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假体关节指关节发黑置换的成功率和使用年...

豆丁精品文档: 髋关节置换并发症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髋关节置换 髋..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促进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发展_杂集_中医世家
促进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发展
来源:网摘  日
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骨与骨关节疾病之膝关节外科回顾与进展学术研讨会”,不久前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各大医院的骨科专家、临床医师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者就膝关节置换中存在的问题、技术发展以及膝关节炎的治疗展望等,展开了研讨与论证,并对骨科的新技术应用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起步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晚10年。上个世纪70年代初,美国骨科专家JohnInsall提出的全髁置换,标志着现代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开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娄思权教授在研讨会上介绍,随着人们对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不断深入,膝关节假体设计理念不断更新,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也日趋成熟,手术效果逐渐获得了临床的肯定。目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被认为是治疗终末期或严重的膝关节炎最有效、最成功的手术之一。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长期随访结果令人鼓舞:手术成功率达95%~98%。在一些发达国家,每年有大量的患者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目前,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数量已超过髋关节置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膝关节置换术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骨科手术,有一定的程序化手术操作规范和模式。然而,该手术对施术医生的操作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人工膝关节的安装位置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的好坏,对手术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患者的选择和对软组织平衡的处理,是北京友谊医院骨科王志义教授在报告中提到的两个重点问题。他说,在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时,选择合适的患者非常重要。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因此,只有对临床疼痛已经影响到膝关节功能的患者,才能实施这项手术。同时他指出,如果对软组织平衡处理不当,就会使患者发生内翻畸形和屈曲畸形。他介绍了防止这两种畸形发生的手术要点:去除骨赘,松解相关部位的软组织。临床上,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患者,其膝关节活动范围并不尽相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史占军教授认为,有多种因素影响该手术后患者膝关节的活动范围,这些因素来自于患者、假体、施术医生。其中,患者术前关节的活动范围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患者术前关节活动范围大,则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相对减小;如果术前关节活动范围小,则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相对增大。正确选择假体也是决定患者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的重要因素。有些医生在手术时选择假体不当――或大或小,都会影响到患者术后关节活动范围。史占军教授还强调了术后功能训练的重要性。他说,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功能训练不可以慢慢来――在患者还没从麻醉中醒来时就应该让其被动进行适当运动。如果患者术后5天还不下地活动,就会对患者的关节功能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传统的膝关节置换手术切口长(15~25厘米)、创伤大、患者疼痛明显,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因此,目前人们正在探索一种小切口膝关节置换的方法。本次会议的秘书长、解放军总医院蔡博士在评价小切口膝关节置换技术时说,外科手术微创化是未来外科技术的发展方向,但如果为了小而小就没有什么意义。小切口膝关节置换会因显露不充分而使假体力线发生异常的危险增加,同时增加了手术时间、用止血带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小切口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术后早期优势并不显著,仅止痛措施的应用相对较少、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比较早。他认为,小切口膝关节置换术需要以丰富的常规置换手术经验为基础,因此它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仍值得探讨。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假体的应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在我国完成的近万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大部分假体来自国外厂家。在此次会议上,专家们对国产假体提出了一些希望。专家们认为,目前大部分国产假体为仿制品,技术含金量低,而价格仍然偏高,可供选择的品种也不多,质量也还需要提高。专家们呼吁,国内相关厂家要加大产品研发的力度,争取在人工关节假体这一庞大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外科治疗膝骨关节炎应严把指征关外科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简称膝骨关节炎)有多种方法,其中包括关节镜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截骨治疗等。解放军309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黄迅悟在此次会议上提出,采用外科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时,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避免不当治疗或过度治疗。膝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膝部疾患,其发病率约为6%。黄迅悟说,膝骨关节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骨关节炎类型、程度,患者的年龄,软骨退行性变程度,关节畸形情况及关节稳定情况,患者全身情况及患者经济情况综合考虑。外科在治疗患者的膝骨关节炎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并评估其关节功能障碍情况及重要脏器的功能情况。黄迅悟接着介绍了膝骨关节炎外科治疗的两大常用方法――关节镜治疗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指征。■关节镜治疗根据病理特点选择不同方法临床用关节镜治疗骨关节炎已有30年的历史。黄迅悟指出,关节镜治疗只是膝骨关节炎的一系列治疗方法之一,仅部分膝骨关节炎患者适合接受关节镜治疗,而选择好手术指征是该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的重要环节。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是膝骨关节炎最主要的病变。关节镜下软骨病理退行性变可分为5度,关节镜治疗需要根据其不同的病理改变,采取针对性治疗:对小面积(面积小于3平方厘米)的1、2度软骨退行性变,可单纯做软骨成形术;对小面积的3、4度软骨退行性变,可做软骨成形加钻孔术;对重度大面积(面积大于3平方厘米)软骨退行性变,仅做软骨成形术,若软骨病变区域合并软骨下骨囊性变时,可常规做钻孔术。同时,对增生的骨赘应积极治疗,对影响功能的骨赘应尽可能去除。■人工膝关节置换不同方法有不同适应证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骨关节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美国,全膝关节置换占所有关节置换的56%。我国的人工膝关节置换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单髁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单髁置换的优点较为明显:骨丢失量少,便于翻修(人工关节治疗失败后的修复);保留前后十字韧带,对患者的步态影响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功能恢复快。但其缺点也同样明显:适应证窄;矫正关节内外翻畸形疗效有限;改善关节活动度困难。黄迅悟说,早期单髁置换手术的失败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假体设计的不断改进和手术技术的提高及手术指征的进一步细化,单髁置换手术的疗效得到了改善。单髁置换手术的指征包括:单一胫间室骨关节炎;无明显内、外翻畸形,无明显膝关节屈伸受限。由于适应证的限制,加上一些人认为很少有真正的单间室病变,使得临床上单髁置换明显少于全膝关节置换。对于晚期严重骨关节炎,特别是多间室病变的患者,临床多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但黄迅悟提醒与会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并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手术方式,虽然该手术大多疗效满意,但仍应注意根据适应证来正确选择患者,否则肯定会影响手术疗效。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指征包括:严重骨关节炎多间室病变;单间室骨关节炎合并软骨下骨塌陷,膝关节严重畸形;严重骨关节炎关节活动障碍;严重骨关节炎合并膝关节不稳定。根据疾病不同,全膝关节置换所用的假体也有不同选择:严重骨关节炎无明显活动障碍,无明显内外翻畸形,关节稳定性良好者,可应用保留后十字韧带的假体;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有屈曲功能障碍,有明显畸形,但无侧方不稳定时,可选择后稳定假体;有严重侧方不稳定或严重畸形,术中不能保留侧副韧带时,应选择旋转铰链膝关节。黄迅悟强调,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种病理改变并存,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以使患者得到合理的治疗,并获得良好疗效。导航系统提高膝关节置换手术质量手术导航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关节外科,特别是关节置换手术之中。2003年初,北京东直门医院骨科徐林主任,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红外线导航下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在此次会议上,徐林主任介绍了手术导航系统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他指出,手术导航技术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可提高该手术的质量,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手术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术前或术中获得的患者病灶的影像学资料,经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后形成三维可视图像,此三维图像被标记于一个坐标空间中,该坐标空间被称为虚拟世界坐标系(用目标坐标系表示);手术过程中,在导航系统的引导下,定位器可以实时确定手术野的空间位置,这个空间位置是在导航定位器帮助下,建立在一个真实坐标上的,该坐标被称为世界坐标系;手术导航的过程就是对虚拟和真实的两个坐标空间进行匹配的过程,两个坐标空间越匹配,导航手术的精确度就越高。1986年,手术导航系统被率先用于神经外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手术导航系统已经从神经外科的应用,发展为在全身外科广泛应用。近年来,其最活跃的领域是骨科――已被广泛应用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骨肿瘤以及创伤骨科。徐林主任说,随着关节外科手术的过程和植入物日趋复杂,临床关节再置换的比例不断增加,这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因此,关节外科医生迫切需要一项新技术来改进手术的准确性,降低手术并发症。同时,微创关节外科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具有高准确性的引导设备――手术导航系统因此就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徐林主任说,手术导航技术应用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一个最大优势是对胫骨和股骨远端切割的定位。与常规的定位方法不同,手术导航系统在切割器上安装了红外发射器的活动参考基,施术者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监视器,动态观察切割器在不同位置产生的切割角度、切割厚度。当切割器的位置达到施术者的要求后,可用固定针固定切割器,完成对骨骼的切割,从而大大提高了截骨精度。同时,在对股骨远端进行截骨时,手术导航系统还会自动提供股骨假体大小的数据。据徐林主任介绍,在国外一项多中心(5个骨科中心)、大样本(821名患者参与)的临床研究中,有555例膝关节置换手术在手术导航系统引导下进行,另外266例膝关节置换手术没有使用手术导航系统。结果表明,在手术并发症,如血栓、血肿、皮肤坏死等方面,导航组明显优于非导航组。徐林主任认为,这与导航组术中定位方法(髓外定位)、截骨精确等因素有关。徐林主任说,假体松动、感染、聚乙烯磨损是人工膝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原因大部分与假体力线不佳、软组织平衡欠佳有关。手术导航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关节置换手术的截骨精度,避免了人为产生的误差,提高了手术质量,从而延长了关节假体的寿命。由于目前骨科手术越来越趋向于手术导航系统所代表的智能化和微创化,因此该技术在骨科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髋关节置换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髋关节置换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主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骨性关节炎是的首选适应征,其它依次为骨无菌性坏死(如股骨头坏死等)、某些髋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良性和恶性、强直性脊柱炎等。总之,只要有关节破坏的X线征象,伴有中度至重度持续性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而且通过其他各种非手术治疗都不能得到缓解的疾病,都有进行的指征。
对于双侧股骨头坏死、双髋或双膝骨性关节炎病人,有时需要同时或先后行双髋或双膝。对于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由于全身多关节疼痛、僵直、功能障碍,有时往往需行多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目前,国内已有为一个病人同时或先后进行双膝及双髋四个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许多报道。
过去认为,60-75岁是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最合适的年龄范围。近十年来,其适应征已扩大到高龄和年轻的患者。但由于年轻患者活动量大,术后生活时间较长,而人工关节的寿命有限,因此年轻患者手术以后可能不得不面临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关节翻修手术的可能。所以,对于年轻患者的人工关节手术应比较慎重。
肥胖被认为是相对的禁忌证,局部或全身活动性感染和其他有可能增加严重并发症的情况,是的禁忌证。
在国外始于40年代,我国在60年代以后逐步开展,目前和膝关节置换被认为是人工关节置换中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疗方法,其它人工关节如人工肘关节、人工肩关节、人工椎体、人工骨盆置换都不同程度的开展。置换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将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置换具有关节活动较好,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老年病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等优点。
术后第1周 术后当日即穿“丁字鞋”,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膝部按摩,可进行患侧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和抗阻活动。术后3~5患侧股四头肌训练,并且进行患侧髋、膝关节被动活动。通过双肘支撑,在他人帮助下或双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环挺起上半身,臀部抬离床面,保持10~15s,重复5~10次。术后第5天,在膝下垫枕使髋弯曲10°~20°,然后以膝部为支点做挺髋动作,即抬臀动作。
术后第2周 鼓励患者在无痛范围下进行主动的患髋膝屈伸能力训练;屈髋度数为45°~60°或&30°,可在患肢下放置一滑板,患侧足跟置于空心圆垫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伸运动,在无痛范围内加强患侧髋周围肌群和股四头肌的力量性训练;可逐渐抬高床头的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外侧入路切口的患者,半坐时间逐渐延长(30~60min)。一天可重复进行多次,为坐站练习做好准备。有条件可用直立床训练;继续进行床边训练,包括:半坐―躺转换练习、坐―站转换练习、卧―站体位转换、在平行杠或四脚助行器内进行健腿支撑三点式步行,转体训练等。
术后第3周 做四点支撑半桥运动,即在双肘及双下肢屈曲位支撑下抬臀并在空中保持10s,重复进行10~20次,每个动作要求缓慢进行;加强步行训练,开始在平行杠内进行,将步行周期中的摆动期和支撑期分解进行,分别进行前后交替迈步训练,并逐渐过渡到步行训练;平行杠内的步行平稳顺利,则应过渡到拐杖步行,有条件进行减重步行;继续加强患侧股四头肌渐进行,不断提高患侧下肢的肌力;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教患者借助一些辅助设备独立完成日常的穿裤、穿鞋袜、洗澡、移动、取物等,以减少患者患髋的弯曲度数;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环境改造,如加高床、椅、座厕的高度,坐椅两边最好有扶手以方便患者坐立,让患者尽量睡硬板床,穿松紧鞋和宽松裤,以方便患者完成动作。
术后4周~3个月 逐渐改善患髋的活动范围,增加患髋的负重能力,使人工置换的髋关节功能逐渐接近正常水平,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注意在3个月内,持拐步行、过障碍时患者腿仅为触地式部分负重,上下楼梯活动,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减少髋的弯曲和负重,还可以在运动平板上进一步改善步态、步速和步行的距离,提高患者实地步行的能力,最后过渡到弃杖步行。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非骨水泥型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_非骨水泥型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术后注意事项_危害_多少钱_骨科-寻医问药-
> 项目介绍
非骨水泥型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
就诊科室:骨科
手术方式:开刀
手术部位:四肢
手术次数:1次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手术时长:2-5小时/次
住院治疗:需要
恢复时间:1-3个月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元
治疗疾病:
凡具有踝关节融合指征的非感染病例,大多可考虑踝关节置换术。非骨水泥型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适用于:
1.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遗留严重创伤性关节炎,伴明显疼痛和功能障碍。
2.类风湿关节炎,特别是双侧性者。
3.其他关节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血友病性关节炎。
4.距骨缺血性坏死。
5.无感染史或局部感染已完全控制1年以上。
6.有较好的软组织条件,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正常。
7.年龄以中老年为好,但不能作为掌握适应证的主要因素。
1.有近期感染史。
2.踝关节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或肌肉瘫痪而有明显踝关节失稳。
3.神经系统疾病,如小腿远端或足部感觉缺失。
4.畸形过大无法手法矫正。
5.严重骨质疏松或银屑病性关节性关节炎,踝关节置换应慎重。
以Agility假体为例,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踝关节牵开:在C臂X线机透视下,由内向外经距骨颈平行于踝关节打入第1枚固定钉,利用瞄准器平行于第1枚钉在跟骨后部打入第2枚钉。然后,垂直于胫骨干,在胫骨上从内向外平行于第1枚钉打入另2枚固定钉。装上牵引器,保持中立位将踝关节牵开约1cm 。
2.切口:采用前方入路,从胫前肌和伸长肌之间进入,注意保护血管神经束。纵行切开关节囊,连同骨膜一并向两侧推开,直至充分显露距骨与内外踝之间的关节面为止。在腓骨远端做第2切口,切除前胫腓韧带,用骨凿松动下胫腓联合。
3.安放关节固定装置:平行胫骨干安放髓外定位系统,选择尺寸合适的模块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放置于踝关节的中央,以确保胫骨远端、距骨顶、内外踝合适。内外踝截骨一般不超过其高度的1/3。
4.截骨:通过模块用摆锯截骨,避免造成内外踝骨折。在行距骨侧骨槽准备时,模块应平行于距骨体而不是距骨颈,模块的手柄应平行于第2趾,这样大约有20&的旋转。
5.试模:用骨凿轻轻松动下胫腓联合,放入胫骨假体试件,假体柄前后方向置入,这时胫骨假体大约有20&的外旋。在轻度牵引或跖屈位放入距骨假体,然后判断软组织平衡。如果背伸不到10&,做跟腱延长。试模工作完成后,放入正式假体,同样需要检测软组织平衡,需要进行松解调整。
6.下胫腓联合融合:下胫腓联合去皮质,添上碎骨块,用2枚螺钉固定。放置引流,缝合切口。
1.伤口愈合不良:可采用植皮、带血管皮肤移植、高压氧舱等治疗。
2.感染:表浅感染应及时引流和应用抗生素。深部感染应进行深部组织的清创,伤口盥洗、置管引流,应用敏感抗生素。如假体松动,应取出假体,彻底清创,实施一期融合或延期假体再置换术。
3.假体松动:如踝关节稳定性好且无内外翻畸形,应做翻修术,取出原有假体或骨水泥,置入新的假体。如松动与关节稳定性有关,且不能通过改变假体厚度加以克服,应做踝关节融合术。
4.疼痛:常与松动和感染有关。假体和腓骨间的撞击也是引起疼痛的原因之一。关节置换时应选择合适的假体进行全关节置换。
5.内外踝骨折:与术中使用锯片和骨凿不当有关。对无移位的骨折可用石膏托固定8周左右。如骨折移位,无法复位或不能保持对位者,可加用内固定。
1.宜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2.宜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3.宜吃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
4.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管形石膏固定6周,6周后去除石膏并行踝关节动能锻炼,并逐步负重。一般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活动。
陕西省人民医院
擅长:主要擅长于脊柱和关节疾患的...
副主任医师
武汉同济医院
擅长:运动损伤,膝关节损伤(如扭...
副主任医师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创伤、骨病、脊柱疾患、运动...
北京市朝阳
广东省广州
陕西省西安人工置换的膝关节是怎样做的?能够使用多少年?_百度知道
人工置换的膝关节是怎样做的?能够使用多少年?
提问者采纳
每年都要复查,可能到不了使用年限汽车就会报废,要在医生的不断指导下进行锻炼与维护?这个问题要从人工膝关节的材料说起、体重过高,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治疗,即便这样,人类的关节运动是多方位。当去除这些客观的影响因素后,医生是很好的工匠,假体的有效寿命也是25-30年,在60公斤的重力负荷下模拟人体的运动!当然。如果超负荷驾驶汽车、活动量较大和骨质疏松的患者,门就会变形,聚乙烯衬垫的磨损仅仅是0,美国哈佛大学的生物工程实验室曾经做过一个研究,现代人工膝关节是高科技钴铬钼合金和超高分子聚乙烯衬垫制作的。这就是说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曲铁兵。我经常告诉患者、多样化的!因此,正常情况下如果不发生意外。因此,在相当于10年的运动中:他们将模拟安装在尸体上的人工关节放在生物溶液中;而且, 如果安装合理,检查骨密度状况.2毫米。 在我所主持的科室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病人实行的终身随访制度;假体就像进口的高级合页,甚至超过二:我接受的人工膝关节是什么材料做的,理论上应该至少有超过20年的使用寿命?到底能够使用多久,可以使用很多年,任何医生和病人也不可能像测试仪一样精确,使用人工关节就像驾驶汽车一样,检查假体的情况,到现在仍有90%以上的病人还在继续使用:人工关节置换就像制作房门一样,寿命很长,假体在真正的人体中有效存活是实验室结果的25-30%:
所有需要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都会关心一个相同的问题。因此按照用当今高科技理念和材料制作的人工关节。我们随访十几年前置换的国产人工关节,要达到磨损5毫米使衬垫损坏的程度需要100年?是不是需要“省着使”啊,容易过早发生人工关节的磨损与松动。其中、三十年都没有问题,合页没有到有效寿命就会脱落。有一个人工假体寿命的分析实验,接受了人工关节置换的病人一定要预防骨质疏松,实验室的测试不等于真正的人体运动。
但是年輕,如果几年后做门的木头腐朽了,能够制作完好的房门,但是,骨质疏松是
人工关节置换
的最大敌人
其他类似问题
膝关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指关节疼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