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桑菊饮既能治风热咳嗽犯肺又能治肝经热...

2.发散风热药(清热药应中病即止)(药物手册)
&&&&百拇医药网临床三基方剂学【问答题】
发布人:&&发布日期: 13:53&&共2095人浏览
  1.简述常用八法的基本含义。
  答: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下法: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
  温法: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消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补法: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2.简述方剂的基本结构。
  答:方剂的基本结构简称君、臣、佐、使。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臣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有两种意义。①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②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方剂的主要变化形式有哪些?
  答:药味加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
  4.解表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答:含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适应范围:解表剂主要用于各种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使用注意:①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组方,故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②在服法上,一般宜温服,药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③取汗程度以遍身持续微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则耗气伤津。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④服药期间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⑤若表邪未尽,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当表里双解。⑥若外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5.解表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答:解表剂分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类,分别适应于表寒证、表热证、虚人感受外邪而致的表证。辛温解表的代表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香苏散、小青龙汤、止嗽散、正柴胡饮等;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剂有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等;扶正解表的代表方剂有败毒散、参苏饮、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等。
  6.麻黄汤、桂枝汤、九昧羌活汤、小青龙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麻黄汤: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有二:一是麻黄与桂枝相须,既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又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是麻黄与杏仁相使,宣降配伍,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桂枝汤: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方中桂枝与芍药散收配伍,调和营卫、调和阴阳。其配伍特点是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营卫并调。
  九味羌活汤: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有二:一是升散药与清热药结合运用;二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其中兼清里热的药是:黄芩、生地黄。
  小青龙汤: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主治外寒里饮证。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有三:一是解表与化饮相伍,表里同治;二是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与五味子、芍药相伍,散中有收;三是麻黄与半夏相伍,宣中有降。使表邪去,里饮化,而喘咳自平。
  7.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银翘散: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主治温病初起,以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有二: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有不悖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
  桑菊饮: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主治风温咳嗽,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一以轻清宣散之品,疏散风热以清头目;一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气肃肺以止咳嗽。
  银翘散与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银翘散用银花配伍荆芥、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之力较银翘散为弱,故为&辛凉轻剂&。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具有辛凉解表,清肺平喘之功。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以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解表与清肺并用,以清为主;宣肺与降气结合,以宣为主。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与麻黄汤均用麻黄、杏仁、甘草而治喘咳,但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之喘咳,证属表邪入里化热,壅于肺,故以麻黄配石膏,清热宣肺为主,兼以解表祛邪;麻黄汤主治之喘咳系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所致,故以麻黄配桂枝,相须为用,发汗解表为主,兼以宣肺平喘。
  8.败毒散、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败毒散:具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之功。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证。以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用羌活、独活、川芎、柴胡、枳壳、桔梗、前胡与人参、茯苓、甘草配伍,使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构成邪正兼顾,祛邪为主的配伍形式。
  参苏饮:具有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之功。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痰色白、胸脘满闷、倦怠乏力、苔白、脉弱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有二:一是散补并行,则散不伤正,补不留邪;二是气津并调,使气行痰消,津行气畅。
  参苏饮与败毒散皆治气虚外感风寒证。所不同者:败毒散所治风寒夹湿之表证为主,气虚程度不重,故用羌活、独活、川芎、柴胡祛邪为主;参苏饮为风寒表证,且气虚程度较重,故用苏叶、葛根、人参益气解表为主,加之痰湿与气滞亦甚,则又增半夏、木香、陈皮等化痰行气之品。
  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助阳解表之功。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以恶寒重,发热轻,神疲欲寐,脉沉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发汗解表散邪与温里助阳祛寒相伍,补散兼施,表里同治,使太阳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少阴之阳气得以维护。
  9.泻下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答:含义: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适应范围:泻下剂是为里实证而设,凡表证已解,里实已成之热结、寒结、燥结、水结、或正虚里实等证皆可用之。
  使用注意:①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经期、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②泻下剂大都易伤胃气,使用时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③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10.泻下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答:泻下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五类。寒下剂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代表方剂如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下剂适用于里寒积滞证,代表方剂如大黄附子汤、温脾汤。润下剂适用于肠燥津亏,大便秘结证,代表方剂如麻子仁丸、济川煎。逐水剂适用于水饮壅盛于里的实证,代表方剂如十枣汤。攻补兼施剂适用于里实正虚之大便秘结证,代表方剂如黄龙汤。
  11.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陷胸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大承气汤:具有峻下热结之功。主治热结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以痞、满、燥、实,舌红苔黄,脉沉实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大黄与芒硝泄热推荡,润燥通便,攻润相济,峻下热结;再配枳实、厚朴行气消痞除满,调畅气机,助泻下之力。为&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
  大黄牡丹汤:具有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之功。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以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集泻下、清利、破瘀于一方,使湿热得清,瘀滞得散,肠腑得通,则痈消痛止。
  大陷胸汤:具有泻热逐水之功。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以心下硬满、疼痛拒按、便秘、舌燥、苔黄、脉沉有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泻热与逐水并施,使水热之邪从大便去。
  12.温脾汤、麻子仁丸、济川煎、十枣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温脾汤:具有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之功。主治阳虚寒积证。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补脾阳与寒下攻积药配伍,温通、泻下、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之特点。
  麻子仁丸:具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之功。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以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少津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下不伤正、润而不腻、攻润相合。
  济川煎:具有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之功。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以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既可温肾益精治其本,又能润肠通便以治标。用药灵巧,补中有泻,降中有升,具有&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的配伍特点。
  十枣汤:具有攻逐水饮之功。主治悬饮或水肿。以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攻逐水饮为主,辅以培土制水,邪正兼顾,使攻不伤正。
  13.和解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答:含义: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适应范围:少阳病,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
  使用注意:若邪气未犯少阳,或劳倦内伤、饮食停滞所致之寒热错杂,不宜使用和解剂。纯虚或纯实者也不宜使用,以防伤正或贻误病情。
  14.和解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答:和解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和解少阳剂适用于伤寒邪在少阳的病证,代表方剂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等。调和肝脾剂适用于肝脾不和证,代表方剂如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调和肠胃剂适用于肠胃不和之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升降失常证,代表方剂如半夏泻心汤。
  15.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之功。主治伤寒少阳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诸症自除。
  大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解表清里以和解少阳,苦寒攻下以内泻热结,表里双解,少阳阳明同治。
  蒿芩清胆汤:具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之功。主治少阳湿热证。以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疼、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和解少阳与清热利湿、理气化痰相伍,以除少阳胆热痰浊。
  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均能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不适者。但小柴胡汤以柴胡、黄芩配人参、大枣、炙甘草,和解之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蒿芩清胆汤以青蒿、黄芩配赤茯苓、碧玉散,于和解之中兼有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宜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者。
  16.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四逆散: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主治阳郁厥逆证或肝脾气郁证。以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柴胡配芍药,散收配伍,补养肝血,条达肝气,使柴胡升散而无伤阴之弊;柴胡配枳实,升降配伍,调畅肝脾之气机,使清阳升而厥逆愈。
  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以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弦而虚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疏肝、养血、健脾相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
  痛泻要方:具有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之功。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脉左弦而右缓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补脾胜湿以止泻,柔肝理气以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泻自止。
  17.半夏泻心汤的组成、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半夏泻心汤:本方即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而成,具有平调寒热,消痞散结之功。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以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寒热互用以和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18.清热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答:含义: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适应范围: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热已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使用注意:①辨里热之部位,在气还是在血;②辨热证之真假,真寒假热不可误用;③辨热证之虚实,&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滋阴壮水,使阴复热退;④权衡轻重,量证投药;⑤热邪炽盛,药入即吐者,当少佐温热药,或凉药热服之反佐法。
  19.清热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答:清热剂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等五类。清气分热之剂适用于热在气分证,代表方剂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凉血剂适用于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诸证,代表方剂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剂适用于温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代表方剂如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清脏腑热之剂适用于邪热偏盛于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证,代表方剂如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葛根黄芩黄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清虚热之剂适用于因热病后期,邪伏阴分,阴液已伤所致之阴虚发热证,代表方剂如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20.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白虎汤:具有清热生津之功。主治气分热盛证。以身大热、出大汗、口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大清阳明气分之热为主,益胃生津止渴为辅,使热清津复,诸症自解。
  竹叶石膏汤: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功。主治阳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以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舌红少津、脉虚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与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构成清补两顾之剂。
  清营汤:具有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之功。主治热入营分证。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和&透热转气&,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犀角地黄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主治热入血分证。以各种失血,斑色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动血之虑,凉血止血又无冰伏之弊。
  21.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黄连解毒汤:具有泻火解毒之功。主治三焦火毒证。以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苦寒直折三焦之火邪以解毒。
  凉膈散:具有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之功。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以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上与泻下并行,但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所谓&以泻代清&,其意在此。
  普济消毒饮: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主治大头瘟。以头面红肿焮痛,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热解毒与散火解毒兼施,以清热解毒为主,兼以&火郁发之&。
  仙方活命饮: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以局部红肿掀痛,伴身热凛寒,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溃坚诸法为主,佐以透表、行气、化痰散结,其配伍较全面地体现了外科阳证疮疡内治消法的配伍特点。
  22.导赤散、龙胆泻肝汤、苇茎汤、泻白散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导赤散:具有清心利水养阴之功。主治心经火热证。以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甘寒与苦寒相合,滋阴利水为主,滋阴而不恋邪,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
  龙胆泻肝汤:具有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之功。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经湿热下注证。以口苦溺赤,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使火降热清,湿浊得利,循经所发诸证皆可相应而愈。
  苇茎汤: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主治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以胸痛、咳嗽、吐腥臭痰或吐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泄肺热以消痈,化痰逐瘀以排脓。
  泻白散:具有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之功。主治肺热喘咳证。以喘咳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既不是清透肺中实热以治其标,也不是滋阴润肺以治其本,而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对小儿&稚阴&之体具有标本兼顾之功。
  23.清胃散、玉女煎、葛根黄芩黄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清胃散:具有清胃凉血之功。主治胃火上攻证。以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胃与凉血相伍,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循经上攻诸证因热毒内彻而解。
  玉女煎:具有清胃火,滋肾阴之功。主治胃热阴虚证。以牙痛齿松、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热与滋阴共进,虚实兼顾,以治实为主,使胃热得清,肾水得补,则诸症可愈。
  玉女煎与清胃散均为治牙痛的常用方剂,其区别在于:清胃散以清胃凉血为功,主治胃有积热,上攻齿龈之证,以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其齿恶热喜冷;或牙宣出血;或口中热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数为特点。玉女煎功专清胃滋阴,主治胃热阴虚之牙痛,牙龈出血,烦热干渴,舌红苔黄且干者。前方重在清胃泻火,后方则清火滋水并用。
  葛根黄芩黄连汤:具有解表清里之功。主治协热下利。以身热下利、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外解与内清相伍,但以内清肠胃之热为主。葛根先煎是为了增强其解肌透热之功。
  芍药汤:具有清热燥湿,调和气血之功。主治湿热痢疾。以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气血并治,兼以通因通用;寒热共投,侧重于热者寒之。
  白头翁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主治热毒血痢。以下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
  白头翁汤与芍药汤同为治痢之方。但白头翁汤主治热毒血痢,乃热毒深陷血分,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使热毒解,下痢止而后重自除;芍药汤治下痢赤白,属湿热痢,而兼气血失调证,故治以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进,且职&通因通用&之法,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两方主要区别在于:白头翁汤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芍药汤是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用。
  24.青蒿鳖甲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青蒿鳖甲汤:具有养阴透热之功。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伤证。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滋清兼备、标本兼顾、清中有透,使养阴而不恋邪,祛邪而不伤正,阴复邪去而热退。
  25.清骨散、当归六黄汤的功用、主治及其辨证要点如何?
  答:清骨散:具有清虚热,退骨蒸之功。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其配伍特点是:集大队退热除蒸之品于一方,重在清透伏热以治标,兼顾滋阴养液以治本,共收退热除蒸之效。
  当归六黄汤:具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功。主治阴虚火旺盗汗。其辨证要点是:一是养血育阴与泻火彻热并进,标本兼顾,使阴固而水能制火,热清则耗阴无由;二是益气固表与育阴泻火相配,育阴泻火为本,益气固表为标,使营阴内守,卫外固密。
  26.香薷散、六一散、清暑益气汤的功用、主治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香薷散: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之功。主治阴暑(夏月感受寒湿)。其配伍特点是:祛暑散寒配行气化湿,使暑邪祛、寒湿化、阴暑解。
  六一散:具有清暑利湿之功。主治暑湿证。其配伍特点是:药性平和,清热而不留湿,利水而不伤阴,是清暑利湿的著名方剂。
  清暑益气汤: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其配伍特点是:清热祛暑与益气生津配伍,使暑热去、气阴复,诸症自除。
  27.温里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答:含义: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
  适应范围:寒邪在里所致的里寒证(寒邪在脏腑、经络)。
  使用注意:辨寒热之真假,真热假寒证禁用。素体阴虚或失血者慎用。阴寒太盛或真寒假热,呕吐拒药者,可反佐少量寒凉药物,或热药冷服,避免格拒。尚需注意药物用量,当因人、因时、因地,随证变通。
  28.温里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答:温里剂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类。温中祛寒剂适用于中焦虚寒证,代表方剂如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回阳救逆剂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甚或阴盛格阳、戴阳的危重病证,代表方剂如四逆汤、回阳救急汤。温经散寒剂适用于寒凝经脉证,代表方剂如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29.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理中丸:具有祛寒,补气健脾之功。主治脾胃虚寒证或阳虚失血证。以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补并用,以温为主。
  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以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脉细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吴茱萸汤: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以食后欲呕、或颠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畏寒肢凉、舌淡苔白滑、脉弦细而迟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
  30.四逆汤、四逆散、当归四逆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有何不同?
  答:四逆汤:具有回阳救逆之功。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以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附子配干姜,大辛大热,相须为用,使阳复厥回。
  四逆散: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主治阳郁厥逆证或肝脾气郁证。以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柴胡配芍药,散收配伍,补养肝血,条达肝气,使柴胡升散而无伤阴之弊;柴胡配枳实,升降配伍,调畅肝脾之气机,使清阳升而厥逆愈。
  当归四逆汤: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主治血虚寒厥证。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31.阳和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简述重用熟地、轻用麻黄的意义。
  答:阳和汤: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主治阴疽。以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不热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阳与补血并用,祛痰与通络相伍,可使阳虚得补,营血得充,寒凝痰滞得除。熟地在原方中用至一两,而麻黄仅用五分,其原因是:阳和汤证因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而营血不足非熟地厚腻之品不能补,且宜重用,方可得效,此乃治其本;又因阴寒凝滞,非麻黄辛温之性不能散,但用量当轻,因麻黄为发汗峻品,否则将犯虚虚之戒,此系治其标。
  32.补益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答:含义: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使用注意:①辨虚证之实质和具体病位,分清气血阴阳究竟虚在哪方面,再结合脏腑相互资生关系,予以补益。②辨虚证之真假,&大实之病,反有赢状&,若误用补益,则犯实实之戒。③注意脾胃功能,补益药易于壅中滞气,可适当加入理气药使补而不滞。④补益药宜慢火久煎,务使药力尽出;一般空腹或饭前服用为佳。
  33.补益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答:补益剂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补气剂适用于脾肺气虚证,代表方剂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补血剂适用于血虚证,代表方剂如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气血双补剂适用于气血两虚证,代表方剂如八珍汤、炙甘草汤。补阴剂适用于阴虚证,代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百合固金丸。补阳剂适用于阳虚证,代表方剂如肾气丸、右归丸。阴阳并补剂适用于阴阳两虚证,代表方剂如地黄饮子。
  34.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四君子汤:具有益气健脾之功。主治脾胃气虚证。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
  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健脾益气与健脾祛湿相伍,益气以补虚,健脾以资生气之源,祛湿以运脾,使气旺脾健。
  参苓白术散:具有益气健脾,祛湿止泻之功。主治脾虚湿盛证。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补气、渗湿、行气相伍,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泄泻自止。
  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主治脾虚气陷证或气虚发热证。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虚软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甘温益气以补虚,轻扬上行以升阳。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气虚发热得甘温益气而除之。
  35.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生脉散: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之功。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或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以体倦、气短、咽干、舌红、脉虚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一补一润一敛,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
  玉屏风散: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主治表虚自汗证。以自汗恶风、面色白,舌淡脉虚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合小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
  完带汤:具有补脾疏肝,化湿止带之功。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以带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脉濡缓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寓补于散,寄消于升,培土抑木,肝脾同治。
  36.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四物汤:具有补血调血之功。主治营血虚滞证。以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其配伍特点是: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香之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成为补血调血之良方。
  当归补血汤:具有补气生血之功。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以肌热面赤、口渴喜热饮、脉大而虚、重按无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黄芪用量五倍于当归,取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使气旺血生之意。配少量当归养血和血,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而虚热自退。
  归脾汤: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或脾不统血证。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①心脾同治,重在健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②气血并补,重在补气,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③补气养血佐以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37.炙甘草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或虚劳肺痿。以脉结代、心动悸、促羸少气、舌光色淡少苔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阴阳气血并补,以益气养阴作用较强,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脉复悸定。
  38.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一贯煎与逍遥散的比较。
  答:六味地黄丸:具有滋补肝肾之阴的功用。主治肝肾阴虚证。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三补三泻,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大补阴丸:具有滋阴降火之功。主治阴虚火旺证。以骨蒸潮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滋阴药与清热降火药相配,培本清源,两相兼顾,滋阴培本为主,降火清源为辅。
  一贯煎:具有滋阴疏肝之功。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以脘胁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虚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在大队滋阴养血药中,少佐一味川楝子疏肝理气,补肝与疏肝相结合,以补为主。
  一贯煎与逍遥散都能疏肝理气,均可治肝郁气滞之胁痛。不同之处:逍遥散疏肝养血健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郁血虚之胁痛,并伴有神疲食少等脾虚症状;一贯煎滋养肝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肾阴虚之胁痛,且见吞酸吐苦等肝气犯胃症状。
  39.肾气丸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肾气丸:具有补肾助阳之功。主治肾阳不足证。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①补阳之中配伍滋阴之品,阴中求阳,使阳有所化;②少量补阳药与大队滋阴药为伍,旨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气。
  40.左归丸、右归丸的组成、配伍特点如何?
  答:左归丸由六味地黄丸去&三泻&,即泽泻、丹皮、茯苓,再加龟板胶、鹿角胶、枸杞、菟丝子、牛膝而成。其配伍特点是:纯补肾(真)阴不泻之剂。
  右归丸由肾气丸去&三泻&(即泽泻、丹皮、茯苓),再加当归、鹿角胶、枸杞、菟丝子、杜仲而成。其配伍特点是:纯补肾阳(命火)不泻之剂。
  41.地黄饮子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地黄饮子: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以舌强不语、足废不用、足冷面赤、脉沉细弱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标本兼治,阴阳并补,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
  42.固涩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答:含义: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统称固涩剂。
  适应范围:适应于滑脱散失之证,如自汗、盗汗、久咳不止、久泻不愈、遗精滑泄、小便失禁、崩漏、带下等。
  使用注意:固涩剂为正虚无邪者设,故凡外邪未去,不宜使用,以免&闭门留寇&。对于热病多汗、痰饮咳嗽、火扰遗泄、热痢初起、伤食泄泻、实热崩带等非本类方剂所宜。
  43.固涩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答:固涩剂分为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五类。固表止汗剂适用于体虚卫外不固,阴液不能内守而致的自汗、盗汗,代表方剂如牡蛎散。敛肺止咳适用于久咳肺虚、气阴耗伤证,代表方剂如九仙散。涩肠固脱剂适用于脾肾虚寒所致之泻痢日久、滑脱不禁的病证,代表方剂如真人养脏汤、四神丸。涩精止遗剂适用于肾虚封藏失职,精关不固所致的遗精滑泄;或肾气不足,膀胱失约所致的尿频、遗尿,代表方剂如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缩泉丸。固崩止带剂适用于妇女血崩暴注或漏血不止,以及带下淋漓等,代表方剂如固冲汤、固经丸、易黄汤。
  44.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真人养脏汤:具有涩肠固脱,温补脾肾之功。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以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迟细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标;脾肾兼顾,补脾为主;涩中寓通,补而不滞。
  四神丸:具有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之功。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以五更泄泻、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脾暖肾与涩肠止泻、散寒行水相伍,使火旺土强,肾泄自愈。
  两方均可治脾肾虚寒之泄,四神丸重用补骨脂温肾为主,兼以暖脾涩肠,主命门火衰、火不暖土所致之肾泄;真人养脏汤重用罂粟壳固涩为主,兼以温补脾肾,主治泻痢日久、脾肾虚寒而以脾虚为主的大便失禁。
  45.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金锁固精丸:具有涩精补肾之功。主治肾虚不固之遗精。以遗精滑泄、腰痛耳鸣、舌淡苔自、脉细弱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既能补肾,又能固精,实为标本兼顾,而以治标为主之良方。
  桑螵蛸散:具有调补心肾,涩精止遗之功。主治心肾两虚证。以尿频或遗尿、心神恍惚、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调补心肾、交通上下、意在补肾涩精、宁心安神的同时,促进心肾相交。
  46.安神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答:含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安神剂。
  适应范围:适应于因情志内伤致脏腑偏盛偏衰,以神志不安为主要表现者。至于因火、痰、瘀、虚、实(阳明腑实)所致神志不安,治当泻火、祛痰、活血、补虚、攻下等法。
  使用注意:①重镇安神剂多由金石、贝壳类药物组方,易伤胃气,不宜久服;②脾胃虚弱者,宜配伍健脾和胃之品;③某些安神药有毒,如朱砂入煎或久服皆可引起慢性中毒,亦应注意。
  47.安神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答:安神剂分为重镇安神和滋养安神两类。重镇安神剂多用于外受惊恐、或郁怒化火,内扰心神而出现惊狂易怒、烦躁不安之实证,其代表方剂如朱砂安神丸。滋养安神剂多用于思虑太过,阴血暗耗,心失所养而出现心悸健忘、虚烦失眠之虚证,其代表方剂如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等。
  48.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朱砂安神丸:具有镇心安神、清热养血之功。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以失眠、心悸、舌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标本兼治,清中有养,使心火得清,阴血得充,心神得养,则神志安定。
  天王补心丹:具有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之功。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以心悸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滋阴补血以治本,养心安神以治标,标本兼治,心肾两顾,但以补心治本为主。
  酸枣仁汤: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以虚烦失眠、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标本兼治,养中兼清,补中有行,使心有所养,烦热得除。
  49.开窍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答:含义:凡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窍闭神昏证的方剂,统称开窍剂。
  适应范围:适应于温热邪毒内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所致之热闭或寒湿痰浊之邪、秽浊之气蒙蔽心窍之寒闭等证。
  使用注意:①辨闭证和脱证。凡邪盛气实而见神志昏迷,口禁不开,两手握固,二便不通,脉实有力之闭证方可用开窍剂。若汗出肢冷,呼吸气微,手撒遗尿,口开目合,脉象虚弱无力或脉微欲绝之脱证,不宜使用;②辨闭证之寒热,寒闭宜温开,热闭宜凉开;③开窍剂大多芳香走窜之品,只宜暂用,不宜久服,免伤元气;④多制成丸散剂,使用时宜温开水化服或鼻饲,不宜加热煎煮,以免药性挥发。
  50.凉开&三宝&如何区别应用?
  答:凉开&三宝&即指的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三首凉开的常用方剂。三方均具清热开窍之功,能治热闭神昏之证。其区别在于:以寒凉而论,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丹又次之。以功用、主治而论,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治神昏而热毒较甚者;紫雪长于熄风定惊,治神昏而见抽搐者;至宝丹长于化浊开窍,治神昏而痰浊较重者。
  51.苏合香丸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苏合香丸:具有芳香开窍,行气止痛之功。主治寒闭证。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苔白、脉迟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集诸芳香药于一方,既长于辟秽开窍,又可行气温中止痛,且散收兼顾,补敛并施。
  52.理气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答:含义: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适应范围:理气剂适应于气滞、气逆病证。
  使用注意:①辨清气病之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若气滞实证,当行气,误用补气,则使气滞愈甚;若气虚之证,当补其虚,误用行气,则使其气更虚。②辨有无兼夹,若气机郁滞与气逆不降相兼为病,应分清主次,行气与降气配合使用;若气虚者需配伍适量补气之品。③理气药多属芳香辛燥之品,易伤津耗气,应适可而止,勿使过剂,对于年老体弱、阴虚火旺、孕妇或素有崩漏吐衄者,更应慎之。
  53.理气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答:理气剂分行气和降气两类。行气剂适应于肝气郁滞和脾胃气滞等病证,其代表方剂如:越鞠丸、半夏厚朴汤、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等;降气剂适应于肺气上逆或胃气上逆等病证,其代表方剂如: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等。
  54.越鞠丸、半夏厚朴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越鞠丸:具有行气解郁之功。主治六郁证。以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以五药治六郁,贵在治病求本;诸法并举,重在调理气机。
  半夏厚朴汤: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主治梅核气。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消。
  天台乌药散:具有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之功。主治肝经寒凝气滞证。以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辛以行气,温以散寒,使寒凝散、气滞疏、肝络调,则疝气、腹痛愈。
  暖肝煎:具有温补肝肾,行气止痛之功。主治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以睾丸、疝气或少腹疼痛,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沉迟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以温补肝肾治其本,行气逐寒治其标,使下元虚寒得温,寒凝气滞得散,则诸症可愈。补养、散寒、行气并重,运用时应视其虚、寒、气滞之轻重而调整配伍关系。
  55.苏子降气汤、定喘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苏子降气汤:具有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之功。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以胸膈满闷、痰多稀白、苔白滑或白腻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上为主,使气降痰消,则喘咳自平。
  定喘汤:具有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之功。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黄、微恶风寒、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宣肺散寒、降气祛痰、清泄肺热相伍,使肺气宣降,痰热得清,风寒得解,则喘咳痰多自除。
  56.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旋覆代赭汤: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以心下痞硬、嗳气频作、或呕吐、呃逆、苔白腻、脉缓或滑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降逆止呕、燥湿化痰、益气补中相伍,使痰涎得消,逆气得平,中虚得补,则心下痞硬除而嗳气、呕呃止。
  橘皮竹茹汤:具有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以呃逆或呕吐、舌红嫩、脉虚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补胃虚,清胃热,降胃逆,且补而不滞,清而不寒。
  57.理血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答:含义: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作用,治疗血瘀或出血病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
  适应范围:①活血祛瘀剂适应于各种血瘀证;止血剂适应于各种出血证。
  使用注意:辨清瘀血和出血的原因,分清标本缓急;②使用活血祛瘀剂常辅以养血益气之品,使祛瘀而不伤正;中病即止,勿使过剂。③止血剂有止血留瘀之弊,可在止血剂中辅以活血祛瘀之品或兼有活血祛瘀作用的止血药,使止血而不留瘀。④瘀血内阻所致出血,又当祛瘀为先,因瘀血不去则出血不止。⑤活血祛瘀剂其性破泄,易动血、伤胎,故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孕妇均应慎用或忌用
  58.理血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答:理血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理血剂分为活血祛瘀和止血两类。活血祛瘀剂适应于各种血瘀证,其代表方剂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生化汤等;止血剂适应于各种出血证,其代表方剂如咳血方、小蓟饮子、黄土汤。
  59.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生化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桃核承气汤:具有逐瘀泻热之功。主治下焦蓄血证。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破血祛瘀与泻热下瘀相伍,使蓄血除,瘀热清,而邪有出路。  l
  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主治胸中血瘀证。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①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②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而无伤阴之弊;③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调和。
  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重用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
  复元活血汤:具有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之功。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以胁肋瘀肿疼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①升降同施,以调畅气血;②活中寓养,则活血破瘀而不耗伤阴血。使瘀祛新生,气行络通,胁痛自平。
  温经汤: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血夹瘀块、时有烦热、舌质暗红、脉细涩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①方中温清补消并用,但以温经补养为主;②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配伍,能使全方温而不燥、刚柔互济,以成温养化瘀之剂。
  生化汤:具有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以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寓生新于化瘀之内,使瘀血化,新血生,诸症愈。
  60.咳血方、小蓟饮子、黄土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咳血方:具有清肝宁肺,凉血止血之功。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以咳痰带血、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寓止血于清热泻火之中,虽不专用止血药,火热得清则血不妄行,为图本之法。
  小蓟饮子:具有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之功。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以尿中带血、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止血之中寓以化瘀,使血止而不留瘀;清利之中寓以养阴,使利水而不伤正。
  黄土汤:具有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以便血或崩漏,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刚柔互济。
  归脾汤与黄土汤均可治便血。归脾汤主治脾气虚,统摄无权之便血证,除见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缓外,尚可见心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多梦等症;黄土汤主治脾阳不振,血失统摄之便血,伴血色黯淡,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症。
  61.治风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答:含义: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适应范围:适应于风邪外袭所致的病证或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风病。
  使用注意:①首先辨清风病之内外,外风治宜疏散,而不宜平熄;内风治宜平熄,而忌用疏散。若外风引动内风,则应分清主次,或以疏散为主兼以平熄,或以平熄为主兼以疏散。②分清病邪之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进行相应的配伍。
  62.治风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答:治风剂分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两类。疏散外风剂适应于风邪外袭人体,留着于肌表、经络、筋肉、骨节等所致的病证,其代表方剂如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消风散等。平熄内风剂适应于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如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以及血虚生风等病证,其代表方剂如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等。
  63.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消风散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川芎茶调散:具有疏风止痛之功。主治外感风邪头痛。以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于一方,升散中寓有清降,具有疏风止痛而不温燥之特点。
  大秦艽汤:具有疏风清热,养血活血之功。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以口眼歪斜、舌强不语、手足不能运动、微恶风发热、苔薄微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祛风散邪为主,配伍补血、活血、益气、清热之品,疏养结合,邪正兼顾。
  消风散:具有疏风除湿,清热养血之功。主治风疹、湿疹。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脉浮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以祛风为主,配伍祛湿、清热、养血之品,祛邪之中,兼顾扶正,使风邪得散、湿热得清、血脉调和、则痒止疹消。
  64.小活络丹、牵正散、玉真散的功用、主治及辨证要点如何?
  答:小活络丹:具有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之功。主治风寒湿痹。以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紫、苔白为辨证要点。
  牵正散: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之功。主治风中头面经络。以卒然口眼歪斜、舌淡苔白为辨证要点。
  玉真散:具有祛风化痰,定搐止痉之功。主治破伤风。有创伤史,牙关紧急、身体强直、角弓反张、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65.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羚角钩藤汤:具有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功。主治热盛动风证。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而干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以凉肝熄风为主,配伍滋阴、化痰、安神之品,标本兼治,为凉肝熄风法的代表方。
  镇肝熄风汤: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主治类中风。以头目眩晕、脑部热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重用潜镇,配伍滋阴、疏肝之品,共成标本兼治,而以治标为主的良方。
  天麻钩藤饮: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平熄内风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相配伍,使风熄、热清、血活、虚补而诸症自平。
  大定风珠:具有滋阴熄风之功。主治阴虚风动证。以神倦瘈疭、舌绛苔少、脉虚弱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以大队滋阴养液药为主,配以重镇潜阳之品,寓熄风于滋潜之中,使真阴得复,浮阳得潜,则虚风自熄。
  66.治燥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答:含义: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治燥剂。
  适应范围:适应于感受秋令燥邪或脏腑津亏液耗所致之病证。
  使用注意:燥邪最易化热、伤津、耗气,故运用治燥剂有时还须酌情配伍清热泻火或益气生津之品,以甘寒或咸寒者为宜;辛香耗津或苦寒化燥之品,均非本证所宜;甘凉滋润药易助湿滞气,脾虚便溏或素体湿盛者忌用。
  67.治燥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答:治燥剂分为轻宣外燥和滋阴润燥两类。轻宣外燥剂适应于感受秋令燥邪所致的外感凉燥或温燥之证,其代表方剂如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等。滋阴润燥剂适应于脏腑津伤液耗所致的内燥证,其代表方剂如麦门冬汤、益胃汤、养阴清肺汤等。
  68.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杏苏散:具有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之功。主治外感凉燥证。以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苦温甘辛相伍,发表宣化,表里同治之方,外可轻宣发表而解凉燥,内可理肺化痰而止咳嗽,表解痰消,肺气调和,诸症自除。
  桑杏汤:具有清宣温燥,润肺止咳之功。主治外感温燥证。以身热不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右脉数大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本方乃辛凉甘润之法,轻宣凉润之方,使燥热除而肺津复。
  清燥救肺汤:具有清燥润肺,养阴益气之功。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以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宣、清、润、降四法并用,气阴双补,且宣散不耗气,清热不伤中,滋阴不腻膈,是为本方配伍特点。
  桑杏汤与清燥救肺汤均治温燥伤肺,但邪气有深浅,病证有轻重。桑杏汤证属温燥邪伤肺卫,肺津受灼之轻证,症见身热、咳嗽不甚、右脉数大者,治以轻宣清透合以凉润为法;清燥救肺汤证为燥热伤肺,卫气同病而气阴两伤之重证,症见身热较高、咳嗽较频、甚则气逆而喘、胸膈满闷、脉虚大而数者,治以清宣润肺与养阴益气并进。
  69.试述杏苏散与桑杏汤的异同。
  答:桑杏汤与杏苏散均可轻宣外燥,用治外燥咳嗽。杏苏散所治系外感凉燥证,凉燥束肺,肺失宣降,津液不布,痰湿内阻,故以杏仁与苏叶为君,配以宣肺化痰之品,所谓苦温甘辛法,意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可使凉燥解而津液布。桑杏汤所治系外感温燥证,温燥外袭,肺津受灼,故以杏仁与桑叶为君,配伍清热润燥,止咳生津之品,所谓辛凉甘润法,意在轻宣温燥,凉润肺金,可使燥热清而津液复,诸症自除。
  70.试述桑杏汤与桑菊饮的异同。
  答:桑杏汤与桑菊饮均用桑叶、杏仁,皆可治疗外感咳嗽、受邪轻浅、身热不甚、口渴、脉浮数等症。两方同中有异,桑菊饮方中配伍薄荷、连翘、桔梗、甘草、芦根,侧重于疏散风热,为辛凉解表法,治疗风温初起,津伤不甚,仅见口微渴,多伴有恶风、头痛等风热表证;桑杏汤虽亦配伍辛凉解表的豆豉和清泄肺热的栀子皮,但更用养阴润肺生津的沙参、梨皮,以及润肺止咳化痰的贝母,为辛凉甘润之法,主治外感温燥,津伤程度相对较甚,口渴明显,多伴有咽干鼻燥等症者。
  71.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麦门冬汤:具有滋养肺胃,降逆下气之功。主治虚热肺痿或胃阴不足证。以咳唾涎沫、短气喘促、或口干呕逆、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①体现&培土生金&法;②于大量甘润药中少佐辛燥之品,主从有序,润燥得宜,滋而不腻,燥不伤津。
  养阴清肺汤:具有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以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脉数无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邪正兼顾,养肺肾之阴以扶其正;凉血解毒,散邪利咽以祛其邪。
  百合固金汤:具有滋养肺肾,止咳化痰之功。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以咳嗽气短、咽喉燥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①滋肾保肺,金水并调,尤以润肺止咳为主;②滋养之中兼以凉血止血,宣肺化痰,标本兼顾但以治本为主。
  72.祛湿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答:含义: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
  适应范围:适应于①湿浊内阻,脾胃失和证;②外感湿热、湿热内郁或下注所致的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泄泻、痿痹等病证;③水湿壅盛所致的水肿、泄泻等证;④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所致的痰饮、水肿等;⑤风湿在表所致的头痛身重,或风湿侵袭痹阻经络所致的腰膝顽麻痛痹等证。
  使用注意:祛湿剂多由芳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药组成,易于耗伤阴津,故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妇均应慎用。
  73.祛湿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答:祛湿剂分为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祛风胜湿五类。其中燥湿和胃适应于湿浊内阻,脾胃失和证,代表方剂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等。清热燥湿适应于外感湿热,或湿热内郁,或湿热下注所致的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泄泻、痿痹等病证,代表方剂如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利水渗湿适应于水湿壅盛所致的水肿、泄泻,代表方剂如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等。温化寒湿适应于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所致的痰饮、水肿等,代表方剂如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萆薢分清饮等。祛风胜湿适应于风湿在表所致的头痛身重,或风湿侵袭痹阻经络所致的腰膝顽麻痛痹等证,代表方剂如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等。
  74.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平胃散: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主治湿滞脾胃证。以脘腹胀满、舌苔厚腻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燥湿与行气并用,而以燥湿为主。燥湿以健脾,行气以祛湿,使湿去脾健,气机调畅,脾胃自和。
  藿香正气散: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以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吐泻自已。
  75.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利湿、退黄之功。主治湿热黄疸。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利湿与泄热并进,通利二便,前后分消,湿邪得除,瘀热得去,黄疸自退。
  八正散: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主治湿热淋证。以尿频尿急、溺时涩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热、利湿与泻火荡涤相伍,使湿热下行从二便分消。
  八正散与小蓟饮子均具利水通淋之功,主治淋证。但小蓟饮子长于凉血止血,用治热结下焦,损伤血络之血淋、尿血;而八正散长于清热泻火,用治湿热蕴蓄下焦之湿热淋证。
  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从三焦分消。
  甘露消毒丹: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以身热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黄、舌苔白腻或微黄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利湿清热两相兼顾,且以芳香行气悦脾,寓气行则湿化之义;佐以解毒利咽,令湿热疫毒俱去,诸症自除。
  甘露消毒丹与三仁汤均为清热利湿之剂,治疗湿热留滞气分证。三仁汤配伍滑石、通草、竹叶三焦分消,重在祛湿,宣畅气机,故宜于湿多热少,气机阻滞之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证;本方重用滑石、茵陈、黄芩,配伍悦脾和中、清热解毒之品,清热利湿并重,兼可化浊解毒,故宜于湿热并重,疫毒上攻之证。
  76.连朴饮、当归拈痛汤、二妙散的功用、主治及辨证要点如何?
  答:连朴饮:具有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湿热霍乱。以吐泻烦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当归拈痛汤:具有利湿清热,疏风止痛之功。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以肢节沉重肿痛、舌苔白腻微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二妙散:具有清热燥湿之功。主治湿热下注证。以足膝肿痛、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77.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五苓散: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甘淡渗利为主,佐以温阳化气,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
  猪苓汤:具有利水、养阴、清热之功。主治水热互结证。以小便不利、口渴、身热、舌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利水渗湿为主,清热养阴为辅,体现了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湿的配伍特点。
  五苓散与猪苓汤均为利水渗湿之常用方剂,其中泽泻、猪苓、茯苓为两方共有药物,皆治小便不利、身热口渴。然五苓散证乃因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而致,故配伍桂枝温阳化气兼解太阳未尽之邪,白术健脾燥湿,共成温阳化气利水之剂;猪苓汤所治之证乃因邪气入里化热,水热互结,灼伤阴津而成里热阴虚,水气不利之证,故配伍滑石清热利湿,阿胶滋阴润燥,共成利水清热养阴之方。
  78.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萆薢分清饮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苓桂术甘汤: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配伍严谨,为治疗痰饮病之和剂。
  苓桂术甘汤与五苓散均为温阳化饮之常用方,组成中同有茯苓、桂枝、白术。五苓散以泽泻为君,臣以茯苓、猪苓,直达下焦,利水渗湿为主,主治饮停下焦之头眩、脐下悸、或吐涎沫等症;苓桂术甘汤以茯苓为君,臣以桂枝温阳化饮为主,四药皆入中焦脾胃,主治饮停中焦之胸胁支满、头眩、心下悸等症。
  真武汤:具有温阳利水之功。主治阳虚水泛证。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阳与利湿相伍,使温脾肾以助阳气,利小便以去水邪。
  真武汤与苓桂术甘汤均可治疗心悸。但苓桂术甘汤具有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之功,适用于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心悸,以胸胁支满,目眩头晕,或短气而咳,苔白,脉弦滑为辨证要点。真武汤具有温阳利水之功,适用于脾肾阳虚,水气凌心之心悸,以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腹痛下利,或浮肿,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苔白不渴,脉沉为辨证要点。
  实脾散:具有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之功。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以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脾肾同治,而以温脾阳为主;寓行气于温利之中,令气行则湿化。
  萆薢分清饮:具有温肾利湿,分清化浊之功。主治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以小便浑浊频数、舌淡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利湿化浊以治其本,温暖下元以治其标。
  79.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羌活胜湿汤:具有祛风、胜湿、止痛之功。主治风湿在表之痹证。以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以辛苦温散之品为主组方,共奏祛风胜湿之效,使客于肌表之风湿随汗而解。
  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均可祛风胜湿,止头身痛。但九味羌活汤解表之力较羌活胜湿汤为著,且辛散温燥之中佐以寒凉清热之品,故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之证,以恶寒发热为主,兼口苦微渴;羌活胜湿汤善祛一身上下之风湿,而解表之力较弱,故主治风湿客表之证,以头身重痛为主,表证不著。
  独活寄生汤: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80.祛痰剂的含义、适应范围、使用注意有哪些?
  答:含义: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祛痰剂。
  适应范围:适应于湿痰、热痰、燥痰、寒痰、风痰等证。
  使用注意:应辨别痰病的性质,分清寒热燥湿的不同;同时应注意病情,辨清标本缓急。有咳血倾向者,不宜使用燥热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出血;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
  81.祛痰剂分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及代表方剂是什么?
  答:祛痰剂分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等五类。其中燥湿化痰剂适用于脾失健运,湿郁气滞所致之湿痰证,代表方剂如二陈汤、温胆汤等。清热化痰剂适用于邪热内盛,灼津为痰;或痰郁生热化火,痰浊与火热互结而成之热痰证,代表方剂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等。润燥化痰剂适用于燥邪灼津,炼液为痰所致之燥痰证,代表方剂如贝母瓜萎散。温化寒痰剂适用于阳虚生寒,水湿不运,寒与痰浊凝滞所致之寒痰证,代表方剂如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等。化痰熄风剂适用于素有痰浊,肝风内动,夹痰上扰所致的风痰证。代表方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82.二陈汤、温胆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二陈汤: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主治湿痰证。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
  温胆汤: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主治胆郁痰扰证。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全方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竹茹、枳实偏凉,温凉并用,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如是则复其宁谧而诸症自愈。
  83.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贝母瓜蒌散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清气化痰丸:具有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之功。主治痰热咳嗽。以咯痰黄稠、胸膈痞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化痰与清热、理气并进,使气顺则火降,火清则痰消,痰消则火无所附,诸症悉除。
  小陷胸汤: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主治痰热互结证。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辛开苦降,润燥相得,使热清痰化,结散痞开。
  贝母瓜蒌散:具有润肺清热,理气化痰之功。主治燥痰咳嗽。以咳嗽呛急、咯痰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清润宣化并用,肺脾同调,而以润肺化痰为主,且润肺而不留痰,化痰又不伤津,如此则肺得清润而燥痰自化,宣降有权而咳嗽自平。
  84.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的功用、主治及辨证要点如何?
  答:苓甘五味姜辛汤:具有温肺化饮之功。主治寒饮咳嗽。以咳嗽痰多稀白、舌苔白滑、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三子养亲汤:具有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之功。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以咳嗽痰多、食少胸痞、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85.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之功。主治风痰上扰证。以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风痰并治,标本兼顾,但以化痰熄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为二陈汤加白术、天麻而成。
  86.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保和丸:具有消食和胃之功。主治食滞胃脘证。以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苔厚腻、脉滑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消食导滞与行气、清热、祛湿相伍,使食积得化,胃气得和,热清湿去,则诸症自除。
  枳实导滞丸:具有消导化积,清热利湿之功。主治湿热食积证。以脘腹胀满、大便失常、苔黄腻、脉沉有力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消食与攻积、泄热、利湿相伍,使积去食消,湿去热清,诸症自解。
  87.乌梅丸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答:乌梅丸:具有温脏安蛔之功。主治脏寒蛔厥证。以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①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②寒热并用,邪正兼顾。
  88.黄芪在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玉屏风散、补阳还五汤、防己黄芪汤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答:黄芪在补中益气汤中补气升阳以举陷;在当归补血汤中补气以生血;在玉屏风散中补气以固表止汗;在补阳还五汤中补气以促血行;在防己黄芪汤中补气固表,行水消肿。
  89.何谓逆流挽舟法?
  答:逆流挽舟法,是治疗方法之一。指用败毒散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仍由里出表而愈,如逆水中挽舟上行之意,故称逆流挽舟。
  90.何谓增水行舟法?
  答:增水行舟法,治法名。对温病热结液枯的便秘证,以大量滋阴补液之品,使热结液枯的粪便得以自下,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之意。代表方剂如增液汤。
  91.何谓和解少阳法?
  答:和解少阳法,和解法之一。治疗外感热性病,邪在半表半里(少阳经)的方法。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代表方剂如小柴胡汤。
  92.何谓辛开苦降法?
  答:辛开苦降法,治法之一。对肠胃不和,寒热互结,气失升降之心下痞、呕吐、下利病证的治法。常用辛温与苦寒药物配伍,开结散寒,苦降泄热。如半夏泻心汤中干姜、半夏与黄芩、黄连的配伍,即属辛开苦降法。
  93.何谓清营凉血法?
  答:清营凉血法,治法之一。是清除热性病邪在营血的治法。其用药常以清营透热,凉血散瘀之品为主,如清营汤。
  94.何谓刚柔互济法?
  答:刚柔互济法,药物配伍方法之一。指用温燥刚烈与甘寒柔润药物同时运用于一方的配伍法。如黄土汤中白术、附子与干地黄、阿胶的配合。
  95.何谓滋阴熄风法?
  答:滋阴熄风法,治风法之一。是以滋阴为主,治疗因阴虚而动风的方法,多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真阴之神倦脉虚,舌绛少苔,手足瘛疭之证。代表方剂如大定风珠。
  96.何谓镇肝熄风法?
  答:镇肝熄风法,治风法之一。是治疗由于肝阳上亢而引动内风的方法。多用于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气血逆乱所致的头目眩晕,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者。代表方剂如镇肝熄风汤。
  97.何谓透热转气法?
  答:透热转气法,治法之一。是指对营分邪热证的治疗,在清营热的同时,于用药中佐以银花、连翘、竹叶等清热解毒,轻清透泄药物以透营分邪热转从气分而出的一种治法。方如清营汤中用药,即体现这种治法。
  98.何谓升阳举陷法?
  答:升阳举陷法,治法之一。是升发脾阳,以治脾虚气陷之证的治法。常用于劳倦伤脾,中阳下陷之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体倦肢软,面色白光白,大便稀溏,脉洪而虚,或脏器下垂等症。代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
  99.何谓扶正解表法?
  答:扶正解表法,治法之一。指用解表药与补益或助阳药组成方剂,以治疗体质素虚又感外邪而致的表证的一种治法,此时表证得解,正虚不受影响,代表方剂如败毒散。
  100.何谓釜底抽薪法?
  答:釜底抽薪法,属寒下法。是用寒性而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泄大便以泻去肠胃实热积滞的治法。即如抽去锅底燃烧着的柴草,以降低锅内的温度一样,故名。代表方剂如大承气汤。
  101.何谓凉血散血法?
  答:凉血散血法。清热法之一。是清血分热邪的治法。其用药以清热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适用于热入血分,迫血妄行,症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或神昏谵语,舌绛起刺等。方如犀角地黄丸。
  102.何谓回阳救逆法。
  答:回阳救逆法,温法之一。以温里助阳药与益气扶正药配伍,救治阳气衰微,甚或阴盛格阳等证的治法。代表方剂如回阳救急汤。
  103.桂枝汤证已有汗出,何以仍用汗法?
  答:桂枝汤证之汗出,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故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出不能止。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属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于遍身微(药)汗之后,则原证之(病)汗自止。
  104.龙胆泻肝汤既可治头痛目赤,又可治阴肿、阴痒,为什么?
  答:头痛目赤,阴肿阴痒,均用龙胆泻肝汤治之,是因以上不同病证,均由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引起。而龙胆泻肝汤既可清肝胆实火,又可利肝胆湿热,实火清则头痛目赤可除,湿热去则阴肿阴痒可消,故可同用一方,此即&异病同治&之意。
  105.小建中汤与桂枝汤之组成、功用、主治有何异同?
  答:小建中汤与桂枝汤组成内均有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但前者芍药用量倍于桂枝,且重用饴糖为君药,故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效:用治虚劳里急,腹中时痛。桂枝汤中桂枝、芍药用量对等,一散一收,相反相成,其作用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身热,汗出恶风等症。
  106.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四逆散、大承气汤均可治厥,有何区别?
  答:①机理不同:当归四逆汤所致之厥,是血虚而又经脉受寒,血脉不利之故;四逆汤所治之厥乃因阳气衰亡,阴寒内盛引起;四逆散之厥证,则是因肝郁脾滞,阳气内郁不伸所致;而大承气汤所治之厥,为里热积滞闭阻于内,阳气受遏,不达四末所致。②症状各异:当归四逆汤所治,应见有肢体关节疼痛或麻木,舌淡苔白,脉沉细等;四逆汤所治,兼恶寒踡卧,神衰欲寐,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四逆散证中有脘腹胁痛,泄利下重,苔白、脉弦等表现;大承气汤所治之厥,常以&痞、满、燥、实&为依据。
  107.生脉散与四逆汤均可救急,如何区别运用?
  答:生脉散与四逆汤均为临床救急之方。但生脉散主治元气大伤之气阴两伤证。症见体倦气短,咽干口渴,汗多,舌燥,脉虚细数等;四逆汤则主治阳气虚衰以神衰欲寐,下利清谷,脉微欲绝为特点。
  108.肾气丸温肾助阳,为何方中用药阴阳兼顾?
  答:肾气丸主治肾气不足证。气属阳,故应温补肾阳,化生肾气。本方用大量滋补肾阴药物,而仅用少量附子、桂枝,意在温暖肾阳,微微生火,以鼓舞肾气,取&少火生气&、&阴中求阳&之意;重用地黄等药滋补。肾阴,既寓&阴生阳长&之义,又可防长期服药,纯用温补,化燥伤阴之副作用。
  109.青蒿鳖甲汤与竹叶石膏汤均可用于温病后期之证,运用上有何不同?
  答:青蒿鳖甲汤与竹叶石膏汤均有清热养阴作用,用于热病后期之证。但青蒿鳖甲汤为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者而设。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来细数为特点。竹叶石膏汤则用于温热病后,气分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之证。以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舌红苔少,脉虚数为特点。
  110.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均可治心悸、失眠,其证治有何不同?
  答: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均可用治心悸、失眠。但前者所治是由阴亏血少,虚火内扰所致,见有虚烦少寐,心悸神疲,梦遗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而数。其用药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为主,辅以甘寒滋润以清虚火。后者所治则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引起,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为特点。其用药是补气健脾与养心安神、交通心肾并用。
  111.越鞠丸主治&六郁&证,方中为何无治痰郁药物?
  答:越鞠丸为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的常用方剂。方中所用香附、川芎、栀子、神曲、苍术等分别用治气郁、血郁、火郁、食郁、湿郁。而痰之生,既与气郁有关,又与湿郁相联。方中香附行气解郁,则气机流畅,津液自能流通;苍术燥湿运脾,痰浊亦无由以生。行气可以消痰,燥湿亦可绝痰,故方中也就无需另加治痰郁之专品。
  112.旋覆代赭汤、理中丸、藿香正气散、麦门冬汤均治呕吐,各适宜何种类型之呕吐?
  答:四方皆治呕吐,其病机不一,兼症有别。旋覆代赭汤用于胃虚痰浊上逆之呕吐,兼见心下痞鞭,吐涎沫,苔白滑,脉弦虚等;理中丸适宜于中焦虚寒,升降失职之呕吐,除呕吐外,还见形寒肢冷,腹痛喜得温按,舌淡苔白,脉沉迟等;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呕吐,且兼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舌苔白腻等;麦门冬汤所治之呕吐,为胃阴不足,虚火上炎引起,以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为特点。
  113.复元活血汤、一贯煎、龙胆泻肝汤、逍遥散各治何种类型胁痛?
  答:复元活血汤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之胁痛;一贯煎用于肝肾阴虚,肝气不舒之胁痛;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实火冲逆两胁之胁痛;逍遥散则为肝郁血虚脾弱之胁痛而设。
  114.川芎茶调散、龙胆泻肝汤、镇肝熄风汤、羌活胜湿汤均可治头痛,有何不同?
  答:川芎茶调散功能疏风止痛,主治外感风邪,上攻头目之头痛,以偏正头痛或颠项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为特点;龙胆泻肝汤功能泻肝胆实火、利肝胆湿热,用治肝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之头痛,症见头痛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或滑数等;镇肝熄风汤功能镇肝熄风,滋阴潜阳,故主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之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者;羌活胜湿汤功能祛风胜湿,主治风湿在头之风湿头痛,以头痛头重如裹,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为使用要点。
  115.理中丸、半夏泻心汤、痛泻要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参苓白术散、四神丸、藿香正气散、保和丸均能治疗腹泻,其区别何在?
  答:理中丸主治中焦虚寒之腹泻,伴脘腹隐痛,喜温喜按,不欲饮食,口不渴,舌淡苔白等;半夏泻心汤能治胃寒肠热的腹泻,多伴心下痞满、呕吐及舌苔黄腻等;痛泻要方可治脾虚肝郁之腹泻,其泻必伴肠鸣腹痛,泻后腹痛仍存等特征,兼有苔白脉弦;葛根黄芩黄连汤能治肠热腹泻,兼身热口渴,胸脘烦热,肛门灼热,苔黄脉数等;参苓白术散主治脾胃气虚夹湿之腹泻,兼见神疲乏力,形瘦纳差,腹胀面黄,舌淡苔白腻等为特征;四神丸主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其泻多在黎明时发生,伴腹痛、腰痛、肢冷等症;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腹泻,其泻不仅伴有胸膈痞满、脘腹疼痛、舌苔白腻等,还见有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保和丸主治食滞腹泻,以腹痛腹泻、泻后痛减为主,伴有嗳腐吞酸、脘痞恶食、舌苔黄腻、脉滑等。
  116.温胆汤与酸枣仁汤均可治心悸不眠,临床如何区别运用?
  答:两方均治心悸不眠之证。但温胆汤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剂,所治之证属实,是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除心悸不眠外,应以胸脘痞闷,呕吐呃逆,吐酸苦水,舌红苔白腻微黄,脉弦滑为辨证要点;酸枣仁汤为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剂,所治之证属虚,是因肝血不足,血不养心,虚热内扰所致。除心悸不眠外,以虚烦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为辨证要点。
  117.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天麻钩藤饮均可治眩晕、头痛,运用时有何区别?
  答:两方均可用于风阳上扰所致之眩晕头痛。但半夏白术天麻汤有平肝熄风药与化痰药配伍成方,功在熄风化痰,故适宜于脾湿生痰,肝风内动之眩晕头重痛,同时兼见胸闷呕恶,苔白腻,脉弦滑等。天麻钩藤饮以平肝熄风药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药配伍成方,功在平肝熄风,清热安神,故适宜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眩晕头胀痛,并见夜寐多梦,甚至失眠,舌红,脉弦数等。
  118.贝母瓜蒌散、清燥救肺汤、百合固金汤均可治肺燥咳嗽,有何不同?
  答:三方均治咳嗽,但贝母瓜萎散功在润肺清热,理气化痰,故宜于肺燥有痰者,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为特征;清燥救肺汤功在清燥润肺,故宜于温燥伤肺之重证,其证除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外,并见咽喉干燥,心烦口渴,脉虚大等气阴两伤之症状;百合固金汤功在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兼清热止血,故宜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证,以咳痰带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特征。
  119.参苓白术散与健脾丸在组成、功用、主治上有何异同?
  答:两方均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砂仁,都有健脾益气和胃之功,皆可治疗腹泻。但参苓白术散还配有薏苡仁、莲肉、扁豆、桔梗,故健脾作用较强,并兼渗湿护肺之功,长于治脾虚夹湿之泻;而健脾丸则配有山楂、神曲、麦芽、木香、黄连、肉豆蔻,健脾作用逊于参苓白术散,但兼消食导滞与清热之效,长于治脾虚食滞之泻。
  120.真武汤、实脾散、防己黄芪汤、五苓散均能治水肿,临床运用有何区别?
  答:四方均能治水肿。但真武汤与实脾散均有温暖脾肾之功,均能助阳行水。而真武汤偏于温肾,实脾散偏于暖脾。真武汤温阳利水,兼能敛阴缓急,故主治阳虚水停兼有腹痛或身瞤动之证;实脾散强于散寒利水,兼有行气化滞之功,故主治阳虚水肿而有胸腹胀满者;防己黄芪汤功具益气祛风,健脾利水,故主治卫表不固,外受风邪,以致水湿郁于肌表之风水或风湿,以汗出恶风,身重,舌淡苔白,脉浮为特征;五苓散重在渗湿利水,兼健脾化气,故用于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之水肿,伴小便不利,泄泻,或烦渴欲饮,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苔白,脉浮缓等。
  121.试述大黄牡丹汤主治肠痈的机理。
  答:大黄牡丹汤是治肠痈初起的重要方剂。肠痈一证,多由肠道湿热郁蒸,气血凝聚,热结不散所致。故治宜泻热破瘀,散结消肿。该方苦寒泻下(大黄、芒硝)、清热除湿(冬瓜子)、活血化瘀(桃仁、牡丹皮)三法结合,使湿热、瘀结通过泻下祛除,气血凝滞之结聚经破血而痈肿消散。故可治肠痈初起,少腹肿痞,按之即疼痛如淋,小便自调等。
  122.肾气丸为什么既可治小便不利,又可治小便反多?
  答:小便不利和小便反多,证候表现不同,但均因肾阳不足所致。而肾气丸温肾助阳,既可复其气化功能,又可复其固摄之职。化气行水之功复常,故小便不利者自利,固摄水津之能复职,则小便反多者得减。所以说,肾气丸既可治小便不利,也可治小便反多。
  123.结合地黄饮子用药,说明该方上下并治的特点。
  答:地黄饮子中具有交通心肾、开窍化痰之功的药乃菖蒲、远志、茯苓,是为语言不出之&喑&而设,此属治&上&;滋肾阴、补肾阳之品是熟地、山萸、苁蓉、巴戟,为足废不用之&痱&而设,此属治&下&。而配肉桂、附子者,在于温养真元,摄纳浮阳。于是上下并治,以治下为主。
  12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痛泻要方、凉膈散、小建中汤、大柴胡汤、当归补血汤、炙甘草汤、补阳还五汤、生化汤、川芎茶调散、麦门冬汤、阳和汤、当归四逆汤、六味地黄丸等方剂中用量最重的药是什么?
  答: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重用石膏;痛泻要方中重用白术;凉膈散中重用连翘;小建中汤中重用饴糖;大柴胡汤中重用生姜;当归补血汤中重用黄芪;炙甘草汤中重用干地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生黄芪;生化汤中重用全当归:川芎茶调散中重用薄荷;麦门冬汤中重用麦门冬;阳和汤中重用熟地黄;当归四逆汤中重用大枣;六味地黄丸中重用熟地黄。
  125.桂枝汤、银翘散、大承气汤、十枣汤、白虎汤、复元活血汤、生化汤、仙方活命饮等方剂的煎服法及其意义如何?
  答:桂枝汤:张仲景要求服用桂枝汤的具体方法,一是&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此乃借水谷之气,助药力以资发汗,使邪随汗而解;二是&温覆令一时许&,此即避风寒,以防复感,以及保暖助药力之意。
  银翘散:&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是指不宜久煎,久煎则使药力减退。
  大承气汤:&先煮枳、朴,后下大黄,再入芒硝&,是因为硝、黄后下则泻下之力强。即&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
  十枣汤:①空腹服,使药力能迅速发挥作用;②大戟、甘遂、芫花研末,用大枣煎汤送下,能减低药物之毒性;③从小剂量开始,以免中毒或过泻伤正;④得快利后,糜粥自养,借水谷养胃气以扶正。
  白虎汤:煎煮时,以米烂为度,久煮则药汁始出。
  复元活血汤:酒水同煎,以加强活血之力。
  生化汤:黄酒、童便各半煎服,黄酒能温通血脉,以助药力;童便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
  仙方活命饮:酒煎服,能活血通络,以助药力。
  126.应掌握以下方剂的组成。
  答: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麻子仁丸、济川煎、十枣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苇茎汤、泻白散、清胃散、玉女煎、葛根黄芩黄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当归六黄汤、清暑益气汤、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肾气丸、地黄饮子、四神丸、金锁固精丸、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生化汤、小蓟饮子、黄土汤、川芎茶调散、消风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杏苏散、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五苓散、真武汤、实脾散、独活寄生汤、二陈汤、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保和丸、乌梅丸。
e书题库免费下载
推荐的课程
&临床执业医师网授班 
&中医执业医师网授班 &
&执业兽医全科网授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风热咳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