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沙漠失事,心理医生谎称自己是神经病的英文...

精神病、疯子和天才_走自己的路,品自己的人生_天涯博客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第387913位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却有着许多不同的答案。道说:这里是人间;佛说:这里是六道之一;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累积。看来,这个世界是有无数面的不规则体。它可以有很多种可能性。既然有很多可能性,就让我们抱着开放的心态来看下下面的文字。换一个角度看世界,永远是很有意思的。  
英国老牌的医学杂志《柳叶刀》指出,精神病人与天才很接近。精神病人和天才之间有一个平衡,掌握好这个平衡,才是真正的天才。天才与疯子在很多方面,至少在表面上,两者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有的甚至已经达到了维妙维肖的程度。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的天才在其天才真正的被世界所承认的时候,常常被误认为疯子的最主要的原因了。因此,天才与疯子之间,有的时候可能只是一堵墙距离而已。但天才与疯子之间却是有着非常明显的界限的。天才某些时候可能与疯子非常的相像,但天才却不是疯子,因此,总有一天,天才会回复他的本来面目,而以另外一种令人敬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包括那些曾经把他当作疯子来看待、甚至对待的人面前);然而,疯子却永远都是疯子,终其一生,他也不可能成为天才。(当然,现实当中也可能存在着这样的悲剧,那就是,天才可能永远被埋没,而终生都被当作一个疯子,但这更是社会的悲剧)   
多少年来,有许多医学家推测创造力还与“精神病”有关,但一直没有科学的定论。一项针对70万成年人开展的科学研究结果显示,与成绩平平的人相比,那些在学校里成绩最好的人患上狂躁症的可能性要高出4倍。在学习音乐或文学的人群中,这种倾向最为明显。在这两个领域里,天才亦疯子的历史记录也是最多的。19世纪的美国作家爱伦坡就被认为饱受狂躁症折磨。有一次他写道:“人们叫我疯子,但发疯是否是智慧的最高境界?这个问题还未得到解决。”  
英国心理学家非利克斯;波斯特博士通过十年的研究后终于发现:“创造性的才华和病态的心理,确实有着某种联系。天才中多有精神疯狂病症,而精神疯狂症又时常能激发灵感和创造性。因此,许多高智商的人也都患有精神病。”莫斯科精神病研究所的费拉基米尔;埃夫罗姆松研究后也坚定地认为:“在天才和疾病之间,确实有一种不可忽视的联系。”           波斯特博士用现代精神病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人类近代300位著名人物后得出了以下结论:在政治家中占17%的人有明显精神病特征,如希特勒、林肯、拿破仑;科学家中占18%,如高尔登、门德耳、安培、哥白尼、法拉弟;思想家中占26%,如罗素、卢梭、叔本华;作曲家中占31%,如瓦格纳、普契尼、舒曼;画家中占37%,如凡高、毕加索、;小说家和诗人中占的比例最大竟达46%,如福克纳、普鲁斯特、劳伦斯、莱蒙托夫……           据日的《中国日报》报道:由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牵头,多国科学家参加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普通人相比,左撇子则更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症。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人体中的一种基因似乎能够增加左撇子的可能性,但同时也会增加大脑发生紊乱的危险。而这一重要发现,也更有力地证明了“天才与精神病之间确实是有联系”这一事实。           根据玻帕留特教授通过裂脑试验提出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得知:我们的左脑主管阅读、语言、分析,它属逻辑思维并支配身体的右半身神经和感觉;而我们的右脑有欣赏音乐和艺术的特殊功能,并有空间、图形等形象认识。它可凭直觉视察事物,是掌握灵感的创造思维机构,另外它还支配人体的左半身神经和感觉。我们知道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物,如拿破仑、克林顿、里根、布什、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达芬奇、拉斐尔、毕加索、卓别林、爱因斯坦等都是左撇子。而根据大脑交叉支配肢体的原则,同时也印证了天才们的灵感出于右脑这一理论。           曾获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丁肇中说过:“一个天才,和一个神经不正常人中间的距离是非常短的。”而大哲学家亚里; 士德也曾讲过:“没有一个天才不是带有几分疯癫”。 被誉为如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因在博弈论等领域的巨大贡献在1994年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名字时常会出现在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政治学专著及数学杂志等多个领域。然而使大家想不到的是,这位被《财富》周刊评为最耀眼的新生数学家,竟是个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疯子。纳什在小时候就很孤僻内向,稍大些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古怪”或“离经叛道”。他有时认为自己是上帝的一只左脚,有时告诉人们他是南极洲帝国的皇帝,在他30岁事业走到顶峰时却患上了精神疾病。           我们知道瓦斯拉夫;尼金斯基,是20世纪初俄罗斯享有“最伟大男演员”称号的杰出艺术家。在他短暂而辉煌的舞蹈生涯中,尼金斯基成功地塑造了《天方夜谭》、《埃及之夜》、《仙女们》、《蓝色上帝》等剧目的主要角色。在舞台上,他能够以最轻盈、最动人的技巧,跳出最具难度的舞步。在编导上,他的代表作《牧童的午后》和《春之祭》已成为了现代芭蕾的经典。但令人遗憾的是在1919年,不到30岁的尼金斯基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另外在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尼采生命中的最后十年是在疯人院度过。而俄罗斯画家弗鲁别克,也是在精神病院中了结终生。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莫斯科一家精神病院最近对刚进院的一些严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测试,看他们的直觉能力会有多高,其结果令人十分惊讶。一般人在瞎猜时只有20%至30%的准确率,但这些精神病人却说对了86%至92%。已故的莫斯科精神病学研究所主任弗拉基米尔;埃夫罗伊姆松教授曾说:“世界上许多伟人更容易得遗传病,而精神病占第一位……事情就是这么怪:天才越是精神失常,他的成就也就越大。”           英国科学家巴龙; 科恩近期研究发现,伟大的科学巨匠牛顿实际上也是个抑郁症患者。他在《新科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牛顿除了在科学领域取得惊世成就之外,他还是个自私、陕隘及好斗的怪人。牛顿几乎从不爱开口说话,就是对屈指可数的几个朋友也是表现出冷漠或坏脾气。有时既使没人听课,他也会对空无一人的教室讲课。在牛顿50岁那年,终因抑郁与偏执而导致精神失常。另外根据种种迹象表明,在大科学家中患此病的还有哥白尼、安培和爱因斯坦。据有关部门统计:一般在1000人中平均只有4个患有轻度躁狂抑郁症,而在天才中则是这个比例的十倍以上。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报道,著名的精神病学专家迈克尔; 弗茨拉德教授在研究后指出:奥地利音乐家沃尔夫冈;阿迈兑斯;莫扎特、德国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西方哲学泰斗康德,以及英国大文豪乔治;奥威尔、作家安徒生、巴尔扎克;诗人拜伦、雪莱、普希金、罗伯特等在文史领域曾独领风骚的大师,在生前都患有抑郁或精神分裂症。而疾病在导致他们行为怪异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潜能。这正如巴尔扎克所言:“天才就是人类的病态,它就如同珍珠是贝的病态”。           另外患有这类疾病的天才人物还有:法国思想家布莱斯; 帕斯卡尔、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尼科洛;帕格尼、波兰伟大钢琴家肖邦、俄国大音乐家华西里;康定斯基、德国作家约翰;克里斯托弗;席勒、法国作家小仲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德国著名作家歌德、英国著名女作家维吉尼亚;吴尔夫、法国象征主义典范诗人阿尔蒂尔;兰波、奥地利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德国画家阿尔勃莱希特;丢勒等。           据《自然医学》杂志报道:加拿大医学工作者在对“威廉斯氏综合症”进行研究时发现,许多天才极有可能是基因排列失常造成。多伦多儿童医院资深研究员谢勒说:人的基因谱好像一本4万字的图书,基因排列失常就如同图书中一个约20字的句子被颠倒印刷了,而得了这种先天病的患者自出生起体内的7号染色体就少了20个基因。这些人虽然有某些方面的障碍及易引起精神方面的疾病,但同时这也可能就是在智力突破迅速提升的直接诱因,并因此而产生了天才的艺术家、数学家和科学家。           而另一项研究也同时表明:身体中15号染色体异常的人,较容易患上恐慌、焦虑失调等精神方面的疾病。然而同样由于这个基因异常的作用,也可能就会成为在智力上“大跃进”的巨大动力从而产生出天才。研究人员还对120名患有精神抑郁的病人,及一些自杀身亡者进行检验发现,自杀者及有自杀倾向的人与这个基因突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在前不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布鲁斯;米勒博士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终于在人的大脑中发现了这个能够“启动”天才的按钮。米勒在对72名因各种原因使大脑受过损伤的患者研究时发现:一旦一个人的大脑右颞下受过伤,就有可能变成某个领域的天才。而这个“天才按钮”就位于人脑右颞下的一个特别区域,只不过平常会被一些神经元所压迫而无法释放。但当这些神经元因各种原因损伤或坏死后,那么这个人的创造才能就会得到尽情地发挥。假如我们能够用人工的手段去“启动”这个按钮,那么就完全可能使一个普通人变成一名超级天才。           莫斯科大脑研究所所长梅德韦杰夫进一步证实了米勒的结论,他认为:被称为“测错仪”的神经元是存在的,它是大脑内部的一种“预防机制”,具有某种压制天才的功能。它不让人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偏离常规,每当人们脑子里出现新的想法时,“测错仪”就会干涉制约。但如果这个机制出了毛病,那些非凡的念头和天才理论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后认为:天才往往是些偏离常规的病人,他们在有些方面的能力虽然十分低下,但他们却能在许多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大多数天才的大脑正是因为有了毛病才得到“解放”。           在当今,最为尖端的科学莫过于人体生命科学。而在人体中最为复杂、最为神秘的又莫过于我们的大脑。21世纪是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的不断突破,使人类数千年来的梦想正在逐一变成现实。而随着分子神经生物学和认识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也将会对大脑结构及功能的揭示上取得重大突破。            事实分析       ●俄罗斯画家伊萨克;列维坦: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俄罗斯伟大的画家伊萨克;列维坦也是个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他非常害怕和仇恨人物,大家也很难与他交往,而自己经常处在忧闷和绝望之中并有多次打算自杀的经历。            ●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孙女马尔格;海明威       1996年,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孙女马尔格;海明威自杀身亡。这一事件轰动一时不仅仅因为她是当时世界上报酬最高的女模特,而是因为海明威家族已经连续四代发生过自杀的惨剧。日,正值美国人全家团聚共庆圣诞节时,祥和的气氛却被残酷的阵阵枪声打破。            ●27岁的美国天才艺术家奇塔姆因犯精神病在枪杀了自己的母亲之后,又开车来到10英里外的普里斯家中,用一把口径为9毫米的手枪射死了3人和一只狗后自杀。同在2005年,美国杰出的天才作家崔斯坦;伊格夫在他32岁时因抑郁而自杀身亡。            ●美国智商最高的神童贾斯廷       被美国天才发展中心评估为历来智商最高的神童贾斯廷,他在三岁时学会象棋,六岁时成为罗彻斯特纽约州立大学最年轻的学生,七岁时接受智商测试评估为298。然而在2001年的11月,贾斯廷却在丹佛的住所吞服过量止痛药企图自杀,后经抢救被送到了儿童精神病治疗中心。另外在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地区,也有个名叫布兰顿的“神童”。他在18个月大时就开始读书认字,6岁时上中学,11岁时读大学。但这个智商高达178的大学生,却于日在自己家中举枪自杀。碰巧的是同在2005年的3月,一位也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英国籍华裔“神童”麦克;陈,在他向心爱的女孩表白遭拒绝后竟跳楼自杀。麦克在10岁时就以全A的成绩通过了英国的高考进入大学,死时年仅19岁。            ●俄国画家伊萨克;列维坦: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人们可以发现,伟大画家列维坦很少画人物,而更多画风景画。原因很简单———他非常害怕和仇恨人物,难得同他们打交道。他只有几张画上画有人,但不是他画的,而是朋友的手笔。       画家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处在忧闷和绝望之中,并因此几次打算自杀。等摆脱忧郁状态之后,他又变得格外兴奋,像小孩子一样淘气。而且年复一年,这种间隔时间变得越来越短。不过事情也真怪,那几张最阳光灿烂的风景画都是在极度抑郁状态下画的。从医学上这可以解释为:画家画画儿时,有起到镇静作用的内啡肽注入到血液中。       得相同病的还有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德国作家歌德,法国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德国哲学家康德和英国作家狄更斯等。            ●丹麦作家、举世闻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神经衰弱       安徒生患有躁狂症、害怕得病、害怕遭火灾和轮船失事、恐高,担心赶不上火车和丢失身份证,担心把重要文件夹在书里,担心蜡烛没有吹灭和没有按剂量服药,担心把信放错了信封。总之,时时都处在惊惶不安之中。       有一次出门旅行,他的朋友迟到了半小时,发现作家已经筋疲力尽和极度绝望。在这半小时的工夫,安徒生想了很多很多,从朋友的死想到如果办丧事。据说他可以整天待在家里哭。由于害怕女人,他一直是个童男,只有用手淫来满足性的需求,同时还有一种负罪感。老是感到特别疲乏,而且容易动怒。       苏联精神病学家别赫捷列夫和苏联俄罗斯作家左琴科也犯这种毛病。            ●荷兰画家文森特;凡高:间歇性神经分裂症        伦勃朗以后荷兰最伟大的画家、画的价格今日已经高到六七千万美元天文数字的文森特;凡;高,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他同样著名的还有因精神病而自杀的结局,以及曾经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包好要去送给一名妓女。凡;高明白自己的精神疾病,但他却把这病看成是他绘画艺术所不可缺少的部分。他声称:“一些人尽管疯了或是病了,还是喜爱自然,这些人就是画家。”这是他的信念,他甚至深信,自己如果真的成了疯癫病的人,那么,“我愈是疯癫,就愈是艺术家”。       发作时他有非常可怕的幻觉,被忧闷和仇恨所包围。他会啃吃那些画画儿用的颜料,一连几个小时在房间里踱来踱去,长时间地保持一个姿势。据他说,就在这种意识模糊时刻能看到未来那些画的印象。在头疼欲裂的时候,他都有可能割下自己的耳朵。一般来说,神经分裂症患者心目中的世界跟大多数人的不同。一般人认为可笑的东西,精神分裂症患者看了只会发怒。大脑中有互不两立的东西,他却意识不到它们的对立。他经常赋予正在发生的事件一种非同寻常的、乃至不祥的涵义,坚信也只有他才能看懂。       患这种病的还有俄国作家果戈理,立陶宛画家、作曲家丘尔利奥尼斯,法国作家小仲马,美国作家海明威,法国画家丢勒和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等。            ●法国作家大仲马:轻度躁狂性精神病       得这种病的人常常一连几天有一种愉快而荒诞的错觉,这些天精力格外旺盛。实际上这种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已经分散,再不能有效地工作。他们变得懒散、易怒、粗暴而又非常自负。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也患有这种病。            ●法国医生、星占家诺斯特拉达穆斯:癫痫       主要表现为痉挛发作、神志丧失和梦游,       经常出现谵妄和幻觉。有时流露出恐惧、苦闷,有时又无比高兴。逐渐地,连个性都起了变化:记忆力减退、话语不多、出现痴呆先兆。       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俄国诗人勃洛克也常有癫痫发作。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强迫综合征       得这种病的人会反复回想发生的事,或不由自主地重复一些动作,像洗手和不停地捋平头发。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歇斯底里性精神病       这类具有病态的躁狂症精神变态者总是想法引起别人的注意。            最早提出能量守恒与转化原理的德国医生迈尔,由于在当时他的这个理论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承认跳楼自杀未遂。其实早在1851年,人们就怀疑迈尔患有精神病而被送进过疯人院。            ●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癫痫       拿破仑的右肩和嘴唇、甚至四肢总是在习惯性地震颤、抽搐,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一次,在流放地圣海伦岛,他与在那里严厉管制他的英国将军赫德逊;洛爵士吵过一架之后,说:“我的发怒一定非常可怕吧,因为我感到我的两腿在震颤,这已经长久没有发生过了。”            ●奥地利大诗人尼古拉斯;莱瑙和法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哲学家孟德斯鸠:癫痫       一生患精神病、最后陷入精神崩溃的奥地利大诗人尼古拉斯;莱瑙和法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哲学家孟德斯鸠也有这种震颤的精神病症,在     这两人房间的地板上,都留有他们写作时两脚震颤抽搐的印记。约翰逊走在伦敦街上的时候,总要强迫自己去碰一碰路旁的每一个邮筒,即使偶尔漏掉一个,也非要回去再碰一次;他进出大门或任何出入口,总是要按自己心里规定的,右脚或者左脚先跨过门槛,如果有什么错,就一定要重新再跨一次,直到自己心中满意为止。            苏格拉底也有这种古怪的病态动作,他经常无缘无故地在街上跳舞或跳跃,像是一直处在极度兴奋状态。            ●古代希腊和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裘力斯;凯撒:癫痫       裘力斯;凯撒是一位使古代希腊和罗马历史改变进程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是一名癫痫病患者。在战场上,他曾两次由于癫痫发作几乎严重影响到他的命运。另一次,当元老院要向他发布最高荣誉时,他坐在执政官的席位上,因为意识丧失,怎么也站立不起来,只是像对待普通市民那样来迎接元老院议员,不过议员们并没有对他的这种举止表示不满。凯撒恢复意识后,立即回家,脱去衣服,伸出脖子,大声说,他准备让他的喉咙给任何一个想割的人去割。他解释说,他对元老院这样的态度,是由于他有病的关系,他是一个病人,患有这种病的人无法在大庭广众中站立着说话,病一发作,他们立即会感到头脑昏晕、手脚休克,最后完全失去知觉。            ●俄国的天才作家费多尔;陀斯妥耶夫斯基:癫痫       除了凯撒之外,像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天才诗人弗朗西斯科;彼特拉克、法国的伟大剧作家和小说家莫里哀和居斯塔夫;福楼拜、德国伟大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克;韩德尔、法国国王查理五世、古代基督教的圣徒保罗等,都是癫痫病患者。隆布罗索相信癫痫病可能与艺术创造有关,是因为“艺术创造中出现的瞬间间歇和意识经常的突然缺失,其特征就是癫痫”。这一解释是否正确尚待研究,但俄国的天才作家费多尔;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情况,倒确实是这样。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天才。他在室内一边走一边口授创作时,经常像约翰逊那样,每回走到壁炉跟前都要在炉上面敲两下;更奇特的是他的情绪变化很快,常常随着焦躁不安而发作癫痫,手脚发抖、全身抽搐、嘴唇青紫、脸颊通红。但在这发作和苏醒中间的一个间歇的瞬间,他的意识会出现一个短暂的理想境界,在这个时候,他的知觉异常灵敏,意识异常清晰,思维异常活跃,这是他自己平时和其他一般的人所难以企求和达到的。这使陀斯妥耶夫斯基能够像他的研究者、著名学者米;巴赫金说的,有可能这就是所谓病态天才的特有天赋!             对特定瞬间横剖面的理解力达到异乎寻常敏锐的程度,并使他能够在别人只看见千篇一律事物的地方看得见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东西。在旁人看见一种思想的地方,他会找得到和探摸得到双重思想、双重人格;在旁人看见一种品格的地方,他可以从中挖掘出另一种相反品格的存在。一切原本显得简单明白的东西在他的世界里却成为复杂而且多成分的。他善于在每一个声音里听出两种争辩的声音;善于在每一个表情里看到沮丧和立时变为相反表情的预兆;在每个手势里他同时捉摸过信心和不自信;他领悟过每一种现象的两重意义和多种理解。            ●法国现代派的著名诗人夏尔;波特莱尔(《恶之花》作者) :失语症及半身不遂   夏尔;波特莱尔有几首情诗被认为已经达到不朽的艺术顶峰;同时他还被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但他却是一个十足偏执反常的人。波特莱尔从家族遗传来的精神病,使他从童年时起就充满幻觉和妄想;对生活的狂喜迷醉和恐怖战栗,使他的知觉时而极端敏感时而又麻木迟钝,这是他自己也能感觉到的一种对立的情绪。这些都导致他把人生看成是“可厌沙漠上的恐怖的绿洲”,从而决心要设法逃离。6岁时父亲去世,第二年母亲改嫁,波特莱尔与继父关系不好,争吵不止。一次,当着朋友的面,他试图要扼死继父,还拒绝继父为他提供的职位,独个儿过放荡的生活。为使他改变这种生活,继父送他去印度经商,可是船到中途,他就登岸回国,空着手,什么也没有带回来,除了一个黑女人,一个他要献给她情诗的黑女人。是的,他的爱是病态的,他所爱的异性是丑陋的、一般人看到会感到毛骨悚然的黑女人,或者是非常高大或非常矮小的女人。他在一首叫《种马》的诗中这样写到一个女子:“她很丑,却很惹人喜爱。”说这个女子是一只蚂蚁、一只蜘蛛或一具骷髅,“确实生得奇丑不堪”,但“总之,她有味道”。他向一位非常漂亮的女人所表达的欲望是,把她的双手悬到天花板上,以便可以吻她的脚,亲吻裸露的脚在他便是性行为的等同物。波特莱尔也有一些抑制不住的强迫症行为,例如他每个月都非要改换一次住处不可;在陷入痴呆状态之前,他经常难以克制地向商店的窗子投掷瓶子、罐子一类的东西,仅仅是为了能听到击破玻璃等物件的声音,使他感到愉快。             像陀斯妥耶夫斯基、凡;高、波特莱尔等这样患癫痫病和其他精神病的天才人物,还可以举出意大利的“鬼才”小提琴家尼科洛;帕格尼尼、法国象征主义典范诗人阿尔蒂尔;兰波、美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英国著名女作家维吉尼亚;吴尔夫……坚信极度才智接近极度疯狂的帕斯卡本身也是一个精神病人,他从24岁就开始发作惊厥病。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世界上许多有成就的知名人物,其最后结局也与我们文章中提到的那几个“神童”与天才一样,走向了自残或自杀的不幸道路。如俄罗斯作家乌斯宾斯基、德国作曲家舒曼、美国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以及我们所熟识的三毛、张国荣……这些旷世奇才和人类精英大多性格内向、孤僻、固执,都患有心理学家称之为的“才智过度症”或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他们的最终结局确实令人痛心、惋惜以及不可思义。            毫无疑问,是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冲突致使人患上精神病症,发人思索的是:只有极富智慧、对事物极为敏感的人,尤其是天才人物,才最容易产生激烈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冲突,这激烈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冲突长期下去,自然就会导致主体的精神病,最后使他成为一个疯癫的人。显然是这一点,才使天才与疯狂发生一定的联系。            到此,有人不禁要问:莫非我们的文明就是由那些神经有毛病的人物创建并推动向前的?俄罗斯心理学家德米特里-阿扎罗夫认为不排除有这种可能,因为世界上有不同的语言,像希腊文、犹太文和梵文都有一些词汇同时具有精神失常和未卜先知两个涵义。比如说,伟人苏格拉底就有一个隐身“魔鬼”在困难时刻给他出主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疯子都是天才。但是著名的意大利精神病学家龙勃罗梭在他的一部专著中指出,许多伟人都有不少明显的古怪行为,这些行为常伴随有一些口授诗句、曲谱或公式的“声音”。轻度躁狂性精神病患者便常受这种启示。            德国心理学家克雷奇默看来,一个“平平常常”的天才乃是具有超感觉和快速有效反应的精神变态者,但适应能力差,常爱犯小脾气,情绪容易波动,易怒,胸怀狭窄。既然天才都是这样的人,那当个天才还有什么好呢?所以,有人看到自己的孩子平平常常,神志清醒,尽管他只是个糖果点心铺老板或卫生技术员,也就很满足了。再说,行行都可以出天才嘛。            精神病学家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出的人物出生的家庭多半是一条线出现过天才,另一条线出现过疯子。这两种品质多少代的在后代的潜意识中积蓄起来,当其中一个后裔的积蓄达到了“极限量”,于是便诞生了屠格涅夫或贝多芬。这些人的精神病起到一种钥匙的作用,用它打开了潜意识的大门,结果天生的神经分裂病症状便和一些光辉的思想和印象一同迸发出来。            已故的莫斯科精神病学研究所遗传学研究室主任、生物学博士弗拉基米尔;埃夫罗伊姆松教授曾说过:“我一生中有60多年都很注意研究遗传学和历史学。读了好几千本历史书,几百本伟人传记,看过几十部百科全书,得出的结论是:人类文明史上一共有近400名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人。我还注意到,世界上的这些伟人比常人更容易得遗传病,而精神病占第一位。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事情就这么怪:天才越是精神失常,他的成就就越大。            埃夫罗伊姆松教授统计过,在1万人中有可能诞生一个天才,但要成为真正的天才,5百万到1千万人中才有一个。这就意味着,在21世纪初的今天,10亿人中能有近10万人能达到天才的水平。但是,正如心理学家们所说,如果不爱惜天才,不重视对他们的教育,教得也很糟糕,那任何类似罕见病种的生物“刺激物”也发挥不了作用。这就像将一粒优质植物的种子埋进土里,如果不好好照料,它迟早也会死掉。   
在天才与疯狂之间,的确存在某种关系,极富于创造性的人,他天性中的某些东西随时可以压倒自我,从而不时地显出疯狂。弗洛伊德早就指出了变态心理与创造现象之间有着某种关系,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些合理的心理因素呢?  
创造思维是一种违背常规,与众不同的求异思维。所以,许多富于创造的天才人物,在世俗的眼光里的确有点“癫狂”,这实际上是一种偏见和社会的误解,不过,名人中有许多人确有真正的心理失常与精神变态。人类的许多作品,正是这样的一些疯狂天才在变态中创作和产生出来的。例如,梵高的《蝴蝶花》(1987年以三亿法郎约合5300万美元被拍卖)便是在精神病突然发作,痛苦到极点时所作。而且梵高将作画说成是“驱魔法”,是防止自己生病的“避雷针”。[7] 柴可夫斯基为《悲怆交响曲》打腹稿时,时常失声痛哭;果戈里却拿着手稿狂笑不已。 有许多著名的诗是在疯人院里写出来的,  斯马特(ChristopherSmart)所写的被公认为最伟大的诗正是他患宗教疯狂时写出来的。[8]卢梭自述《新爱洛伊丝》是热烈幻想的白日梦的产物,歌德说自己是因失恋而痛苦,如梦游一样写成了《少年维特的烦恼》,而柯勒律治的名诗《忽必烈汗》据说完全是一场缥渺的幻梦的记录。    这一切,我们绝不可能将之看成是常态下的创作,我国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认为:“任情恣狂之际才能创作。”发狂和变态是情的王国,人情和人性往往在狂态中才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许多艺术家都有这种创作体验。郭沫若说他的《地球,我的母亲》是在“神经性发作中”写出来的,曹禺在创作《日出》时,“曾摔坏了东西”,“绝望地嘶嘎”,“宁愿一切都毁了吧!”从这些例子中, 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与疯狂症的某些类似。从精神病患者的变态心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疯狂者与艺术家的某种类似,例如,一些“计算癖”患者内心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意向去对之所见的人或电线杆、窗户等作一种毫无意义的顽强计算。从创造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大数学家也经常处在类似状态中,例如:19世纪苏格兰大数学家哈密顿对四元数的运算便怀有一种疯狂的热情,成年累月,他一直处在这种状态而不能自拔,直到15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感到问题解决了为止。就是说,这种疯狂状态至少纠缠了他达15年之久。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创造精神,没有这种固执和恒定性,没有这十几年乃至数十年如一日的创造毅力和乐此不疲、欲罢不能的强烈欲望,就不会有创造发明,人类就不会有进步!难怪亚里斯多德说:“所有的艺术家都是疯子,这是他们身上最好的东西”,并认为,“但凡优秀的人都免不了是个半疯。”弗洛伊德亦认为:“一切艺术都是神经病性质。”    将艺术家与疯狂病患者等同起来固然不对,但要说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必须也必然出现不同程度的疯狂或变态也完全是有根据的。美国心理学家贾米森的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才能与情绪有明显的联系。贾米森对47位杰出的英国艺术家和作家作了一次调查,发现38%的人有情绪失常现象的比例,高于正常人的六倍。    作为非智力因素的创造动机是创造行为的直接动力,它是创造活动的重要因素。创造性课题在人脑中形成后,随之而来的是解决课题的心理需求,而在此种状态下形成的“需求——紧张心理系统”,便成为创造活动的直接动力,这种状态可以使人念念不忘,催人采取某种行为去满足要求,若得不到满足,紧张系统会使人心神不定。在这种方面,拓仆心理学创始人德国的勒温(Lewin)及其弟子做了大量实验, 从而证明了在这种状态下人的记忆,思维等功能都大大优于平常的松驰状态。    在变态中,创造者的“需求——紧张系统”的作用将会更大,从而成为创造的直接动力。大凡伟大的艺术家在其生命的黄金时代都蕴蓄着一种不可名状,不可遏制而又欲罢不能的驱力,这种驱力使其生命躁动,使其灵感迸发,从而产生出伟大的作品。毕加索创作的原动力便来自于他自己所说的“内心狂澜”。他说:“画家如果想超越理智给他设下的重重限制,就必须尽可能地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梵高知道要获得那种在他的阿尔油画中占支配地位的强烈的黄色调子,他就得紧张,就得进入兴奋竟技状态,就得有一阵阵的冲动和强烈的感受,他的神经就得受刺激,如果他允许自己进入这种状态,便可以画得辉煌夺目,如果他不画,就会觉得活着也没有任何意思。正如郭沫若在《论节奏》中所说:“我们在情绪气氛中的时候……由声音的战颤,演化为音乐,由身体的摇动,演化为舞蹈,由观念的推移,表现为诗歌。”他写《凤凰涅pán@①》时,全身乍冷乍寒,连牙关都打颤,感情象火山爆发,这种状态,正说明了变态中“需求——紧张系统”对创作的作用。    创造过程的艰巨性、持久性以及创造成果的新颖性和价值决定了创造者必须有顽强,坚韧的意志和拼搏精神,必须有敢于自辟蹊径,勇于开拓的精神,敢于怀疑他人的成果,突破旧有的框框,向权威挑战,这一切直接影响创造成果的孕育和产生。而处于变态创作中的天才人物正是具有了上述精神,大数学家哈密顿正因为对四元数运算长达十数年的疯狂热情,才有问题的最终解决。巴斯德认为成功的唯一力量是他的坚持性。创造过程就是产生超常观念,超常理论,超常实践的过程,而变态中的创造也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达尔文怀疑《圣经》而有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主张血液循环说而忍受了宗教狂的火烤,这些新的创见在当时的社会是不被接受的。另外,创造自己的人格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有许多天才人物自创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风格或个性。这些人赋予自己以不平凡的存在,将自己的各种禀赋发挥尽致,例如海明威、梵高、毕加索、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瓦格纳等,他们在创造各种文艺作品的同时,也独创了自己的个性风格,这些杰出人物本身也说明了变态的创造力量。  萨士比亚说:“疯子,情人和诗人,都是满脑子结结实实的想象……诗人眼睛里带着精妙的疯狂。”卢梭认为,他的才华就是由内心的超逸而豪迈的幻想方式产生出来的。在毕加索眼里,“除了画布,其它都是一片漆黑,这样画家就能陶醉在自己的作品里。仿佛置身于幻境之中。”在64岁时,他仍以丰富的想象力改造了传统平版画程序,并扩大了陶瓷制品的创作领域。老毕加索以其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想象力勤奋地工作着,“好似从一座山顶向另一座山顶不停地跳跃前进。”在谈到1936年创作的《多拉·玛尔》这幅画时,毕加索认为“只是盲目地听从强加在我身上的一种幻觉,”是其内心深处的一种现实感。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就如一个患有精神病的人那样,从一个他们所不满意的现实中退缩下来,钻进他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的世界中,但艺术家不同于精神病患者,因为艺术家知道如何去寻找那条回去的路,而再度把握现实。变态使艺术家进入其幻想的世界,推动着他们去进行那神奇的创造,使之高度专注,如醉如痴,恰象一位精神病人,但他始终有一种理智在控制着自己的神经不致于使之坠入精神病的深渊。而正是在这种变态中,创造力有了神奇的体现。    马斯洛在研究自我实现的人时,首创了“顶峰体验”一词。这是指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最快乐,最激动的时刻,是一个人最能发挥作用,最具有独特性,最感到充实的时刻。任何处于顶峰体验的个体,在刹那间都具有“自我实现者”(创造者)所具有的特质。此时的知觉可达到相当忘我、甚至超我的程度,因而更能洞察事物的许多具体,特殊的层面,作出创造发明。    马斯洛认为,“顶峰体验”只有在出奇的关键时刻或伟大的创造时刻才会产生。这时,体验者感觉到他对知觉对象正付出全部注意力而且可能达到心醉神迷的程度。马斯洛是把这种顶峰体验作为异常意识,即变态心理来对待的。这表明:创造者的最高境界是在变态心理中达到的。这就毫不足怪为什么富于创造性的天才总是充满了奇异的精神,以致那些世俗的人往往把他们视为古怪者。这种顶峰体验是前逻辑的或非逻辑的,表面上看来不科学,但创造活动往往离不开它,一切艺术,宗教和真正的哲学,甚至连真正的科学都离不开这种思想。    正是由于进入变态情境,天才人物才会时常得到这种“顶峰体验”,凭着强烈的情感,深邃的直觉以及来源于本能的天性的智慧,从而创造出有价值的作品来。    忧郁因现实或想象中关于对自我受到威胁的知觉而产生。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把忧郁与天才等量齐观。认为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在认识世界,把握人生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忧郁以否定的形式,促使人们反思自己和考究社会,达到对自身使命的自觉,为人格升华提供动力。忧郁激活人们最大限度的潜能去应付外界刺激物,排解忧郁之源而导致成就感和信心,忧郁是浸透着高自我知觉的情绪体验。亚里斯多德说:“一切伟人都是孤独忧郁的。”叔本华的“知识越多越悲苦”道出了忧郁与自我意识的内在关系。    天才创造者的内心世界,几乎都曾强烈地体验过这种情绪。毕加索就觉得自己“象生活在一个孤独,寂寞的世界里,”他从来不愿和人说心理话,只顽强绘画,以此作为避难所。爱因斯坦认为自己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总是生活在寂寞之中,对他来说,孤独就意味着脱离世俗的束缚而保持心灵的自由,这是从事创造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他们可以从抑郁中奋争而出,创造力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美国心理学家贾米森认为,躁郁性精神病与高度的创造能力是可以共存的。因为患者的思想是清醒的,而他们在忧郁时所受的痛苦为他们在狂躁时的工作带来了深度。据有关研究考证,卢梭晚年的孤独忧郁和精神失常并没有影响他的创作,即使在他精神错乱最严重的时期的著作《对话录》也是以严谨的逻辑写成的,其中推理也是非凡的,《漫步随想录》则不仅是《忏悔录》和《对话录》的续篇,而且可以说是早期《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续篇。因而,可以断言,变态的忧郁与孤独埋藏着创作的神秘潜力。    德谟克利特曾断言,诗人只有处在一种感情极度狂热或激动的特殊精神状态下,才会有成功的作品。而这种情绪上的昂扬自得的特殊精神状态就是创造的变态。  
法国著名作家普鲁斯特说过:“所有杰作都出自精神病患者之手。”此断言当然有些偏颇,但艺术家们的独特个性和气质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许多心理学、社会学、艺术史论研究者也是乐此不疲。  
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的戈登.克拉里奇教授说:“许多文献资料表明,天才与疯狂二者间存在关联。极富创造力的人往往具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精神病患者的认知方式类似。”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凯.贾米森发现:较之普通人群,作家和艺术家中的躁狂抑郁症患者和具有躁郁型气质的人更多。  英国《卫报》上公布了最新的研究结果。该结果的调查报告用精神分析法,比较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艺术家、普通人的日常行为,发现艺术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基因上的相似之处,且艺术家的性伴侣数量平均比普通人的两倍还多。  
抛开这些研究的权威与否不论,在绘画领域中这种“天才与疯狂并存”的艺术家确是大有人在,米开朗其罗、凡.高、罗丹、蒙克、毕加索、布拉格、达利、马蒂斯、米芾、徐渭、唐寅、八大山人、石鲁、沙耆等等。在普通人看来,他们无疑都是十足的疯子,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在确是艺术的精灵,是伟大的天才。有资料可以证实们们中确实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是米开朗其罗、凡.高、蒙克、徐渭、石鲁、沙耆。  
徐渭出生于代级官吏之家,自幼天资聪颖,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然而后来连应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于功名。青年时他,“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一度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于嘉靖37年招至任浙、闽总督幕僚军师。后来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刺激,一度发狂,精神失常,曾先后九次自杀。其自杀方式令人毛骨悚然,他用利斧击破头颅,以致“血流满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因怀疑继室张氏不贞,居然将其杀死张氏,招致七年的牢狱生活。出狱后他已53岁,纵情于山水之中,赋诗作画。他用狂草的笔法施于绘画之中,把中国写意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境界,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面貌,对后世影响很大。  徐渭晚年足不出户,穷困潦倒,凄惨之极,临终只有一条狗与之相伴。其传世名作《墨葡萄》中自题诗“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谓是他一生的写照。  与徐渭相比,凡.高要稍显得幸运些。  凡.高天性善良温和,初恋受挫使其性格日趋抑郁,为了从失意中站立起来,他将精力集中在宗教的传播上,然而他热衷于做一名传教士的想法并没有实现。1876年凡高决心做一名画家,并在那一年爱上了他表姐凯瑟琳,但凯瑟琳对他的感觉仅限于恐怖,遭拒后凡高用将手伸到煤油灯中第一次用自残的方式乞求爱情没什么结果。后来他在海牙同一名妓女同居,明知道这个女人并不检点,仍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她,乃至后来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表明心迹,并最终用枪射穿自已的心脏,悲惨而又疯狂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凡高一生困顿却乐善好施,有很强烈的自虐倾向,他往往表现出对现实的无能为力,同时也造就了他近乎恐怖、狂热而又执着的情感。凡高29岁开始学习绘画到他自杀是39岁,他的一生只画了十年的画,却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不朽名作,不能不说是一位异理于常人的天才。  说凡高幸运是因为他有一个一直以来默默支持和关心他的弟弟—提奥。凡高一生除了留给后人的大量绘画作品,还遗留了一大堆信札,而这些信大多是写给提奥的。凡高自杀的当天枪并没有射中心脏,第二天还能与前来看望他提奥谈论他的艺术见解,当天晚上他停止了呼吸。“痛苦即人生”是凡高最后的遗言。凡高去世不久年轻的提奥也过世了,他的弟媳将他们葬在了一起,并在墓地周围种满了向日葵。  
今天我们如果庆幸能看到火一样炽热的《向日葵》、神秘不可测的《星月之夜》,那么我们一定就还有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提奥。  石鲁被中外许多的评论家称为“中国的凡.高”。  石鲁本姓冯,生于民国期间仁寿县第一大粮户之家,因不满封建家教15岁时离家到东方美专学画,叛逆的性格初显端倪。1940年他投奔延安,因崇拜石涛和鲁迅而更名为石鲁,立志做一名革命的艺术家,在延安期间因“高傲”、“不羁”,他多次做“个人英雄主义”的检讨。在文革期间,石鲁被打入“牛棚”并两次出逃,外逃中被逼食生包谷还不忘留下日后还报的借条,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仍创作了大量了作品。1965年因患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1966年又被文革小组从医院里揪出批斗。在那个一切被颠倒的时代里,他像个乞丐,像疯子一样地浪迹于市井,流离失所。精神分裂症的反复使他的理智不受控制,他或嬉笑怒骂,或自弹自唱,但他本性中的灵魂却从来不曾泯灭,他奇迹般地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文革过后石鲁有过短暂的清醒和艺术创作的春天,终因晚期胃癌而过早辞世。纵观他的一生,石鲁对艺术的特殊贡献一方面是他个人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变化,从自然到艺术的升华。从自然的客观描述,笔法的工谨转化为恣意纵放的情感渲染。他的于五十年代末后创作的作品,纵笔写意气势磅礴,将现代人物画和山水画创作观念引领到了一个新和层次。另一方面,在他的召领下在西部黄土高原上开创了“长安画派”,呼出了北国的在雄强气势,至今仍有深远影响。  纽卡斯特尔大学心理分析学家丹尼尔·奈特尔博士给那些有望当艺术家的人支了一招:“假如你有某些特长,例如某种观察世界的独特方法,同时又没有丧失社交能力,你就可以寻找一条路把精神分裂倾向引导至创造力上——这将很有魅力。”也许这仅仅是他个人的一个小小幽默。  当代著名的国画大师黄永玉说对:“画画是最好的玩。”一语解开众多迷团。  孟克(Edvard Munch,),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他的《呐喊》,因为姐妹及自己幼年的不幸,使他的作品多表现疾病、死亡、性爱,画中人常有惊恐的眼神,流动扭曲的景色和静止规整的景色形成一种幽闭的恐惧感,一种让人窒息的压抑。     Gustate Klimt():倒是不知道他人神不神经,他的画,多用一种感觉有点脏的金色,而且画的女人多显出一种邪恶或丑陋、贪婪,估计他心理不是仇恨女性也有某种程度变态     有些人并不认为凡高神经质,只是有些冲动人格,认为如果那算神经质,高更也姑且算得上,虽然高更的职业看似很理性,但他内心却又极向往自由,感觉有些像中国的道家思想,因此他才跑到原始的岛上生活。     戈雅的后期或许有一定神经质,当然,他所有名的并非这些画,毕竟他的时代是18世纪,那些后期的画据说是藏在屋中,并且被封起来,死后才被发现,都是一些扭曲、变异、阴暗的人或者说怪兽,所以说它虽然是浪漫主义,但又是悲观主义 。  
或许正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认为的那样,一个人不必把自己完全看成是理智的,人也不可能是完全理智的。这样便会吸引着最大的心理能量,发展出一种狂热,一种偏执狂或者着迷,一种对心理平衡危害最厉害的极度夸张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的能量无疑是成功的秘诀。因为它激起心理能量的堆积,这对于艺术来说是绝对必要的。事实上,如果停留在一般心理水平上,就不能创造,要创造则总会有某种程度的反常与变态。许多受精神疾病困扰的艺术家拒绝治疗,理由是随着症状的消失,他们的创造力也将消失。许多人在发病的高峰时觉得特别敏锐、冲动、热情和有创造力,享德尔就是在狂躁症发作最厉害的24天内完成著名的《弥赛亚》的。    作为天才、艺术家,他们注定一生受“苦”,他们是痛苦的人,他们痛苦是因为创作,他们创作是因为痛苦。他们为艺术而生,为艺术而死。当贝多芬发现自己耳聋时,他几乎绝望了,是音乐留住了他,使他觉得应“扼住命运的喉咙”,不能离开这个世界而应“活他一千辈子”,艺术家在创作时,常常忘记了自己,在病态中一往情深地追求和寻找自己心灵的归宿。他们根本不是想创作,而是必须创作,不得不创作!英国小说家萨克雷说:“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移动我的笔”,瓦格纳也直言不讳地宣称:“追随我内心冲动是我至上的法律,我所要做的出自我的本能。”弥尔顿非创作《失乐园》不可,就象蚕非生产丝不可一样。忘怀自我,进入变态,所任潜意识支配,这便是“自由——自然”的创作,这便是天才的秘密,便是艺术生命之所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经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