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还要回催眠术?

心理咨询师是不是一般都有心理问题呢? - 简书
<div class="fixed-btn note-fixed-download" data-toggle="popover" data-placement="left" data-html="true" data-trigger="hover" data-content=''>
写了89283字,被76人关注,获得了217个喜欢
心理咨询师是不是一般都有心理问题呢?
前不久写的一篇文章《催眠,也就那么回事》里面提到,作为心理咨询师经常会被问到的几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你们做心理咨询师的人是不是大部分自己就有病啊?就在几天前,我说我由于心情不好,暂停更新。立刻就有朋友在朋友圈问我这个问题。既然我已经回答了催眠的问题,索性,今天也就来好好回答以我这位朋友为代表的问题:心理咨询师是不是一般都自己有心理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好回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朋友们所理解的“心理问题”和我概念中的是不是同一个含义呢?因此,我首先要说清楚,我是怎么理解“心理问题”的定义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心理问题跟催眠一样,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是很多对心理学不了解的朋友其实是不清楚这中间的差别的。所谓狭义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指一些神经症患者。(请注意,这里说的是神经症,而不是精神病。)比如强迫症、社交恐惧症、密集恐惧症、多重人格身份识别障碍等等。如果是基于狭义的心理问题来回答的话,我可以肯定的告诉我的这位朋友,理论上来说能够来做心理咨询师的人都不会有心理问题。即便曾经有过心理问题,那么他们也是在处理好了自己的心理问题以后才有能力来做心理咨询师。那么何谓广义上的心理问题呢?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人,而不是神。即便你的职业是心理咨询师也好,你依然会面对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来自你所处的文化社会的道德观的影响,以及来自你自身很多现实生活中给你带来的压力。这些方方面面的影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存在的,也会因此引发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冲突与相应而产生的情结。所以如果从广义上来理解的话,我必须要承认,每一个心理咨询师都是有心理问题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
我想,我的朋友真正想问的还是:心理咨询师是不是都有狭义上的心理问题呢?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在中国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职业,大部分人都不了解这个职业的人都是什么人。从影视剧中看到很多心理咨询师会催眠控制人,如香港电影《双雄》;也会通过来访者的某个细节看透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如美剧里的《Lie to me》;更有甚者就是说很多心理咨询师由于常年面对来访者的负面情绪,然后处理不了,最终就把自己逼“疯”了,如中国电影《催眠大师》和《暴风语》。对于第一种催眠,我之前的文章专门讨论过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找来看,这里不赘述;对于第二种情况,有机会再补充,也不进行拓展。我就来说说第三种情况。所谓心理咨询师出问题,主要是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做心理咨询师以前就是有问题的;第二种是做了心理咨询师以后出现问题的。对于第一种情况,据我所知就有一个很知名的美国心理咨询师——卡梅伦o韦斯特。这位仁兄一直是我特别佩服的一个人。早年还在大学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时候,就拜读过他的一本心理学畅销书《24重人格》。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身患“多重人格身份识别障碍”(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双重人格。但是这本书的主角不止有双重人格,更是有多大24种人格同时存在)的来访者从发现自己问题再到四处求医,最终解决自己问题的故事。整本书写得非常通俗易懂,但是又十分真实的再现了这种心理问题康复过程中的各种心路历程。为什么他能写得那么细致入微呢?因为他本人就是这本书的主角——他是把他自己的故事写到了书中,为心理学界提供了第一手的关于“多重人格身份识别障碍”的研究素材。在他康复的过程中,他其中一个“人格”还学成了心理学博士。我想,看完这个故事,我那位朋友就会更加确定了:你看,我说吧,搞心理的都是心理有问题的。可是我想说的是,这样的人据我所知就此一例,属于比较少见的情况。另外,心理学博士不代表就一定会来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通过跟来访者建立彼此信任与合作的关系来共同发现和解决来访者出现的心理冲突。而心理学本身的定义则要广大得多。我们再来看第二种情况:做了心理咨询师以后出现心理问题。这样的情况确实是存在的。但是也是必须要细分来看,才能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再早10-15年前,我记得有一个专门在电台给他的听众排解心理问题的知名主持人(名字想不起来了)跳楼了。这一事件被当时很多人认为,做心理咨询师的人迟早有一天会因为总是不停的接受来访者的负面能量而疯掉,甚至跳楼!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这其实跟很多人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有关。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陪人聊聊天,让对方发泄一下情绪就好了。既然这样,能够陪人聊天和让人发泄情绪的知名主持人也就是在帮人做心理咨询了。我想,可能在某个时间段里,这位知名主持人自己可能也把自己当成了心理咨询师了。可惜,大家并不知道,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其实是要经历很系统的培养和训练的(当然,目前国内在这方面让人不敢恭维)。在心理咨询技术中,很强调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共情”。共情是什么呢?简单来理解就是:“我能感觉到来访者此时此刻真实的感受是什么,同时我也能清楚的知道这个感觉不是来自我自己的情绪。”听上去很拗口对不对?实际上要做到,并不容易。关于共情的初级理解其实就是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这一点很多人能够做到。包括那位知名电台主持人。所以他能够感受到听众的感受,听众也能感觉到自己的感受被人感受到了,于是感觉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了。但是主持人却没能做到第二点:就是清楚的知道,这些感情是对方的感情,而不是我自己的。他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时候,被对方的情绪勾起了自己的情绪,然后对方是情绪得到了缓解就离开了,可是他自己却沉浸在了被听众勾起的情绪中。久而久之,自然承受不住就跳楼了。那么为什么大部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能够做到帮助了别人而不“跳楼”呢?是不是因为他们都是能够很好的做到所谓的“共情”呢?其实完美的“共情”不太可能时时处处都能做到,很多时候我们做得并不是那么好。但是我们依然能够保证我们自己不会疯掉,或者跳楼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心理咨询的设置里面还有一个“督导”机制。
什么叫做“督导”呢?简单的理解就是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师。在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中,如果心理咨询师自己发现自己最近很不在工作状态或者情绪上有一些失控的话,就要去找督导,来为自己近期的状况进行梳理和处理。督导既可以是比你高一级的心理咨询师,比如你的老师之类的;也可以是跟你同级的心理咨询师,比如你的同学。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有一项重要的心理训练,就是“自我觉察”。所以做心理咨询时间比较长的心理咨询师大部分都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是不是正常。这也是督导机制能够保护心理咨询师们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再好的机制都会有他例外的情况出现。比如说,《催眠大师》和《暴疯语》中的两位咨询师。但是大家只要稍微理智的想一想就会知道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才有足够的戏剧性,也才可能搬上荧幕获得很好的收视率。这就好像我们在报纸上能看到的新闻,之所以是新闻,肯定是平时我们见不到、听不到的内容是一个道理。另外,这些电影其实还有一个细节是很多朋友没有注意的。真正能够把自己做到类似《催眠大师》那样的心理咨询师其实他们本身的水平在业内也已经是相当高了。正所谓“不疯魔,不成佛”。因此,并不是说所有的心理咨询师都有资格——注意,我用的是资格二字——来让自己“疯魔”的。洋洋洒洒说了那么多,也不知道我说的明白不明白?总归一句话,心理咨询师是人,所以也会有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但是大部分的心理咨询师都不是外界想象中的那种有狭义上心理问题的人,即便是每天面对着不同来访者的负面情绪,我们依然有相应的机制来保护我们。尽管也有例外的情况出现,但是那并不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最后我想说,如果你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有兴趣,希望你看到我的这个回答以后能够打消你的恐惧,大胆的走进这个行业;如果你是想找心理咨询师做咨询,那么也希望你通过本文能够缓解你的顾虑——心理咨询师并不是洪水猛兽,让人望而却步。我只希望心理学,心理咨询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被以下专题收入,发现更多相似内容:
传播心理学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专题仅收录主题与心理学知识有关或与心理健康知识有关的文章。提高文章通过率,获得首页推荐,请...
· 585774人关注
如果你要练习每天写一千字,这就是你打卡的地方。
写作千字文推荐使用卡片创作法:/p/...
· 97591人关注
本专题仅让编辑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入选文章将立刻上首页。绕过推荐队列。
使用场景:
- 突发事件的相关内容,需要立刻推首页
· 22889人关注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选择支付方式: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被“催眠”了的心理咨询师
BLOG.cn/xlsk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心理咨询师与催眠术_心理咨询师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2,498贴子:
心理咨询师与催眠术
术作为治疗的一种手段,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之一对于焦虑、、恐惧、失眠等一些心理症状,术有着特殊的治疗效果。有人说它神奇,有人说它表现出来的特殊功能不可理解。其实,有时连催眠师自己都无法解释。通常人们认为,就是通过一定手段让人睡眠。这是对催眠的一种误解。催眠不同于睡眠,催眠状态下的睡眠质量远远高于普通睡眠。有人说一个小时的催眠相当于若干小时的睡眠就是这个道理。状态下的人,他的潜意识始终与催眠师保持联系。虽然醒来以后,被催眠者也不能或不能全部回忆,但它同催眠师的单线联系一直没有中断过。状态分为浅度、中度、和深度三种。中度和深度治疗效果较好。没有任何副作用,甚至对于人的记忆、思维发展都有非常好的功效。
?_?度娘你在吞爷就斩...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催...
看在谁的手里,修理工用来整理设备,顽童拿着只是小撬棍。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