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给小孩子喂药药

宝宝不吃药怎么办 学会2种喂药姿势很重要_网易健康
宝宝不吃药怎么办 学会2种喂药姿势很重要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宝宝不吃药怎么办 学会2种喂药姿势很重要)
原标题:宝宝不吃药怎么办 学会2种喂药姿势很重要宝宝生病需要吃药,但是不管怎么哄骗宝宝都不肯吃药,这着实让不少家长头疼不已,有时还会出现刚喂进去的药,宝宝就吐出来了,因此家长要掌握一些喂药技巧,接下来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喂药时间:多饭后服用很多药物都有胃肠道反应,所以大多数建议在饭后1小时服用。但毕竟每种药的作用和副反应不同,应遵循医嘱或说明书上的建议。例如,某些对胃有较大刺激的药物,如铁剂等,可以选在餐后1小时喂服,以防药物损伤胃黏膜;吗丁啉一般在饭前15—30分钟服用,必要时睡前服用。如果是小婴儿,可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中间服药。二、准备好装备:奶瓶、滴管、针管、量杯、勺过去家长喂药习惯用勺,可这样不但容易把药液洒出来,药量也不准。现在,很多药盒里都会配有带刻度的滴管或量杯。使用滴管时,要将管口放在婴儿口腔颊黏膜和牙床之间,按照他的吞咽速度慢慢滴入。如无滴管,准备一支去掉针头的注射器也可以,使用方法与滴管类似。有时候,空奶瓶也可以用来给孩子喂药,把药剂放进奶瓶,让婴儿自己吸嘬。如果上面提到的东西你暂时都没有,用勺子也不是不行。可将量好剂量的药液倒在勺中,送入孩子口中,压住舌头,待药液咽下后再拿出小勺。三、了解药品的类型:液体、粉末、片剂、胶囊婴幼儿药物多是液体,但也有粉剂、片剂和胶囊。非液体药物可研磨后,用少量温开水溶化再喂。喂完后,再给孩子喂少量温开水,冲淡口中药味,并帮助药物在胃中溶解。四、学会2种姿势:半卧、侧身孩子吃药,多少都会有点抗拒行为。平躺着吃药,很容易被呛着,因此尽量让孩子把头侧向一边。若病情允许,最好将孩子抱在怀里或采取半卧位,上半身稍高,适当固定手脚,再紧贴着嘴角喂药。如果孩子不愿意咽药,可用拇指和食指捏他的两颊,使其吞下。宝宝不吃饭的时候可以采取这些措施进行解决,并且要注意用药时候的注意事项。那么,宝宝在家用药应该注意什么?1、要遵照医嘱用药,医生一般会根据宝宝的症状/体重等综合指标决定用药的剂量和种类。如果我们擅自改变用药的量和次数,常会增加宝宝身体的负荷,起到相反的作用。同时,不良反应也会相当明显。(个人认为,不要对宝宝随便加大用药量,因为这次量大了,也许以后再生病时,剂量小时就不起作用了,无形中我们自己加大了宝宝肾脏的负担,况且,身体机能的恢复是一个过程)2、根据宝宝的状况,判断药物的疗效,给宝宝服药或涂药之后,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变化。如果遵医嘱用药后宝宝的病情不见改善,一定要再次就诊。3、医生开的药应尽量用完,用药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能随便停药。很多人会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病情好转,或者认为应减少用药而中途停药,很多时候会造成病情的反复(当然也有例外)。因此在就诊时就应向医生咨询清楚何种情况下可以停药。4、家长对药物不了解时可以咨询医生,如果家长对药物成分/使用方法/保存方法有任何问题,可以咨询相关医护人员,同时也可以将药物处方与医生进行确认,并将相关医院以及药店的联络方式记录下来方便保存。5、药物要根据药性选择保存方法,为了适应宝宝的特点,药物学家开发了很多种类的药物,以方便宝宝服用。包括糖浆类/粉状制剂以及栓剂等,在保存时,也应该根据各种药物的特性选择保存方法。另外要引起重视的是,药物一定要放在宝宝无法接触到的地方。6、给孩子用药时,要看好了生产日期,不要给孩子吃临近生产日期的药品,过期的就更不能吃了。因为有些药物虽然仍在保质期内,却因为保存时间过长而失效了。7、给孩子吃药前,要多读几遍注意事项,比如药物的名字、日期、饭前还是饭后吃、一天吃几次、什么时候吃、时隔多久吃、能不能和滋补性中药一起服用、能不能吃辛辣之物等都要弄清楚才能进行喂药。
8、要看好孩子服用的剂量,然后看好不良反应都有哪些。9、小孩服用大人的药物,即使减半服用,药剂量把握不准,也容易造成一些不利影响,所以不要让孩子长时间服用大人的药物。10、宝宝不吃药,病就不能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强行喂宝宝吃药,这样做会让宝宝感到抵触,很容易造成呕吐等不适反应。11、给宝宝吃药的时候千万不能擅作主张或是随便决定药用剂量,一定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或是医生开的药物使用清单来进行喂药,否则会引发不可预估的伤害。
本文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初学者怎样正确开启“似虐实爽”的进阶体式?练习瑜伽遇到瓶颈期应该怎么破?瑜伽大师默翰来为您解答。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如何给孩子喂药,有什么技巧吗?_育儿问答_宝宝树
如何给孩子喂药,有什么技巧吗?
问题补充:姐妹们说的我也用了,我为进去多少宝宝就吐出多少!十五毫升的药已经喂了一个小时了。
当时年龄:
来自:网页;
亲不妨用婴儿专用的来给宝宝进行喂药会更好哦!这样宝宝喝进去以后一般就不会再吐出来了哦!亲不妨也试看看。
最佳回答者:
我的时候我都是跟他商量的,他虽然不喜欢吃,但是每次都是很听话的全部给吃下去 了
用滴管喂既不怕浪费,也不怕的
可以买喂药器,往边喂不会呛到。不可以捏宝宝的鼻子喂哦
每次给都是抱着她,那个玩具逗她,用喂药器,一下子就喂进去了
可以用的啊,一般都很好用的,而且一般儿童的药都是甜的,宝宝都爱喝的啊,或者用滴管喂
孩子都是很抗拒药物的,没办法就用给宝宝喂吧
我都是装在奶瓶里给宝宝当开水喝的!如果宝宝不吃,也可以选择专门的喂药器!
有卖那种的 可以买个试试!一般的宝宝药都是可以加奶粉里冲的
不用什么技巧呀,在药店买个器就可以了,很方便的。一般药店都有的。
1共3页 直接到页
宝宝树孕育  这个论坛都是讲婆媳关系的,我也来八一八我的婆婆吧。  我跟老公是大学同学,从认识到结婚现在已经15年了,我们有两个宝贝,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在别人眼里我们是让人羡慕的,有儿有女多美满,老公对我也很好,第一个宝贝出生以后,孩子的姥姥姥爷照顾宝宝,一直到六岁,姥姥累的腰间盘突出,姥爷心脏不好做了搭桥,我们跟老人一起相处,白天我们全身心投入工作,晚上回家孩子乖巧可爱,饭菜也做我们爱吃的摆在桌前,等我们一起共享其乐融融。我的父母很老实,只要我们和孩子能平安,他们愿意帮我们出份力。这种生活环境,老公和我轻松自在,他也看到了我父母为我们和孩子付出的爱,浓浓的,他很感动。  因为我们是双独,双方老人都希望我们再生一个,一开始我很纠结,害怕儿子失去全部的关爱,婆婆承诺老二她负责帮忙照看,我天真的相信了婆婆的话,并觉得我们做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的世界很单纯,儿子会喜欢有个伴儿的。怀胎十月,第二个宝贝出生了,儿子非常喜欢妹妹,我跟老公也时刻把儿子放在首位,他从未觉得有了妹妹他失去了什么,这是我跟老公希望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婆婆更加喜欢孙女,毕竟孙子她没有带过,老人的思维比较简单,随口而出的妹妹比哥哥乖,妹妹比哥哥好,让我很担心儿子的心理。私下告诉老公,让他告诉婆婆,平时要注意孙子的心理,但貌似说了无数,无效。  对了,补充一段,月子里是我爸妈照看我的,公婆一直到孩子8个多月才来,我爸妈带两个孩子着实吃不消,我们请了保姆帮忙。孩子8个月,我这边的奶奶身体不好,爸妈得回去照顾老人了,婆婆不情愿的来了,同时也带来了她的妈妈,也就是我们的姥姥,姥姥80多岁,身子骨不太好,我真心捏把汗,觉得老人来帮忙照看孩子太悬!  果不其然,婆婆是官太太,从小没受过罪,结婚后也是老公伺候的,所以不会做饭,生活自理性很差,我们觉得只要有人看着宝宝,一切让阿姨来忙,我们也是放心的。短短四个月,我跟老公经历了人生中最漆黑的日子,容我一条一条列举,真的是疲惫不堪,甚至女儿也被带的让人心疼。四个月的照看,孩子两个月都在吃药,婆婆是药剂师,喜欢吃药胜过喜欢喂饭,我也跟老公开始了不断地争吵。
楼主发言:13次 发图:0张 | 更多
  是药3分毒。  以后有个感冒什么的,我估计吃药都不见效了。
  果断搬出去,远点。  
  先说头一个月吧,我们在小区有两套房,一套是我父母的,一套是我们的,婆婆来的第一天就要求我们依旧住在我父母的房子,她跟姥姥住在我们的新家,她嘴上说是为了方便阿姨做的顺手,我明白她想和姥姥晚上住得安静点,我们也就答应了。毕竟我也想和婆婆好好相处,姥姥年纪大,也需要我们更加关爱。因为阿姨不住家,早上9点来上班,所以我们上班的时候婆婆就过来这边,等我们下班一起吃过晚饭,她溜达回去,小区院子里两个住所不远,下楼溜达就去了另一栋。从这一刻起,我跟老公就开始了天天迟到的日子,每天早上婆婆都来的很晚,老公跟她说了几次,嘴上答应的很好,第二天依旧,老公跟我说天冷,算了,老人也辛苦,我也接受老公的想法,我们跟单位打了招呼,自己想法子克服,但这些貌似婆婆一点不知晓,开始了,理所应当。  每天她来了,孩子交给她我们才急忙忙送大宝去幼儿园,然后急忙忙赶去上班。下班回家,我发现干净整洁的屋子变得满地垃圾,孩子的奶瓶、勺子都扔的满地都是,阿姨忙得不可开交,仔细一问,原来婆婆什么都不会,阿姨忙得一塌糊涂,最后阿姨委婉的说不做了,为了留住阿姨,重新换阿姨宝宝也认生,婆婆更是离不开现在的保姆,于是我们又给保姆加了工资。  关于卫生的问题,我跟婆婆说:“妈,孩子的奶瓶有盖子,用完顺手盖起来才卫生”,婆婆满口答应,第二天回家依旧奶嘴直冲地板,满地垃圾。她振振有词对我说,哎呀,有孩子的家干净不了!阿姨看着我偷偷一笑,我很担心孩子的卫生,只好跟阿姨说让她多仔细些。
  结果麻烦又来了,婆婆掉脸子,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她跟我老公吵架,原因是因为我有什么直接告诉了阿姨,没有告诉她,她觉得没有地位。我多冤枉啊,我跟她说不以为然,我交代给阿姨,阿姨做了,她问东问西,阿姨说是孩子妈妈让这样做的,她就生气。哎,从此,家里不再太平,我们每天回家都要看老太太的脸色活的小心翼翼,动不动就生气了,累了也掉脸子,我们回家晚了也掉脸子,婆婆开始了作人模式。  这种小心谨慎的日子里,我们熬过了头一个月,第二个月大儿子生病了,他在家休息吃药的日子里,我无意中从儿子口中得知,婆婆早上来接手小宝以后,等到阿姨9点来,她就把孩子交给阿姨,她就走了,回去照看姥姥,等我们下班回来以前,她再过来。老公听了以后很不高兴,觉得毕竟是个外人,这么点的孩子还是不能太百分百的给阿姨一个人留在家。几次三番委婉的跟婆婆说了,她又不高兴了,很厉害的对我老公说:“那你姥姥谁管!?”为了平衡这个问题,老公就说不然都搬在一起住好了,那边房子大,也住得下,一方面你不用来回跑,心里还惦记姥姥,一方面小的孩子也不用一个人给阿姨了。结果婆婆依旧不乐意,说住一起孩子哭闹姥姥休息不好。我总是感觉她不是来真心帮忙的,老公也看到了,两方老人带孩子的对比,反差太大,跟他妈一起,除了体累还有心累。  终于有一天孩子一个人跟阿姨在家,受伤了,阿姨忙着做晚饭,孩子眼睛下方被硬物碰了淤青,我下班回家阿姨就跟我解释,第一句就强调是我婆婆没在家,我当时已经看到孩子的伤了,阿姨解释的过程中,婆婆抱着孩子嘿嘿之乐,还跟我说,哎呀,阿姨刚才也给我解释了!我看她没心没肺的样子,看到孩子的伤,心里真不是个滋味,也没有跟婆婆发火,毕竟夹着老公,不想把事情闹得不可开交。
  这个婆婆真不靠谱
  周末,为了让娇气的婆婆能休息好,我一个人单独带两个孩子,因为老公周末只休息一天,但我觉得,只要她心情好不作人,我累点无所谓,自己辛苦带孩子,心里不累就成。我们对老人的迁让慢慢导致她愈发不可一世,我们的饮食也因为她的各种忌口,变得没有了荤腥,这里再补充一句,每月我们是给老人伙食费的,毕竟她们要买菜买肉。两个月的身心疲惫,白天工作,晚上回家带孩子,周末也照看宝宝,再加上哺乳期吃不好,我终于病倒了,头一天生病我还心系女儿,为了能让她继续母乳,我坚持没有用药,但是当我躺在床上,发着高烧起不来的时候,婆婆进门第一反应还是不高兴了,为什么呢?因为那天阿姨休息,她看到我病倒,她觉得她要辛苦了。老公忙前忙后买菜做饭,时不时的给我熬点姜汤,给我端水送药,婆婆更加不高兴了。可能太累,下午四点就甩手回去看姥姥,这些我昏昏沉沉全然不知。下午6点,我实在熬不下去,体温升到39.6度,我决定去医院了,老公看我站都站不稳,准备陪我去医院,于是电话给我婆婆,告知她我的情况,希望婆婆过来帮忙看一下小宝。也正是这件事,让我终于明白不管我做的多么努力,多么忍让,婆婆不是亲妈的道理。  婆婆电话里非常淡定的说:“不行,我一个人带不了孩子,尤其晚上她找妈妈。让她一个人去医院吧!”婆婆的回答让老公也有点不知所措,看到我当时眼里的泪花,老公心疼,索性要带两个孩子陪我一起去医院,我拒绝了。那一刻,我流着眼泪看着老公,告诉他:“将心比心,再不要要求我日后对你妈交予真心了。”  6岁的儿子看得懂这一切,哭着要陪我去医院,我强挺着开动汽车,儿子温柔的对我说:“妈妈,你不舒服开慢点!”病人的内心很脆弱,尤其我也是自己爸妈的独生女儿,从未受过这等委屈,好在儿子的关心让我安慰很多,但从那天开始,我的心冷了。
  没心没肺的  
  老公知道我的脾气,也看到了我这几个月的忍让与迁就,这次生病他妈对我的冷漠,他更想对我好些,可是他越这样我婆婆越生气,嫌他儿子在我面前不够厉害,嫌他儿子向着我说话,于是天天回家都是那张黑兮兮的脸。  我爸妈的房子被她的糟糕生活习惯糟蹋的开始滋生蟑螂,水管也堵了,满地漏水,借此机会,我们搬回了大房子,她嘴上没有理由拒绝,内心依旧不开心,从未入住的大新房子,也被她住得满地纸壳子、报纸到处都是,我已经在亲朋友人的开导下做聋哑人了,为了修补爸妈的水管,我跟老公周末找来工人抢修,晚饭都没有吃一口,修管道也是跟婆婆讲好的,家里有阿姨帮她,忙到夜里9点半,我跟老公疲惫不堪的回到家,婆婆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说我们回来太晚,她累的心脏疼,我看到阿姨还没下班,怀里抱着宝宝,我心里强压怒火,老公也终于爆发了脾气。婆婆吼着说我拒接了她的电话,我拿出手机发现有未接来电,忙说可能没听见,但不可能是拒接的,老公因为跟我在一起,也向着我说没有拒接,婆婆不依不饶,认为老公帮我没有帮她,整整周末两天,又吵又闹又罢工,打电话给我公公告状,老公发火反驳:“又没有去玩,去抢修水管,不应该吗?”可惜,在他妈身上没有讲理这一条,他妈就是理!  由于他妈不满意老公向着我,闹得不可开交,老公开始妥协了,从此,不管谁对谁错都希望我忍耐,我的委屈与日俱增,开始了跟老公的争吵模式……
  80岁的姥姥开始感冒了,战线拉展到今天,整整两个多月了,期间住院十天,婆婆全部留在医院,孩子没办法只能一个人丢给阿姨,我跟老公上班忙,下班忙,我看他那么辛苦,除了心疼也骤升了各种对婆婆的反感,这哪里是帮我们?老人出院,喜欢孩子,依旧自己边吃边给孩子喂,我看到的时候立刻阻止,可惜婆婆不以为然,向着自己的亲妈,白天我上班不在,她们无所谓的态度让小宝感冒了,宝贝跟着太姥姥拉起了长期吃药的战线,不管我们怎么用心晚上照料,白天婆婆的不负责任,孩子吃了两个多月的药,反反复复,交叉传染,一直没有好彻底,从吃西药,到输液打针,再到吃西药,喝中药,直至今日,我好心疼我的宝宝。  前天回家生病的宝宝屁股又腌烂了,待我发现时,粑粑都干在屁股上湿巾纸都擦不下来了,居然一天没给换尿片,屁股烂的孩子疼的之哭,婆婆赖公公,公公赖我儿子。看着这一家人,我真的绝望了。  昨晚看到太姥姥依旧抱着小宝,我赶紧接过来委婉的抱走,清早我跟婆婆说:“妈,孩子这次病的时间这么久,马上快康复了,这几天咱们多注意,让她跟姥姥稍微隔离些,让她彻底好了,省得大人小孩都辛苦受罪。”婆婆马上高八度反问我:“怎么隔离!?”我强忍着脾气说:“不要离太近就好了,这么多间屋子,各在各屋吧。”婆婆依旧反驳:“你姥姥病好了!”屋外就是姥姥咳嗽吐痰的声音,她马上又说:“病好了!就剩下有痰了!”我的耐心被她刺激的终于爆发!我开始跟她争论,病好了怎么还会有痰?病好了怎么还让我晚上下班带姥姥去抓中药?孩子隔离了,注意点有错么?我好好跟你沟通,你非要一句一句反驳我,有意思么?  今天终于发脾气了,还不知下班后回家是什么情况,最近活的好累。
  我一直觉得对我不好也就罢了,反正婆婆没有对媳妇真心的,只是看到孩子现在也这么受罪,我一概无视,做不到啊。老公去说,答应的干脆利落,第二天依旧我行我素,我去说更是当场反驳。不管我们怎么交代,人家该怎样还怎样,说多了就不高兴。这四个月我跟老公事业上受了很大影响,孩子一病她又不去送医院,就是我跟老公轮着请假,年底的优秀也被撸掉了,她一概意识不到。  由于这种局面我们都疲惫不已,关系也变得这么难处理,老家的妈妈心疼我,准备年后赶回来继续帮我,婆婆曾经答应帮我们带孩子的承诺也早抛弃的一干二净,听说我妈妈要回来忙激动的做准备,让她老公来接她回家。  老公怕我父母有想法,看他妈做事过分,就提议过年我们回老家去接我父母,他妈年前也就可以回去了。当时看似没问题的安排,婆婆也答应了,结果最后又滋生了矛盾,待我们买票的时候,公婆又有了新情绪,埋怨我们这么点孩子大过年回什么老家啊?怎么不跟他们回他们老家过年啊?我被这种无理取闹已经折磨的不想争吵,不是姥姥天天闹着要回去,我们本可以一起过春节的,不是你们天天叫喊辛苦,我们怎会回去接我的爸妈。凡事有因有果的,怎么做都不对了?  爷爷奶奶对儿子也不好,孩子大了,有思想了,看到他们对我不够关心,偏心妹妹,六岁的孩子对爷爷奶奶也不够亲,如此这样,不论我怎么教育,孩子是不会伪装的,于是,每天回家我都能听到爷爷给我告状,我买回来的饼干藏起来只给妹妹吃,他们买的米花糖,儿子想多吃一口,爷爷就叨叨,少吃点,给你爸留一些!家里做的卤肉,孩子一会捏一片,吃得开心,爷爷也制止,不许多吃,给爸爸留一些。家里每天就像战场,公公从早到晚嘚嘚嘚嘚,不是骂我儿子就是表扬我女儿,婆婆毫无责任心,姥姥咳咳吐痰,我真的不想回这个家了。  对了,儿子咳嗽赖孩子放幼儿园到处跑着玩累的,女儿屁股阉了,赖尿片过敏。总之他们没有错的地方,生病是气候问题,始终不好也是气候问题,每天就使劲给孩子喂药喂药再喂药,孩子都口臭。我真的好心疼我的孩子。
  你不应该上班,你应该让你老公上班,你全职带宝宝!
  在这里发这么多牢骚没有任何意义,你是孩子的母亲,照顾她,给她一个对她好的环境,是你的责任。如果你无法承担这个责任,必须要靠婆婆,那就只能是这样的结果。  要么就辞职自己带吧。
  看的觉得楼主好窝囊,孩子在家受罪着,你怎么忍心出门上班了?  还说阿姨自己看孩子不放心,我倒觉得她比孩子亲奶奶好太多了吧?  如果是我的婆婆,带着她妈来给我带孩子,那想都不用想,根本不可能让来,试试都不用试。  八十多岁老人需要照顾的,时刻操心的,她哪里是来带孩子来了?  我觉得应该是你父母和保姆一起带你女儿,儿子上幼儿园,你婆婆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整个就是什么都不会做,家里弄的一团糟,还整天挑事争风吃醋的疯老太太。  我女儿是我自己带大的,如果有了老二,我还是自己带,坚决不让妈妈或者婆婆来,因为不喜欢住一起,容易产生各种矛盾。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儿科医师教你如何给宝宝喂药_健康_亲子中心_新浪网
儿科医师教你如何给宝宝喂药
  孩子出生后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往往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身体不适而患病。药物疗法是防治疾病的综合措施中一个重要的步骤。
  儿科医生用药的原则是能口服用药的不采取肌肉注射用药;能够肌肉注射给药的不采取静脉输液给药。因此口服喂药是治疗疾病的第一选择。但是由于宝宝年龄小,药物或多或少带有苦味或者其它宝宝不喜欢的味道,对于偏好甜味的宝宝来说,这些异味的药物确实不受宝宝的欢迎,甚至拒绝、反抗,因此造成不少的宝宝喂药困难,使得疾病不能很快地进行治疗,往往贻误病情,对此妈妈颇感头痛或无奈。
  儿科用药与成人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小儿绝不是缩小的成人版。由于小儿的各个器官处于未完全成熟还在继续不断发育时期,尤其是肝、肾、血液以及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用药不当很容易对身体的损害,甚至是一些不可逆的伤害;小儿由于的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身体中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比成人快;小儿体液含量比例较之成人高,但是对于水、电解质代谢的调节功能差,因此对于影响水、电解质代谢的药物更加敏感,较成人更易于引起中毒。因此家长需要向医生进一步了解药物的性能、作用、原理、吸收、代谢和排泄以及适应症、毒性反应以及禁忌症,做到合理用药,正确喂药,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以及家长的负担,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目前儿童药物多以液体或者颗粒制剂为主。此外还有滴剂、混悬剂、咀嚼片、泡腾片剂以方便患儿口服。为了减少药物的不良味道,多采用糖浆或者加入甜味剂和香味剂的制剂、或者包以糖衣以增加宝宝的喜好,达到安全、顺利口服药物的目的。为了孩子依从性,还开发了一些半衰期(半衰期一般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比较长的药物,可以每天吃一次或者两次的药物,减少了喂药时的困难。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接受药物,家长最好选择宝宝易于接受的药物剂型或者半衰期比较长的药物。
  小儿药物剂量的计算目前采取两种计算方法:
  ●按小儿体重计算:
  婴儿6个月前体重估计:月龄×0.6+3(kg)或者出生时体重(g)+月龄×700g
  7~12个月体重估计:月龄×0.5+3.6(kg)或者6000g+月龄×250g
  1岁以上体重估计:年龄×2+7(kg)或者+8(kg)(城市)
  药物剂量(每日或者每次)=药物/kg×估计的体重(kg)
  ●按体表面积计算:
  此法认为相对准确、科学性强,但是新生儿不适合使用体表面积计算药量。对于婴幼儿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出体表面积:
  体表面积(平方米)=0.035(m2/kg)×体重(kg)+0.1(m2)(此公式仅限于体重在30公斤以下者),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成人体表面积(1.73平方米)
  一、喂药时间的安排
  喂药的时间要严格地遵照医生的医嘱或者药品说明书的使用时间。每种药物进入体内后,绝大多数借助血液到达作用部位或受体部位,并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一般来说药物作用的强度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成正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着时间而变化。只有维持药物在血液中的一定浓度对于治疗疾病才能有效。大多数药物的治疗和毒性(不良反应)作用的强度都取决于作用部位或受体部位药物浓度,而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浓度与血药浓度直接有关。所以对于使用的每一种药物医生都会明确告诉你口服药物的时间,才能保证药物在血液中有效的治疗浓度,达到治疗的目的。尤其是一些抗生素的服药时间要严格遵照医嘱和药品说明书进行服用,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这样才能制约或杀灭细菌,控制病情的发展。
  例如:医生告诉家长,此药需要每天吃三次,每次一片。往往家长多是早晨吃一次,中午吃一次、晚上吃一次。这种吃法就是错误的,它不能保证药物在血液中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因为在夜间血药浓度就可能下降到很低水平,而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正确的口服时间应该是间隔8小时吃一次,家长可以早8点、下午4点,夜间12点各口服一次。每日2次用药指的是间隔12小时口服1次,每日3次用药指的是间隔8小时口服1次,每日4次用药指的是间隔6小时口服1次,这样才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控制病情发展,直至痊愈。
  另外需要注意药物是饭前(饭前15~30分钟)服用还是饭时、饭后服用。一般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多建议饭后或者饭时服用,因为空腹服用会加重对胃肠道的刺激;像阿司匹林片、钙片饭后服用就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但是有的药物空腹服用能够迅速进入肠道,保持高浓度,药效发挥的好。像一些收敛止泻药物、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可以在饭前30分钟服用。像一些助消化药物建议饭时服用;铁剂的吸收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因此补充铁剂晚上7时服用比早上7时服用有效利用度高。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因此,晚饭后服用补钙药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脱敏的药物晚上临睡前服用效果最好。
  有的药物在症状消失后还需要继续服用到整个疗程结束才能停药,否则会引起疾病的反复,形成迁延性或者慢性的疾病。例如细菌性痢疾,其疗程7~10天,即使大便外形正常,显微镜检查大便已经无脓血,还要继续用药,直至大便培养3次正常后方可停用抗生素。
  二、喂药前的准备工作
  给宝宝喂药需要选择合适的器皿工具,对于新生儿或者小婴儿可以使用滴管;1岁左右的孩子可以选择汤匙或者带有刻度的小量杯;长把饭勺或者压舌板;如果吃的是药片还需要准备研碎药物用的小药钵将药片研碎;为了减轻孩子对于苦味挥着其它异味的刺激家长可以准备白砂糖,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准备一些小的水果糖块。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也可以使用去掉针头的注射器。搅动药物的筷子一根、白开水一杯。大毛巾一块,围嘴一条。以上物品均要经过消毒后方可使用。
  三、给宝宝喂药的基本步骤
  首先孩子吃药时要选择半坐位姿态,轻轻把住四肢,固定住头部,以防喂药时呛着孩子或者误吸入气管。
  对于1岁之内的小婴儿使用小滴管喂药最适宜。喂药前围上围嘴,旁边预备好毛巾,将小滴管吸进药(可以混入少许白糖)后,伸进孩子的嘴里,滴管嘴放在一侧颊粘膜和牙龈之间将药少量挤进,待孩子吞咽后再继续喂下一口,吃完药后在喂上几口水,用毛巾擦干净嘴角,然后亲亲和夸奖孩子。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先做好动员工作,通过家长讲解为什么要吃药,吃药后病就会好的快一些,才能有力气玩和游戏的道理。对于明白事理比较合作的孩子可以围上围嘴直接使用汤勺喂药,喂完药后让孩子喝几口清水,用毛巾擦干净嘴角,给一块糖来解除孩子口腔中的异味,也表示你对孩子好的行为的一种奖励,告诉孩子今天你吃药表现的非常好,妈妈非常高兴亲一亲你的孩子,将孩子这个好的行为巩固下来。如果不合作的孩子,大人抱着孩子,可以采取半坐位,围上围嘴,将孩子的两条腿夹在大人的两腿之间,孩子的一条胳膊放在大人的身后,大人一只手固定住孩子另一只胳膊。大人另一个胳膊固定住孩子的头部。另一个家长用长把饭勺或者压舌板轻轻压住孩子的舌头的中部,用汤勺或者去垫针头的注射器将药液滴进孩子的颊粘膜和牙龈交界之处,让药物慢慢流进。压舌板或者勺把先不要取出,待孩子咽后可以放松一下,然后继续压下舌头喂药,直至全部喂完,然后喝几口清水。不过最后还可以给孩子一块糖,告诉他这样可以减少药物的异味,减少孩子对吃药的恐惧感。但是说服工作还是要进行的,孩子只要有一点进步就要进行表扬,将孩子的进步的行为巩固下来,直到能够自己主动去吃药。
  四、给宝宝喂药的注意事项
  平时家长要做好教育工作,平时不要利用吃药、打针、去医院恐吓孩子,造成孩子对一些医疗行为的恐惧感,要告诉孩子生病后就需要吃药,接受医生的治疗,这样疾病才能很快痊愈。
  吃药前一定要核对药物名称、药物剂量、使用说明、有无禁忌、是否在保质期内,准确无误后方可喂孩子;如果是液态制剂吃前一定要摇匀后再吃;药片研碎后倒入少许水,调成混悬状备用。吃完药后注意如何保存,防止由于保存不当引起药物变质。
  喂药时不要采取撬嘴,捏紧鼻孔,强行灌药,这样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感,孩子挣扎后很容易呛着孩子引起误吸。尤其是一些油类的药物更要慎重,防止呛后引起吸入性肺炎。
  不要在孩子张口说话或者大哭时突然喂药,这样很容易随着孩子的吸气而将药物误入气管。
  药物不能与果汁、牛奶、豆浆、饭菜等食物一起同服,除非有特殊需要。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引起药物与食物间的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物的药效。
  家长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同时也要给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当孩子看到榜样被奖赏的行为时,就增加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反之,当孩子看到榜样被惩罚的行为时,就会抑制产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我怎样给外孙子喂药:
  我的外孙子铭铭很少得病,一旦患病后都是自己乖乖的吃药,从来不用我操心。我想可能因为我是医生,在平时的言谈话语中无不流露出患病就要吃药而且必须吃药进行治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他从来不认为吃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1岁前我们是使用滴管喂药,每次喂药前只是将滴管轻轻放进他的嘴巴里,让他玩一会儿,在他玩的过程中,轻轻地将滴管的药物慢慢挤进他的嘴里,他只是咧咧嘴就吃进去了。1岁以后因为要训练他的精细动作,因此我们就给他买了几只10毫升和5毫升的注射器,去掉针头,他就动手学习将注射器内吸进水,或者将注射器中吸进的凉开水打出去。每次都是他自己含着注射器的头,将凉开水打进自己嘴里,所以他对注射器不感到陌生而且特别喜欢自己往嘴里打水喝,他认为这是游戏,因此喂药时就很自然地自己喂自己吃了。吃完药后奖励一块糖是不可少的,因为平时不让他吃糖,他自己也知道多吃糖容易生成蛀牙,所以能够让吃一块糖他觉得这是莫大的奖励和享受。我从来不会给孩子乱吃药的,对于孩子感冒只要几声咳嗽,流一些鼻涕,我就是让孩子多喝水,没有吃过药,让自己慢慢增长抵抗力。一旦伴有发热我才给孩子吃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因为平时吃药少,又注意饮食的搭配,没有吃过任何所谓的保健品,所以每次用药的效果都很好,至今我的外孙子从没有用过一次抗生素。文/
> 相关阅读:
更多关键字:&&&&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小孩子喂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