么?“光明世界”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3)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案(人民版必修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案(人民版必修二)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社会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下载积分:700
内容提示:⑵本专题的内容与世界形势的发展紧密联系 中国进入近代以来,己开始融入世界,学习时要注意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当时世界形势的联系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43|
上传日期: 00:56:4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社会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DF
官方公共微信哪项是当前威胁中国安全的精神层面的国内问题_百度知道
哪项是当前威胁中国安全的精神层面的国内问题
提问者采纳
有的都是一般性问题,生活中还有种种隐忧,基本不存在,将会一点点改善,大多数人还是经济人。毛 左兴风作浪裹胁了一些人,随着时间流逝,冲击不到国家安全  精神层面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观念必然重物质不重精神。  所谓一般性问题,一般的右 和一般的左 一样,但不会长久。至于所谓 极 右,对严 重 腐 败也不会群起问责,不会引起社会动荡,是非观总会有的。  民众惯于安分守己,都是善良无恶意的人多,指物质生活条件还没有根本性改变。这是发展中的问题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