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恶化为膀胱癌的机率有多高,怎...

  膀胱炎很常见,特别是妇女更多,但是腺性膀胱炎这个名词就比较冷僻,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甚至很多医生都没有听说过。因为以前没有广泛开展膀胱镜检查以及活检,就把它当做普通膀胱炎了。事实上它的表现与普通膀胱炎类似,也是尿频、尿急、尿痛、尿血,严重者有尿失禁和排尿困难。  此病是膀胱癌的前期,比较严重。  西方医学吸收了科技发展,关于其诊断技术就突飞猛进。这一点,中医是难以企及的。但是,西医采用抗癌药灌注治疗以及手术电切等疗法,等同于膀胱癌的治疗,似乎就没有中医疗法特别是现代中医疗法更为合理了。  现代中医,我的定义就是吸收了现代科技成果的中医,不是活在当下,拒不接受现代技术的中医。  西医的研究非常精细,中医的研究过于宏观。这是文化上的差异。  西洋油画也是非常精细,中国水墨画也是粗线条。  纯中医的不足之主要表现在诊断过于粗放,不够精细,比如不能区分腺性膀胱炎和感染性膀胱炎,不知道腺性膀胱炎是增生的肿块,要用消肿散结的药,要把淋证当做症瘕积聚来治疗。  中国人有必要向西方学习其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但自己的长处也不能丢弃,千万不能邯郸学步,贻笑大方。  比如,中医药疗法不手术,不电切,也能治愈很多腺性膀胱炎,这显示了其优势。  现代中医也借鉴了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能够区分恶性程度比较高的腺性膀胱炎和普通感染性膀胱炎,能够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汲取精华,发明新的疗法,解决根本问题,这比西医手术电切反复发作要有优势,比膀胱灌注抗癌药也有优势。  现代中医既然知道了腺性膀胱炎是增生性疾病,就按照中医的症瘕积聚理论,选用能够活血散结的药,比如鼠妇、莪术、当归、半夏、麝香、鳖甲、灵芝等,针对性更强,加上中医辨证论治,用药更准确。例如香港国际尖端医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郑州协作中心的李兴甫老中医用霸药缓给法,用峻猛的药和大枣蒸煮,弃药渣而食大枣,保留了疗效而减少了不良反应,治愈率明显提高,而且见效快捷,常常1-3天就能减轻尿频、尿急、尿痛等,这就是现代中医结合现代科技的体现。      
楼主发言:10次 发图:
  腺性膀胱炎的西医治疗已经走进了死胡同,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观。为什么这样说?  你看西医对于腺性膀胱炎的认识是怎么说的。西医还没有摸清楚腺性膀胱炎的发病原因,只是笼统地说与慢性感染有关,与膀胱结石、膀胱肿瘤、膀胱留置导尿有关,还与膀胱梗阻有关,但确切的病因,始终没有找到。它的治疗方法是为了防止腺性膀胱炎转化为膀胱癌而设置的,手术疗法,膀胱灌注抗癌药等等,都是仿照膀胱癌治疗的。但是,腺性膀胱炎不是膀胱癌,而且最多也就是有4%的腺性膀胱炎转化为膀胱癌,也就是说,95%以上的腺性膀胱炎治疗是错误的。  西医为何把腺性膀胱炎当做膀胱癌来治疗?是不是治疗过度?  我们不能否认西医的先进性,比如西医的膀胱镜检查发现了腺性膀胱炎是肿块,是增生性疾病,中医号脉是诊断不出来的,但西医治疗这种增生还缺少特异性,用抗癌药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目前它确实没有更好的治疗膀胱增生的产品可供使用。西医大夫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迫不得已而选用了抗癌药。就这个意义来说,目前西医治疗腺性膀胱炎确实是处于一种窘状:用它的疗法毒性很大,不用这种疗法就无法可施。  中医治疗腺性膀胱炎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特别是在一些孜孜不倦的中医领跑者那里,有不少行之有效而且没有明显毒性的治疗方法。有的中医学者结合西医现代研究成果,在中医经典里找到了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方法。通过药理学筛选,疗效更好,毒性更低,见效更快。  研究发现,中医治疗腺性膀胱炎要跳出淋证范畴,结合中医的在症瘕积聚的理论,选用活血散结通淋清热解毒的方法,对于治疗腺性膀胱炎有明显疗效。李兴甫医生擅长使用蟾酥、半夏、防己、龙葵、白花蛇舌草、蚤休、穿山甲、灵芝、狼毒、连翘等来治疗腺性膀胱炎,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这些有抗癌、抗炎、抗感染、抗增生、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镇痛、止血等多种功效,对于腺性膀胱炎的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尿失禁或排尿困难、肾积水都有明显功效,而且见效快捷,多在3天左右开始奇效。克州药枣攻补兼施,养血滋阴补气,解毒散结清热,效果奇特,深受患者欢迎,这也是中药炮制的一个神奇的典范。  很多手术电切汽化、膀胱灌注无效的患者,通过中医疗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病例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中医治疗腺性膀胱炎是大有可为的,是治疗腺性膀胱炎主力军。  目前就是这样,中医诊断过于粗疏,不能准确精细地诊断,而西医治疗有不得要领,乱治一通,本来不是膀胱癌却当做膀胱癌治疗了,典型的治疗过度治疗失当。  对于中医和西医的不足,都应该理性看待,不能厚此薄彼,要合理选择,扬长避短,为患者带来健康。
  至于中医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案例,暂时就不做介绍了。
  综合一些西医关于腺性膀胱炎的一些研究成果: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粘膜增生性病变。  一、腺性膀胱炎的病因:  一般认为是一种由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而引起膀胱增生性病变。正常膀胱粘膜无腺体存在,当长期细菌或病毒头感染(如大肠杆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等)和慢性刺激(结石、异物)时,粘膜上皮形成上皮芽,伴有上皮芽的移行上皮细胞增殖,被挤压于粘膜固有层而形成移行上皮巢。这种上皮逐渐成为襄性膀胱炎或发展成为腺癌,研究表明有感染刺激因素作用时,可能会发生增生或变异。  另外一些学者研究观察到腺性膀胱炎的患者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并无泌尿道感染或炎症的存在,据此提出病因有维生素缺乏病(营养缺乏症),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激素分泌紊乱和特异性致癌因素等。  二、病理改变。  腺性膀胱炎最常累及膀胱三角区,亦可累及全膀胱粘膜或双侧输尿管而引起肾积水,肉眼观可呈乳头状瘤样型、疱疹样型、绒毛样水肿型,慢性炎症型,广基蘑菇状型或尖叶状高耸的实体性物,镜检除见上皮细胞巢,腺体和小襄肿形成外,在固有膜内尚有不同程度的浆细胞浸润。学者将腺上皮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被覆泌尿道移行上皮型腺体;2、肠腺型或粘液样型腺体,腺上皮呈柱状。3、尿道或前列腺型腺体,腺上皮为单层或双层立方细胞。  三、 腺体膀胱炎与膀胱癌关系  许多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本身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可以转变成恶性病变,是一种癌前的病变,最常见的是腺性膀胱炎发展为腺癌。  研究发现:腺体膀胱炎如出现腺瘤样增生,应高度怀疑恶变,腺体膀胱炎伴有结构紊乱和非典型增生亦是恶变的重要信息。  目前公认观点:腺体膀胱炎可作为膀胱癌前期改变。对本病患者应严密观察,定期行膀胱镜检及多部位活检。  四、 诊断  腺体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肉眼或镜下血尿,如并发肾积水可出现腰酸、腰胀等不适症状。影响学检查中B超,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膀胱占位性病变,但无特异性,CT敏感性高时,当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伴膀胱壁广泛增厚时,要高度怀疑本病,确诊主要依据膀胱镜检加活检,膀胱镜可见:1、泡泡样水肿,表现为片状浸润型的泡泡状水肿隆起或绒毛状增生;2、膀胱粘膜乳头状增生,可见带蒂的乳头状物,充血水肿,3、慢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粘膜粗糙。血管纹理增多及模糊不清,4粘膜无显著改变。其中乳头状病变与膀胱乳头状瘤很难鉴别,你细观察可发现腺体膀胱炎的乳头状肿物末端,透亮且无血管进入,而膀胱乳头状肿瘤则末端不透亮,且可见有血管进入乳头。确切诊断只有依据活检病理。  五、治疗。  1、观察,如果出现瘤样增生时,高度怀疑恶变。  2、膀胱内灌注治疗:①增加抗体、免疫功能的药物精力沛胶囊、卡介苗,白细胞介素Ⅱ、干扰素等;②抗肿瘤药物如丝裂霉素、羟基喜树碱,5-FU等。  达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顽固性尿道膀胱炎对策,坚持治疗2-3个月,膀胱镜复查。  3、手术:腔内手术,大多地区采用电切、电灼、汽化、激光等方法。  我要做一些补充:  1.维生素B2是维持膀胱黏膜乃至一切黏膜完整的不可或缺的一种代谢酶类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它就能导致代谢异常,色素缺失,出现黏膜白斑。补充维生素b2 是必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如果有明显的缺乏症状,就需要大剂量补充,比如每天补充200-400mg,而不是说明书上的15-30mg。  2.腺性膀胱炎在中年以后的妇女比较常见,有明显的激素失衡的因素,必要的时候就需要补充雌激素以调整激素比例,伴有焦虑抑郁者也需要及时处理。激素影响泌尿生殖系上皮的完整性与功能,神经失调能对膀胱造成恶性刺激诱发炎症反应,这些对于膀胱黏膜白斑病都是不利的因素。  3.中医药疗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优先考虑。当然,优秀的中医大夫不多,对中医药治疗腺性膀胱炎有经验的中医就更少,需要仔细选择医生。
  延安市柳林镇后孔家沟的一位老伯,腺性膀胱炎做过手术,还是尿痛、下腹痛厉害,每两三天发病一次,每次疼痛一天,疼痛时候哭天抢地,痛不欲生。于是他找中医治疗,用了一种经过中药特殊加工的药枣,当天疼痛就减轻了,经过一个月治疗,疼痛就消失了,尿频也消失了。现在仍然在巩固治疗当中。  南京一位28岁的女性,患腺性膀胱炎,出现尿频、尿痛,也做了膀胱电切手术,膀胱药物灌注无效,李兴甫老中医认为是湿热血瘀为患,用白花蛇舌草、鼠妇、水牛角、蟾酥、麝香、莪术等治疗半年,诸症消失,现在两年过去,未再复发。  本溪县国土局的张先生患腺性膀胱炎,四次手术,无效,仍然尿频、尿痛,病情还有肾癌、肺癌,他用克州药枣口服,四天见效,一个月左右就尿痛、尿频完全消失了。  由此可见,中医药治疗腺性膀胱炎确实是有效的。即使手术无效者,也可以用中药取得不错的效果。
  关于治疗腺性膀胱炎我还得补充一些。  众所周知,西医治疗腺性膀胱炎没有好方法,因为西医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它的确切病因。关于感染、梗阻、结石、导尿管留置、毒物刺激、多种维生素缺乏,都是似是而非的,没有确切的证据。  我们都知道,医学上关于病因最权威的确定往往是一元论,多种病因致病的情况往往是还没有揭示出确切的罹患因素。在结核病没有查到结核杆菌之前,中医界把结核病归类为虚劳等,用一些补养药,即使像林黛玉这样的贵族少女,也只能用月华丸这种效果不大的中药来治疗,连延长生命都做不到,谈何治愈?只有科学发达了,才找到了结核菌,找到了特效的治疗药,结核病才得到了有效控制。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不明,西医就无法治疗,所谓手术,所谓电切汽化,都是表面治疗,没有做深度治疗,所以无效或者有效后复发,都是常见的。  香港国际尖端医学技术发展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李兴甫长期从事腺性膀胱炎研究,它对于腺性膀胱炎的发病机理有独特的发现。借助于现代膀胱镜以及高倍电子显微镜,他们发现了腺性膀胱炎是膀胱黏膜上皮鳞状增生现象,于是就结合中医理论,筛选能够抑制膀胱增生的药物,并用之于临床,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些抗增生很有效但毒性大的中药,经过他研究出来的特殊加工方法,能够减毒增效,达到治愈腺性膀胱炎的目的。克州药枣就是其代表。这种药枣就是用中药攻逐药加补养药一起加工,长时间蒸煮,达到攻补兼施的效果,见效快捷而很少有不良反应,治愈了很多腺性膀胱炎患者。
  顶起  
  腺性膀胱炎女性多      
  顶了  
  顶起来  
  再顶顶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58cv网址导航赵纯雄& 陈洪波(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 湖北恩施& 445000)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
【摘要】 [背景] 原发性膀胱粘液腺癌临床上很少见,在所有膀胱恶性肿瘤中发生率不到2%,大部分膀胱粘液腺癌为转移所致。[病例报告] 男性患者,45岁,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病理学诊断为膀胱粘液腺癌,排除其他原发病灶后行膀胱全切术+回肠膀胱腹壁造口术。[讨论]膀胱粘液腺癌无症状,不容易区分是否为转移性肿瘤,诊断较困难。我们认为在排除其他原发灶和转移病变后,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另外免疫组化在鉴别原发和转移性病变时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粘液腺癌 膀胱
&&&&&&& 膀胱尿路上皮癌位居泌尿系肿瘤第2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1]。在所有膀胱恶性肿瘤中,腺性膀胱癌的发病率不超过2% [2],且大部分来源于肿瘤转移,肿瘤原发病灶多位于胃肠道、乳腺、前列腺、卵巢,部分来源于脐尿管。我们报告1例腺性膀胱炎进展为膀胱粘液腺癌病例,并回顾相关的文献报道。
&&&&&&& 临床资料
&&&&&&& 男性患者,45岁。因间断肉眼血尿3年于日入院。3年前于外院诊断为腺性膀胱炎(出示病检报告1份)。入院后行彩超示膀胱内异常回声,大小2.0&2.5cm;双输尿管扩张并肾积水,考虑膀胱占位可能。IVP示双肾积水、双输尿管全程扩张。盆腔CT示膀胱后壁占位,大小2.4&2.2cm,考虑肿瘤可能性大。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膀胱后壁及三角区,侵犯双侧输尿管末端,术后病检示膀胱粘液腺癌。复查肿瘤标志物PSA1.06ng/ml、CA1990.08U/ml、CEA1.5ug/L、AFP1.4ug/L排除其他肿瘤转移可能。术后第4天行膀胱癌根治术+回肠膀胱造口术,术中切除末端输尿管约3cm,快速冰冻切片未见肿瘤残余,术后再次并病检示肿瘤分期pT3aN0M0。术后给予抗炎、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痊愈出院。
&&&&&&& 讨论
&&&&&&& 大部分腺性膀胱癌出现于膀胱顶部,约50-60%。且绝大部分与脐尿管有关[3]。非脐尿管来源的腺性膀胱癌以男性多见,脐尿管来源的腺性膀胱癌的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4]。病因尚不清楚,较多学者认为腺癌的发生与长期慢性刺激导致移行上皮腺性化生有关。在腺性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膀胱外翻和脐尿管遗迹与其关系最密切[5-6]。血吸虫感染、子宫内膜异位、膀胱憩室也可导致腺癌的发生。继发性腺癌则是临近器官肿瘤直接侵犯所致。
&&&&&&& 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约90%的患者有血尿表现。近一半患者有排尿困难、夜尿增多、尿中排除&腐肉&、尿频、下腹部坠胀不适,膀胱刺激症状在部分患者表现较突出,较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一侧或双侧上尿路积水。在膀胱镜检时,与其他尿路上皮肿瘤相比,腺性膀胱癌并无特征性表现。膀胱镜下腺性膀胱癌可表现为单发、乳头状等。
&&&&&&& 膀胱腺癌根据组织学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膀胱腺癌,脐尿管癌,继发性膀胱腺癌三种类型[7]。膀胱粘液腺癌病理检查时可见粘液湖,其内可见大量肿瘤细胞聚集,有些病例可见到细胞外和细胞内粘蛋白混合物,其中细胞内粘蛋白可形成印戒细胞,我们诊治的该患者病检报告提示可见到粘液湖,部分可见印戒细胞。
&&&&&&& 对腺性膀胱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8]检测可发现,肿瘤细胞表达CEA,CDX-2,MUC-1,MUC-2和CK20等。与结肠腺癌相反的是其CK7呈阳性,CK20阴性,有助于肠道转移癌和原发癌的鉴别[7]。膀胱粘液腺癌的鉴别诊断包括转移性肠腺癌、伴腺样分化的尿路上皮癌等。对转移性腺癌可运用免疫表型鉴定进行鉴别(CK7和CK20),对伴腺样分化的尿路上皮癌可借助于细胞内粘蛋白定性进行鉴别。
&&&&&&& 结论
&&&&&&& 目前尚无关于膀胱粘液腺癌的大样本报道,能够从文献中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我们认为在膀胱粘液腺癌的诊治过程中,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免疫组化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该疾病的预后判断缺乏充分的文献依据,可根据肿瘤的分级、有无转移[9]等进行,有文献报道脐尿管性粘液腺癌的短期生存率较非脐尿管性癌稍高,术后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率[10-11]。
参 考 文 献
[1]Grossfeld GD, Carroll PR: Evaluation of asymptomatic microscopic hematuria. Urol Clin North Am -676.
[2]Rosai J.Ackerman's surgical pathology[M].& 8thed. St.louis:Mosby,.
[3]Mazzucchelli R, Scarpelli M, Montironi R: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with superficial stromal invasion and adenoma of urachal remnants: a case report. J Clin Pathol -467.
[4]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M] J.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
[5]El-Bolkainy MN. Topographic Pathology of Cancer. Cairo University: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6]nderstrom C, Johansson SL, von Schultz L. Prim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 A clinicopathologic and prognostic study. Cancer, ):.
[7]郭丰富,赵丽兵,金光庭,等.膀胱腺癌38例报告.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359-361.
[8]Har PJ,Gaum LD,Young RH.Adeno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Report of a case of probable mullein origin[J].Mool Pathos,5-228.
[9]Nocks BN,Heney NM,Daly JJ.Primary adenocarcinoma of urinary bladder[J].urology,-29.
[10]Stenhouse G, Mcrae D, Pollock AM: Urachal adenocarcinoma in situ with pseudomyxoma peritonei: a case report. J Clin Pathol -153.
[11]陈盛烨,翁志梁,陈洪德,等.脐尿管癌3例报告[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170&171.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腺性膀胱炎诊疗新进展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8:56:4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腺性膀胱炎诊疗新进展.PDF
官方公共微信人人网-抱歉,没有找到该网页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或者该网页不存在。&或者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