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的意义活着是为了什么么?

    感谢天涯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感谢版主维护版面秩序。  我们大家活在这个世上,天天有人生,天天有人死。长寿者一百多岁,短寿者十几年,还有的生下来就死了。人的一生一世,虽有些长短不同,但都是一转眼就过去了。那么,人生从什么地方来?死了又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大家都不知道。所以生死是个大事!佛就为这个大事因缘出生于世,指点我们的迷津。让我们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打破这个迷闷的疑团,打破这个哑谜。   没有智慧的人,他也不知生从何处来,死到何处去。他既不管,也不会去研究这个问题。他以为生到这个世上来,就是穿衣吃饭、娶妻生子的,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混过了一生。从前梁启超曾就这个问题问大家:“人生到这个世上来究竟是为什么?”是叫你来穿衣吃饭的吗?难道这个世上的饭太多衣太多,没人吃无人穿,叫你来吃来穿的吗?可见不是!是要你来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吗?要是只为娶妻生子的话,那等于粪坑里的蛆一样,又有什么意义!显然不是那么一回事。那究竟是为什么呢?但愚者无知,也不知研究。就这么从梦中来,到梦中去。糊里糊涂转眼几十岁、乃至一百岁,人生一世就这样昏昏沉沉地混过去了。在我们人类,想研究人生宇宙真理,打破这生死迷团的人,确是少数。大部份人只知道升官发财、赚钞票、娶老婆,生活过得舒服一点,能享受,就满足了,从不知研究人生宇宙的真理和人生于世的价值所在!生活得再好,也离不了生、老、病、死。到时还是赤裸裸地去了。钞票再多,一分钱也带不走。  有智慧的人就不甘迷闷,要研究研究我们人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死了又到什么地方去?这个宇宙又是怎样形成的?他要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所以就产生了哲学。古今中外很多杰出之士纷纷研究这个世界、人生的由来,但是他们费尽心机、竭尽脑力,得不到一个真实正确的答案。有的说唯心,有的说唯物;有的说一元,有的说二元。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得不到真实的结论。  人活着为了什么?或者说,人生有何意义?如果人死如灯灭尽,则一切所谓的人生意义,都只是一厢情愿赋予的东西,都只是历史阶段性的东西,或者说都只是自欺的,都无终极实质。那么,究竟是人死如灯灭,还是有来生呢?人类的思想焦点,其实应该放在这里。究竟有没有来生?谁能指点迷津?能打破这个哑谜,能正确地告诉我们人生宇宙之由来?
楼主发言:26次 发图:0张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生有何意义?现代人最信赖的科学,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现代科学的复杂程度,早已经超出了普通人可以轻易理解的范围,因此,大众对科学的坚固信念,只是出于教育、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已,他们并不关心真正的科学在研究些什么。  这种对科学本质的不了解,导致人们暗自对科学产生一种模糊的不切实际的终极憧憬:他们认为总有一天,科学一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老病死的一切问题。这种普遍弥漫的盲目乐观主义,使人们舍“目的”而取“手段”,舍弃生命的根本问题是生老病死,只抓住“科学”这个手段,这种舍本逐末,是科学所造成的严重问题之一。  其实,科学从一开始,就没有把生命现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即使到了今天,科学家们所关心的,还是那些在对撞机中产生的最细微粒子,以及那些闪烁在我们头顶的无尽繁星.那些是他们的希望之所,现在如此,今后亦将如此。科学从来也没有承诺过可以对生命予以解答。因此,对于真正思索人生价值的人,不应该把科学作为唯一的参考方向,要知道科学的极限在哪里。  遗憾的是,不但大众见不到这一点,甚至,大多数科学家也跟普通大众一样,并不了解科学理论的最前沿在研究什么。事实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已证明了唯物论的错误,然而那些越来越复杂的理论早已斩断了普通人对于核心知识的认知途径,所以普罗大众驻留在那种错误的唯物论世界观上。基于这种错误的世界观而顺势建立的唯物人生观,必然唯物至上,带有与生俱来的功利性,道德崩溃是这种功利人生观的必然结局。
  佛爷也会灌水!
  @qq群 九旬老太为何裸死街头?数百头母驴为何半夜惨叫?小卖部保险套为何屡遭黑手?!女生宿舍内衣为何频频失窃?连环强歼母猪案,究竟是何人所为?老尼姑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数百只小母狗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敬请关注天涯杂谈著名楼主qq群今晚在天涯杂谈所作的年度巨献《活着为了什么?人生有何意义?(想了解佛法,却无从下手的,请进)》
  人生有许多问题,每天每时每刻,都在面对各种问题,都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我们时时面对的各种问题。在这诸多问题当中,有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哲学上所说的终极关怀,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一切佛典上所说的真如、法身。父母未生以前,是禅宗把终极关怀的问题,把真如法身这样一些哲学问题、佛学的深奥问题通俗化、形象化,把它缩短到我们一个人的几十年以前,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直接去认识这个问题,直接去参透这个问题。我们学佛做什么?就是要做这件事。我们学佛,不是为了赶热闹,而是为了解决这个人生的根本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有时是说要了生死,有时是说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时是说即生成佛,道教说要羽化登仙,基督教说上帝蒙召……  各种教义、各种宗教,都围绕这个终极问题展开它的教义,积累解决这一问题的经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不过各有浅深不同,各有难易之别,各有彻底不彻底之分。唯有佛教,抓到问题的根本,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既然我们把一切问题,归结到一个非常简单、非常直接的问题上来,那么我们就要下定决心,就要真真实实地来做功夫。功夫怎么做?有许多的方法。好像我们要回家。家的目标是一个,家中的成员,好像游子一般,散布在天涯海角,东西南北都有。怎么回家?各人根据自己的根基,找到适合自己根基的方法,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朝着同一目的地走,这就叫做殊途同归。好像到了要过春节,一个父母养了好几个子女,这些子女有的在南方工作,有的在北方工作,有的在东方,有的在西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地理位置,选择一个最佳的路线,利用最佳的交通工具,回到自己的老家,去见自己的亲爹娘。这是一个比喻。自己的亲爹娘是什么呢?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就是自己的法身真如。
  今年是2013年了,佛诞生已经三千多年了,通常我们说,现在是佛教的末法时期,意思是这一期的佛教接近末尾,快要从人间彻底灭亡了。虽然如此,但我们能遭遇到佛法,仍然是莫大的因缘,应生珍惜感,精进修行,是可以跳出生死循环,证入永恒常乐的。而且,更应抓住这最后的尾声,以免长劫沉沦黑暗,下一次佛教还有56亿多年呢。  佛教法门虽然多,流传到中国,大致笼统归类为十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密宗、法相宗、律宗、三论宗、净土宗,俱舍宗、成实宗。现在的佛弟子,人数最多的应该是净土宗和禅宗。
  古人有个譬喻,拿来解释,就把我们凡夫,比做一条虫,生在一根竹里最下的一节,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这个虫子,要想出来,只有两个法子,一个是竖出的,一个是横超的。  竖出的,是自下至上,一节一节的次第咬破,等到最上的一节咬破了,才能够出来。这是比喻修一般的法门,定要断尽见思烦恼,才能出三界的。见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这许多的品数,就比做一根竹子的节数。那虫向上直钻出来,就叫做竖出。例如一个断见惑的初果圣人,要经过七生天上,七生人间的长久时劫修习,才能证阿罗汉,了生死。二果,亦要一生天上,一返人间,才能证四果。三果,欲界思惑已尽,还要在五不还天,渐次修习,才能断尽思惑证四果。这才算是出三界的无学圣人。如果是钝根的三果,还要到四空天,从空无边处天,以至非非想处天,才能证四果。这竖出的法子,是如此艰难久远的。  横超的,就是这条虫子,不向上面一节一节咬,只向旁边咬一孔,便能出来。这样的法子,比那竖出的,是省事得多了。念佛的人,就是这样的横出虫子,迅猛快捷。  念佛的人,虽没把见思烦恼断除,但能具足信愿行的净土三资粮,临终就能感动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到了这个清净国土,见思烦恼,不断而自断了。何以故,以净土境胜缘强,无令人生烦恼的境缘故。如此便得三不退,一直到破尘沙无明,成就无上菩提,何等直捷简易的事。所以古人说,馀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
  一切生命,皆与宇宙一体永恒,这是什么意思?  现代科学词语中,有一个非常专业化的称谓,全息模型理论。然而从佛家的角度来看,只不过是佛家理论的一个现代版本而已。《楞严经》中的“于一毫端,现十方宝刹”、“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是典型的宇宙全息理论。而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一一微尘中,各现无边刹海;刹海之中,复有微尘;彼诸微尘内,复有刹海;如是重重,不可穷尽”这样的描述,不正是现实世界是全息影像的生动描述吗? 我们每一个生命,有可能就像一个全息影像解读器,或者说,是一个“整体”中的小小“碎片”。我们每一个“碎片”都完整的再现了所有的信息。然而,从究竟上说,所谓“碎片”,也只不过是分离出来的幻象而已!
  意义,因为人无法改变,这个层面我们能做的是无为。也就是说只有相对的意义,没有终极意义  
  活着本来就只有在族群中才有的意义,所以名利就是人的生存意义。人没有超越人类系统的生命  
  @法于自然 10楼
19:07:49  活着本来就只有在族群中才有的意义,所以名利就是人的生存意义。人没有超越人类系统的生命  -----------------------------  嗯,是一种典型见解。
  发信人: amajj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Fri Feb 17 13:01:59 2012)  怀疑论说,我们可以确信的知识是靠感官得来的,任何所谓的基于过去经验的推理都不  可靠,所以要怀疑。康德提出了物自体概念和transcendental idealism,这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是试图抓住世界的本质,而是描述世界如何在我们面前展示着。他告诉我们,因为受到局限,我们是不能完全肯定地说一个论述是正确的。这种讨论结束了怀疑论那种无休止的质疑,并且给现代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那就是:不论世界本质是什么——我们无法知道,我们可以确定描述的是物自体世界的外表!哲学到了康德,就很好了。  但是黑格尔对康德这种不做取舍的态度很反感。他认为:康德和柏拉图所说的现象背后的实相是难以捉摸的,然而在现实中,只有坚决认定我们知道的就是一切,才有意义。他的这种哲学对马克思哲学和科学哲学有直接影响。今天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结果了:大多数人在接受学校教育后,目光不是变得宽广深厚,而是越来越狭窄肤浅。这种浅显不是知识容量上的,而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上面的。是对世界的无限性无法探知,在迷茫和无可奈何后,出于“使一切有意义”而做出的一种自信,是个迷茫的自信,是迷信。对科学理性产生迷信时,就已经违背科学精神了。  科学精神应该是:没有权威;当且仅当证明了它是对的,才说它对;当且仅当证明了它是错的,才说它错。不可知论虽然消极,但它的包容态度,是不失理性的。所以,我们应该对黑格尔的观点再审视。因为表面上,它带来了有限的人类在无限的世界面前的自主和自信,而实际上,却使人类放弃了自由,陷入了功利。  发信人: 1840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Mon Mar 12 23:58:30 2012)  科学精神的权威是:相信世界上的物质是有运动规律的!采用概念思维(理性思维),即用形式逻辑,常常采用实验方法!这些东西的根据是不能讨论的!比如,你如果绝对相信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你还能相信有什么客观规律存在,你还能相信实验方法的有效。诸行无常,缘起性空。我的话请您千万别信以为真!  发信人: amajj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ue Mar 13 10:25:45 2012)  现代科学的复杂程度,早已经超出了普通人可以轻易理解的范围,因此,大众对科学的坚固信念,只是出于教育、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已,他们并不关心真正的科学在研究些什么。  这种对科学本质的不了解,导致人们暗自对科学产生一种模糊的不切实际的终极憧憬:他们认为总有一天,科学一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老病死的一切问题。这种普遍弥漫的盲目乐观主义,使人们舍“目的”而取“手段”,舍弃生命的根本问题是生老病死,只抓住“科学”这个手段,这种舍本逐末,是科学所造成的严重问题之一。  其实,科学从一开始,就没有把生命现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即使到了今天,科学家们所关心的,还是那些在对撞机中产生的最细微粒子,以及那些闪烁在我们头顶的无尽繁星.那些是他们的希望之所,现在如此,今后亦将如此。科学从来也没有承诺过可以对生命予以解答。因此,对于真正思索人生价值的人,不应该把科学作为唯一的参考方向,要知道科学的极限在哪里。  遗憾的是,不但大众见不到这一点,甚至,大多数科学家也跟普通大众一样,并不了解科学理论的最前沿在研究什么。事实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已证明了唯物论的错误,然而那些越来越复杂的理论早已斩断了普通人对于核心知识的认知途径,所以普罗大众驻留在那种错误的唯物论世界观上。基于这种错误的世界观而顺势建立的唯物人生观,必然唯物至上,带有与生俱来的功利性,道德崩溃是这种功利人生观的必然结局。  发信人: 1840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Wed Mar 14 23:37:42 2012)  您说得真好!真牛!佩服!我实在没有能力反驳您的说法!但是,我又不能不对您所提到的“理性”发出深深的质疑!那个您所提到那个“理性”,从哪里来的呢?另外,科学中“理性”所面对的“客观世界”又是哪里来的?当然,您已经进入了“物自体”的“境界”(姑妄言之),所以“理性”和“客观世界”就不能认作是先验的,无条件的!相信您能说清这些!我个人觉得,您如果说清这些就等于说清了“主客二分”如何形成!这是我梦寐以求想知道的!这就等于告诉人“西方人会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另外,或许也就是在方法论上提示我们不能怎么样看待自己!再次,让我表达对您深深的敬意!  发信人: amajj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Fri Mar 16 10:52:59 2012)  理性是离不开“分别”和“执着”的,有分别心,执着心,就永远在二元世界里,永远跳不出这种范式,所以“理性”这个手段,只能在相的世界里,得到不究竟的近似真理,永远不能到达“终极本源”或“物自体”境界。“终极本源”或“物自体”是一种无奈的讲法,它让人误认为本性是纷繁万象的背后的另一种存在,西方哲学的局限也就在这里,他们认为“性在相外”,而这仍然是二元论,仍然不是终极。  更贴切的讲法应该是佛教中的概念,称自性、佛性、如来、实相、法性、真如等等。在佛教里,性相不二,性是体,相是用,性是相之性,相是性之相,这种不二,楞严经和解深密经里反复论证,讲得最清楚。主客问题,第一因问题,都不过是空花镜影,是幻相,既然是幻的相,哪来真的因呢?梦中说梦罢了。在幻相里,也可以找前因,但找出来的因,仍然是幻的相,幻幻辗转为因,妄见生灭相,无穷无尽,以此妄见,终不能到达真如大海。  所以,我们这样说或许更能解脱理性的捆缚:不是找不出第一因,而是不存在“第一”因。兔子的角是弯的还是直的呢?兔子本来不存在角,所以谈不上弯直问题,是问题本身有问题,不是正问。西方很多著名的悖论,常常也是问题本身不正。“第一”这个概念,是低层次的粗概念,不能描述终极问题,任何概念都无法描述终极问题,向上一路,言语道断。止止,我法妙难思。
  噢,明白你的意思了。确实,你的提问,可以深入下去,哲学上讨论了两千多年了。就是自由意志和因果律的关系。我不知道你的思维严谨程度,和对语言的操控能力,是否达到了能够深入探讨这个问题的地步?先具体说说吧。  具体来说,你现在杀人还是不杀人,可以自己选择,自由意志就体现在这里,虽然这个选择仍然符合因果律;而不是反过来,等你杀人后,再去找到一种超越因果律的原因。  也就是说,你的自由选择也是因果使然,但这不是肤浅的机械决定论。佛教因果律与机械决定论的根本差异在于,它们基于的对象不同。机械决定论有确定的对象“我”,这是二分法;佛教因果律基于“无我”,是不二法。  所以自由意志的内核,是“无我”。  我在作出“取此舍彼”的选择时,“我”变了,这个选择成了新“我”的一部分要素,这个要素,佛教叫做业。组成“我”的业变了,业对应的果也会变,所以“我”的果报会变。  所以你看,自由意志,不是更改了因果律,而是更改了“我”。  所以,佛教有“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当“我”证入了实相,无人我,无法我,所以“我”变了,所以现在的“我”的果报变了,所以前“我”的阿鼻地狱业也灭了。  所以,“我”可以自主命运。
题: Re: 从自由意志,看佛教因果律与机械决定论之差异  发信人: shechuan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Fri Jun
8 20:22:42 2012)  没看懂。既然杀不杀人的选择仍然符合因果律,即该决定是由前因产生的,那么“自由意志”体现在哪里呢?还是说我们对“自由意志”这个词的理解不同?要说“自由”,必得先有能“自主”之体。既然我是因缘和合而成,意志也是因缘和合而成,没有一个能自主之体,何来自由?  发信人: amajj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Mon Jan 21 17:05:43 2013)  体现在取舍。从全体的角度,一切都符合因果律,一切无限圆满。也就是说,无限的“全体”具足杀人或不杀人等等一切状态,但取哪个舍哪个,属于局部行为,这个行为,是这个人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意志,就体现在这里,你可以选择自己的组成要素,要做圣贤就能做圣贤,要做大盗就能做大盗,没有任何实质性的阻碍,全凭阁下一念,一念具足十法界。假如有不具足的东西,就有局限,就不是真正的自由。  有体就有非体,有能就有所,有这种二分就有界线,就不能全体具足,就不会有真正的自由。  本来自由。
  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治朝代,很少有超过一千年以上的统治时间。中国的周朝,号称是一个极长的朝代,前后一共也不过八百多年;罗马帝国,在东西分裂以前,统一的时期,也不过五百年左右。但是,世界上的五大宗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回教、犹太教——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回教是最年轻的一个,到现在也已经一千多年;基督教则将近二千年;佛教、印度教和犹太教,都已超过两千年。世界上以亿万计的个人死去了,万千的家族灭绝了,万千的国家和民族衰亡了,独有宗教却能在各种激荡变乱中长存不坠。宗教是一个很奇特的存在,植根在人类的心底。宗教这个需要,超国家,超民族,超时间和超空间地存在着。  这是什么原因?为何宗教比朝代更能长存?佛法讲,开始种的什么因,后面就收获什么果。种瓜得瓜,不会得豆。古代的帝王,大都说不上有什么超越时代的高尚理想,一般得了天下以后乐享其成,把天下传给子孙而已。  他们的目的或发心,大部分局限在子孙家族,带有自私性,绝少有广大的理想和悲愿。根据佛法所谓‘如是因生如是果’的原理,以这种狭隘的发心为因,没法产生万世太平的大果。现代的政治领袖,也是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前提。看看各种国际会议就知道了。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正义,不惜牺牲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安乐。这种心量仍然是很有限的,自私性比较强,这种狭隘的心量,不加选择的唯利主义,怎能为全世界人类所崇仰,而能永恒的在全世界人心中长存呢?  反过来看看宗教。宗教之所以恒久留存,就因为他的教义多半是超国家,超种族和超现世的。这也是“如是因生如是果”的明证。世界上任何政治主义及政治措施的所以不能在世界上留存长久,就因为这种主义或措施,每每只是为解决某时代当前的问题,或人生某一部分的问题。其‘发心’既偏狭,局限,其意图多自私,其利益微小,没有办法形成永恒影响,没法在人类心中永恒存在。  而宗教的着眼点,不但要解决人类当前的问题,而且要解决人生永恒的问题。不但着眼人生,而且着眼人死。其心量不但超越国家,种族和阶级,而且超越了活着和死去。所以宗教能长远的为全人类所需要,能够伴随着人类而长存。
  吃饭和信仰,哪个更重要?   对一般的人来说,信仰的重要性不是很突出,世间的事业就够他忙乎的,哪有闲工夫管这些。他甚至会觉得,把信仰当做一件大事来重视,是吃饱了饭没事干。对生命本有的关怀,他不一定能上升到这个层面。生命当中这个当务之急是什么,他会本能的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我的吃喝住行的问题。  但是在圣贤的眼里,可能就不是这样。比如说,孔子跟子贡的一个对话,在治理国家当中有三个要素,一个是足食,一定要有物质生活,第二是足兵,要有国防力量,第三是民信。信誉,信仰,带着道德的力量,那这三种力量如果同时俱足,那当然很好。但如果,三者中必须去掉一种,首先去掉什么?这是子贡问的。孔子说那就去掉足兵,去掉国防留下足食和民信,那子贡进一步说,如果在足食和民信之中还要去掉一个,要去掉那个?这就是很严峻的选择了,孔子回答是去掉足食,去掉足食就等于说饭都没得吃,会饿死的。一般人肯定说,我在饿死的情况下还讲什么道德不道德?还讲什么信不信人、无信不立?但是这种道德的力量,心性的价值,道德的价值是超越肉体的,所以说是民无信不立。这是圣人价值观的确立。我们凡夫价值观的确立经常是鼠目寸光,对生命本体的关怀一下子是提升不了的。  学习念佛法门,对一般的信众来说,或者一般没有接触佛教的人,还是要有一定的善根的,因为他猛的一听、不容易相信,就是西方极乐好像不可琢磨,虚无飘渺。再加上我们受的这种现实教育,常常是对彼岸的东西,宗教性的一种东西,和那些封建迷信挂上钩,所以在这样一个心态之中谈净土,大家首先在信心的方面会遇到一个挑战,他第一念就是表示怀疑,信心不能产生,这时候又加上现在这些生存压力很大,世间的事业就够他忙乎的,哪有闲工夫管这些。  那么净土首先是要讲最终极的关怀问题,就好像一个人出差去城里,首先要解决一个住的地方,所以安心立命在什么地方,生从何来、死向何去,我们的生命在无量流转的过程当中用什么样的状态来应对,所以修习念佛是在一切生命要素里面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像离不开阳光一样,离不开空气一样,但这种认知可能只有佛菩萨来告诉我们,凡夫他不可能有这种认知。所以一般在生存压力很紧张时候,他就觉得他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些事情,但是无论信与不信,跟他去讲都是有必要,也有价值的,这个南无阿弥陀佛他听进去了就是一颗金刚种子,迟早能够破土而出长出菩提树的,生命就有一个本质上的飞跃。  首先我们要问一下,我念佛的目的是什么?有时候,是不是觉得,哎呀,我念佛呀,一定要身体比别人好,钱要比别人赚得多,官要比别人当得大,这才是念佛有工夫,有效果。不要这样去比较,念佛的目的是解决无量劫以来生死轮回的大事呀,是要圆成我们本具的佛性。如果我们完成了这桩事情,世间的这个什么倒霉的事情,成功的事情,都是梦幻泡影的事情呀。好也好,坏也好,都是在做一个梦呀,都是空的,都是虚幻的。  所以,对一个念佛行人一定要有这个智慧,好也好,坏也好,随着业风吹荡呀,随高随低随缘过。好就感谢阿弥陀佛,不好逆上缘更增加我们的道心。你看这个世间,是这么倒霉的事情,这三界火宅,冤家对头碰面,苦不堪言,赶紧离开嘛,这一念感谢它,它成就了我们出离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呀。你总是有这些不如意的事情,你要感谢它,它让我出离啊!如果天天都是很顺利,天天跟你讲好话,很甜蜜的话,让你舒舒服服,感觉到这个世间蛮不错的,认为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呀,死于安乐。我们念佛行人就是对苦难有一种敏锐的感受,你就在所谓的很成功,很快乐,很如意当中,你要看到它本质上的不如意,本质上的痛苦,苦空无常。现在诸佛菩萨加持我们,就是由于你对这个现世的福报太执著了,就让你不要有这个福报。因为你在福报中会迷惑颠倒嘛,所以让你有点倒霉的事,在忧患当中让我们生起一种出离心,超越出去。这个,心理学有个比较,如果一个沸腾的开水,你把一只青蛙放进下去,这个青蛙会蹦地一下跳出来,救了一命;如果你把这个青蛙放在水里面,冷水里面,你慢慢地在下面加温,加温,烧热,这个青蛙出不来,煮死了。所以,有这些倒霉的事情,也很好,正好让我们发起强烈的出离心,一定要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物质、意识、人生意义  发信人: amajj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at Jul 13 14:10:08 2013)  按照唯物主义,思想只是物质的演化(例如生化反应),物质又遵循物理定律,所以你的思想也只不过是物质运行规律的,所以你就是个物质运行机器而已。(你认同马克思的这个推论吗?)  现代科学认为,我们的思想是大脑里的化学物质的生化反应或神经元的反应。那么,请问各位科学主义者:是你先有思想才有的神经元的生化反应,还是先有神经元的反应才有你的思想?!  如果是先有神经元的反应才有我们的思想,那你在这里回贴,你现在的每一刻思想都只是你脑髓这种物质它自己的运动罢了,跟我发帖毫无关系,换言之,没有我发帖,你的手仍会找到这里来回复同样的内容。所以,你根本就没有自我意识。  如果是先有思想才有神经元的反应?那就是直接承认宇宙间有灵魂这东西,我们的思想来自于灵魂。  好,我们继续分析马列唯物论和现代科学,看看它们的本质。  基于唯物主义的现代科学界对思想的解释大概是这样的:首先是脑细胞发起生化反应,然后产生了思想。也就是说,脑细胞神经元在先,而思想在后。换言之,思想是一段文字,每个字都是由神经元先一个一个排列好的,然后一点一点组合起来的。这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提起一个水杯,先是有你脑细胞的生化反应,然后才合成了你要提起水杯的想法。这是什么意思?注意了!  这也就是说,你要提起这个水杯的想法,根本就是你"大脑"中的巧合罢了!因为按照它的理论,水杯本身不对你大脑细胞施展影响,不存在对你的想法有干预,你的脑细胞突然产生提起水杯的想法,而此刻碰巧面前有一只水杯!!  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硬伤:它认为世界唯物,思想这东西是来源于大脑物质的变化,人从来没有过真正思想,一切的一切只是物质的巧合罢了。好,继续研究唯物主义,看它振振有词的背后,是怎么看待世界的。  如果世界唯物,那你的思想情绪什么的都是虚假的,你我就是一台生化机械,人类没有思想。你所想的都是物质的演化,你所做的更是物质运行而已。但这既然都是物质随着物理规律按部就班自己在演化运行,一切都如此自己安排,“你”不是多出来的吗?“你”是什么?什么是“你”?  唯心主义者们的宿命论还能有后天改变,而唯物的宿命论连“后天”这个概念都没有。  因为世界唯物,不存在物质之外的“东西”来影响物质的变动!可悲吧!  我们自以为自己找到了宇宙真理(唯物主义,进化论),结果走到今天,不少人才发现走进了死胡同里,也有不少人讳疾忌医,更多的人还懵懂不明所以。
  发信人: sdklx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hu Jul 18 11:44:35 2013)  窃以为,不管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没有严格逻辑来证明其正确性或错误,原因就是  知量不够。唯物质主义和唯心主义应该各行其道。如果思想或意识是由“能思”和“所思  ”组成的话,如果没有“所思”(即色,即物质)又怎么能知道你“能思”呢?从这个角  度看,思想是基于“所思”或物质的,唯物质主义强调的就是这个状态。仅仅强调能思而  不重视所思,那就把逻辑给割断了。
  发信人: jiezi02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hu Jul 25 21:13:37 2013)  佛法从逻辑上讲,心识的近取因只能是心识。意识的增上缘是意根,也就是前一刹那的意识。在楞严经里很详细地论证了见性、觉性等“无还”。也就是说不能追回到物质上。唯物主义确实不合逻辑,本身就是一种主观武断的思想。如果说物质运行或生化反应产生心的觉知功能。那么意识应该不仅在大脑了。全身的细胞都在产生生化反应。同样的,一切生化反应岂不都产生意识?那么地球的运行也就成了是一种思维了。根据物质守恒定律,物质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物质。物质本身是无常的。意识本身不是物质。如何由物质的运动相互作用产生呢?
  sdklx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ue Jul 30 11:38:00 2013)  貌似从理上来说,佛家说的心(或曰一真法界)是超越了有无的,而唯物质主义说的是物质不灭,以此为唯一真实,所以是有。这样,如果唯心主义说的是佛家的心,他和唯物质主义即不是对义词,也不是反义词。只能说它们讨论的范围是类似的。这两种说法本身就是哲学的终极问题,按照人类的思维模式永远不会有答案的。佛经里是出现过唯心二字,但是佛经里绝对没有唯心主义这个词。唯心主义也不是专门针对于佛家的。  那些针对唯心的攻击其实根本就没弄明白“唯心”的真正含义。在中学政治教科书里曾有评论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按照唯物质主义的观点,不管你看不看此花,此花都在那儿,这当然是符合常识的。这种评论完全曲解了阳明先生的本意。阳明先生的意思是“心外无物”,或者按照我的理解所有的识都是心与物质的交相辉映。我想迄今为止还没有产生能驳到“心外无物 ”这一命题的任何站得住脚的说法。如果谁发现了“心外之物”,那一定是幻想或疯了。  同样按照佛家“唯心”的说法,为善为恶都是心在发挥主导与物质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因此把社会乱象归罪于唯物质主义实在是冤枉。如果有人拿刀杀人,其罪在刀乎?因此社会的乱象简单说就是心坏了,品德坏了。同样在标榜任何主义的国度品德都可能败坏。
  今天看到一件事:有人发帖问“万能的神,能造出一块自己举不起的石头吗?”  这个问题,同学找我探讨过几次,我当时不懂佛法,只是从正统的哲学角度来回答的他,例如“万能是一个矛盾的词,是一个伪概念。”“这个不是一个清晰的疑问句,它本身的表达混乱,是咿呀嗯哼无明确意义”诸如此类。  今天又见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被提起,就瞄了一眼,有人回帖说“矛盾的事情本身不存在,不是谁能不能做到的问题”。这个回帖跟我以前的回答思路差不多,但出自于别人之口,我才引起了重视,感觉以前的回答不妥,特更正如下--------  不是矛盾的事物不存在,而是存在的事物并非都能被人类的理性所通达。换言之:人类的理性有盲点,不能跳出二元对立的范式。要超越主客,必须借助第三只眼,也就是佛家说的“慧眼”,物我双泯,一法不立,才大圆明。
  上面的回帖,看起来杂乱,实际上都是围绕主题展开的问题。大家有不同想法,可以提出来一起探讨。
  小广告就不要来了吧,关注我这个帖子的,一般对浮华广告没啥兴趣
  能把佛法说清楚的,他已相信佛法了。换句话说,否定佛法的,一般缘于对佛法一知半解就来评论。  比如佛法的我空指什么,五蕴皆空指什么,实际很多人拿着佛经读,也读不明白。这需要善根和好的思辩能力才能理解。  对佛法的了解是有层次的,我空,法空到以空为空(空空或者说识空)。佛坚持无说法是因为佛智慧是空空的。  凡夫如你我,执着有我,有这世界也正常。但求存心佛法,累世积善缘,因缘到再出轮回吧。阿弥陀佛
  @lidanteng 24楼
00:19:17  -----------------------------  应该先出轮回,再悟无生法忍
  活着不是为了工作
  有两种事物,我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感就愈加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康德身为一个影响西方的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谈到一个观点,就是以道德作为自律性、普适性的原则,一定要有两个假设。  这两个假设,第一是灵魂的不朽;第二是上帝的存在。一个伦理学的体系,道德能在实践理性当中得以展开,一定要有这两个前提,没有这两个前提,道德体系一切都是空话。  为什么?你的德行能不能得到一个相应的福报、福德,这是要靠灵魂不朽,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然而你的道德行为,得到的那种反馈,有没有绝对的公正性,是要假定有一个掌握这种赏罚机制的上帝的存在,才有可能实施的。  实际上,康德的这两个假设,在我们东方的道德学说当中,尤其在佛教的道德理论当中,是完美地给它解决好了。   我们东林寺第一代祖师慧远大师,他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明三报论》,就是说行为的善恶,是有因果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且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所展开的一种因果法则。  另一篇文章是《形尽神不灭论》,就是说我们这一期的肉体消失后,神识还会继续存在下去,神识不灭。就好像火种,这堆柴火烧完了,这个火又在另一堆柴火里面。也就是说,我们这一期的生命载体结束之后,又会找到另一个生命载体,这就是轮回的观念。  康德的两个假设,跟慧远大师这两篇文章,有惊人的相似。这个“形灭神不灭”就是“灵魂不朽”,那康德只不过是用了一个“灵魂”的概念,我们佛教用了一个“神识”的概念。不灭,就是不朽。  上帝的存在,为什么要施设上帝的存在?就是要有行为公正的回应!那么公正回应,就是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你种下什么种子,在今生得什么果实,它是一丝不爽的,一定是极为公正的。  这样我们做这种考察之后,我们才发现,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的道德依据,就是因果,就是轮回!  如果因果、轮回这两件事是假的,那么,一切的道德理论都是苍白的,毫无意义。  有些世界观不承认“因果”“轮回”的事实,却大谈道德,这是很肤浅的自相矛盾,他们自己就不相信道德的本源,想造出一个东西来宣扬道德,这不是虚伪吗!这种凭空建立的“道德”,不是道德,只是一种有人监督的规章,一旦他认为无人知晓,就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都干得出来。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活着是为了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