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三叉神经上缘可见细小症状血管压迫。求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与治疗--健康频道
主流媒体 龙江门户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ITN )是一种最常见的面部疼痛综合征。其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五,4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高,占75%~85%。女性多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
  1、临床表现
  发作时局限于一侧面部的短暂性、剧烈的疼痛,犹如电击、刀割样,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发作前可有明确诱因,如刷牙、说活、吃饭、触摸等。可有“扳机点”,即触及面部或口腔内的某一点后,迅速引起同侧面部的放射状疼痛。常常误认为牙痛,治疗后症状不缓解。随着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加重,疼痛可呈持续性。
  2、诊断
  主要根据症状确诊,此外,需行头部MRI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如听神经瘤等。
  3、病因
  目前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还未完全明确,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学说,如中枢病变学说和周围病变学说,还发现可能与免疫和生化因素密切相关,但是这些学说都不能很好的解释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因而未得到广泛共识。直到1967年Jannetta教授通过解剖学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三叉神经痛患者存在桥脑旁微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敏感区的现象,并由此提出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压迫学说(micro- vascular conflict, MVC)或神经压触学说(neurovascular conflict, NVC)。随着现代微创神经外科的发展和医学影像学的运用,这医学说被国内外绝大多数学者接受,认为在排除其他可造成神经损伤的因素后微血管压迫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
  4、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繁多,主要有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这类药物均是抗癫痫药物,主要作用于中脑网状结构、丘脑系统,能抑制三叉神经脊束至丘脑的病理性多元神经反射,并降低细胞膜的兴奋性,抑制病理性放电。主要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眩晕、嗜睡、复视、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等,其它如情绪不稳定、流涎、重度和距离判断力下降等,老年人偶见短暂性精神错乱,停药后可消失。
  药物治疗虽然简单易行,但毒副作用却不能避免,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药物治疗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药物剂量需逐步加大,而疗效却逐渐减退,最终不能控制疼痛。因此,药物治疗只能是其它治疗方法的一种“前期准备”,起到暂时缓解疼痛和控制发作的目的,并不能从病因上治疗三叉神经痛。
  除药物治疗外,还有针灸疗法、药物注射三叉神经池或神经干、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γ刀治疗等,这些方法共同的优点为操作简单,较药物治疗疗效明显,适用于年老体弱、合并其它疾病而不能耐受手术者,但是其高复发率是其难以解决的弊病,患者往往需要多次注射,毒副作用大,部分患者遗留严重的面瘫症状。由于三叉神经的正常功能被破坏,患者出现患侧面部的感觉消失或面部麻木,最终病人因不能忍受而寻求手术治疗。
  这些方法对神经生理功能的破坏是不可逆性的,虽然解决了疼痛,但却是以丧失正常功能为代价的,从提高生活质量的角度来看,并不是绝佳的治疗方法。
  目前,唯一能够根治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就是微血管减压术(简称MVD)。MVD是1967年由Jannatta首次提出,以后Haines等对三叉神经与微血管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解剖学研究,发现存在桥脑旁微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病例中92.5%出现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将压迫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管”,常见的责任血管有:①小脑上动脉(55%),小脑上动脉可形成一向尾侧延伸的血管襻,与三叉神经入脑干处接触,主要压迫神经根的上方或上内方。②小脑前下动脉(30%),一般小脑前下动脉从下方压迫三叉神经,也可与小脑上动脉一起对三叉神经形成夹持压迫。③基底动脉,随年龄增长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底动脉可向两侧弯曲而压迫三叉神经根,一般多弯向较细小的椎动脉一侧。④其它少见的责任血管还有小脑后下动脉、变异血管(如永存性三叉动脉)、脑桥横静脉、外侧静脉及基底静脉丛等。责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动脉也可以是静脉。
  MVD手术的方法是在全麻下,于患侧耳后、发际内纵行5-6cm的直切口。
  显微镜下进入桥小脑角区后,对三叉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懈”开。
  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开,产生搏动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核的高兴奋性就会消失,恢复正常。
  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而正常的刺激不产生疼痛。
  MVD是唯一针对ITN的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并保持了神经的解剖学完整,因此绝大多数患者不仅能缓解疼痛,还可以保留正常的神经功能。而且部分患者还能消除血管压迫脑干所致的血压升高状态,达到根治高血压的目的。由于MVD具有止痛效果明显、复发率较低、非破坏性、副损伤少等优点,因此是目前治疗ITN的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除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外,其他所有ITN患者均适合MVD手术,而MVD也是唯一一种可以根治ITN、而不破坏正常神经功能的疗法,尤其对涉及三叉神经第一支而其他手术方法有导致角膜感觉减退危险的病人、较年轻的病人、顽固难治的病例更适合MVD治疗。最常见的MVD的并发症包括听力减退、复视、面部感觉减退等。但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
  目前,MVD是国内外绝大多数学者十分推崇并且广泛应用的治疗ITN的方法,因为它是唯一针对“病因“治疗ITN的方法。相比其它疗法,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在长期有效的解决疼痛的基础上,能够保留患者面部正常感觉,改变以往治疗后出现的面部麻木不适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广大患者愿意接受治疗。
  MVD手术不仅能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还可以用于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面抽)的治疗。
   来源:
    编辑:
【收藏本文】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为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三叉神经根及周围血管的断层影像解剖及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_NoRestriction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7|
上传日期: 02:44:1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三叉神经根及周围血管的断层影像解剖及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_NoRestriction.PDF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关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及随访研究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8:38:5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关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及随访研究.PDF
官方公共微信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复发率低、无后遗症
发布时间: 16:23
点击次数:
[导读]&综合各种疗法的优劣比较,“微血管减压术”是复发率最低、基本无后遗症的最佳选择……徐州中医咨询热线:2
  :患者刘老太已经年逾七旬,患三叉神经痛已长达8年。说起刘老太的求医经历,充满了坎坷与波折。发病初期,刘老太曾被疑为&牙痛&,多次拔牙治疗后无效。但是仍旧疼痛难忍怎么办,她尝试了针灸、理疗等方法均无效。再后来,医生为她做了三叉神经周围分支切断撕脱术,术后疼痛减轻,有所好转,但是半年后复发。两年前,刘老太到外地接受了半月神经节温控射频热凝毁损术,疼痛症状减轻,但出现半侧面部麻木的现象,吃饭时常咬破自己的颊粘膜、舌头。
  半年前,她的疼痛又一次复发。这次经过多方打听之下,她来到了为其检查后发现她三叉神经根部附近有血管走行,明确为微血管压迫造成三叉神经痛,决定采用&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为其解除痛苦。刘老太手术进展顺利,疼痛完全缓解,也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但原有半侧面部麻木不能恢复,是她坎坷的求医经历上留下的一个遗憾。
  症状多发为反复剧烈面部疼痛
  据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朱安凯主任介绍,三叉神经痛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可知多种原因可以导致三叉神经痛,如:血管压迫,多发硬化,肿瘤等。周围学说认为病变位于半月神经节到脑桥间部分,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压迫所致,其中细小的动脉或静脉血管压迫三叉神经为最常见因素。中枢学说认为三叉神经痛为一种感觉性癫痫样发作,异常放电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或脑干。
  发病人群多为成年及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三叉神经痛发作时表现为以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明显的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持续数秒或1~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患者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可诱发,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严重病例可因疼痛出现面肌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即痛性抽搐。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可为数日、数周或数月不等,缓解期如常人。大多数三叉神经痛患者主要表现因恐惧疼痛不敢洗脸、刷牙、进食,面部口腔卫生差、面色憔悴、情绪低落。因为,此病也被称为&天下第一痛&。
  综合多重疗法,微血管减压术或为最佳
  朱主任介绍说,治疗三叉神经痛目前有药物治疗、封闭治疗、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疗法、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但是综合各种疗法的优劣比较,&微血管减压术&是复发率最低、基本无后遗症的最佳选择。像案例中的刘老太太,她几乎尝试了所有的治疗方法,但是要么无效、要么很快复发,甚至还毁损了部分神经功能,造成了一辈子的遗憾,其实这都是可以避免的。
  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13天。手术时全身麻醉状态下,在患侧耳后作一个5cm左右的切口,颅骨开窗约2cm。通过手术显微镜的观察下,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制成的&垫棉&将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与三叉神经垫开,从而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破产生的疼痛感。整个手术在1-1.5小时内完成,对患者的神经和脑组织几乎无任何损伤,少数情况下因桥小脑角区粘连较重,手术时分离范围大而出现听力减退、面神经暂时性麻痹等并发症,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在2月内痊愈。
  市中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率先开展&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至今,已经为1200多例来自徐州地区及周边地区的患者解除了痛苦,并取得了良好的患者回馈效果。
  特邀专家:
  朱安凯 脑外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医学硕士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近二十年,曾参加上海江吉尧教授的颅脑损伤学习班,并先后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进修深造。曾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数篇。对颅脑损伤急救、脑出血、颅内肿瘤手术有丰富的经验,在功能神经外科领域和神经内窥镜技术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您可能还想看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三叉神经痛与血管压迫有什么关系?_三叉神经痛治疗的方法_滚动新闻
||||||||||||||
您所在的位置: >
> 三叉神经痛与血管压迫有什么关系?
  三叉神经痛(有时也称“脸痛”)与血管压迫有什么关系?据三叉神经痛(有时也称“脸痛”)专家介绍,关于血管压迫的部位,早期有研究者认为只有动脉压迫了三叉神经根的REZ区才引起TN,其后又有许多研究者指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REZ区以外也可引起疼痛;多支血管不同部位压迫三叉神经可能是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原因之一;不仅是动脉的搏动性压迫,静脉压迫及其他机械性压迫,如蛛网膜增厚粘连、硬脑膜及岩尖等的压迫均可促使TN的发作。这些观点丰富并进展了血管压迫学。  一、血管压迫程度分级:  根据手术中所见可将三叉神经受血管压迫分为:  一级,血管密切接触神经根,但没有在神经根上形成明显可见的压痕;  二级,神经根被血管推移和(或)神经根扭曲  ,血管在神经根上形成明显的凹痕推荐导读 >>   二、三叉神经痛(有时也称“脸痛”)常见的责任血管为:  1、小脑上动脉,于脑桥上缘由基底动脉末端发出,距离大脑后动脉根部1&2mm,有时与之共干。小脑上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伴行,绕大脑脚后行至小脑的上表面,两者之间有动眼神经穿过。小脑上动脉可形成一向尾侧延伸的血管襻,与三叉神经根部接触,主要压迫神经根的上方或上内方。  2、小脑前下动脉,自基底动脉下部发出,也可来源于椎动脉上部,位于三叉神经的下方,向后外方走行,越过Ⅵ、Ⅶ、Ⅷ颅神经的腹侧面,在绒球外上方形成血管襻,并于襻上发出迷路动脉。一般小脑前下动脉从下方压迫三叉神经,也可与小脑上动脉一起对三叉神经形成夹持压迫。  3、基底动脉,随年龄增长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底动脉可向两侧弯曲而压迫三叉神经根,一般多弯向较细小的椎动脉一侧。较为少见的责任血管有:小脑后下动脉、变异血管(如永存性三叉动脉)、脑桥横静脉、外侧静脉及基底静脉丛等。推荐导读 >>
作者:马克
温馨提示 >> 权威专家坐等你来咨询 健康问题因人而异,本文仅供参考,具体问题请咨询在线专家,针对您自身的问题,在线专家可以给出更加具体和个性化的解答,专家24小时在线等待为您答疑解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叉神经痛与血管压迫有什么关系?据三叉神经痛专家介绍,关于血管压迫的部位,早期有研究者认为只有动脉压迫了三叉神经根的REZ区才引起TN,其后又有许多研究者指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REZ区以外也可引起疼痛;多支血管...
三叉神经痛与血管压迫有什么关系?据三叉神经痛专家介绍,关于血管压迫的部位,早期有研究者认为只有动脉压迫了三叉神经根的REZ区才引起TN,其后又有许多研究者指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REZ区以外也可引起疼痛;多支血管...
三叉神经痛与血管压迫有什么关系?据三叉神经痛专家介绍,关于血管压迫的部位,早期有研究者认为只有动脉压迫了三叉神经根的REZ区才引起TN,其后又有许多研究者指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REZ区以外也可引起疼痛;多支血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青青岛国际传媒(山东新闻网络联盟)版权所有 Email:brand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小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