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压缩骨折与颈椎之间发现有轻微骨折,咋办?

你好,我父亲是农民工,在工地上从架子上摔下来,颈椎枢椎骨折,胸骨胸椎体骨折肺挫伤 - 相关问题 - 110网法律咨询
你好,我父亲是农民工,在工地上从架子上摔下来,颈椎枢椎骨折,胸骨胸椎体骨折肺挫伤,头上缝了几针,医生建议修养812周,在工地工资大约300元1天,我想问问理赔应该走什么程序,大概能赔偿多少
你好,最近我家人在工地上班时不小心从架子上摔下来,造成肩膀轻微骨折,没有签定劳动合同,按法律我们应该得到多少赔偿,如果协商不成,我们应该怎样?谢谢你
10天前。我父亲在工地上班意外从3米多高摔下来胸椎骨折,现住大连甘井子区人民医院,估计以后都不能干活,老板不同意赔偿。我们没有合同,属于雇佣关系,出事当天又没有拍照做为证据,现在要是起诉,需要些什么?????
你好、我家亲戚在工地干活摔下来了、造成左侧肩胛骨3段骨折、肋条骨6根骨折、导致肺部积夜和气泡,现在治疗中、请问工地应该给哪些补偿。够成几级伤残赔付多少?
你好,我父亲今年61岁,在工地干活时,被木板砸伤,肋骨骨折,开放性胸外伤,住院治疗费是工地出的,以后不能干重活了,我能要求工地赔偿吗?应该陪多少钱?有没有标准?谢谢
你好!我父亲在工地上班的时候,被钢管砸到导致左脚食指粉碎性骨折,就住院了1天,现在回来吃药发炎了。赔偿问题怎么办?怎么处理这事情
律师您好,我父亲是农民工在建筑工地时摔下来断裂了两根肋骨,1,该向谁索赔?2,索赔多少赔偿?3,如果对方未履行,又该如何做?希望您耐心尽快为我解答,我在这里向您表示感谢
你好!我妈妈在工地干活从楼上摔下来腿摔骨折了没发活动医生说要3个月以后才能康复,这个医药费抚养费营养费误工费由谁来承担!
你好。我想问下。我父亲因为在工地施工受了工伤。双脚粉碎性骨折。现在才住院不到1个月。医院就赶我父亲出院。还说要保安把人抬出去。医院能抬人吗?现在公司要私下解决问题。只给十万。医院还有钱。他们就赶。。那怎么办???
你好,我是浙江人在山东宁阳工地上干活,干洗时从5米高的架子上掉下来,受伤,经检定为8级伤残,请问工司要赔我多少钱?
你好,我弟弟在工地上班,从高处摔下后颈椎骨折,做了手术,目前手脚可动,费用是老板支付,请问这个骨折可以评残等级吗,还可以争取到哪些赔偿呢下颈椎骨折的分型及治疗原则_好大夫在线
&|&&|&&|&&|&&|&&|&
下颈椎骨折的分型及治疗原则
全网发布: 23:02:06
发表者:李想
(访问人次:455)
李想 洪毅1:下颈椎的分型创伤患者发生颈椎的机率为3%。颈椎的同时常伴有神经的损伤,包括根性损伤和脊髓损伤。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脊髓损伤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有脊柱不稳且伴有神经损伤患者进年倾向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是解除压迫、尽可能恢复神经的功能,重建一个长期稳定、无痛的脊柱。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有赖于对脊柱不稳的正确判断。脊柱分型的目的除了对作出详细的描述外还应该对脊柱不稳作出准确的评估。目前对于颈椎的分型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损伤机制;损伤的形态特点;颈椎不稳的程度。有些分类包含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1.1:根据损伤机制分类根据损伤机制进行分类主要是根据影像学表现来推测患者受伤当时所承受损伤载荷。Allen分型是这方面的代表。根据创伤的作用机制及形态特点,下颈椎共分六型:1 屈曲压缩型(compression flexion CF):1.1 CF I度这类损伤包括椎体前上缘变钝,轮廓显现为圆形,没有明显的后方韧带复合结构损伤。1.2 CF II度 在CF I度损伤变化的基础上,椎体前方的结构倾斜,高度丢失,呈现为椎体前下方“鸟嘴样”改变,下终板凹面加深,椎体可出现垂直线。1.3 CF III度 在CF II度的基础上,线从椎体表面斜行通过椎体一直到下方的软骨下板,并伴随“鸟嘴样”。1.4 CF IV度有椎体变形和“鸟嘴样”,表现为椎体边缘后下方在相关的运动节段向椎管内的移位(& 3ram )。1.5 CF V度 可以包括CF III度骨损伤,以及椎体后方向椎管内的移位,椎弓保持完整,小关节面分离,损伤节段椎体边缘后下方向椎管内移位(~3mm)。这种移位表明前方韧带复合结构的后侧和整个后方韧带复合结构损伤。“鸟嘴样”位于前方,上位椎体的下后方边缘后移接近下位椎体的椎板。2 屈曲牵张型(distractive flexion,DF)2.1 DF 1度DF 1度包括后方韧带复合结构损伤,且在损伤水平棘突明显分离,小关节有在屈曲状态的半脱位,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屈曲扭伤”,类似于在CF I度中的表现。此外,偶尔在下位椎体运动节段有更严重的压缩损伤,与屈曲压缩损伤(CF)早期的某一个模式相符合。2.2 DF II度DF II度损伤是单侧的关节突脱位(关节突交锁、关节突脱臼)。后方的程度在早期的X线影像学检查中可能不明显,这是因为部分后纵导致关节脱位,很少同时发生前后方韧带复合结构损伤L6 ]。此类损伤中,棘突的后方可能有小碎骨片的移位。2.3 DF III度 DF III度损伤包括双侧关节的脱位,有5O 的椎体向前移位,上位椎体的关节突可能移位到下位椎体关节突前方,也可能呈现“栖息”状;下位椎体的前上缘可有或无变钝表现[6]。2.4 DF IV 度DF IV 度损伤的椎体可以完全向前脱位或者运动节段极度不稳,呈现为“浮动椎”。3 伸展压缩型(compressive extension,CE)3.1 CE I度CE I度损伤包括单侧椎弓,伴或不伴有椎体向前的移位。椎弓损伤可能包括线通过关节突的线性、关节突的压缩、同侧椎弓根和椎板或者同侧关节突,可伴有旋转移位。3.2 CE II度 临近椎节多处椎板,双侧椎板。1.3.3 CE III度和IV度 CE III度包括双侧椎弓角区,即关节突、椎弓根、椎板的,不伴有椎体移位。CE IV 度包括双侧椎弓,伴有椎体部分向前移位。3.4 CE V 度CE V 度损伤包括双侧椎弓且伴有整个椎体向前移位,的椎弓后部结构不发生移位,椎弓前方随椎体向前移位,在两个不同的椎体节段发生和前后韧带复合损伤,相临的下椎体前上部受向前移位的椎体作用,呈切割样(此为特征性X线表现)。4 侧方屈曲型(1ateral flexion,LF)4.1 LF I度LF I度损伤包括不对称性压缩伴随同侧椎弓,椎体在前后方没有移位,断层摄影显示关节突和椎弓角部,椎体可以发生垂直。4.2 LF II度LF II度损伤可伴有椎体侧方不对称性压缩和同侧椎弓,以及前后方移位、后侧和关节突分离。在一些病例中,同侧压缩和后侧椎弓撕脱可同时存在。在运动节段中,椎体中心可有轻微压缩损伤并伴有关节突部位松质骨压缩损伤。5 伸展牵张型(distractive extenxion,DE)5.1 DE I度DE I度损伤包括前方韧带复合结构损伤、椎体横行非变形,X线检查显示为损伤节段的椎间隙明显增宽。5.2 DE II度DE II度包括前后韧带复合结构损伤、损伤节段上位椎体向后移位进入椎管。这类损伤通常可自动复位,X线检查显示移位&3mm。6 垂直压缩型(vertical compression,VC)1.6.1 VC I度VC I度损伤包括椎体上下缘软骨板,呈“吸杯状”畸形。1.6.2 VC II度VC II度损伤为椎体上下软骨板伴“吸杯状”畸形,线通过椎体,但移位很轻微。1.6.3 VC III度VC III度损伤包括椎体移位,椎体后缘片可进入椎管,有时椎弓、韧带无损伤,有的粉碎性可合并;若仅有一些大片,则椎体情况同CF中所见相似,但椎体后方块可能进入椎管。在一些病例中,亦有椎弓完整,韧带无损伤的现象。但在另外一些病例中,可出现椎弓粉碎伴随后方韧带复合结构损伤。在椎弓的病例中,韧带撕裂的平面位于椎体和其下方椎体之间。VC III度椎弓完整的病例中,损伤节段可发生急性向前成角移位[9]。VC I度和VC II度中发生移位的类型与整个椎体受到的垂直压缩力相关,与斜向下方或后方的外力无关。VC III度中,整个椎体受到压缩外力的作用,移位轴线位于后方,块可能进入椎管。在屈曲压缩中,这个现象是看不到的。在VCIII度中,不伴有椎弓的病例不发生移位,表明伸直或剪切损伤贯穿后方结构,伴有椎弓的病例在节段和其下方发生较大移位。&1.2: 根据损伤后的形态学分类形态学分类是根据损伤后的X线片、CT、MRI等影像学表现进行分类。有些特定的词语用于形态学描述,如爆裂、撕脱、脱位等。此种分类以Copper分类为代表。1 屈曲一脱位型:屈曲一脱位型潜在不稳定性,包括跳跃性的双侧或单侧平面脱位。外力可分为移位、旋转或牵张,导致明显的后方及微小的前柱。旋转及牵张外力亦可导致单侧小关节的不全脱位。颈椎侧位x光片上,椎体移位小于矢状面上椎体直径的一半。显著的牵张和屈曲外力可导致双侧小关节不全脱位,同时伴有显著的神经损伤。侧位X光片显示,半脱位的程度超过椎体前后径的1/2。2 屈曲一压缩型:椎体前方的压缩损伤可导致此类损伤(即受伤时颈部处于前曲状态或颈椎处于极度屈曲状态)。前方压缩可使后方结构牵张受损,伴有后方结构增宽,棘突间距离加大,通过X 光片了解前方压缩的程度,可判断后方韧带结构的损伤程度。一些学者认为,前方压缩&5O 9/6便可认为颈椎不稳 。3 压缩一爆裂型:压缩一爆裂型在颈椎后方轴向中并非常见类型,可包括简单的贯穿椎体矢状面的,依据外力的大小及方向,也可呈现“泪滴样”。涉及到椎体后方的和进入椎管的骨块常造成神经系统的损伤,而通过椎体后方的矢状面可能无神经损伤。4 后伸损伤:脊柱或脊髓后伸损伤的患者常伴有脊柱关节僵硬(但年轻人一般不伴有脊柱关节僵硬)。受到高能量损伤的患者也可发生此类损伤。这类损伤可无影像学上的,也可表现为后方椎板伴随前纵韧带的撕裂和椎体的退行变&1.3:颈椎严重性评分(Cervical Spine Injury Severity Score)最近又有学者将形态学描述和颈椎不稳的判定相结合推出了新的颈椎分型:颈椎严重性评分(Cervical Spine Injury Severity Score)。形态学描述:这种分型将颈椎分为四柱,分别为前柱、左侧柱(left pillar)、右侧柱(right pillar)、后方骨韧带结构复合体。前柱包括椎体、椎间盘、纤维环及前后纵韧带。侧柱包括椎弓根、关节突、侧块及关节囊。评分时左右侧柱分开评分。后柱包括椎板、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项韧带和黄韧带。同时对每一柱可能发生的都作了具体的描述。稳定性评分:颈椎严重性评分。采用VAS对各柱骨及的程度进行评分。以CT矢状位和水平位断层为评定标准。例如无移位的为1分,而完全的韧带撕裂或移位大于5mm则为5分。各柱分别评定,总分0-20分。对于有多发颈椎的患者取损伤最严重的节段进行评分。研究发现这种分型方法简单易行,且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值得进一步推广。2:下颈椎的治疗原则对于下颈椎治疗的争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手术时机的问题,二是脱位/脱位患者手术入路、手术方法的选择问题。本节仅对上述两点加以阐述。2.1:手术时机问题手术减压的时机和效果问题一直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早期减压可减轻继发性脊髓损伤的程度,显著提高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但这一观点在临床实践中一直存在较大争议。Papadopoulos等对91例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现,在66例伤后9小时内接受手术减压的患者中有39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而保守治疗的25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La Rosa等对1966年至2000年的有关文献作了回顾后发现,对于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与延迟减压(超过24小时)和保守治疗相比,早期减压(伤后24小时内)可获得更好的神经功能恢复。与此相反,也有一些学者对上述观点提出置疑,认为早期手术减压并未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产生明显的提高。除了神经功能的恢复问题外,早期手术可能是否增加患者的并发症也是争论的焦点。颈脊髓损伤患者伤后出现的心肺系统功能的改变会增加麻醉和手术的风险。然而现代医疗技术已经使这种风险降到较低的水平。Waters等人通过对2204例患者的回顾研究发现,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治疗并未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一项前瞻性、随机性研究中Vaccaro等人研究发现,早期手术和晚期手术的患者在术后ICU的滞留时间和住院康复治疗时间上无显著差异。但Mc Kinley等报导,和延迟手术相比,早期手术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但并未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产生明显的影响。可见由于各种研究设计上的差异,对手术减压的时机和效果问题是很难作出明确判断的。目前加拿大Toronto大学和美国的Thomas Jefferson大学以及Spine Trauma Study Group正在开展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探讨早期减压手术(伤后24内)和晚期减压手术(超过24小时)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由于伦理方面的考虑,患者无法随机分组。整个实验预计收治450名患者,目前正在进行中。综合上述观点,目前对于脊髓损伤特别是颈脊髓损伤的手术减压和手术效果问题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观点。一般认为,伤后24小时内行减压手术是相对安全的。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进行性加重的患者也建议尽早手术治疗。早期手术并未显著增加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2.2:颈椎脱位/脱位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问题虽然关于复位过程中神经损伤加重的兵力也偶见报导,但对于下颈椎双侧关节突绞锁的患者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还是实现快速复位。但对于复位后是采取前路固定还是后路固定仍存在较大争议。一般认为,前路手术体位改变少,可减少因体位变动造成的脊髓进一步损伤;可进行直接彻底的减压;可恢复颈椎正常的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且融合节段少,对颈椎活动度影响较小。也有学者利用前路手术一次性实现复位和植骨融合两个目的。并取得较好的效果。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的发展,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脊柱导航技术使颈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安全性大大提高。生物力学结果显示即使是颈椎三柱受累的患者椎弓根螺钉仍然能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强度。因此近年来复位后采取后路固定方法的报道日渐增多。对于难复性的脱位患者来说,后路手术可直接解除关节突的绞锁,必要切除部分上关节突,实现直接复位。而对于脱位的患者,关节突间的碎骨块往往是影响闭合复位的因素,单纯前路手术难以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而通过后路手术则可以很容易的清除这些影响复位的因素。同时后路手术入路相对简单,且不受气管切开等因素的影响,相比前路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发表于: 23:02:06
李想大夫的信息
副主任医师
腰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
李想,男(1977-),辽宁葫芦岛市人,博士,副主任医师,现就职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
李想的咨询范围:
凤凰新媒体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京ICP证030609号 本站通用网址:凤凰网
建议使用IE6以上版本浏览如何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和胸椎侧弯,和颈_骨科
& 如何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和胸椎侧弯,和颈
如何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和胸椎侧弯,和颈
23:47 | 人气 4 |
请问如何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和胸椎侧弯,和颈
请问如何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和胸椎侧弯,和颈椎间盘变形突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变性、突出。
2009年发病。现在做牵引,现有缓解。主要症状:腿痛、臀部痛、背部痛、手痛、胃不舒服。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没有过敏和遗传病史。
想怎么彻底有效治疗?
颈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它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吞咽模糊。
此病属于无菌性炎症,的消炎药不起作用,治疗选择纯中药制剂的膏贴
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劳逸结合,姿势正确,避免久站久坐,宜选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弯曲
该回答对您 有用(0) 没用(0) 举报
健康之家为您提供的相关答案
强直性脊柱炎有没有治愈的可能?不手术的话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调理?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简称AS) 又名类风湿脊柱炎。本病为脊柱各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侵袭性炎症。先侵犯骶髂关节,其后由于病变发展逐渐累及腰椎、胸椎和颈椎,出现小关节间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破坏、韧带骨化,终致脊柱强直或驼背固定。主要症状为发病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常见病。
参考资料:
强直性脊柱炎
起病缓慢,全身症状轻微,早期可有倦怠,体征减轻,或有恶心、发热等。逐渐出现下腰部疼痛,肌肉痉挛及僵硬,休息后症状往往加重,活动后减轻。以后逐渐出现典型的骶髂关节疼,并呈上行性累及脊柱,受累部位疼痛、压痛、僵硬、活动受限,并逐渐出现屈曲畸形,阴天或劳累后症状加生,遇暖或休息后减轻。常有复发性虹膜炎并存,部分患者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病变若波及肋椎关节,还可出现呼吸时胸部扩张受限或丧失以及肋间神经痛等。
晚期患者脊柱强直在畸形位,颈腰部不能旋转,侧视时必须转动全身,可出现严重的驼背畸形,不能前视。病变有时也可波及髋膝关节,髋关节受累时,呈摇摆步态。随着受累部位的骨性强直,疼痛等症状逐渐消失,而遗留终生畸形。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早在几千年前的古埃及人的骨骼就发现有强直性脊柱炎的证据。以往曾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枢型,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检测手段的提高,发现该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大的区别,故将其定为一种独立性疾病。
现代医学认识到,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和炎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在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及四肢关节。该病变常自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到脊柱及脊旁组织,最后引起骨性强直。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结缔组织的血清阴性关节病,是较常见的腰背痛疾病之一。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是什么??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一定关系:
(1)基因因素:本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强直性脊柱炎的HLA?B27 阳性率高达90%~96%,家族遗传阳性率达23.7%。类风湿者其家族的发病率为正常人的2~1 0倍,而强直性脊柱炎家族的发病率为正常人的30倍。
(2)感染因素:泌尿生殖系感染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盆腔感染经淋巴途径播散到骶髂关节再到脊柱,还可扩散到大循环而产生全身症状及周围关节、肌腱和眼色素膜的病变。
(3)内分泌失调或代谢障碍:由于类风湿多见于女性,而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男性,故被认为内分泌失调与本病有关。但利用激素治疗类风湿并未取得明显效果,激素失调与本症的关系也没有肯定。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的病人患类风湿或强直性脊柱炎的比率无明显增加或减少。
(4)其他因素:年龄、体质、营养不良、气候、水土、潮湿和寒冷。其它包括外伤、甲状旁腺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局部化脓感染等,可能与本病有一定关系,但证据不足。
什么是HLA-B27??
HLA是3个英语单词的大写字头,H代表人(Human),L代表白细胞(Leuc ocyte),A代表抗原(Antigen),即人类白细胞抗原(以下简写为HLA)。HLA是组织细胞上受遗传控制的个体特异性抗原,最早是在白细胞和血小板上发现的,现在发现该抗原广泛分布于皮肤、肾、脾、肺、肠和心等组织器官有核细胞的细胞膜上。第8次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确定HLA有92个,分属于A、B、C、D和DR5个位点,分别称为HLA-A,HLA-B,HLA-C,HLA-D和HLA-DR。HLA-B 位点有42个,B27为其中之一。现已证明HLA-B27阳性者比HLA-B27阴性者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机会要大得多。
HLA-B27阳性就是强直性脊柱炎吗? ?
HLA-B27的意思是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也称W-27,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其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且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一级亲属中约有50%其HLA-B27 抗原为阳性,而在普通人中仅有3%为阳性。同时尚有其它一些如牛皮癣、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Whipple病等疾病HLA-B27抗原也呈阳性反应。所以说HLA-B27阳性不一定就是强直性脊柱炎,只是可能性较大。目前HLA-B27仍为检查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之一。
HLA-B27 阴性者是否也可得强直性脊柱炎?
各国报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差别较大,个别低的报告为22%,多数为90%,也有高达100%的。这些数据从另一方面表明,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有10%~78%的患者,不具有HLA-B27,即为HLA-B27阴性者,他们也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这说明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并非绝对相关。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主要有下列六项指标:
(1)骶髂关节炎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根据之一,正常的骶髂关节几乎排除本病。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比脊柱的X线改变更早,这有利于早期诊断。骶髂关节炎的X线表现分三期。早期可见关节边缘模糊,并稍致密,关节间隙加宽。中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增生与腐蚀交错,呈锯齿状,髂骨侧骨致密带增宽,最宽可达3cm。晚期可见关节间隙消失,骨致密带消失,骨小梁通过,已呈骨性强直。
(2)胸椎疼痛及强直。
(3)下腰痛、强直已超过3个月,虽休息也不能缓解。
(4)腰椎活动受限。
(5)胸部扩展受限。
(6)虹膜炎或其他继发症。
以上6项指标中第1项再加一项即可确诊。在后5项中有4项也可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拍摄骶髂关节X线片以什么位置为佳?
由X线片证实的骶髂关节炎,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必须条件。因此,选择适当位置拍摄骶髂关节片,最好地显示病变部位及程度,对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国外经验,摄骶髂关节正位片即足以清楚地显示双侧骶髂关节病变,斜位片或其他片无益于提高阳性率,故可不必采用。国内广东汕头医学院附属医院,经过对比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正位片与斜位片发现,正位片的结果比斜位片好,与国外观察结论一致。
强直性脊柱炎有哪些主要症状??
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发病缓慢,发作与缓解交替进行。初起时症状轻微,易被忽视。疾病主要部位在脊柱,即自骶髂关节由下而上出现腰椎、胸椎和颈椎症状,病初患者偶有腰背部、骶部和臀部疼痛、发僵,约10%的病人疼痛可沿臀部往大腿和小腿屈侧向下放射(沿坐骨神经分布范围),但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经过数月或数年患者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持续性腰、胸或颈部疼痛,常在半夜痛醒并有翻身困难,需起床活动方能减轻。随着病情发展,胸椎和肋椎关节受累后可出现呼吸不畅或束带状胸痛,病变波及颈椎则颈部活动受限,最后整个脊柱都可能僵直,有的合并严重的驼背畸形,以致患者站立或走路时,眼不能平视,仅能看到自己足前小块地面;胸腹腔容量缩小,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明显障碍。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发生眼炎吗??
虹膜睫状体炎是眼的一种炎性病变,通常表现为眼球疼痛,充血和畏光。约25%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病程中可发生虹膜睫状体炎。多数患者的虹膜睫状体炎发生在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出现之前数日或数年,此时很难断定虹膜睫状体炎与强直性脊柱炎有关;也有病人在强直性脊柱炎症状出现后数日至20年才发生虹膜睫状体炎。虹膜睫状体炎见于一侧或双侧,也可双侧交替发作,炎症持续时间半月,也可能非常顽固,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但很少导致失明。虹膜睫状体炎的发生,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外周关节炎或脊柱炎的症状轻重,没有明显关联。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如何选用药物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目前尚无特殊疗法来阻止本病的发展,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强化锻炼及维持良好的姿势与功能,消炎痛(又名吲哚美辛)具有较强的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25mg,每日3次,餐后即服。扶他林的抗炎和止痛效果较消炎痛更强,副作用少,并有缓释剂型,每日服药次数可减为2次,扶他林肠衣片剂量为25~50mg,每日3 次,值得临床应用。其它对强直性脊柱炎较好的抗炎药物有萘普生、布洛芬等。以上药物应连续治疗几个月,至症状完全控制或消失后再逐渐减量,最好以能控制症状的最小量维持一段无症状期,如半年。使用上述药物均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肝、肾损伤,头痛及浮肿等。治疗前后应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是否可用皮质激素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外周关节炎、骶髂关节炎或脊柱炎,不是用皮质激素的适应症。因为以上表现用非激素抗炎药物和柳氮磺胺吡啶可收到明显效果。故从关节病变考虑,不适于用激素治疗,但约有25%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病程中可发生虹膜睫状体炎。一旦经过眼科医师查明为虹膜睫状体炎,就开始用激素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用0.5%可的松眼液点眼,每日4次。有些病例则需服用强的松进行全身性治疗。这些治疗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医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补肾壮腰为主要治疗原则,兼以清理痰火。偏于肾阳虚者以右归丸合二陈汤加减,偏于肾阴虚者以知柏地黄丸合二陈汤加减。热甚者,可加黄柏、知母、生地、玄参、石膏以清热滋阴;痛甚,加细辛、桂枝、延胡索以通络止痛。单味雷公藤煎剂有一定疗效。局部可用舒筋活络药膏如宝珍膏、定痛膏外敷,或用麝香风湿油涂擦均可起到一定的止痛效果。
强直性脊柱炎可进行哪些非药物治疗??
理疗和按摩对本病的治疗均有辅助作用。常用的有红外线照射、超声波、微波、蜡疗、热水浴、离子导入等。患者还可自行按摩,用手掌按摩关节的皮肤、按捏肌肉。理疗及按摩均能起到活血化瘀、放松肌肉、扩张血管、改善血运、促使炎性产物吸收的作用。畸形顽固进展时,可用支架或器械矫正。对畸形不甚严重,存在时间不太久者适用皮牵引或骨牵引,髋关节可用4~6kg,膝关节2~4kg。保守治疗无效的可行滑膜切除术、关节清理术、松解术、融合术、成形术及关节置换术等。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是否应坚持运动疗法?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本人及家属,常为了避免或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使病变关节长期处于完全或基本不活动状态,从而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使本来并不严重且有可能完全恢复的关节、肢体,实际上处于活动度丧失的残疾或残废状态。正确的方法是积极接受抗炎药物治疗,使关节疼痛得以控制,并及时、谨慎地渐进地进行关节活动。病变急性期,每天1~2次轻柔地帮助关节活动,使之刚达到出现疼痛的程度,有助于减轻关节挛缩。不运动时,应将急性发炎的关节置于适当的位置和(或)用夹板制动,以备将来发生不可避免的挛缩、畸形又无法矫正时,多保持一些功能。在病变的亚急性、慢性期,应坚持四肢及脊柱的伸展运动,并根据疼痛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活动次数、时间及频率。应让患者知道,坚持各部位的活动锻炼十分重要,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和停止药物治疗后,仍应长期坚持运动,尽可能保持各关节处于正常功能状态。
强直性脊柱炎如何进行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是有效的,能缓解疼痛,帮助脊柱及双髋关节恢复运动功能,减轻僵硬,防止驼背畸形的发生或减缓畸形的发展。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患者俯卧位:上胸部及大腿前分别垫2~3个枕头,使前胸及腹部悬空,两手臂屈肘置于头前。医者站于旁,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两侧,用扌衮法上下往返治疗,同时另一手掌在背部沿脊柱按压,按压时要配合病人呼吸,当呼气时向下按压,吸气时放松。
(2)接上势:用指按法按压脊柱两侧膀胱经及臀部秩边、环跳、居?FDDD?等穴。
(3)患者仰卧位:用扌衮法治疗髋关节前部,配合髋关节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再拿大腿内侧肌肉和搓大腿。
(4)患者坐势:医者站于后方,用扌衮法施于颈项两侧及肩胛部,同时配合颈部旋转及俯仰活动,然后按揉或一指禅推颈椎两侧上下,往返数次,再拿风池及颈椎两侧到肩井。
(5)接上势 :嘱患者两肘屈曲,抱于后脑枕部,两手指交叉握紧。医者站于背后,以膝部抵住患者背部,再以两手握住患者两肘,作向后牵引及向前俯的扩胸俯仰动作。在进行这种被动活动时,患者要配合呼吸运动(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俯仰5~8次。
(6)患者坐位:将腰背暴露,上身前俯,医者站于旁,用肘压法施于脊椎两旁。再直擦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横擦骶部,均以透热为度,可加用热敷。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是怎样认识的?
中医认为本病大多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
(1)风湿寒邪外袭:由于久居湿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致风湿寒之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而致本病。
(2)湿热浸淫: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浸淫经脉,痹阻气血,筋骨失养而致本病。
(3)瘀血阻络:跌仆挫伤,损及腰背,瘀血内停,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致。
(4)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筋骨失养而发本病。
综上所述,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筋骨失养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寒湿痹阻,湿热浸淫,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则是造成本病发生的基本病理因素。
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是怎样认识的?
对于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总括国内外研究报道,大概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基因因素:强直性脊柱炎比类风湿关节炎有更强的家族遗传倾向。其家族集合度约为40。AS病人HLA-B27抗原为阳性者,在其一级亲属中,约51% HLA-B27抗原为阳性。
②感染因素:有人认为生殖泌尿系感染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男性病人多为前列腺精囊炎引起,其感染可能通过淋巴或静脉先到骶髂关节,再到脊柱,还可扩散到大循环而产生全身症状及周围关节、肌腱等病变。
③其他因素:包括外伤、甲状旁腺疾病、肺结核、铅中毒、上呼吸道感染、淋病、局部化脓感染、内分泌及代谢缺陷、过敏等,都是本病的致发因素,但证据尚不足,有待深入研究证实。
尽管AS是一种不同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但在早期,二者的病理却很相似。二者都以增殖性肉芽组织为特点的滑膜炎开始。此时镜检可见滑膜增厚、绒毛形成、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这些炎细胞多聚集在小血管周围,呈巢状。和类风湿关节炎不同之处为在附近骨质中也可发生与滑膜病变无联系的慢性炎性病灶。
病变多由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侵犯腰椎、胸椎,最后颈椎。肩、髋、肋、胸骨柄体等关节和耻骨联合也常被累及。约25%的病人同时患膝、踝等周围关节病变。
强直性脊柱炎晚期病变则与类风湿关节炎截然不同。在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破坏较轻,因而很少发生骨质吸收或脱位,但关节囊和韧带骨化却十分突出。因而最后容易发生骨性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韧带、肌腱、关节囊与松质骨结合部的病理改变很有特点。该处的肉芽组织既破坏松质骨,又向韧带、肌腱或关节囊内蔓延。在组织修复过程中,骨质生成过多、过盛,新生的骨组织不但填补松质骨缺损处,还向附近的韧带、肌腱或关节囊内延伸,形成韧带骨赘。
韧带骨赘(包括肌腱和关节囊骨赘)的增生和发展,最后可导致关节骨性强直,此种变化,在髋关节最明显。
强直性脊柱炎的心脏病变颇具特点:即主动脉瓣肥厚、纤维化最突出,主动脉环扩大伴以Va lsalva窦膨隆,主动脉中层的弹力纤维破坏后被纤维组织代替。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如何?
强脊炎(AS)是病因不明的常见疾病。本病患病率根据人口性别和年龄的构成而异,但本病多见于男性,从年根据五位作者统计男女之比9∶1~14∶1之间。又据Kellgren综合不同作者有关报导,本病患病率平均约占人口的0.1%,如此推算全国10亿人口将有强脊炎患者100万之多。
全国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协和医科大学张乃峥教授调查北京郊区正常人群发病率为千分之3~千分之5;曾度余报告正常人群发病率为千分之1.97,孙贵田报告为千分之0.6,张风山报告北方高寒区为千分之0.9;山西交城郭来旺报告千分之0.2。上述报告远比欧美加拿大白种人患病率1%为低。性别为男女比例8.7∶1~19∶1。
原发性AS通常在10岁和20岁发病,幼年AS(幼年慢性多关节病的一个亚类)可在更小的年龄发病,继发型发生于任何年龄。
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要做哪些检查?
(1)血沉检查:早期和活动期,80%的病人血沉增快;静止期和晚期血沉多降至正常。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蛋白稍增加(45mg%~60mg%),尤以合并坐骨神经痛的病例多见。
(3)组织相容抗原检查:最近研究发现,90%以上的病人,其组织相容抗原HLA-B27为阳性,正常高加索系白人中仅5%~6%阳性。
(4)X线检查
①骶髂关节的改变:骶髂关节炎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根据之一。早期骶髂关节边缘模糊,并稍致密,关节间隙加宽。中间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增生与腐蚀交错,呈锯齿状,髂骨侧骨致密带增宽,最宽可达3cm,晚期关节间隙消失,骨致密带消失,骨小梁通过,已呈骨性强直。
②脊柱的改变:a.纤维环的改变:纤维环骨化是本病特点之一,最常见于晚期病例。当整个脊柱的纤维环都发生骨化时,脊柱外观上和竹子一样,故称为竹节样脊柱。b.前椎体炎及方椎:椎体前上下缘骨质腐蚀、消失,加上前纵韧带后方骨质新生,因而使椎体前缘的正常凹陷消失,变成平直,故椎体在侧位X线片上呈方形,有的甚至向前方凸出,故称为方椎。c. 关节突间关节的改变:先发生关节腐蚀,继之关节间隙狭窄,最后形成骨性强直。d.椎旁韧带骨化:继纤维环骨化后,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前纵韧带等都相继骨化。e.椎体破坏和脱位:整个脊柱骨性强直后,胸椎部位可出现疲劳骨折。在骨折早期的X线片上可见与脊柱结核类似的破坏,日后出现不规则的骨痂,但绝不出现寒性脓肿阴影。如拍照前屈及后伸位像,可见已经骨化的椎弓也有不规则的骨折线通过。个别晚期病人,可发生与类风湿关节炎类似的环枢椎半脱位。
③髋、膝关节的改变:髋关节早期可见骨质疏松、关节囊膨隆和闭孔缩小。中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囊性改变或髋臼外缘和股骨头边缘骨质增生(韧带骨赘)。晚期可见髋臼内陷或关节呈骨性强直。膝关节早期可见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中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晚期可发生骨性强直,强直多在屈曲位。
④肌腱附着点的改变:坐骨结节的肌腱附着处骨质不光滑,有不规则的腐蚀和新生骨,骨的外形呈绒毛状。跟骨结节跖侧腱膜的附着处,可见巨大韧带骨赘,骨质致密和不规则腐蚀。
特殊的X线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何意义?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于临床怀疑而X线不能确诊者,行CT检查。它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间隙,便于测定关节间隙有无增宽、狭窄、强直或部分强直有独到之处。
磁共振(M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美国科学家研究了36例患者,24例为炎性下背痛,12例为机械压力所致下背痛的病人。通过标准的X线检查骶髂关节正常。但应用MRI检查:发现54%的炎性下背痛和17%的机械原因性下背痛的患者有骶髂关节炎。用SPECT 检查:发现38%的炎性下背痛存在骶髂关节炎,而机械原因组无此发现。MRI和SPECT同时检查阳性发现率明显升高。炎性下背痛者58%和机械性下背痛者17%的患者存在骶髂关节炎。因此研究者认为MRI和SPECT闪烁造影骶髂关节拍片,非常有助于极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这个角度讲明显优于普通X线,但费用昂贵,不提倡作为常规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全国部分省市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座谈会(1985)制定的诊断标准(1988年4月昆明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
①症状:以两骶髂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为主。
②体征:早、中期患者脊柱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柱出现强直驼背固定,胸廓活动度减少或消失。
③实验室检查:血沉多增快,RF多阴性。HLA-B27多强阳性。
④X线检查:具有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典型改变。
a.早期:脊柱活动功能受限,X线显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脊椎小关节正常或关节间隙改变。
b.中期:脊柱活动受限甚至部分强直;X线显示骶髂关节锯齿样改变,部分韧带钙化,方椎、小关节骨质破坏,间隙模糊。
c.晚期:脊柱强直或驼背畸形固定;X线片显示骶髂关节融合,脊柱呈竹节样变。
(2)国际上的诊断标准
①罗马会议(1963)制定的诊断标准
a.腰痛和腰僵3个月以上,休息也不缓解。
b.胸部疼痛及僵硬感。
c.腰椎活动受限。
d.胸廓扩张活动受限。
e.虹膜炎的病史、现象或后遗症。
双侧骶髂炎加上临床标准之一,即可认为强脊炎存在。
②纽约会议(1973)修定的临床诊断标准
a.腰椎在所有三个方面(前屈、侧弯、后挺)的活动皆受限,Schober试验阳性。
b.胸腰部或腰椎疼痛或疼痛病史。
c.胸廓扩张受限。
肯定的强直性脊柱炎(AS)
(1)Ⅲ Ⅳ级双侧骶髂关节炎和至少具备一项临床表现。
(2)Ⅲ Ⅳ级单侧骶髂关节炎或Ⅱ级双侧骶髂关节炎,并具备临床标准①(Schober试验阳性) ,或具备临床标准②和③项。
可疑的强直性脊柱炎(AS)
Ⅲ Ⅳ级双侧骶髂关节炎而不具备临床标准。
以上标准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不能机械照搬,仍应全面考虑后决定。例如症状首现于45岁以后,很少可能为强直性脊柱炎。病史中有虹膜炎、眼色素层炎者,有跟腱炎者,有家族史者,都支持AS的诊断,这些对早期诊断更为重要。
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需要进行鉴别的疾病有:
(1)骶髂关节结核:病人常有结核接触史或患病史,或同时患有肺或他处结核病。绝大多数(98%)为单侧性,而且女性病人较多。X线片关节一侧骨质破坏较多,常可见死骨。关节破坏严重者可发生半脱位。如有脓肿或窦道鉴别就更容易。
(2)骶髂关节化脓性关节炎:也常见于女性病人,因女性盆腔感染机会较多。初起时局部疼痛较著,发热,白细胞增多,以后炎症可转为慢性。X线片上早期关节间隙增宽,晚期关节边缘腐蚀、致密、硬化或发生骨性强直。病变常为单侧性,腰椎及胸廓活动正常。
(3)致密性髂骨炎:多见于青壮年女性,产后发病者更多,常为双侧性。症状多比较轻微,血沉不快。X线片上髂骨一侧明显致密,致密带上宽下窄,略呈肾形,其凹侧面向关节。关节间隙尚好,腰椎活动正常。
(4)脊柱结核:病人也常有结核病接触史或患病史,或同时患有肺或他处结核病。脊柱活动受限仅见于受累局部,驼背多呈角形。X线片上椎体及椎间盘破坏明显,常见死骨及脓肿阴影。
(5)脊柱化脓性骨髓炎:发病多急骤,体温迅速升高,白细胞增多,局部疼痛明显,椎旁肌肉痉挛,脊柱活动明显受限。身体其他部位常可查出化脓感染病灶。X线片可见椎体或椎间盘破坏,常见死骨和脓肿阴影。晚期骨致密明显。
(6)脊柱增生性关节炎: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脊柱活动轻度受限,驼背畸形不明显。好发于颈椎和腰椎。X线片骶髂关节正常,或仅下缘有骨赘增生。脊柱可见多数间隙狭窄及骨赘增生,骨赘向横的方向发展,与纤维环的韧带骨赘不同。病人血沉不快。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虽然现阶段不能治愈,但多数病人能生活得很好。
(2)对病人进行有关疾病科普教育有利于控制病情。
(3)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关节外表现的早期认识和治疗更是如此。
(4)非甾体类抗炎药控制疼痛和炎症反应。
(5)每日体疗有益于保持良好的生理曲度,减少畸形和维持良好的胸廓扩张度;游泳是很好的全身运动。
(6)髋关节置换术和脊柱关节矫形手术,有一定益处。
(7)对病人进行心理的、社会的和家庭的支持有利于治疗。
(8)对AS的家族史了解和AS病人亲属体格检查可能会发现家族聚集性和AS病人亲属中被误诊或未诊断的病人。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如何辨证论治?
(1)风湿寒邪外袭
主证:背腰拘急疼痛,或连髋股,或引膝胫,或见寒热,腰背觉冷,遇寒则重,得温痛减,脉浮紧,苔白腻。
主证分析:寒湿之邪,侵袭腰背,痹阻经络,寒性收引,湿性凝滞,故背腰拘急疼痛且感觉冷;得温则气血较为流畅,故其痛减;遇寒则血益凝滞,故疼痛加重;风湿寒邪或留于髋股,或下注膝胫,故痛引髋股或膝胫;风寒束表,营卫不和,故见寒热。脉浮紧,苔白腻为风湿寒邪侵袭之象。
治则:疏风散寒,祛湿止痛。
方药:三痹汤加减。
独活10g,秦艽12g,细辛6g,川芎10g,当归12g,熟地15g,芍药10g,茯苓12g,桂枝10g,杜仲12g,牛膝10g,党参12g,黄芪12g,续断12g,防风10g,制川草乌各10g。
方解:方中独活、细辛、川乌、草乌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桂枝温经通络,为主药;熟地、续断、杜仲、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芍药、当归补血活血;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以助主药驱邪外出;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之风湿寒邪从外而解。诸药合用,扶正祛邪,共奏疏风散寒、祛湿?/td&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原则有:
(1)虽然现阶段不能治愈,但多数病人能生活得很好。
(2)对病人进行有关疾病科普教育有利于控制病情。
(3)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关节外表现的早期认识和治疗更是如此。
(4)非甾体类抗炎药控制疼痛和炎症反应。
(5)每日体疗有益于保持良好的生理曲度,减少畸形和维持良好的胸廓扩张度;游泳是很好的全身运动。
(6)髋关节置换术和稽/pre>
该回答对您 有用(0) 没用(0) 举报
,很乐意为你解答,
颈椎病又称颈椎骨关节肥大性脊髓及神经根病变,由于颈椎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和椎体的骨质增生性病变,压迫颈神经根和脊髓引起的临床综合症,病程缓慢,反复发作,
颈椎病的治疗,需要生活习惯的改变和长期的理疗,给你点吧,1.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2.用颈椎牵引器牵引,强度自己掌握,一定要保持头后仰,3.每晚睡觉时在颈部枕部枕一圆物,保持头后仰,4.药物辅助治疗,像活血化瘀的药物,丹参片,中枢性肌松弛药氯唑沙宗片等,另外,营养神经的药物也很重要,主要是B族维生素,特别是B12,5.针灸理疗也有不错的效果,愿你早日康复。
该回答对您 有用(0) 没用(0) 举报
本文内容及评论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的健康问题(尤其在就医、药品等方面),建议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本文对我有帮助0
相关健康问题
相关健康知识
热门健康知识
最新健康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胸椎压缩骨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