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功效后期会有上半年的势头

||||||||||
最新播报:
【国医大师】邓铁涛:妙用黄芪有诀窍!「经典回顾」
  名家简介
  mingjia
  名家简介:邓铁涛,中医学家。1916年11月生,广东省开平市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大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名老中医,内科专家。
  中药一直是中医治病的左膀右臂,有很多中药既常见又普通,给人一种波澜无痕的错觉,以为它们只是凡尘俗世中的一粒尘埃,就像黄芪,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在国医大师邓铁涛的眼里,平凡的黄芪,却能创造神奇,如此妙用黄芪,令人意想不到。究竟邓老是如何运用黄芪的?且看正文!
  清代王清任善用黄芪,我师其法,用之得当,确有奇效,试作归纳,介绍如下。
  1.陷者举之
  重用黄芪以升陷,其适应证为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肾下垂等)、重症肌无力、肌肉痿软、呼吸困难、眩晕等属气虚下陷者。以上诸症皆因气虚下陷,升举无力,致使脏器提升不起而下垂;或清阳不升,诸阳不能汇于巅顶而眩晕;或宗气不充而难司呼吸出现呼吸困难;或肺气难支,吐故纳新受阻,朝百脉之职难司,四末失养而肌肉痿软无力。
  胃黏膜下垂者可用四君子汤加黄芪30克,再配枳壳3克以反佐,一升一降,升多降少。所以要用枳壳反佐,因胃属腑主受纳,胃气以降为顺,虽然黏膜下垂需升,但胃气需降,故重用黄芪补气升提以治黏膜下垂,而反佐枳壳以顺应胃气以下降,以促进胃黏膜之复原。
  治脱肛,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载方用黄芪120克,防风9克。此方实出王清任治脱肛之黄芪防风汤。王氏方:黄芪四两,防风一钱。李东垣认为: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可见王清任之黄芪防风汤实源出于东垣,防风之分量不宜多用。此法治脱肛的确有效。
  子宫脱垂,治以补中益气汤加首乌。加首乌之意,一者在于引经,二者因胞宫冲任所系,全赖阴血所养,气得血养,血得气行,气血充和,冲任得调,所系之胞宫则能复其原位。若能配合针灸,加强冲任之调理,则取效更捷。
  重症肌无力,治以强肌健力饮,此方为自拟经验方,亦重用黄芪为主药。重症肌无力证候较复杂,除眼睑下垂外,可有复视,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四肢无力,重者呼吸困难,大气下陷,危及生命。我认为该病的最大特点是肌肉无力,因脾主肌肉,故此是脾胃气虚之证,并由虚至损,且与五脏相关。治疗上紧抓脾胃虚损这一病理中心环节,重用黄芪以补气升陷,同时针对兼夹之证调理五脏,重补脾胃,以运四旁,促病痊愈。
  2.“升”者平之
  此处言“升”,血压升高也。高血压一病,肝阳上亢者为多,临床上多使用平肝潜阳、降逆息风之品,但亦有不效者。我治疗气虚痰浊型之高血压者,则重用黄芪合温胆汤以治之。据《中药研究文献摘要》所载:“与其他六种可以注射的降血压制剂比较,证明黄芪的作用强大。虽然有的药剂可使血压有持续性下降的作用,但此种药剂大量使用后,可使动物衰弱。”这一结论,从药理研究角度支持了重用黄芪可以降压。此外,我赞同以下的论点:血压之所以升高,是身体自我调节的一个信息,是内脏阴阳失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当然,高血压经久不愈,进一步可引起心脑肾之病变,西医正因为注意高血压对心脑肾病变的影响,故以动脉血压指标作为辨病诊断的根据,作为治疗的对象,而千方百计地寻找降低血压之药品。近年有些学者,从辨证论治的角度,重新评价这个观点,认为血压升高的原始动因是血流供求的不平衡,其中尤以心脑肾为重要。这三个器官血流需求量很大,当心脑肾血流供求不平衡,发生血压升高,升高血压对维持上述器官的血液供求量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血压长期升高的严重后果,也主要表现在这三个重要器官血流供求矛盾的严重脱节。既然血压升高的深一层本质是血流供求的不平衡,而血压升高本身,又是体内为着克服此种不平衡的代偿反应的努力还不尽善和不成功,于是才有导致血压升高的血管反应持续存在。血压升高并不纯粹是消极的病因病理破坏,不应当是治疗压制的对象,它被看成是治疗的服务对象和依靠对象。治疗若从帮助改善血流供求关系,帮助血压升高所要去实现的调节反应,因势利导,促其成功,则不需要再有高血压反应的持续激起。这一论点正道出了治气虚型高血压重用黄芪,就在于调节脏腑阴阳之平衡,改变“重要器官血流供求矛盾的严重脱节”的局面,促使“血压升高的血管反应”缓解而达到降压之效果。这就是重用黄芪以降压之机理所在。
  对于高血压危象,我常用针刺太冲穴(双),重用泻法,留针三四十分钟,根据情况一天1~3次治疗,并加服中药,多数取得较满意之疗效。中医治疗中风之针刺疗法,往往就因能疏通经脉,平调气血阴阳而调整血压,收到迅速治疗的效果。这亦是上述机理的有力佐证。
  怎样解释黄芪降压与升陷之理?有人会想到中药往往有“双向作用”,故黄芪又能升提又能降压。如何掌握升降之机?我的体会是:黄芪轻用则升压,重用则降压。为什么药理研究只得一个降压的结果?因为动物实验都是大剂量用药进行研究的,所以得出降压的结果。我治疗低血压症,喜用补中益气汤,方中黄芪的分量不超过15克。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我喜用黄芪合温胆汤,黄芪分量必用30克以上。诚然,论方剂补中益气汤除了黄芪之外还有柴胡与升麻,可使升提之力倍增。在重用黄芪降血压时亦可加潜阳镇坠之品,效果当然更好,但不加镇坠药亦有降压作用,这是可以肯定的。曾会诊一中风患者,偏瘫失语而血压偏高,辨证为气虚血瘀之证,处方以补阳还五汤,黄芪照方用四两,该院西医生对黄芪四两有顾虑,拟加西药降压,晓之以理,照方服药后血压不升反降,乃信服。
  虽说黄芪重用可以降压,有证有据,但黄芪仍然是益气升阳之药,这一点不可不加以注意。如果辨证为肝阳上亢或有内热之高血压亦想用几两黄芪以降压,则犯“实实之戒”了!慎之,慎之。由此可见,药理学之研究目前尚未能为我们解答全部之问题,仍须辨证论治。
  3.攻可补之
  张锡纯认为,黄芪之升补,尤善治流产崩带。但重用黄芪可下死胎,这是我的经验。死胎之于母体,已转变为致病之物——“邪”,病属实证。自宋代以来,妇科方书,下死胎习用平胃散加朴硝。平胃散是健运胃肠湿滞的主方,苍术猛悍为健运主药,厚朴、陈皮加强行气燥湿之力,加朴硝以润下。前人认为,“胃气行则死胎自行,更投朴硝则无不下矣。”明代以后,《景岳全书》提倡用脱花煎催生与下死胎,此方以行血为主,兼用车前、牛膝以利下。平胃散着眼于气滞,脱花煎着眼于血瘀。
  我曾治一气阴两虚之胎死腹中之患者,初用平胃散加芒硝,并配合针灸,后用脱花煎,皆因药证不符而未效,再经仔细辨证,借用王清任治产难之加味开骨散,重用黄芪120克,外加针灸,1剂而死胎产下。开骨散是以宋代龟甲汤加川芎而成,明代又名加味芎归汤,此方重用当归、川芎以行血,龟板潜降,血余炭引经而止血,本方不用攻下药和破血药,故明代以后多用以治难产。清代王清任认为,本方治产难有效有不效,缘于只着重于养血活血忽视补气行气,故主张在开骨散的基础上,重用黄芪以补气行气,使本方更臻完善。此例何以用加味开骨散取效?缘患者妊娠八月,胎动消失七天,诊其舌淡嫩,剥苔,脉大而数,重按无力,更兼问诊知其妊娠反应较甚,呕吐剧烈,食纳艰难,致使伤津耗气,病虽实而母体虚,本不任攻下,故用平胃散加味和脱花煎无效。傅青主指出:“既知儿死腹中,不能用药以降之,危道也;若用霸道以泻之,亦危道也。盖生产至六七日,其母之气必甚困乏,乌能胜霸道之治,如用霸道以强逐其死子,恐死子下而母亦立亡矣。必须仍补其母,使母之气血旺,而死子自下也。”实践证明,傅氏这一论点是正确的,为下死胎另辟路径。傅氏主张用疗儿散治之,我用加味开骨散取效,可算异曲同工。当时龟板缺货未用。此例说明重用黄芪可下死胎。这是寓攻于补之法也。
  4.瘫者行之
  对于偏瘫、截瘫等属于气虚有痹者,补阳还五汤是一张特别著名的效方。它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张锡纯虽然批评了王氏对于治疗半身不遂过于强调阳气不足之说,认为痿证有虚也有实。补阳还五汤用之要得当。但张氏不能不说:“补阳还五汤其汤甚妥善也。”我曾用此方治疗各种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属气虚血瘀之偏瘫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有恢复五成的,也有恢复八九成的。
  曾治一例严重截瘫之女性青年,就诊时已卧床数月,两腿消瘦,自膝下皮包骨头,需人搀扶起坐,坐亦不能持久,我乃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之, 黄芪初用120克,最大量时用至200克,服药八个多月,并经艰苦锻炼,已能扶一拐杖缓慢行进,一年后参加工作,两年后能去掉手杖跛行,后结婚生一子。
  我体会使用补阳还五汤需要注意两点:一者辨证须是气虚血瘀之证;二者黄芪必需重用至120克, 不宜少于60克方效,其他药量也可略为增加,但决不能轻重倒置。
  5.表虚固之
  李东垣认为,黄芪能补三焦又能实卫气。卫气者,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合者也。“实卫”就是“固表”。自汗一证,玉屏风散为疗效确切的名方。我体会此方不但治自汗,一些盗汗属气虚者亦适用。为了方便,常用汤剂,其分量为:黄芪12克,防风3克,白术15克。防风用量少于黄芪,白术的量是黄芪与防风的量之和(其理见“玉屏风散”)。治自汗盗汗兼阴虚者,我喜用玉屏风散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或加浮小麦、糯稻根各30克;若汗出特多者加麻黄根10克。
  治疮疡烂肉,黄芪也是一味重要药物,曾会诊一患者,腋下肿瘤摘除之后,伤口久不愈合,不断渗液,一天要换多次纱布。用补益气血之剂重用黄芪30克后渗液减少,不到半月而伤口愈合,此黄芪内托之功也。小儿疮疖,逢夏则发,此伏彼起,实不少见,亦甚棘手。一军医小孩,自两岁开始,夏季疖疮发作,用抗生素稍好,稍好又发,反反复复,此伏彼起,至交秋乃愈。如是者三年,乃求助于余,时正六月,小孩满头疖疮,人虽不瘦而面黄唇淡,舌胖嫩,苔白,脉细,此正气虚不能抗御病邪所致,拟扶正祛邪,标本同治。处方:黄芪、皂角刺、青天葵、野菊花、浙贝母、银花、蒲公英各9克,陈皮、白术、甘草各6克,茯苓、绿豆、炙甘草各12克,服四剂,疖疮乃不再起。其父翌年一月求治断根,为处预防方:黄芪9克,防风、甘草、浙贝母各6克, 陈皮、白术、蒲公英各12克,嘱其于四月开始,每周两剂。此后疮未再发。
  6.证须审之
  我虽喜用黄芪,但黄芪到底是药,不是粮,用之对证则效,用之不当则害人。余曾治一肺结核病人,于养阴除痰药中加入黄芪9克,一剂额部发热,两剂全面发热,三剂颈面均热,撤去黄芪热自消失。又治一中风患者,药后头皮发痒,体温增高,误以为外感,改用辛凉解表之剂,一剂退热,再用黄芪90克,又再发热,右上肢活动反而退步,乃知辨证不当。细想患者脉虽虚大,但舌苔厚腻而舌质不胖亦无齿印,此证痰瘀比较,痰湿重于血瘀,改用祛痰为主,稍加祛瘀之药,以五爪龙代黄芪,证遂好转。对于使用黄芪的指征,我认为舌见淡胖有齿印,脉虚大或寸部弱,再参察有否其他气虚之证候,便可考虑使用。至于用量之多寡,则要时时留意证候之变化,切戒墨守成规,刻舟求剑。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国医大师卷:邓铁涛》
  图文药材快捷购买:
  方式一: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选购
  方式二:登陆康美健康商城:
  本文由康美药业编辑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转自
  康美药业(KM-PHARMACEUTICAL)
  了解更多中医药资讯,请登录康美国医课堂 .cn
  新媒体编辑:rain
  关注本公众账号后可以查询中药及疾病
  中药:桂圆.枸杞.玫瑰花.黄芪.石斛.百合.山药.西洋参.三七粉.三七.红参.当归.枣.茱萸.枸杞.党参.虫草花.花茶.丹参.鲜人参.藏红花.龙眼肉.鹿茸.冬虫夏草.鱼腥草.橘皮 陈皮.天麻.白芷.薏苡仁.菊花.金银花.夏枯草.茯苓.山楂.燕窝.红参.马齿苋.金线莲.罗汉果.金钱草.薄荷.玉竹.新鲜虫草.白芍.玉颜茶.黑枸杞.玛咖.肉桂.杭白菊.莲子.茴香.丁香.核桃.橘红.麦冬.五指毛桃.山茱萸.花旗参.何首乌.艾叶.地骨皮.桔梗.花椒. 杜仲. 伸筋草.灵芝. 三七花. 柴胡. 肉苁蓉. 柠檬. 黄精. 射干. 平贝母. 栀子. 苦杏仁. 甘草. 酸枣仁. 板蓝根
  疾病:手脚冰凉.白发.感冒咳嗽.睡眠.补肾.经期.失眠.抗衰老.去肝火.失眠多梦.体质调养.壮阳.养肝.感冒.降压.心慌.安心.贫血.咳嗽.胃粘膜.防辐射.腰疼、颈椎病.跌打损伤.脾胃虚弱.暖宫/滋补.降肝火.鼻炎.排毒.养血/活血.减肥.祛痰.去火/下火.气血双补.解毒.补脾.过敏.痛经.腰痛.青春痘/祛痘.补气血.中风.颈椎病.降脂.过敏性鼻炎.养胃.急性阑尾炎.抗衰.妇科病.幼儿虫.养肾.肠燥/便秘.补肾活血.痛风.脱发、掉发者.口渴/便秘.皮肤病.胆结石.养脾胃.益气健脾.祛湿.冠心病.萎缩性胃炎.肾石病.清脑通络汤/中风.腹泻.慢性乙肝.急腹症.哮喘.流行感冒.调理脾胃.补肾壮阳.糖尿病.贫血/低压
  【国医课堂】
  国医大师是国家之宝,是医药界之王。
  康美药业为大众解忧患,传承中华传统医学、医道,从而推出“国医课堂”栏目,提供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方、中医药预防疾病和养生科普知识,分享名医名家、中医治未病、食疗保健、运动健身、心理调适等信息。传播文化,引领健康!
[责任编辑:中药放久了还能用吗?买来后放了半年了,有黄芪,白术,附子,防风。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中药放久了还能用吗?买来后放了半年了,有黄芪,白术,附子,防风。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如题。不知道放久的中药会不会变质,还能不能用?
中药饮片保质期多数以半年为限,有的还年头越长,质量及药效越好,如半夏陈皮等。您的几位药,如果没生虫,变色,发霉就没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半年的如果颜色没变没有虫蛀没问题
但是我没听说过年头越长时间越好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2015年黄芪市场行情大盘点
来源: 编辑:中商情报网
1、黄芪:畅销不衰长期出口
黄芪这几年一直呈上涨趋势,市场购销两旺,后市持续看好,正处于牛市周期,种植商机无限。纵观地产黄芪20年历史走势,发现,黄芪在年价格在5-7元,(公斤价,下同)1995年价格从8元开始上涨,1996年到1999年逐年小幅上涨,2000年到达高点15元左右,2001年开始下降,然后徘徊在10元下,2007年还在8元左右,2010年价格终于上涨到10-15元,而后总体看维持小幅上涨趋势。受劳动力价格及土地成本价格上涨影响,黄芪在2013年春种植还是低迷,2013年末产新价格再上一个新台阶,到20元,因货源少价格也在短短数天实现了翻番上涨,2014年春,种植关注度一般,按其价格走势分析后市继续看好,2015年黄芪应及时种植。
2、新疆乌苏市皇宫镇300亩黄芪长势喜人亩收入可达3000元
近日,笔者来到新疆乌苏市皇宫镇阿克奇村的一片黄芪地里,看到黄芪花蕾盛开,平均株高80厘米左右,种植户曹培新正忙着在去花蕾、打顶。曹培新说,黄芪管理简单,出苗到现在主要是拔草拔了3遍;滴水三次,在盛花期施足磷。看其长势,再过两个多月就可收获,每亩可收300—500公斤湿根,干根可收200余公斤,每亩收入在3000元左右。
据悉,新疆乌苏市皇宫镇今年共种植黄芪300亩,黄芪是深根性植物,喜凉爽,黄芪为豆科植物,以根入药,为传统的补气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脓、敛疮的作用,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作物。
3、李旺镇建设宁夏第三大黄芪主产地
近两年来,按照全县“452”产业发展规划,海原县李旺镇把种植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之一,多措并举,按照“扩规、提质、增效”的总体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材种植。2015年,全镇共计种植中药材8000亩,其中,新增中药材种植2000亩,留6000亩。
为加快全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土地流转,解决土地摞荒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今年,该镇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宁夏隆鑫药材有限公司入驻,规划总2000余万元,用两年时间分两期建设5000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第一期以井家坪和庙嘴坪为主,流转土地1500亩,建设以黄芪、党参等为主要品种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该基地经化验,成品有效成分达37%,高于甘肃主产地岷县28%含量9个百分点,其品质和观感都优于甘肃主产地,深受厂商青睐,今年的产品已于山东齐鲁、四川德仁堂、北京同仁堂等5家企业签订供销协议,发展前景广阔。
4、凉城县良方药业黄芪项目进展顺利
良方药业黄芪制药项目总投资13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000万元,项目于2014年开工建设,当年完成投资8000万元。2015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000万元,截至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2800万元。完成生产车间6000平米、发酵车间600平米、科研6000平米、辅助用房2600平米的主体,完成了生产和检验设备订购,正在进科研办公楼内部装修。
5、淖毛湖镇黄芪喜获丰收为产业调整添活力
“第一年种植黄芪没有经验,株行距没有把握好,浪费了不少土地资源,多花了3万多元冤枉钱。黄芪对土壤的结构要求很高,淖毛湖地理条件非常适合种植,土层厚、地下潮对根系向下延伸非常关键,要是调整好株行距亩产可达800公斤以上。种植黄芪主要是购买幼苗花费较高,每亩需要70公斤幼苗,每公斤16元,每亩需要投资1100元,黄芪每年浇水4-5次,刚好弥补了人工费、水电费的投入。由于淖毛湖种植的黄芪根系长度在50厘米左右、直径在2-3厘米,品质上乘。收购商提前上门等候,不用外出寻找销路,节约了成本,明年计划再此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包金昌满怀信心的说。
经销售现场了解到,今年康乐村种植黄芪有80余亩,收获50余吨,亩均产在600余公斤,收购价为6元,村民从中直接受益30余万元。黄芪的试种成功为淖毛湖镇产业从单一型模式向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6、国跨界布局中药材产业收购黄芪60万公斤
10月30日,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浑源县黄芪加工基地的大院里,初加工好的黄芪整齐有序堆放,工作人员一边整理堆放黄芪大院卫生,一边介绍该基地今年的收购情况。该基地是国新能源今年下半年投资新建,截止10月底,国新能源浑源中药材黄芪开发项目已投资2100万元,完成优质黄芪收购60万公斤。
浑源县是我国黄芪产地,素有“中国黄芪在山西,山西黄芪在浑源”的称号。全县18个乡镇有10个乡镇适宜黄芪生长,宜芪面积39.6万亩,年产鲜芪200万公斤左右。所产黄芪为蒙古黄芪,因黄芪主产区遍布在恒山山脉,所产黄芪俗称恒山黄芪、其主要品牌有恒山北芪、恒山正北芪。恒山黄芪有效成份皂苷类、黄酮类和多糖类含量,特别是微量元素硒的含量远高于其它产地黄芪,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产品内销全国各地,外销东南亚、欧美许多国家。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中商情报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中商创业交流QQ群:<font color="#ff163&&
相关事宜请联系:4 邮箱:
大家都爱看
迈克生物:拟推10转20
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唐勇先生提议公司......
尤洛卡2015年度分配拟10派1转15
尤洛卡(300099)控股股东......
12月23日消息,万科股权争夺战出现“反转”,新浪财经独家获悉,......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形......
随着2015年即将接近尾声,根据前十一个月的汽车销量数据统计,自......
《寻龙诀》电影海报
圣诞档作为每年最热门的档期之......
《老炮儿》电影海报
明日就要开启一年一度的圣诞大......
《寻龙诀》电影海报
明日就要开启一年一度的圣诞大......
中商情报网讯: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显示:2014年台湾......
中商情报网讯: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显示:2014年台湾数控......药对“丹参-黄芪”有效组分的最佳配伍配比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6年11期
药对“丹参-黄芪”有效组分的最佳配伍配比研究
【摘要】:目的确定药对“丹参-黄芪”有效组分丹参总酚酸和黄芪总皂苷的最佳组方配比。方法以麻醉犬心肌氧摄取率及其变化率作为考察指标。根据权重配比法初步实验设不同配比组方6组,由结果分析得出最佳理论配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确证性实验考察两组分的协同作用。结果丹参总酚酸-黄芪总皂苷间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两者比例在5∶2时,可非常显著地降低麻醉犬心肌氧摄取率。结论丹参总酚酸-黄芪总皂苷的最佳组方配比为5∶2。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284【正文快照】:
丹参,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化瘀,行血止痛,去瘀生新,凉血清心,除烦安神之功效,为活血药之冠。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之功效,为升阳补气之圣药[1]。丹参-黄芪两药配伍使用具有益气活血之功效,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对于由气滞血瘀而引起的疾病,如冠心病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翠婷;[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彦文;[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1期
叶富强,徐颂芬,陈蔚文,李茹柳,潘怀耿;[J];河北中医;2000年05期
李楚华,李续娥,郭宝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郑亚杰,张长弓,李晓斌,韩凌;[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许汉林;陈军;张赤志;;[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陈渝萍!519000;[J];临床荟萃;2000年09期
张黎明;李春莲;;[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6年01期
钟先锋,邓泽元,黄桂东;[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4年01期
陈志宝,张爱忠,姜宁,吴海燕,江在民,王春梅;[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4年03期
闫君宝,金龙,汪江碧,丁永辉,郑天珍,瞿颂义,李伟;[J];四川中医;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艳春;[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小平,徐大勇,邓义龙,张燕;[J];中国中药杂志;2004年04期
常增荣,张小茜;[J];中国中药杂志;2004年06期
陈丹,叶静,包国荣;[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程晓莉,邱彦,张黎,李铁军,张川,张卫东;[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4年03期
邢俊杰,赵金垣,屠鹏飞,姜勇;[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柳润辉,徐希科,苏娟,张川,张卫东,闵莉;[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年04期
房信胜,谭晓梅;[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17期
柳润辉,张川,张卫东,闵莉,徐希科,苏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郑胜国;郭俊;;[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年11期
柳润辉;闵莉;苏娟;张川;张卫东;;[J];亚太传统医药;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温韬;赵金垣;梅双;邢俊杰;关里;张雁林;;[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丽红;张志荣;韩丽妹;王建新;;[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文祥;[D];苏州大学;2002年
罗海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军;[D];苏州大学;2006年
李兵;[D];天津大学;2006年
邵胜男;[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张丽红;[D];四川大学;2007年
陈少兵;[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芪的功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