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绞股蓝的用途代黄的用途

当前的位置:&&&&&&
(Rhizoma Dioscoreae Bulbiferae。)
问中医问病友快来参与讨论
功能主治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①《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②《纲目》:"凉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黄药,黄药根,木药子,大苦
【药用部位】
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
半干燥块茎含蔗糖约22.5%、还原糖0.69%、淀粉2.5%、皂甙、鞣质。还含黄独素B,CB,C)与薯蓣皂甙元。野生的含黄独素A,B,C。南京市售商品中不含薯蓣皂甙元但含一种熔点为285~288℃的结晶,含量0.2%。云南师宗样品含薯蓣皂甙元1.69%,楚雄、丽江、蒙自、车里之样品含量甚微。印度产黄独只含痕迹的皂甙,而巴西产的块茎含皂甙5.77%。
【功能主治】
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①《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②《纲目》:"凉血,降火,消虞,解毒。"③《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①治吐血不止:黄药子(万州者)一两,捣碎,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热服。(《圣济总录》黄药汤)②治吐血:真蒲黄,黄药子等分。用生麻油调,以舌舐之。(《百一选方》)③治鼻衄不止:黄药子一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阿胶汤调下。良久,以新汲水调生面一匙投之。(《圣济总录》黄药散)④治疮:黄药子四两,为末,以冷水调敷疮上,干而旋敷之。(《简要济众方》)⑤治天泡水疮:黄药子末搽之。(《濒湖集简方》)⑥治缩脚肠痈,干黄独一两,煎服。不可多用。(《浙江民间草药》)⑦治缠喉风,颐颔肿及胸膈有痰,汤水不下者:黄药子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汤下。吐出顽痰。(《扁鹊心书》黄药子散)⑧治热病、毒气攻咽喉肿痛:黄药一两,地龙一两(微炙),马牙消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以蜜水调下一钱。(《圣惠方》)⑨治瘿气:黄药子一斤,浸洗净,酒一斗浸之。每日早晚常服一盏。忌一切毒物及不得喜怒。(《斗门方》)⑩降气治胃痛:黄药(炒过)、陈皮、苍术、金钱草各二钱,土青木香一钱五分。研粉服或煎服。(《浙江民间草药》)⑾治鱼口,腰膝疼痛:黄独根五至八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⑿治睾丸炎:黄独根三至五钱,猪瘦肉四两。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⒀治扭伤:黄独根、七叶一枝花(均鲜用)各等量,捣烂外敷。(《江西草药》)⒁治腹泻:黄药子研末,每次一钱,开水吞服。(《贵州草药》)⒂治疝气、甲状腺肿、化脓性炎症:黄药子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⒃治瘰疬:黄独鲜块茎二至三两,鸭蛋1枚。水煎,调些酒服。(《福建中草药》)⒄治百日咳。黄药子三至五钱。冰糖为引,水煎分三至五次服。(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
①治疗甲状腺肿对各种类型的甲状腺肿,均有一定效果。制剂用量各地不尽相同,观察对象亦有差异。㈠用黄药子半斤,水煎2次,滤液混合,再加白酒400毫升(不加亦有效),共成2400毫升.每次5毫升,每日2次,饭后服。或将黄药子研粉,每日3分,分服或顿服。10天为一疗程,停药3~5日再行第二、三疗程。治疗Ⅰ~Ⅳ度的地方性甲状腺肿127例,服药月余后,全部患者颈围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治愈率为67.8%。㈡用未经炮制的黄药子炖服,每日5钱,连服5~8周。观察25例甲状腺腺瘤,治疗后3例腺瘤完全消失,17例肿物显著缩小,1例停药后复发,但再次治疗,仍有效果。部分病例服药后诉口干。㈢黄药子漫酒(每升浸液含生药200克),每日100毫升分3~4次服。一般腺瘤总量用至2升左右即足,腺癌应服3个月以上。治疗甲状腺腺瘤7例,甲状腺癌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性质不明的甲状腺肿2例,除3例无效外,其余均消退一半以上(平均颈围直径缩小25%以上),其中6例消退80%以上或完全消失。副反应:2例有消化道反应,恶心严重,影响服药;2例因肝细胞损害出现黄疸,多因剂量过大所致。故服药总量达3升时应停服10天,并检查肝功能情况,若出现黄疸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认为黄药子酒对甲状腺瘤似能部分代替手术摘除,对于甲状腺癌,配合手术治疗,可提高疗效。㈣将黄药子制成流浸膏,每日3~6毫升(每3毫升相当于原生药1钱),分3次于食后服。治疗甲状腺中毒症26例,4例临床症状于用药后2~3天消失。21例平均于用药后4~6天显著进步,1例无效。大部分病例基础代谢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颈围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各地经验均证明,疗效与年龄、病程有关。年龄较轻、病程较短的,疗效较好。②治疗百日咳取鲜黄独根块或果实3~5钱(3~5岁小儿用量),加冰糖3钱炖服。日服1剂,治疗50余例均痊愈。另有用黄药子果(切片)3~5钱,加水400毫升,冰糖适量炖服,每日2次,用于镇咳有良好效果。观察78例咳嗽患者,痊愈69例。好转7例,无效2例。一般服药1~2天即可奏效,顽固性干咳可连服4天。对炎症明显的咳嗽患者,宜酌情加用抗感染药。。③治疗食道癌、胃癌取黄药子10两,以62度白酒浸泡。日服浸液50~100毫升。分数次服。治疗食道癌及其他消化系统癌症28例,用药后18例自觉症状基本好转,其余亦明显好转。个别服药酒后,发现对肝脏有不良影响。又报道以黄药子针剂治疗食道癌、胃癌23例,对控制症状、改善病情有一定效果。
《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服,痈疽发时不{肿、不渴、色淡、脾胃作泄者,此为阴症,当以内补为急,解毒次之,药子之类宜少服,止可外敷。"
黄药,黄药根,木药子,大苦
【药用部位】
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
半干燥块茎含蔗糖约22.5%、还原糖0.69%、淀粉2.5%、皂甙、鞣质。还含黄独素B,CB,C)与薯蓣皂甙元。野生的含黄独素A,B,C。南京市售商品中不含薯蓣皂甙元但含一种熔点为285~288℃的结晶,含量0.2%。云南师宗样品含薯蓣皂甙元1.69%,楚雄、丽江、蒙自、车里之样品含量甚微。印度产黄独只含痕迹的皂甙,而巴西产的块茎含皂甙5.77%。
【功能主治】
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①《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②《纲目》:"凉血,降火,消虞,解毒。"③《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①治吐血不止:黄药子(万州者)一两,捣碎,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热服。(《圣济总录》黄药汤)②治吐血:真蒲黄,黄药子等分。用生麻油调,以舌舐之。(《百一选方》)③治鼻衄不止:黄药子一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阿胶汤调下。良久,以新汲水调生面一匙投之。(《圣济总录》黄药散)④治疮:黄药子四两,为末,以冷水调敷疮上,干而旋敷之。(《简要济众方》)⑤治天泡水疮:黄药子末搽之。(《濒湖集简方》)⑥治缩脚肠痈,干黄独一两,煎服。不可多用。(《浙江民间草药》)⑦治缠喉风,颐颔肿及胸膈有痰,汤水不下者:黄药子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汤下。吐出顽痰。(《扁鹊心书》黄药子散)⑧治热病、毒气攻咽喉肿痛:黄药一两,地龙一两(微炙),马牙消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以蜜水调下一钱。(《圣惠方》)⑨治瘿气:黄药子一斤,浸洗净,酒一斗浸之。每日早晚常服一盏。忌一切毒物及不得喜怒。(《斗门方》)⑩降气治胃痛:黄药(炒过)、陈皮、苍术、金钱草各二钱,土青木香一钱五分。研粉服或煎服。(《浙江民间草药》)⑾治鱼口,腰膝疼痛:黄独根五至八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⑿治睾丸炎:黄独根三至五钱,猪瘦肉四两。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⒀治扭伤:黄独根、七叶一枝花(均鲜用)各等量,捣烂外敷。(《江西草药》)⒁治腹泻:黄药子研末,每次一钱,开水吞服。(《贵州草药》)⒂治疝气、甲状腺肿、化脓性炎症:黄药子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⒃治瘰疬:黄独鲜块茎二至三两,鸭蛋1枚。水煎,调些酒服。(《福建中草药》)⒄治百日咳。黄药子三至五钱。冰糖为引,水煎分三至五次服。(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
①治疗甲状腺肿对各种类型的甲状腺肿,均有一定效果。制剂用量各地不尽相同,观察对象亦有差异。㈠用黄药子半斤,水煎2次,滤液混合,再加白酒400毫升(不加亦有效),共成2400毫升.每次5毫升,每日2次,饭后服。或将黄药子研粉,每日3分,分服或顿服。10天为一疗程,停药3~5日再行第二、三疗程。治疗Ⅰ~Ⅳ度的地方性甲状腺肿127例,服药月余后,全部患者颈围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治愈率为67.8%。㈡用未经炮制的黄药子炖服,每日5钱,连服5~8周。观察25例甲状腺腺瘤,治疗后3例腺瘤完全消失,17例肿物显著缩小,1例停药后复发,但再次治疗,仍有效果。部分病例服药后诉口干。㈢黄药子漫酒(每升浸液含生药200克),每日100毫升分3~4次服。一般腺瘤总量用至2升左右即足,腺癌应服3个月以上。治疗甲状腺腺瘤7例,甲状腺癌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性质不明的甲状腺肿2例,除3例无效外,其余均消退一半以上(平均颈围直径缩小25%以上),其中6例消退80%以上或完全消失。副反应:2例有消化道反应,恶心严重,影响服药;2例因肝细胞损害出现黄疸,多因剂量过大所致。故服药总量达3升时应停服10天,并检查肝功能情况,若出现黄疸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认为黄药子酒对甲状腺瘤似能部分代替手术摘除,对于甲状腺癌,配合手术治疗,可提高疗效。㈣将黄药子制成流浸膏,每日3~6毫升(每3毫升相当于原生药1钱),分3次于食后服。治疗甲状腺中毒症26例,4例临床症状于用药后2~3天消失。21例平均于用药后4~6天显著进步,1例无效。大部分病例基础代谢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颈围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各地经验均证明,疗效与年龄、病程有关。年龄较轻、病程较短的,疗效较好。②治疗百日咳取鲜黄独根块或果实3~5钱(3~5岁小儿用量),加冰糖3钱炖服。日服1剂,治疗50余例均痊愈。另有用黄药子果(切片)3~5钱,加水400毫升,冰糖适量炖服,每日2次,用于镇咳有良好效果。观察78例咳嗽患者,痊愈69例。好转7例,无效2例。一般服药1~2天即可奏效,顽固性干咳可连服4天。对炎症明显的咳嗽患者,宜酌情加用抗感染药。。③治疗食道癌、胃癌取黄药子10两,以62度白酒浸泡。日服浸液50~100毫升。分数次服。治疗食道癌及其他消化系统癌症28例,用药后18例自觉症状基本好转,其余亦明显好转。个别服药酒后,发现对肝脏有不良影响。又报道以黄药子针剂治疗食道癌、胃癌23例,对控制症状、改善病情有一定效果。
《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服,痈疽发时不{肿、不渴、色淡、脾胃作泄者,此为阴症,当以内补为急,解毒次之,药子之类宜少服,止可外敷。"
含有黄药子的中成药
黄药子同类药品
关注或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公众号:39药品通
联系邮箱:ypk@mail.39.net
合作电话:020-(媒体&市场合作)
掌上用药查询、预约挂号、问医生,随时与万千病友交流。
更多药品信息扫描二维码查看中药大黄是什么作用,
中药大黄是什么作用,
中药大黄是什么作用,用量是多少?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中医科
&&已帮助用户:10493
问题分析: 你好,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热毒疮疡,烧烫伤,瘀血,黄疸,淋症,等疾病,药理研究证明具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胆固醇等作用意见建议:意见建议:
建议遵照医嘱对症用药,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19962
问题分析: 大黄主要是清热解毒、通便的作用,可以治疗肝胆湿热证。一般用6G
问请问中药大黄和枸杞,红枣泡水喝有排毒养颜?
职称:医师
专长:舌骨骨折,舌扁桃体炎,前牙深覆盖
&&已帮助用户:42843
病情分析: 你好,应该会有作用的。大黄有泻下排毒的作用,枸杞、大枣能补血养阴。应该会有作用的。意见建议:平时注意饮水的量,然后注意休息,多吃水果蔬菜,保证良好的睡眠也有助于养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问这些中药用量是多少?有副作用吗
职称:医师
专长:小儿哮喘、儿童血液、免疫性疾病
&&已帮助用户:205877
指导意见:你好,每个人的用药是不一样的,需要结合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问请问中药大黄和枸杞,红枣泡水喝有排毒养颜?
职称:医师
专长:舌骨骨折,舌扁桃体炎,前牙深覆盖
&&已帮助用户:42843
病情分析: 你好,应该会有作用的。大黄有泻下排毒的作用,枸杞、大枣能补血养阴。应该会有作用的。意见建议:平时注意饮水的量,然后注意休息,多吃水果蔬菜,保证良好的睡眠也有助于养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问生大黄用法用量。
职称:医师
专长:肿瘤血液病、胃炎、癌症、月经病
&&已帮助用户:2969
病情分析: 你好,对于生大黄用量没有严格的应用剂量,但是一般单用最好不要超过30g,否则容易引起腹泻、急性肠胃炎意见建议:注意不要经常应用生大黄,容易造成慢性肠胃炎,同时注意应用期间不要食用刺激性食物
问大黄的用法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风湿骨病、腰腿疾病
&&已帮助用户:123887
你好,一般的情况大黄的药物可以泡水喝的,对于有火热引起的便秘的情况是可以采用的。如三克左右。
问大黄片小儿用量是多少
职称:医师
专长:外科、骨折
&&已帮助用户:81423
指导意见:你好,这个根据你体重来算,如果是小儿大黄,一次1—3片,一日3次,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各种莫名的病症都找上了门,严重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社会的进展,这种良性的作息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很多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学习啦【食材知识】 编辑:冠墩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的合称,也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大黄的,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大黄的功效和作用
  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瘀阻、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除湿功效,用于壅滞之黄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热淋、石淋如八正散。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大叶性、急性胆道感染、急性、急性、急性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道出血、咽、牙龈脓肿、、、、带状疱疹等。
  大黄的药材品类
  药典规定人品大黄应来自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药用大黄(Rheum offcinale Bail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的干燥根和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1] 。商品有两类:一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长约6~17厘米,直径约3~10厘米;外皮巳除去或有少量残留,外表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理,俗称锦纹(系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形星点,一端常有绳孔。
  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显颗粒性(习称高粱碴),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圈环状,并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亦称锦纹。
  气特殊,味苦而微涩。
  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
  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
  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
  二铨水大黄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甚明显,断面星点亦排成圈环状,其它与西宁大黄相似。
  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
  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
  ②南大黄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
  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
  多横切成段,一端稍大,形如马蹄,少数亦呈圆锥形或腰鼓形,长约6~12厘米,直径约5~8厘米,栓皮已除去,表面黄棕色或黄色,有微弯曲的棕色线纹(锦纹)。
  横断面黄褐色,多空隙,星点较大,排列不规则,质较疏松,富纤维性。
  气味较弱。
  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
  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
  以上各种大黄,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
  大黄的民间
  1.从前有个黄姓郎中,承袭祖业擅长采挖黄连、黄耆、黄精、黄芩、黄根这五种药材为人治病,被誉为&五黄先生&。每到三月,郎中便进山采药,为此常借宿在山上农户马峻家中,至秋末方才离开。马峻一家三口对他善待有加,久而久之便与马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有一年马家遭了火灾,房子财物被烧光,马峻妻子被烧死,剩下爷儿俩伤心地住山洞去了。郎中费了很大气力才找到父子俩,他对马峻说:&你带着孩子跟我采药吧!&于是他们终日相伴,以采药、卖药、治病为生。渐渐地,不识药性的马峻也熟悉了五黄药,有时郎中不在家,他偶尔学着为人治病。
  有一年夏天,一位孕妇身体虚弱,骨瘦面黄,因泻肚子来求医。恰巧郎中不在,马峻把治泻的黄连错给成了泻火通便的黄根,结果孕妇服后大泻不止,差点没命,胎儿也死了。这事被告到县衙,县老爷立刻命人捉拿马峻,要以庸医害人治其罪。这时,郎中赶忙跪在堂前,恳求县老爷判自己的罪,说马峻是跟他学的医;而马峻心里更是难过,自愿领罪受罚。这样一来,县老爷反而十分敬佩他俩的情谊,想想这五黄先生也素有声名,而孕妇身体羸弱,也短,就责罚两人赔孕妇家一些银两,把他们放了。不过县老爷最后对郎中说:&你那五黄药的&黄根&既然比其它四样药厉害,应该改个名儿,免得日后混淆再惹祸。&郎中深深点头,回家便把黄根改叫&大黄&,以便区别,后来这名字就渐渐地传开了。
  2.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汉学家们根据中国《二十五史》写出了「大黄史」,列出它们在各个朝代的。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黄由中国和俄国传入欧洲,并成为食用植物。十八世纪末,缅因州的一名种菜农民把大黄的种籽由欧洲带来北美。
本文已影响 人
[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6485人看了觉得好
4796人看了觉得好
13740人看了觉得好
【食材知识】图文推荐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也就是金钱草,味甘、微苦,性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祛风散寒。治感冒咳嗽,头痛身疼,腹泻
熬药,主要是看什么药,有什么作用,比如说,治疗感冒的药,一般第一遍的作用最好,没必要熬三遍,要是和解作用的药则应该三遍,一般长时间的病的药,熬三遍,放一起分三次...
消积,杀虫,消症散痞。用于肉食积滞,瘀血症瘕,腹中痞块,虫积腹痛。
1.肉食积滞证
本品有消...
风寒湿痹,肢软麻木。本品辛散、苦燥、温通,能袪风湿,入肝尤善通经络。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屈伸不利,可功效与作用 1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痹,...
大家还关注您的位置:
> 中药大全:竹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大全:竹黄的功效与作用
摘要:竹黄主治:治热病神昏谵妄,中风痰迷不语,小儿惊风抽搐
  本品为不规则多角形的块状或片状物,表面乳白色、灰白色或灰蓝色相杂。质轻,松脆,易破碎
  拼音:ZhuHuang
  其它名称:天竺黄、天竹黄
  学名:BambusatextilisMc-Clure
  分类: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
  药用部位:块状物质
  主产地:主产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采收:冬季采收
  加工:砍取竹秆,剖取竹黄,晾干
  化学成份:含氢氧化钾1.1%,硅质9%等
  性味归经:甘,寒。入心、肝经
  功能:清热豁,凉心定惊
  主治:治热病神昏谵妄,痰迷不语,小儿惊风抽搐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中药大全: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相关标签&: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绞股蓝的用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