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孕妇得了丙肝怎么办,家人在一起生活该怎么办?

陕西“丙肝村”事件:村民曾集体卖血染丙肝,家人提前箍好墓穴
据华商报10月13日的报道,
&村民集体外出卖血染丙肝
家人提前挖好墓穴&,
原文如下,
在秦岭大山深处的商洛市商州区,有一个偏僻的村子南湾村,村上不少正值壮年的村民患上丙肝,因为得了丙肝,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更有整个家族都患上丙肝的情况,在他们当中,有些人因无钱治疗吐血而亡,而有的人正在等待死亡&&
丙肝,这个词已经成为了村上所有人的梦魇。当地官方调查证实,许多村民感染丙肝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集体外出&卖血&经历有关。近日,华商报记者深入村庄实地探访,与丙肝患者面对面交流,通过他们的讲述,让我们走进丙肝携带者的内心世界。
怕人&说走就走了&
家人提前把墓穴给箍好
10月10日,阴沉的天空时不时滴下雨滴,这样阴冷的日子让人觉得压抑而沉闷。华商报记者驱车顺着乡间小路,来到大山深处的商州区大荆镇南湾村,村道上不时有年龄偏长的村民挪着步子缓慢地走着,村子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了。
在一岔路口旁边的一处台塬处,四间两层的新房子看上去非常显眼,院子里60岁的王侃良和妻子坐在凳子上,望着近处的大山,两人不时交流几句。他们身后房子虽然是新盖的,但家里空空荡荡没几件像样的家具,小房子门口处还挂着打完针的吊瓶。自从盖起房子后,两口子就患病了,儿子外出打工挣钱,女儿已出嫁,家中只剩下他们夫妇。
王侃良和妻子丁彩凤都是肝硬化患者,2013年王侃良因为感到身体乏力、胸口憋闷到医院检查,发现患上丙肝,尽管积极治疗,但还是发展到肝硬化。去年,丁彩凤也查出患上肝硬化。今年9月初的一天,丁彩凤突然大口吐血,王侃良赶紧给住在市区的女儿打电话,将丁彩凤送到医院,住了不到半个月医院花费近万元后,丁彩凤便回家休养。
实际上大口吐血的情况出现不止一次了,3月份的时候,丁彩凤就出现过一次,当时在医院治疗期间,怕人&说走就走了&来不及处理后事,家里人就瞒着提前把墓穴给箍好了。这两三年来,王侃良夫妇先后住过多次医院,可以说两人已经多次从鬼门关挺了过来。
&看,这是我和老伴这几年治病诊断书,还有这一大堆药,这一盒要3000元呢,实在是吃不起啊。&王侃良说这话时,低下头沉默了半晌,&看病花光了钱,不能再拖累儿女了,听天由命吧。&王侃良的女儿王建敏说,大哥是农民靠外出打工养家,她家里情况也不好,他们也想让父母住院治疗,但花费太大,上次母亲硬要求出院,本来是住半个月呢。
在王侃良家不远处的山坡前,一座新墓穴7月份刚建好,这座墓穴就是为王侃良两口子准备的。人还健在,但墓穴已箍好了,在农村这种情况还是不少的。因为有了病来如山倒的经历,家里人不得不提前在着手准备后事了。
前夫因肝硬化去世
现任丈夫又患上丙肝
在南湾村像王侃良夫妇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今年57岁的卢淑侠,在去年5月份也曾因为丙肝住过院,诊断结果写着病毒性肝炎,丙型,慢性中度。她现在的丈夫5年前就已经查出患有丙肝,只是情况稍好些,靠药物维持,由于浑身乏力,肝脏部位隐隐作痛,夫妇二人根本干不了农活。
卢淑侠是一个苦命人,他的前夫10年前因为患肝硬化去世,到现在她还能清楚记得前夫发病时的状况。&晚上一两点,开始不停吐血,邻居就赶紧用架子车把人送到沟口。&卢淑侠回忆,送到沟口后,又拉到大医院,治疗了四五天后,医院又把人送回来了,说人不行了,回到家第二天人就走了。前夫走后,家里的农活没人干,女儿还没出嫁,卢淑侠便和现在的丈夫(同一个村)走到了一块,但没想到随后他们都得了病,因为没有钱治病,两人只能是吃点药慢慢维持。&我这病来了就是要命,没有办法,只能是等死啊。&卢淑侠叹了口气,望着天空无奈地说。
4个顶梁柱全部患丙肝
丙肝属于传染病,一开始村民对这种病并不了解,有些人开玩笑自嘲,&丙肝&想着是不是能吃的饼干,只是后来得的人多了,大家慢慢知道了这种病,但在村民内心里还是不希望更多人知道,害怕传出去丢人。在前期有些人一直不去检查,自己在家里扛着,查出来也不去积极治疗,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没钱治疗。
&你们报道可以,但不要提及具体名字,传出去不好。&51岁的村民罗书强说这话后很快又补充说,反正得病的人多了,也无所谓了,大家都彼此彼此啊,在一旁的不少乡亲都笑了起来。
罗书强是2015年6月查出来患有丙肝,花费了7万多元做了手术,在家靠打干扰素治疗。一年多时间,每隔一天都要打干扰素,药物的副作用让他感觉到四肢无力,不想吃饭。
罗书强是家里的希望,也是主要劳力,现在得病了,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紧巴。罗书强说,他们弟兄四个,父亲患上了丙肝,大哥和四弟也都是丙肝,一个家族4个人都患病,而且四个人都是主要劳力,这让他们这个家族无法承受。
56岁的王来山身体瘦弱,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他家离罗书强家不远,四间土坯房看上去破旧不堪,家里十分简陋,柜子上放着各种药物。他的妻子是聋哑人,大女儿出嫁患精神病,小女儿也已出嫁在广东打工。农忙时他在家干活,农闲时到西安打工挣钱。
今年3月份,王来山感觉到自己心口痛,浑身发困,到医院检查说是丙肝,之后他又跑到西安复查确诊丙肝。&我家里情况就是这样,住院都是我一个人自己照顾自己,没办法啊。&王来山说,为了治病,他已经花费了6万元了,除了向亲戚借的外,还贷款了3万元,现在他一边在西安摆摊卖水果,一边买药维持治疗。王来山说,他大哥也是患肝硬化去世的,当时是他将大哥送走的,他担心自己的病,假若有一天出事,真不敢想......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部分村民集体外出卖血
为什么在南湾村丙肝患者如此多呢?据村民们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地处秦岭深处的商洛经济落后,不少人都选择外出卖血,上述提及的村民均在那个年代有过卖血的经历。
&我们这里相对贫困,那个时候由&血头&通知卖血的人,然后组织大伙到商洛、西安、甘肃等地卖血。&王侃良和妻子丁彩凤卖血时还是身体强壮的年轻人,他们回忆,当时一个村子,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分批分期去卖血,几乎每个礼拜,村子都有人去卖血,一个人一次抽血300毫升就能挣到36元,一些村民由于挣钱没门路,就将卖血当成了主要家庭收入。
&到现在我还能记得,每次去的时候大家成群结队,热热闹闹、有说有笑,因为山里人也没有出过远门,还把卖血当成一种愉快的事情。&丁彩凤说,到了地方做完检查后,每次去将胳膊一伸,人家开始抽血。卖完血现场就把钱给了,给&血头&一定的提成,抽完血每个人还能得到被子、面包等礼品,村民们会将面包带回家给孩子吃,用卖血的钱补贴家用。
丁彩凤最后一次卖血是到甘肃天水市,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次她在宾馆住了一个月,排队等候卖血,最后经过检查,医护人员告诉她,她得了丙肝不能献血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去卖血了。丙肝是什么病,当时丁彩凤并不知道,也就没在意。
卢淑侠当时也是和前夫一块卖血的,包括现在的丈夫也一块卖过血。她说,当时卖血有卖全血的也有卖血浆的,卖全血就是一次性献血,卖血浆就是抽完血后,提取了血液中的血浆,而将剩余的血蛋白又输回卖血者本人身上。
这种疯狂的卖血行为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才逐渐停息下来,这些卖血者也陆续回到村上,那时就有人感染上了丙肝,只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将分离的血蛋白再输回
很容易感染丙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经济困难,南湾村体质较好的村民先后在西安、宝鸡、渭南、甘肃天水和商洛进行有偿献血,特别是1975年到1985年之间有偿献血地方广、次数多,既献全血又献血浆,年之间大部分有偿献血者因血液不合格被淘汰,1990年后有偿献血逐渐停息。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采血基本上不检测丙肝,技术手段各方面达不到,只是检测艾滋病和乙肝等。&商州区疾控中心主任王建军说,更严重的是采血时将血液中的有用成分取掉,再将剩余的血蛋白输回卖血者体内,这很容易感染丙肝。
&商洛血站是九十年代后续才成立,之前血液管理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医院需要血液,通过&血头&找人,对献血者只做一些简单的检查。&王建军说,那时候经济比较落后,卖血可以带来不菲的收入,这样导致不少人去&卖血&。
大荆镇部分群众感染丙肝的事情,引起了商洛市、商州区两级政府重视,商州区疾控中心展开调查,依据调查结果他们认定,大荆镇部分群众患上丙肝系历史原因造成的。商洛市疾控中心调查后认为,这不属于爆发性疫情的范畴,相关具体工作由商州区疾控中心负责处理。
商州区疾控中心
共筛查47名村民
查出丙肝抗体阳性40人
一份关于大荆镇南湾村丙肝病例调查报告显示,今年6月份,商州区疾控中心会同大荆镇中心卫生院一起,对南湾村自述有丙肝史而无诊断依据的村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液标本采集、检测,两次共调查47名村民,采集血液标本29份,结果显示:其中本人持有市级以上医院丙肝诊断证明的18名,29份标本中丙肝抗体阳性22名,1名弱阳性,需要进一步再检测,6名丙肝抗体阴性。
这次共调查自述患有丙肝及有献血史村民47人,调查对象全部为有献血史者,两次调查共筛查出丙肝抗体阳性40人,最小年龄43岁,最大72岁,主要集中在51岁到60岁之间。调查了解到,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南湾村有大量人员有献血史。
这份报告最后称,这次调查主要围绕有献血史者,由于时间间隔长、调查主要以自述为主,而丙肝又是多途径传播传染病,在献血期间无丙肝抗体检测,停止献血时未及时检测丙肝抗体,不排除献血时血液回输感染而导致丙肝的可能。
加大丙肝防治宣传力度
提高医疗报销比例
对于南湾村不少村民患上丙肝,大荆镇副镇长王超和大荆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郭瑛表示,这属于历史原因,当时卫生技术条件达不到,献血时检测不到丙肝。他们已向村民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知道如何防治丙肝,另外就是提高农合疗报销比例。
王建军说,他们只是接到反映去调查,做了一些检查,并没全面的普查。按照现有的条件,全区还达不到对所有人进行摸底普查,只能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到哪里开展工作。商洛属于贫困地区,据他们初步估计,当年全区有十多个村子有卖血的情况,如果要普查不太现实,就算查出来后怎么解决也是个问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群众自发组织卖血,在那种特殊的背景下,医疗检测条件达不到,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商州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黄少军说,现在看属于特定事情,特殊背景下的事件。其坦言,上次他们抽查了大荆镇南湾村发现,有40人疑似丙肝携带者,这不排除有人没在家或者别的村也有的情况。目前看,南湾村丙肝疾病传染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一种是采血时引起的感染,还有一种是采血时采部分血液,而将另外的血液输回献血者身体造成了感染。&黄少军无奈地说,目前还没有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普查,具体数字并不掌握。作为卫计部门来讲,只能是健康教育,让群众有一个初步了解,引导病人合理诊治,按照相关政策进行医疗报销。
丙肝可防、可治
无需过度恐慌
&肝炎分成甲、乙、丙等几种,常见的乙肝比较多,乙肝和丙肝都是通过血液、母婴、性传播三种途径传染,属于乙类传染病。&商洛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陈彦炜介绍,丙肝主要经血源性传播,临床表现有发热、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等,慢性化程度较为严重,可导致暴发性肝衰竭。丙型肝炎在商洛各县区都散发有,感染上丙肝病毒后,因为有潜伏期不容易被及时发现。
陈彦炜说,以前血液管理不规范,一部分人在卖血过程中感染丙肝,也就从那个时候起血液管理上有了根本变化。&需要说明的是丙肝可防、可治,初期通过利巴韦林和干扰素可治愈,患者也无需过度惊慌。&陈彦炜解释说,肝脏解毒功能强,体内营养转换都是通过肝脏完成,它相当于人体的&解毒工厂&。通俗讲丙肝是一种病毒,肝脏的特点是血流丰富,病毒对肝脏组织有侵噬性,肝功能就会受损,发展到后期就是肝硬化,严重的就是肝硬化腹水,最后导致肝功能衰竭或者肝癌。
康安途总结:
从华商报的报道看,全村中八、九十年代献血,因为医疗检测技术达不到标准,导致献血者干扰了丙肝,大面积传染,而血液传播是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
但是,在发现丙肝以后,以文中&罗书强是2015年6月查出来患有丙肝,花费了7万多元做了手术,在家靠打干扰素治疗。一年多时间,每隔一天都要打干扰素,药物的副作用让他感觉到四肢无力,不想吃饭。&的现状来看,村民们或者没有治疗,或者采用干扰素治疗,干扰素治疗的副作用大,花费也很多,而且容易复发,从临床数据来看,干扰素治疗只有40-50%的治愈率。如果用干扰素治疗后,未彻底治愈反弹了,在国内就很难治疗了。从文章中给出的丙肝治疗方案只有&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这个确实是目前国内的治疗方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悲剧。
放眼看世界,美国、日本、欧盟、印度等,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放弃了干扰素这种治疗方案,采用&索非布韦+达卡他韦&或者&吉二代&治疗丙肝,全口服,无需干扰素,治愈率高达95%以上,而且,治疗丙肝的新药不断涌现。
特别是印度,治疗丙肝费用极低,以康安途印度治疗丙肝为例,加上来回机票,吃住,预约印度知名医院知名专家诊疗,包含后期的各类咨询费,加起来总共3.8万,远远低于打干扰素的费用,而治愈率极高,副作用极小。已经有超过700位丙肝患者随康安途去国外治疗丙肝。
以下是不同分型的丙肝的最新治疗方案:
康安途杨晨博士针对&陕西丙肝村&事件,精心总结了丙肝的预防知识,制作了科普视频:/iframe/preview.html?vid=t0336bycuel
作为中科院合作单位,杨晨博士期望康安途能为丙肝康复保驾护航,为生命加油!并且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期望能通过更多的合作机构,帮助国内的丙肝患者摆脱落后的治疗方案。希望认准康安途官方品牌,康安途博士团队免费专业咨询,解答丙肝治疗的各类问题,详情可咨询康安途热线咨询电话:。
近期,康安途还和国内最大的在线旅游平台携程成功合作,推出印度医疗旅游产品,详情可参考:/grouptravel/p.html。欢迎关注康安途官方微信,获取丙肝最新治疗方案信息,用药禁忌及注意事项,专家指导丙肝治疗。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精彩图片欣赏
国务院出八项措施推进医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化...
养生喝茶 要看体质
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应选择喝红茶。红茶是一种发酵茶,刺激性弱,较为平缓温和,特别适合...
中医美容不要“偏食”
中药美容保健以其声称的无副作用而受到青睐。在享受按摩、针灸,甚至减肥美容的过程中,专家提醒...
慢性咽炎中医辨证验方
慢性咽炎传统医学称之为&喉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干燥、发痒、灼热、...
请问生殖器疱疹是一种性病
请问生殖器疱疹是一种性病吗 ?今年和朋友出去玩的时候叫了姑娘,没想到感染了生殖器疱疹,现在...陕西“丙肝村”:曾集体卖血 家人提前箍好墓 - 评校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
> 陕西“丙肝村”:曾集体卖血 家人提前箍好墓 > 正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陕西“丙肝村”:曾集体卖血 家人提前箍好墓
来源:评校网
责任编辑:评校网
&nbsp&nbsp&nbsp&nbsp在秦岭大山深处的商洛市商州区,有一个偏僻的村子南湾村,村上不少正值壮年的村民患上丙肝,因为得了丙肝,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更有整个家族都患上丙肝的情况,在他们当中,有些人因无钱治疗吐血而亡,而有的人正在等待死亡。丙肝,这个词已经成为了村上所有人的梦魇。当地官方调查证实,许多村民感染丙肝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集体外出“卖血”经历有关。&nbsp&nbsp&nbsp&nbsp家住商州区大荆镇南湾村王侃良和妻子丁彩凤都是肝硬化患者,2013年王侃良因为感到身体乏力、胸口憋闷到医院检查,发现患上丙肝,尽管积极治疗,但还是发展到肝硬化。在王侃良家不远处的山坡前,一座新墓穴7月份刚建好,这座墓穴就是为王侃良两口子准备的。人还健在,但墓穴已箍好了,在农村这种情况还是不少的。病来如山倒,家里人不得不提前在着手准备后事了。&nbsp&nbsp&nbsp&nbsp罗书强是2015年6月查出来患有丙肝,花费了7万多元做了手术,在家靠打干扰素治疗。一年多时间,每隔一天都要打干扰素,药物的副作用让他感觉到四肢无力,不想吃饭。罗书强是家里的希望,也是主要劳力,现在得病了,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紧巴。罗书强说,他们弟兄四个,父亲患上了丙肝,大哥和四弟也都是丙肝,一个家族4个人都患病,这让他们这个家族无法承受。&nbsp&nbsp&nbsp&nbsp“我们这里相对贫困,那个时候由‘血头’通知卖血的人,然后组织大伙到商洛、西安、甘肃等地卖血。”王侃良和妻子丁彩凤卖血时还是身体强壮的年轻人,他们回忆,当时一个村子,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分批分期去卖血,几乎每个礼拜,村子都有人去卖血,一个人一次抽血300毫升就能挣到36元,一些村民由于挣钱没门路,就将卖血当成了主要家庭收入。&nbsp&nbsp&nbsp&nbsp对于南湾村不少村民患上丙肝,大荆镇副镇长王超和大荆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郭瑛表示,这属于历史原因,当时卫生技术条件达不到,献血时检测不到丙肝。他们已向村民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知道如何防治丙肝,另外就是提高农合疗报销比例。 10月10日,身患丙肝的村民常年服药,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评校网提供数据 
&&相关新闻
猜你感兴趣
网友关注排行父亲这一辈子这一辈子
作者:王革新
1934年,父亲出生于陕西咸阳毛村,一个贫苦家里。一大家人,三世同堂,住在草房,无钱无粮,缺衣少食。寡妇曾祖母,带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艰难度日。男儿出门当长工,女儿早早出嫁做童养媳。由于长年劳作不停,出力过度。父亲的三叔成了盲人,家里养活不了,只有出家当和尚,混口饭吃。七叔半盲半聋,到处讨饭,让国民党抓了兵丁,生死不知。六叔又聋又傻,继续在外扛长工,打短工,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粮食回家。大伯身体不好,无力干动重活,只有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凉粉,卖烧饼,养家糊口。的父亲,因为长年钻在地底下,给地主挖掘地道,藏储车马粮食,热人受了凉气,成了瘸子,被地主扫地出门,留在自己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在万恶的旧社会,父亲一家,实在是走投无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无声。为了活命,父亲的几个姐姐,十二岁也都卖给人家,当童养媳了。父亲十三岁,也去给地主干活,出的牛马力,吃的猪狗食,常常受冻受饿,挨打挨骂。就如此,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星星,盼,终于盼到了解放。分了田,分了房,分了牛,分了粮。父亲,白天又高高兴兴去学校上学,认真听老师讲课,晚上就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跟组批斗恶霸地主,跟团支部学习革命道理。父亲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顽强挣扎,大胆探索,终于寻找到了革命工作的机会。
父亲在如火如荼的青壮年时代,艰苦奋斗,流血流汗,把壮丽的青年华,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父亲16岁考上了西北财贸干部学校,是全村唯一的幸运儿。当时国内战事初停,政权还不稳固,国家百废待兴,急需管理人才。父亲仅仅在学校,上学一年多,就踊跃报名,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愿来到广袤无垠的新疆,投身到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战斗当中。后来听说,他历尽千辛万苦,有时骑马坐车,有时步行翻山,冒着黄沙风,顶着饥渴寒暑,一会和国民党残兵打仗,一会与土匪强盗交火,一直走了几个月,才进入乌鲁木齐。有些人中途就跑了,坚持到终点的不多,最后他们一起来到塔城的,只剩下三个人了。塔城地区管辖,乌苏,沙湾,和丰,托里,裕民,额敏,塔城共七个县。父亲最早被分配到,塔城行署合作办事处工作。那时塔城很小,人口很少,各民族杂居,汉民族不多。这里说的是塔城县城,距离前苏联边界线只有十八公里。一条中心路,两个十字街,,三个清真寺,五条小河流,土路土墙土房子,马车牛车爬力子,下天泥泞满地,刮风时灰尘四起。大街小巷的道路两旁,到处都长满了大树野草,牛羊就在大街上,路两旁,乱跑吃草,遍地都可以捡到牛粪马粪。一个县城没有电灯,家家都用马灯,没有几个小食堂,户户门前都是囊坑,没有大商店,有几个货郎担小商小贩。没有自来水,人人都在渠沟里挑水,做饭洗衣。没有煤炭取火,户户都烧牛粪块,阿萎干,住的苏式房,睡的是热炕。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火车汽车,山珍海味都是空想。后来有一个顺口溜,形象的概括了当时的塔城旧貌,“牛粪块,芨芨草,二转子丫头满街跑”……这两年,父亲时常到和丰县去,任务是筹建县供销社。当时的和丰县城更小,一个喇嘛庙几十户人家,就没有个正规的街道。他一般都是骑上马,走山路,要赶几天几的路程,翻山越岭,才能到达和丰县城。在路上被马摔过,被蛇咬过。有时遇见大风沙大风雪,还经常迷路,缺粮断水,饥寒交迫。晚上就怕碰到狼熊虎豹等野兽,担惊受怕不用多说,一路同行的人就怕天亮少一个……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父亲正式被调到托里县供销社工作。那时托里县城,一条街半里长,吃水都去一个泉里挑。众所周知,托里比塔城的条件更差,汉族人口更少。父亲说,刚到托里县这个,少数民族人口聚集的地区,困难多,交流难,进货不容易,送货更是难。天下乡,冻死冻伤,有可能随时发生,天支农,毒蛇咬死咬伤人马的事情,也遇到不少。特别是春秋,父亲常常跟着马车,上山下乡,为群众送货,不知都翻过多少次车,伤过多少次人……就这样,父亲也从来没有退缩。还是不怕艰难困苦,不惜代价。在托里一干就是三十年,染了一身的地方病,高血压,气管炎,关节炎,肝包虫。由于肝包虫等病,开刀动手术,输血,给父亲传染上了丙肝,这种病就是最终夺去父亲生命的真正元凶。父亲退休以后,尤其是搬到奎屯没有几个年头,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以后越来越差,直到病故。屈指算来,父亲在世行走71个春秋,从1951年进疆到1994年退休,工龄43年,再到2004年病重回陕,在疆53年 。七十一年,在宇宙的长河里,仅仅只是弹指一瞬间,而在的旅途上,又是多么的漫长啊。尤其是在那个艰苦的,几乎等于是从地球的一个起点爬行到了地球的另一个终点。父亲始终不渝的,在人生的道路上,的奋斗着,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艰难的跋涉着。从不言苦,从不叫累,从不怨天,从不怪人。他一个人从遥远的来到新疆拼搏,就好似一个探险者一样,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里,把生死置之度外,伴随着日起月落,风停雨过,终于走到了自己一生都在追求的事业高峰,也走到了自己伟大而珍贵的生命的归宿。父亲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由一个贫苦,转成了国家干部,由一个共青团员,成为了共产党员,由一个财务会计,升到了商业局长,由一个人来到新疆塔城工作,发展成儿孙一帮遍及全疆各地。父亲一路走来,即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成就了儿女的辉煌,即报答了共产党的恩情,也报答了新疆各族人民,即没有辜负自己贫困的祖宗父辈,也没有辜负自己可怜的父老乡亲,即经历了一个一个风云时代,也保全了一个一个家庭。父亲,你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你是我们的领路人,拓荒的创业者。天下国家,你顶天立地,平凡一生,你造就伟大。我们崇拜你坚强的性格,我们无限敬佩你的追求。
回望父亲走过的漫漫长路,聆听父亲经历的坎坷,有多少艰难困苦,有多少暴风骤雨,有多少天灾人祸,有多少妻离子别,已经都成为了,变成了他的一头白发,变成了他永远不能愈合的伤疤。父亲从来不愿意提起,也从来不会忘记。就是海枯石烂,他所经历的磨难也不会改变,就是灯灭油干,他所刻骨铭记的事件都不会走样。仿佛就在昨天,好像就在眼前。父亲过去也给我们说过,当他登上开往西去的汽车,路过家门口的那一刹那,望着远去的村庄,望着自家的草房,望着年迈多病的娘,望着追赶汽车哭喊的弟妹。心如刀绞,肝肠似断。但是他下定决心,舍小家,保国家,一定要抓住这个革命机会和自己的穷命抗争到底,坚决走出苦海。父亲坚定的走向光明的新社会,走向高歌猛进的新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工作最艰苦的岗位去。保卫红色江山,保卫胜利果实,建设崭新国家,报答党的恩情。父亲一生的成就,开启于他这一关键的抉择。事实证明,他的头脑是无比清醒的,抱负是非常远大的,追求是特别坚定的。跟着共产党走,这一步是完全走对了。( 网:www.sanwen.net )
父亲一贯是非分明,光明磊落,坚持原则,嫉恶如仇。大革命开始不久,父亲身为托里县供销社主任,不怕引火烧身,就在全县公然贴出去一张大字报,严正声明,本人不参与派性,不参加文攻武卫,不挑逗群众斗群众。红卫兵,造反派,看到后十分不满,冲到家里和单位,穷凶极恶的揪出父亲,压着他到处游街示众,大会小会不停批斗,后来叫他白天打扫垃圾,晚上在机关看夜,再后来叫他下乡劳动改造,直至关进五七干校。对此,父亲没有屈膝求饶,也没有逃跑自杀,更没有说假话,捏造事实,讨好坏人,陷害好人。他始终群众相信党,相信乌云过去有太阳。他在这个天下大乱,人人自危,形势对自己十分不利的紧要关头,想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国家利益,单位安全。那几年他日夜不停的巡逻查哨,看守库房,站门市部,始终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一步。我们小的时候,经常看见他一手拿个木棍,一手拿个手电筒,保护公共财物,不被坏人抢劫,保护广大职工,正常工作生活。父亲,你就是你,你从不信邪,从不怕鬼,从不贪生怕死,从不随风摇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坏人看见你退缩胆寒,好人你撑腰壮胆。最让广大干部群众佩服你的是,文化大革命闹得那么凶,打死打伤那么多无辜领导,许多人只求自保,“不敢乱说乱动”,更不敢站出来伸张正义,批评错误,有的人连工作也不要了,跑到外地躲藏起来了。而父亲却不怕孤立,不怕坐牢,不怕打砸抢,坚持工作,坚持抗争,坚持讲真理。为了国家利益始终站在风口浪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见了荣誉就让,见了困难就上。做到说的少做得多,责人少律己多,不搞团团伙伙,不拉帮派体系。我们明白,父亲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之所以没有被坏人整死,得益于他的贫寒出身,得益于他的为人处事正派,得益于他的一身浩然正气。我们做儿女的,只能望其项背,永远不可能超越父亲。
父亲的眼光总是远大的,胸怀总是宽广的,态度总是乐观的,希望总是充满的。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顺境逆境,从来没有见到他流泪,从来没有听到他骂人。但是当他知道全县所有的学校停课闹革命,们上街参加武斗,许多人被打得头破血流以后。他寝食难安,坐卧不宁,在家里一边骂娘,一边立即召集全家会议,通过所谓的“民主决定”将妻儿送回故乡,去读书生活,经风雨,见世面,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记得那是一个的拂晓,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父亲看着心的妻儿,依依不舍的坐上货运汽车。当开车的汽笛忽然拉响,汽车缓缓开动,听着孩子们的哭喊声,看着孩子们挥动的小手。你不忍心目睹,这个生离死别的场景,猛然间转身,进了自己的屋里,偷偷留下了心酸的泪水。从此,天各一方,谁死谁生两茫然。我们天天盼,夜夜想,回老家来接我们回新疆,一等就是十个寒暑。我们从时代,等到了时代,又等到了青年时代,我们从城里娃,变成了农村娃,马上就要变成老农民了,也没有等到你回来。那时你只有不断的给我们写信汇款,你的每一封书信都是一种,你的每一次汇款都是一种亲吻,你的每一次探亲都是一种鼓舞。每一次收到书信和汇款,我们都象亲眼见到你一样高兴,飞跑回家。然后,我们把书信读了一遍又一遍,传来传去的看,眼泪打湿了同一页信纸。当我们看见纸张上的旧痕新泪,我们知道那是父亲牵挂儿女,儿女父亲的泪水。我们至今没有忘记,你在自己生死难料,性命不保的情况下,省吃俭用,日积月累,将每月仅有的70元工资,分成三份,一份邮给爷爷奶奶,一份留给自己,一份准时寄给妻儿吃饭上学。由于祖上贫穷,没有什么家产,更没有宽裕的住房。我们刚回故乡,借宿于爷爷奶奶家里,没有自己的住房,你就到处举债买木头,买门窗,买砖瓦,自己动手拉土和泥,打土坯。最先,勉强盖了两间厢房,几年后又盖了两间厦子房,我们总算学习生活,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父亲远在新疆,大哥又去当兵。村里冬灌,一些人不负,洪水把我们的新房子冲坏了。我们没有靠山,我们没处讲理,我们母子只有忍气吞声,在北风呼啸的寒冷冬天,搬进生产队的场房,蜷缩了一两个月。村里的老人都说:咋不叫你孩子的爸和哥哥回来。母亲却说:回来又能咋样,乡里乡党的,也不是故意的。父亲,当你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以后,又是给乡里打电话,又是给村里发电报,又是给我们写信,把你都急坏了,也没办法。因为文化大革命还处在高潮,你也不自由。母亲顽强的带领我们,终于熬过去了这一大难。唐山大那年,陕西也闹得挺厉害。从秋到冬我们和全村一样,都住在街道的临时帐篷里。由于特别担心老家的老老少少,加之政治形势稍微好转,你身穿一件旧衣服,肩挎一个旧书包,回到村子和我们一起共度难关,有些人背后取笑说:还以为你是邮电局送报的来了。当时虽然阴雨连绵,风餐露宿,地动山摇,惊心动魄,但是你却镇定自若,彻夜不眠的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小们,好像这时才知道,我们是有的。便一齐问我们:你爸爸在新疆放马呢?后来他们才知道你是一个局长,不久附近的村子,都知道了这个消息。此时此刻,我们多么自豪,我们有爸爸了。我们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父亲一生遇到大事不糊涂,头脑清醒,洞察细微,善抓机遇,处事果断。就说打倒王,张,江,姚“四人帮”以后,举国欢庆,天下太平,大部分人们,一直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父亲却在默默的深思,国家的前途命运,新疆的发展稳定前景。他自己慢慢想,和别人悄悄议,党和国家今后怎么办,人民就这样穷下去吗?他在困惑的时候,看到了光明日报上,刊登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他敏锐的感觉到,党中央很快就要正本清源了,不搞以阶级斗争为纲了,要搞改革开放了,要大搞经济建设了,要平反冤假错案了,邓小平有可能重新出山了,挽救我们的国家了,新疆也有希望了。所以,父亲心潮澎湃,夜不成寐,在第一时间里,毫不犹豫的,将我们又从陕西迁回了我们出生的地方,他奉献了年华的热土。我们回到新疆,积极投身于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事业当中。日月如梭,时光如箭。我们亲身经历的三十年也过去了,不但全国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效,神州处处莺歌燕舞,大北旧貌换新颜。而且新疆这个昔日的不毛之地,今天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四通八达,飞机南来北去,工厂星罗棋布,城市高楼林立,农村粮棉成山,牧村牛羊满地,各族人民友爱幸福生活。特别是父亲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塔城,托里,和丰,市容市貌日新月异,城市面积都比解放初大了二,三十倍,群众生活水平超过改革开放初十几,二十几倍。人们都可以看见:小县城的白天,绿树成行,高楼成群,电杆成排,线路成网,道路硬化,广场美化,彩旗飘扬,喇叭声响,门头商场四处都有,市场繁荣热火朝天,各种车辆跑来走去,各族人民欢歌笑语,文明单位越来越多,五好家庭处处可见;到了晚上,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夜市酒店人员爆满,老老少少休闲锻炼,男男女女唱歌跳舞,卡拉OK响彻云天,电视手机五洲相连,电子邮件说到就到,电子汇款不等上班;真是和谐社会,幸福人间,人人发展,机遇无限,这么许多许多的变化我一时也说不清,道不完。再说一说我们全家的生活,也是象芝麻开花节节高,幸福的歌儿唱不完;兄弟事业有成,姐妹家庭美满,收入年年增长,住房不断换新;大哥开办了公司,小弟买了私家车,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现在看来,当初父亲是看准了政策,抓住了机会,行动快,办法好,从客观上,为我们升学成才,努力工作,一家人团圆,一起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看今天,忆当年。我们返回新疆时,家里一贫如洗,买不起床桌子凳子,母亲在家养猪养鸡,大院里还种了各种小菜。父亲领着我们,去捡旧砖块,用自行车包装板,烂木头硬纸盒,给我们搭床铺,做桌凳。家里买不起煤炭,就烧煤炭渣子。冬天买不起牛羊肉,就吃便宜的牛羊杂碎。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父亲也没有忘记,由农村到部队当兵的大孩子,和在农村就订婚的大媳妇。先是给大哥寄钱寄物,后是把他的一切手续转到塔城民政局。大嫂随大哥复转迁回新疆以后,在当时的家庭条件下,亲克服人多房少,家具少,经济困难,吃不好,关系难处,矛盾多,开支又大,收入少,等等一切困难,给大哥大嫂最好的房子,床铺,家具使用。大哥工作以后和大嫂搬到单位上面去住,父母亲把家里仅有的新式家具都给了他们,自己房子却留的是旧东西,看书写字都没有桌凳。常言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父亲对我们一贯是十分严厉的,从不娇生惯养,掩盖恶习。父亲对我们更是无比关心爱护的,从小发现缺点毛病,就不放过,经常严厉批评教育。他有一句:给孩子一个好心,不要给一个好脸。所以我们兄弟姐妹从小就怕父亲,其实他也从不动手打人,随便骂人。父亲,你为我们尽了心,流了汗,担了惊,受了怕。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那为我们流干了泪水的眼睛,你那为我们劳累的骨瘦如柴的身躯,你那从不愿诉说的愁和恨,你那从不想讲出的苦和累。父亲,你把我们送回老家农村没有错。尤其是我这个最调皮的孩子,不然我们在新疆就惹出大事了,也可能对全家来说是灾难性的。所以说,你的果断决策非常英明,你不但挽救了我们的学业,也保护了我们的生命,你不但让我们紧密联系了父老乡亲,也让我们深深到农村的艰辛。我们在农村生活的十年,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学习到了不少知识,懂得了不少道理,看到了城乡的很大差别,体验到了农民的辛苦,知道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了。这是苦难也是财富,这是苦闷也是喜悦,这是个小村庄,也是个大学校,这里有祖宗传下来的经验,这里有金钱买不到的教诲。父亲,你把我们及时接回新疆,投身改革开放更是非常正确的,不然我们就在农村娶妻生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可能发展这么快,不可能早早有所作为。你的大智大勇流芳千古,你的大恩大德永世难报,你不但对我们有血肉之躯的生养之恩,而且对我们也有思想的再造之恩。我们永远不会辜负你,不会忘记你,你永远活在我们子孙后代的心中。
父亲,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你都没有走过错路,在重大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你都没有决策失误,自己的命运让你紧紧的扼住了咽喉,自己的风险让你慢慢的变成了机会。你辩证法学得好,生活阅历丰富,理想远大,自学成才,业务能力强,领导水平高。改革开放初期,你仍然担任商业局长,管理八大公司,打招呼的多,走后门的多,权利很大,人人眼红。本来你可以四平八稳,坐享其成,吃香的,喝辣的,应付上级,拉拢下属,混到退休,但是你却面对挑战,抓住机遇,爱岗敬业,顺应潮流,不怕麻烦,不怕艰难,顶着压力,排除阻力,不讲面子,不顾干扰,实事求是,大胆创新。最早在商业系统,开始大力推行企业承包责任制,一举扭亏为盈,国家集体职工三方得利,在全区树立了典型。党中央提倡使用“四化”干部以后,你就带头在机关和八大公司选拔干部,走在了全县组织工作的前头。父亲,你就是一个时代的弄潮儿。不甘,勇于创业,这就是你的天性。因为工作搞得好,人人都得利,一些人为了报答你,送来烟酒牛羊马肉,都被你拒之门外,一些人为了你,请你吃饭喝酒,都被你一一谢绝。父亲,你一辈子走的端行得正,上级满意,不寻私情不搞特权,群众公认。你有理论修养,你有实践经验,党校经常请你去上课,商校定期叫你去讲话,书记通知你去汇报成果,县长安排你去调研创新,地区让你在大会上介绍经验,自治区派你出疆参观学习。那时,你很红火,很走运,干劲大,思路新。上级考察你当副县长,负责经济工作。谁料你却推荐你的下级,说别人比你年轻,比你文化高,比你能力强,比你身体好……正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亲爱的母亲,身患肠癌,一病不起。五个孩子,各奔东西,忙于工作,勤于学习。记得大哥是五金公司经理,我调到陕西公安局工作,结婚,三弟小弟在北京上大学。怎么办?一头是工作,一头是家庭。父亲一生非常热爱自己的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从不请假休息,称病疗养,从不对工作马马虎虎,应付差事,从不借工作之机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同样的,父亲一辈子对待自己的家属子女也格外负责,一贯是有福同享,有难自己先当,从不抱怨家庭拖累,从不嫌弃儿女累赘,忠实妻子,抚养儿女。在这两难之际,在这万般无赖的情况下,父亲选择了退休。县委领导舍不得你这个干才,政府领导也不同意你这个业务尖子早退,实在无法,你只有一边照顾卧床的母亲,一边指导走马上任的年轻干部工作。自己退到了二线,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组织上才正式给你办理了退休手续。多年以来,父亲先后陪同母亲到西安,乌鲁木齐,奎屯,石河子,额敏等地诊断治疗,都无效果。春节快到了,我刚从陕西又调回新疆工作,母亲病情又加重了,很差,叫她吃药打针,她都拒绝,她说看不好了,白花钱,她也不想活了。我,大哥和父亲好不容易说服她转院治疗。后来二儿媳单位建设局派车,把母亲送到奎屯州医院,才查出病因,原来不是萎缩性胃炎,而是肚子长了一个瘤子。由于母亲当时身体十分虚弱,奎屯医院设备条件差,我们连夜把母亲转到新疆医学院动手术,才救了母亲一条命。这次多亏姑表哥和大哥了,刚开刀时先由姑表哥和大哥陪床,一周后我和姑表哥照顾母亲。记得当时我刚结婚没有钱,为了我们三人吃饭开支,我把一身毛布衣服和皮大衣都卖了,每天只吃两顿饭,才勉强维持到母亲出院。为此,父亲过意不去,几次给我们说,你是咱们家第一个工作的,工资一直都交给家里了,本来你们结婚,家里准备三千块钱,现在你妈又病了。我说不要了,病好了我们都放心了。那一刻,我们看到父亲松了一口气,他从心里儿子和媳妇体谅家里的困难。他经常说二儿媳有文化,懂道理,顾大局,对人好。父亲那时,即经济困难多又精神压力大,即当爹又当娘,做饭洗衣,照顾母亲,还经常遇到,不高兴的家务事。但他从无怨言,从不给亲人诉说,从不跟母亲发火,从不影响儿女工作。天大的事,都一个人扛着,一直到母亲基本恢复健康,父亲脸上才露出一点笑容。三弟调到奎屯以后,夫妻分居,工作忙碌,两个娃小,没人照看。父亲当时刚查出丙肝,身体还可以,就跟着一同前往奎屯,母亲后来也去了,小弟一个人留在托里,守护着父亲一辈子,创下的那些家业。两个老人在奎屯,一人照看一个孩子,上学接接送送,回家吃喝洗涮,非常尽心,十分辛苦。没过几年大哥的儿子,也到奎屯上中学,吃住在爷爷奶奶家里,二老操心劳累不说,吃苦受罪不怨,有苦有泪往自己肚子里咽,从不和孩子们吵吵闹闹,媳妇儿子,谁耍脾气,他们都一样对待,都是保持中立,默默无语。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父母就这样辛辛苦苦的,直到大孙子考上大学,才感到轻松一些。这时父亲病情已经加重,从一般的打针吃药,转成了住院治疗。开始一年住院一次,后来一年住院两次,再往后来一住进医院就不出来,出来几天又要住院。我们兄妹人人平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不计较父亲帮了谁,从不说父亲偏谁向谁。儿女们能如此顽强和大肚,即是父母亲优秀品质的遗传,也是父母亲从小言传身教的必然结果。
父亲晚年,生活在奎屯是幸福的,心情是高兴的。首先是这里的气候好,医疗卫生条件好,人居环境好,交通也方便,其次是我们兄弟姐妹,亲戚都陆续搬到奎屯来了,住在一起,聚会也方便。父亲有病,出出进进到医院,有车接车送,来来回回到托里塔城,都是专车专人陪同。平时请他吃饭的人不少,过年过节约他串门的家很多,儿孙绕膝,高朋满座,父亲高兴,邻里羡慕。父亲最骄傲的是,几个儿子争气有本事,成家立业,没有让他破费操劳,几个媳妇漂亮能干,过门就白手起家,一个比一个会过日子,几个孙子养的白白胖胖,个子长得高,脑瓜子聪明,将来可以自食其力,甚至超过儿子女儿。父亲年轻的时候,出差多,下乡多,东奔西忙,整天劳累,下班回家就想好好休息一下,喜欢安静,怕孩子吵闹。父亲年老以后身体多病,呆在家里多,出门少,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平时见面少,他又怕寂寞,喜欢子孙满屋,坐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父亲最喜欢吃二儿媳做的饭,住院几年大部分都是她走路打的去送饭。有时父亲和母亲,带上儿孙亲戚来到我们家,吃羊肉泡馍,臊子面等老家饭,一吃就是一天。父亲说二儿媳肚量大,不怕吃亏,性子直,有啥说啥,不调脸子。父亲虽然身患重病,不断打针吃药,但是思想十分乐观,为人处事积极向上,天天读书写字画画,每晚必看新闻联播,每早必听收音机,月月定有《军事天地》,天天都看《参考消息》,年年都买《读者文摘》等杂志,经常和儿女们谈论国家大事,热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九八抗洪,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四处奔走,八方参与,号召扶贫帮困,动员助人为乐,不但自己带头给灾区捐款捐物,还叫儿女亲朋去捐款捐物。疾病从来就没有吓倒过父亲,父亲还常常和儿孙们开个玩笑。一次他给母亲说二儿媳打扮的像个女特务,今天叫她在食堂摆桌子,请客吃饭。父亲把二儿媳当女儿看,想吃什么就要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点都不客气,她都尽量父亲的心愿,大包小包给买上去,经常自己动手,给父亲做可口的饭菜,还经常搀扶父亲一起到餐馆吃小吃。二儿媳把公公当亲生父亲看,父亲住院她跑前跑后,出人出钱,把发票快快带到单位报销。父亲母亲先后病危几次她组织老乡,在家里做老衣。听说父亲落叶归根,就立即寄钱给老家姑表哥,让给父亲母亲砖拱墓。父女之间一见面,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她常常逗得父亲开口大笑,几天不见面,父亲就打电话询问,家里有什么事吗?父亲一生,总的来讲是乐观的,成功的。事业有成就,没犯啥错误,儿女都顺,亲朋很满意,生前身后事,有始又有终,自己一路好,儿孙几代福。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办了两件大事,特别漂亮。这就是,父亲晚年回到故里,一是给自己的父母立碑,说说心里话,一示纪念,二是大鱼大肉好烟好酒,款待父老乡亲,一示感谢。我们知道,这是父亲,给自己的一生,在画一个圆满的句号。所以,我们做儿女的,非常支持父亲,出钱出力,高高兴兴,大事操办,风风光光,完成父亲的心愿。让父亲一生的辉煌,在此重新升华,让父亲祖先的灵魂,此刻得到安慰,让父亲走出的小村庄,召唤父亲如期走回,一路顺利。一件一件事情做完了,一个一个亲人都见了,所有的想都实现了,一点遗憾都没有了……冬去春来,一年以后,父亲果然坚定的踏上了回乡的道路。
父亲,当年你从这个小村庄走出,现在你又回到了这个小村庄。七十一年,你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你从旧社会走向了新中国,从三秦大地来到了西北边疆,从黑发青年熬成了古稀老人,你又拖着沉重的病体,走在了乡间的小路上。你是那么坚强,你是那么坦然,你是那么清醒,你是那么安祥。你对曾经有过的鲜花和掌声,批评和斗争,顺境与逆境,疾病与健康看的那么自然平淡,你对待党的忠诚,对待祖国的热爱,对待人民的热情,对待工作的负责,对待坏人坏事的斗争看得那么崇高神圣。你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你把自己的名誉看得比眼睛还要明亮。你把培养教育子女,看成关乎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事。父亲,你是一个十分平凡的人,你和中国千千万万个基层干部一样,经历了一个一个非常不平凡的年代,用热血与汗水保卫和建设了,你一生都在热爱的伟大国家和光荣事业。虽然你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但是你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丰收成果。人们看着你幸福的晚年生活,都兴高采烈的说父亲的命好,而父亲却经常谆谆告诫我们:不是命好,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一家人的今天,你们一定不能忘本,要努力工作。首发散文网:本文作者的其他文章03-0505-0905-0705-0705-0605-0605-0605-0511-0211-02&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并推荐阅读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
sanwen.ne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孕妇得了丙肝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