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看病网贵,看病网难真的解决了吗?

您当前的位置:&>&&>&&>&&
如何解决百姓看病贵看病难?海南代表委员热议
时间: 06:16 来源:
  网友&chaoyue&:医保虽说在扩大病种、提高报销比例、异地结算等方面有所进步,但真正报销起来还是难。比如转院,要想签社保的转院审批表还有不少程序,建议规范流程后,让老百姓直接持医保卡在医院结算。
  网友&夕阳斜影&:希望海南能在&先治病后付钱&这项医改上率先践行。
  &看病难,看病贵&是个老问题。&看病难&,难在大城市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难在农村基本医疗资源缺乏;&看病贵&,贵在不少城乡居民会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贵在全社会医疗费用的总水平不断增长。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报销比例,并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制度,建立有效的三级医疗网络。
  目前全省城镇居民医保的覆盖率每年逐步增加。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张茂摄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
  特派记者彭青林
  王雄代表建言:
  用良好待遇把医疗人才留在乡村
  &加大投入是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还要解决乡村医疗人才队伍的待遇问题,让他们能够留在乡村,才能真正让老百姓都能看上病、看得起病。&全国人大代表、陵水县委书记王雄在谈到城乡医疗问题的时候说,让乡村医生没有后顾之忧地为老百姓服务,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必须重视的问题。
  王雄表示,加大医疗投入,提高硬件设施的保障能力,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础,也是政府的责任。以陵水为例,该县投入1亿多元,新建了县人民医院,新增300个床位,大大提升了大病诊疗的保障能力。同时,该县还全面改造了11个乡镇卫生院,在全部116个行政村建立了村卫生室,基本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在乡镇、行政村的全覆盖。
  王雄认为,光有硬件条件还不够,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必须提升&软件&,而人才是&软件&建设的核心。
  &要留住人才就必须提高他们的待遇。&王雄在今年两会上专门提出建议,要培养和稳定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人才,医疗卫生人才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他说,相比留住教育人才,留住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的难度更大。因为乡村教师的工资已经实现了财政全额拨款,但乡村医生的收入主要还靠诊疗收入。一方面,偏远地区的乡村医生接诊少,收入就少,很难留住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其收入主要靠药品加价,群众看病的价格难以降低。由此造成乡村医疗的恶性循环:一边是乡村医生待遇低、生活困难,留不住人才;一边是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正因如此,从去年开始,陵水逐步试点由政府财政对乡村医生进行统一补贴:每人每月补贴800元基本工资,并帮助乡村医生买&五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结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规定每个处方医生有3元收入,医生再也不用为了生计而开大处方了。
  据悉,目前陵水全县乡镇医疗机构的平均处方金额已降到20元以下,同时,乡村医生的实际收入基本达到了3000元以上。
  王雄表示,该办法去年在黎安镇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开始在全县推广,预计每年财政只需投入100多万元,即可为乡村留住医疗人才。有效地解决基层群众、特别是偏远地区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本报北京3月9日电)
  林方略委员建言:
  加大卫生投入引进社会力量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
  特派记者胡续发
  &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几年来,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目标,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正逐步得到缓解,往好的势头发展。&今天下午,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林方略认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需要加快政府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以及进一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医护人员的力量。
  林方略认为,具体办法有几下几点:一是加大政府投入,二是加快公立医院的改革,三是有效合理分流病人,四是加大基层医护人员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训,同时引进社会力量,弥补公立医院不足,满足社会需求。
  &不可否认,现在对一些家庭而言,看大病,看慢性病和需要手术的疾病,费用仍然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林方略认为,解决看病贵的问题,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目前的医疗保障体系。比如尽可能提高报销的比例,增加纳入报销的疾病和用药的品种,这样老百姓的负担就小了。其次,除了正常的医疗保障体系以外,我们可以尝试跟社会医疗保险有机结合起来,如与健康、伤害、医疗等保险融在一起,无形当中构建起了重大疾病保障体系,能够有效缓解大病负担。
  林方略建议,政府要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充分体现出来。他认为,应当尽可能加大对医院的财政支持力度,让医院腾出更多精力加大医院内部的管理,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消耗,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能力,从而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解决看病贵,同样可以引进社会力量的投入。&林方略说,当前社会力量对进入医疗市场积极性很高。&如果应用得好,可以合理引导就医,某种意义上能够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他说,社会力量进来后,可以和公立医院竞争,促进公立医院提高技术标准,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医疗费用。(本报北京3月9日电)
  省卫生厅厅长白志勤:
  政府多出力多出钱,群众看病就会少花钱
  ■本报记者范南虹
  &医改三年,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共投入116亿元,使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入最快、最好的时期,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缓解。今后,海南人民看病将会越来越方便越来越便宜。&在谈到如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时,省卫生厅厅长白志勤显得信心十足。
  他有理由自信。省卫生厅2012年新农合工作统计表明:去年,我省部分患大病参合农民实际受益水平达到90%以上,很多农民做大手术仅花几千元。
  &海南虽是财政小省,但民生无小事。省委、省政府以及政府有关部门,都在想方设法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白志勤一项项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政府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有效举措: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现在全省19个市县的二级医院都在重建或扩建,村村有了卫生室;规划&东西南北中&的医疗资源分布格局;加大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医疗水平和能力;利用近年中央资金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建立2家三级甲等医院和8家县级医院互联的远程会诊系统,今后还将逐步建设覆盖全省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群众不出县就能诊断大病;专科医院能力建设也逐步增强,省眼科医院、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相继开业,省儿童医院也在抓紧建设;从保障机制上,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新农合等,每年覆盖率都在增加,使海南人民基本上人人享有医保,并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和重大疾病保障机制&&
  白志勤说,今后,海南还将进一步推进医疗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公立医院的改革;不断扩充基本药物目录,帮助患者节省医药费;加强疾病预防保健,让群众少生病少看病;严格控制抗生素滥用;大力推广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让全民都享有医保;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开放社会办医;加快调整部分医疗服务的价格,改变以药养医局面等等。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政府只要多出力多出钱,群众看病就会少花钱。&白志勤信心十足的说。(本报海口3月9日讯)
  海南将有儿童医院
  本报海口3月9日讯(记者范南虹通讯员黄文明)&目前我省尚无专业的儿童医院,但不久的将来就会拥有一家三级甲等专科儿童医院。&近日,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向伟高兴地告诉记者,我省重大民生工程项目之一&&省儿童医院已于近日通过环评。
  据了解,我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儿童医院的省份,儿童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儿科床位和医生严重匮乏。但是,我省常住儿童不少于200万人,预计2015年达到250万人,即海南390名儿科医生需要服务200万儿童,这个比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一旦遇到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其面临的问题就更加突显严重。因此,成立专业的儿童医院和加强海南省妇幼保健院的能力建设已迫在眉睫。
  为填补海南没有儿童医院的空白,2011年2月,省卫生厅将海南省妇女儿童医院更名为海南省儿童医院,由省妇幼保健院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组织筹建,这也是我省首家儿童医院。
  目前,省政府已将总投资2.6亿元的省儿童医院列入省重大民生工程项目,给予3000万元先期启动资金,项目同时也纳入我省区域卫生规划。规划在海口市琼山区新大洲大道南侧响水桥附近新建儿童医院,用地总面积为45亩,建设规模为500床。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包括门急诊楼、医技楼、病房综合楼等建筑。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从2009年算起,5年过去了,汽车的“黄标”、“绿标”发放工作在...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南海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5  传真: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  |  |  |央视调查:南京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组图)
南京卫生局纪委书记丁海洋南京卫生局局长陈天明南京医药股份公司董事长周耀平  演播室: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看一个病,可能要一大早就去医院挂号排队,少不了的各项检查,少不了的反复排队,等拿到药,已经是中午时间,但您或许并不知道,拿到我们手里的价格为20多元的药品,可能它的出厂价才仅仅是一元多。“看病难,看病贵”让我们感同身受。那么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呢?日前,我们在南京市展开了调查。  第一段  画面字幕:日 南京,上午11:00 南京市第一医院  解说:南京市第一医院是南京市市属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从规模来说,也是南京市数一数二的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  字幕:他们认为:看病仍然很难  记者:您是上午几点过来的?  患者:八点多。  记者:花了三个多小时?  患者:三个多小时。  患者:今天整整一个上午就拿了这些东西  患者:因为什么呢?你挂号要排队,那边看病要排队,交钱要排队,哪一个也要排队。  患者:看个专家最起码得要三四个小时  患者:挂水的那个地方,都是人挤得不得了,这个是没有办法的。  患者:上周三来看的,然后检查几个结果,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要等好几天,你万一要有什么比较危险的情况,我觉得这期间是很危险的。  字幕:他们认为:看病仍然很贵  记者:今天总共花了多少钱?  患者:自费200多。  记者:每个月退休金有多少?  患者:1300块钱。  记者:一个月平均要来看几次病到医院?  患者:好几次。他现在就是说,他拿的工资不够这个月看病的。  患者:你像包括这个检查,加起来大概1000块钱,然后也没多少东西。  患者:其实也就是个扁桃体发炎,引起的有点发烧,就是这么一个小毛病,挂一次水要三四百块钱,太高了。  患者:我有胃肠病、冠心病,还有脑梗,我病太多了,一看病就没有吃饭的钱了,就吃老头的钱了。  患者: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压这些病,它有好多药都是自费的,那人家吃,他每个月都要坚持吃,这种慢性病就要长期吃这个药,那他一个月花在药上面,有的人就要花掉三分之一的工资。  患者:反正蛮贵的,看病哪个不嫌贵啊!  记者:真是的,谁不嫌贵,谢谢!  记者: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它甚至被称为民生第一难题,而有关医改的讨论,也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切实的去解决药价虚高、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如何去改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这种现状,在这些方面,南京这几年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第二段  解说:李元淮,2004年从部队转业,2005年开始担任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院长。在当时,南京市红十字医院的前两任院长因为收受医药代表贿赂相继落马。而李元淮被任命为院长,也是上级卫生部门看中了他在部队练就的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院长李元淮:你们采访这个地方,外面有一个电子门,这个电子门不是为了这个楼道上面的安全,而是为了防医药代表。  记者:这电子门怎么防呢?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院长李元淮:电子门就是上班的时间,电子门是关的,有钥匙才能进来。  记者:但您觉得这种电子门,一道门防得住吗?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院长李元淮:防不住。  记者:这是李院长提到的那扇电子门,这样一道门也许能够挡住一些医药代表,但是它难以挡住医药代表和医生之间的那种暗藏的利益链,而正是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于是我们看到了比如大处方、高价药这样一些现象,而这些正是形成群众看病贵、医药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  南京市卫生局纪委书记丁海洋:比如我们一个大医院,一个临床主任,三年之内就能拿到50多万的回扣,像这样的例子,可能在全国我觉得可能不在少数。  解说:  丁海洋,南京市卫生局纪委书记。  记者:这个50万是医生得到的,但是肯定不是医药代表自己出的钱。  南京市卫生局纪委书记丁海洋:直接点说都是老百姓出的钱。  记者:从生产厂家出来,那么到流通系统,再到医院,再到患者,这样一条链条当中问题出在哪?  南京市卫生局纪委书记丁海洋:一个是我们国家对药品的控制,我觉得不够严格,对批准不同药品的上市、批准它的价格这方面比较混乱,同样一个品种,化学成份都差不多,换一个剂型、换一个规格、甚至换一点包装,它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名字,它又可以获得一个新的价格,比原来更高的价格,实际上它的出厂的成本价是非常低的。他为了把这个药卖出去,医药代表在医院满天飞,不惜重金收买医生,让他多开药、开贵药,实际上吃亏的是老百姓。  解说:按照国家规定,医院药品的零售价只能在购进价格基础上加价15%,可实际上医院还要在购进价格上再得到15%左右的暗扣,而为了把药品成功地销售给患者,医药代表还要在医院各个环节进行攻关,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利可图,所以各种明扣、暗扣加起来已经使某些药品价格比出厂价高出近一倍。一段时间里,为了避免各个医院在分散的药品采购过程中产生腐败行为,很多地方政府开始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可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药品价格却越招越高,腐败行为仍然难以避免。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院长李元淮:有许多药品没有招到它的真实价格,越招越高。  记者:这是当时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吗?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院长李元淮:业内人士都清楚,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组织招投标,厂家报名是要有门槛费的,再一个招投标过程是有管理成本的,管理费的获取,这个比例是根据总量比例来的,那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个招标的药品的价格越高,管理费用的提取就越高。没有招到真实价格以后,药品进到医院以后,医院知道它不是它的真实价格,医院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叫医药代表和其他人少获得利益,那就存在一个二次议价问题,往下砍。  记者:这里面避免不了所谓的暗箱操作吗?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院长李元淮:这里面避免不了有一些灰色的东西,甚至有腐败。叫谁进来,二次议价议多少,谁去监管,这些东西都不确定。  解说:周耀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医药流通类上市公司,年销售收入在全国名列前茅。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耀平:过去的医院招标,又是招标主体,又是裁判主体,那么它很难实现自我监督和约束。它的订单是基于医生的处方,那么医生处方的订单的形成,背后更多的是什么?是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代表工作、公关的结果,而不是真正的患者真正需求的订单。那么这个医院的招投标和企业的招投标,从两个主体来看,它利益有合谋、利益一致的这种趋向。  解说:多年以来,药品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所出现的问题,并不仅仅体现在众所周知的一个医药代表与医生的关系问题上。实际上,药品生产厂家、大区代理、省代理、市代理、一、二、三级批发、医药代表、医院、医生等等各环节都在通过药品谋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药品价格则一次次水涨船高。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耀平:一个产品它能有几十个环节,头孢类的抗生素叫头孢复兴钠,它最低的采购成本只有一块多钱,但是到了医院最高可以到23块钱,你都不可以想象的  解说:药品生产、流通、销售领域各环节都有自己的利益驱动,而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利益往往会联系在一起,形成一致的利益链条,而在这个过程中,受损害的只能是全体患者的权益。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耀平:医生的处方,它是天然的法定的一种权力,对吧,《医师法》,是法律赋予他有这个主宰患者用药的权力。但是长期以来这种体制机制,包括我们整个行业存在的这种弊病,导致医生这种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叫什么,失去监督约束,所以厂家把医生当成他的销售人员。好了,医生拥有处方权,那患者基本上对药他是信息不对称的,所以他没办法表达自己的健康权、经济权,还有知情权、选择权。在这种情况下那怎么办?关键是看是否割断了利益链。  解说:为了切断药品流通环节的利益链条,使药品价格逐步趋向合理,2006年开始,在南京市纪委的牵头下,南京市156家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了“药房托管”新举措。也就是通过政府主导,医院以公开招标和合同形式,把药房委托给具有较强能力的专业医药公司经营,医院则不再自己经营药品,而是按照政府指导的用药目录和医院自己的特殊需要,由医药公司配送,这样既切断了医院、医生、医药代表的利益链条,又可以使医院从医药公司得到合理的利益分成,以保证现有条件下的“以药补医”。2006年6月,南京市红十字医院与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药房托管”协议。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耀平:因为药房托管它的机制设计,它是基于整个供应链各利益主体利益不相容原则来设计的。医药生产企业它希望它的什么?供应价格越高越好,那么作为药房托管的受托主体,就是流通主体,它希望采购的价格越低越好,那么作为医院,按照现在的政策法规是顺价作价15%的政策,它是希望什么?购进价格越高越好。那么这三者之间就形成一个什么?利益对冲。它不会产生叫什么,利益上的合谋的动机和可能。  记者:你的意思是有这种机制以后,三方会天然的形成一种互相掣肘的关系?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耀平:对。  记者:那现在实行了药房托管以后,您觉得这个利益链断得干净吗?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院长李元淮:我觉得断得很干净。为什么呢?现在药房托管把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上的利益关系区分的非常清楚,依附于这三者之外的东西都剥离出去了。过去医药代表依附于这个链条上的没有了,再一个招投标环节上的一些的管理费用,这些成本这些费用都没有了。  记者:医药公司和医院依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院长李元淮:是这样的。  记者:他们会不会出现一种所谓集中腐败这种现象?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院长李元淮:我们这个利润,不是我们私下的一个约定,而是两家用协议的方式,用法律文书确定的,是公开的。不论是院长、分管院长还是药剂科主任,在这个问题上,他个人都没有一点点好处,包括医生。  解说:“药房托管”剥离了过去药品流通领域的众多环节,大部分药品只需要经过“生产厂家、医药公司、医院”就可以到达患者手里,所以也挤掉了药品价格在流通环节的部分水分。按照南京市政府规定,所有实行“药房托管”的医院药品价格,都要在南京市政府规定价格基础上给患者让利10%。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院长李元淮:你看西药费202元,然后减免(20.2元),最后实际这个数字(182元)。这个人的特点是自费的,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拿这个东西就有。  记者:你们在药品销售上的收益有多少?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院长李元淮:我们医院过去药品这一块的利润率大概是28%,药房托管以后,我们的利润率是35%,但是我们要让患者5%,实际上是有30%,多了两个点。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医生:透明度增加了,它扣多少就是多少。以前层层回扣,到了医院公家的手上变少了,现在就是全部就这么简单,南京医药是多少,医院是多少,中间的环节没有了。收入方面,我们的奖金在一定的程度上感觉是有所提高,我就觉得现在简单化了,大家都开心,也不要我们烦了。  解说:现行的“药房托管”措施,使医药公司、医院、患者之间形成了三方获利的局面。而随着“药房托管”措施的进一步完善,还将显现出更多的获利空间。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耀平:我们仅以南京市雨花区的托管医院为例,药房托管之前药品的库存周转大概是在120天,那么现在托管以后,它只要24天,如果把这种效应放大到所有的医院,我们可想而知,仅药品的在库周转可以节约资金占用、降低药品流转的成本多少,如果把这些成本按一定的比例量化给老百姓,远远比政府直接投入要有效的多。  记者:那往下压的这个空间大不大呢?  南京市卫生局纪委书记丁海洋:到底有多少?就到现在我们也很难说是不是已经压到位了,但是从分成协议来看,过去医院按照规定只能拿到15%,现在可能35%、30%,甚至还有40%,可见中间的空间有多么大。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院长李元淮:现在只是医药公司和医院之间让利给患者10%,那么将来如果有一天把生产厂家、流通厂家、医院这三家都拿出一部分利润来给患者,达到(优惠)20%,甚至更多一点,那么它的价值就更大了。  记者:在采访中我们注意到,无论是医院、医药公司以及卫生主管部门,他们都认为除了目前让利10%的优惠之外,实际上药价仍有继续下压的空间。那么虽然现在药价的优惠程度已经很明显了,但是对于城市中中低收入以及特困人群来说,现在的医药费用仍然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解说:2002年8月,南京市首家惠民医院在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挂牌成立。惠民政策的主要扶助对象是南京市民政部门确定的低保人群。对于这些市民,惠民医院一律实行“五减、五免、三优惠”政策,加之药费优惠10%,大大缓解了低收入家庭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对于少数的特困家庭,则由南京市政府资助,全部免费。  滚动字幕:  “五减五免三优惠”政策:  1.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  2.免收普通门诊诊疗费  3.免收门诊注射费  4.免收住院诊疗费  5.免收住院基本医疗护理费  6.床位费减免50% (干部病房、特需病房除外)  7.检查费减免50% (包括门诊、住院)  8.治疗费减免50% (包括门诊、住院)  9.手术费减免费50  %10.放射费减免50  %11.已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特困病人,按照一级医疗机构标准收费  12.药品零售价格优惠10  %13.根据特困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更大幅度的优惠  患者:我30年没进过医院。  记者:30多年没进过医院?  患者:没进过医院,连病都没看过。  记者:当时那您万一得病了您怎么办?  患者:在家里躺着。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主任医师李桂芳:这是一个孤寡老人,已经80岁高龄了,我们发现他是肺部感染进来,后来进一步地检查,发现肝脏上也有一些病变,那么经过给老人治疗,现在情况逐渐地在好转,因为咱们是惠民医院,就是使这样的孤寡老人,就是生病了也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治疗。  解说:为了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南京市还开展了医疗检查结果同城互认,2008年1月,300多种常用药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零差率”销售等措施,进一步让利于民。截止到2007年,南京市最大的一项惠民举措全面实施到位,那就是把全体城镇居民都纳入了医保范围,人均达到450元,对于低收入家庭以及特困家庭的自费部分,南京市政府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甚至全额的补贴。这一系列的措施,都使南京市民的医疗费用支出较过去有所减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的难题。而针对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南京市也做出了一系列探索。   第三段  记者:南京市第一医院是一座有着70年历史的老医院,从这些高矮不同、年代各异的建筑物可以看出,这家医院有着几十年里规模不断扩大的这样一个发展轨迹,但是尽管规模不断在扩大,也尽管前些年政府每年的医疗卫生投入的60%用在了这样的三级甲等医院当中,但是时至今日,在这样的大医院,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人满为患的现象。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李萍:自从今年春节以后,我们医院病人收治量就非常多,很快全院床位就满,现在全院基本上是加床,已经到了床位就是没地方加,也没床再加的这种地步。  解说:李萍,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由于李院长一早就在忙医院的床位不足问题,所以我们的采访比预约时间晚了半个多小时。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李萍:我们医院近五年应该说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床位增长几乎也增长了30%,今天我去看了一下子,那么每个病区床位都已经加满,我们把很多办公用房已经腾出来,那么改善病人的收治情况。  记者:每天现在的日的门诊量有多少?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李萍:礼拜一我们医院门是诊量已经达到5000。  记者:本身的接纳能力,比如日门诊的接待能力有多少呢?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李萍:就是我们盖门诊大楼的时候,日门诊量预计是接待1600号左右的病号。  记者:超出了两倍多?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李萍:对,已经远远超出一定医疗资源负荷运用的情况了。  解说:陈绍良,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两天时间里,仅仅休息了4个小时。  记者:您直扶腰,觉得太累了。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绍良:我的腰最近不行了,这个腰疼。  记者:是吗?跟这个工作疲劳肯定有关系。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绍良:对。因为我们昨天从早上7:15开始做手术,做到今天凌晨2:40。  记者:那今天上午您又上了一上午班?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绍良:我今天上午门诊,专家门诊,病人大部分是从外地来的比较多,而且病人一般都是,提前一个月左右约号的,约好的,如果不来的话,这些病人,有的早晨三四点钟来挂号。  记者:那您今天上午总共看了多少个病人?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绍良:看了22个病人。每周三上午的门诊固定的是15个号,今天还多看了7个。15个号,还有一些外地来的病人他没有提前预约到号,他来了,来了我们不能就不看啊,所以每天总是预约固定的15个号,完了再多看一些。  记者:在这种疲劳的状态下,怎么保证让病人也满意呢?这很难啊。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绍良:这个很难。  解说:南京市一共有9家市属三级医院,156家二级以下医疗机构。9家三级医院虽然有的是综合性医院,有的是专科医院,可是无论哪一家医院都与南京市第一医院一样在满负荷运转,就医人数远远超过了医院的实际接诊能力。那么患者为什么一定要来这样的大医院就诊呢?  患者:肯定就想到,认为大医院医疗设备、条件、医生肯定他的技术都比较好一些。社区怎么说呢,我对医生不信任,不信任他。  记者:为什么不信任呢?  患者:他的水平怎么样?  记者:你没有体验过?  患者:没有体验过。我反正市立医院毕竟是老医院,好医生多,社区医院医生的文凭、经历、经验,我有点不是很信任。  记者:有点怀疑  患者:小医院就是有点不放心。  记者:不放心在哪儿呢?  患者:不放心药什么东西的,有点不太放心。  患者:就是一直以来养成的习惯,有病就到大医院。  记者:包括小病也来大医院?  患者:是。  患者:因为我们公费医疗,其它医院不好去的,它定点就在这。  记者:家里附近也有社区医院?  患者:有。  解说:  陈天明,南京市卫生局局长,从事南京市医疗卫生管理工作已经17年。  南京市卫生局局长陈天明:政府的投入不足。  记者:占整个医院的运营费的比例是多少?  南京市卫生局局长陈天明:三年前(南京)是10%左右,全国是7%到8%。  记者:医疗资源配置的比例是多少?  南京市卫生局局长陈天明:80%的卫生资源配置在城市,20%的资源配置在农村。  记者:您提到这个80%进入城市,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更大一部分(投入)是不是也进入到了三级甲等这样的一些大医院?  南京市卫生局局长陈天明:是这个情况。  记者:给大医院投入多了以后呢?  南京市卫生局局长陈天明:那大量的人群涌到大医院,由于这个配置不合理、投入不到位,导致基层有20%左右是处于亏损状态,奖金基本上发不出,有少部分的社区工资也很难保障,那么人员人才就留不住,老百姓的看病就医问题随之而来,也带来影响。  记者:这会是一种恶性循环?  南京市卫生局局长陈天明:客观上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解说:以南京市为例,过去,每年政府的医疗卫生投入60%放在了9家三级医院,而156家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却只能得到40%的医疗卫生投入。常乐,南京市秦淮区原西街医院院长。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常乐:打个比方吧,2004年政府给了我30万,我收入了390多万,亏损了23万,就是生存还是有一定压力的,应该这样说有一定压力的。  解说:原西街医院是一家一级医疗机构,在职职工46人,离退休34人。过去,政府每年补贴的30万元,连离退休人员的工资都不能维持。多年来,医院为了生存,把有限的投入都放在了为创收而设立的眼科门诊,其它科室仅仅可以进行B超、X光透视、血尿常规、血生化等有限的医疗检查。  记者:这个时候大夫是怎么处理这种矛盾?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常乐:那就是过度的治疗、过度的检查、过度的用药,这都是造成看病贵的一种很重要的原因。  记者:过去是你们根据我看病的情况、我看病的多少(决定收入)?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对。我的收入多少,就会多,肯定收入就多。  记者:如果说病人多跑一次,或者是多做一个项目,对你们的收入来说是提高的?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肯定提高的,以前的口号是可做可不做的要多做。  解说:政府投入的不足以及资源配置不合理,使二级医院以及街道卫生院在经营运转、医疗设备水平、服务水平等方面都难以与大医院竞争,而为了生存,医生只能从患者身上牟取更多的收益,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把患者赶到了大医院,长此以往,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患者:社区医院它的医药费有的比这还贵。  患者:可能说不定小的医院也许比大的医院可能要贵一点,也有的,这个价格。  解说:2004年,南京市开始对城镇医疗卫生体制实施改革,把过去的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全部转变职能,各街道每3~5万人设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万人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各级政府每年的财政投入也比过去提高了一倍还多,而且向社区卫生服务倾斜,逐步倡导并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  南京市卫生局局长陈天明:从现在来看,社区和农村这一块,那么政府投入应该说是空前的加大。  记者:那么从三级和社区医院这个比较来看,这个变化是怎么样的?  南京市卫生局局长陈天明:原来这种(比例是)正四六,现在是倒四六。  解说:2004年11月,原西街医院正式更名为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常乐:2007年政府给了我105万,我算了一下吧,2007年应该是2004年的3.5倍  解说: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南京市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的政策,不再把医院创收作为考核医院的主要指标,而是把社区医疗服务质量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作为政府对社区卫生的主要考核指标。  南京市卫生局局长陈天明:对政府确定办的公共医疗机构,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你收多少交到财政专户储存,你支多少由财政和卫生局来对你进行审核之后发放,你开的再多、你做的检查再多,跟你的奖金、跟你的福利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么这样,老百姓的看病就医问题或者说看病贵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常乐:现在社区服务卫生中心,它除了保留过去一级医院所承担的基本医疗这样的任务以外,它现在提出来一个就是说综合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你比如说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康复指导、预防保健、计划生育的指导与服务,这方面的功能就是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这样一个范畴来,那么随着它服务数量的增加,或者我们考核以后它服务质量的提高,我们这个补贴的力度,还是有一定力度的。  记者:您怎么调整您的这个评价机制?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常乐:主要在质量上面,比如说医疗的质量,我们在这方面检查的比较严格,像病例、处方对不对,有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治疗,用药是不是合理了,这些新的评价指标在出现。过去像我们的全科团队,收入上面的就是考核的比重逐步逐步在降低,而它对住区居民提供的其它的综合性服务的数量比重是越来越高,比方你上门的次数增加没有增加,你对慢性病管理有没有到位,这些比重,都比你收入的比重要大得多。  解说:“小病在社区、大病康复回社区”是南京市医改探索的目标之一,也是切实解决普通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几年来南京市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扶持,社区医疗服务的体系已经形成。  记者:一般来说像咱们这种全科可以看哪些病?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主要看那些常见病、多发病,一般的需要肯定能满足。  记者:但是有一些病也许会超过,比如说一些专科病超过你们范围呢?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如果超过我们这个范围,就像这位老先生,根据我自己的临床经验,我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作为我们这个基层医院它没有这个设备来确诊,在这种情况下我就给他一个绿色通道,给他转到三级医院,这是我们跟三级医院有一个承诺,就是说对一些疑难疾病,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条件、没有这个设备能诊断出来的疾病,我们可以把他转给上级医院去检查,然后确诊以后需要在那里治疗,他们可以在那里治疗,如果是在康复以后,他可以返回到我们的基层继续接着康复治疗。  记者:那老先生,像您已经在大医院诊断了,那您是为什么没在大医院继续看下去呢?  患者:他们这里还近,方便。  记者:去大医院跟去社区医院它的差别大吗?  患者:大医院我可以不去了,我这里又近,量个血压,再配点药吃。如果大医院配的药吃了比较效果好的话,叫这里进这个药就是了,也不太贵。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他来了以后,我们对他建立这个健康档案,类风湿关节炎是这两年才检查出来的,原来是高血压、冠心病,一直在我们这里做慢病管理。像他这个高血压二级,他必须每两个月要到我这里来一次,进行一个检查、来取药,或者说如果他来不了,打个电话我们就上门,他的手机号码我都有。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常乐:我觉得服务的模式也和过去有所不同,除了坐家里面等病人上门这样一项工作以外,组成了全科团队深入到社区,做一种上门的主动的这种服务。老人、小孩、残疾人、慢性病人、孤寡的、低收入人群是我们的重点的服务的对象。我们就提出来,就是人人享有医疗、家家都有家庭医生,这就是我们想建立这样一种医亲型的医患关系。  记者:在中华门社区大约有近四万名居民,按照规定每一万名居民应该有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您现在看到的这个服务站就是中华门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的四个服务站之一。来到这样一个卫生服务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跟居民之间的这种距离之近,也就是几步之遥。那么这几步之遥,带给居民的变化到底是什么呢?而在这样一个有限的空间和简陋的条件下,医护人员又能做些什么呢?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施瑞玲:血压还蛮好的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刘光华:给她勤翻翻身  解说:刘光华、施瑞玲是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在路子铺居委会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和护士,遇到需要上门服务的患者,她们都要随时出诊。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施瑞玲:我看看身上,来翻一下身,看看,身上破了嘛。  患者家属:是。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刘光华:一定要勤翻翻身。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施瑞玲:如果没破之前用大拇指这样给他按摩,一旦得了褥疮不得了。  记者:我看刚才大夫还给你们做了一些健康上的一种指导,说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  患者家属:对。就像她所讲的经常给他翻身、拍拍背什么的,我们以前就是不知道的。  记者:感觉就像你们的家庭医生。  患者家属:电话号码什么的留给我们了。  记者:随时打电话?  患者家属:对。  解说:每周二、五两天,刘光华和施瑞玲还要到卫生服务站上班,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记者:几位大妈您都是住这小区里面的吗?  秦淮区路子铺社区居民:是。  记者:经常来这来看病吗?  秦淮区路子铺社区居民:经常来看病。  记者:这边费用怎么样啊?  秦淮区路子铺社区居民:挂号不要钱,药费他们家比外面便宜、比医院便宜,是吧。药费比外面便宜,她去医院挂一次水300元,刚才那个女的讲,她在这里挂一次30元,挂水,挂30元挂好了。  秦淮区路子铺社区居民:像我有糖尿病、高血压,为拿一个药跑到市立医院,不合算,要坐车子、要排队、到医院要挤,这个方便。  秦淮区路子铺社区居民:这个地方的医生一个姓刘,一个姓史,他们俩人态度特别好,对我们服务很周到,我也不会讲话,我就简简单单讲两句。  秦淮区路子铺社区居民:讲得蛮好的,讲得对。是的。  记者:讲得对啊?  秦淮区路子铺社区居民:对。  记者:坐在医院里面等着病人上来,跟自己直接到病人当中去、到他们的生活区去这种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刘光华:等着上来的话,有距离,下来跟老百姓贴近。很多病确实跟很多他个人的生活关系、周围的环境和一些家庭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这样子的话,我把老百姓看作是自己的病人,也是亲人,他就把我当成不但是医生,好像也是一个朋友一样,所以这样的话我们距离很近,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就好搞。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施瑞玲:夫妻之间有什么矛盾,或者子女之间有什么想不通,我都给他们劝解劝解,你可以问问他们。  记者:你觉得还做那些事,是一个医务人员?肯定不是医务人员必须要做的。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施瑞玲:心理护理比治疗还重要,对吧?如果他有什么心情不愉快的时候,他心里一个结打不开,你把他结打开来,他的病就好了三分,再加上治疗。   第四段  解说:从2002年开始,南京市先后进行了多项医疗卫生方面的改革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惠民、便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所累积的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在现行体制下得到了缓解。  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常乐:我们的门诊人次从2006年的5.5万,增加到2007年的6.3万,是有8000人次的增加,但是2007年的药品总收入,比2006年还低了12万,那么这个就反映出一个什么,也就是我们平均处方值在下降。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院长李元淮:我们是惠民医院,我们药品的总量的三分之二都是中低价位的药品,像7毛钱一支的青霉素,我们医院的用量每个月有接近两万支,像现在这种情况都非常少有了;我们妇产科顺产一个孩子平均费用1600元钱左右,剖腹产一个平均4000元钱左右。  记者:这个价位跟南京市的平均的价格有多大的差价?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院长李元淮:一半。  记者:一个看病便宜的医院,它怎么能实现它的经营能够正常经营?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院长李元淮:那么我们医院的经营走的是平民路线,它通过量的增长来实现业务收入的增长,它通过塑造良好的社会品牌和社会形象来吸引中低收入的人群,到这个医院就诊。在成立惠民医院之前,这个医院的门诊量20万人左右,到2007年已经达到了35万人。  解说:虽然南京市的医改探索初见成效,但是在采访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几年来,南京市政府一直在倡导并且努力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的就医模式,可是很多患者在生病后仍然会首选大医院,而绝大多数公费医疗的指定医院也往往是有实力的大医院。  记者:我看周围也有居民区,居民区一般来说,都有它的社区医院。  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收费处组长王新冬:对。  记者:但是有了社区医院以后,你觉得从你们这边分流出去的病人是在增加吗?  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收费处组长王新冬:好像没怎么减少。  记者:每天下来的门诊量呢?  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收费处组长王新冬:大概有3000多到5000人。  记者:这个数字是处于上升的状态呢,还是下降?  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收费处组长王新冬:看这个样子好像在上升,往上走的趋势。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李萍:病人首诊是到了社区,但对社区的医疗的条件、或者说医疗的效果、或医疗的认知可能他有不同的看法,尽管他首诊到了那去,然后不放心,他再到三级医院来。我们现在在门诊,日常经常也能看到。第二个的话,就是社区医院医生的知识更新和知识认知,以及病人、患者对先进的或者说比较前沿的医学知识的需求可能有冲突。  解说:长期以来,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使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在医疗水平、服务水平等方面都与大医院有较大的差距,虽然南京市在近几年来不断加大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可是毕竟历史欠账太多,各方面都有待于完善,而其中,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是关键。  秦淮区路子铺社区居民:现在已经愿意在这看,现在我有一个要求,就是上面,好像我们下面各方面有些差点。  记者:设备差点是吗?  秦淮区路子铺社区居民:是不是能照顾、能补贴一点过来,或者是帮助一下。  记者:您希望政府多给一点钱,增加一些投入?  秦淮区路子铺社区居民:对。  解说:过去,南京市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仅仅占医疗卫生费用总额的7~8%,近几年,政府投入大大增加,已经达到了15%的比例,可即使这样,仍然难以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据南京市卫生局统计,南京市药品销售总量的60%在9家三级医院,如何实现9家三级医院的“药房托管”,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是南京市政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2008年1月,南京市卫生局成立了药品集中托管中心,由政府出面,对南京市9家三级医院实施药房托管。  南京市卫生局纪委书记丁海洋:南京市9家三级医疗机构一年的药品采购的总量大概在10个亿到12个亿左右,由一家公司来托管,我们没有把握。我们成立了一个南京市药品集中托管中心,由这个托管中心把9家医院的药品采购权集中起来,变分散采购为集中采购。  解说:由政府部门对9家三级医院实施药房托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统一用药目录、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给患者让利10%”。可是新的药品集中托管中心将如何避免过去在药品招投标过程中的弊端,如何避免药价越招越高的情况出现,如何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对于南京市卫生局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就已经实现的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药房托管”的实践来看,“药房托管”为将来“医药分开”的实现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耀平:以药养医是个历史现象,也是个客观事实,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了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问题,解决了市场化的投入。(本来)应该由政府投入,政府在一定阶段没有能力,但是通过市场的办法,转移支付的方法,解决了医疗投入不足的问题。但是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已经滞后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以药养医应该尽快地叫解决也好、终结也好,但是这种尽快应该说它只是个良好的愿望,所以我们认为在现实的条件下,药房托管它可能是解决了由以药养医到以药补医这么一个转变。就是定量、定向、定效这种补,而不是过去的养,养是不讲效率的。那么将来应该是什么,那就是医和药要分开。  记者:医药分开,向这个目标走的话你觉得还要走多久?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耀平:医药分开走多久我们不敢去预见,但我认为医院药事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医药分开的关键的第一步,这一步必须迈出去。药房托管我们认为,它是在现行体制条件下,现有的财力条件下,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一个现实启动方式。  解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真正解决“病有所医”的问题,而实现“病有所医”的必然之路,是要从体制上实现“医药分开”,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几年来,南京市虽然在医药改革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也初见成效,但要达到改革的最终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南京市卫生局局长陈天明:我们结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病有所医,我们南京根据南京的实际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病有良医。良医的概念是优质的医疗服务、优良的医疗技术、优美的诊疗环境。(来源:央视新闻调查)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 [] [] []
我来说两句
相关新闻/评论
看过此页的网友也看过了
财经媒体头条
网友正在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病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