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办的是潍坊城镇居民医保保,县医院条件做...

红网 - 百姓呼声 - 宁乡县农村医保在县级医院和省级医院报销比例怎么算?
| 市州直达(-------------) |
&即时滚动 >>
此页使用了内帧,需更高版本的浏览器支持。
宁乡县农村医保在县级医院和省级医院报销比例怎么算?
zuoqing 发表于 &19:31:09『标签:&->&』
  我父亲09年在湘雅附三医院动手术花了7万多,结果拿回宁乡县白马桥乡报销只得了2000元。去年我父亲再度住院湘雅附三医院,花费1万多,回宁乡报销了2000多。现在我父亲身体不好,在宁乡中医院治疗,花费了3000多,医生说只能报销百分之60.我们是农村人,不懂国家这个医疗政策,这个报销比例到底是多少?怎么算的我们不懂。
网友19:回复网友第1楼好像是越是级别高的医院报销的起报的标准越高。意思就是级别越高报的越少&09:57:19nxxwxb:单位回复第2楼网友“zuoqing”  您好!根据《宁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城乡居民关于调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的通知》(宁政办发[2016]20号)我县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报销起付线、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规定如下:  县内三类收费标准医院:起付线200元,报销比例80%;  县外三类收费标准医院:起付线200元,报销比例70%;  县内二类收费标准医院:起付线400元,报销比例60%;  县外二类收费标准医院:起付线700元,报销比例50%;  一类收费标准医院:起付线800元,报销比例45%;  异地就医(非协议医院):报销比例按同级协议医院报销比例标准降低20%(允许转诊的除外)。  一个结算年度内,除意外伤害外,其他疾病报销年度内合规医疗费用最高不超过10万元,其余费用按大病保险政策报销。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累计超过2万元(低保困难群众降低50%)的,可享受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大病保险年度累计补偿金额不超过20万元。  您父亲2016年在县中医院住院治疗,按现行医保政策规定,除去起付线400元和不能在医疗保险目录范围可报销项目外,医保合规费用(即保内费用)报销比例为60%。  至于您父亲2009年和2015年发生的医疗费用,由于我县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政策经过多次调整,每年报销比例各有不同,如要进一步查询详细的情况,可电话向我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中心咨询(),我们将尽力为您服务并给予答复。宁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日 &10:19:14这是第1 - 2条评论,共有2条评论。&首页&上一页&1页&下一页&尾页
?(*)代表必填项目<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为了能在百姓呼声进行正常的投诉和互动,请先,没有注册的请先!扫一扫,关注红网《百姓呼声》官方微信!我的父亲是军医(纪实)——(九)我父亲主持县医院的建设工作
(九)我父亲主持县医院的建设工作
1951年县医院从东门口迁至西门的罗家巷里,有一栋二层的砖木结构(约350平米)的房屋成色要好些,其中的底层右端用作手术室,中间是大厅和梯间,大厅背后是食堂。在那栋楼房的后面是些平房,用作医院的厨房、医院的洗浆房、职工宿舍等;还有一栋也是外廊式的“砖木结构”(约350平米,除去走廊后的实际使用面积很少)很陈旧,摇摇欲坠的样子,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一栋“危房”。当时还用做会计室、中药材库房、西药库房、会议室等;还有一栋小楼大约120平米,是县医的院办公室;住院部在两栋楼房之间靠东的一排平房内,床位仅仅10张病床。
县医院的“门诊部”还在县城的“十字口”的原金库位置上,后来的百货公司那个位置上。一直到上世纪的1959年该院的门诊部竣工后才从十字口迁到新的门诊部。
&&&&&&&&&&&&&&&&&&&&&&&&&&&&&&&&&&
&&&&&&&&&&&&&
(上世纪1958年前的县医院地形图)&&&&
&(上世纪1958年前的县卫生院门诊部)
上世纪50年代初期,该县也同全国一样:经过了土改运动、抗美援朝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公私合作活动、群众性的扫盲活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都大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和积极。大大地增加了人民对自己当家做主人的信心,在此情况下,对比该县的卫生设施,是远远落后于人民群众的需要的。在此情况下1958年按照县委的要求、由县政府拨款2.6万元建造县医院的全科门诊部。【见*县志第1014页】。
由于我父亲有多年在各种条件下组建战地医院的经历,建造县医院的门诊部、后来的住院部的建造工作就天然地落在我父亲的肩上,他不顾自己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还和那些叔叔们步行翻山越岭采购树木等建筑材料。
我父亲在施工现场与其他人拉着皮尺,回到办公室总是在一张张纸上不停地画着草图、写着。
在上世纪50~60年代的20多年,**县也就是1949年12月解放到1978年5月的那段时间在是根本没有专门的建筑设计部门的(而那个县的建筑设计机构的**县建设局的成立是在我父亲1968年去世10年后的1978年5月才成立的,1979年才开始有正规的建筑设计【见该县《县志》572页】)。
当时是计划经济时期,一切基本建设的资金的来源是上级拨款进行的。
当时哪个单位要进行基本建设,都是在自己单位找一个有经验的人员牵头,并且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重大项目是“县人委”即:县政府指派——即从其他单位借调有建筑技术的技术人员),请几个有建筑方面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基本建设的班子,再召集全县的能工巧匠,因此,在1958年修建县医院的门诊部和年的住院部都采用这样的方法,在修建过程中就聘请(也是由“县人委”即:县政府指定)如:县文化馆有个王老师;县百货公司的付老师、县粮食局的龙老师、还有个姓黄的老师等等(后来,这几位老师都成为这个县建造工程方面的领军人物:成立专门的建设技术机关的时候王老师去了博物馆,成为为数不多古建筑学科的高级工程师;付老师、龙老师都成为新成立的建设管理机构的重要骨干人才,特别是付老师,他自身是小学文化,通过自学,并通过各级考试、答辩,成为这个县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唯一一个现代建筑结构高级工程师;龙老师也成为建筑施工管理工程师),他们以前也没有修建过专门的医院,更没有修建过全科(西医、中医、外科、内科、检验、透视、手术、妇产、五官……)医院。因此,我父亲按照地形条件、按照当地材料价格的条件,按照全科医院所需的各个基本的科室、规模及当时上级拨付的金额等要求和条件绘制成草图,并且写出书面说明,提交“县人委”即政府批准后,再交这几位老师们共同边设计,边施工的。在县医院门诊部竣工投入使用后才开始的全科住院部的建造。
那个时候的基本建设不是现在的什么招投标、什么发包方、什么中标方、什么公正方……
那个时候单位要搞基本建设,就是首先组织一个基建班子:以主管、主管代表、策划、施工员、财务、出纳、采购,石、木、泥、瓦、油漆、玻璃及土工(杂工)等工班的工班长(掌墨师)……
各行工匠是全县范围找的,工匠的工作安排,全凭这个基建班子的掌墨师(施工员)、按照各工匠的手艺等级来进行安排,工资的发放也是按照手艺的等级和出勤的多少由各班组长造表,经现场收方员、施工员签字,现场代表审核签字才能够报批……一切工作程序都是透明的,相互合作,又相互监督。工程进度、质量、安全也井井有条。好像那个时候也没有现今这么多工程、经济领域里的犯罪!
实际上,一个单位的基建班子就是有(现在)甲方的“施工、质检、安全、进度、投资等管理”职能和(现在)乙方的“施工、质检、安全、进度、投资、材料采购、材料质量检查、数量验收、保管、进库出库、各工种的衔接、各工种技术工人与勤杂工的调度等管理的职能,还有政府的“质检、安全、消防”的全部管理职能。
主管是院长,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位英俊、干练的院长,还有副院长等领导,他们管的是资金、进度。我父亲既是建设方的代表,又是整个门诊部(1958年)、住院部(年)工程的主管代表,管的是资金计划,按照工程进度,填报材料、劳动力的资金申请,参与工程的策划、设计,参与工程的施工、对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参与材料的质量认证(检验)、各种建筑材料的进库、出库,各工种的衔接、人员的调度和考勤汇总等等。
工地下班了,我父亲和王老师、付老师、龙老师,和其他班组长还要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对次日工作的安排进行一个短的工作会议。往往回到家里就已经点起煤油灯了。草草地吃下点东西后,就去查看他的那些……家就是他的办公室,什么图纸呀、表格呀、记事本呀,桌上放不了,就在床上,很多时候是放在地上,他手持蜡烛、电筒,看图纸、填表格,记录着当天已经完工的哪些,后续需要哪些,人工的调度,材料的供应,工资的结付(当然有完整的财经管理制度,收方是其他两位工作人员、有会计、有出纳)。
总之,凡是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基本建设管理人员的人都知道那个时候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的工作和责任的。
可以说,解放后这个县医院的第一个(栋)砖木结构的全科门诊部、第一个(栋)全科住院部及相关配套工程的建造工作是在院长、副院长等领导下,我父亲的主持下和相关人员的配合下完成的。
&&&&&&&&&&&&&&&&&&&&&&&&&&&&&&&&&&&&&&&&&&&&&&&&&&&&&&&&&&&&&&&&&&&&&&&&&
&&&&&&&&&&&&&&&&&&&&&&&&&&&&&&&&&&&&&&&&
( 1959年竣工的县医院门诊部)
1958年建造的800平米左右的全科门诊部进行从无到有的建造,1959年门诊部的工程完成后,门诊部是“T字形”的,由于地形的原因,要上十多级石梯,才能够进入正门,当然也有从该门诊部左边缓坡的车行道能够进入门诊部并且直到后来的住院部。门诊部竖向的前面的左边是挂号室、收费室、治疗室、库房和楼梯间;门诊部竖向的右边是西药房、中药房。中间是很宽大的走廊;通过走廊及是门诊部的横向,以竖向走廊的左边是外科、妇产科、放射科,右边是内科、中医科,二楼是五官科、牙科,医院的院办公室、会计室等。还有观察室。&
1960年四川省卫生厅将**县列入全省重点建设单位,拨款25万元,修建2900平方米住院部,1963年新住院部完成,病床130张。(见**县志第1015页)
为什么这栋2900平方米,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的住院部修建了那么长的时间?因为年(由于正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途多次停工,所以那个2900平米左右的两层住院部建造了几乎3年的时间)又建造了从无到有县医院的全科住院部。
为什么这个住院部建造将近四年之久,在修到二层将要铺设木质楼板的时候,遇上1959年~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工程逼迫多次停工(如果不果断停工,那些铺上去的木楼板还经得住几年的日晒雨淋?木质楼板不腐烂才怪)。
【注:这是1963年该院住院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后,1979年又由我增加一栋5层职工宿舍和二层会议室的地形示意图。这个样子一直保持到1995年扩建成后,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
1963年竣工的住院部二层大楼(平面为向右旋转90度的“T字型”,底层是放射科、化验科、药房、库房、后勤科及内科病房;二层手术室及外科、妇产科)病床增至200张左右(原计划130张)。在上世纪60年代该院更名为“**县卫生防治院”,成立了**县卫生防疫站后,又更名为“**县人民医院”。
当年门诊部15.74万人/次,住院2.64万床/日
1965年做各种手术500多次,胃大部切除14例,无一死亡;1966年门诊19.89万人/次,住院0.44万床/日
住院部后面建有病员厨房,在先前的手术室的那栋楼房外距中药材库房楼的空地还建有蓄水池一座,在濑溪河边建有抽水房,采用直径100mm的土陶水管引入医院蓄水池。建有锅炉房,病员厨房等等基本设施。
那个时候是贯彻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白求恩,处处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着想,既要为患者医好病,又要为患者尽量降低医药费为目标。充分体现毛主席6.26通知的精神和关于医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落实在行动上。上世纪60~70年代县医院培养自己的药剂师,配制县医院治疗病人最需要的大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种比例的“葡萄糖水”等住院病人的大剂量用药的制剂科室,各类消毒室、制剂车间、检验室”等,大型的锅炉房,生产制药用的蒸馏水,还要将配制好的各种规格的大剂量的半成品进行高压高温消毒,再检验,才能够用于临床。县医院还要将多余的“生理盐水、各种比例的葡萄糖水”配送到各乡镇卫生院。整个医院的规模比我早幼年时看到医院扩大了10倍以上。后来有专门的职工住房,太平间也由原来罗家巷迁至西门“龙王庙”以西的地方。
我父亲除了施工现场的大公文包外,还有一个印有大红“十”字符号的“急救箱”,总是在身边或者是肩上,不管是在采购建筑工程材料的路途中、施工现场,只要工程上能够抽出时间,都会与站在施工现场外等待他的病人们看病,衣服里随时都有“处方笺”,在田间地头、施工现场的空地就是他的“诊断室”,他习惯于野战医院的战地工作,并且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就是我父亲主持建造的该医院1959年竣工门诊部、1963竣工的住院部一直使用到上世纪的90年代的中期(我父亲1968年因病去世),才在不能够满足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的情况下将原来两层砖木结构的门诊部、住院部拆除(从这个两层砖木结构门诊部、住院部从1959年、1963年分别竣工、投入使用到撤出,从来上没有进行过大、中型维修,没有因为质量问题出现的任何安全隐患)。
在原地址扩大占地范围重新建造成现在的多层框架结构带有电梯的这个样子的门诊部大楼和住院部大楼的,并且专门建造了专门的放射科大楼,办公、教学大楼,还有高层的职工宿舍大楼。
相关文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问:你好:我想咨询一下慢性病医保怎么办理,什么条件,需要什么手续,在那里办?我的父亲目前不能自理,这次住院是急性脑梗死,心房纤颤,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冠心病史10年,脑梗病史10年,遗留左侧肢体瘫痪,脑出血病史5年。这种情况可以办理慢性病医保吗?目前是城镇居民医保。
日 14时34分55秒
答:您好,欢迎您与我们在线互动。根据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相关政策规定,一、办理手续:社会保障卡、两张一寸照片、近期住院病历复印件;二、申报地点: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医院、中医院、佳木斯肿瘤医院(结核)、医保医院。谢谢!
佳木斯人社局微信订阅号
佳木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
地址: 佳木斯市长安路西段 市政府一号办公楼 邮编:154002
管理员信箱:webmaster@
人社局机关党委监督电话:;市纪委驻局纪检组电话:;人社局咨询服务热线:驻马店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解答
驻马店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解答
爱的三城市
为进一步使群众了解我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就群众关注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有关问题进行解答。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概念】问:什么是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答:根据《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等精神,我市将原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进行整合,从2017年开始实施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保实行个人缴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为主的筹资方式,参保居民可享受普通门诊医疗待遇、门诊慢性病医疗待遇、重特大疾病医疗待遇、住院医疗待遇(包括生育医疗待遇、新生儿医疗待遇)。二、【参保缴费政策】问:2017年,城乡居民筹资缴费政策是什么?答:2017年,我省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在2016年人均150元的基础上提高30元,达到人均180元。其中,全日制在校大中专院校学生的个人年度缴费标准为150元,其他城乡居民个人年度缴费标准不低于180元。城乡居民医保费每年缴纳一次,缴费时间原则上为每年的9月至12月,缴费次年享受城乡居民医保待遇。三、【参保范围】问:我是一名刚刚录取到驻马店某大学的大学生,能不能参加驻马店市的居民医保?答:可以参保。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不属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包括下列人员:农村居民、城镇非从业居民、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以及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的学生。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将在校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规定,全日制在校大中专学生参保缴费由所在学校统一组织登记并收缴,并可按学制一次性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四、【门诊医疗待遇】问: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后,得了病如果不去住院,要通过什么途径报销?答:普通门诊医疗待遇。在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可通过普通门诊医疗待遇报销。对建立门诊统筹基金的地区,门诊统筹累计报销额度在当地人均缴费额2倍左右,2017年,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的最多可报销300元左右。对建立家庭账户的地区,可使用家庭账户资金支付门诊医疗费用。门诊慢性病医疗待遇。将部分需长期或终身在门诊治疗且医疗费用较高的疾病(或治疗项目)纳入门诊慢性病管理范围。门诊慢性病不设起付标准,报销比例70%,实行定点治疗、限额管理。五、【住院医疗待遇】问: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政策是什么?答:参保居民住院医疗费用在医保目录范围内按标准报销,一年内最高报15万元。报销指导意见如下:六、【分级诊疗政策】问:邻居家小孩得了疝气,去省里大医院手术花了16000元,才报销不到6000元,自己还要花费1万多,为什么报销比例这么低?答: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医保报销待遇水平的不断提高,参保居民“小病拖、大病熬”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转变。同时,不少参保居民有病直接到城市大医院就医,不仅给医保基金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更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为引导参保患者合理就医,我们在设计统筹报销方案时也想了不少办法。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医院的报销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的,住院起付线低、报销比例高;住院医疗机构级别越高、起付线越高,报销比例越低。如您所说的疝气手术,在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一般不超过2000元,城乡居民医保可报销1500元左右,个人仅负担500元;而到省里大医院,城乡居民医保报销6000元后,个人仍需负担上万元。制定了异地就医转诊转院管理办法。规定参保人员患病应首先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对未经转诊直接到市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其报销比例按规定级别标准降低20个百分点,通过经济杠杆引导参保居民到基层首诊。七、【大病保险政策】问:医疗费用比较高怎么办?答:我市建立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如果城乡居民患大病需花费高额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报销后还可以享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待遇,自己负担符合规定的住院费用超过1.5万元以上,按下述标准再给予报销。大病保险资金从各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划拨,参保居民个人不再缴费。其中,1.5万元~5万元(含5万元)部分报销50%;5万元~10万元(含10万元)部分报销60%;10万元以上部分报销70%;一年最高可报销40万元。八、【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政策】问:困难群众还可以享受什么医疗保险政策?答:凡是我市户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还能享受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待遇。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城乡低保户、困境儿童。困难群众住院除享受基本医疗费、大病医疗费报销外,个人负担符合规定的费用超过3000元的,还按以下规定报销,3000元~5000元(含5000元)部分按30%报销;5000元~10000元(含10000元)部分按40%报销;10000元~15000元(含15000元)部分按50%报销;15000元~50000元(含50000元)部分按80%报销;50000元以上部分按90%报销,没有封顶线。九、【“一站式”即时结算】问:城乡居民住院医疗费如何报销?答:按照《河南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工作方案》要求,在日前,全市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一站式”即时结算。目前,在本地定点医院住院的参保居民出院结算时,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按规定直接报销,个人只需缴纳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日之前尚未实现在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即时结算的部分参保居民,可持发票、住院病例等相关材料,抓紧到当地医保经办机构报销。参保居民需要到参保地以外医院住院的,要通过参保地具备转诊资格的医院转诊并向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登记备案,如果就医的医院是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定点医院,可以直接报销住院医疗费用;如果不是,出院结算时个人全额垫付医疗费用,然后持发票和住院病历到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服务大厅办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报销手续。十、【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政策】问:城乡居民如果患重特大疾病如何报销?答:城乡居民如果患以下43种重特大疾病(其中住院病种33种、门诊病种10种),可以按规定享受我省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待遇,即在指定的医疗机构就医,按限价标准报销,不设起付线;县级、市级、省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报销比例分别是80%、70%、65%;门诊腹膜透析的报销比例是85%,其他门诊病种报销比例是80%。重特大疾病病种清单十一、【新生儿医疗参保】问:当年出生的新生儿生病住院怎么办?答:当年出生的新生儿,随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父母自动获取参保资格并享受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新生儿父亲或母亲参加当地城乡居民医保的,可凭其父亲或母亲身份证明、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以父亲或母亲身份(父亲或母亲只可选择一方)享受出生当年城乡居民医保待遇。父母不是当地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的,按规定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新生儿从出生之日起享受当年城乡居民医保待遇。十二、【整合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待遇有哪些提高】问: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后,对群众有哪些好处?答: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后,不仅是用药范围和治疗服务项目增加了,在大病保险、新生儿医疗待遇等方面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参保人员可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医保目录范围扩大。2017年,我省医保药品目录达到2513个品种,比原城镇基本医保目录增加112个,比原新农合目录增加664个。医疗服务目录项目共计4441项,比原城镇医保报销的医疗服务项目增加177项,比原新农合报销的医疗服务项目增加254项。其中,将城镇医保和新农合都不支付,但临床必需的医疗服务项目,尤其是肝移植、脊柱侧弯矫正术、隐睾下降固定术等用于危重病人治疗的高额医疗服务项目及儿科相关的88个项目,由以前病人全部自费调整为医保基金报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待遇提高。2017年,将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保险的起付线由原来的分别为1.8万元和1.5万元调整为1.5万元,取对参保居民较优惠的标准;将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保险的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30万元提高至40万元,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的医疗负担。报销金额提高。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15万元,加上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40万元,合计报销额度达到55万元,较原城乡居民医保最高50万元的报销额度有所提高,能够更好地防范高额医疗费患者发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新生儿参保放宽限制。整合后新生儿出生当年,只要是父母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无论是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还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生儿均不用缴费,自动获取参保资格并按规定享受当年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此项政策较之原来的规定均有待遇上的提高。原规定为父母参加职工医保,只有按规定为新生儿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后才能享受新生儿医疗待遇;父亲或母亲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医保的,以参保父亲或母亲身份享受当年城镇居民医保待遇,与参保父亲或母亲执行一个年度内的待遇标准;其父母均未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医保的,自出生之日起3个月内办理参保并足额缴费的,自参保缴费之日起享受当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母亲参加新农合的,新生儿随母亲自动享受医保待遇等。看病就医选择面更大。整合后,将原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整体纳入城乡居民医保定点管理范围,参保人可选择看病就医的医疗机构明显增多,可以更加便捷地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十三、【家庭账户】问:以前参加新农合都是把参保时交的钱全部打到我的家庭账户里,去年我参保时交了150元,为什么家庭账户里才打了60元,剩下的钱去哪了?答:按照国家要求,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筹集主要来源于两部分,即各级财政补助部分和参保居民个人缴费部分,用于报销参保居民的住院医疗费用和门诊医疗费用。对于参保居民的门诊医疗费用,我省原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建立以来,一直坚持采取门诊统筹的方式,即从医保统筹基金中划分一部分资金建立门诊统筹制度,通过按比例报销的方式解决。而部分地区原新农合门诊报销采用家庭账户模式,就是把参保居民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纳入家庭账户。家庭成员门诊就医的,可使用家庭账户支付其门诊医疗费,逐次递减,扣完为止。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后,为保持政策连续性,在允许各地暂时保留家庭账户的同时,规定家庭账户计入额度应控制在个人缴费标准的50%左右,以后逐步过渡到门诊统筹。家庭账户模式虽然方便管理,但其实际上还是自己花钱看病,不但让参保居民产生了“自己的钱自己花,政府补助大家花”的错误认识,与基本医疗保险的互助共济精神相违背,还挤占了统筹基金,影响了参保居民患大病的报销待遇。按照原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等文件规定,近年来,河北、湖北、安徽等大多数省(市)和我省郑州市等地区全面取消了新农合家庭账户,把参保居民个人缴费部分和政府补贴部分资金计入统一的统筹基金账户里,不论是住院还是门诊就医,都可以按规定比例报销,能够进一步提高报销待遇水平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使用效益。也就是说,根据国家规定,参保居民个人缴费部分应全部纳入统筹基金,通过建立门诊统筹制度保障居民门诊医疗待遇。我省允许按个人缴费标准的一定比例将一部分基金划入家庭账户来解决参保居民门诊医疗费用,是一项过渡性的措施。部分群众产生的“缴纳150元医保保险费,实际卡或医疗本上只有60元,剩余钱款不知所向”的疑问,是我省调整完善城乡居民医保门诊保障政策过程中,参保居民的一种直观感受,也存在理解误区。剩余钱款不是不知所向,而是通过降低家庭账户划入比例提高统筹基金额度,完善门诊统筹制度,从而更好发挥医保基金的互助共济作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爱的三城市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喧哗的世界里野草迎风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潍坊城镇居民医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