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多少算糖尿病达到多少必须服药?哪种类型糖尿病必...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 查看主题
惨了 血糖飞了 是不是必须吃药了
查看数: 2967|
评论数: 42|
本帖最后由 我肩让你靠 于
15:18 编辑
快两年了{裸奔}中 运动和控制饮食,这几天血糖异常 没怎么运动吃上面也没注意&&前几天还可以接受 今天早空腹6.8&&餐后两小时9.3&&中午餐后一小时11.2&&两小时12.5 问题来了 吃的和早上一样的。老友们我是吃药控制 还是继续饮食加运动。还能回到从前吗/
你没有运动,运动后会还高吗?
该吃药还是要吃药
是不是天冷了,裸奔的效果不明显呀?不懂,我是打针,奔不动!
不适合裸奔了
2小時12.5~~我看你先別奔了~~
飞得不高!
兩年就不行了?
飲食運動不行當然就藥物了!
飞得不高!
警惕!警惕!
Powered by糖尿病血糖达到多少时需吃药
时间: 14:27:07
健康咨询描述:
我有个亲人,一直是很胖的,还有这些年少于运动的,现在血糖高到9.1的,这个是不是很严重的糖尿病的,糖尿病人血糖到过多少就要吃药了,还有这个病的1跟2如何区别,有哪一些的治病好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糖尿病人如何用药好?(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不一定要打胰岛素,吃药同样可以控制血糖,但是要看是哪一类型的糖尿病,才能对症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
百度智能推荐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挂号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常见症状、多食、、、、、视物不清
检查项目、、B超、、、尿糖、
并发疾病肾病、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性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本品用于2型糖尿病。...
参考价格:7000
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Ⅱ型糖尿病,病人胰...
参考价格:2500
本品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Ⅱ型糖尿病人,尤其是肥胖者和...
参考价格:400
1.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症...
参考价格:2100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2型糖尿病。...
参考价格:¥70
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Ⅱ型糖尿病...
参考价格:¥25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我是刚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现打针吃药血糖降到6.6我想问一下是否还要继续打胰岛素_百度知道
我是刚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现打针吃药血糖降到6.6我想问一下是否还要继续打胰岛素
朋友首先应知道自糖尿病属于种类型病原并血糖高定糖尿病其素同引起血糖升高型糖尿病能依靠外源胰岛素帮助治疗胰岛素泌少(二型)并且没现并发症用药物、运控制饮食前提:必须找专业糖尿病医咨询帮助制定合理----病友
其他类似问题
血糖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继续用胰岛素治疗般降糖药物使用1周作用已稳定再继续降低血糖
汝州市济仁糖尿病医院 副主任医师
必须还要坚持打针,否则会反弹,胰岛素会加量的。
如果你是餐后血糖6.6是不需要打胰岛素的
降糖药物还是需要服用
长期的注射胰岛素对身体也是不好的 如果血糖不正常可是少量多餐的形式来控制住
糖尿病只要控制住血糖就没什么可怕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血糖达到多少就要吃药
血糖达到多少就要吃药
09-10-07 &匿名提问 发布
许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胆固醇、动脉硬化、冠心病、血黏度增高等,洋葱对于这些老人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国外一项研究显示,洋葱种植区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7%,明显低于非种植区的5.4%。每天吃50克洋葱,1个月内43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有39个人(占90.7%)血中的胆固醇下降;25名冠心病患者中有14名(占46.7%)心电图得到改善。洋葱还是目前所知唯一含有前列腺素A的蔬菜,这是一种较强的血管扩张剂,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和预防血栓形成等作用。洋葱还含有硫化物,含少量硫氨基酸,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动脉硬化等作用,可预防心肌梗死、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每天吃60—70克洋葱,其降脂作用比安妥明还要明显。所以,在欧美等国家,洋葱被人们称为“蔬菜皇后”。下面介绍3种食用洋葱的方法:方法一:醋泡洋葱洗净一个洋葱,剥去外皮切成薄片,放到微波炉里加热大约2—3分钟,再将洋葱放到容器里,加入5大汤匙食用醋,然后放在冰箱里。第二天早晨即可食用。每天早餐用这种洋葱佐餐,可有效降低血糖,并使体重减轻。方法二:用醋泡莴苣叶和洋葱把洋葱洗净切薄片,再加几片莴苣叶子,然后倒入苹果醋,淹过洋葱即可。这种吃法可以治疗多年的便秘,稳定血压,还能有效改善睡眠。方法三:洋葱外皮煎水喝用洋葱外皮煎水喝,或多吃炒洋葱,可减轻眼睛的玻璃体混浊,改善视力。吃完洋葱后,口中总会留下的令人不快口气,可用含茶叶或芫荽来消除,或使用漱口剂,也可咀嚼口香糖。古代医书中记载:“胡萝卜性味甘平,生者性凉,能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熟食性平偏温,健胃消食,止泻,养肝明目。”胡萝卜营养丰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糖、氨基酸等成分,素有“小人参”之称。据现代医学研究,胡萝卜中的木质素,有提高机体抗癌能力和消灭癌细胞的作用。所含丰富的果酸有利于糖脂代谢,实验提取的物质,有明显降低血糖的作用。美国疾病控制与防治中心的流行病专家福特及其同事,对1665名年龄在40~74岁的志愿者测量了血液中胡萝卜素的含量,糖尿病患者的最低。福特的结论是:在日常饮食中多吃胡萝卜、甘蓝及其他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对预防糖尿病有极大的帮助。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胡萝卜很甜,糖尿病患者不适宜食用,实际上胡萝卜本身的甜味是它固有的特性,不是因为含有太多的糖,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仅为7.7%,但是国内并没有关于胡萝卜能降血糖的研究,只是在民间常用单方中有所提及:治糖尿病,用胡萝卜作水果生食之,效果尤佳。因此,胡萝卜作为糖尿病的食疗佳品是否适合我国人群的身体状况,还需要高质量的调查研究。降血糖的药物和食物有哪些?内容: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而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原发性糖尿病占绝大多数,有遗传倾向,但真正病因尚未明了。临床主要牲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以及血糖过高和出现糖尿等。本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一般认为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过度等因素有关。主要病机为肾亏、气虚、肺燥、胃热以及血瘀等,而阴虚与燥热往往又互为因果。中医治疗多从补气阴,清燥热着手,还常常配合解郁、活血等法。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纠正糖代谢系乱以消除病症状,防治各种并发症,促进胰岛功能的部分恢复和改善人体自稳调节功能。古今临床实践和控实验研究发现,下列药物和食物对糖尿病防治有一定作用。1.人参用人参治疗消渴病是中医的传统经验。如《本草纲目》介绍,研人参为末,以鸡蛋清调服,治疗消渴引饮有效。现代临床亦有报道,谓人参可使轻型糖尿病患者尿降低,中型患者服人参后,虽然降低血糖作用不明显,但渴感或虚弱症状能改善,某些患者服人参后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实验研究则表明,人参能降低注射肾上腺素等引起的兔高血糖,对小鼠的四氧嘧啶糖尿病亦有效果。人参提取物还有调节血糖的作用。2.黄芪黄芪是补气要药。《日华子本草》明确记载它能治疗消渴。《备急千金要方》中专治消渴的“黄芪汤”(黄芪、茯神、栝萎、甘草、麦冬、地黄)也以黄芪为主药。现代也有黄芪能降低家兔血糖的报告。另有研究表明,黄芪多糖注射液具有双向性调节血糖的作用,即可保护低血糖,又能对抗实验性高血糖。3.地黄地黄一味,功能养阴清热生津,切合糖尿病阴虚燥热的病机,所以古今医家在治疗消渴病时,几无舍其不用者。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者较多,因此临床常以地黄配伍知母、人参、黄芪等同用。益气养阴法着眼于调整患者阴阳、气血的失衡,故能收到较好疗效,又无引起低血糖、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临床应用地黄为主的药的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也有肯定的疗效。近年来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地黄在动物体内确有降血糖作用。4.知母知母味苦兼甘,质润不燥,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功。《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主消渴热中”。控应用常与天花粉、五味子、黄芪等同用。如名医张锡纯的治消渴方——玉液汤,即如此配伍。现代有报告,知母水浸提取物能降低兔的血糖水平,对四氧密啶糖尿病兔作用更明显。5.枸杞子本品通过滋补肝肾之阴和生津止渴的作用,治疗内热伤津之消渴。《本草正》有枸杞“尤治消渴”的记载。民间治消渴单用本品蒸熟嚼食,每次10克,每日2—3 次,或每日15—30克煎汤代茶服,均有效难。当代药理研究亦证明,宁夏枸杞提取物可引起大鼠血糖显著而持久的降低。6.山药 山药益气养阴,性平而不燥,为治消渴之佳品。用山药治疗消渴已有悠久历史,不少治疗消渴的著名方剂,大多配有山药,如六味地黄丸、玉液汤、滋碎饮等。控也有人报道,单用大量山药为主食,水煮连汤服用,治疗糖尿病有效,说明传统经验确有科学道理。7. 南瓜又名番瓜,属葫芦科植物,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等作用。国内外均有用其治疗糖尿病获效的报道。服法是:取鲜南瓜250—500克,如水煮熟食之,分两次服完,疗程不限。也可将南瓜子30克炒熟,水煎服,或配于对症处方中。日本有学者指出:“南瓜粉对轻度糖尿病有惊人的效果。”8.冬瓜冬瓜为葫芦科植物,用冬瓜治疗消渴病,古已有之。如《近效方》记载:治消渴日饮水多,小便甜,有如脂肤片,日夜六、七十起,冬瓜一枚,黄连十两,上截头去瓤,入黄连末,火中煨之,候黄连熟,布绞取汁,一服一碗,日再服,但服二、三枚,以瘥为度。对于糖尿病引起的大渴引饮,也可用鲜冬瓜捣烂绞汁,大量饮服。9.苦瓜苦瓜亦属葫芦科,外果皮有瘤状疙瘩是其牲。苦瓜内含有类似胰岛素的活性物质,有明显降血糖作用。服法:以鲜苦瓜作菜食,每餐100克,一日二次。或将苦瓜制成干粉,每次服10克,1日三次。药理研究证实,苦瓜浆汁对四氧嘧淀性糖尿病家兔,以及实验所致高血糖大鼠均有降血糖作用。从苦瓜果实、种子和组织培养物中分离到一种多肽P,有很强和持久地降糖作用。另苦瓜亦能降低血糖,作用方式与甲笨磺丁脲相似而较强。10.甲鱼肉 本品系鳖科动物中的华鳖肉,又称团鱼肉。鳖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A等。功能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将甲鱼煮熟,吃肉喝汤,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对糖尿病引起明显消瘦者更为合适。11.黄鳝 为鳝科动物,可食,亦作药用。黄鳝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A、B等。临床报道,鳝鱼煮汤食用,或将黄鳝去肠、骨,同豆腐炖食,对糖尿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没有副作用。由此可知,糖尿病人常食黄鳝是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的。除了上述介绍的若干品种外,经临床应用或药理研究显示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和食物还有黄连、刺五加、僵蚕、苍术、玄参、黄精、淫羊霍、女贞子、地骨皮、玉米须、玉竹、葛根、丹参、麦冬、五味子、泽泻、茯苓、首乌、大蒜、洋葱、菠菜等。应用中药或食物防治糖尿病,不但确有疗效,而且副作用小,还有寓治疗于日常饮食之中等优点,值得总结推广,并对其机制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服药控制血糖达到正常不能停药,应继续坚持正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是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必须结合患者的病情、生活条件及工作环境等,制订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在于:  (1)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正常代谢。  (2)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症状。  (3)防治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和防治心血管、肾脏、眼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变,延长患者寿命,减少病死率。  (4)肥胖者应积极减肥,维持正常体重,保证儿童和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保证糖尿病孕妇和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顺利分娩,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糖尿病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补充糖尿病患者要坚持正规治疗一位生命垂危的高危糖尿病患者,经解放军304医院全力抢救,转危为安,但却永远失去了一条宝贵的右腿。患者是北京市门头沟区的一位农村妇女。6年前患糖尿病,经当地医院治疗,病情控制比较平稳。1998年,她听说有一种气功,可以治疗百病,不用吃药,不用打针,董某信以为真,从此迷上练功。家人多次劝她到医院看病,董某自认为能吃能喝,不以为然,既不吃药,也不控制饮食。去年12月中旬,董某右脚大拇趾颜色开始变黑,并迅速恶化。今年1月7日,董某神智模糊,不吃不喝,右腿膝关节以下黑紫、冰凉。家人把她送到当地医院,已经无法处理,急送304医院抢救。内分泌科主任马学毅教授等给她作了全面检查,发现右腿膝关节以下呈黑紫色,右脚全部萎缩呈黑色木乃伊样。紧急下肢血管造影显示,股动脉以下全部梗塞。患者处于高渗性昏迷,血糖高达520mg/dL,血纳165mmol/L,血渗透压390mosm/L,并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下降,全身出血斑,随时有生命危险。马主任等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大剂量补液,抗凝,控制血糖并紧急手术切除坏疽右腿,终于保住了性命,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全身综合性治疗,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但她将用一条腿走完人生的未来道路。专家点评:在临床上经常碰到像董某这样的患者,由于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患了糖尿病自己还不知道,或者明明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又不及时、正规地进行治疗,以致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董某患的“糖尿病足干性坏疽”,就是糖尿病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好,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血液粘滞度增高,容易形成血栓。患者拇趾发黑时,说明足远端动脉已经闭塞,如果及时治疗,最多把拇趾截掉。但由于患者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病情迅速恶化,入院时全身已处于高凝状态,随时可能发生急性心梗,脑栓塞,肾动脉栓塞等,继发引起多器官衰竭以致死亡。为了保住性命,只能被迫截肢。糖尿病虽然是一种终身疾病,目前尚缺乏根治手段。但是,我们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阻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把糖尿病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让病人享有正常的生活质量和正常的工作能力,并享受和正常人基本相同的寿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关键在于减少因对糖尿病的无知所付出的代价。一是要合理控制饮食,多吃一些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高纤维的食品;二是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三是要坚持自我监测血糖,防止高血压和低血糖发生;四是尊重科学,积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轻信巫医巫药的骗术而延误病情;五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社交生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进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血糖浓度低于70毫克%称为低血糖。可见于饥饿时间过长,持续的剧烈体力活动,严重肝肾疾病,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低血糖时,脑组织首先对低血糖出现反应,表现为头晕、心悸、出冷汗以及饥饿感等。如果血糖持续下降到低于45毫克%,就可发生低血糖昏迷。  糖分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之一。人们摄入谷物、蔬果等,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单糖(如葡萄糖等)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细胞,作为能量的来源。如果一时消耗不了,则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肝脏可储糖70~120克,约占肝重的6~10%。细胞所能储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摄入的糖分过多,多余的糖即转变为脂肪。  当食物消化完毕后,储存的肝糖即成为糖的正常来源,维持血糖的正常浓度。在剧烈运动时,或者长时间没有补充食物情况,肝糖也会消耗完。此时细胞将分解脂肪来供应能量,脂肪的10%为甘油,甘油可以转化为糖。脂肪的其它部分亦可通过氧化产生能量,但其代谢途径和葡萄糖是不一样的。  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细胞必须要糖来维持生存,必要时人体将分泌激素,把人体的某些部分(如肌肉、皮肤甚至脏器)摧毁,将其中的蛋白质转化为糖,以维持生存。象过去在图片上看到的那些难民个个骨瘦如材,就是这个原因。  人体所有的细胞所需的糖都由血液来输送,所以维持血液中糖的恰当的浓度是很重要的。[编辑本段]低血糖  无论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还是不能解释的交感神经症状,确诊时需要证据表明这些症状与低血糖异常有关,并且血糖升高后症状好转.异常低血糖诊断标准通常为:男<50mg/dl(<2.78mmol/L),女<40mg/dl(<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婴儿和儿童<40mg/dl(2.22mmol/L)(参见第260节).大多数低血糖见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治疗病人或新近饮酒者,诊断一般没有困难. 相对性低血糖,即在治疗期间,患者原血糖较高,经用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后在短时间内血糖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测血糖仍在正常范围。低血糖的表现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肾上腺素样作用,包括:出汗、心慌、手颤、饥饿感、烦躁等。糖尿病初期及应用降糖药的患者尤为明显。第二类为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头痛、视物模糊、痴呆、昏迷、精神病发作等。低血糖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轻者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昏迷,直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低血糖的症状:  1冒冷汗,2双手颤抖 3肚子饿 4疲倦口恶心 6 心跳加速 7心情不好或神智不清  除了上述症状外,低血糖发生时,也有可能 以饥饿、头痛、流泪、嘴角麻木等  低血糖的预防:  ① 按时进食,生活规律 ② 不可随便增加药量  ③ 每次用胰岛素均应仔细核对剂量 ④ 运动量恒定  ⑤ 常测血糖 ⑥ 随身带糖果以备用[编辑本段]高血糖  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在一天之中是轻度波动的,一般来说餐前血糖略低,餐后血糖略高,但这种波动是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  1985年WHO对高血糖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  1996年WHO对高血糖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  这种标准的不断变动,是因为人们在大量统计的过程中,力求寻找到适合更多情况的标准。换句话说,这些标准不是针对个别人确立的,而是力求一种普遍适应性。  除上述诊断标准外,糖尿病静脉血浆葡萄糖测试是一种筛选性试验。通过这种筛选,可以把更大量的血糖不理想患者纳入观察。据报道,当以FPG≥6.1mmol/L作为筛选标准时,其特异性90%,敏感性为65%-95%。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约为4%,成为继心血管和癌症之后的第三位“健康杀手”。  高血糖的预防:  ① 不可任意停药。 ② 按医护人员及营养师的指示进食。  ③ 平日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常检查血糖值。 ④ 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防感染。  ⑤ 如有恶心,呕吐或发烧时,不可任意停药,应立即求医诊治。 ⑥ 找出高血糖发生之原因,避免下次再发生。[编辑本段]高消耗应激  仝小林教授解释说,有一些病的症状也是“因渴而消” ,比如甲亢、尿崩症等。因此,消渴症并不能特指糖尿病。唐朝医家甄立言把消渴症称为“消渴病”,其主要依据是“尿甜”,也就是现在说的“尿糖”。但临床上很少会观察尿是否甜,而且,这对治疗也没有多大意义。聂文涛认为,消渴证关注了人体内的一种驱动力,现代心身医学称之为内驱力。也就是身体有高分解的冲动;高分解的结果是消渴。这就把高血糖理解成高消耗应激。[编辑本段]血糖测定  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独取静脉血以测定血糖,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不便。  其田定范围为〔0.5~27.7毫摩尔/升(10~500毫克/分升)〕,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自备l台血糖检验仪。  测定前先取试纸盒内的密码胶带插入仪器左上方的方围内,抽拉,即会发出声响,表板上显示符号,然后取l条试纸条插入测试孔,按下蓝色键,表板上便会显示出的符号,接着显示出与试纸条和密码胶带相同的密码编号。  刺破指尖或耳垂,取血l滴,滴在试纸条测试区的正中,血滴要全部盖满测试区,按下蓝色时间健,仪器会自动计时,待60秒后发出声响时,用于搞花把血液从试纸条的测试区抹净。等待数秒,插入测试孔内计时,120秒时,表板显示出血糖值。  目前市场上尚有笔式及其他型号微量血糖测试仪供使用。所测指血或耳血为毛细血管的血糖值,略高于静脉血糖值。但要注意,当寒冷、水肿及血管痉挛时,稍受影响。近年我国长春已能生产血糖试纸。90年代以来国外研制出无损伤血糖检田仪,是用电脑化的近红外线透过皮肤面测量其吸收变化,可在5秒钟内测出2.22~22.2毫摩尔/升(40~400毫克/分升)血糖。[编辑本段]如何选择血糖测定仪?  关于血糖仪的选购问题,确实需要慎重。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血糖仪按照测糖技术可以分为电化学法测试和光反射技术测试两大类。前者是酶与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子再运用电流记数设施,读取电子的数量,再转化成葡萄糖浓度读数。后者是通过酶与葡萄糖的反应产生的中间物(带颜色物质),运用检测器检测试纸反射面的反射光的强度,将这些反射光的强度,转化成葡萄糖浓度,准确度更高。  在选购时应掌握4大要素:  1.准确度,应尽量与同时静脉抽血的测试值相近,不可相差太悬殊,否则就可能出现延误病情的悲剧。  2.看服务,应了解血糖仪的售后服务工作,试纸的供货情况是否到位,防止出现“有炊无米”的情况。  3.看机器运行情况,比如采血针使用是否便利,需血量的多少,机器读数的时间,显示屏的大小与清晰度,电池的更换方便与否,机器是否美观,大小如何等等。  4.看价格,在血糖仪选购中价格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质量,但一般比较好的血糖仪都在千元上下,对很多家庭也是一笔额外负担,需要综合衡量。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问问您信赖的医生了。[编辑本段]血糖波动的原因  (1)气候因素:寒冷剌激可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肝糖原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减少,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夏季炎热多汗,注意补充水分,否则血液浓缩而血糖增高。   (2)感冒:感冒后可使血糖升高。  (3)患者因外伤、手术、感染发热,严重精神创伤,呕吐、失眠、生气、焦虑、烦躁、劳累、以及急性心肌梗塞等应激情况:可使血糖迅速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药物剂量不足:有的患者自行将药物减量;有的长期不查血糖,以致血糖升高后原来剂量未及时调整,会因药物剂量不足,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  (5)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导致病患者暂时性机体不良反应。  (6)过多食入高油脂食物:引起胰岛功能不能很好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升高。  (7)长期便秘:导致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利,影响血糖。  (8)饮水不足:导致代谢失衡,影响血糖。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般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对肝脏都有损害,你妈妈转肽酶什么的偏高,可能是肝脏有点不好,吃点保肝的药物,就会没事的,既然做完彩超没事,那就问题不大,保肝的药物有&凯西莱'&百赛诺',效果都不错.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诺和龙'和&卡司平'.&诺和龙'主要是降餐后血糖,什么时候吃饭就吃药,不吃饭就不用吃药,不过尿里有酮症的不能吃,&卡司平&是一种增敏剂效果也很好,不过对肝脏的损害也很大,肝脏指标正长了在可以吃.你应该咨询一下医生到底该吃什么药.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关键在于服药和终身饮食保养
糖尿病主要有3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人体胰腺中胰岛?细胞被破坏,无法产生胰岛素时就会引发1型糖尿病。此类糖尿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年患者,但也可以感染任何年龄段的人群,1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10%。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一种最常见的糖尿病,此类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 2型糖尿病的诱因很多,包括遗传、年龄和肥胖。大多数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身体完全可以分泌足量的胰岛素,但却不能正常使用,这种状态称为胰岛素抵抗,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因此,调整饮食,减轻体重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状况,从而帮助您控制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发病隐秘,病情进展较1型糖尿病缓慢。如果不做定期检测,患者往往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患上糖尿病(处于高血糖状态),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各种症状和并发症开始出现。相当数量的病人是因为并发症而求医时才获知已经患上了糖尿病。因此,目前已知的2型糖尿病人只是水面上的冰山,而多数人尚不知道已患上糖尿病。通常成年人是2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但是近几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妊娠糖尿病怀孕前没有糖尿病,在妊娠的中、后期发生的糖尿病称为妊娠糖尿病。该类妇女分娩以后,大部分人会变成2型糖尿病,少部分人可能是1型糖尿病,还有一部分人血糖恢复正常,但往往若干年后也会变成2型糖尿病。所有妊娠六个月(24-28周)的妇女都应进行定期的血糖检测,以确定是否患有糖尿病。约有2%-5%的孕妇会患有妊娠糖尿病。 肥胖和/或年龄稍大的妇女更易患有妊娠糖尿病。在患有妊娠糖尿病妇女当中,约有35% - 50%的妇女会发展成2型糖尿病。保持标准体重可以降低此类风险。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也就是说无法治愈。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其并发症(冠心病,脑卒中,动脉硬化,失盲,截肢,等)均可以导致死亡,因此,糖尿病人需要积极治疗。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即药物治疗与饮食和运动结合起来,通过定期自我监测血糖,坚持合理的饮食结构、体育锻炼和服用药物,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的安全区域内,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也会拥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生活。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症。其特征为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及尿糖。
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且伴有疲乏无力。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且易合并多种感染。随着病程的延长,其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
  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多饮、消瘦)者符合以下三条之一者为糖尿病:   1.随机(一天中任意时间)血浆血糖≥11.1mmol/L。  2.空腹血浆血糖≥7.0mmol/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两小时血浆血糖≥11.1mmol/L。  诊断说明:1.无症状者诊断为糖尿病应有两次血糖测定结果达到以上标准。  2.在急性感染、外伤、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虽测出明显高血糖,亦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需在应激情况结束后重新检测。  3.理想情况均应进行OGTT试验,如果因某种原因不适于进行OGTT,或儿童糖尿病症状重、血糖高、尿糖阳性、尿酮体阳性,可不进行OGTT试验。(1)适当增吃食物纤维
   纤维素是一种不能为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糖尿病人适当地增加食物纤维的进量,有以下益处:其一,高纤维食物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以及降低血脂的作用;其二,能减缓糖尿病人的饥饿感;其三,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下列食物中含纤维量较多,可做为糖尿病人经常选吃的食品,如:绿豆、海带、荞麦面、玉米面、燕麦面、高梁米、菠菜、芹菜、韭菜、豆芽等。有一点必须注意,虽然食物纤维对糖尿病人有好处,但是也不宜过份单一食用,凡事总有个度,糖尿病人讲究营养平衡更为重要。
   (2)植物油为较理想的烹调用油
   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因其中含有较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是必需脂肪酸,在体内能帮助胆固醇的运转,不使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所以这对预防糖尿病的一些并发症,如动脉硬化等有积极的作用,正因如此,糖尿病人所需烹调用油以植物油为好。但是,植物油也不能大量食用,过量食用便会暴露其明显的副作用,如产热能过多而导致的脂胖等。科学家们建议;饮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1~2较好。
   (3)有益的大豆及其制品
   大豆是糖尿病人较理想的食物,这是因为它所含的营养物质成份有益于糖尿病人。其一,大豆是植物性蛋白质的来源,不仅含量丰富,而且生理价值也高,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可以与动物性食物相媲美。其二,大豆中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磷脂与豆固醇,对降低血中胆固醇有利。其三,大豆中碳水化合物有一半为人体不能吸收的棉籽糖和水苏糖。此外,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微量元素与B族维生素。由以上可以看出,大豆及其制品,如腐竹、豆腐丝、豆腐干、豆腐脑、大豆粉等,应成为糖尿病人的常用食品。
   (4)应付饥饿的办法
   饥饿感是糖尿病人经常遇到的一种反应。它因糖尿病而引起,也将因糖尿病病情的好转及病人的适应调节而减轻或消失。可以采取下述办法来应付饥饿感的发生:
   其一:减少细粮摄入,多增加一些纤维食物,如荞麦面、玉米面、绿豆、海带等。目前国内市场已有一些专供糖尿病人食用的保健食品,如荞麦挂面、绿豆饼干等,可做为饥饿感严重时加餐之用。
   其二:适当多吃些低热量、高容积的蔬菜。如西红柿、菠菜、黄瓜、大白菜、油菜、豆芽、茄子、韭菜等等。
   其三:用一些食疗方来加餐。如饥饿感强烈时,可用冬瓜250克、山药100克、猪胰1具(洗净后),加适量调料炖煮后连汤食用,也可以用南瓜、大豆或豆腐等产热量低的食品来炖猪胰食用。以缓解饥饿感为限量。
   其四:心理方法。人的饮食量与饮食习惯有关,在不影响营养基础上的饥饿感,通过一段时间的忍耐适应,是可以缓解的。此外,病人应相信,减少饮食量,并不一定会产生饥饿,不要有事先的饥饿准备,对糖尿病人重要的是营养平衡,过量的饮食无疑会给机体有关脏器组织带来负担。
   (5)甜味品的选择
   有一些糖尿病人很爱吃甜食,但是甜食大多含糖量丰富,吃了又对病情不利。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棘手的矛盾呢?不妨试试下述方法:
   其一:在诸多甜味剂中,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以“甜叶菊”较好,虽然其不含营养素,但是它不提供热能,而且甜度为庶糖的400倍左右,故可选用。
   其二:糖精做为甜味剂可以偶尔食用。但对妊娠妇女禁用。
   其三:桃、梨、菠萝、杨梅、樱桃等甜味水果,可以适量食用。这些水果含有果胶,果胶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延缓葡萄糖吸收。此外,西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也可适量食用。
   其四:糖尿病人应该控制糖摄入,但不可能一点糖也不沾。每日食用糖一般限制在10克以下,但是,每个糖尿病人的情况不一样,病人自己对其规律应有所摸索,包括每日血糖的最低时刻,这是适量进一些含糖食品的最佳时间。
   (6)最易使血糖升高的食物
   在我们经常见的食物中,下列食物很容易使血糖升高。如:白糖、冰糖、红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蜜饯、奶糖、巧克力、水果糖、水果罐头、汽水、果酱、冰淇淋、甜糕点、蛋糕以及各种甜饮料、口服液、果汁等。
   (7)容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
   血脂升高,对糖尿病非常不利。是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糖尿病人不宜吃使血脂升高的食物,常见的有猪油、牛油、羊油、黄油、奶油、肥肉以及胆固醇含量丰富的食物(见下表)。关于胆固醇,糖尿病人还应明白,它有两方面作用,首先它是必需的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组成细胞膜等等;但是摄入多了,就会引起副作用,如参与冠心病的生成等。一般认为胆固醇的摄入量以每天在300毫克以下为宜。
   (8)饮酒的危害
   有一些糖尿病患者认为,酒是五谷之精华,适量饮酒可以活血通络,御寒,调节精神。对此要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如果患者的病情较轻,逢节假日,亲戚朋友相聚,可以少量饮一点酒,并且,最好是啤酒或低度的其它酒;如果病情不稳定,或伴有肝脏或心血管疾病,应禁止饮酒。因为酒有下列危害:
   其一:饮酒会增加肝脏负担。我们知道,酒精的解毒主要在肝脏中进行。肝脏功能正常的人,解毒能力强,能把大部分有毒物质进行转化,排出体外。而糖尿病人的肝脏解毒能力较差,饮酒势必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而引起损伤。过量饮酒还容易发生高脂血症和代谢紊乱。
   其二: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饮酒会使胰腺受到刺激而影响其分泌液的成分。
   其三:酒本身就是高热量食物,每克酒精能产7千卡热量,糖尿病人稍失控制,便可引起病情恶化。
   (9)饮食宜淡
   饮食口味过重,对人身体不利,传统中医为说明这个道理,曾用“五行”理论解释说:过于多食酸味的东西,因酸味入肝,则会使肝气偏盛,脾气而衰弱;过于多食咸味的东西,因咸味入肾,肾主骨,则会引起大骨之气劳倦困惫,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于多食甘味的东西,甘之性缓滞,会使心气喘满,面色黑,肾气不能平衡;过于多食苦味的东西,则脾气不得濡润,消化不良,胃部就要胀满;过于多食辛味的东西,则筋脉败坏而松驰,精神也同时受到损害。因此,注意调和饮食五味,使其不偏不重,便可以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流畅,皮肤肌理固密,这样身体便健康,正因人们发现淡食有益于身体,所以很早就总结了“淡食最补人”一句摄食格言。对糖尿病人,尤其并发肾病的患者,日常饮食除了应遵循一般的保健要求外,更要注意少饮食钠盐。
   (10)饮食宜缓
   饮食宜缓,就是饮食时不要暴饮暴食,粗嚼急咽。食物的消化,咀嚼是第一道工序,只有第一道工序加工的好,食物到了胃肠才能更好地被消化吸收。粗嚼急咽式的摄食有两大不益之处。其一:糖尿病人摄入的食物常常是经估算而来,其有效成份应该是被充分的吸收利用,但是,咀嚼程度的不同,可以影响其营养成份的吸收。有实验证明,粗嚼者比细嚼者要少吸收蛋白质13%,脂肪12%,纤维素43%。可见细嚼慢咽作用之重要。其二:粗嚼急咽会加重胃和胰腺等脏器的负担,时间一长,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对饮食宜缓问题,古人早有认识:“饮食缓嚼,有益于人者三:盖细嚼则食之精华,能滋补五脏,一也;脾胃易于消化,二也;不致吞呛噎咳,三也。”这一总结,至今看来仍是非常有道理的,尤其对糖尿病人。
   (11)饮食宜暖
   糖尿病人的饮食温度要适中,过烫或过寒的饮食都将引起不良反应。按照中医理论,人的脾胃特点之一是喜暖而怕寒,所以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饮食宜暖这一科学的摄食法则在我国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早有发现:“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其意思是说:凡饮食,热的食物切不可温度太高,寒的饮食也不可温度太低,如果我们吃的能温度适中,那么,人体的正气将不会受到损伤,病邪也就不会乘虚而侵犯机体。这样身体也就太平了。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即所谓“三多一少”  1、多尿: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虽有足量甚至多多胰岛素,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使血中葡萄糖(血糖)不能有效利用而堆积升高,形成高血糖。正常时,随血流经肾脏被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管,这些血糖又能被远端肾小管全部重新吸收回收到血流,因此尿中不含葡萄糖。当血糖超过10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时,被肾小球滤过的过高浓度的葡萄糖超过肾小管重新吸收能力时,则葡萄糖随尿排出,即出现尿糖。尿中排出的葡萄糖有利尿作用,因而排尿次数增多,尿量增加,血尿糖增高。  2、多饮:多尿使人体丢失水份过多,令人烦渴多饮。排尿越多,口渴越甚,可见是多尿引起多饮,并非多饮导致多尿。  3、多食:体内的葡萄糖原来由胰岛素经过复杂的作用产生能量,用以维持体内各种脏器的生理活动,及人体各种生活及生产活动的需要,糖尿病人血糖虽高但不能利用,因而能量缺乏,为了补偿损失,维持人体活动,病人善饥,食量大增,然而进食虽多,因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反而使血糖更高,尿糖更高,反复形成不良循环。  4、消瘦:体内能量不足,改而用脂肪、蛋白质供能。由于原来储存的脂肪、蛋白质被动员作为能量来源来消耗,逐渐出现全身虚弱无力,劳动能力减退,精神萎靡不振,且严重多饮多尿可扰乱日常生活及睡眠规律,进一步加重症状。 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II型糖尿病病人病情轻,有典型症状者不多,有一些表现看来与糖尿病无关,有些表现则由糖尿病直接或间接引起,这些不典型症状有:1、食欲一般而日渐消瘦。2、无法解释的体力虚弱,疲乏无力。3、妇女有不明显原因外阴瘙痒。4、四肢皮肤首先是手足指趾感觉异常,如麻木、针刺、烧灼、蚁行感(蚂蚁在皮肤上爬行的感觉)疼痛等,甚至皮肤感觉减退,如以热水洗脚因未感觉水温过高而被烫伤。5、稍作步行,双足或一足疼痛难忍,停步休息后消失。6、视力模糊不清且渐加剧。7、中老年后发现结核且迅速恶化。8、皮肤疥痈,屡发屡治不易治愈。9、手术或外伤后创口不易愈合,且易发感染。10、不明原因的性功能减退,如男性阳痿,早泄等。11、突发一侧上脸下垂,而未发现其他病因。12、曾有分娩巨大胎儿史的妇女,不排除潜在糖尿病的可能。  应当强调,凡未有明显典型症状的糖尿病病人,切不可因无典型的糖尿病症而不加以重视,亦不做进一步的检查并轻率地失去早期糖尿病的诊疗机会。凡出现上述不典型症状的蛛丝马迹,应及时检查,及早治疗。 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   糖尿病基本分为四类,包括:一型(胰岛素依赖型)、二型(非胰岛素依赖型)、其它型和妊娠糖尿病。一型和二型糖尿病的病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其它型糖尿病多有其特殊的病因可查,如胰腺疾病造成的胰岛素合成障碍,或同时服用了能升高血糖的药物,或其它内分泌的原因引起对搞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妊娠糖尿病是妇女在妊娠期间诊断出来的一类特有的糖尿病。  原发性糖尿病的基本病因有两条: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是糖尿病的基础和内因,而环境因素则是患糖尿病的条件和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一型糖尿病遗传是胰岛容易发生感染,并且容易引起胰岛自来免疫性破坏的基因。有这种基因的人的胰岛容易受到侵害;而二型糖尿病,则是一种多基因的因素,遗传的容易发生肥胖,产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有多种基因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稠度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有糖尿病基因的人比没有糖尿病基因的人容易患糖尿病,但没有环境因素的侵害还不致于患糖尿病,如引起一型糖尿病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使胰岛受到破坏,胰岛尚能修复,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从而可使病情减轻。如果胰岛复又受到自身免疫性的第二次破坏,这次损害可能是永久性的,从此不能再分泌胰岛素了。  同样二型糖尿病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遗传倾向更明显、更复杂。便导致二型糖尿病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以及糖刺激、紧张、外伤、或过多的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诱发因素。 控制好糖尿病的关键所在   (1)饮食起居要有规律:必须做到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实践证实有规律的生活可以使机体新陈代谢保持在最佳状态,是糖尿病控制病情的首要条件,建立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加强体育运动可以起到类似胰岛素作用,有助于降糖、降脂、改善血液流变,提高免疫功能。   (2)戒烟忌酒:长期饮酒会使糖尿病难以控制,病情加重,酒中的过量乙醇能直接损坏胰腺,使原本受损害的胰腺功能再受打击,难以恢复。香烟中的尼古丁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可使血糖升高,使血小板粘着性增加,促使动脉硬化。吸烟的糖尿病人,肾病发生率是非吸烟者的2倍,可见烟酒对糖尿病患者百害而无一益,应严格戒烟忌酒。  (3)稳定情绪: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糖尿病病人在疲劳、焦虑、失望、情绪激动时,引起神经内分泌反应性增强,激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引起血糖升高。  (4)糖尿病患者不会影响其获得美满的婚姻与家庭。糖尿病患者性功能减退或阳痿,见于长期病情控制不满意的患者,可望在血糖得到控制后或适当治疗得到恢复,切忌滥服壮阳药物,耗伤津液,助火劫阴,加速糖尿病的进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