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试题的力学研究现状怎样

您当前位置:扩展知识&&& 推拿生物力学 
                 
            推 拿 生 物 力 学
推拿作用机理
一、手法作用层次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组成由外而内依次为皮部、络脉、经络、经筋、肉和骨,这与现代解剖学的认识相似,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骨组织构建了人体的基本框架,神经和血管穿行其中。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是以这些框架组织完整及功能正常为基础的。推拿手法直接作用于人体,以力为作用特征,手法分三步骤完成。第一步,手法力的发动;第二步,手法力的传递;第三步,组织接受力后产生生物效应。
  手法操作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渗透”其中所谓“有力”,是指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应根据患者的病症、体质、部位等相应情况来决定。具有良好“渗透&性的手法,不仅可达到很好的疗效,而且操作时,患者会感到非常舒适。 手法作用于组织,其渗透程度如何,医生可根据手法选择、用力大小、用力方向来控制;组织接受手法作用力,如何产生相适应的生物效应以达到良好疗效,却是手法“渗透”到的不同层次组织的生物特性所决定的。如此断定,推拿手法直接作用所涉及到的组织层次,以及该层次所能接收到多少手法作用力能,是推拿疗效产生的关键。
  中医诊疗疾病,强调整体观念,讲究辨证论治,施以理法方药,处方按君臣佐使原则进行整体调节,推拿治疗疾病亦是如此。疾病的产生,纵然有诸多原因和途径,但主要病因和发病途径往往是治疗的关键,可能成为推拿治疗时手法作用的关键部位和层次。疾病的多样性导致了人体组织“手法最佳作用层次、次要作用层次、辅助作用层次、不适宜作用层次”的多样性,如果在对疾病的推拿治疗过程中,任意和无序的不分组织层次予以手法力能的释放,不但会大量消耗医生的体力及时间,而且不能集中手法力能产生最佳作用,还可能引发各种干扰反应,最终达不到好的疗效,甚至发生推拿意外。因此,组织有不同层次之分,手法亦应根据作用力所能达到的层次,或者说“渗透&程度而有所区别, 这里便牵涉到推拿手法的分类问题。建国以前历代对于推拿疗法的论述多散在于其他中医各家专著中,对手法分类的认识大多以疾病或操作形式为基础来划分,建国后的几本推拿专著,特别是五版《推拿学》教材,对推拿手法按操作形式分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六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于统一全国不同地区推拿从业人员对手法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今天,随着现代医学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人体的认识更加具体和深入
随着运用现代生物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推拿治疗机理,使得我们对推拿手法作用的认识,亦从操作形式逐步深人并立体化。无论是以传统中医理论的皮部、络脉、经络、经筋、肉和骨分度认识,还是以现代解剖学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骨组织结构分层认识来审视人体,都不应忽视其不同层次组织所具有的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和其接受手法的最大承受能力,或者说最佳承受量。因此,在已有的对手法作用形式认识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手法作用层次认识”作一介绍。可作用于人体不同层次的手法有:①表层作用手法,如摩法,推法,擦法等;②浅层作用手法,如揉法,捻法等;③深层作用手法,如攘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拿法,搓法,弹拨法等;④运动关节类手法,如拔伸法 (拔伸颈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法),摇法 (摇颈、肩、肘、腕、腰、髋、膝、踝法),扳法(扳颈、肩、肘、腕、腰、髋、膝、踝法),抖法等。 当然在手法具体操作时,传统手法及其临床实践中的变化很多,所能达到的层次有可能比较模糊,随着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认识将会变得清晰明了。更主要的是,建立这种观念,有助于推拿医生在临床上更加合理地选择手法、分配体力、掌握时间,以达到最佳功效。
二、手法动力学
  推拿以不同手法组合作用于相应穴位、部位和关节,通过手法的直接力、经络系统介导的生物学作用,来治疗疾病或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因此,手法研究是推拿研究中最基础的方面。由于科技水平、认识方法和手段等主客观诸多因素的限制,推拿手法的作用机理目前仍存在诸多疑惑。手法力作用于机体机械感受器,引起感受器发放动作电位,向中枢传人感觉性冲动信号,从而发挥对人体调整功能的激活作用。手法力作用于关节骨骼,导致骨关节结构空间位置的改变,从而消除对滑膜、关节囊、周围韧带、神经、血管的压迫或牵拉刺激,消除病理状态。推拿治疗同一疾病,不同医生实施时,可能存在着千差万别的效果,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各个医生手法作用力的差异。手法力是其治疗效果发挥的始动因素,手法动力形式的变化决定和影响着推拿临床治疗效果。 故从20世纪60年代起, 推拿学界就开始设想研究推拿手法,但由于实验技术的限制,这一设想直到70年代末期才开始起步。
  推拿手法的作用和应答过程, 大致可分为三步: ①施术者力的发动; ②受术者力的接受;③受力后局部及全身的生物反应。手法动力学研究是应答过程的前二步,其研究结果对于应答过程的第三步是至关重要的。
  手法动力学是传统推拿医学与现代生物力学相互交叉渗透的结果,主要利用生物力学等现代实验技术来观察、分析和研究推拿施术过程中手法力学特性的动态变化。它要求在对推拿手法正确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借助于电子测试技术、光弹性技术、电子计算机等科技手段来探讨推拿疗效的手法作用机制,以使我们对于推拿这门古老的无创伤性非药物疗法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性认识。
(二)手法动力学研究现状
  对手法动力学的认识,在生物力学介入以前,依据中医传统理论和经典力学理论,按模糊的手法作用力度来估计手法可能达到的层次,将手法分为五类:①手法用力很轻,仅达到患者体表或皮毛,能产生放松、柔软、舒适感的,可定为轻度手法;②手法用力较轻,可达皮下、血脉组织,有行气活血作用,能产生酸麻胀感者为较轻手法;③手法用力适中,可达肌肉组织,可解痉镇痛,清除肌肉组织代谢产物,并能产生可忍受的酸胀沉重感者,定为中度手法;④手法用力较大,可达深层组织、筋骨或脏腑组织,能刺激神经、解除粘连、促进内脏活动,并有明显酸麻胀痛感、电击感的,定为重度手法;⑤手法用力很大,或使用突然的爆发力,促使骨关节位置发生改变,能产生理筋整复、纠正错位功效的定为特重手法。这种分类从力学角度来认识手法,较之取类比象的传统认识已有所进步。在生物力学介入推拿研究领域后,开始对力的三要素之一作用方向重新认识和探讨。根据手法力方向的不同,对手法的认识和分类也有区别, 有垂直向下用力的(如按压法等),有水平方向直线用力的(如推擦法等),有回旋式用力的(如摩法等);根据力的作用方向的不同对推拿手法进行再分类,又可分成分力性手法(如牵引法等);合力性手法 (如捏法、拿法等); 剪力性手法(如屈法、折法等);扭转力性手法(如侧扳法等)。 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把手法动力学知识用于推
拿临床的初步尝试。
  1.推拿手法运动学研究推拿手法就其生物学本质而言,是具有特定运动规范的肢体运动,通过不同时间、空间序列上不同肌肉、关节的复杂动作而产生具有不同时间、空间变化的动力曲线。这一不同时间、空间序列上不同肌肉、关节的复杂动作是发动手法三维动力曲线变化的源泉,推拿手法运动学研究也构成了动力学研究的基础。
  手法运动学研究可从生物电子技术和力学工程技术两个不同技术角度进行研究。
  (1)生物电子技术  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动力系统,而关节则提供了肢体运动的轨道,因而通过观测肌电的时间一空间变化序列,可基本估计手法的运动学规律。通过应用皮肤表面电极测试一指禅推法、攘法、振法等常用推拿操作时上肢肌肉运动的时间一空间序列,发现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在一指禅推法操作中起着主要的动力作用,由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交替地兴奋收缩,带动着前臂、腕部和拇指在动作起始位的两侧进行往复的内外摆动;而在滚法操作中,前臂的旋后肌群和旋前肌群也作为主要动力肌群参与了肢体运动,首先由肱三头肌发力,使肘略伸展,随后前臂旋后肌群和肱三头肌协同收缩,使前臂旋后至约45°腕关节向前折屈,完成前滚运动,接着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和旋后肌群同时放松,旋前肌群收缩,使前臂旋前内摆,完成回滚动作;而在振法操作中,前臂的腕伸肌和腕屈肌则发生快速的交替收缩和放松,使伸屈肌群在每一短促的振动终了时,迅速地发生逆转,于是就产生了持续的振颤。通过生物电子技术,使得对推拿手法操作方式的描述从经验和观察方式向客观检测方式转化,修正了传统描述方式的不足之处,提高了对手法运动规律的认识。
  (2)力学工程技术  即使是一个最简单的手法动作,从动力学角度看,它也是施术者肢体的多组不同屈伸肌群带动多个关节完成的多个杠杆组效应的综合结果。各种推拿手法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具体体现在手法作用形式、用力的大小、用力的方向、用力的持续时间和操作频率等几个方面。手法操作的用力,不外乎直接用力、间接用力和混合用力。对于具体的每一肌肉或关节作动力学分析,在目前仍有很大的困难。限于现有的观测方法和手段,我们只能把施术者的肢体近似地看作为一个刚体,把多个不同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分力作用,近似为一个总的合力作用,用定性的,最多是半定量的实验分析结果来对手法“力”作用的动态状况予以描述。
  许世雄等在研究中医推拿摆动类手法中的攘法时作了计算机三维分析。其方法是选择上肢肩、肘、腕关节适当的运动参考点,贴上标志,用摄像机从不同的角度拍摄攘法操作中各关节的运动状态,然后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手法操作时上肢关节的运动学特征与攘法合力轨迹的变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当操作者的第五掌指关节及小鱼际吸附于治疗部位,前臂主动摆动,带动手臂手背来回滚动时, 产生“心型&合力轨迹;当操作者以基本相同的运动方式操作,但腕关节摆动幅度较大, 以致在前臂前摆时第5掌指关节略提起,则产生“葫芦型”的合力轨迹;若操作者在滚动过程中小鱼际完全吸附于治疗部位,或来回摆动时力量不足,则出现“∞字型” 的合力轨迹;而以掌指关节滚动时,出现“棒棰型”的合力轨迹。
 2.手法力的测定手法“力”是推拿治疗的前提,没有力的发动,也就谈不上应力接受和生物效应。经典力学理论对力的描述有三要素,即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但由于人体是个复杂的多杠杆复合生物体,其材料特性也不能以经典的牛顿线性力学性质所描绘,不可能通过经典力学得到圆满的解释。现代生物力学的产生,使我们有了正确分析手法作用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手法动力学的研究,我们有可能最终探明推拿手法的作用机制,而且对于手法力的量化、规范化和客观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手法力测定的一般技术
  ①力传感器:力传感器是将手法力转换成电信号关键元件, 最常用的是应变电阻测量技术。应变电阻测量元件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是金属丝电阻应变计及半导体电阻应变计。金属丝电阻应变计的优点是元件的价格较低,同批号元件性能之间的一致性较好,应变的线性范围较大。其不足之处在于灵敏系数较低(2.2~2.6),输出信号小,故必须配以应变电阻仪才能进行力测试工作。而半导体电阻应变计的优点是灵敏系数较高(100~180),输出信号大,以较简单的电子放大线路即可应用于力测试工作。其不足之处则在于元件的价格很高,同批号之间性能的一致性较差。压电薄膜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复合材料,其特点是在外界动态载荷的作用下迅速改变材料的电学特性。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生产的聚丙乙烯(PVDF)压电薄膜就是其中的一种,可供制造压力传感器。压电薄膜的优点是质地较柔软,能制造成柔性传感器。其缺点则是电压信号不稳定,零漂很大,适宜于测定动态压力信号,但对直流信号或超低频振动信号的测定难以控制测试精度。
  ②信号转换、放大: 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十分微弱且电阻变化信号不能直接通过电子放大电路加以放大,故手法力学测定系统必须要有一信号转换、放大电路,以便对该点信号进一步予以显示、记录和分析。
  ③测试信号显示和记录:动力学测试信号为一电信号,该电信号必须通过一定的仪器加以显示、记录,才能为研究者所观察、分析。
  显示是把电信号以便于观察的方式表现出来,以获得对信号的直观印象。传统的显不设备是示波器。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则可把电信号以动态曲线的方式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甚至可提供动态的二维、三维曲线显示方式,这是传统的示波器显示所不能达到的。
  记录是把瞬时即流失的电信号以某种固态的方式保存下来,以供进一步分析之用。传统的记录方式有多导生理记录仪、心电图机、光线记录仪等。
  ④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数据采集和转换。来自传感器的电信号是一种在时间上连续、在强度上不确定的模拟物理量。而目前广泛应用的微型计算机是属于数字计算机,只能处理在时间上离散、在强度上确定的数据量。要使计算机能处理来自力换能器的电信号,必须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据信号,这一过程成为模数转换或A/D转换。实现模数转换可以设计制造专用的模数转换卡(A/D卡),但一般都采用现成的商品A/D卡。
  储存。储存是把瞬时即失的电信号以磁信号记录保存下来,目前主要采用磁盘记录,也可用可录式光盘记录各种数据。
  手法力是一种动态力,而要描述某一特定的手法动力,需确定力的峰值、力的时间变化轨迹及在三维空间轴的不同投影。前已述及,经过A/D转换输入微机内存的手法动力信号是一连串的数字数据,这一连串的数字并不方便人们观察和理解手法操作的状态,须将其用动力轨迹曲线的方式显示出来,以便于直观地研究和分析。数据处理软件通过向显示内存读写数据,可以方便地把某一矢量轴上手法动力信号序列以动态曲线方式显示出来。
  数据分析。图形处理方式的优点是可以直观观察曲线的变化,而其短处则是处理结果的模糊性。当不同操作者的手法操作技能相差很小时,难以判断其间的差别。故手法动力信号还必须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式识别技术加以进一步的处理,以得出更为准确的处理结果。
  (2)推拿手法测定仪  测定手法的动力学变化的特定仪器称为推拿手法测定仪。20世纪80年代初期,山东中医学院与山东工学院合作,上海中医学院推拿系与同济大学合作,相继研制成功推拿手法测定仪。以后山东中医学院又应用手法测定仪对当时在世的推拿界前辈的代表性手法进行了测定和曲线分析。推拿手法测定仪的研制成功为推拿手法动力学研究及手法操作评价提供了一种客观性的现代实验工具,在推拿手法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把应变电阻计用环氧树脂等粘接材料固定在按三维方向排列的弹性构件的表面,当各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出现变形,电阻应变计也随之出现伸长或缩短的形状变化,引起其电阻值的变化。这一电阻值变化经过信号的放大处理,可以模拟信号或数据信号显示或记录下来,供人们观测和研究手法动力之用。
  推拿手法测定仪就是根据以上原理设计制造的,手法测定仪是由传力装置、力换能器及信号放大线路组成的。传力装置为平台和沿前后、左右和向下方向安装的悬臂梁。推拿手法在测定仪的平台上操作,手法力在时间和三维空间上的变化通过平台传递到由弹簧钢所制成的悬臂梁上,引起悬臂梁的弯曲变形。悬臂梁的弯曲变形,又进一步引起粘附在其两侧的应变电阻计一方伸长、一方缩短,使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将力信号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
  推拿手法测定仪以搞清各种手法动力形式为目的,对手法动力学特征分别作了客观形象的描记测试,从而准确地揭示了手法运动在各时空特征上的规律。用这一仪器对上海、山东等地不少推拿名家的手法进行了测试、描记记录,对一指禅推法、攘法、内功点穴等推拿流手法作了初步的较为客观的分析。通过记录分析,不仅可以提示被测手法特定形式的动力学参数,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产生这种动力形式的手法动作结构,使手法动力学研究从定性向定量化迈进了一大步。例如,对于一指禅推拿流派的几大名家分别用测试仪记录,由于
实际操作时摆动幅度大小、频率快慢、拇指着力部位、操作时拇指角度、劲力深浅、个人习惯等不同,在记录图上明显可分出各种不同风格的手法动力曲线。如朱春霆式一指禅推法动态曲线图的特点是周期短、频率快,手法垂直波幅值较低,回摆波与前摆波振幅接近,呈双峰型;王纪松式一指禅推法动态曲线图特点是周期较长、频率适中,垂直曲线舒展流畅,起伏势缓,上升角在67~70°之间,峰顶稍圆,呈40左右夹角,纵横向曲线在基线上呈蠕动波形;钱福卿式缠法曲线特点是周期短、频率快,垂向曲线上升角大,上升支陡峭,主峰锐,在下支下1/3处有明显回摆波升起,纵向曲线示前冲力与回摆后冲力均弱于2/3kg;丁季峰滚法曲线特点显示:手法周期较一指禅推法为长,频率适中,垂直波振幅高,上升支陡峭,上升角大,波峰尖锐,下降支的回摆波振幅可高达主波(前摆波)的1/3~1/2,波峰亦锐。
另外,根据大量振法典型动力形式曲线图,可区分为“平直型”和“起伏型”两种振法动态力波形曲线,对正确使用振法及对其作用机理的认识提供了客观指标。通过记录仪,保留了王纪松、朱春霆、王百川、钱福卿、丁季峰等不少推拿名家的手法操作曲线图谱,为推拿界保存了一份珍贵的财产,更为我们深入研究推拿前辈对手法内涵的不同认识提供了较为直接的客观依据。
  目前,推拿手法测定仪主要应用于推拿专业的手法教学工作,通过观察和分析操作者与标准手法曲线之间的差别来达到改正关节运动和肌肉收舒方式,掌握手法的正确操作方式和不断提高手法操作技能的目的。
  (3)推拿手法测定仪数据处理  推拿手法测定仪的研制成功,为推拿手法操作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检测和评价工具,有力地促进了推拿手法动力学研究和手法教学现代化的进程。但推拿手法测定仪本身只能输出供瞬时观察的电信号,该电信号既立即消失,又不利于保存。为了进一步研究推拿手法动力学,1987年开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推拿手法测定仪的数据处理后,在低档的APPELE一Ⅱ微机上实现了实时数据处理,对常用的两种手法―指禅推法和攘法的动力学数据进行了研究。推拿手法测定仪数据处理软件首先根据不同手法的曲线特征自动地测试数据进行周期识别,把一连续存放的手法动力信号划分成各周期,然后应用统计原理对手法各周期的不同数值进行分析。研究证实,推拿手法信号是一种周期性随机振动信号,操作技能的高低可以用峰值变异系数、时间变异系数、冲量变异系数等统计数据精确而客观地反映出来,操作技能较高的专家和教师的手法信号较为稳定,而操作技能较低的学生及实习医师的手法信号随机变化占有较多的份量。手法动力曲线与其操作方式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手法操作失误有其特征的曲线变化,手法动力曲线的变化规律可以数学方程加以描述,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中。
  近年来,上海复旦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对推拿手法测定仪的结构作了进一步改进,研制成中医推拿手法测力分析仪,将测力分析仪的输出信号输入电脑,并对攘法合力作用点的几何轨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产生合力几何轨迹不同形态的原因,提出了定量指标。许世雄等把141例攘法合力作用点轨迹按几何特征分为“心型&
(占30.9%)、
(占14.5%)、“8字型”(占23.O%)和“棒锤型&(占24.3%)。
  (4)脊柱手法动力测定  脊柱手法的动力测定对指导临床手法的应用及脊柱手法操作韵安全性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但与刺激性手法动力测定相比较,脊柱手法动力测定所涉及的技术及相关问题更为复杂。故脊柱动力测定的起步虽较早,但难以深入。有人应用应力传感器对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的力量进行了测试,测得其峰值在1~9kg的范围之内,一般为2~8kg,女性患者所需要的复位力量要略低于男性患者所需力量。该数据与国外同行所作的工作相比,得到的结果要低,其原因可能在于人种的差别及手法操作方式的不同。
(三)手法动力学研究展望
  推拿作用机理是国内外都在研究的课题。 构成推拿作用的三个因素(手法刺激性、局部组织生物学特性、人体生理病理状态 )之一的手法刺激是揭示推拿作用机理的前提,而正确的手法及动力学则是产生必要恰当刺激性的保证,只有对推拿手法的动力学正确分析才能对上述三个因素作出全面、正确、深入的研究。手法动力学研究的起步虽晚,却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手法动力学研究不仅仅是一个纯力学的基础研究方法,它与临床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限于观测手段尚不能同步发展,目前的动力学研究选择的手法多较为简单、易操作、重复性强,随着生物力学技术不断发展,更深、更复杂的手法动力学研究将会全面开展,并且,手法作用力的动力学机理的最终阐明,将为手法作用的应力分析、生物效应两个环节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但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问题与困难并存,手法动力学研究是伴随着现代生物力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如果随着新型电子传感材料、仪器设备、测试手段的不断更新,能在活体上作更加精细的、无损伤性的手法作用力实时测试,动态记录手法施术时的动力学指标变化,那么,手法动力学研究的突破将为时不远。
专题知识-发展史
-推拿作用原理
-推拿注意事项
-推拿常用介质
-推拿常用腧穴
-推拿功法练习
扩展知识-推拿治疗
-推拿相关解剖知识
-推拿常用检查方法
-推拿研究进展
-推拿生物力学
资源库-图片
学习互动-自我测试
& 2006 暨南大学 All Right Reserved 医学院中医系
地址: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上传用户:ggxvlzejqi资料价格:5财富值&&『』文档下载 :『』&&『』学位专业:&关 键 词 :&&&&&&&&&&&权力声明: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点击。摘要:(摘要内容经过系统自动伪原创处理以避免复制,下载原文正常,内容请直接查看目录。)目标:商量静态力学安慰对成熟脂肪细胞凋亡(PCD,Programmed cell death)及脂联素(APN,Adiponectin)及其联合受体(AdipoR1、AdipoR2)、内脂素(Visfatin)mRNA表达影响的研讨,为按摩推拿防治纯真性瘦削供给实际及试验根据。办法:1、以28日龄雄性SD年夜鼠(Sprague Dawley Rat)为试验资料,无菌收集附睾四周的脂肪组织,采取酶消化法分别造就成熟脂肪细胞,经由过程形状学不雅察、油红O染色法及RT一PCR办法检测成熟脂肪细胞标记性基因脂联素APN mRNA表达对原代细胞停止判定,并合营恒温振荡造就装配对细胞加载静态力学安慰;2、消化分别30只雄性SD年夜鼠附睾四周脂肪组织原代造就获得的成熟脂肪细胞并随机分为五组,OR组、60R组、90R组、120R组、150R组。经24h造就同步化后,依据响应的组别加载力分歧强度的安慰,逐日安慰2次,每次时长30min,距离时光为12h,持续3日,总计安慰6次。安慰停止后,搜集细胞提取DNA、总RNA,分离应用DNA凝胶电泳检测DNA Ladder的发生,不雅察细胞凋亡景象,RT一PCR半定量剖析Bax、Bcl一2基因mRNA表达的变更。3、依照第二部门的试验办法,获得年夜鼠的成熟脂肪细胞并随机分组,24h造就同步化后,依据响应的组别加载力分歧强度的安慰,安慰停止后,搜集细胞提总RNA,应用RT一PCR半定量剖析Adiponectin及其联合受体(AdipoR1、 Adipo2)和Visfatin基因mRNA表达的变更。成果:1、胜利分别及在体外造就成熟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成果呈阳性、RT一PCR法检测脂肪细胞特异性表达基因也为阳性,且表达的量稳固。2、DNA凝胶电泳不雅察到DNA Ladder景象的发生,且具有有显著的强度依附性,安慰强度越年夜凋亡景象越显著;RT一PCR半定量剖析各转速组别间的Bax、 Bcl一2基因mRNA表达程度的变更,Bax基因mRNA表达程度随安慰强度的加强赓续上升,且组间差别异常明显(P《0。01),Bcl一2的表达基因mRNA表达程度有轻度下降,但无明显性差别(P》0。05);3、 RT一PCR半定量剖析各转速组别间的APN、AdipoR1、AdipoR2、Visfatin基因mRNA表达程度的变更,①APN基因mRNA的表达:与OR组比拟,60R组与90R组APN的表达程度高于OR组,有及明显差别(P《0。01),呈上调趋向;与90组比拟,120R组与150组APN的表达程度低于90R组(P《0。01),有及明显差别,呈下调趋向;②Adipo Rl基因mRNA的表达:与OR组比拟,60R组与90R组APN的表达程度呈上调趋向,60R组高于OR组,但无明显差别(P》0。05),90R组高于OR组,有明显差别(P《0。05);与90组比拟,120R组与150组Adipo Rl的表达程度低于90R组(P《0。01),有及明显差别,呈下调趋向;③dipo R2基因mRNA的表达:与OR组比拟,60R组与90R组AdipoR2的表达程度呈上调趋向;,60R组高于OR组,但无明显差别(P》0。05),90R组高于OR组,有极明显差别(P《0。01);与90组比拟,120R组与150组AdipoR2的表达程度低于90R组,有极明显差别(P《0。01),呈下调趋向;④Visfatin基因mRNA的表达:与OR组比拟,60R组与90R组Visfatin的表达程度高于OR组,有极明显差别(P《0。01),呈上调趋向;与90组比拟,120R组与150组Visfatin的表达程度低于90R组,有极明显差别(P《0。01),呈下调趋向;结论:1、在现有的试验前提下,经由过程最年夜限制模仿成熟脂肪细胞在体内受力情况,胜利树立了模仿按摩力学感化机制的模子,为从成熟脂肪细胞角度商量纯真性瘦削病症防治奠基了基本。2、体外模仿按摩推拿静态力学安慰能增进成熟脂肪细胞的凋亡,静态力学安慰经由过程转变Bax和Bcl一2这对凋亡基因的表达程度来调控成熟脂肪细胞的凋亡是按摩能防治纯真性瘦削病症的主要机制之一。3、平日瘦削患者平日伴随严重的胰岛素抵御(IR),恰当强度推拿静态力学安慰可经由过程上调脂联素及其受体、内脂素的表达程度来下降瘦削患者的胰岛素抵御,从而到达瘦削病症的医治感化。4、高强度的推拿静态力学安慰使得脂联素及其受体和内脂素的表达程度下降,提醒强安慰可激活某种负反应调理机制,克制脂联素及其受体和内脂素的表达程度,但详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讨。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static comfort on the apoptosis of mature fat cells (PCD, Programmed cell death (APN, Adiponectin) and adiponectin receptor (AdipoR1) and its combination, AdipoR2), visfatin (Visfatin) mRNA expression of the research, for the prevention of pure massage and tes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upply of thin. Method: 1, to 28 day old male SD rats (Sprague Dawley Rat) for the test data collected in sterile epididymal adipose tissue around, by enzyme digestion method respectively produced mature fat cell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e shape of indecent, oil red O staining method and RT PCR method to detect mature fat cells marker gene adiponectin APN mRNA on the expression of primary cells and stop judging, the temperature oscillation makes assembly comfort on the static mec 2, digestion respectively 30 male SD rats epididymal adipose tissue around the primary has obtained the mature fat cel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OR group, 60R group, 90R group, 120R group, 150R group. After the 24h created by the synchronization, the response of the group to load strength of different intensity of comfort, comfort 2 times, each time 30min, the distance of the time is 12h, 3 days, a total of 6 times to comfort. Comfort stop after collecting cells from DNA, total RNA, isolated by DNA gel electrophoresis of DNA Ladder, observing apoptosis scene, RT Bax, Bcl PCR and semi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xpression of mRNA 2 gene changes. 3,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departments of the test method, to obtain the rat's mature fat cells and random group, 24h after the synchron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ponse of the load strength of different intensity of the comfort, comfort after stopping, collect the cell to carry the total RNA, application RT a PCR semi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diponectin and Visfatin (Adipo2, AdipoR1) and mRNA gene expression changes. Results: 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il red O staining results were positive and PCR was positive, and the expression of RT was positive. 2, DNA gel electrophoresis observation that DNA Ladder phenomenon, and has significant strength dependence, comfort strength more apoptosis phenom the analysis of semi quantitative RT PCR the speed between the groups Bax, Bcl 2 mRNA gene expression changes, Bax expression increases with the degree of mRNA strengthening continuously comfort the strength of the rise,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abnormal (P &0. 2), the expression of Bcl 01 of the expression of mRNA was slightly decreased,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 3); 05, PCR,, APN, AdipoR1, Visfatin, mRNA, AdipoR2, mRNA,, APN,, 60R,, APN,,,,,,, P,,,,,,,,,,,,,,,, OR,,,,,,,, OR, RT, and 90R. 01), in the 90 groups, the expression of 120R and APN was lower than that of 90R group (P 0. 0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 of Rl Adipo gene, OR mRNA gene expression: compared with 60R group, 90R group and APN group showed a trend of increase, 60R group was higher than OR group,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 05), the 90R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R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 05); the expression of Rl 120R in Adipo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150 (P 0). 0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 of R2 mRNA gene dipo: OR group compared with 60R group, 60R group and AdipoR2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90R group,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 05), the 90R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R group, there was a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 01), compared with the 90 groups, the expression of 120R in AdipoR2 group and the 150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90R group, and there was a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 01), the expression of mRNA gene in Visfatin: compared with OR group,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60R group and 90R group Visfatin than in the OR group,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 01), in the 90 groups, the expression of 120R and Visfatin i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90R group, and there was a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 01), conclusion: 1, in the premise of the existing test, through the process of utmost imitation of mature fat cell stress in vivo, victory set massage mechanism model of mechanical imitation, to discuss from the angle of pure mature fat cells thin disease prevention foundation. 2, in imitation of the static mechanical massage massage comfort can promote apoptosis of mature fat cells, the static comfort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of Bax and Bcl 2 on apoptosis gene expression level of apoptosis of mature adipose cells is one of the main machine control system can massage pure obesity disorders. 3, usually accompanied by severe obese patients on insulin resistance (IR), appropriate static mechanical comfort to massage strength de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through the thin degree of expression of adiponectin and its receptors, up regulate visfatin, so as to achieve lean disease treatment effect. 4, the high strength of the massage static mechanical comfort makes adiponectin and its receptors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degree of adiponectin decreased, to remind the strong comfort can activate a negative reaction conditioning mechanism, restraint and the expression of adiponectin and its receptors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fat, but目录:中文摘要5-8Abstract8-9引言10-13第一部分 体外模拟推拿按摩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细胞力学模型的构建13-24&&&&1. 实验材料13-14&&&&2. 方法与结果14-23&&&&3. 讨论23-24第二部分 体外按摩动态力学刺激对成熟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24-33&&&&1. 实验材料24-25&&&&2. 方法与结果25-30&&&&3. 讨论30-33第三部分 体外按摩动态力学刺激对成熟脂肪细胞内脂素、脂联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33-48&&&&1. 实验材料33-34&&&&2. 方法与结果34-43&&&&3. 讨论43-48全文总结与展望48-49参考文献49-53中英文缩略词表53-55综述 适用于单纯性肥胖研究的细胞模型的研究进展55-64&&&&参考文献62-64致谢64-65个人简介65分享到:相关文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推拿手法试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