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诊断的研究进展
时间:日21:23
来源:当代医学
  万圣云& 徐周纬& 潘升权& 丁洋
  [摘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并严重危及患者肢体及生命安全。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涉及范围广,随着近年来诊疗技术的进步,更加深入了人们对血栓形成的认识,笔者就DVT的病因及诊断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诊断;进展
  [Key words]& De C D
Progression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据S
Rathbun等统计[1],美国每年新增DVT患者超过60万人,其中由DVT所致的死亡患者总数接近10万人,在我国DVT的患病率及确诊率近年来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可见DVT引起的危害范围广而严重,因此探讨其发病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诊疗措施对改善DVT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现就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DVT的病因及高危因素
  经典的Virchow理论认为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是DVT的三大病理基础[3],DVT的诱因众多,其常见的高危因素有:
  1.1& 原发性危险因素
  1.1.1& 年龄因素&
年龄作为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已得到广泛认同。一般而言,DVT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当年龄超过60岁后,发病率急剧增加。White统计[4]指出&15岁人群DVT年发生率仅为5/100000以下;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DVT的年发生率则高达450~600/100000。
  1.1.2& 性别&
多数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女性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治疗等可使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X因子、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增加[5];女性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以及妊娠、产褥期凝血和纤溶系统的生理变化等,均是导致DVT的高危因素,故认为女性的特殊因素增加了DVT的发生风险。
  1.1.3& 血型&
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以B型血者较高,O型血者最低[6],但也有不认同的观点,如Larsen[7]等在研究女性怀孕和产褥期的DVT发生率时发现A型与AB型血者明显升高,现多数观点认为凝血状态的变化在DVT的发生中远比血型的影响重要。
  1.1.4& 地域及民族差异&
不同民族、地域的人群,其DVT的发病率存在差异。Stein等[8]报道,美国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人DVT的发病率为71/100000,非洲裔美国人为
155/100000,而白人为131/100000,种族及地域之间DVT发病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特别是凝血因子V
Leiden变异有关。
  1.1.5& 季节&
DVT的好发季节为6~8月份[9],考虑该季节气候炎热,汗液蒸发较多,血液浓缩明显,血液粘稠度增加,是血栓形成的好发因素。
  1.1.6& 解剖学因素&
急性骼股静脉血栓常见于左下肢,其原因与左骼静脉受右骼动脉与第五腰椎之间的压迫造成的狭窄有关,即Cockett综合征[10]。
  1.1.7& 遗传相关因素&
与DVT相关的遗传因素主要与原发性高凝状态有关,其中抗凝血酶Ⅲ、蛋白C和蛋白S缺乏;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高半胱氨酸血症;纤维蛋白原异常;凝血因子VLeiden变异等在DVT的发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备受关注。最近有人提出[11]: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Ⅱ)G20210A突变、血栓调节蛋白缺乏、肝素辅助因子Ⅱ(HCⅡ)缺乏等遗传因素均可增加患者DVT发生几率,但尚缺乏足够的流行病学资料证实。
  1.2& 获得性危险因素
  1.2.1& 手术与创伤&
手术或创伤与DVT发病的关系密切,是重要的高危因素。(1)手术: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对组织、血管壁的损伤;麻醉或体外循环等致血流缓慢;血容量减少;手术致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术后制动等均与DVT的发病有关。术后DVT的发生率与手术类型相关,Agnelli报道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普通外科手术后的DVT发生率约为15%~30%[12];妇产科大手术后DVT发生率与普外科相当;而髋关节骨折、髋关节成形术、膝关节成形术则分别高达48%、51%、61%。此外,还与病人年龄、手术创伤程度、手术及术后制动时间等有关,据此,2001年,Nicolaides等[13]将外科手术患者分为:①低危:大手术:40岁以下、无其他易发因素者;年龄40~60岁做小手术、无其他易发因素者。②中危:大手术:40~60岁、无其他易发因素者;60岁以上作小手术者;40~60岁做小手术、有DVT或PE过去史或者用雌激素药物者。③高危:60岁以上作大手术者;40~60岁做大手术、有恶性肿瘤、有DVT或PE过去史或凝血机制异常者。(2)创伤:严重的创伤造成组织破坏和血管壁损伤;创伤、失血、缺氧作为应激原激活凝血系统;创伤后的制动及血容量相对不足使血流减慢,这些因素均与创伤后血栓形成有关。其中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创伤引起的DVT发病率超过50%,而脊髓损伤所致DVT发生高达60%~100%[14]。
  1.2.2& 肢体制动、瘫痪及麻痹&
制动包括病理状态或正常情况下的被动制动二种情况,前者如骨折、严重创伤后的绝对卧床休息;后者如“经济舱综合症(economy class
syndrome,ECS)”。制动、瘫痪及麻痹引起DVT主要与制动后下肢血流缓慢有关,当其他危险因素合并制动时可使DVT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15]。
  1.2.3& 静脉内留置导管&
静脉内留置导管是DVT重要的致病原因,尤其是中心静脉插管和起搏器。静脉导管置入后对静脉造成的损伤、局部淤血、导管周围血栓形成等,最终引起置管静脉阻塞。此外,导管口径、穿刺次数、导管放置时间和经导管注药成分等因素与DVT的发病风险相关。
  1.2.4&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与DVT的发生关系密切而复杂,在DVT病人中,19%~30%患有恶性肿瘤,而恶性肿瘤病人中的15%可发生DVT[16]。肿瘤病人体内的一些凝血物质的激活释放;肿瘤组织的机械性压迫使静脉阻塞;机体对肿瘤急性期产生的应急反应;肿瘤化疗药物引起的细胞毒性及高凝状态等均是导致DVT的危险因素。
  1.2.5& 内科疾病&
长期以来对内科疾病所致的DVT缺乏足够重视,现经研究发现DVT的发生与诸多内科疾病相关。如: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内除颤;脑卒中和肢体偏瘫;慢阻肺及严重肺部感染;炎症性肠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激素替代疗法;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Leizorovicz等[17]在一项预防内科疾病患者DVT发生的研究中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DVT发生率为3.9%;而炎症性肠病可使DVT或肺栓塞的危险性增加3倍[18]。
  1.2.6& 下肢感染及局部病变&
下肢的感染(细菌或真菌等)及局部病变(如烧伤、冻伤、淋巴管炎等)均可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从而增加患者DVT发生的风险。
  1.2.7& 血管相关性疾病&
DVT的发生多有血管病变的基础,一些血管相关性疾病,如(腹主动脉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浅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与DVT的相关性被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资料所证实[19]。考虑血管相关性疾病可能在DVT的三大病理基础中均扮演角色,需警惕其在DVT发生中的诱导作用,并及早预防。
  1.2.8& DVT既往史&
具有DVT既往病史者具有较高的再发风险,尤其当合并其他危险因素者。曾发生DVT的同一静脉或邻近静脉,因纤溶系统受损造成纤维蛋白沉积物是血栓再发的危险因素,约23%~26%的DVT患者有既往血栓病史[20]。
  2& DVT的诊断
  DVT患者未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预后相对较差,因而DVT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其有效的诊断方式有:
  2.1& 临床诊断&
DVT的急性期主要表现有下肢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如体温升高和脉率加速(股白肿),若病情发展也可以引起强烈的动脉痉挛而致股青肿。血栓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当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可出现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但是单纯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来诊断DVT是不可靠的[21],因为这些特征可能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表现。
  2.2& 辅助诊断& DVT患者的确诊需要辅助诊断提供依据,临床上常用的辅助诊断有:
  2.2.1& 血管超声检查&
为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无创性检查,是DVT患者诊断的首选方法,其通过探头加压等技术发现静脉腔内异常回声、静脉不能被压陷及静脉腔内无血流信号等DVT的特定征象。超声检查对中央型DVT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周围型[22],常用的血管超声检查有B超、多普勒超声和彩超,临床上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最为广泛[23]。
  2.2.2&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
此项技术可使下肢静脉直接显影,可有效的判断有无血栓,以及血栓的位置、形态和侧枝循环等情况,被公认为DVT诊断的“金标准”[24]。但其属于有创性检查,且费用较高,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多用于无创检查不能确诊患者及取栓前检查。
  2.2.3& D-二聚体检测&
最适人群为院外的DVT低危患者或既往体健者[25]。在急性DVT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但在有近期大手术、出血、妊娠及癌症等情况的患者中其水平也会明显升高,所以D-二聚体的测定对于DVT的诊断是具有敏感性而缺乏特异性的,该检测结果阴性多可排除DVT诊断[26]。
  2.2.4& 放射性核素检查&
利用核素在血流或血块中的浓度改变进行扫描显像,主要方法有放射性纤维蛋白原实验和核素静脉造影(核素静脉显像),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125Ⅰ和99mTc-MAA。该检查适用于怀疑肺栓塞但无下肢DVT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其诊断符合率高达90%[27]。
  2.2.5& 间接性CT静脉造影术(CTV)和磁共振静脉造影术(MRV)&
CTV可同时使下腔静脉、盆腔及下肢静脉显像,对DVT的诊断评估更具有整体性[28];MRV具有潜在鉴别新旧血栓的功能,对DVT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对无症状的DVT也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29]。
  2.2.6& 其他诊断方法&
包括容积描记法;最大静脉回流量测定[30];血液流变学检查;凝血功能指标及心电图检测等。这些诊断方法多不能作为DVT诊断的确诊依据,但作为超声或其他检查的辅助检查手段在临床上应用前景广阔。
  综上所述,DVT的危险因素涉及范围面广,影响因素众多,但一般来说DVT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病因的血栓形成中,其主要的作用因素有所不同。对于DVT的可疑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及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最主要的诊断及排除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S Rathbun,MD,MS.The Surgeon General's Call to Action to Prevent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J].Circulation,): 480-482.
  [2]汪忠镐,张建,谷涌泉,主编.实用血管外科与血管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3]J Cervantes,G Rojas.Virchow's Legacy: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J].World Journal of Surgery,):s30-s34.
  [4]White R H.The epidemiology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Circulation, Suppl 1):I4-8.
  [5]Douketis J D,Julian J A,Kearon C,et al.Does the type of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influence the risk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 p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Thromb Haemost,):943-948.
  [6]孙占峰,姜维良,张英男,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ABO血型关系的初步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509-511.
  [7]Larsen T B,Johnsen S P,Gishtm M,et al.ABO blood groups and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uerperium.A population-based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J].J thromb Haemost,):300-304.
  [8]Stein P D,Kayali F,Olson R E,et al.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in
American Indians and Alaskan natives.Arch Intern Med,):.
  [9]曹烈权,黄建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189.
  [10]Cockett F B,Thomas M L.The lilac compression syndrome[J].Br J
  [11]Jun Z J,Ping T,Lei Y,et al.Prevalence of factor V leiden and
prothrombin G20210A mutation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Clin Lab Haem,):111-116.
  [12]Agnelli G.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surgical
patients.Circulation, Suppl 1):4-12.
  [13]Nicolaides A N,Breddin H K,Fareed J,et al.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J].Inter Angiol,-37.
  [14]Geerts W H.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highrisk
patients.Hematology,-466.
  [15]Arya R,Barnes J A,Hossain U,et al.Long-haul flights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a significant risk only when additional Factors are also
present.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653-654.
  [16]张柏根,薛冠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高危因素[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7-200.
  [17]Leizorovicz A,Mismetti P.Preventing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medical patients.Circulation, Suppl 1):IV13-19.
  [18]Bernstein C N,Blanchard J F,Houston D S,et al.The incidence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pulmonanry embolism among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Thromb Haemost,):430-434.
  [19]侯玉芬,张,程志新,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0例病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14-216.
  [20]严会姣.下肢深静脉栓塞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741-742.
  [21]Ebell M H.Evaluation of the patient with suspected deep vein
thrombosis.J Fam Pract,-171.
  [22]Kearon C,Julian J A,Newman T E,et al.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Ann Intern Med,):663-677.
  [23]C.Seth Landefeld,MD.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J].JAMA,):.
  [24]E Kocakoc.Detec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with Doppler
sonography[J].Journal of Thrombosis,):159-160.
  [25]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Standards of Care Committee Pulmonary
Embolism Guideline Development Group.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uspected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Thorax,-483.
  [26]吴江,王伏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选择素与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J].国际外科学杂志,):460-462.
  [27]王铁.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放射性核素诊断[J].中华医学杂志,):348-349.
  [28]Washington L,Gulsun M.CT for thromboembolic disease.Curr Probl
Diagn Radiol,):105-126.
  [29]孙葵葵,王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2.
  [30]沈庆明,朱仕钦.最大静脉回流量测定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84-86.
  作者单位:230601&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
北京健康在线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
好医生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免费服务热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34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3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作者:时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extremity;Heit等报道欧美国家对各自过去30年人口调查发;DVT严重时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三个相关因素,即;LDVT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老、长期卧床、近期;在某一个体常是以某一危险因素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作者:时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是临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虽然近年来对DVT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的趁势. Aqulia报道在美国各种疾病死亡的患者中,有DVT形成者占尸检的72%,每年因肺栓塞死亡的人数达50 000~200 000,在严重创伤的伤员中,60%并发下肢DVT。每年因患此病而丧失的劳动力大约200万人。Rathbun等统计美国每年新增DVT患者超过60万人,其中DVT所致的死亡患者总数接近10万人。Heit等报道欧美国家对各自过去30年人口调查发现,每年DVT的发病率1.0~1.6/1 000人。我国目前尚无DVT相关发病率统计资料,但有资料显示,DVT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徐宝立等报道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率达16.7%,吕厚山等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47.1%。DVT严重时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7-8][5][6][4][3][1][2],Kahn等报道50%左右的DVT最终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可见DVT危害范围广且严重,因此,探讨LDVT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危险因素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三个相关因素,即Virchow提出的三要素:(1)血管壁损伤;(2)血流缓慢;(3)血液高凝状态。LDVT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老、长期卧床、近期施行较大手术(尤其是下肢、盆腔等手术时的长时间仰卧、长时间截石位、长时间肢体制动、长时间坐位)、脑中风、恶性肿瘤、骨折、肢体制动、妊娠、产褥期、各种慢性病、静脉曲张、肥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脓毒血症、口服避孕药、长时间乘座飞机、火车、汽车等。抗凝血酶、蛋白C和蛋白S的缺乏,以及Vleiden突变导致的抗活化蛋白C现象所致的遗传性促血栓因子。高半胱氨酸血症、某些维生素类如B12、B6或叶酸的缺乏。此外,纤溶系统异常、纤维蛋白原缺乏,因子II突变和因子VIII水平的增高也是血栓形成的潜在原因。在某一个体常是以某一危险因素为主,也常有其他因素的参与,因而分析主要危险因素至关重要。成年人发生DVT要具备2个危险因素,而儿童则往往要具备4个以上的危险因素。Oger等[10][9]报道65岁以上,以前曾有静脉血栓史;高危情况(最近3个月内有外科手术史或下肢外伤史);恶性肿瘤以及静脉曲张等5个因子是影响DVT发生的独立变量。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相关因素,至今仍被各国学者所公认。完整的血管内膜是血小板聚集的生理屏障,一旦静脉壁受到损伤,释放促凝物质,使血小板聚集,在此基础上导致血栓形成。内膜损伤又可释放凝血因子III及其他组织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酶原被激活,继而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以及各种血细胞共同形成血栓。任何原因对下肢深静脉的热损伤(如手术中局部渗血,用热盐水纱布的加压)、机械性损伤(如术中的牵拉、压迫)、感染性损伤(如术后深静脉旁的软组织感染)都会造成静脉内膜的损伤。临床上常见的术中静脉损伤,挤压、静脉注射刺激性的药物如高渗性液体、某些抗癌药、抗生素等,在同一静脉处反复穿刺,静脉内留置导管、静脉置管的各种有创性操作等。这些情况能引起静脉收缩和内膜损伤。导致管壁内弹力板断裂,使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沉积,并网罗各种血细胞而形成血栓,Yanazak等[11]报道在综合医院住院期间死于PE的患者中,75%是因为慢性病如中风、恶性肿瘤、心肌梗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肺部感染者,其肢体活动减少,血流缓慢是主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乘坐汽车、火车、飞机等旅行持续在6小时,尤其是较长时间睡觉者,由于下肢静脉血液的滞缓,使静脉血栓性疾病增加5倍左右。恶性肿瘤、外伤或麻醉、手术、卒中等使局部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下降。将患者推向血液高凝状态,继而发生血栓形成。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前运动量已明显减少,甚至卧床,加之心肺功能下降,使下肢血流处于相对缓滞状态,在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时还会因制动、麻醉、止血带的使用,对深静脉的挤压,进一步加重大血液淤滞,从而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12]。胸部、腹部、盆腔,下肢等较大手术等应激状态可释放大量组织因子、凝血酶原、使血液凝固增加,手术造成的失血,脱水也可导致血液浓缩。同时患者的自身因素如高龄、肥胖、吸烟、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可促使患者进入高凝状态While[14][13]。年龄作为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已得到认可,报道>15岁人群DVT发生率仅为5/10万以下,而80岁以上人群DVT发生率高达450-600/10万。多数流得病学调查认为女性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治疗等可使血液粘度、纤维蛋白原、X因子、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增加[15]。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到最高峰,体内雌三醇总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1000倍,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多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大量增加,加重了血液高凝状态,目的是使产后胎盘剥离面迅速止血,但这种变化也为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机会[16]。Fletcher研究发现,服用避孕药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机会,比正常妇女大五倍。从解剖角度上来看,由于左髂总动脉在左髂总静脉前方越过,使左髂总静脉部分受压,腰骶部的前凸使左髂总静脉后方受压,因而造成左下肢静脉的回流较右下肢缓慢。女性骨盆较宽,左髂总静脉几乎呈直角汇入下腔静脉,造成左下肢静脉血流更较右下肢缓慢。LDVT左下肢多见,孕期胎儿增大后对髂静脉的压迫也是使孕产期女性易发生DVT的另一个原因。盆腔静脉密集,静脉壁薄,缺少四肢静脉所具有的筋膜外鞘,加之膀胱、生殖器官、直肠3个系统静脉彼此相通,故剖宫产易使盆腔淤血,血液缓慢。麻醉尤其是硬膜外麻醉使下肢肌肉完全处于松弛状态,而比目鱼肌静脉窦内的血流是依靠肌肉收缩作用向心回流的,下肢肌肉长时间不活动,造成下肢静脉血液淤滞,从而诱发下肢DVT。手术后较长时间卧床,失去了小腿的肌泵作用,更促使DVT的发生与发展。在血液淤滞情况下,血栓即可在静脉瓣膜尖部和肌肉静脉窦内形成,如果再伴有内膜损伤或高凝状态,血栓就发展。手术后发生LDVT与手术的种类,创伤程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密切相关。Agnelli[17]报道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普外科手术的DVT发生率约为15%~30%;妇科大手术后DVT发生率与普外科相当;而髋关节骨折、髋关节成形术、膝关节成形术的DVT发生率分别达48%、51%和61%。Nicolaides等[18]将外科手术患者分为三类:(1)低危:大手术―40岁以下,无其他易发危险因素者;小手术―40至60岁以下,无其他易发危险因素者;(2)中危:大手术―40至60岁,无其他易发部位因素者,小手术―60岁以止或40至60岁以上或40至60岁做小手术,伴有DVT或PE过去史或用雌激素药物者;(3)高危:大手术―60岁以上或40至60岁伴有恶性肿瘤或有DV升PE过去史者或凝血机制异常者。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显示,看起来健康的正常人在乘坐汽车、火车(硬座或软座)、飞机(尤其是经济舱)超过6-8小时以上,发生LDVT的机率为4%~5%,称为经济舱综合征[19](economy class syndrome,ECS),患有心血管疾病,卒中病史者发生率更高。英国、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员曾对无心血管疾病,无特殊服药史(如雌激素等)的低风险人群和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进行长途飞行的对比研究,所有对象都是乘坐经济舱,平均飞行时间12.4小时,在飞行前后24小时内接受彩色超声检查,以确定是否有LDVT。结果低风险组355人中无1例发生DVT,而高风险者389人中有19人发生DVT[14]。至于发生DVT的原因与长途飞行下肢缺乏运动,腓肠肌泵的作用减弱,低气压、饮水较少,甚至轻度脱水有关。恶性肿瘤与DVT发生的关系密切而复杂,张佰根等[20]报道在DVT病人中,19%~30%患有恶性肿瘤,而恶性肿瘤中有15%发生DVT,肿瘤病人体内一些凝血物质的激活释放,肿瘤组织中癌细胞的脱落至使静脉阻塞或肿瘤组织压迫静脉,机体对肿瘤的应激反应,肿瘤化疗药物引起的细胞毒性及高凝状态等均是导致DVT的高危因素。某些血管相关性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腹主动脉瘤、下肢静脉曲张等与DVT的相关性也逐渐被流行病学资料所证实[21],这可能与这些相关的血管疾病在Virchow三大相关因素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关。高半胱氨酸与某些血管疾病患者发生DVT有关,因为高半胱氨酸能影响凝血系统和内皮细胞对血栓形成的阻力,并干扰一氧化氮的血管扩张和抗血栓形成的能力。近年来,文献报道大约5%的DVT患者有遗传因素存在[22-24],这与体内活体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III缺乏,以及凝血因子V基因1691(G-A)突变有关,后者是DVT发生最重要的遗传因素,杂合子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对危险度是无凝血因子V突变的3倍,而纯合子发病的相对危险度是无凝血因子V突变的80倍关系尚不明确。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2.1
主动或被动运动:凡有高危因素者,应告知使其认识、了解LDVT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后果,认真告知LDVT的早期症状,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有危险因素患者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机械压迫等方法改变肢体血流淤滞状态[26][25]。我国人群DVT发病率与遗传因素的。大手术后的患者应抬高双下肢20-30°,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应早期下床活动。有高危因素的以及麻醉未醒前进行下肢被动活动,如足踝部内外翻,屈伸,环转运动。其中以主动环转运动对股静脉血流的促进作用最强,预防作用最理想[27]。按摩双下肢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以减少静脉的淤滞和促进静脉的回流,清醒后鼓励患者床上运动,多做深呼吸,增加膈肌运动,促进血流回流。对于清醒的长期卧床者,若踝关节能主动或被动活动,最能促使静脉回流[28-30]。2.2
间歇性充气加压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IPC能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改善静脉血液淤滞状态,由于IPC的增压和减压的机械作用,能产生搏动性的血流通过深静脉,从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该方法可增加下肢静脉血流240%,增加下肢动脉血流170%,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病人,最好从手术台上或手术当天开始。2.3
循序减压弹力袜(Graduated compression scks,GCS)手术时间较长者,下肢GCS可限制静脉过度扩张对预防LDVT有效。长统弹力袜(至大腿根部)较短统(膝下)效果佳。该方法可增加深静脉血流量138%,减少LDVT50%。IPC和GCS方法禁用于以下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腿部严重水肿;腿部有皮炎、坏疽等小腿皮肤异常情况。2.4
药物治疗[31-32]2.4.1
低分子量肝素(LMWH)皮下注射LMWH后较长的血浆半衰期(150min)和比较完全的生物活性,每天皮下注射1-2次,每次0.3ml-0.4ml,可获得预期的抗凝效果,对非手术的、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可采用。使用LMWH不需要实验室监测,且比普通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低。施行普通大或中型手术的患者,术前不用LMWH,术中下肢用周围性充气加压泵,术后12小时开始使用LMWH,每日二次直至下床活动为止。骨科大型手术卧床时间较长者,术后使用LMWH二周,以后改为口服抗凝药物。2.4.2
拜阿斯匹林,为环氧化酶活性抑制剂,通过阻断TXA2,抑制血小板聚集,常用剂量为100-325mg。2.4.3
盐酸沙格雷酯(安步乐克)通过抗血小板5HT2受体来抑制血小板聚集,它不抑制5HT1和5HT3和5HT4受体,从而避免了药物副作用,常用剂量100mg qd-Bid。2.4.4
盐酸氯吡格雷(波立维)能选择性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间接抑制了纤维蛋白与糖蛋白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常用剂量为75mgQD。2.4.5
直接X因子抑制剂(利代他班)为直接Xa因子抑制剂,将FXa作为抗凝靶点,比UHF和LMWHS将凝血酶作为靶点是更有效的抗凝策略,一个分子的FXa能催化形成约1000个凝血酶分子,常用剂量为10mg qd。2.5
预防经济舱综合征可采用以下方法:乘坐飞机经济舱或火车(硬座和软座),汽车的旅客,应采取以下措施预防:不要长时间睡觉,在座位上活动双下肢;多饮水;旅行超过3~4小时以上,需预防性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拜阿斯匹林或盐酸沙格雷酯,建议旅途中使用弹力袜。2.6
驾驶人员预防LDVT可采用以下措施:驾驶者尤其是自动档车的驾驶员,DVT多发生在左下肢,一方面由于解剖的原因,左髂总静脉受到左髂总动脉从前方受压,另一方面由于自动档车没有了离合器,左下肢常处于屈曲、外展、外旋位,使下肢静脉回流减慢。尸体解剖证明,座位时髋关节的屈曲和外展或内收,膝关节的屈曲,造成了N静脉的扭曲和折叠,使下肢静脉回流减慢,因而易发生LDVT. 为预防驾时发生LDVT可采用以下措施:在开车时应经常活动左下肢;多饮水;超过3~4小时以上者,每隔一小时应下车活动双下肢5~10分钟;并需预防性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拜阿斯匹林或盐酸沙格雷酯,建议开车时使用弹力袜。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34等内容。 
 探讨骨科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措施,分析各项措施 利弊,正确掌握下肢深...危险因素,长期卧床 中度危险 有危险因素的较小手术; 40-60 岁之间,无危险因素...  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护理:下肢深...的预防 (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给患者和家属讲解发生 DVT 的病因、危险因素及...  在重症监护室里的患者通常存在多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ICU 患者...观察下肢皮温、色泽及有无肿胀,制定 详细的护理计划,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预防的常规措施 神经外二科静脉血栓形成公认的三大因素: 1、静脉血流滞缓 2、静脉壁损伤 3、血液高凝状态。 高危人群: 1)吸烟、...  探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护理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及危险等级对预防性治疗与护理的临床意义。 [方法] 按照下肢深静脉...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分析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因此,探讨 其发病原因、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非常...老年人活动量减少,血流缓慢,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增加;...  发生 DVT,无 DVT 者, 采取预防措施,已形成深静脉血栓者,执行 DVT 护理措施。...讲解引起 DVT 的危险 因素 3、讲解下肢 DVT 的常见症状 4、禁烟、多饮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大田县医院...12.健康教育:给患者讲解患病的危险因素,避免久坐、久站、久行。避免 服用避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肢静脉血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