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摄影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的选择

X线摄影操作常规 - 医学影像学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1402|回复: 1
X线摄影操作常规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X线摄影操作常规
& & 【 操作步骤 】
& & 1. 阅读会诊单:核对被检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X线号,了解病情,明确摄影部位及检查目的。
& & 2. 确定摄影位置:一般以常规概观片为主,局部片为辅。
& & 3. 准备:非急腹症患者的腹部平片检查应提前做好腹部准备(清洁灌肠或前晚服轻泻剂);腹部、盆腔、下部脊柱摄片,应询问患者近期曾否做过有关造影检查,以免造影剂遮盖被检部位。
& & 4. 衣着及敷料的处理:被检部位可着薄棉织品衣服,除去可造成人工阴影的其他物品。
& & 5. 选择胶片及增感屏:根据摄影部位及检查情况,选择适当的胶片(大小、类型)和增感屏(光谱、增感率、颗粒度等);两分割摄影时应按解剖学位置,使影像上下方位一致,便于阅片对比。
& & 6. 标记:准确标记被检者的资料(X线号、检查日期、方位等)及其它(如造影剂引入时间、体层厚度、病变部位局部定位等)。
& & 7. 测量体厚,训练呼吸动作。
& & 8. 摆摄影位置:按要求正确摆好位置,对好中心线,调整摄影距离及放射野。
& & 9. 拟定并调节摄影条件:根据被摄部位的厚度、组织结构情况等选择适当的管电压、管电流及曝光时间。
& & 10. 经复核无误后曝光。
& & 11. 摄影后处理:摄影完毕,移开X线管,协助被检者离开摄影台;填写摄影单;胶片送显影定影处理。
& & 【 注意事项 】
& & 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
& & 2. 掌握禁忌证,如疑颅底骨折的病人禁止摄颅底片;垂危病人应先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作检查。
& & 3. 摆位动作要轻柔、迅速,尽量减轻患者痛苦;对特殊病人(如怀疑脊柱骨折者)更应小心,必要时可改变投照方向(如水平投照等)进行摄影以减少搬动,防止加重损伤。
& & 4. 检查过程中,态度要严肃、认真、和蔼;检查异人时,态度要端庄,必要时可请第三人在场。
& & 5. 爱护设备,机器操作要轻柔、准确,严禁过载使用;X线曝光中严禁调动各调节器。
阅读权限20
:) :) :) :) :) :)
Powered by您的位置: &
计算机X线摄影与照像条件的选择
优质期刊推荐X线摄影原则
(1)焦点大小的选择:尽量选用小焦点。 (2) 焦一片距及肢一片距: 在 x 线摄影工作中,
被检体应尽量贴近暗盒。 (3)滤线设备的选择 1)滤过板:滤过板的作用是吸收 x 线管产生的软射线,减少被照体皮肤
的受照剂量,降低照片的灰雾,提高照片的质量。X 线管窗口除固有过滤外, 实际工作中还应根据不同的千伏值来选用附加滤过板。管电压
50~70 kV, 用 1.0 mm 铝滤过板;管电压 70~90 kv,用 1.5 mm 铝滤过板;管电压 90~ 110 kV,用
2.0 mm 铝滤过板;管电压 110~130 kv,用 2.5~3.0 mm 铝 滤过板;管电压 130~150 kV,用 4.0
mm 铝 o.2 mm 铜滤过板。 2)滤线器 滤线器的作用是吸收续发射线,从而降低照片的灰雾,提高
照片的质量。滤线器安置在被照体与暗盒之间,一般体厚超过 15 cm 或用 60 kV
以上管电压摄片均需加用滤线器。使用聚焦式滤线器时,要注意不可反置 并在焦距规定范围内使用。 (4)曝光条件的选择 1)曝光条件与 x
线机特性、暗室技术、胶片特性、增感屏特性、滤线设 备的使用及环境温度都有关系,因此需要制定曝光条件表作为参考。
2)被检者的年龄、性别、体厚、体质、病变性质及诊断要求等,都是曝 光条件选择时要考虑的因素。
3)肢体的双侧对比摄片及同一部位复诊摄片,要用相同的曝光条件、暗 室处理技术、中心线入射点及焦一片距等,以便于照片影像的对比观察。
4)对被摄部位不能相对静止的被检者,如小儿、外伤患者等,应尽量缩 短曝光时间。 (5)中心线与斜射线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中心线要垂直于暗盒照射,使 被照体的投影变形最小,但对于某些部位,为避开影像的重叠或满足于肢体
的生理及病理弯曲,可将中心线倾斜或利用斜射线进行投照。当倾斜中心线 照射时,要对暗盒位置做相应调整。 (6)X 线管、肢体、暗盒的固定
普通 X 线摄影中要获得清晰的影像, 必须在曝光时使 X 线管、被照体、胶片三者固定。被检部位可用压迫带、沙
袋、棉垫及泡沫砖等固定,并满足拍摄体位的要求及被检者的舒适。摄影位 置摆设完毕,要锁紧 X 线管和片盒托盘固定钮。
(7)摄影体位的选择 根据诊断要求,以常规位、 概观片为主, 特殊位、
局部片为辅。特殊病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如点片、切线位片等。对危重患者尽量减少搬动,可用调整中心线及暗盒位置来满足拍摄要求。
(8)胶片尺寸的选择 以能包括被检部位,并留有余地为原则。根据被 检者身高、胖瘦、年龄及观察范围等灵活掌握。 (9)呼吸方式的运用
呼吸状态及屏气情况,关系到 X 线照片显示效果 及影像的清晰度,曝光前要教会被检者按要求完成呼吸动作。
1)平静呼吸不屏气:自然状态下的呼吸,一般不对被检者专门强调。用 于远离胸腹部的摄影部位,如手、前臂、肘、下肢等。
2)吸气后屏气:正常吸气后屏住呼吸。用于头颅、肩部、骶尾椎侧位等。 屏气后使这些部位不受呼吸影响而产生移动。吸气后屏气是为了使被检者不
产生憋闷感。 3)深吸气后屏气:用于肺部、膈上肋骨及胸椎等摄影。 4)深呼气后屏气:用于膈下肋骨、腰椎、腹部及骨盆等摄影。
5)均匀连续呼吸:用于胸骨摄影。 (10)对被检者的防护:遵循正当化与最优化原则。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登录后才能写笔记
登录后才能写评论
登录后才能提问
教学录像主讲人
本单元其他资源
本模块知识点|本模块技能点
本单元主讲教师
主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2
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享有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信息网络传播的专有使用权 未经书面允许,请勿转播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X线摄影的评价标准和质控要点
作者:邵为景&&&&作者单位:133000 吉林延吉,延边大学医院影像科
【关键词】& X线
&&& X线摄影是通过正确的体位操作和选择适当的摄影曝光条件和适宜的胶片冲洗技术使被摄体成为可见的影像。被摄的解剖结构、形态和细节等征象在影像上的再现是高质量影像的首要条件,这些征象的可见性决定了诊断的可靠性。一张能符合X线诊断的影像质量。首先取决于正确的体位技术操作:应使影像能在胶片上显示被摄体的解剖组织的形态、大小、外形的二维性。能显示被摄体的重要影像细节大小。能显示与诊断有关的关键解剖结构的影像特征。具体来说正确的摄影体位应是:(1)要求观察的解剖部位组织影像必须全部在胶片上显示:如胸部摄影包括外胸壁的肋骨,两侧肋骨角,肺尖上软组织。腹部应包括肾脏上端和耻骨联合及两侧腹壁脂肪线。(2)临床重点观察的解剖组织结构必须界限清楚而无其他非观察组织阴影重叠。即使有不可避免的组织重叠,也应清楚显示。(3)被摄的组织影像显示应符合正常解剖投影而无失真变形。(4)被摄体应显示解剖方位和结构的序列:如脊柱应含有相邻的一个椎体。四肢骨应含有邻近的关节。肋骨应含有第一或第十二肋骨。
&&& 现介绍以下常用X线 摄影体位的评价标准和质控要点供同仁参考。
&&& 1& 肘关节
&&& 1.1& 肘关节前后位
&&& 1.1.1& 评价标准& 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骨关节面无骨性重叠;肱尺关节面有尺骨鹰嘴重叠但关节间隙仍清晰;桡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叠,尺桡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肱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165&~170&。
&&& 1.1.2& 质控要点& 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踝中点下1英寸。
&&& 1.2& 肘关节侧位
&&& 1.2.1& 评价标准& 肱骨内外踝重叠构成圆形致密影;鹰嘴呈切线位投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亮影;桡骨头与尺骨喙突呈&△&形重叠显示。
&&& 1.2.2& 质控要点& 前臂与上臂呈90&弯曲,且在同一平面放置;掌成半握拳,腕肘关节呈侧位;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
&&& 2& 肩关节前后位
&&& 2.1& 评价标准& 肱骨头与肩胛盂有1/3呈&纺锤状&重叠面。肱骨头与肩峰分离约4mm不应重叠,肱骨大结节显示;肩峰与锁骨远端相邻形成约2~5mm的肩锁关节面。
&&& 2.2& 质控要点& 肩部自然下垂,不应抬高;中心线应垂直通过喙突;为了使肩关节无肱骨头重叠呈切线显示,应取15&斜位设置。
&&& 3& 踝关节前后位
&&& 3.1& 评价标准& 踝关节间隙呈中括号显示,上端为胫距关节面。内侧胫距关节面。外侧腓距关节面,仅上端关节面有少许胫骨影重叠;距骨上缘水平线同胫骨切线,腓骨切线互成交角为80&;胫骨的中轴线与距骨的垂直轴线相接续。
&&& 3.2& 质控要点& 小腿平伸,足趾自然向上垂直,不内斜或外斜;中心线垂直通过内外踝连线中的上1cm 达胶片。
&&& 4& 跟骨轴位
&&& 4.1& 评价标准& 跟骨投影其横径与纵径之比为1:2;距下关节应显示。
&&& 4.2& 质控要点& 足底与胶片垂直;中心线35&向上通过第五跖骨基底部。
&&& 5& 膝关节
&&& 5.1& 膝关节前后位
&&& 5.1.1& 评价标准& 膝关节间隙内外两侧等约4~8mm,股骨内外髁关节面切线与胫骨相应关节面切线平行;胫骨嵴分离呈&笔架&样;腓骨头与股骨仅少部分重叠;髌骨居内外髁中间略偏外。
&&& 5.1.2& 质控要求& 由于胫骨关节面前缘高于后缘,内侧关节面前后侧倾角约13&,外侧关节面前后倾角约10&,因此体位设置应在股骨下方垫一小棉垫使股骨前缘约成13&,这样,膝关节间隙呈切线垂直胶片;中心线垂直通过髌骨下缘。
&&& 5.2&& 膝关节侧位
&&& 5.2.1& 评价标准& 股骨内外髁重叠;股骨与髌骨分离,髌骨关节间隙清楚。
&&& 5.2.2& 质控要点& 身体侧位股骨下垫棉垫使股骨与胶片成6&;跟骨下垫高使胫骨平行胶片;中心垂直通过髌骨下缘。
&&& 6& 髋关节
&&& 6.1& 髋关节前后位
&&& 6.1.1& 评价标准& 髋关节面呈半圆形,股骨头约1/2与髋臼重叠;股骨颈完全显示,不与股骨大粗隆重叠,小粗隆可见。
&&& 6.1.2& 质控要点& 由于股骨颈前旋18&,则应取下肢足内旋18&,可避免大粗隆与股骨颈过多重叠;骨盘端正,两髂前上棘等高。中心线垂直通过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垂直下1英寸。
&&& 6.2& 髋关节侧位
&&& 6.2.1& 评价标准& 股骨颈完全不变形,无股骨大粗隆重叠影;股骨大粗隆与小粗隆相重叠。
&&& 6.2.2& 质控要点& 为使投影正确应掌握二个平行面,即:中心线同髂前上棘与耻骨连线平行。胶片与股骨颈轴线平行;中心线与胶片垂直通过髂前上棘与耻骨连线中点垂直下5cm达胶片。
&&& 7& 颈椎
&&& 7.1& 颈椎前后位
&&& 7.1.1& 评价要点& 椎间关节显示清晰的&心&形状及双侧钩突关节显示;下颌骨与枕骨相重叠,两侧下颌骨呈&△&形显示;应显示颈椎3~7椎体。
&&& 7.1.2& 质控要点& 正中线矢状面垂直胶片,头不偏斜;仰头使听鼻线垂直胶片;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通过环状软骨下缘达胶片。
&&& 7.2& 颈椎侧位
&&& 7.2.1& 评价标准& 颈椎1~7全部显示;各颈椎后缘呈单边显示,下颌骨不与颈椎重叠;齿状突显示清楚。
&&& 7.2.2& 质控要点& 标准体位站立两肩下垂、挺胸、眼平视、颈椎呈自然屈度。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外耳孔垂线居胶片中线,片上缘包括外耳孔。下齿反咬推出下颌骨不与颈椎1~2重叠;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环状软骨垂直胶片。焦点胶片距离取150~180cm。
&&& 7.3& 颈椎斜位& 评价标准:颈椎2 ~7椎间孔显示在椎骨影像正中偏后,对侧椎弓根位于椎体中线前缘,无下颌骨重叠;颈椎2~7 椎间孔类圆形,构成椎间孔前缘的上、下相邻 椎体的唇状椎间隙界限清楚;后前斜位观察同侧椎间孔,前后斜位观察对侧椎间孔,片上左右标记应清楚注明。
&&& 8& 腰椎
&&& 8.1& 腰椎前后位
&&& 8.1.1& 标准评价& 腰椎1~5及骶椎1~2显示,腰椎椎体上/下缘呈单边显示,腰大肌影清晰。
&&& 8.1.2& 质控要点& 为减少腰椎生理性前突,尽量与胶片平行,应取双膝屈曲肩部垫高,使腰背贴紧床面。中心线垂直第3腰椎达胶片。
&&& 8.2& 腰椎侧位
&&& 8.2.1& 评价标准& 片含腰椎1~5及腰骶关节。椎体呈&四方块&影,无上/下 或后缘双边影,腰椎棘突显示。
&&& 8.2.2& 质控要点& 身体背面垂直床面,腰下垫棉垫使腰椎棘突连线平行胶片,中心线垂直通过腰3椎达胶片。
&&& 8.3& 腰椎斜位
&&& 8.3.1& 评价标准& 片含腰椎1~5的斜位影像,腰椎上下关节面清楚,椎弓部分的&狗&的侧面形象界限清楚(被检测的横突相当狗嘴。椎弓根似为狗嘴,上关节突为狗耳,下关节突为狗前腿,椎板为狗腹。峡部为狗颈,对侧横突为狗尾,对侧下关节突为狗后腿)。
&&& 8.3.2& 质控要点& 仰卧体轴整体旋转,使体背部与胶片成45&角,中心线垂直通过腰4椎达胶片,腰椎右后斜位观察同侧,而骶髂关节显示为左侧,左右标号应注明。
&&& 9& 胸部
&&& 9.1& 胸部后前位
&&& 9.1.1& 评价标准& 两胸锁关节对称,两肩胛骨推出肋骨外,两侧肋膈角显示,两锁骨居平与第4后肋重叠且仅与肺尖下1/3重叠,布局合理。
&&& 9.1.2& 质控要点& 收腹、前胸紧贴胶片。两肩放松,两手背贴臀上部。两肘前推两肩紧贴胶片。中心线水平投影通过第5胸椎达胶片。
&&& 9.2& 胸部侧位
&&& 9.2.1& 评价标准& 胸椎4以下椎体呈&四方块&侧影,后肋基本重叠,两侧肺门重叠,前后肋膈角显示;从颈部至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心脏、主动脉、降主动脉阴影明确。胸骨成侧位投影。
&&& 9.2.2& 质控要点& 两手上举,两手抱头,眼平视,收腹,前胸壁和胸背垂直胶片,中心线水平投影通过第5胸椎达胶片。
&&& 9.3& 胸部右前斜位
&&& 9.3.1& 评价标准& 片含肺尖及两侧肋膈角,自膈顶处胸椎体前缘至胸后壁与胸椎体前缘至胸前壁所占比例为1:2。心前间隙的狭窄倒三角形和心后间隙清楚。
&&& 9.3.2& 质控要点& 左臂抱头,右臂下垂手背贴紧臀部,右胸部贴片,体轴旋转冠面与胶片成45&~55&角,中心线水平投影通过第6胸椎平面达胶片。
&&& 9.4& 胸椎左前斜位
&&& 9.4.1& 评价标准& 片含肺尖及两侧肋膈角,自膈顶处胸椎体前缘至胸后壁与胸椎体前缘至胸前壁所占比例为1:1.5;动脉窗显示。
&&& 9.4.2& 质控要点& 右臂抱头,左手背贴臀部,左胸贴片,体轴旋转,冠状面与胶片成60&~65&角中心线水平投影通过第6胸椎平面达胶片。
&&& 10& 头颅
&&& 10.1& 头颅后前位
&&& 10.1.1& 评价标准& 两眼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显示,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岩部显示在眶内不与框上缘重叠,可见内耳道阴影。
&&& 10.1.2& 质控要点& 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垂直,两耳孔等距,听眦线垂直胶片,中心线垂直通过后枕粗隆。
&&& 10.2& 头侧位
&&& 10.2.1& 评价标准& 蝶骨嵴、乳突重叠显示,下颌骨支部基本重叠,蝶鞍前/后状突重合无双边显示,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
&&& 10.2.2& 质控要点& 头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瞳见线垂直胶片,中心线垂直对准蝶鞍。
&&& 11& 乳突
&&& 11.1& 乳突许氏位
&&& 11.1.1& 评价标准& 内外耳孔、 颞颌关节、鼓窦入口的透亮线等清晰可见,乙状窦界限清楚。
&&& 11.1.2& 质控要点&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5&角,头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瞳见线垂直胶片,外耳孔置胶片中心。
&&& 11.2& 乳突斯氏位
&&& 11.2.1& 评价标准& 岩部平面显示,岩尖至弓状隆突近似水平显示,乳突尖在枕骨外显示。可见内耳道及三半规管。
&&& 11.2.2& 质控要点& 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45&角,对侧听眶线垂直胶片,使被检测的额、鼻、颊贴近暗合或胶片,中心线12&向头通过外耳孔达胶片。
&&& 12& 副鼻窦
&&& 12.1& 副鼻窦瓦氏位
&&& 12.1.1& 评价标准& 两侧眶外与颅骨外侧等距,鼻窦在片中布局合适,两侧上颌窦的三壁一孔即内侧壁、外侧壁、底壁及窦上的圆孔显示。
&&& 12.1.2& 质控要点& 头听眦线与胶片成37&,头正中矢状面布局合适,两眼眶及框上裂对称显示,岩部显示在眶下缘下方。
&&& 12.2& 柯氏位
&&& 12.2.1& 评价标准& 两侧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鼻窦片中布局合适,两眼眶及框上裂对称显示,岩部显示在眶下缘下方。
&&& 12.2.2& 质控要点& 前额和鼻尖贴片、听眦线垂直片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中心线向足倾斜23&。通过鼻根达胶片。
&&& 13& 视神经孔瑞氏位
&&& 13.1& 评价标准& 视神经显示在眼眶的外下1/4象限中成卵圆形阴影,视神经孔管壁三条骨壁线显示,构成视神经孔的轴位投影。
&&& 13.2& 质控要点& 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53&角,听鼻线垂直胶片,中心线垂直通过眼眶1/3处达胶片。
&&& (编辑:张& 彦)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