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中医中药论坛的进

男,22岁,前一年得湿热证,吃了很多药,中西药都有。不知道退完没有,在最近半年里很注意饮食,忌辛辣、酒什么的。
可是又有一症状怎么都去不了。
舌干燥而腻,舌尖部分有一种被开水烫过一样麻木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我猜是热已伤津液吧,
男,22岁,前一年得湿热证,吃了很多药,中西药都有。不知道退完没有,在最近半年里很注意饮食,忌辛辣、酒什么的。
可是又有一症状怎么都去不了。
舌干燥而腻,舌尖部分有一种被开水烫过一样麻木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我猜是热已伤津液吧,请懂中医的师傅们,为我解觉一下这个困扰我许久的烦恼!
舌干燥而腻,舌尖部分有一种被开水烫过一样麻木的感觉,应为湿热灼津为痰,瘀阻心经,气血运行不畅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津液亏虚是一个病机,常上可表现肺燥伤津,下可表现津亏便结.病机相同,治则略有不同.不知你怎样的津液亏虚.根据你补充的情况来看,应该既润肺又要润肠,表里同治.肺与...
此方应为健脾祛湿之方,有健脾利湿之功.纵观全方用药,似乎健脾不足而利湿有余.如果病情需要,短期使用亦无不可.但长期使用需当斟酌.方中内金当用沙炙,方可收效.山楂...
六一散经济有效,症状改善即停服,中病即止。仔细调理还是就近找中医面诊四诊合参辨证论治。
不要乱用中药,但这个方子一般没有什么副作用,主要看你用来是减肥的吧。减肥一定要注意节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番泻叶量不要大,1克一般不会有副作...
答: 这是因为如果用发汗的药物,体内的津液会严重损失,不但不会有治疗效果,反而会加重病情.这也是燥咳不能自行服用感冒药物的一个主要原因.
答: 应该是肾虚,建议你适当调理肾,我用纯中药鹿宝斋鹿鞭膏治疗好早泄你也可以试试
答: 可以!你要注意以下几点了⑴从思想上要有足够的毅力和信心下决心戒除。同时,还应有正确的认识.⑵要注意生活和规律,按时睡眠,按时起床,醒来即起,晚上上床就睡着,不要...
答: 您好,阴yin不能完全博起起或博起不坚,以至于不能进行正常的性生活,可称为是阳痿。建议您就是到专业的男科医院先检查清楚病因是什么,然后再根据检查的结果来进行对症...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我来答这个题,是被我另一个答案地下的某些人炸出来的,连上火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就乱喷中医,长点心吧,我只能呵呵哒了。&br&上火这个词既然是老祖宗提出来的,西方科学没有这个名词,那就得必须按老祖宗的思路来解释,一切抛开古文化的来扯上火不科学都是耍流氓。&br&&br&古代读书人大多是学《易》的,和现代教材里必有数理化一样,四书五经是他们的标配,说的是阴阳,你不懂点《易》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br&上火作为一种病态反应,那什么是健康态呢?&br&《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br&是阴平阳秘,是上火对应的火在下面。&br&火为阳,火在下面,而火曰炎上,火的性质是向上的。&br&而阴的性质是沉降的,性质是向下。&br&只有阳压秘于下焦,让它自下而上的温煦你的身体,你的身体才会温暖,你才是个恒温动物。&br&就像烧开水,你将火放到水下面,才能把把水咕嘟咕嘟烧开,才能形成水蒸气加湿、温煦空间。&br&你讲水放到火地下烧,那是脑子有病。&br&用卦象表示就是:&br&&img src=&/f5dde7a89f5b_b.jpg& data-rawwidth=&416&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6&&易经六十四卦之第11卦,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br&(长为阳爻,断者为阴爻)&br&阳气老老实实的呆在下面,发挥他的温煦作用,就是泰,就是极好的“好”。&br&国泰民安。&br&&br&反之如下:&br&&img src=&/b5cafe2178bf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7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否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十二卦。天地否(否卦)不交不通。否卦,阐释由安泰到混乱,由通畅到闭塞,小人势长,君子势消。&br&阳气客越于上,在国,小人作乱民不聊生。&br&在人,阴阳不济,水火不交,你就生病了。&br&至于否极泰来,那是阴阳互相转化,暂且不表。&br&&br&所以中医上阳经脏腑多处于下焦,而阴经脏腑多位于上焦。&br&自己看:&br&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br&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br&这里有个另类是三焦经,它主通道,只有身体运送通道保持温暖,你才能将想送的营养物质送到该送的地方去。&br&&br&&b&所以上火指的是阳浮越于上,不归位,是种病态。&/b&&br&老有西医大夫呵呵我,你们中医老说上火上火,哪来那么多火?&br&我也想呵呵,西医还动不动就说发炎、吃消炎片,炎可是两个火!&br&简单解释两句,能不能看懂靠您悟性:&br&举个栗子:&br&你嗓子疼、口干舌燥,我们叫上火了。&br&火本来应该乖乖在下面的,但他不听话跑到上面。&br&于是,下焦的肠道无法温煦气化喝进去的水液上达于肺,导致上焦津无来源而口干舌燥。&br&而且你火还在上面,加倍炙烤蒸发津液,所以嗓子跟冒烟了一样。&br&导致这样的原因有很多,如:&br&1外感火热之邪.:如中暑。&br&2寒邪入里化热:如伤寒。&br&3七情过激,郁而化热:如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口臭、眼屎。&br&4饮食不节,积久化热:如吃多了消化不了导致的口臭、长痘。&br&5房室劳伤,劫夺阴津:这个属虚火, 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br&ps:平时上火没这么重,我只是为了说明举几个代表性的例子,别到时候又和我扯中暑比上火严重多了,中暑有轻的好么,怕了你们了。&br&&br&第一个和第二个都是受外邪,区别是一个是受热邪,一个是受寒邪。&br&原因为外界的致病原入侵人体,人体的免疫细胞去火热朝天的消灭它。局部代谢增强、温度增高,代谢产物堆积而导致进一步的恶化。&br&且大多是从上呼吸道感染的,于是我们称,上火,就是上面有火。&br&&br&第三个、第四个是人的部分机能活动亢进,就会出现阳盛阴衰的热证证候。&br&如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活动失调,某一脏腑过于亢奋而导致了大量的代谢产物,但其他的器官却没及时跟上步伐,将代谢产物排出去, 淤而化火。&br&由于主要情绪影响的肝,和食积受影响的胃主要处于中上焦,病理代谢产物急于寻求个通道出去,肠子有好几米,离得更近的出口是嘴,所以这类上火患者大多口臭。&br&这类火往上出,我们也叫它上火。&br&&br&第五个:不解释,你们老说我污。&br&&br&第一二个,因为在上焦,把他发散出去排出体外是最好的,所以用麻黄汤、桑菊饮、银翘散等发散药。&br&第三四个,因为在中上焦,不再体表,且有大量的产物堆积,从嘴里排出去会很恶心,于是帮身体一把,用小陷胸、承气汤等把身体不需要的东西从便便排出去。&br&第五个,你身体本来就虚,好不容易有点阳气可不能糟蹋了,所以用的是引火归元的路子。如引火汤、桂加龙骨牡蛎汤、乌梅白糖汤等。&br&&br&至于西医,一律消炎片,具体治法请西医补充。&br&还有,别说疱疹感染是上火,你嘴角起个火泡就是受疱疹感染了?又玩偷换概念,疮痈肿毒,上火顶死停留在最表面的最浅的疮上,疱疹已经算热疮化痈乃至更重了。
我来答这个题,是被我另一个答案地下的某些人炸出来的,连上火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就乱喷中医,长点心吧,我只能呵呵哒了。 上火这个词既然是老祖宗提出来的,西方科学没有这个名词,那就得必须按老祖宗的思路来解释,一切抛开古文化的来扯上火不科学都是耍流…
谢邀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8ad7d7fea070e23c30d1d48ebe665d0f& data-editable=&true& data-hovercard=&p$b$8ad7d7fea070e23c30d1d48ebe665d0f& data-title=&@白夜辰& data-hash=&8ad7d7fea070e23c30d1d48ebe665d0f&&@白夜辰&/a& 。这个邀请好久了,怕你看不到,特意艾特下。&/p&&p&最近实在是太忙了,更新有点缓慢,攒了上千个邀请,实在是抱歉,我挑几个大家关注的共性问题重点回答~&/p&&p&
曾经有个小幽默说:人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物种,在年幼的时候盼望快点长大,但是长大了以后又在哀叹他们快速逝去的童年;他们年轻的时候疯狂的透支健康去努力多赚钱,到年老之后又期盼着用金钱来换回健康:他们活着的时候,好像从来也不考虑有一天会死去,等到死了的那一天好像自己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活过。人类诞生的一天起,疾病就像双胞胎一样伴随着健康。&/p&&br&&p&
我们在获取健康的过程中,便形成了东西方或各民族的医学的差异。中西医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有一个是太阳照射的经纬度,不同自然环境下孕育对自然界的态度也不同。一个崇尚的是对抗疗法,另一个更注重的综合思维的这种协调疗法。&/p&&br&&p&
但是在这里,答主需要纠正的一点是:&/p&&p&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并不是题主所说的那些单纯的指标。&/p&&p&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p&&p&
因此,健康便不仅仅说没有疾病或身体不衰弱就是可以的,它是包含了躯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以及道德健康四个方面。&/p&&p&
既然不是一个层面,那我们就不能仅仅从一个层面解决问题。题主,您只是注重了生理的普遍性健康,指标正常和健康还不是一个概念。&/p&&br&&p&
虽然健康这个具体的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但不能说老祖宗对其没概念。&/p&&p&
有个小常识是:中国开始有词组是解放后的事情,中国自古便是一字一意。&/p&&p&嗯没错,熟悉答主的小伙伴便知道答主又要上字形啦~&/p&&p&&img src=&/9e3ba9b9dc68c65f291d_b.png& data-rawheight=&139& data-rawwidth=&7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7& data-original=&/9e3ba9b9dc68c65f291d_r.png&&
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竖起房架,单人旁从形。比喻腰板挺拔。&/p&&p&&b&造字本义:腰身挺拔,强壮有力。&/b&古人称体形挺拔强壮为“健”,&b&强调的是躯干外形的结实&/b&;&/p&&p&&img src=&/c7a0755f14728dbd36ad_b.png& data-rawheight=&142& data-rawwidth=&9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6& data-original=&/c7a0755f14728dbd36ad_r.png&&
“康”是“糠”的本字。康,甲骨文(倒写的人,“屰”)+(倒写的“其”,簸箕),表示逆风扬箕,扬去糙米中的屑末糠粉。(有的甲骨文误将倒写的“人”(屰)写成“干”,误将“其”形的写成双手。)&/p&&p&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糠粉状写成“米”,表示扬糠选米。&/p&&p&&b&造字本义:风中扬糠,优选白米。&/b&&/p&&p&后引申为去除身体里的杂质,所以,古人称&b&体内滋润&/b&和谐为“康”,&b&强调代谢状态的安适自在&/b&。&br&&/p&&br&&p&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想让体内内分泌不失调,情绪得调节的好。&/p&&p&七情六欲,包含喜、怒、忧、思、悲、恐、惊;眼、耳、鼻、舌、身、意等等对外界感知做出的反馈。&/p&&p&所以一个健康的人,无论中西医,都是认为需要内外兼修的。&/p&&br&&p&
现在人过度强调的是健,无论是奥运会的更高更快更强,还是知乎上的健身正确论,都比较注重外在。但奥运健儿大多伤病,一味健身的达人大多内分泌失调,这是事实。&/p&&img src=&/3cce2a4a2ce614ba50a67e3fb9df7bcd_b.jpg& data-rawheight=&300& data-rawwidth=&2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4&&&p&&img src=&/50209fef2f11e8df0db0a_b.jpg& data-rawheight=&332& data-rawwidth=&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0209fef2f11e8df0db0a_r.jpg&&
反正相比一身腱子肉,答主更喜欢的是穿衣显瘦,脱衣有肉~(??艸`?)~&/p&&br&&p&
答主作为医生,还经常能接触点健身的帅哥。但看着他肌肉棱角分明,但动不动就感冒发烧,焦虑、抑郁、失眠、肠胃炎了,免疫力也就那么回事,好像并不比我们一般人更健康。&/p&&p&而且,他们那些有棱有块的肌肉也很难保持,养身体期间几天不锻炼,就感觉肉肉软了。(原谅答主的色爪子,看见肌肉就想摸摸)&/p&&p&当然不是说所有的健身达人都有问题,我单纯的说那些内外不兼修的。&/p&&p&健康健康,重点在康,健只是顺带的效果而已。&br&&/p&&br&&p&&b&那什么是体内滋润和谐、代谢状态的安适自在呢?&/b&&br&&/p&&p&《尔雅.释宫》云:“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p&&p&
古人命名一路畅通为“道路”,一分为二有分岔叫做“歧”(所以走入岔路叫误入歧途),十字路口通达四个方向叫做“衢”(所以有个四通八达的地方叫衢州),通达五个方向就叫做“康”,通达六个方向叫做“庄”……&/p&&p&
人们常说的“康庄大道”就是通达各个方向的道路。所以“康”的含义就是有很通畅的状态。&br&&/p&&p&
人体内有十二经络、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奇经八脉,这些便是人体用来运送营养物质的道路,上下交通,五路旁达,人就健康。如果不康了,道路不通了,身体就会生病。&/p&&p&
为什么我们说康庄大道是走五六条路,而不是七八九十条路呢,正常的思路不应该是越多越好么?&br&&br&康数为五,是极一与极九的中数,代表着不偏为之中,不倚为之庸的中庸祥和思想。&br&健康就是指我们身体处于平衡态,什么东西过高或过低都不好,一偏倚,你就是有病了。&/p&&br&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br&&br&&p&那么总结下,健康在身体而言就是:&/p&&p&气足有力,我们称之为健。&/p&&p&经络通畅,精气神转化没有阻碍,身心通泰,为之康。&/p&&br&&p&bu the way~插个小知识~多嘴的,能看懂就算小福利,看不懂算了~&br&&/p&&p&康泰康泰,身体健康了就是泰了。&/p&&p&中国文化历来认为人是天地最精致的产物,人秉天地之气生,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人三才的概念贯穿于我们传统文化的各个部分。&/p&&p&我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上火”是什么?现代医学有“上火”的概念吗? - 载流子的回答&/a&中说过,泰是个什么样的状态。&/p&&p&如果把卦象体现在我们的身体上,我们五脏对应的窍穴,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是双数,对应三个阴爻;一个嘴巴,一个前阴、一个后阴,是单数,对应的三个阳爻。&img src=&/8ecda35ef056d6ff570c2_b.png& data-rawheight=&338& data-rawwidth=&3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8&&这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泰卦。&/p&&br&&br&&br&&p&还有前段时间我写了个&/p&&a href=&/p/?refer=shanghanlun& class=&internal&&插序:为何切脉可知病? - 伤寒论是门解剖学 - 知乎专栏&/a& ,讲了半天还没好多人还在一直说,你这个太玄乎,我宁肯看指标。&p&但是,个体拥有差异,现代医学的健康指标只是标识一个正常人的范围,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p&&br&&p&
例如,一个武术高手,呼吸绵长,身体一切正常。但是因为身体经络比较畅通,心脏工作强有力,成人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钟,而他每分钟跳50次就够满足全身供给了。他指标不正常,但是你能说他有病么?能强制性给他吃药么?&/p&&p&
再例如,一个人身体比较弱,心率虽然是80次,但是就是满足不了身体的供给,所以身体浑身不得劲。但是检查一切正常,你能说她一点问题没有吗?&/p&&p&亚健康,他也是不健康。&/p&&br&&p&最近医学界都在忙政府下达的家庭医生项目,而我们有幸被列为重点扶持单位,忙的快死过去了,各位没有及时回复,是在是抱歉。&/p&&p&话说没说话,粉丝却长了,俺是不是应该做个安安静静的美女子呢~&/p&
。这个邀请好久了,怕你看不到,特意艾特下。最近实在是太忙了,更新有点缓慢,攒了上千个邀请,实在是抱歉,我挑几个大家关注的共性问题重点回答~ 曾经有个小幽默说:人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物种,在年幼的时候盼望快点长大,但是长大了以后又在…
首先利益相关:&br&我目前在做中国投资最高的“纪录中医”系列纪录片,第一季《千年国医》&br&的&u&微信公众号平台:&b&纪录中医&/b&&/u&&br&纪录片由拍摄过《故宫》《敦煌》等作品的周兵老师担任总导演。
(づ ̄ 3 ̄)づ&br&&img src=&/67df86d90b11f00f636d10bae74b9777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67df86d90b11f00f636d10bae74b9777_r.jpg&&&br&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不免有些见闻——&br&先说说我问过不少中医他们怎么认识中药的……&br&&br&湖北的纪药师给我举例:&br&&blockquote&&b&石膏&/b&是一种矿物药,作为矿物在几亿年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的就是“阴”的能量,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做实验,总想找到石膏的有效成分,就如当今的屠哟哟,找到青蒿里的有效成分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我们当初找石膏有效成分,就是2水硫酸钙,放水里不溶于水,有效成分为钙离子,从西医的角度,注射钙的确可以退烧,但石膏里的钙离子太少,不足以能够退烧。那它为什么能够退高烧呢?&br&&img src=&/037b0c746aae9b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037b0c746aae9b_r.jpg&&中医的角度,石膏在大自然中吸收的全都是“极阴”的能量,是中药里最寒的东西,所以可以治疗高烧。不是指石膏的有效成分,而是运用它“极阴”的能量。&br&临床运用中,石膏煎煮第一次,效果很好,煎煮第二次,还有效果,但是煎煮到第三、第四次就没有效果了,但是石膏还是石膏,有效成分还是在那里,但是多次煎煮,“阴”的能量已经没有了。所以说中药和有效成分并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有的有效成分正好和效果相吻合,但是中医中药不能仅看到有效成分这一点,一直坚持寻找重要的有效成分,最终是一条不归路。我们用最传统的中医理论解释,石膏在大自然中吸收寒气,寒气在水里煮,就溶到水里去了,水就具有了阴的能量,所以喝了就好。但是对于中医来说,辨证是极其重要的,发烧我们也要分清楚,实证的发烧感冒可以用石膏,但是虚证的发烧是不可用石膏的。&/blockquote&&br&所以用中医的理论来说,中药并非全部都使用有效成分治病,至于是科学无法解释,还是科学尚无法解释,见仁见智了。&br&&br&&b&而真正关于中药,不信不用的人其实根本不在理会范围内,中药之恶啊。。。比食品安全问题还严重~&/b&&br&&b&当然也就我们这种做媒体的人愿意和您吵吵两句,所识的一线中医要么都忙着看病,要么有很大一部分人根本不屑讨论中西医的问题。&/b&&br&&img src=&/af7e5afcb6cd0af8a7f43c02_b.png& data-rawwidth=&808& data-rawheight=&6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8& data-original=&/af7e5afcb6cd0af8a7f43c02_r.png&&&br&这是上次回答问题的时候,一个知友在问题下的评论。&br&这其中确实还有些内幕——比如某中医药大学十年前做完实验后的药材就会流向二三线城市的药材市场(现在未知),其药效自然所剩无几,这行为和那些卖口水茶的行为简直如出一辙!&br&&br&而不少名医大夫要求你必须在他那抓药才给看病。你以为是为赚你钱?你大概是遇上良心中医了,那些可以用医保抓药的地方,药材质量真的不好保证,好的中医都是自己去选药自己炮制才得以保证自己的疗效。&br&&br&&br&几天前,&i&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i&在昆明举行的“全国中药材资源与生态种植研讨会”上指出:有人说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这不是危言耸听。中药市场混乱、质量良莠不齐,确实对保证中药的疗效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患者在选择中药的时候,可能会被价格低廉的中药吸引,但这些中药价格低廉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br&&br&以下是本周公众号做的一篇报告夹杂着我的一些个人观察&br&&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xMTcwMzI4OA%3D%3D%26mid%3D%26idx%3D2%26sn%3D66ebb68e0316b2baa9b9c9f4cbd22f78%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药质量问题报告&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i&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i&曾说过:“我们执行错误的‘中药现代化’路线与国际接轨三四年,已经使得中药加速走向衰败。如果这种情况再让它继续5年,中药就无法挽救了。”&br&&br&&img src=&/b724c4262bdc3af7e314b4f751ace571_b.jpg& data-rawwidth=&943& data-rawheight=&5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3& data-original=&/b724c4262bdc3af7e314b4f751ace571_r.jpg&&&b&问题一:不道地&/b&&u&1道地原则无人坚守&/u&&p&中药材历来讲究原产地,是为“道地”。骆诗文对药材的道地性这样解释道:“这是五千年来通过实践摸索出的规律。大量验证表明,一旦改变了环境,药效往往就不行了。”据骆老所言,“文革之前,&b&中药如果需要&/b&&b&异地种植,必须经过三代,&/b&&b&考察是不是有疗效。&/b&用第一代的种子种第二代,第二代的种子再种第三代,直到三代药材的疗效和原产地药材一致,才允许移植。现在则随心所欲了,想去哪里种就去哪里种。”道地药材到底该何处寻觅?&/p&&br&&u&在知乎上被中医黑提及非常多的一个黑点就是马兜铃酸事件,我查找到的事实却是如下&/u&&p&2003年前后有多名患者被确诊为马兜铃酸肾损害,这其中的大部分人有过服用龙胆泻肝丸或长或短的服药史。而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尿毒症的主要原因是该复方制剂中含有一味叫“关木通”中药,它含有的马兜铃酸成分可造成肾损害。&br&&/p&&p&由“关木通”组成的复方也可以损害肾脏,而且关木通的剂量与肾的损害没有直接关系,长时间小剂量也可对肾造成损害。&/p&&p&&img src=&/a0ab44debe5837eac8d2a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3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a0ab44debe5837eac8d2a_r.jpg&&但事实上民国以前的古书药方记载的都是“白木通”或“木通”,从来没有“关木通”。关木通何以上了国家药典?事情得说到上个世纪30年代,那时关东出产的所谓“关木通”流入国内,到70年代遍及全国,而此时常用的白木通则由于货源紧缺难买,这两种同名但不同属的植物便被替换了,关木通则在上世纪70年代那个混乱时期进入了国家药典。而关木通为马兜铃科,含有马兜铃酸;而白木通为木通科,不含马兜铃酸,是安全的。这也正是制药时要选择道地药材的原因。
&/p&&p&《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年以前各版只收载木通科3种木通而未收载马兜铃科的关木通,从1977年—2000年的各版《药典》却将这3种木通淘汰,将马兜铃科的关木通和毛茸科的川木通作为正品木通收载。这种做法国内一些专家持有不同见解,并从传统用药的角度加以阐明,但未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br&&/p&&br&&br&&u&2道地药材竭泽而渔&/u&如今浙江各中药房,已经难以看到原汁原味的“浙八味”了。云南白药最重要的原材料野生重楼,又名七叶一枝花,已经濒临灭绝。道地药材大多产于老少边穷地区,药农不惜使用各种手段,使产量提高。麦冬使用&b&&u&壮根灵&/u&&/b&后,单产可以从300公斤增加到1000多公斤。党参使用&b&&u&激素农药&/u&&/b&后,单产量也可增加一倍,但药效是否还是原来的疗效有待深思。&img src=&/1bd727d21b99a6a48a0ee607f0202744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1bd727d21b99a6a48a0ee607f0202744_r.jpg&&这是我们中医讨论群内一个老师发的,左边为加了膨大剂的防风,中间是加了化肥的,右边是有机的。&br&&br&&u&3不按时节采摘&/u&内行人都知道这句谚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药王孙思邈更在一千多年前直接指出,不按时节采摘的中药材,有名无实,跟烂木头没有什么两样。骆诗文说,&b&中药市场放开以后,药材变成了“农副产品”&/b&,没多少人再指导农民种药了。现在种药主要靠价格调节,哪个上涨种哪个,哪种方法长得最大最快就用哪种。为了尽早上市,药农采收的天麻里面都是瘪的。桔梗生长两三年才能达标,现在人工种植一年就可以了。&p&杜仲等皮类药材,过去选择的标准是皮必须有0.3厘米厚,树龄一般10-15年,折断后杜仲丝拉都拉不动,那才有效。现在不管年限,也不管加工、研炒了,当年种的都拿来用,都是薄皮和枝皮的,也根本没有丝,疗效相差极大。黄芩五寸长才能用,现在才长到一寸长就被挖出来了。甘草、大黄三年以上的才能达标,可农民一旦遇到价好的年份,就会提前采收。&/p&&p&还有药用价值极高的辽五味子,本应到10月才能采收,已经提前3个月遭受了抢青之祸,采回来的青果还要喷上药水焐红,而真正自然成熟的五味子则无处寻觅。&br&&/p&&br&&br&&b&问题二:不洁净&/b&&u&1化肥农药污染药材&/u&例证1:化肥农田种植鱼腥草&p&过去鱼腥草主要生长在深山的水沟溪泉两边,没有污染,煮了以后给小孩退烧很快就能见效。现在云南、贵州、四川,把鱼腥草洒在大地里,像种蔬菜一样。本身那个地是农田,已经施过很多年的化肥农药。长出来后用耙一耙,装在竹筐浸到水塘里,把泥洗掉就挑到集市上去当蔬菜卖了。当天卖不完怕烂掉才拿回去晒干,卖出去做药。肺炎发烧,以小孩居多。小孩病情变化很快,以往一服药就能扳过来,现在的鱼腥草已经没有那样的疗效,延误了病情还有致命的危险。&/p&&p&例证2:药材中农药残留普遍严重超标&br&&/p&&p&农药残留是严重阻碍我国中药材出口的最大问题。从检测统计可以看出,我国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污染具有普遍性,几乎在所有的样品中都有检出。二三十年前,为了消灭长白山上的松毛虫,政府曾组织飞机在林区大规模洒下666等剧毒农药,至今该成分仍不时在长白山区的人参中被检出。&/p&&p&岷县当归又称“岷归”,为药材界公认的“道地药材”。前段时间岷县“毒当归”闹得沸沸扬扬。由于黄芪、当归、党参等药材常发麻口病,束手无策的农民最后只能用各类高毒高残农药一起“招呼”。吓得不少想买当归的朋友,不惜从香港绕道订购。&/p&&br&&u&2人工化学剂提高卖相&/u&&p&为了饮片色泽好看,延长保质期,又能让霉变药材焕然一新。药材商采用一种叫做“打磺”的方法。&/p&&img src=&/1a8ab28bf21f19eb52beedef_b.jpg& data-rawwidth=&539&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9& data-original=&/1a8ab28bf21f19eb52beedef_r.jpg&&&p&熏硫前后的当归对比图&/p&&br&&p&打磺本来是传统的熏制方法,目前的问题是反复打磺,造成硫超标。更有甚者是直接将硫黄粉洒在药材上面,注重养生的老百姓叫苦不迭,从我国进口药材的韩国商家也是颇为头痛。为了获得二氧化硫不超标的白芷,他们只能每年从中国直接进口新鲜白芷自己加工。&/p&&br&当今中国,已经被戏称为“化学大国”,中药商在这方面的“追求”更是孜孜不倦。近年来为了让药材更好看,除了打磺,还增加了用双氧水浸泡天麻漂白,用氧化铁水洗丹参染色,拿洗衣粉搓掉霉斑等提高卖相的方法。&br&&br&&p&浙贝片熏硫前(左)后(右)&/p&&br&&p&&b&问题三:不真实&/b&&br&&/p&&u&1中药造假&/u&&p&如果说从前的中药造假,还只是在等级上以次充好,如今则是花样百出了。比如冬虫夏草是中国历史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以其独特的滋补功效而深受喜爱,其资深伪品亚香棒虫草,外形与冬虫夏草极相似,不易区分,也有不法商贩往虫草中插钢丝或者明矾水泡后再烘干来增加重量。&/p&&img src=&/b725cbd3d862d6ac1a9a436b1b05939e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4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b725cbd3d862d6ac1a9a436b1b05939e_r.jpg&&&p&骆诗文曾跑遍了全国17个中药材市场,总结出来常见的造假手法有山萸肉掺进葡萄皮,黄芩中掺桑寄生,用塑料做穿山甲甲片,把树枝包上毛皮包切成片冒充鹿茸,在海马肚子里灌玻璃胶,往虫草上粘铅粉……中成药造假则更有隐蔽性。比如衡量萸肉的质量标准是熊果酸的含量,一些药厂就往里掺山楂,结果一样达标。诸如此类,没有一双中药淬炼出的火眼金睛,以及借助现代的仪器进行分析检测,很容易被蒙蔽。&/p&&br&&br&&u&2转基因中药蕴含未知危机&/u&&p&就在人们为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纠结不已时,转基因中药也已来到了我们身边。早在1999年,成都就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枸杞等药材的抗病虫害能力和药材产量。&/p&&br&&p&“现在国家投资了好几个亿,在黄河以南的某省份搞黄芪转基因研究。黄河以北的黄芪疗效才好,到黄河以南有什么用?”骆老透露,“中药作为一个复杂的化合物集合体,转基因之后是不是会影响它的性味归经,这事没有人管,科研经费才是大家更重视的。”&/p&&br&目前列为转基因研究项目中药包括:金银花、忍冬藤、连翘、板蓝根、鱼腥草、人参、太子参、大枣、枸杞、核桃仁、丹参、绿豆、黄芪、百合、青蒿、何首乌、龙眼肉、杜仲、甘草、半夏、桔梗、银杏、麻黄、防风、芦根、地骨皮、竹叶、菊花、广藿香、巴戟天、枳壳、夏枯草等。&br&&br&&b&问题四:乱炮制&/b&&br&中药炮制是指通过改变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药物毒性等,来产生减毒增效方便入药等效果。&p&骆诗文说:“半夏有毒,临床大都经炮制后使用,分为法半夏、姜半夏、童子尿半夏。用盐卤、生石灰炮制的法半夏,用于健胃。童子尿半夏,主治跌打损伤、胃里咳血。姜半夏则是治疗妇女妊娠反应。而生半夏则是催吐的。”&/p&&p&但据骆诗文观察,现在的药厂和医院,虽然有炮制标准,但都锁在柜子里,好多都是不炮制,或者炮制不到家。即使某些著名的大药店也存在此类现象。“炮制首乌传统用黑豆煮,药材商代以锅底灰,甚至用墨汁染色。白术就是往锅里一倒,根本不翻炒,上面是白的,中间是黄的,下面的则是焦黑的。”&/p&&img src=&/9e311fade1dfcaef6dd1_b.jpg& data-rawwidth=&5299& data-rawheight=&3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99& data-original=&/9e311fade1dfcaef6dd1_r.jpg&&图为纪录片拍摄炮制过程&br&一位医生说他们已经收治过多位因服用了炮制不到家的中药材,而导致中毒的病人。更令人担忧的是,虽然炮制技术乃是中药的核心,但是后继无人,很多饮片厂甚至雇佣了对中药炮制一知半解的初中生、高中生来作业。&br&&br&&br&&b&问题五:药效差&/b&&br&例证1:当归长得大而无药性&p&一名老中医说过这样的话:“当归各个部位的药效不同。当归头止血,当归身补血,当归尾破血(催血),不能乱用。以前用当归,都要分清部位,一钱一钱算得很仔细。现在去配药,药房的人跟我说,当归都长得很大,给你一整根,都啃光也不会出事情,当然,也没什么疗效,跟吃萝卜差不多。”&/p&&br&例证2:被萃取后的“药渣”冒充正品“我买西洋参的时候特别烦,有时候一泡就没有味道了。”有位医生气愤地说,这类西洋参早已被萃取过有效成分。骆诗文说,很多冬虫夏草也已被提炼,药材商将“药渣”用啤酒浸泡,误导消费者以为是真货。没有经过萃取的虫草外观饱满、色黄而亮,现在市场上至少70%的冬虫夏草,都被提取了有效成分,干巴巴的,虫体较硬,也没有香菇一样的香气。&p&即使正规药材市场,都充斥着以“药渣”冒充的正品,这让制药厂也很头疼。不买就得停产,买了药品质量肯定有问题。权衡再三,最终还是经济利益占了上风。&/p&&p&以下这些药材都发现过“被萃取”现象:人参、西洋参、党参、冬虫夏草、黄连、黄柏、牡丹皮、首乌藤、金银花、连翘、八角茴香、山茱萸、连翘、桔梗、淫羊藿、川贝、五味子、益母草、泽泻、白术、鸡血藤,柴胡、穿山甲、紫河车等。&/p&&br&&br&&br&&p&&u&中草药有着几千年的辉煌历史,我们大多数人包括一些不懂中医药的医务人员对中药都有着这样一种认识:中草药主要为天然植物,与化学合成的西药相比毒性小、副作用少,对人体无害,可以长期服用。&b&这种错误认识已给人类健康造成了不容忽视的损害。&/b&&/u&&/p&&p&&b&&u&在此还得提醒大家,中医是一门严谨的学问和技术,中药治病无论是以偏纠偏,以毒攻毒,都强调辨证论治,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选方用药,切莫自己凭“经验”乱用药。&/u&&/b&&/p&&br&&br&&p&如果想看我们拍摄纪录片过程中的其他见闻,&b&记得加微信公众号:纪录中医&/b&&/p&&p&(づ ̄ 3 ̄)づ&/p&
首先利益相关: 我目前在做中国投资最高的“纪录中医”系列纪录片,第一季《千年国医》 的微信公众号平台:纪录中医 纪录片由拍摄过《故宫》《敦煌》等作品的周兵老师担任总导演。 (づ ̄ 3 ̄)づ 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不免有些见闻—— 先说说我问过不少中医…
&p&4.12更新&/p&&br&第一个破百赞、二百赞、三百赞的答案,受宠若惊,于是更新一下(也免的在评论里发了)&br&&br&&p&1.有人质疑说我这篇没有回答题主的问题,没给题主指出出路。我觉得从题主的描述上看,他说他因为看了罗胖觉得有道理进而怀疑自己的专业,当然要釜底抽薪告诉他罗胖说的不对。如果这都不能挽回,我也说了,题主不适合从事中医工作,包括相关的文献等工作,你一直做一个你自己都不相信的工作很痛苦,也很难出成绩,应该换个专业(西医也不太适合,太容易动摇的孩子学这种学制长、培养时间长的专业不太合适)。&/p&&br&中医黑太多,不反对黑,但希望能有理而不是从感情上黑(这样黑一点意义都没有)&br&&br&&br&&p&2.其实很多小伙伴是对中医不了解,认为中医和3000年前一样,还是一点变化都没有,甚至有人质疑巫医分离啥的……中国古代巫医分离很早,比所谓现代医学早的多,现代医学直到现代意义解剖学开始才开始摆脱宗教桎梏。中国古代反而较早,在《周礼
天官》中已经有详细记载。《周礼》把“巫祝”列入“春秋大宗伯”职官中,而医师则属于“天官冢宰”管辖。从此医巫分家。如《内经》郑重提出:“道无鬼神”、“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指医)”。《史记》则把“信巫不信医”列作不可药救的六种病人之一。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成书之后,中医已经没有巫医的色彩了。&/p&&br&实际上中医理论一直有发展,感兴趣推荐看中国医学史,从内经时代到伤寒论的辨证论治,到金元四大家各自发挥,到明代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以及民国衷中参西,思想不断碰撞,理论不停更新。中医看似尊古,其实尊古是中国传统,后人都是在尊古名义下夹带自己理论卖私货……古书论述很少,说是解释,解释几十个字就写了一本书,&b&你能信这是解释而不是创新吗?&/b&&br&&br&&br&&br&&br&3.至于说中医认识手段不如西医的,其实认识手段是通用的。比如,好的统计方法、双盲试验、循证医学等是可以拿来用的,先进的观察手段、CT、核磁、内镜都是可以拿来用的。只要是为你的主要理论服务就行,比如统计学,比如循证医学,要不然孟德尔把统计学引入生物学遗传定律研究的时候,就宣告着生物学破产了,你有本事用你生物学自己的方法证明自己正确啊,别用统计学啊?&br&&br&&br&&p&4.有知友说,你说罗胖是错的,不能证明中医是对的啊?&/p&&br&罗胖的错误不能证明中医就是正确,但是可以证明他的质疑是没有逻辑道理的。中国古代中医有效性是有着历史的实践的,由于历史条件时代局限性,肯定不能用现在的评价方法追踪评价古代时的疗效,但从当时的文献记载来看,是确实有效的。至于现代中医,受到西医影响很大,也一直在搞中医的科学验证的问题,包括中医诊断,即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另外还有中医治疗效果及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及有效性检验,都采用西医与中医双重诊断及疗效评价来证明中医有效性,相关文献可从中国知网、SCI等数据库检索到。&br&&br&&br&&p&5.关于中药毒性的问题和不良反应的问题。&/p&&p&引用果壳网之前说的,任何毒性离开浓度和剂量说都是耍流氓(可惜果壳网在解释中药毒性的时候立刻开始耍了……)中药单味药的成分及靶点、毒副作用都有人研究过了。相信您如果真想看可以看,不想看我也没办法。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也是由于这些不良反应,医学才不断寻找自身的错误,不断发展,这是学科局限性所致,有些病有些毒性在现阶段就是认识不到啊,就如同反应停,它就和马兜铃酸一样,在没发现这个毒性之前,西医中医一样不知道他们的危害。此外,&b&马兜铃酸肾病大多是在患者自行服药,或者服用保健品,减肥药的情况下发生的,里面并没有中医的参与&/b&。你可以说某个物或某个药有毒,但那不是中医让你吃的啊。此外,针对单味药的药理毒理研究最起码在我看来是不够完整的,&b&比如马兜铃酸问题,应该在具体方剂的使用中,比如龙胆泻肝丸进行药理毒理的实验,最好还能结合适应症进行药理毒理研究&/b&,这样的研究才是真正对临床有意义的研究,发现什么有毒就禁用什么,这对中医很不幸,如果拿来对西医就更不幸了。任何学科都有过错误(上帝视角回顾来看),比如休克早年治疗建议收缩血管药物,后来发现这样致死率会更高,你不能因为出过错误就否定整个理论,不能说之前那些医生都是故意害人的,这是认识水平所限。中成药那些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都是答案中,大家也可以移步这个答案&/p&&p&&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为什么大部分中药的不良反应是尚不明确? - 玄璇的回答&/a&&/p&&br&&b&中药不是没有毒副作用,应该在中医师及中药师指导下使用,对于OTC,请按照严格说明书使用。遇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诊。&/b&&br&&br&&br&&br&&br&&p&6.有人问了,中医药理论这么多年了,完全用西医研究清楚了替代中医理论不更省事儿吗?&/p&&br&医学不是简单的认识事实的过程。而是通过认识到的事实形成理论,并把形成的理论进行推演作用于人体并取得效果的过程。西医在认识世界上借助现代科学有一些先进性,然而如同盖房。有了水泥、砖头、钢筋远远不够,需要运用设计理论来建造大楼。西医学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发展的潜力,还有很多东西要做,西医在某些方面毫无办法。比如功能性疾病,比如癌前病变,我们可爱的西医内科学老师告诉我们,内科只能治好两种病,一种是大叶性肺炎(肺炎链球菌),另一种是原因明确的缺铁性贫血。所以西医目前是远远做不到取代中医的盖房方式的。中药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否则就不是中药,最多算西药。&br&&br&中医理论是古人多年实践得来。其实科学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通过理论模型来解释的过程啊,只是理论模型不断进化,不断扬弃而已。实际上阴阳你可以简单的类比为一个事物有两个面,是一种分类方法,和辩证法相似,并不难理解。中医古代由于观察手段匮乏,通过人体外在表征推断内在变化,形成了完整的黑箱理论,这套理论行之有效,而且现代中医很多将现代化的观察方法收入在内,运用现代检查手段,但仍然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际上中西医只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采取了不同的角度。况且研究中医各种术语本质的人多了去了。中医也不排斥问为什么。&br&&br&中西医有互相学习的势头。西医也在学习中医的系统论观点,注重病人的整体生活质量,不再将人看作机器,注意心理治疗,减少病人痛苦。中医同时也在学习一些西医的思维和治疗技术。中医应用现代化手段丰富自身的方案目前看还在探索的路上,但也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中医的脏腑是功能的集合,实际上是根据指令输入-反馈建立了黑箱理论,实践中验证是有效的。&br&&br&&br&&p&7.还有人质疑我不如罗胖混的好,所以就让我缴械投降的我就不理解了……&/p&&br&术业有专攻。余私以为,我搞传媒肯定不如他(要不然公众号半死不活的),但是讨论中医学相关的,恐怕他跟我比还是要做更多的功课。您的意思是,只要是名人,混的好,社会地位高说的就是对的?这价值观太污我不敢看。一个暴发户告诉一个坐学术冷板凳的专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专家就应该甘之如饴的接受?鲁迅是父亲去世以后悲伤之余的话,而且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交给你这篇课文的时候注解客观评价了鲁迅这一句话(我就知道很多人看书根本不看脚注)。至于说中医落后,那就更呵呵了,你成绩比别人差,别人说的就都是对的,你说的就都是错的?你就要放弃自己的学业转行干别的?
&br&&br&&br&&p&8.有人说中医一人一方,都是主观判断,不客观?&/p&&p&中医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标准。你要说四诊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判断,实际上,西医查体也是一样的存在这样的问题,不管西医中医,对于难以达成共识意见的,需要辅助检查的佐证,在没有辅助检查的年代,需要靠试验性治疗来佐证。中西医都有个体化治疗方案。&br&&br&------------------------------------------以下为原答案--------------------------------------------------------&br&&br&&br&&br&说实话,连罗胖这样啥都不懂,就敢胡说八道你还信了的水平,也真不应该学习中医了,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的了解还不如一个局外靠传媒起家的人,一个医学生,应该对医学内容更有逻辑,而不是看别人臆想的“罗辑思维”。&br&&br&&/p&&p&言归正传。那咱们就好好看看这篇《你为什么还信中医》。当我带着谦虚崇敬的心情好好拜读了老罗的大作之后,概括起来就几个字,自以为是,不值一驳。&/p&&br&&p&由于边看边写,逻辑只能顺着罗胖逻辑逐一反(tu)驳(cao),请看官见谅,以下高能吐槽区:请抓好扶手,系好安全带!&/p&&br&&p&全文以日食的故事为开端,不得不说学新闻传媒的讲故事确实比搞科学的拿手,但是再好的故事也改变不了科学道理。用日食、地震前动物异常活动想要说明,看起来的相关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相关。那怎么才能证明事件相关呢?用坏血病的例子引出了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简称RCT)。话锋一转,指责中药没有双盲实验。&/p&&br&&p&“中医发展了几千年,却一直没有形成一套类似对照试验这样判断疗效的可靠方法……”一看你就不看文献,回家,用别人估给你的13亿买点儿中国知网数据库,要实在不行可以买万方数据库看看好不,辩解这样的问题都觉得心累,咱开嘴炮之前能不能做点基本的查书工作?你说啥?中文文献不可靠,必须SCI?那好吧,你自己去查SCI中医药相关内容吧,学会检索技巧一定能查到的哦,要不你以为中医药大学、中医科学院那么多人每天都在干嘛(虽然本人不赞同搞这种古方验证性研究,但是看到罗胖这样的人,不得不说他们做这些也不算浪费钱)……&/p&&br&&p&攻击《本草纲目》,简单逻辑是,本草纲目有些条目(注意是有些,不是全部,甚至都不是大部分)很搞笑,明显是瞎写,所以中医是瞎扯瞎编的。李时珍还真是倒霉,写本儿书被万年黑。话说中医那么多书,你们就拽住这一本不放是不是不厚道啊,从来没人说过《本草纲目》就没有错误(敢问罗胖你懂版本学吗,你看的哪个版本的……你说这看起来就很荒谬,是不是对未知领域缺乏敬畏了,按您的观点,好赖要先做个随机对照试验才能证明其荒谬啊),你咋不拿16世纪的西方医学典籍对比正确率呢?比这个有意义吗?现在看病也不是按照《本草纲目》记载的药用药效药量来说的,你要这样你咋不黑史记呢?都说史记好,咋现在研究那么多错误呢(详见武王伐纣时间、武帝本纪、五帝本纪等),有错误还能是好书?&/p&&br&&p&“中医和中国很多文化一样,崇古思想很严重,越是古老就越正确,恨不得向原始人讨教医术。后人对前人盲目的跟从,缺乏自我修正机制,你质疑古人那你就是自己没有领悟好,是你自己的学艺未精。这导致的结果就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时间越长,堆积的错误就越多,看似博大精深,其实积重难返。”一厢情愿的理解,你爸、你爷爷告诉你任何东西你都深信不疑吗?你看看伤寒温病打架打了那么多年,就知道中医有没有进展,看金元四大家,就知道中医是不是墨守成规,看看瘟疫论,就知道中医对于传染病学是不是陈陈相因……以上例子,不胜枚举。中国尊古是一种传统,各行各业都是这样,然而,尊古没有影响中国各行业的发展,更多是一种形式,或者说一种对古人的尊敬,实践中,每个人都会提出自己新观点、新理论、新学说,只是可能会从古籍中寻找相应依据而已。实在找不到依据的,也会自己创造,不信你看《医学衷中参西录》阿司匹林石膏汤。&/p&&br&&p&
“……我们今天所说的“西医”其实是指现代医学,……已经不再有东西方的区别,它和其他自然科学遵循着同一种标准——观测,实验,证据,逻辑……”把医学当做自然科学的罗胖啊,好好学学医吧,不管是你所谓的过时落伍不科学的中医,还是闪闪发光的现代医学,你看看机械唯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是哪个世纪的事儿吧,请注意,这21世纪马上都20年代了,还不知道医学不是自然科学,不能简单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等同吗?免费给你科普吧,光彩熠熠的现代医学已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了好嘛,不要用上个世纪甚至上上个世纪的“现代医学”的概念黑中医好不?&/p&&br&&p&至于质疑阴阳、五行、天人相应学说,认为这个学说明显不科学就更令人呵呵,我还没见过这么简单明快否定别人的学说的(你推崇的随机对照试验呢?)。实际上这是一种理论模型,只要可以解释一定的现象,通过理论推导,可以预测或者解决一些问题,就是合格的模型。以上学说都经过实践检验,是经过取舍的,而不是罗胖说的不可置疑的公理(公理这种东西是典型的西方思维,中国古代思维没有这么局限、固执)并不是完全按照学说模型机械应用的。至于你说这些模型没有科学基础,物质波、元素周期律(在原子结构发现以前)甚至罗胖举的例子柠檬治疗坏血病在发现其作用机制前也没有所谓的“实证基础”,但不影响其运用,不代表其不科学。&/p&&br&&p&拿解剖攻击中医。中医早期也是有解剖的,《黄帝内经》就有很多记载,有些记载精确度还挺高。后来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解剖受到限制,中医就进入了黑箱理论,运用外在表征推断内在病变,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系统性理论体系,效果显著。这与西医还原论的方法论不同,近来,现代医学也越来越注重系统论,也是与中医理论相近的。至于说五脏六腑,实际上是指功能。罗胖赞美了王清任,但是不知道一句话“《医林改错》,越改越错”。最黑的是,你不知道中医有外科吗,不说刮骨疗伤啥的,太老,明清以来中医一样有外科,也做手术,不信请自行百度。&/p&&br&&p&黑完中医黑中药,黑完中药黑中医,不断循环是其逻辑。黑“万能神药”板蓝根。但是,请注意:&b&没有一个中医说板蓝根是万能神药,没有一个中医说清热解毒治一切,没有一个中医遇到瘟疫就用板蓝根的。&/b&说明书写的很明白,你非要乱用还能怪中医吗?这么用板蓝根的,往往是&b&西医&/b&或是&b&不明真相的群众&/b&。你说中医对什么病,包括埃博拉都敢辨证施治,缺乏对未知的敬畏之心,那你咋不说现代医学对未知的埃博拉怎么也敢收入院呢?怎么也敢一般治疗对症支持呢?(就是几乎没有对因治疗)这不是典型的对未知事物没有弄明白瞎治嘛,对未知没有敬畏,典型的不负责任!我们要都对未知领域保持敬畏,不知道地球上多死多少人(包括“现代医学”)。&/p&&br&&p&你看你看,我跟你说治疗了,你跟我扯诊断。这个病名就是现代医学发明的,运用现代检验技术进行诊断的。技术设备不分中医西医,科技发展中医也不是故步自封,为啥用检验技术诊断就是中医不行了呢?中医诊断技术从来也没有放弃发展,之前说中医不思进取,一旦运用现代技术就说中医不行,你咋不说用电脑,用打印机打印不用宣纸,不用毛笔写汉字就代表汉字不行,汉语落后呢?&/p&&p&中药上市有特殊政策,不用做药理毒理实验?你是不是觉得中成药就是几个老中医一拍脑门一拍大腿,到药监局要个批号就能上市?一把年纪了怎么还图样图森破呢?双盲试验,毒性试验现代中成药不做?拜托,咱能不能平心静气的调查一下再说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懂吗?对你不懂的中医药保持敬畏之心懂吗?算了,怕你说查过查不到,你查查洁尔阴,金花清感颗粒,有没有做过药物临床试验,有没有毒理实验?你所谓那条规定,不断章取义行不?人家说的是“&b&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是指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b&该类中药复方制剂的具体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这不是没有验证,而是广泛的人群的实践验证。&/p&&br&&p&得了,说完人群广泛验证又开始扯慢性毒性了,逻辑还真心不错。首先声明,&b&没人说中药无毒副作用&/b&。&b&中药是有毒副作用的。在周代,就把一切中药称为“毒药”。&/b&古人认为中药有偏性,乱用有害甚至致命,中药无毒副作用这个观点不是严谨的中医提出的,是近年来减肥、健身、养生等机构提出的,这个黑锅不能让中医背。其次,中药既然是药,有毒副作用,就需要在中医医师及药师的指导下使用,不明真相的群众自己随意吃药,过量吃药,吃出肝损害肾损害回头怪中药不好,这是什么道理?扑热息痛你过量吃几天还能肝衰竭呢?难道因此就说西药也不好?中药古有古籍,今有药典,什么用量,有没有毒,如何服用都有严格要求,并且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医师及药师的指导下使用。&/p&&br&&p&最后,罗胖童鞋给中医中药指出了一条出路,“爬出来吧,给你自由!”——“&b&废医验药&/b&”。这提法和100年前没有任何区别,但既然100年前没做到,今天想做到也是不可能。中药之所以是中药,就是因为它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脱离了中医理论,它与西药没有任何区别,若要说有区别,可能的区别是,纯度低,效果差。中药之所以有着无可比拟的疗效,是与中医理论密不可分的。只有在中医理论知道下使用才有良好的效果。&/p&&br&&p&罗胖一说自己不喜欢辩证法,我就明白他为什么这么简单片面了。辩证法不是诡辩论,如果你认为好就是好,坏就是坏,那罗胖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拍电影都明白不能简单用两个字评价一个人,罗胖搞了这么久传媒居然不明白事情不能简单用好坏来评价吗?&/p&&br&&p&罗胖后来提出,地心说也是几乎可以解释所有问题的,但是还是应该要被推翻,因为地球围着太阳转是真理;就是要追求绝对真理。我要说,照这么说,虽然牛顿力学三定律几乎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但是现在还在用就是错误的,就是没有价值的,就是不进步的,因为真理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b&让我们高呼,废除腐朽落后错误的牛顿运动定律!&/b&&/p&
4.12更新 第一个破百赞、二百赞、三百赞的答案,受宠若惊,于是更新一下(也免的在评论里发了) 1.有人质疑说我这篇没有回答题主的问题,没给题主指出出路。我觉得从题主的描述上看,他说他因为看了罗胖觉得有道理进而怀疑自己的专业,当然要釜底抽薪告诉他…
先举几个例子。&br&&br&我的一个姑姑,患了肌无力,去西医看,西医说的很明白,我们治不了这个病。很多人劝她去中医看病,她回了一句,不相信中医。好吧,那怎么办,西医治不了那就在床上躺着吧。躺了几年想明白了,又去找中医,现在能自由活动了。&br&&br&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西医无理智的信任,即使西医明确告诉不能治,也要找西医。这才是真正的迷信!然后所有希望破灭后来找中医治。现在多少人是这种情况,中医治的病有多少是西医治不了的,如果中医无效,早就消失了。&br&&br&另一个例子,我妈妈有个朋友,长期失眠,多年来看遍中西医无解,花钱无数。我回国去看望她,问她什么时候开始失眠的。她说她丈夫生病去世的时候心里难过,从此失眠。我的判断是,思虑伤脾,心火不降,故而失眠。开了下气汤一副,一周痊愈。&br&&br&后来我真是纳闷,我充其量不过是个医学爱好者,竟然完爆这个阿姨见过的中西医,原因何在?&br&&br&先说中医,我自己是学物理的,各种坚深的理论不敢说完全掌握,最起码有点了解,看过中医的理论,确实理论水平很高,系统性远超西医。历史上的中医圣手,学理论就要几十年。再看看现在的中医大夫,基本都是大学考不上的,几年毕业。我就不想信这种人能懂中医理论。我有次去巴黎旅游,遇到个中医大夫,跟他聊中医理论,他明显是一窍不通,来来回回就一句,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我真是服了,既然称为学说,必然有理论。我问他黄帝内经,他也是一窍不通。好歹我也能背几段。我屋里就有几个版本的黄帝内经。然后这个中医大夫还跟我吹气功治病,我问他气功是什么门派的,他也说不清楚,就说,我发功,病就好了。&br&&br&中医的庸医什么样子呢?道貌岸然,看病前先吹一顿牛逼,自己如何治好了多少癌症病人,然后牛逼哄哄的把脉,开药。经常会见到用蝇头小楷列出几十味药,哇,看起来好牛逼。但是无效,为什么?因为他不过是把所有他知道的对症的药都列出来,来一个乱枪打鸟,但是这样的结果是药效互相牵制,根本无效。&br&&br&我从小身体不好,看过无数中医,几乎都无效,全是庸医。没办法自己学医,现在家里人的病都由我治。很遗憾的发现,见到的最好的中医大夫竟然是我自己。&br&&br&再说说中药。我一次在北京机场的同仁堂买了几盒人参健脾丸,每盒10丸,5块钱左右。药效嘛,几乎没有。这也是很显而易见的事。5块钱一盒的药,能用什么好人参。传统的中药,炮制都是很复杂繁琐的工作。现在食品的安全都无法保证,药品更没什么标准。譬如附子,只规定乌头碱含量不得超标,其他的呢?实际上其他的另外加入的有毒物质根本不管,有效物质也根本不管,根本缺少量化标准,在造假泛滥的今天,能有效都奇怪。&br&&br&以上就是中医所存在的弊病,医生素质,培训体系,中药质量都不行。西医好歹是系统化培训,量化管理,流程化操作。很多为中医摇旗呐喊的,不正视中医的弊病,不改革自身的问题,只有死路一条。&br&&br&再看看方舟子是如何批判中医的。首先,说中医不科学。当然是不科学的,中医为什么要科学,又怎么可能科学?科学是近现代才有的概念和标准,中医已经存在几千年了,拿现在的标准去评价几千年前的东西,本身就是荒谬的。中医著作浩如烟海,很多即使是很著名的著作都有一些很荒谬的内容,但不能因此否认它的理论和作用。譬如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根本没有几个药方,讲的大部分是保健养生,其中一段为:&br&&br&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br&&br&基本就是告诉人生活规律,不要暴饮暴食,我实在看不出什么有违常理的内容。&br&&br&我曾今查过美国FDA的一些关于保健品的材料,譬如小球藻。其具体报告大概内容为:1,可检测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2,可检测的有毒物质含量,3,双盲试验。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内容,就是真正起保健作用的物质成分不明,也就是说,只知道它有益健康,具体为什么,不知道。同时又没有不良反应,就允许上市。&br&&br&这和中药的很多成分和中医的很多方法不是一样吗?当然中医没有条件做这种严谨的检测和验证。知道这种药有效,但是不知道什么成分起作用。那么为什么同样的情况,中药要被禁止,中医是骗子,小球藻要被推广?&br&&br&再来看看西医的荒唐史。&br&&br&&a href=&///?target=http%3A//.cn/GB/paper503/9.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人民网―鲍林:维生素C大论战&i class=&icon-external&&&/i&&/a&&br&以下为部分节选&br&=======================================&br&日,美国著名学者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以93岁高龄在他加利福尼亚州的家中逝世。“美国之音”在播发他逝世的消息时说道:“鲍林先生是惟一一位先后两次单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鲍林曾被英国《新科学家》周刊评为人类有史以来20位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与牛顿、居里夫人及爱因斯坦并肩。爱因斯坦昔日曾由衷地称赞鲍林:“此人是真正的天才。”然而,路透社在报道鲍林逝世的消息时却说,他是“本世纪最受尊敬和最受嘲弄的科学家之一”。&br&  一个“最受尊敬”的科学家之所以“最受嘲弄”,在于他提出了对维生素作用的新观点,尤其是主张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br&  鲍林自称是“化学家、物理学家、结晶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和医学研究者”,他不是医生。可他偏偏引发了医学领域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论战。&br&  新观点被医界拒绝&br&  鲍林根据自己多年&br&  的研究,于1970年出版了《维生素C与普通感冒》一书。书中认为:每天服用1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维生素C可以抗病毒。这本书受到读者的赞誉,被评为当年的美国最佳科普图书。&br&  可是医学权威们激烈反对鲍林的论点。有的说:“没有任何证据能够支持维生素C可以防治感冒的观点。”有的说:“这对预防或减轻感冒没有什么用处。”权威部门也纷纷表态。例如美国卫生基金会就告诫读者:“每天服用1000毫克以上能预防感冒的说法是证据不充分的。”美国医学协会也发表声明:“维生素C不能预防或治疗感冒!”只有个别医学家及几百位普通病人用自身的经历支持鲍林。&br&  鲍林身陷重围。攻击他的人说他根本不是医生,没资格来谈论维生素C防治感冒的问题;还有人干脆把他讥讽为江湖医生,或说他用维生素C防治感冒是江湖游医式的宣传。尊重他的人则叹惜他晚年“不安分”,说他完全可以安享荣耀,可他非要闯入医学领域,而离开他自己的化学“主流”太远。&br&  然而,鲍林不管这些。1979年,他和主任医师卡梅伦博士合作出版了《癌症和维生素C》一书,建议每个癌症患者每天服用10克(1克等于1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建议癌症患者“尽可能早地开始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以此作为常规治疗的辅助手段”。他们说:“我们相信这种简单的方法将十分显著地改善癌症治疗的结果。”&br&  但是,权威们更不相信这种观点。鲍林先后8次向国家癌症研究所申请资助,以便通过动物实验作进一步研究,可这位世界知名科学家的每次申请都被否定,他只能靠“许多人资助”来工作。即使如此,权威机构和权威人士还是声明:维生素C对癌症没有价值。此时仍然是一些病人用自己的实例来支持鲍林的观点。&br&  1985年,鲍林又写了一本有关健康长寿的书。他在谈及“一种提高健康水平的摄生法”时,介绍了12项具体步骤,第一项就是:“每天服用维生素C6克至18克,或更多。一天也不要间断。”他认为,“这种摄生法的主要特点就是增补维生素”,他自己则是个多年的身体力行者。他说:“1985年我写这本书时,每天服用4片营养物质加上18克维生素C。”鲍林认为,不管你现在年龄多大,每天服用最佳量的维生素(逐步增加维生素C用量),都是有益的。他说:“从青年或中年时开始,适当地服用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进行一些健身运动,能使寿命延长25年至35年”。“如果你已进入老年,服用适当的维生素并进行一些健身运动,可以期望使衰老进程减慢,延长寿命15年或20年。”他的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可以益寿的观点自然又一次被医学界所拒绝。&br&  剂量多少之争&br&  医学权威们与鲍林的最大争论焦点在于维生素C的用量。鲍林认为,“对大多数成人来说,维生素C的最佳摄入量是在2.3克~10克的范围内。”如果需要,还可以增加到每天20克、30克或更多。鲍林认为,无论是对付病毒、癌症还是抗衰老,维生素C的用量都大大高于当时的规定用量。所以严格说,剂量之争是双方的关键之争。&br&  在鲍林去世之前,美国的权威机构———食品营养委员会对维生素C的推荐剂量是每天60毫克,有些营养学家认为只要30毫克到40毫克就行。可鲍林向人们建议的服用量是专家推荐剂量的几十倍到几百倍,这自然要遭到医学界人士的坚决反对了。美国健康基金会主席明确告诫人们:“所谓的大剂量维生素疗法必须避免。”医学界反对大量服用维生素C的重要理由是:这会使人得肾结石。但鲍林反驳说:尽管理论上有这种可能,可是在医学文献中没有一个肾结石病例是因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而导致的。&br&  在鲍林去世之前,双方始终是各执一词,互不相让。&br&  功过是非谁能定&br&  为了强化论点,鲍林在1985年的书中引用了首次从植物和动物组织中分离出抗坏血酸(维生素C)而荣获诺贝尔奖的艾伯特·圣捷尔吉博士给鲍林信中的一段话———“就抗坏血酸而言,从一开始我就感到人们被医学教育引入歧途了。他们认为,如果不吃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就会患坏血病;假如你没有患坏血病,就是完全正常的。我认为这是一个重大错误。为了有完全健康的身体,你需要非常非常多的维生素C。我自己现在每天服用1克。这个剂量并非意味着真正的最适合剂量,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人可以服用任何剂量的抗坏血酸,一点危险也没有。”&br&  然而,艾伯特·圣捷尔吉的看法同样没有被美国医学界所接受,而美国医学界的态度又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医学界。&br&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直到鲍林逝世以后,我们才初步看到了关于维生素C剂量和作用方面的一点变化:1&br&  995年2月,美国心脏学会和部分营养学家向美国国家食品与药品管理机构建议:将维生素C的每日推荐量由60毫克提高到250毫克到1000毫克。&br&  1996年4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声称:一个人每天摄入200毫克维生素C是最理想的,而不是60毫克。&br&  1996年《纽约时报》报道的一则调查称,约有30%~40%的美国人在服用维生素C,其中1/5的人每天服用量超过1克。&br&  日新华社电:《美国临床营养杂志》报道,研究人员对247名年龄在56~71岁的妇女进行了调查,其中有11%的人每天补充维生素C超过10年,这些服用者没有一人得白内障。研究人员认为,长期补充维生素C,可使白内障的危险减少77%以上———而鲍林早在1985年前就这样论述了,然而医学界原先不相信。&br&  2000年美国药物研究所食品和营养委员会的评估认为:成人每天服用不超过2000毫克维生素C是安全的。&br&  有报告称,据对14例临床实验证明,每天口服10克维生素C且连续3年,未发现1例肾结石。现在,多数医学界人士相信,维生素C确有一定的防治感冒的作用。研究发现,每天摄入300~400毫克维生素C的男性,要比日摄入量60毫克及不足60毫克的人多活6年。&br&  如今,许多专家承认:维生素C有抗癌作用,能预防多种疾病,包括老年痴呆症。有报道说,“对18例晚期癌症患者,每天1次给予维生素C10克~20克静脉滴注”,结果14例全身骨关节痛患者治疗1周后有7例明显缓解。&br&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教授在2003年说过,他每天服用维生素C400毫克,并已坚持10年,并认为对预防血管硬化和防癌有益。上海市营养学会理事长柳启沛教授在1999年说:每日摄入1000毫克或更多的维生素C,没有发现有什么毒副反应,认为有关“肾脏的草酸结石和铁负荷过量”的毒性报告是没有根据的。&br&=========================================&br&&br&以上内容简而言之,Linus Pauling作为化学家,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方法算出人体需要大量维生素C,但是主流医学界并没有从理论上或者双盲试验进行反驳,而只是以他不是医生进行反驳。我想问,这几十年里,美国的主流医学界的科学方法都哪里去了?那些西医引以为敖的量化,流程,标准都哪里去了?&b&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然后指责别人不科学,我看的都要醉了。这一旷日持久的论战足以说明,最起码在那几十年里,西方的主流医学界逻辑荒谬,不尊重事实,缺少实验,纯粹是在耍流氓,根本配不上科学这两个字。&/b&我最反感西医的的是以一种高傲的独裁态度对待别人,所有的论调都是,反对我就是反对科学,我就是科学的代言人。西医,你真的配吗?几十年连维生素C能不能治感冒都没法验证,如此的低能,还有脸嘲笑中医。按照现在很多反中医的人的标准,这种低能低效的西医应该彻底废除!&br&&br&看看西医在某些方面是如何攻击中医的&br&&br&譬如中医的辨证施治,同样的病,不同的人用药不同。同样的药,治不同的病。这竟然成了攻击中医的靶子,西药的药瓶上不是明白写着几岁以下小儿药量减半,孕妇忌服之类吗?这难道不是同样的病,不同的人用药不同吗?西药的药瓶上不是经常还写着,主治由某某病毒引起的某某疾病和某某疾病吗?同样的内容,中医是伪科学,西医则是科学。西医就是这么明目张胆的耍流氓。&br&&br&譬如攻击中医的不治已病治未病,说中医把没病的病人治好归到自己的功劳是骗子。那么西医不是也有系统的预防医学吗?这么说西医不成了骗子集团了?不是也大量的使用各种疫苗,预防针,小儿麻痹糖丸吗?统计学表明把钱花在预防上效果远远高于把钱花在治疗上,中医这种思想可以说非常超前,竟然成了被攻击的理由。同样的内容,中医是伪科学,西医则是科学。西医就是这么明目张胆的耍流氓。&br&&br&还有人攻击中医起源于巫医,这种人对自然科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任何主流学说没有一个是从降生起就是绝对伟光正的。譬如化学的起源于炼金术,物理以前认为热量源于热质,数学以前不承认无理数,哲学源于唯心论,西医曾经迷恋放血,欧洲很多古老的大学最开始的主要学科都是神学。&br&&br&王福重嘴里的中医是这样的&br&&blockquote&小学没毕业的农民,隔壁失业的大叔,患了精神病的大爷,不想念经的和尚,嫌工地累的民工,要不到钱的乞丐,有了钱无所事事的土豪,都可以开中医诊所给人看病,而且突然某一天成了中医大师。你说你们找中医看病,胆子得有多大啊。&/blockquote&但是符合上述标准的明显是莆田系的西医大夫。中医几千年也没什么监管,期间当然有骗子神棍,但是从来没发展成莆田系这种大规模的谋财害命集团。只要挂上个西医的头衔就科学了,只要有个国际的合作就牛逼了,莆田系的发展壮大就是这么无脑的西医粉贡献的。&br&&br&再看看西医这套体系如何运作的。&br&&br&美国纽约以前有个眼科大夫William Bates, ,发明了一套恢复近视的锻炼方法,短期内使纽约85%小孩的近视恢复。但是,但是,纽约眼科协会立即撤消了他的行医资格。原因很简单,眼病都治好了,眼科大夫不是要失业吗?所幸后来一个丹麦人Leo Angart用他的方法恢复了自己25年来550度的近视眼,然后写书推广此方法,才令这种方法重见天日。还有一个例子是牙医,西方看牙镶牙都极其昂贵,其实牙医根本不需要什么了不得的技能,这么做纯粹是限制牙医数量哄抬物价,搞得英国人很多都镶不起牙。&br&&br&&b&也就是说这套体系不是以人民的福祉为目的,而是以获利为目的。一旦缺乏监管,就成以谋财害命为目的的莆田系。&/b&一个好的体系,譬如电脑,手机,汽车工业,应该向人们提供越来越廉价高效的产品,而医疗体系的价格越来越高。&br&&br&曾经看过一档节目,是在一虎一席谈里讨论真气运行法。一个国际糖尿病学会理事牛逼哄哄的说:糖尿病绝对无法治愈。听得我都要吐了。像癌症艾滋病这种公认的绝症都有治愈的先例,我就不信全世界没有一个治好的糖尿病。如果说绝对无法治愈,需要证明全世界所有得糖尿病的人一直到死都没有治愈,最起码要做几十年的跟踪调查。没有这些数据就敢这么大言不惭,这种逻辑混乱,科学素养极低的人竟然能当国际糖尿病学会理事,我对西医确实是失望至极。&br&&br&再说说中国的西医治疗方法。确切的说,西医在中国的治疗方法应该称为中国的西医。为什么呢?&b&因为很多在中国使用的西医治疗方法是在西方禁止的!&/b&&br&&br&&br&最典型的抗生素的滥用。即使在中国的三甲医院,抗生素输液都是极为平常的事。而在欧美,没有医生的处方,即使是一瓶青霉素眼药水都开不出来。如果感冒去医院,大夫会告诉你多喝水,多休息,吃柠檬,不吃药。我在欧洲十多年,只见过一次输液,是我朋友的老婆生小孩,在产科的病房里看到一个妇女输液,当然输的也未必是药。一边大骂中药有毒副作用,一边肆无忌惮的滥用抗生素,西医就是这么明目张胆的耍流氓。&br&&br&更不要说各种国外淘汰的疗法,药物,挂上一个高大上的名称就可以堂而皇之的骗人,这是中国才有的奇观。&br&&br&中国的西药质量也不咋地,同样的成分,同样的剂量,药效跟德国产的差十万八千里。我都无法想象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但事实确实如此。&br&&br&我有次去瑞士拉肚子,问旅馆要了点拉肚子药。我一开始以为是小药片,打开密封的锡纸,是很小一团柳絮一样的东西,用舌头一舔,立即就融化了,药效也不错。&br&&br&那么中医的价值是什么呢?&br&&br&1,就是长期验证其有效性。几千年来,中医中药纯粹是拿活人做实验,得出了宝贵的经验。老祖宗把这些人命换来的经验写成书留给我们。这些经验其实是以无数人的死亡为代价的,怎么可能没有价值?现在人得的病,大部分以前都有人得过,无数大夫用各种方法实验得出了一些经典的药方,广为流传。而遗憾的是由于战争和文革,很多药方失传,大夫被打倒,但是在某些地方确实有传承。譬如台湾。&a href=&///?target=http%3A//.cn/lilunshuji/zhongyizhiyao550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医之钥》_中医世家&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我看过网上的一段视频,一个小女孩脑瘤,就去做开颅手术,然后又长个脑瘤。没办法去找彭奕竣,开了副药,先是头痛,然后从鼻子流出一个血块,然后脑瘤就消失了。这个大夫极牛逼,打得牌子就是治疗各种癌症,肿瘤。如果无效,早就被砸了。&br&&br&2,就是逻辑上的合理性。中医的很多观念在本质上都是符合现代医学事实的。譬如中医治病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脾胃为后天之本,治病先治脾胃。为什么呢?中医的脾胃不是指两个器官,而是指新陈代谢的功能。作为一个生命体,区别于非生命体,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生命体必须新陈代谢。人必须吸收足够的营养,也必须把代谢产物通过各种渠道排出体外,如果这两个基本功能出了问题,就会带来一大堆奇奇怪怪的疾病。即使是吃药,也要保证身体能吸收才会有效,所以中医治病先要保证脾胃功能的协调,而当脾胃功能恢复后,很多相关的疾病也会自然痊愈。&br&&br&人之所以能在经历亿万年的进化活到今天,是因为人体有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药品之所以有效,不是因为药品替代了人体的免疫机能,而是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战胜了疾病。疾病对人体造成的任何创伤,都不是药品能够愈合的,而是人的免疫系统愈合的。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扶正祛邪,人体健康了,得病自然少了。对于很多疾病的治愈,有很多种方法,就如同出门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一样,对于人体里的病菌,可以直接使用抗生素消灭之,也可以改变这种病菌存在的外环境,人体,是这种病菌无法生长,病自然就痊愈了。&br&&br&&br&&br&&br&&br&无论反对什么医学,需要首先端正下逻辑思维。&br&&br&1,不理解的,不了解的,没有被验证的,不等于是错的。很多人不理解相对论,不理解阿司匹林在体内进行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但是人们认为相对论是对的,西医是科学的。很多人不理解五行八卦,没看过光帝內經,为什么中医就一定是错的?王福重就是这种人,我不懂中医,所以我要骂中医。推而广之,王福重该骂的实在太多了。&br&&br&2,科学的精髓是事实和逻辑,而不是以西医为标准的。中医无法量化就是错的,西医不做双盲试验也是错的,中医大夫胡说八道是错的,西医的糖尿病学会理事胡说八道也是错的。中医能有效治疗很多疾病是事实,西医能治疗很多疾病也是事实。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应该以逻辑和事实为标准,而不是以门派为标准,否则就是真正的反智的,迷信的。&br&&br&3,医学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等死的。管他什么医学,哪怕是巫医也好,能治病就好。如果某种病西医不能治,而中医能治,难道就要为了西医的信仰,死也不看中医等死?换过来也一样,如果某种病中医不能治,而西医能治,难道就要为了中医的信仰,死也不看西医等死?我相信知乎上不会有这种傻逼吧。&br&&br&说说我了解的中医理论&br&&br&阴阳&br&&br&阴阳理论简单的解释就是对立即补充。至于阴阳,只是两个符号。譬如白天为阳,晚上为阴。不是白天或者晚上更好,也不是一方要打倒另一方,看似对立的两方其实都不能缺少彼此。&br&&br&五行&br&&br&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最起码比汽车复杂的多。一般来说,越复杂的系统,故障率越高,寿命越低。但是人体正常运行个几十年轻轻松松,说明他自身有一个完善的自反馈系统,保证某项指标超出正常值后,系统能够纠正回来。&br&&br&简单的自反馈系统是某量超标后,有一个专门负责调整的电路或者机械结构让他回归正常值。而五行的模型则是通过相生相克的关系间接的进行自反馈,也就是说,这五个变量本身具有调节其他变量的功能,任何一个变量可以对其他四个变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以使系统保持长期的稳定状态。&br&&br&而西医的理论,几大系统之间没有什么大的联系。从理论本身来看,五行理论很优美。&br&&br&诊脉&br&&br&我认为诊脉是一个很高明的方法。因为血液流经五脏六腑,内脏必然会对血液的流动造成影响。通过对脉象的总结和验证,就能得出身体哪部分出了问题。&br&&br&如同一个电路,电路上各个元件如果改变,必然会对信号造成影响。相对于X光,CT,这些高科技玩意,我觉得诊脉才是廉价高效的高科技。但是中医对脉象的描述只是流于形象化,而不是量化。譬如&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br&&br&&br&那么中西医为什么没完没了的争吵?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懂中医的不懂西医,就骂西医。懂西医的不懂中医,就骂中医。然后两方对骂自说自理,一个说标准量化,一个说阴阳调和,从来不看看自身的缺点,不看对方的长处。然后大部分人既不懂西医,也不懂中医,就像王福重那样瞎搅和。&br&&br&&br&&br&===========================================&br&&br&没想到这么多回复,统一解释下:&br&&br&1,一些对自然科学根本不入门的人竟然以是否能看得见摸得着没检验事实的标准,请问电磁波看得见摸得着吗?重力场看得见摸得着吗?物理描述电场的电力线不仅看不见摸不着,而且根本不存在,那么物理是不是应该打成伪科学啊?&br&还有人说阴阳五行摸不着,听着都可气,阴阳五行是理论,竟然以是不是能摸得着来判断真假。牛顿定律摸得着吗?相对论摸得着吗?&br&&br&2,我不是大夫,更不能包治百病,我就是个医学爱好者。有的病我治过,可以有信心给你建议。大部分病我没治过,方法和疗效不敢肯定。望见谅。中医入门著作推荐 神医这样看病。对于医书的选择大致有以下原则,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看得懂的。很多中医医书都是狗屎,看起来就像偏方大全,还有的像玄幻小说。好的医书简明扼要,切中要害,如形意拳快攻直取,一击致命。&br&很多人问治近视的方法。自己上网查 Leo Angart,很多相关内容。&br&&b&如果得病了,中西医都看不好怎么办?推荐找中药药厂内部人员,这些人有很多水平很高的。或者直接在知乎上问,有一些人是懂中医的。另外可以找知道底细的道士,中医看病都是这些人的基本功。不过谨防假冒。&/b&&br&&br&3,若干牙医表达了他们的愤怒,原因很简单,没看清我写的是什么。我的原文是:&br&“牙医根本不需要什么了不得的技能”,而很多牙医竟然看成 “牙医根本不需要什么技能”,我就无话可讲了。牙医的重要性,技术难度,培训难度都不超过眼科大夫,胸内科大夫,骨科大夫。镶牙拔牙的危险性也远远低于为人开膛破肚。&br&&br&4,关于中药的安全性。中药确实有很多有害成分,其中有害的成分当然应该清除,但是很多情况下确实不能怪中药本身。譬如很多人诟病的重金属问题。有常识的人应该知道,中药材生长过程中内部不会发生核聚变,其污染是环境污染造成的,有的大米里也有重金属,但不能因此否定粮食的作用。也有的有毒物质是炮制过程违规造成的。古人早就意识到某些药材的药用价值,同时有有害作用,所以长期总结出一套方法去除其有毒物质,只是无法达到现在那么精确而已。中药也是有量化的,但是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只是精确到克的级别,而不是分子级别。中药所使用的大量药材譬如大枣,生姜,茯苓,芝麻,橘皮本身也是食品或者调味品,如果说这些没经过大样本双盲试验证明,都不安全该废除,人就没法活了。&br&&br&&b&在基础理论,药品炮制,用法用量,毒副作用,有效成分分析,标准化生产方面,日本的汉方药做的好得多,很值得中国的中医界借鉴。在国际上大部分销售的中药产品都来自日本。&/b&&br&&img src=&/d7a80ce342344bcaf4e39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d7a80ce342344bcaf4e39_r.jpg&&&br&&br&&br&有些人没完没了的纠结双盲试验,伪装成很懂得样子。&b&麻烦你用大脑想一想,中国政府可能给中药特权不做测试就批准上市吗?那岂不是阿猫阿狗都能生产中成药了?&/b&&br&&br&中国药·品注册上市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DA)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任何药·品(无论中西药)在申请新药注册时必须全部进行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临床试验,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其中《办法》明文规定,Ⅱ期临床试验“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并且“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b&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b&。”而Ⅲ期临床试验更是强调“(Ⅲ期临床)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同时《办法》第三十条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批准的临床试验进行监督检查。”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若药·品“研究项目设计和实施不能支持对其申请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进行评价的”或者“申报资料显示其申请药·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存在较大缺陷的;”国家药监部门将不予批准注册申请。(该《办法》全文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页“法规文件”栏目中查到)&br&&br&5,关于中医药的临床试验记录和统计数据。中医的大夫,尤其是名医,都做医疗笔记,什么病人,什么症状,如何治疗,在古代叫做医案。很多的成药是从大量医案总结出来的,对某些常见疾病有显著疗效的。当然当时没有安慰剂对照组,没有几百个人不干活做双盲试验,这些都是受当时的生产水平限制的。现在的中药,也是做这些类似的实验的。&br&&br&6,我对知乎上的伪高知极度反感,张嘴闭嘴文献,格式,引用,检索,影响因子。好像真的很懂一样。这种人基本科研刚摸点皮毛,就好像掌握了终极真理一般。再看看这些人写的答案狗屎一般却要求别人按照科技论文的标准和格式写答案。这种德行就像某些人外语不过关却非要在中国人面前说英文单词一样,好像不说英语就没法表达清楚一样。这些人的判断标准就是美国人说对的,就是对的。中国人针灸是伪科学,美国人针灸就是科学。这种人的大脑还有什么价值。根据我在这一行的经验,已经发表的论文很多有明显错误。大部分搞科研的人在乎的根本不是真理,而是项目经费,谁搞的钱谁牛逼。所以很多人就是将错就错一辈子混饭吃。&br&&br&7,经常听说中医治好了什么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的疗效为什么没有统计数据?如果某人得了西医治不好的病,西医严肃的说,科学说这病治不好,等死吧!病人会怎么办呢?一般不会等死,而是死马当成活马医。当然,很多没医好,挂了。有些则是瞎猫撞到了死耗子,好了。我自己身边就有些这种例子,我相信很多人身边也有这种事。这其中大部分选择快乐的继续玩耍,而一部分比较较真,跑到以前的医院大闹,不是说绝症吗?怎么好了?&b&西医严肃的说,科学说这病治不好,就是治不好,你没死,说明当初误诊。&/b&西医就是这么明目张胆的耍流氓,不管如何误诊的,不管如何治好的,反正不是以治愈统计的,反正西医是没错的。西医很多东西就是这么统计的。这些批量的所谓被误诊的就成了我的某某亲戚如何如何,而统计的结果里不会显示治好。中国大部分中医粉不是因为懂中医,而是因为亲眼所见确切的疗效,相对于大样本大数据,更相信自己的亲爹亲妈患病治愈的经过。也就是说中医有如此多的弊病到今天还没有完蛋就是因为他的功效是被部分人民群众认可的。&br&&br&看看最高票回复的思维方式是怎么样的&br&&img src=&/3b8ceec527e83ebc72df6c_b.jpg& data-rawwidth=&541& data-rawheight=&2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1& data-original=&/3b8ceec527e83ebc72df6c_r.jpg&&然后他说&br&&img src=&/594d8ccab32e709cb0ce5e_b.jp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2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594d8ccab32e709cb0ce5e_r.jpg&&别人提自己所见过医疗个例就是不科学,我自己这么做就是科学的。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治好了就是瞎说,就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中医治不好的病西医治好了就是科学事实。无论如何别人的都是谬论,我的都是真理,听起来好像古兰经,不信真主的都是聋的瞎的,只有真主至大。这就是典型的西医思维方式,连拿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拿出的理论数据和实验结果西医都可以不承认,然后他问你要统计学数据,就这么明目张胆的耍流氓。然后另一个人就开始提他大伯。&br&&br&&img src=&/08caa9a788cecb3bf6c8_b.jpg& data-rawwidth=&541& data-rawheight=&2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1& data-original=&/08caa9a788cecb3bf6c8_r.jpg&&&br&&br&&br&====================================================================&br&吵来吵去没意思,来个老中医笑话调剂下&br&&br&有个日本兵来中国打仗,一日撒尿时发现一个蛋蛋绿了,就去找老中医。老中医说,根据我多年的行医经验,必须切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日本兵没办法,只好割掉。又一日撒尿时发现另一个蛋蛋绿了,就去找老中医。老中医说,根据我多年的行医经验,必须切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日本兵没办法,只好割掉。&br&又过几日,发现鸡鸡也变绿了,就去找老中医。老中医说,根据我多年的行医经验,是因为你的绿内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中药论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