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脂肪烃是什么试验时,染色时间不能过长的原因是什么

其他类似试题
【高三生物】19.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切片时,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其原因是低倍镜视野大,易找到目标
B.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为提高亮度,可增大光圈或换成凹面镜采光
C.要观察低倍镜视野右上角的一个细胞,只要换上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看清高倍镜的图像
D.显微镜对光时,应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高三生物】24.(15分)对非洲爪蟾(二倍体)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含部分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__________分裂,图2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
(2)若观察到细胞中出现两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之间大小明显不同,则其中一对同源体是___ __染色体;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发生了图3中D-E段变化的是图__ _细胞。在B-C段,细胞核内完成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若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图 所示的分裂图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30.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生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有ATP产生的过程是b、c、d
B.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c、d
C.在光照充足条件适宜的条件下,a强于b,c强于d
D.人体细胞内能发生的是b、d两个过程
【高三生物】26.以下生物工程中相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限制酶可用于获取目的基因
B.纤维素酶可用于制备原生质体
C.DNA聚合酶可用于目的基因表达
D.胰蛋白酶可用于获得单个细胞
更多相识试题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7教育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朱建新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常遇到下列问题,分析回答:(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用高倍镜观察时,发现部分脂肪滴位于花生子叶的细胞之间,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生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发现被观察的材料边缘为浅蓝色,中间为&&&&&&白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图像后换上高倍物镜,经调节形成清晰图像,但没有观察到中期图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使用过氧化氢酶往往不能达到预设实验结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所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探究pH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实验中,需要设置不同pH条件下的对照。某小组同学实 验时发现难以将果汁的pH调整到合适的数值,而只能调整好酶液的不同pH值,再分别与果汁混合。果汁的pH难以调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切片时,部分子叶细胞破损脂肪滴溢出。或者用酒精洗去浮色的时间过长,脂肪滴从细胞中流出(答出一点给分 )(2)染色时间过短,解离不充分 (3)换高倍物镜前没把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4)常温下H2O2就容易分解,且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分解速度加快&&&&&&&(5)已捕过的动物再次被捕捉的概率降低 (6)生物组织样液中含有维持pH稳定的缓冲物质高一生物实验“脂质的检测”实验中,为什么苏丹三染色时间不宜过长?
因为苏丹三染液其实是苏丹三固体颗粒溶于高浓度乙醇(70%-95%,多用95%)配制而成的,而脂肪同样较易溶于高浓度乙醇,所以染色时间长了就会让样品中的脂肪溶解,洗浮色的时候被洗掉,就观察不到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内质网上高二中工作室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归类解读《检测生物组织中淀粉、还原糖、脂肪、蛋白质》
上传: 曾小军 &&&&更新时间: 14:19:46
归类解读《检测生物组织中淀粉、还原糖、脂肪、蛋白质》 曾小军
(江西省泰和县第二中学
343700)一、颜色反应的原理归类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些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淀粉遇碘变蓝。
淀粉—————→蓝色
     ———→ 橘黄色   脂肪→       ———→ 红色
蛋白质————→紫色,淀粉
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画龙点睛】本实验的四类有机物的检测均依据特定的颜色反应。所以在实验中应特别注意观察检测试剂加入前后的颜色变化,加深印象并做好记录。例1、在新榨取的梨汁中加入裴林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将成熟花生种子的子叶作成临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的颗粒;向新鲜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豆浆呈紫色,上述试验现象证明梨汁、花生种子的子叶和豆浆中主要含有的有机物依次是(
)A.葡萄糖、蛋白质、脂肪
B.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C.糖类、蛋白质、淀粉
D.淀粉、脂肪、蛋白质解析:裴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苏丹Ⅲ染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答案:B
二、实验材料的选择归类1、还原糖的检测要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材料,这样颜色的反应才明显,如苹果、梨等。经实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若选用色素较深的材料,对颜色反应会起掩盖作用。2、脂肪的检测要选择富含脂肪的材料.如花生、蓖麻等,提前浸泡3~4 h,如果是新花生种子,可以不必浸泡。否则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3、蛋白质检测最好的实验材料是鸡蛋清,其蛋白质含量高,配制的提取液透明,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颜色反应明显.但蛋清要稀释。4、淀粉的检测要选择富含淀粉的材料,如面粉、马铃薯块茎等。【画龙点睛】由于本实验是利用颜色反应检测不同的物质.实验材料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实验的选材上应注意以下两点:①材料本身应无色.以免对结果产生干扰;②材料应富含相关物质,使现象更显著。例2 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
)A、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B、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解析: 此实验原理是: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能够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从而鉴定它们的存在。所以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做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应该选择含糖量较高且糖具有还原性(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该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植物材料常用的是大豆,动物材料常用的是鸡蛋蛋白。至于甘蔗薄壁组织和甜菜的块根虽然富有近于白色的蔗糖,但蔗糖无还原性,即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此题答案为A。三、方法步骤中的注意事项归类1、在检测可溶性糖的实验中.对试管中的溶液进行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另外,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沸腾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画龙点睛】结合化学实验有关加热实验的科学性要求,准确掌握操作规程,注意安全。2、在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若用鸡蛋清作实验材料.必须稀释,以免实验后粘住试管,不易洗刷。3、在检测脂肪的实验中,若用花生种子作实验材料,必须提前浸泡3~4h,浸泡时间短了.不容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染色时间不要过长。4、检测脂肪时,要用到显微镜。例3
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某学生制备以花生为生物组织材料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时,发现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光源不适合
B、准焦螺旋不正常C、镜头脏
D、标本切得厚薄不均匀解析:为了清楚地看到细胞中脂肪微粒的显色反应,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把化学反应和显微镜观察结合起来,这种方法称为“显微化学鉴定”。其实验的关键是是否能切出符合要求的薄片,因为只有光线透过实验材料,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结构。许多学生徒手切片不够,厚薄不均,造成显微观察时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较模糊。故答案选D。例3.若以鸡蛋蛋白液为材料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发现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壁上。下列关于这一现象形成原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鸡蛋蛋白液稀释不够,搅拌不匀
B.只添加了双缩脲试剂A,未添加双缩脲试剂B
C.鸡蛋蛋白液不是合适的实验材料
D.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时间不够长答案:A 四、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1、相同点:
两种试剂的成分相似斐林试剂甲液为0. 1g╱mLNaOH溶液,乙液为0.05g╱mL的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A液为0.1g╱m1的NaOH溶液,B液为0. 01g/mLCuSO4)液。2、不同点:
(1)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而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后加B液。【画龙点睛】因为斐林试剂中起实质作用的是新制的Cu(OH)2溶液,斐林试剂配制时间过长,Cu(0H)2悬浊液就沉淀在底部而无法参与反应。
(2)处理方式不同:斐林试剂加入组织样液中后需加热方能反应,而双缩脲试剂加入组织样液中不需加热即可反应。
(3)反应原理与结果不同
①还原糖的检测:因还原糖中含有醛基(—CHO),在碱性溶液中温水浴加热2min后,会被新制Cu(OH)2氧化,使(—CHO)氧化成(—COOH),而Cu(OH)2被还原为Cu2O砖红色沉淀,其反应式如下: R—CHO + 2 Cu(OH)2 ——→R—COOH + Cu2O↓+ 2H2O 
②蛋白质的检测:双缩脲反应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可与Cu2+反应,生成紫色的络合物。因所有蛋白质均含多个肤键,因而均可发生此反应。反应中先加Na0H溶液的目的就是制造碱性环境。【画龙点睛】使用CuSO4时.溶液不能过量,否则CuSO4的蓝色将遮蔽显色反应中产生的紫色。例4关于双缩脲试剂A和B以及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试剂A和B分别为浓度0.1g/ml的NaOH和0.01g/ml的CuSO4,二者混合后立即使用。B、试剂A和B分别为浓度0.1g/ml的NaOH和0.01g/ml的CuSO4,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C、试剂A和B分别为浓度0.1g/ml的NaOH和0.05g/ml的CuSO4,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D、试剂A和B分别为浓度0.1g/ml的NaOH和二者混合后立即使用。解析:使用双缩脲试剂与使用斐林试剂不同,而是先加入试剂A(即0.1g?mL-1的NaOH溶液),造成碱性环境,而只有在碱性环境中,蛋白质才容易与Cu2+发生颜色反应,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络合物。另外,由于CuSO4在碱性溶液中生成易蓝色Cu(OH)2沉淀,会遮蔽实验中所产生的紫色,影响观察结果。所以不能加入过量的双缩脲B(只能加入3滴~4滴双缩脲试剂B),同样为了防止生成较多Cu(OH)2沉淀遮蔽实验结果,在配制溶液时,双缩脲试剂B浓度(0.01g/ml的CuSO4)比斐林试剂浓度乙液(0.05g/ml的CuSO4))小得多,这也是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不能互换使用的道理。故答案选B。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d'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脂肪烃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