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有亲戚在新疆特产有哪些生地所吗?

新疆生地所:给沙漠造绿洲
日 08:44:32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记者 王晨绯
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科研人员潘伯荣(右)和尹林克(左)在乌兹别克斯坦采集黑梭梭的种实。
在准噶尔盆地北缘的石西油田基地建成之初,周围遍布荒漠沙丘,一场大风过后,公寓内积砂可达5厘米。根据准噶尔沙漠腹地风沙大且多风向的特点,科学家们创造出“以公寓绿化为依托,以道路绿化为骨架,庭院绿地为景点,防风固沙带为屏障”的“局地圈层式”沙漠防护绿化模式。从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引进了47种适宜植物,以及相关配套的育苗和造林技术,经过适应性栽植试验,最终筛选出20种能够正常生长发育的种类。
“通过试验,我们在5大类植物、36个植物品种中筛选出了抗逆性好、适应性强的白皮沙拐枣、红柳、白刺等沙生植物用于工程绿化,在以石西油田作业区沙漠公寓为中心的周围地带形成60多万平方米的沙漠绿地。”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潘伯荣告诉记者。
这是“干旱荒漠区植物资源迁地保育研究及其生态建设应用”的应用项目之一。
历时16年完成
“干旱荒漠区植物资源迁地保育研究及其生态建设应用”由新疆生地所和乌鲁木齐市林业局共同完成。
其中,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本项目中,主要依托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为研究基地,承担了干旱荒漠区野生植物资源迁地保育、野生植物资源特性研究、适宜物种筛选技术及植物配置模式在受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中的应用等内容。而乌鲁木齐市林业局主要负责全市的林业、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实施管理、规划和保护工作。
中亚干旱荒漠区亚区具有世界干旱区最为丰富的种质与基因资源,是世界上干旱荒漠区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将世界干旱地区的野生生物资源保育列为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点,已经提到与热带雨林并列的地位。
“我们以迁地保育中国干旱荒漠区植物资源为主,兼顾引种收集相似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植物种质资源。”潘伯荣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围绕“多种源多居群引种收集策略、有效迁地保育技术模式、种苗繁育技术创新、迁地保育条件下保护生物学特性、生态建设适宜物种筛选、群落优化配置关键技术与推广应用”这一研究主线开展工作。
从1998年至2014年,植物从引种到迁地保育成功,从种子(果实)到成苗、开花结果;乃至扩繁推广,项目共历时16年。
我国干旱荒漠区占国土四分之一的面积,干旱荒漠区不仅植物分布的范围广,许多植物果实成熟物候不一致,同时还要考虑同一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问题,因此,引种区域范围广、同一地点重复引种频次数多。新疆生地所的科学家们先后累计野外引种50余次,仅国内行程就有约20万公里。他们的足迹遍布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和帕米尔高原。引种地区最高海拔到西藏阿里,最低是吐鲁番的艾丁湖,最远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二连浩特。国外引种植物的地点除俄罗斯外,重点是中亚各国,也涉及到非洲的利比亚和毛里塔尼亚以及西亚的叙利亚。
项目组成员以迁地保育温带干旱荒漠区植物资源为对象,从干旱荒漠区重要与特色类群迁地保育技术、植物种子特性及繁育关键技术、典型植物类群特性及其在生态建设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系统的研究,累计引进植物832种,共获5382份植物繁殖材料。
科研成果迅速转化
潘伯荣强调,这是一个社会公益性的项目,他们一是注重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二是注意和地方结合。
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里收集保存了新疆乃至亚洲中部干旱荒漠平原区特有的木本植物种质资源。科学家和园林专家们从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引去植物材料、育苗和造林技术,并结合不同沙漠的立地条件,参加绿地生态系统重建技术和绿地结构模式的研发。
项目组成员先后主持或参加“沙漠公路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技术”“沙漠公路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技术”“吐鲁番治沙站西缘灌木防风固沙经济林带建设与示范”“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沙漠综合绿化工程”等科研项目。
为配合塔河中下游受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先后在新疆生产建设33团建立了实验室,为项目提供了64种植物种子,提供沙拐枣、梭梭、柽柳等苗木15万株,应用推广面积达2241 公顷。
克拉玛依油田周边石油污染严重,项目组将工业污染沙荒地植物修复技术应用于克拉玛依油田周边石油污染地的生态修复中,提供里海盐爪爪、黑果枸杞、高碱蓬、唐古特白刺、多枝柽柳、沙枣、紫花苜蓿和骆驼刺8种植物作为土壤石油污染的适生物种,在克拉玛依采油三厂污水排放池旁建立了2亩植物修复技术试验推广区。
新疆阿克苏市多浪河国家湿地也有科学家们的足迹,他们将干旱荒漠区受损湿地修复与重建技术应用于湿地环境综合整治及湿地修复工程中,提供了湿地恢复与重建植物58种,改善了湿地水禽栖息地环境,生动物纷纷在此筑巢嬉戏,实现了增加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历时16年,新疆生地所联合乌鲁木齐市林业局提出了有效保障遗传多样性和完整性的植物引种收集技术与策略;建成了中亚地区保存干旱荒漠区植物物种最丰富的种质资源储备库;保存荒漠植物种子资源570种3800余份,其中珍稀濒危特有植物种子500份;建立干旱区荒漠植物迁地保育技术体系,并在干旱区生态建设中推广应用。
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会上,专家认为该成果在基础研究、技术方法上有大的突破,自主创新程度高。项目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干旱沙漠地区植物迁地保育和利用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网站编辑:赵梦姣 )新疆生地所图书馆上榜“2014全国最美基层图书馆”--新疆频道--人民网
新疆生地所图书馆上榜“2014全国最美基层图书馆”
&&&&来源:&&&&&
人民网乌鲁木齐10月14日电 (韩婷)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获悉,在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上,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图书馆被评为首批“最美基层图书馆”之一。同时也是10个“最美基层图书馆”中唯一来自研究机构或高等教育机构的图书馆。
据了解,新疆生地所图书馆随着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全面推进知识服务模式转型,构建了文献服务、远程文献传递、参考服务、科技创新、知识环境平台建设、情报调研与战略情报研究等模式组成,较完整的现代图书情报一体化文献信息服务体系。
在知识服务方面,根据科研、管理人员的需求,完成了中亚五国科技进展与合作、非洲荒漠化现状与防治、新疆科技产出研究、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战略情报研究与学科竞争力分析、荒漠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技术等学科情报与战略情报服务。同时构建了现代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体系,搭建“盐碱土学科信息平台”等近20个学科数字平台,全面、准确地收集和整合学术信息资源,建立以学科分类和资源类型为核心,多功能交叉检索的规范专业知识系统,成为专业研究信息获取交流、发布的便捷平台,得到科研人员的认可。此外,还开展面向中亚和非洲的科技信息监测与情报调研工作。
同时,凭借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先进的工作理念,依托国家科学图书馆资源建设体系,成为新疆图书馆情报系统中为数不多的数字资源实力最强的图书馆之一。并与新疆图书情报机构开展广泛合作,积极参加新疆地方相关信息资源建设与情报服务工作,参与“新疆科技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平台联盟”等项目,带动新疆图书情报界的现代化转型升级。
另悉,文化部为宣传和推广基层图书馆的最佳实践和成功案例,促进我国现代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完成,2014年首次面向全国县级(含县级)以下各类型图书馆开展“2014最美基层图书馆”评选活动。经过单位推荐、专家团初选、全国网络投票、专家组终评等多个环节,最终共评选出10家。
(责编:李晓啸、沈剑)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当前位置:&&&&&&&百名内地学生来疆“走亲戚”
政府职能部门网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民委(宗教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审计厅信息产业厅环保厅文化厅林业厅畜牧厅民语委公安厅监察厅民政厅建设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卫生厅
媒体相关网站新疆政府网天山网昆仑网新疆新闻网新疆日报新疆都市报新疆经济报新丝路新疆气象网新疆新闻网新疆电视台新疆师范大学克拉玛依政府网新疆兴农网新疆大学中国和田玉网天脉网新疆日报
人事人才网站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网新疆人才网天山人才网中国人才热线前程无忧中国卫生人才网中华英才网人才网猎聘网大街网58招聘赶集招聘
地址:乌鲁木齐市钱塘江路216号邮编:830000联系电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内地新疆学生工作办公室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承办
站长统计|今日访问量[100]|今日访问人数[100]|昨日访问量[99]|昨日访问人数[9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特产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