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癌症治不了要得癌症呢

人生百味——我很善良,为什么会得癌症!
“我很善良,为什么会得癌症”?
这几乎是所有癌症患者对生命的疑问。
为什么会得癌症?很多人一听到医生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往往陷入恐惧,接着就怨天尤人:为什么是我?老天爷为何要下如此狠手?为什么我没有好好养护身体?为什么我没有好好享受人生?
在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所有恐惧中,没有什么比预知死期将至更加恐怖了。目前在中国,面对死亡恐惧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他们以及家人正在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和煎熬。
然而疾病真的会没来由地产生吗?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世上绝对没有这种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一定是有什么我们自己还不了解的得癌症的原因存在。
答案究竟是什么呢?
一、中国癌症状况触目惊心
2008年,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揭示残酷现实——癌症成为中国城市头号杀手、农村第二杀手。那么,中国这个越来越年轻化、低龄化的癌症患者群体,其状况到底是怎么样?
2008年,《财经》杂志曾以《抗击癌症,中国几乎全面溃败》为题,真实地揭示了近年来中国人癌症发病的严峻状况。
2008年4月底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揭示残酷现实——中国城乡居民的癌症死亡率在过去30年中增长了八成以上;目前每四到五个死亡的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死于癌症。
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癌症发病人数为90万,死亡70万人;20世纪90年代初的发病人数增至160万,死亡130万人;2000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80万-200万,占世界总数的五分之一,死亡人数140万-150万,占世界总数的四分之一。
目前,中国每年死于癌症的总人口,接近200万人。在城市,癌症已经占到死亡总数的25%;在农村,这一数字为21%;换句话说,平均每四到五个死亡的中国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癌症在中国城市已成为首位死因,在农村为第二位死因。
此次全国死因调查技术执行组组长、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饶克勤主任警告说,鉴于癌症更难控制,估计今后数年内,癌症也很可能取代脑血管病,同样成为农村居民第一位死因。
身边的癌症
“今年上半年,我已经参加了三个朋友的葬礼了。两个死于胃癌,一个死于肺癌。年龄最大的只有37岁。”就职于北京市建国门外一家美资企业的刘女士告诉记者。“不是说只有老年人才容易得癌症么?”她感慨叹息。
刘女士所讲述的,折射出一个无比残酷的事实:癌症已经深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改革开放之前,也就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我们认识的家亲眷属、邻里乡亲、同事朋友,乃至所知所见的人们中,罹患癌症的有几个人?一定是寥寥无几!中医养生家刘逢军先生说起一件往事,在文革期间一个55万人规模的中等城市中,出现了一位癌症患者,于是这件新鲜事一下子变成家喻户晓、大家谈论的新闻。
可是时隔30年后,全国各大肿瘤医院或一般医院的肿瘤科都是人山人海。许多医院的肿瘤科每年都在扩大,结果还是人满为患。一位年轻女性癌患感叹说:“起初听到医生确诊我得了这种病,吓也吓死了,但是现在见到竟然有那么多人都得此病,于是给自己壮胆不少。”
医生无望,医死有期
一听到癌症,人们往往会不寒而栗。实际上,致死性疾病非常多,可为何偏偏是癌症让人特别恐惧?
与其他疾病相比,生癌症的过程以及走向终结的过程比较特别,除去需经历昂贵、躯体极其痛苦而又几无休止的手术、化放疗外,还有疼痛、腹水、消瘦、呕呃、残疾等常与癌症相伴,且患者时时笼罩在死亡阴影之中。
位于北京东南三环潘家园附近的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病房,常年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癌症患者。对于很多患者,尤其是那些经济状况不佳的患者,这里寄托着甚至是倾家荡产才换来的生的希望。很多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农民,以及城市中低收入的居民,一旦发现患了癌症,面对高昂的癌症治疗费用,一些人干脆选择放弃治疗,在无奈中等待死亡。
即使有财力和体力接受正规的手术、放疗和放疗,其结果又如何呢?网上有文章指出:“就治疗条件来说,明星们的治疗医院一个比一个好,治疗方案一个比一个新,治疗费用一个比一个高,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天价,可天价没有能买来命,反而短时间内就离开了人世。
数十年来,癌症专家为患者提供的治疗手段主要有三种: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一些癌症幸存者将这套铁三角疗法形象地称为尖刀、毒药、烙铁。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如手术可能无法彻底清除癌细胞,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则会误伤正常细胞。因此到目前为止,彻底治愈癌症,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医学界的一个梦想。甚至在癌症患者圈子里流传一句话:治,是找死;不治,是等死。
一名与癌症病人打交道的医生说:二十多年的行医生涯,我永远也忘不了癌友患者那一双双求生的眼神、临终前那紧抓不放的手,还有家属绝望无奈的屈膝,而我们这根稻草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力回天啊!为什么社会进步了,科学发达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医疗水平提高了,我们反而有越来越多看不完的病?救不了的命?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
二、为啥是我得癌症?
“为啥是我得癌症?”此言一出,气氛会在一秒钟内变得死寂凝重,一秒后,便有阿姨抽抽搭搭地暗自涕泪,有阿姨哭天喊痛骂老天瞎眼,有阿姨捶着胸指着天花板信誓旦旦平素没有做过亏心事为啥有如此报应?有几个病人算几个病人,没有一个能面对这个直捅心窝子的话题。
有着太多的欲望和目标
如果还活着,复旦大学讲师于娟今年也仅仅34岁(日,于娟因乳腺癌病逝。当时医院CT报告已显示,她全身骨头发黑,脊椎弯曲,癌细胞扩散到全身躯干)。而她短暂的人生履历,原本光彩夺目到艳煞旁人,用她的话来说,论事业,本科、硕士、博士、出国,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拿下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博士头衔,回国后又在复旦大学担任讲师。而论家庭,结婚八年,育有一子,和睦美满,但这一切都随着2009年10月,于娟被检测出癌症晚期,戛然而止。当时于娟被告知,她连动手术的机会都没有。
为了支付昂贵的治疗费,于娟卖掉了自己刚买的新房,以及父母在老家的房子,全家人不得不租房生活。于娟曾自认为身体很好,14年的病历卡上只有两三行字,她为什么一下子就到了癌症晚期?从2010年5月起,于娟开始在博客中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在将近14年的求学奋斗中,为了考研、考博和各种证书,她基本没有凌晨前睡过觉。工作仅仅一年,无论国际、国家、省市的项目她都全部揽入,而且她打算在两三年内做到副教授的岗位。于娟说她在30岁之前有着太多的欲望和目标。
“因为我以前就是想让自己的父母过好一点,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教育,想换一所大一点的房子,想过得稍微舒服一点。”一天两次的骨髓穿刺,一日几十次的呕吐,几十次痛到昏厥,无数次的化疗,不断目睹病友过世……于娟最后日子的那些经历,让她不断反思自己,也想提醒那些和她一样似陀螺般高速运转的人们。“名利权情钱,没有一样能够带得走。到了这样的境地,什么都不重要。不希望所有人到了生命尽头,才意识到这辈子白活了……”
“为啥是我得癌症?”
“为啥是我得癌症?”于娟在书中这样反思——
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我都不应该是患上癌症的那个人。“第一,我没有遗传;第二,我的体质很好;第三,我刚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只有31岁。”
于娟在得病前,过的是一种典型的“年轻人”的生活:饮食上“瞎吃八吃”“暴饮暴食”“嗜荤如命”;10年来不曾在12点前睡过。熬夜干什么?于娟反思写道:“聊天、网聊、BBS灌水、蹦迪、吃饭、K歌、保龄球、一个人发呆(号称思考),填充了没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个夜晚。”
于娟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吃过很多不该吃的东西——
1.瞎吃八吃——我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基于很多客观原因,比方老爹是厨子之类的优越条件,我吃过很多不该吃的东西,不完全统计,孔雀、海鸥、鲸鱼、河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驯鹿、麂子、锦雉、野猪、五步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除了鲸鱼是在日本的时候超市自己买的,其他都是顺水推舟式的被请客。
2. 暴饮暴食——我是个率性随意的人,做事讲究一剑在手快意恩仇,吃东西讲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我的食量闻名中外,在欧洲的时候导师动不动就请我去吃饭,原因是老太太没有胃口,看我吃饭吃得风卷残云很是过瘾,有我陪餐讲笑话她就有食欲。另外,我很贪吃。在复旦读书时候导师有六个一起做课题的研究生,我是唯一的女生。但是聚餐的时候,5个男生没有比我吃得多的。年轻的傻事就不说了,即便工作以后,仍然屏着腰痛(其实已经是晚期骨转移了)去参加院里组织的阳澄湖之旅,一天吃掉7个螃蟹。
3. 嗜荤如命——得病之前,每逢吃饭若是桌上无荤,我会兴趣索然,哪顿饭即便吃了很多也感觉没吃饭一样。
我平时的习惯是晚睡——
我平时的习惯是晚睡。其实晚睡在我这个年纪不算什么大事,也不会晚睡晚出癌症,我认识的所有人都晚睡,身体都不错,但晚睡的确非常不好。回想十年来,自从没有了本科宿舍的熄灯管束,我基本上没有十二点之前睡过。长此以往,熬夜或者晚睡,对身体很没有好处。在查出癌症时,我的肝有几个指标偏高,因为肝功能不好不能继续化疗。
从来做事不细水长流,喜欢高强度突击作业——
也许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顶着读书的名头,大把挥霍自己的青春。每当我想起来好好学习时,差不多离考试也就两个星期了。然后我开始突击作业,我会下死手地折腾自己……最高记录一天看21小时的书。
争强好胜的性格——
“我曾断断续续接触了大概三五十多个病友。我发现,乳腺癌病人里性格内向阴郁的太少。相反,太多的人都有重控制、重权欲、争强好胜、急躁、外向的性格倾向。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太过喜欢争强好胜,太过喜欢凡事做到最好,太过喜欢统领大局,太过喜欢操心,太过不甘心碌碌无为。”
她写下的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我想告诉大家,什么是我拿命试过,此路不通。”“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尽管到了生命的最后,于娟也没有彻底明白,自己的癌症是怎么得的,但是她反思积劳成疾的生活细节,希望有人能够透过她的文字关注自己的健康和生活方式。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在于娟写就的书里,没有答案,但是她用自己的生与死告诉了我们。
三、于娟们的生活方式错在哪里?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当今社会癌症的流行和爆发?所谓“病从口入”,当人们罹患癌症时,同于娟一样,比较容易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许是问题的根源。
生活方式的代价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商业繁荣,为我们带来的是一种貌似丰富、实则混乱的生活。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数选择,经受种种诱惑,多数人都是活在一种躁动和混乱中,无法自控。很多人甚至丧失了休息的能力,每天不停地忙碌着,忙着工作,忙着家庭,忙着娱乐。当这种忙碌形成强大的惯性,就无法让自己安静下来,并且这种生活方式多是以牺牲身心健康为代价的。这种代价是如此沉重,往往当我们发现时,就已经覆水难收了。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不良的生活方式约占癌症成因的三分之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多种致癌因素,其实已经在这场悲剧性大幕背后隐约浮现。
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院长董志伟教授说,饮食不合理也是癌症发生的重要诱因。于娟用瞎吃八吃、视荤如命、暴饮暴食,总结了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
那么,癌症和肉食究竟是一种什么的关系?医学分析的结果显示:癌症的罹患率升高,与肉食的增长有明显关系,跟饮食结构的改变密切相连。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方面各领域各层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西方化”趋势,饮食结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动物性食物(鱼、肉、奶等)的比例显著上升,植物性食物比例明显下降。
想想二三十年前,中国农民一年也就只能在逢年过节时,吃一两回肉,城市一个人一个月也就半斤肉。而现在,中国人吃肉量之巨大为世界瞩目。据联合国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统计,在年的10年里,中国肉食消费水平增长了整整一倍,达到了人均46公斤,其增长速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1998年,中国的肉食消费水平是发展中国家平均值的近两倍,超过了韩国和日本等高收入的亚洲国家,成为亚洲肉食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接近法国、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等世界上肉食消耗最大的国家。
肉食与癌症有正相关
北京协和医院等单位的著名医师组成的一个医疗委员会调查显示:肉食与癌症有正相关。这样写道:“北京市癌症发病情况,1996年是倍。我们调查了城区的医院、居民,上个世纪大肠癌患病比例是十万分之十以下,八十年代十万之二十,九十年代十万之二十四,2001年十万之六十点四五。为什么城市里的癌症病人越来越多?跟饮食有关,吃肉多了,不吃粗粮,纤维素少了……癌症的增长率跟肉食的增长率曲线相似……”
另一个医学调查小组的报告说:“我国原是大肠癌的低发区,不足十万分之十,可近二三十年来随着食物结构的改变,肉食量的增加,发病率不断上升,达到了十万分之二十四点三一,相当于国际上中等发病水平。据研究估计,2000年以后,大肠癌发病人数将比八十年代高出1.45倍。上海地区大肠癌死亡率从1972年到1989年增加了75%,2000年以后,大肠癌发病数将比八十年代高出1.45倍。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徐光炜教授说:“根据北京市的调查,粮、薯、豆类在食物结构中的比例已从1962年的66.3%降到1992年的34.9%;而动物及油脂类在此30年期间却相应地明显增加,即从2.8%升到23.1%。城市与农村不同的乳腺癌及结肠癌发病率,以及城市中这两种癌症发病的迅速升高显然均与此有关。”
过去人们没有吃那么好,吃的都是植物性的食物,慢性病没有那么多;现在经济发展了,开始大量摄取肉食,不吃粗粮,纤维素摄入也少了,结果就造成了癌症等慢性病的上升。
2007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营养学研究所的专家们在最《癌症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提醒人们平时不要吃太多红肉,否则很容易患上结肠癌,他们已经找到了多吃红肉诱发这一病症的原因。
该研究所专家希拉*宾汉姆表示,欧洲“癌症与影响前瞻性调查项目”小组的研究员们曾花10年时间,对欧洲各国50万人进行广泛调查,发现每天摄取两份红肉,每份超过80克的人与每星期只吃一份红肉的人相比,患结肠癌的风险高出1/3。通过分析他们的饮食结构与健康状况后发现,多吃红肉会使人大肠细胞上一种混合物含量增多,这种混合物附着于DNA上,它一旦达到一定的数目,就可能改变DNA的结构,从而增强了人体患上结肠癌的可能性。宾汉姆还表示,经常过量食用红肉也会提高人体患脑部肿瘤和前列腺癌的几率。
实际上,欧洲国家已经从饮食上控制肉食来防治癌症了。欧盟委员会于日在米兰“欧洲肿瘤研究所”公布了最近制定的一份防治癌症文件。这份文件确定了2015年前将欧盟的癌症死亡率减少20%的目标。此目标如能实现,每年将挽救30万人的性命。
四、《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致癌物是因,得癌症是果,吃肉是缘。有因没有缘,不会得癌症。坎贝尔教授通过严密的科学实验,总结出来的癌症发展模式,与我们中国人讲的因果关系不谋而合。
癌症的表达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是一本石破天惊的书。当我们还未读完它时,就惊呆了。书中关于膳食与疾病关系的一条条结论,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其中最令我们震惊的就是牛奶中的酪蛋白具有极强的促癌效果,它促进各阶段癌的发展;动物蛋白对人体害处极大,越营养越危险。
我们不是一直在宣传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吗?我们不是一直在说日本人因为喝牛奶就增加了身高吗?
我们不免产生疑问,但是坎贝尔博士数十年的科学研究、实验数据和调查报告,不容我们怀疑。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由世界权威营养学家、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爱因斯坦”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T*柯林*坎贝尔教授所著。在书中,坎贝尔教授用大量的科学证据与事实,揭示了饮食与癌症的关系:动物蛋白(尤其是牛奶蛋白)能显著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骨质增生等的患病几率。书中讲述了,印度科学家的实验启发了坎贝尔,令他发觉膳食促癌物比黄曲霉素致癌物更具主导作用。
坎贝尔说:“当时,我留意到一份来自印度的研究报告,其中提到了一些惊人的引起争论的相关结果。印度的研究者对两组大鼠进行了对比实验,给其中一组投以致癌的黄曲霉毒素,同时饲以含20%蛋白质饲料。20%的蛋白质比例大致相当于西方人膳食中摄人的蛋白质比例。给另一组大鼠投以同样剂量的黄曲霉毒素,但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只有5%。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饲以含20%蛋白质饲料的这组大鼠后来都出现了肝癌的发病迹象。而饲料中含5%蛋白质的这一组大鼠,没有任何一只患上肝癌。肝癌发病率之比为100:0。这一结果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在控制癌症发病方面,营养比化学致癌物甚至比极强的致癌物的影响更大。”
在通过鼠群进行的肿瘤实验中,坎贝尔将引发癌症的诸多因素高度概括为致癌物和促癌物的关系。癌症发病分为启动期、促进期和进展期三个阶段,致癌物在启动期起着主导作用,是难以逆转的;促癌物在促进期和进展期起到主导作用,是可以调控和逆转的。在黄曲霉素等致癌物和动物性蛋白促癌物相结合的物质平台上,其他因素起着加乘的放大作用。
不久,坎贝尔在人群中也印证了其研究的癌症发生模式。
1983年到1989年间,坎贝尔教授等人在中国大陆开展了三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他在中国大陆56个县市里面,每一个县市各选出100个人共5600名成年人,其中包含各种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各种不同饮食习惯的人。经过几年的追踪研究之后发现,吃低脂食物,也就是米饭跟菜类的中国人,患乳癌的机会很小,而直肠癌,肺癌或是骨骼疏松症的罹患率更低。相比之下,吃高脂食物的美国人、英国人、瑞典人、芬兰人患这些癌症的比例在世界前几位。
癌症发展模式与因果关系不谋而合
坎贝尔教授说:“我认识到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更深远、也更为有益的影响。这些好处是任何手术和药物治疗所不能比拟的。心脏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各种各样的其他慢性病大部分都可以通过膳食预防。”尤其令人吃惊的是,所有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进行控制和治疗。中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习惯,反而是更加“科学”、更加有利健康的。
在当代中国饮食习惯日益西化的形势下,《中国健康调查报告》颠覆性的结论无疑令人深思。震惊之余,我们不仅要问:长期以来我们视为天经地义的饮食观念,多少人信誓旦旦地以科学的名义向我们灌输的那些信条,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了错误的理念、疾病的祸首?“科学”的食谱怎么会如此不科学?难道过去的科学家和医生们都没有发现这些错误吗?为什么十几年前在中国进行的研究结果,对我们的健康如此关系重大,我们自己却都不知道?
坎贝尔在书中讲述了他是如何克服重重障碍才将这些珍贵的真理向大众传播的。他指出,“整个社会体系,政府、科学界、医疗界、工业界、媒体都将利益置于健康之上”,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会非常默契地合作,试图将真相隐藏起来。我们不能对学界过分相信,因为今天世界各国艳称的产学研一体化,往往导致共谋分赃。
坎贝尔说,医学教育与药品公司长期以来一直狼狈为奸。医学院的学生、住院医生长期受到药品行业和医药代表的影响,对药物和设备的依赖程度远远超出了必要。因此,我们对于医生的建议也要分析,不能迷信。“你不应该先入为主地认为,医生比你的邻居或同事有更多的营养学知识,对食物与健康的关系懂得更多。现实情况是,医生对营养学的无知给病人带来的恶果实际上是非常令人震惊的。”
必须说明的是,《中国健康调查》所关心的中心议题,是在西方已经逐渐成为热点的肥胖、糖尿病与常见癌症。而报告所研究的中国人群,他们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而在当时的中国,在那个生活条件与物质资料相对清贫的时代,中国的肥胖、糖尿病发病率非常低。
而耐人寻味的是,正当美国人吃够了荤食的苦头开始往素食偏转时,我国正好开始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终于开始能大口吃肉喝酒食鱼嚼蛋了,大家以十倍的努力甚至百倍的干劲来弥补计划短缺经济下失去的东西。于是中国走上了美国几十年前走过的老路,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癌症和糖尿病大国。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的生长,都需要因和缘配合一致,才会有结果。致癌物是因,得癌症是果,吃肉是缘。有因没有缘,不会得癌症。坎贝尔教授通过严密的科学实验,总结出来的癌症发展模式,与我们中国人讲的因果关系不谋而合。
那么怎样来阻止癌症生成的果?如果从因上下手,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接触到致癌物,只有从缘上下手,少吃甚至不吃动物性膳食,将这个缘降低到零,就等于说没有机会得癌症了。
文章来源:金玉观世音微信平台jygsy-99
人生百味——我很善良,为什么会得癌症!由用户自行发布,人生百味——我很善良,为什么会得癌症!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请自行分辨真伪。人们为什么会患上胃癌呢?
人们为什么会患上胃癌呢?
人们为什么会患上胃癌呢?,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很多人都关心胃癌是否会互相传染。相关专家明确指出胃癌不是传染病,因为它不能把致癌基因通过某种途径传入到他人体内从而引发癌症。
人们为什么会患上胃癌呢?
人为什么会患上胃癌?胃,作为人体最为主要的消化器官,假如胃部出现了任何疾病,那么我们的消化系统就会出现问题,从而泌尿系统等等都会受到影响。胃癌是近几年来高发的恶性肿瘤,很多患者的生命就是被胃癌夺走的。那么,人为什么会患上胃癌呢?
致癌物质的超量摄入。亚硝胺类化合物、熏制鱼类、高盐的盐渍食品等食物,都属于致癌物质。发霉食物也是诱发胃癌的相关因素。为了避免胃癌,建议大家平时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腌制的食物,控制食盐摄入量,合理饮食。
遗传因素也是导致胃癌的原因。家族中有过胃癌发病史的患胃癌的几率很高。
长期的慢性胃病。在患胃癌之前,大多人已经患上了胃病。进食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容易导致胃病。胃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就容易患上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引发胃癌的原因,消化道溃疡、胃炎等通常都是导致胃病的原因。如果有此症状,需要早做治疗,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人为什么会患上胃癌?专家认为:胃癌大多数原因都是饮食习惯不良而造成的,因此大家想要预防胃癌,就应该多多注意日常生活的饮食习惯。这样才能远离胃癌这种绝症。
胃癌会传染吗?
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很多人都关心胃癌是否会互相传染。一般情况下,符合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由病原体所引起;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即病原体在病人身上生长繁殖并排出体外,可把传染病传给他人,并可引起人群中的流行;病后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患传染病后,逐渐获得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免疫力,使病员康复且不易再患同一传染病。 相关专家明确指出胃癌不是传染病,因为它不能把致癌基因通过某种途径传入到他人体内从而引发癌症。即使把胃癌细胞植入到其他人体内,它也无法存活。因为存在着排异反应,对自己而言,他人的癌细胞就是一种异物,机体可以通过强大的免疫排异能力,将他人的癌细胞杀死。因此可以绝对的讲,胃癌不会传染。 但是有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的家庭会发生一名以上的肿瘤患者?这种家族中肿瘤发生的相对聚集性并非传染所致,主要与遗传及共同的致癌因素有关。所谓传染,简单地说,就是某种疾病从一个人身上通过某种途径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 传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临床资料证明,癌症病人本身并不是传染源。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从胃癌病人身上取下的癌组织直接种植在另一个人身上,并不能成活生长。尽管目前认为某些癌症的发生与某些病毒有关,如:子、鼻咽癌、白血病,但至今还不能证实感染上某些病毒就一定地得某种癌症的说法。 在日常生活中,要认真做好胃癌的相关预防工作。如按时进食,避免;食物不能过烫,进食不宜过快;不饮烈酒,不抽烟;避免进食粗糙食物; 少吃或不吃腌制及熏制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牛奶等。还有就是长期食用霉变粮食、过多摄入食盐等都可增加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大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必担心胃癌会传染。
您知道胃癌会传染吗?
胃癌不会像其他病菌一样,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即使发生性关系,也不会通过性途径传染给另一人。 只是因为胃癌的发病因素和饮食习惯及饮食偏好(如高盐,食物太烫等)等相关,一起生活的人在饮食上比较相似或相同,因此有些人被诊断有胃癌后发现一起生活的人也有胃癌,就得出了胃癌有传染性的结论。 目前为止,还没有权威机构证实胃癌会有传染性。原因很简单,癌症不是传染病,它不能把致癌基因通过什么途径传入到他人体内从而引发癌症。即使把癌细胞植入到其他人体内,它也无法存活。因为对自己而言,他人的癌细胞就是一种异物,机体可以通过强大的免疫排异能力,将他人的癌细胞杀死。 因此可以绝对的讲,胃癌不会传染最简单的道理是肿瘤不是传染病,它不能把致癌基因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他人身体内而引发肿瘤,即使把肿瘤细胞移植在他人体内也是难以成活的,因为存在着排异反应。有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的家庭会发生一名以上的肿瘤患者?这种家族中肿瘤发生的相对聚集性并非传染所致,主要与遗传及共同的致癌因素有关。所谓传染,简单地说,就是某种疾病从一个人身上通过某种途径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传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 临床资料证明,癌症病人本身并不是传染源。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从癌症病人身上取下的癌组织直接种植在另一个人身上,并不能成活生长。尽管目前认为某些癌症的发生与某些病毒有关,如:子宫颈癌、鼻咽癌、白血病,但至今还不能证实感染上某些病毒就一定地得某种癌症的说法。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有关于胃癌是否会传染的一些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胃癌会传染吗?
胃癌会传染吗?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饮食生活越来越不规律,这导致胃病患者急剧增加,胃癌的发病率更是逐年升高。随着胃癌患者的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起这样一种疾病的存在。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以西北最高、东北及内蒙古次之、华东及沿海又次之、中南及西南最低,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胃癌的出现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其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精神因素等有关,也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手术后残胃,以及长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胃癌发病的普遍,人们不禁会问道:胃癌会传染吗?
在胃癌的发病上,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专家指出胃癌不会像其他病菌一样,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即使发生性关系,也不会通过性途径传染给另一人。原因很简单,癌症不是传染病,它不能把致癌基因通过什么途径传入到他人体内从而引发癌症。即使把癌细胞植入到其他人体内,它也无法存活。因为对自己而言,他人的癌细胞就是一种异物,机体可以通过强大的免疫排异能力,将他人的癌细胞杀死。因此可以绝对的讲,胃癌不会传染最简单的道理是肿瘤不是传染病,它不能把致癌基因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他人身体内而引发肿瘤,即使把肿瘤细胞移植在他人体内也是难以成活的,因为存在着排异反应。
胃癌竟然也会传染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饮食生活越来越不规律,这导致胃病患者急剧增加,胃癌的发病率更是逐年升高。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以西北最高、东北及内蒙古次之、华东及沿海又次之、中南及西南最低,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胃癌确实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其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精神因素等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手术后残胃,以及长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胃癌发病的普遍,人们不禁会问道:胃癌传染吗?
专家指出胃癌不会像其他病菌一样,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即使发生性关系,也不会通过性途径传染给另一人。原因很简单,癌症不是传染病,它不能把致癌基因通过什么途径传入到他人体内从而引发癌症。即使把癌细胞植入到其他人体内,它也无法存活。因为对自己而言,他人的癌细胞就是一种异物,机体可以通过强大的免疫排异能力,将他人的癌细胞杀死。因此可以绝对的讲,胃癌不会传染最简单的道理是肿瘤不是传染病,它不能把致癌基因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他人身体内而引发肿瘤,即使把肿瘤细胞移植在他人体内也是难以成活的,因为存在着排异反应。
但是,有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的家庭会发生一名以上的肿瘤患者?这种家族中肿瘤发生的相对聚集性并非传染所致,主要与遗传及共同的致癌因素有关。所谓传染,简单地说,就是某种疾病从一个人身上通过某种途径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
关于胃癌传染吗?我们首先要知道传染的条件。传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临床资料证明,癌症病人本身并不是传染源。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从癌症病人身上取下的癌组织直接种植在另一个人身上,并不能成活生长。尽管目前认为某些癌症的发生与某些病毒有关,如:子宫颈癌、鼻咽癌、白血病,但至今还不能证实感染上某些病毒就一定地得某种癌症的说法。
另外,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会引发胃癌:
近年普遍认为与胃癌发病有关。1994年WHO已将其列为第一类胃癌危险因子。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胃癌发病率与HP感染率呈正相关,HP感染者胃癌危险性较非感染者增高6倍。同时发现胃癌高发区,HP感染年龄提前。我国兰州10岁以下儿童感染率已达40%~50%,福建长乐市5岁以下儿童竟达50%,明显高于低发区。在正常胃黏膜中很少能分离到幽门螺杆菌,而随胃黏膜病变加重,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增高;测定胃癌病人的血清,发现其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胃癌的危险因素。HP参与胃癌的发生,其机制是多方面的。HP本身的代谢可以产生一些毒性物质,如尿素、磷脂酶等,这些物质可以降低局部环境的酸性并导致上皮细胞损伤,产生慢性;另外HP感染造成胃黏膜,使氧自由基增多及多种细胞因子释放,导致DNA损伤及细胞凋亡。多项研究表明HP感染者其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高。细胞凋亡刺激上皮细胞增殖或导致胃黏膜萎缩,是胃癌发生的主要环节。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各家报道不一,除与检查方法和抽样人群不同有关外可能尚与胃癌的病期、病理类型、病变部位有关。Asaka等发现早期胃癌HP阳性者为9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也高于晚期胃癌患者。
以上就是有关胃癌的一些知识。专家提示:如果您的身体健康出现了疾病的症状,千万不要耽误诊断,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
相关疾病百科推荐
sunnyRy分享经验158
a5225407分享经验42
黑白天ran配分享经验39
师爷若水分享经验116
桃子分享经验31
桃子分享经验35
哦也75分享经验17
快宝宝皮蛋蛋分享经验3
陈筱刚分享经验13
薇儿aci分享经验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癌症治不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