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怎么为了预防流感感

秋季如何预防感冒 秋季预防感冒小常识
本文导读:秋季昼夜温差大,也很容易感冒,最近感冒的人数就很多,那么,秋季该如何预防感冒?看看下面秋季预防感冒小常识。
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q…
&  最近,的人越来越多,、门诊处到处都是感冒者,现在是秋季,昼夜温差大,体质比较差的人就容易感冒、或者被传染,那么,秋季该如何感冒?
  1、空气流通
  最好在早中晚各开窗通风三次,每次15分钟为宜,既保持了室内空气清新,又抑制了细菌的滋生。
  2、晚上关窗
  晚上的时候一定要关窗,夜晚温度低,冷风侵袭很容易引起哮喘等的发作。
  3、适度
  天气凉快之后,随着体感舒适度的提高,运动的人也多了起来。登山、步行、打太极都是耐寒锻炼的项目,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4、规律作息
  很多人在夏天睡得晚,作息不规律,若延续到秋季,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所以在季节交替期要保证规律的作息和生活节律,早点上床睡觉,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同时多。
  5、均衡营养
  天气转凉后,人们会食欲大增,在干燥季节多吃些滋阴润肺多酸的很好,如银耳、梨、藕、、苹果等,少吃辛辣食物,适当&贴膘秋&。
  6、早晚加衣
  老人、小孩和一些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的人,在早晚出门时一定要带一件外套。&春捂秋冻&之说也要因人而异,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者更要注意保暖。在秋装的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到舒适、防护和保健等多方面因素。
  特别提醒:秋季时节的昼夜温差加大,我们要注意保暖,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类疾病的患者要加强保暖,随时增减衣物。
  7、按摩头部
  如果是风寒引起的感冒,按摩头部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具体方法是找到百会、风府、风池、天柱等穴,按压50次,早晚一次。喝姜汤也适用于初期患风寒感冒的患者。
  秋季如何预防感冒?上面的文章为大家做出了介绍,体质比较弱的人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感到冷得时候就多穿件衣服、
(责任编辑:林小萍)
中医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Copyright (C) 2008-秋冬季预防感冒的20种食物_时令养生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秋冬季预防感冒的20种食物
99.9%的人都看了
感冒了,饮食就要忌口!但很多人不知道哪些该吃,哪些不该吃!就拿香蕉来说,你知道感冒可以吃香蕉吗?下面小编为您揭秘感冒可以吃香蕉吗,不要错过答案哦!
养生导读:秋冬季天气寒冷,人们最容易受到感冒病毒的袭击,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是预防感冒的最好方法,那么秋冬季吃什么预防感冒呢?下面为您介绍秋冬季预防感冒的20种食物,常吃提高,帮你远离感冒!
秋冬季预防感冒饮食原则
1、少吃肉类
营养学家研究表明过多食用肉类食物,身体易形成酸性体质,体内免疫细胞抗毒能力降低、预防感冒的能力也降低。因此,初秋感冒需少吃肉类食物,尽量多食用瓜果等维生素、水分、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
2、宜食用清淡食物
秋季预防感冒最重要的是少吃腌制、烧烤等高盐食物,过多的盐分会影响口腔和咽喉细胞的健康,加大感染细菌、病毒的几率。因此,大家在金秋时节一定要少食用高盐食物,多吃清淡高水分的食物。
3、多吃五谷杂粮
红薯、红豆、黑米、绿豆等等都属于健康的五谷杂粮,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等矿物质,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大家不妨在三餐适量添加些红薯、黑米等杂粮,在预防疾病的同时,还能促进肠胃蠕动,排出肠胃垃圾,保证身体健康。
4、宜多吃菌类
菌类食物是人们熟知的提高免疫力的佳品,不仅营养价值极高,口感更是爽嫩鲜美,老少皆宜,红烧炖汤都可。因此,人们在准备午餐、的时候不妨多做一份菌类食物,提高身体抵制病毒的能力。
5、可多吃乳制品
这里提及的预防感冒的乳制品主要是酸奶,酸奶含有大量的益生菌,可保护肠胃健康,避免肠胃炎、胃病引起的感冒等疾病,另外,酸奶独特的乳酸菌还能加快血红蛋白的增长,直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秋冬季吃什么预防感冒?
很多女性朋友一到秋冬时节,就特别容易感冒,这常常和体质弱有关、所以秋冬季节多吃一些蛋白质和能增加能量的食物,适当增加脂肪,比如说鸡蛋、牛奶、肉类。专家指出,多吃鸡肉,鸡肉是温性,含蛋白质非常丰富。而且鸡肉的营养成分可以防止得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预防感冒。
蘑菇中富含的微量元素硒有助白细胞产生细胞活素清除病毒。蘑菇中的葡聚糖是一种可对抗感染的抗菌型糖类。蘑菇品种很多,可以煮汤、做沙拉或者小菜。
绿茶富含了红茶所没有的维生素C。维生素C是预防感冒、美肤所不可欠缺的营养素。除此之外,也富含防止老化的谷氨酸、提升免疫力的天冬氨酸、具滋养强身的氨基酸。还具有利尿、消除压力的作用,具提升作用的咖啡因、的黄酮类化合物等。&
茴香籽是一种自然除痰剂,可止咳。可用1.5茶匙茴香籽开水浸泡15分钟,加入蜂蜜饮用,可防止感冒。
5、全脂牛奶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全脂牛奶能增加噬菌细胞活力而提高免疫力,帮人战胜流感。常喝牛奶可补充必要的维生素D。维生素D不仅有益骨骼健康,预防心脏病,还有助提高免疫力。
养生之道网秋分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秋分养生、秋分吃什么、秋分饮食养生、秋分饮食禁忌等秋分养生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秋分吃什么的养生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秋分养生专题。...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青少年如何预防秋季常见传染病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点击数:1171&&&&更新时间:
1.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被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染途径是污染的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吸入,或眼、鼻部粘膜直接接触病毒污染的手及手帕等。此类疾病常在冬、秋季发生或流行。  预防措施是:不吸烟;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多做户外运动,加强锻炼;患病者不要到公共场所参加集体活动;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传染病流行季节和地区的儿童及老人可以服中草药预防。  2.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消化道。感染途径是用被细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手进食,或食用腐烂不洁的食物。此病常在夏、秋季发生或流行。  预防措施是:发现吐、泻病人要早隔离、早治疗;实行科学的粪便管理和饮水消毒;食品须经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和认可;消灭苍蝇、蟑螂;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经常锻炼,增强体质;在疫区也可投药预防。
青少年儿童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以预防为主,重点加强传染病的监督和管理,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的原则,有效防治传染病,保护青少年儿童健康。
几类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肠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 一、肠道传染病 &&& 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等。&&& 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所有肠道传染病患者的粪便都含有大量病原体。病原体随病人或携带者排出的粪便污染环境后,经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由口而入引起感染。发病相应地以气温较高的夏秋两季为多。&&& 预防措施: &&& 1、及时发现病人,加以隔离治疗;&&& 2、加强“三管一灭”工作;&&& 3、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有特异性预防接种的要进行预防接种,如甲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二、流行性感冒 &&&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易引起暴发流行。(一)病原体 &&& 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分甲、乙、丙三型。& &&& 流感病毒不耐热、酸和乙醚,对甲醛、乙醇与紫外线等均敏感。(二)流行病学 &&& 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日内均可有病毒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为主,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也有可能。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 &&& 4、流行特征: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行特征。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大流行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时,人群普遍易感而发生大流行。一般每10~15年可发生一次世界性大流行,每2~3年可有一&& 次小流行。乙型流感多呈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 &&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表现 &&& 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各型流感病毒所致症状,虽有轻重不同,但基本表现一致。&& &1、单纯型流感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 部分轻症者,类似其他病毒性上感,1~2日即愈,易被忽视。&&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资料:冬春季节在同一地区,1~2日内即有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发生,或某地区有流行,均应作为依据。  2、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表现较轻。结合查体及X线照片进行诊断。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分类正常或相对淋巴细胞增多。如有显著白细胞增多,常说明继发细菌性感染。  另外,可将起病3日内咽部含漱液或棉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培养。&& (五)治疗  & 1、一般治疗:按呼吸道隔离病人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食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后以温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保持鼻咽口腔清洁卫生。  2、对症治疗:有高热烦躁者可予解热镇静剂,酌情选用APC、安乃近、鲁米那等。高热显著、呕吐剧烈者应予适当补液。  3、消炎抗病毒治疗:早期用药有一定效果,可抑制病毒增殖,病程缩短。此外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效果明显。&& (六)预防 &&& 1、管理传染源:病人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不住院者外出应戴口罩。单位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用食醋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 3、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4、接种流感疫苗:在疫苗株与病毒株抗原一致的情况下,均有肯定的预防效果。接种时间: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推荐接种时间为9至11月份。接种对象:所有希望减少患流感可能性,没有接种禁忌,年龄在6个月以上者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重点推荐人群:&& (1) 60岁以上人群;   (2) 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   (3) 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 && (4) 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 禁止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2)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3)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4)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5)慢性病发作期; (6)严重过敏体质者; (7)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8)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三、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 (一)病原学 &&& 腮腺炎病毒属于副粘液病毒科,该病毒耐寒,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强紫外线下仅活半分钟,甲醛溶液、30%来苏尔、75%乙醇等接触2~5分钟灭活。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自然界中人是唯一的病毒宿主。&&&(二)流行病学 &  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3、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90%病例发生于1~15岁,尤其5~9岁的儿童。1岁以内婴儿体内可有母递免疫力,很少患病。成人中80%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儿童患者无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其流行规律是随着传染源的积累,易感者的增加,形成流行的周期性,流行持续时间可波动在2~7个月之间。在未行疫苗接种地区,有每7~8年周期流行的倾向。&& (三)临床表现 &&&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程约10~14天。&&& (五)治疗 &&& 流行性腮腺炎无特效治疗,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可试用干扰素,对病毒有作用。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症处理。  1、一般护理 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2、对症治疗 宜散风解表,清热解毒。用板兰根60~90克水煎服或银翅散加大青叶15克水煎服;局部外涂可用紫金锭或青黛散用醋调,外涂局部,一日数次;或用薄公英、;鸭跖草、水仙花根、马齿苋等捣烂外敷,可减轻局部胀痛。必要时内服去痛片、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 (六)预防 &&& 1、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自动免疫:用腺腮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  4、药物预防 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四、水痘 &&&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是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临床上以轻微和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为特征。&&& (一)病原学  本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呈球形,直径150~200nm。中心为双股DNA,其外为20面体核衣壳,衣壳表面有一层脂蛋白包膜,内含补体结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本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人为唯一的宿主。  该病毒不耐高温,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剂灭活。但能在疱疹液中-65℃下存活8年。&&& (二)流行病学 &&& 1、传染源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4、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三)临床表现  & 潜伏期14~16日(10~24日)  & 1、前驱期:婴幼儿常无前驱症状。年长儿或成人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纳差及上呼吸道症状,1~2日后才出疹。  & 2、出疹期:发热同时或1~2天后出疹,皮疹有以下特点:&& (1)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皮疹发展迅速,开始为红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形成疱疹,疱疹时感皮肤搔痒,然后干结成痂,此过程有时只需6~8小时,如无感染,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 (2)皮疹常呈椭园形,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浅表易破。疱液初为透明,后混浊,继发感染可呈脓性,结痂时间延长并可留有瘢痕。&& (3)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及四肢近端。数目由数个至数千个不等。&& (4)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四)诊断 &&& 1、流行病学& 对冬春季有轻度发热及呼吸道症状的学龄前儿童,应注意仔细查体,询问有无与水痘患者的接触史。&&& 2、临床表现根据皮疹的特点,呈向心性分布,分批出现,各种疹型同时存在,出现粘膜疹,全身症状轻微或无,多能确立诊断。&&&&3、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高。&& (2)病毒分离 在起病3天内取疱疹液做细胞培养,其病毒分离阳性率高。  && (3)血清抗体检测可用补体结合试验等方法测定。&&&(五)治疗 &&& 1、一般处理与对症治疗&&& 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防止庖疹破溃感染。皮疹已破溃可涂以龙胆紫或新霉素软膏。继发感染者应及早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瘙痒者可给予炉甘石洗剂及抗组织胺药物。激素一般禁用,当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时,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酌情使用。病前已用激素者应用尽快减量或停用。&&& 2、抗病毒疗法&&& 干扰素,10~20万μ/日,连用3~5天;其他如阿糖腺苷、无环鸟苷等也可选用。&& (六)预防 &&& 1、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在集体儿童机构的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接种水痘疫苗:用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1周岁以上儿童。
五、麻疹 &&&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 (一)病原学 &&&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该病毒外界抵抗力不强,易被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灭活;耐寒不耐热,4℃可存活5个月,-15℃存活5年;而20~37℃仅存活2小时,56℃30分钟即被破坏。&& (二)流行病学 &&& 1、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一般认为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该病传染性强,易感者直接接触后90%以上可得病。&&& 2、传播途径:患者咳嗽、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到达易感者的呼吸道或眼结合膜而致感染。间接传播很少。  3、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通常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6个月以下的婴儿具有母递免疫力,极少发病。麻疹活疫苗预防接种后可获有效免疫力,但抗体水平可逐年下降,因此如再接触传染源还可发病。开展广泛预防接种后,发病年龄有增大趋势。 &&& 4、流行特征:本病目前多为散发,但如传染源进入易感者居住集中的地区,则可致暴发流行。流行多发生于冬春两季。&&&(三)临床表现 &&& 潜伏期为10~14天。严重感染或输血感染者可短至6天;被动免疫或接种疫苗者,可长达3~4周。&&& 本病典型经过分三期。&&& 1、前驱期:又称出疹前驱期,持续2~4天,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急起发热,咳嗽、流涕、喷嚏、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浮肿。咳嗽逐日加重。婴儿可伴有呕吐腹泻。起病2~3天第一臼齿对面的颊粘膜上出现针尖大小,细盐粒样灰白色斑点,微隆起,周围红晕称为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此征有早期诊断价值。初少许,随后扩散至整个颊粘膜及唇龈等处。粘膜斑多数在出疹后1~2天完全消失。下脸缘可见充血的红线(stimson's line)。&&& 2、出疹期:于第4病日左右开始出疹,一般持续3~5天。皮疹首先开始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躯干与四肢,待手脚心见疹时,则为“出齐”或“出透”。皮疹初为稀疏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mm,逐渐皮疹增多,融合呈卵园形或不规则形,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皮疹出透后转为暗棕色。&&& 本期全身中毒症加重,体温高达40℃,精神萎糜、嗜睡,有时谵妄抽搐。面部浮肿,皮诊,眼分泌物增多,甚至粘连眼睑不易睁开,流浓涕,上述表现之面貌称为麻疹面容。舌乳头红肿,咽部肿痛,咳嗽加重,声音嘶哑,呼吸道急促,胸部X线检查,可见轻重不等的较广泛的肺部浸润病变。肺部体征,除重症病人肺部闻有细湿罗音外,多为阴性。该期病人肝脾可肿大,婴幼儿易伴腹泻稀水样便,粪检含有少许脓细胞。&&& 3、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中毒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约1~2日降至正常。精神食欲好转,呼吸道炎症迅速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并留有糠麸样细小脱屑及淡褐色色素沉着,以驱干为多,1~2周退净。若无并发症的典型麻疹全程10~14天。 && (四)诊断 &&& 1、流行病学 易感者(未出过麻疹,亦未经自动免疫),在病前3~4周内有与麻疹患者接触史。&&& 2、临床表现&& 凡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充血、流泪等症状应疑为麻疹,如口腔查见麻疹粘膜斑,可基本确诊。若有典型皮疹,退疹后留有色素沉着,其它症状相应减轻,则诊断更加明确。&&& 3、实验室检查 仅用于不典型的疑难病例或久无麻疹地区的首发病例的确诊。  (1)病毒核酸检测或病毒培养:采早期病人漱口液或鼻、咽拭子。  (2)血清学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病人血清抗麻疹IgM;以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检测麻疹抗体IgG,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呈4倍升高,均有诊断价值。&& (五)治疗  & 1、一般治疗及护理:  (1)呼吸道隔离 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患者应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延长5天。  (2)保持室内温暖及空气流通,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水分要充足;保持皮肤及眼、鼻、口、耳的清洁,用温热水洗脸,生理盐水漱口;用抗生素眼膏或眼药水保护眼睛,防止继发感染。&&& 2、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用小剂量退热药,但体温不得降至39℃以下,或适量镇静剂防止惊厥。忌用强退热剂及冰水,酒精等擦浴,以免影响皮疹透发。烦躁不安或惊厥者应给复方氯丙嗪、鲁米那、安定等,咳嗽重痰多者,可服止咳祛痰药。3、并发症治疗:肺炎、喉炎等。&&& (六)预防 &&& 1、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2、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3、保护易感人群:  (1)自动免疫: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按免疫程序对未患过麻疹的8个月以上幼儿接种麻疹疫苗,1.5岁及6周岁复种。由于注射疫苗后的潜伏期比自然感染潜伏期短(3~11天,多数5~8天),故易感者在接触病人后2天接种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生,若于接触2天后接种,则预防效果下降,但可减轻症状和减少并发症。&&&(2)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0.1~0.2ml/kg,胎盘球蛋白0.5~1.0ml/kg,接触后5天内注射者可防止发病,6~9天内注射者可减轻症状,免疫有效期3周。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预防婴儿流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