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虽千里不敢易也据渭水,此易与耳

  谢谢分享
  学习!  
  热帖里果然都是神人,腹黑的人都在这里呆着啊!
  楼主应该没怎么了解正史,三国演义很多不对的地方。  
  天猫双十一 促销大卖家清单-&服饰篇/read.php?id=30
  精彩,期待~  
  mark一个~  
  看好司马懿,
  490767
  有点意思,呵呵。。。司马懿也是我佩服的一个人物,顶!
  长寿很重要
  不过瘾,写的不够细腻。
  说不尽的司马懿。好文,拜读。
  @酒量犹豪人渐枯
09:50:58  说不尽的司马懿。好文,拜读。  -----------------------------  呀,豪哥也现身了,问好!  记得今晚9点来参加这次的话题吧,期待你的高见。:)
  也许二十来岁的司马懿曾经有一天梦见自己做了皇帝,楼主说他这个年龄就有"人主之心",在下实在不敢苟同,不过是后世的那些"卫道者"编排的罢了,我想如雄才大略如毛泽东主席这样的伟人,年轻时虽胸怀救国救民志向,也不会想他一定要做中国的最高领袖,至于以后他们做到了,也只是因为形势的发展,楼主主管意识较浓啊。  
  来啦,准点报时
  漫游来了吗
  油菜花
  支持漫游!
  @魔小皮
17:12:56  曹魏不是汉,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的,所以,司马氏能从内部夺得曹魏政权,这个才是关键。若是其他地方,甚至是孙刘一方,根本没有他成功的可能。曹魏集团是三国里成分最复杂的一块,各种势力都有,所以也最强大,除了曹氏和夏侯氏的还有一群和曹操铁出来的家族之外,其他的很多都是汉朝士族,这些人对曹魏也就是自保而已,曹魏也没有汉朝几百年的余威和正统,情势变更后当然不会那么忠于曹魏了。曹操之所以能控制汉,完全是因为......  -----------------------------  ~~~~
  不喜欢这种人
  @ni_in 314楼   不过瘾,写的不够细腻。  -----------------------------  从今天开始,进入正文,将以非常细腻的内容,展现司马懿腹黑的非常人生
  @xianmingzhe楼   也许二十来岁的司马懿曾经有一天梦见自己做了皇帝,楼主说他这个年龄就有"人主之心",在下实在不敢苟同,不过是后世的那些"卫道者"编排的罢了,我想如雄才大略如毛泽东主席这样的伟人,年轻时虽胸怀救国救民志向,也不会想他一定要做中国的最高领袖,至于以后他们做到了,也只是因为形势的发展,楼主主管意识较浓啊。  -----------------------------  说他有“人主之心”,其实和说你有人主之心,没什么两样。有的人志向高远,有的人随遇而安。说他有“人主之心”,并没有多么夸张。有人主之心,并不等于真的能当上人主。志大才疏者比比皆是
  @__花无心__ 316楼   @酒量犹豪人渐枯
09:50:58  说不尽的司马懿。好文,拜读。  -------------------------------  呀,豪哥也现身了,问好!  记得今晚9点来参加这次的话题吧,期待你的高见。:)  -----------------------------  酒豪也忙
  每天顶一下 支持下楼主 拍个砖 顺便打个广告 欢迎各位历史爱好者加入 明鉴映古历史群 群号:
嘿嘿 美女优先哦
欢迎大家  
  司马懿腹黑的非常人生  一 士族崛起  中国历史上,大凡有点名气的,莫不追述其祖于三皇,稽考其宗于五帝。今天这个非常人生的主角司马懿,自然也免不了俗,儿孙们都建立了晋王朝,给自己找个光鲜的祖宗实在不算啥事。且不论真假,史书上就是如下这般记载的,有必要交代一下。  所谓《晋书》者,就是站在西晋帝王宗室的角度,描述西晋帝王的故事。其他史籍中介绍司马懿人生的资料也很多,诸如《资治通鉴》《三国志》等。其中《晋书》就记载司马懿先祖出自远古帝王高阳之子重黎,是祝融氏的夏官,历唐、虞、夏、商,世代都担任这个官职。到了周朝,夏官的职称变成了司马。  其后司马家有个叫程柏休父的祖先,在周宣王时,因为以司马之职带兵,平息了徐方发生的叛乱,被赐以官族,因此才以司马做为姓氏。  司马懿的先祖有一名叫司马仰的,赵地反秦将领,与诸侯兵一起伐秦。秦朝灭亡后,被项羽立为殷王,定都河内(今河北怀县)。汉代时,河内之地划为郡,司马家的子孙就在此地繁衍生息。  自司马仰之后又历经八世,又出现了一位名人,就是征西将军司马钧,字叔平。东汉安帝二年(公元95年),司马钧任左冯翊征讨先零羌,与其同僚右扶风仲光发生矛盾。在之后的行动中,仲光率兵深入,被敌人伏击,司马钧因为赌气没有出兵营救,致使仲光和其他将领和士兵兵败战死。之后司马钧因为此事被定罪入狱,并在狱中自杀。  司马钧生豫章太守司马量,字公度。司马量生颍川太守司马俊,字元异。司马俊生京兆尹司马防,字建公。司马懿就是司马防的第二个儿子。
  二. 高材迟足  非常之人,不是出生时满屋芳香后院发光,就是从小机巧乖张,孩童游戏已显非同寻常。那大耳贼刘备自小就会指着门前的大桑树当自己的帝王车盖,曹操施耍奸猾成功蒙骗其叔父。司马懿小的时候做事也是常常出其不意,聪明好学,谋略宏大,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不是那些史书一定要“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而是史书中的非常之人大都天赋秉异,除了好学一般人能做到之外,其他的资质简直就是上天神授,原始配置。  虽然史书这样记载的结果是,有人认为这类记载纯粹是给封建帝王脸上贴金,把封建帝王对人民的统治说成是顺应天命,是写史的人对帝王统治的合法化。  客观地说,就是在帝王的授意下,或者文人特别是记史的专业人员的主动情愿下,把封建王朝的统治说成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目的就是要让芸芸众生俯首帖耳以示臣服,实现天下大定、统一大同、偃文休武,老老实实地维护稳定局面。  如此美化的情况下,你还要不服一统,横起兵端,连韩信都不足以呈其能,吴楚之叛又能成功几何?  不过,汉末大乱之时,司马懿还是有忧天下之心的,算是个有志青年,没事就学陈胜缀耕垅亩,常常慨然长叹,盘算着鸿鹄将怎样一展其翅。  那时候知人识面者高手众多,易经相术民间广布。你这个人怎么样,在古代的那些相术高手眼里,几乎如同光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呢,一看一个准。南阳太守同郡叫杨俊的人,善于识人,见到司马懿后,虽然当时司马懿也仅仅达到弱冠之龄,就能看出此人是个非常之器。  时任尚书的清河崔琰,德高望重,仪表堂堂,与司马懿的长兄司马朗为友,也曾对司马朗说:“你这位弟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你肯定远不如你弟弟了。”   是金子就会闪光,是银子就得称量。但凡成大事者,周围莫不聚集了众多人才中的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司马懿却没有这么幸运,他本来是个拉拢人才的人主,在高材疾足者已经先登的汉末时代,他只好成为被人拉拢的对象。  曹操挖空汉室,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对人才的重视,比“天下无贼”中葛优对人才的认识深刻多了。你看,当时已经成为工业部长级别的大官司空曹操,听闻司马懿有才干,主动给司马懿授予官职,无须组织考察,也不要民主选举。  司马懿呢,他脑子里肯定也没少琢磨,至少他想到过汉初蒯通说过的一句话,“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的道理,只恨自己生不逢时,高材疾足者象袁绍、曹操、刘备、孙权、刘表等辈早已大把有人了。  司马懿知道汉运方微,还真不想为曹氏卖命,这时候的司马懿对事实还没有看清,对曹操将来的运势也不太认同,他要有一番自己的做为,不想成为被人拉拢的人才对象,便装作患有风痹病,不能起居。  各位看官,这才是司马懿的处女装。这两个狡诈之徒强强初次对抗,足显魏晋今后的走向。曹操深夜秘密派出一名刺客刺探司马懿的动静,刺客拿刀照司马懿的脖子砍去,司马懿都不为所动,诈术之深,曹操竟被蒙混过关。  曹操当上汉丞相之后,又给司马懿授予一个文学掾的官职,告诉颁布诏书的人说:“若复盘桓,便收之。”就是说你若再装病,迁延不来赴任,我就派人去抓你了啊。司马懿害怕了,只得来上任。司马懿自己想总揽人才,一匡天下都不可能了,曹操把他捆绑到曹魏征服天下的战车上了。  既然不能成为人主,就朝人主的命根子下手。司马懿瞄上了曹阿瞒的子嗣曹丕。这可不是我主动的啊,阿瞒兄弟!你只不过比偶早出山一步,就把我当你的手下,岂不知偶司马懿的装逼技术和你阿瞒的欺瞒技术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材啊!不要怪偶下手的准确性,不朝你的命根子下手,如何才能张显偶狡猾的人生。  一般情况下,孩子们是好糊弄的。司马懿专门接近曹操的世子曹丕,与之交友,打得火热,到处游玩,陪太子高兴。后来官位逐渐上升,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
  zhichi manyou
  瘾  
  膜拜的人物
  淘宝:海宁皮具店
  三. 初谋未际  现在我们开始讲司马懿的“装天真”生涯。司马懿被曹操招在旗下之后,有一次跟着曹操讨伐张鲁。盘踞汉中的张鲁,本是留侯张良的十世孙,祖孙三代靠传播五斗米道教化人民,搞了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  曹操才成功攻取东川,司马懿开始发挥他的宏大谋略,对曹操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  初次天真献计,本也合乎道理。刘备刚刚迫使刘璋投降,根基不稳,据蜀人说,曹操攻取汉中之后,“蜀中一日数十惊,守将虽斩之而不能安也”,可见刘备势力当时也惊恐万分,生怕曹操得陇望蜀,司马懿的建议,可谓替曹操顺便消灭刘备抓住了大好时机,可曹操并没有买司马懿的帐,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于是没有听从司马懿攻取西川的建议,不是曹操不进取,而是后方不足够稳,一旦深入蜀地,许昌城中有变,则鞭长莫及了。为什么说把司马懿的这次献计叫装天真呢?  就如同在公司里一样,如果对公司的扩展无计可施,那做为老板的手下,就会显得无能。至于扩展谋略实施之后出现潜在的危险,做为打工的就不用操心了。司马懿能人一枚,不是不知道,需要的是在正确的时间提出正确的建议。
  司马懿第二次装天真,纯粹是言不由衷,是在跟随曹操讨伐东吴孙权,战胜而归之后。当时孙权遣使乞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  这个时候,应该是刘备拥有两川之地和荆襄九郡,势力颇大,雄心壮志,亟待回复汉室,吞吴灭魏之时。  曹操说:“此兒欲踞吾著炉炭上邪!” 曹操认为这是孙权想让自己代汉称帝,转嫁矛盾,把曹魏放到炉子上烤。  而司马懿则回答说:“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 马屁拍得啪啪响,居然以天人之意让曹操享受孙权称臣的喜悦。  司马懿的意思是,汉朝衰微,而曹操拥有天下绝大部分,仍然以臣属事汉。孙权称臣,也反映了天意,希望曹操象虞夏殷商周一样不要太过谦让了,要畏惧上天安排的命运。  魏国建立之后,这里所建的魏国,其实就是汉朝给曹操一个封号的意思。司马懿的装天真努力终于得到回报,不仅打消了曹操的疑忌,还如愿所称地把手伸向了曹操的子嗣,司马懿被封为太子中庶子,就是给太子当秘书的那么个职位。太子曹丕和司马懿每次商量大事,司马懿总有奇策出来,太子曹丕因此非常倚重司马懿。  司马懿当时与陈群、吴质、硃乐等人号称四友,算是比较牛逼的能人了。
  来看看
  四. 知国善任  一旦初步目标达到后,司马懿从装天真版本升级到装象版本,增添了很多新功能,以此证明牛人不是白当的。司马懿升官当上了军司马,就是参谋的职位。于是给曹操献计说:“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  萁子当年献计的时候,都是以粮食为主要议题。现在天下老白姓差不多有20余万根本没有从事耕种,这不是具有远略谋国的办法。虽然现在不能息兵偃戈,但让军民从事农业发展才是正事。  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振动军队务农积谷,一时间国用丰赡。  司马懿又给曹操上书,说镇守荆州的刺史胡修,娇淫粗暴,而南乡太守傅方也是个骄奢荒淫之徒,不能让他们执掌镇边之任。曹操没有听司马懿的话,也不去对这两个守将加以考察。  当时,蜀国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攻伐曹境,曹仁苦苦抵御,死守樊城。曹操派遣于禁率领七路大军,解救樊城之围,也被关羽放水淹没,拼死抵抗的大将庞德也被关羽所杀,那两名边关守将果然背叛曹操,投降关羽。  当时汉帝所在地许昌,即今天的许昌市东15公里处的张番乡古城村,而南边关羽的兵锋正盛。  曹操觉得这个地方离关羽太近,在关羽的打击范围之内,想把都城迁移到黄河以北去。司马懿提出建议,说“于禁七军被水淹没,并非因为战守的缘故,对于国家大计并没有多大损失。这样就要迁都,就是向敌人示弱,而且帝都一迁,淮河汉水流域的老百姓就不安定了。孙权和刘备,表面上亲密,实际上隔阂颇深。关羽志满意得,孙权必不高兴。可向孙权发出诏命,叫孙权从后袭击的话,樊城之围则自解了。”  曹操听从司马懿的建议,孙权果然派遣吕蒙偷袭公安,占领荆州,关羽最后也被吕蒙所俘获。  还有一件事,曹操也因为听从了司马懿的建议,安定了战后荆楚之地的局面。当时曹操认为荆楚之地的老百姓和颍川一带屯田的官兵离南边敌方太近了,想把他们往北迁徙。  司马懿建议说,“荆楚之地刚刚脱离战乱,易动难安。关羽的军队被消灭之后,敌对势力逃窜隐匿,正在观望局势的发展,希望此地再次动荡不安,以便浑水摸鱼。安分守己的老百姓如果再次迁移,则会伤害了他们的情感;而官兵一旦撤离,再让他们回来就难上加难了。”曹操采纳后,各地逃亡的百姓果然安居乐业,局势稳定下来了。
  出道七年却从没有得到重用的司马懿在攻克东川后首次献策不仅是装天真,简直就是卖萌。  曹操对此了然于心,之所以不采纳,除了觉得即刻下西川确实不可行以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已经不具备当年以少胜多、敢于冒险的精神了。
  五. 如鱼得水  曹丕继承曹操丞相大位之后,封司马懿为河津亭侯,掌管丞相长史一职,相当于曹魏政权的国务院总理,从此装象装得越来越象了,版本升到最高级,产权也得到权威保护。  关羽败亡后,孙权率兵西向准备占领荆州以西地区。当时曹仁镇守樊城和襄阳。朝臣们认为这两座城池粮草不足,一旦孙权来攻取的话,很难抵敌,决议请召还曹仁,放弃襄樊。  司马懿一般都能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次也一样,他主张不可放弃,认为“孙权新破关羽,自己也需要消化胜利果实,必然不会来犯。襄阳是水陆交通要道,抗敌要塞,不能放弃。”曹丕竟然不听司马懿的建议,曹仁于是焚毁二城,而孙权果然没有入侵的意思,曹丕为此感到十分后悔。  曹丕随后威逼汉献帝退位,建立了曹魏政权,史称魏文帝,追谥曹操为魏武帝,任命司马懿担任尚书,不久升任督军、御史中丞,封为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也就是公元222年,司马懿官罢督军之职,降为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五年,即公元225年,曹丕南巡,在与东吴的边界上举行军事演习。司马懿留镇许昌,改封为向乡侯,授职抚军、假节,可领五千兵众,又加职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坚辞不受,不就镇守个帝都嘛,需要那么多官衔吗?  曹丕只好说“我呢,俗事繁杂,夜以继日地工作,无片刻安宁。给你加这些官衔,不是为了显荣,而是为我分忧。”司马懿这才答应了下来。  公元226年,曹丕再次大兴水师,准备征讨东吴,又一次命令司马懿留守许都,叫司马懿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临行时,曹丕还给司马懿下诏,写道“出师伐吴,唯以后方为念,故委卿以任。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  曹丕从广陵回来后,又给司马懿下诏:“我在东边打仗,你就总揽西边战事。我在西边讨贼,你就总揽东边战事。”于是,曹丕留司马懿扶镇许昌。  曹丕临死前,招来曹真、陈群和司马懿于崇华殿,当面向太子曹睿下诏,三人授予顾命辅政:“倘若有人离间这三位公卿和你的关系,你千万不要有所猜疑。”这时候的司马懿还是挺乖的,深得曹丕信任。
  说说司马懿的腹黑人生
迅读--&整__理___版:  /article/4b16b5fd--8cb9-808d86e6502c/  .
  六. 狼顾之相  司马懿一生能装,免不了受人责难。当年,曹操觉得司马懿有雄豪之志,听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就想试验试验。于是把司马懿叫来,让司马懿身体不动而向后看,是不是象狼一样的看相,估计也没看出狼顾之相。司马懿是何等人物,就算是狼,也要假装成一只羊。后来,曹操又梦见三马同食一槽,就非常厌恶司马懿。曹操临终告诉儿子曹丕说:“司马懿终非池中物,你必须预先观察清楚。”  而太子曹丕向来与司马懿感情不错,总是处处庇护,因此司马懿没有被曹操收拾于未萌。而司马懿也自知犯忌于曹操,勤于工作,夜以忘寝,就是办一些鸡毛蒜皮之事,也恭敬谨慎,因此曹操对司马懿的疑虑逐渐松弛。  到了曹丕死的时候,司马懿居然成为托孤之臣。魏明帝曹睿即位之后,又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孙权围攻江夏,并派遣诸葛瑾和张霸进攻襄阳。司马懿率军讨权,东吴军队撤围而逃,司马懿率军进击,打败了诸葛瑾,斩了张霸,斩获首级千余颗,回来后升任为骠骑将军。
  七. 克擒孟达  装熊也是一代影帝司马懿的看家本领。司马懿克日擒孟达的事是发生在太和元年,即公元227年6月。那时,曹睿下诏让司马懿屯军于宛(今河南南阳市),总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孟达从蜀汉投降曹魏之后,魏主待之甚厚。司马懿认为孟达言行倾巧,不可任,数谏不听。最后,孟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  于是,孟达联络东吴勾结蜀汉,潜图中原。蜀相诸葛亮本来很讨厌这个反覆之徒,却也害怕成为蜀汉政权的祸患,就想促成孟达反魏,于是派郭模诈降魏兴太守申仪,孟达欲反的机密泄漏。这个,估计是诸葛亮故意泄漏出去的,这样可以坚定孟达反魏的决心。孟达与申仪有隙,及闻谋泄,将举兵。  司马懿得到申仪密报后,也担心孟达提前举事,就传书说:“将军你昔日背弃刘备,讬身曹魏,国家委将军以镇守边疆重任,以便图灭蜀汉,可谓心贯白日。蜀人不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极想寻找突破口,只是苦于没有办法。郭模之所言你要反水的事,并非小事一桩,诸葛亮怎么会轻易外泄呢,由此很容易知道蜀汉并不真心对你信任。”意思就是人家蜀汉故意把你给卖了,人家根本就没把你当盘菜。  孟达自以为别人都没把他当根葱,于是大喜,既然脚踩两只船,自然犹豫不决。这就给司马懿赢得了时间,于是率军偷偷袭来。  司马懿部将说,孟达与吴蜀暗中联络,应当先观望而后行。司马懿说:“孟达已经反复无信义,这时正是他们相互猜忌之时,必须乘其疑惑不定时,发动突袭才能一举而事定。”于是,司马懿率军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尽管也有吴蜀将领两翼协助孟达而来,司马懿派别将抵住来路之后,自己率兵攻打孟达。  上庸城三面阻水,孟达在城外围打造了许多木栅以自固。司马懿渡水,破其栅,直抵城下。围住上庸城,八面攻打,打了六天时,孟达的外甥邓贤、手下将领李辅等开门出降。司马懿进城,斩了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随后不断有蜀将投降曹魏。  魏明帝曹睿问司马懿讨伐吴蜀,应当先向哪里进兵。司马懿说“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凡攻敌,必扼其喉而摏其心。夏口、东关,贼之心喉。若为陆军以向皖城,引权东下,为水战军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坠,破之必矣。”曹睿认可,再次令司马懿屯军于宛。
  孟达这个小人真是个怪物,年过五十的他身为蜀将,因害怕罪责降魏也就算了,偏偏又在诸葛亮北伐、自己深得曹丕宠爱的时候,想要再次归蜀,也不看看蜀国当时的国力,别说北伐中原一统河山,就是偏安一隅也未必能坚持多久,他却想在这节骨眼上回归,明显就是冒傻气,而想要脚踏两船那更是玩火自焚,活该被杀……
  八. 避战争胜  司马懿和诸葛亮这两人都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人才,司马懿虽然依托曹魏的强大,但面对远道而来粮草不济的蜀军,临阵而避战,固垒以得胜,似乎司马懿略显筹高。但严格来说,诸葛亮要高明许多。诸葛亮只是以一郡之力,对抗曹魏中原大国。曹魏仅仅在长安以西,所拥雍凉之众,都要比诸葛亮所带的全部蜀汉人马多不少。如果把司马懿放在诸葛亮的位置,几乎取得不了诸葛亮的那么多政绩和军事胜利。诸葛亮对曹魏的入侵,可以说极尽蜀汉的能力,而形成曹魏政权建立以来国防安全的最大威胁。而诸葛亮若处在司马懿的位置,而且行司马懿之事,几乎易如反掌。  面对强敌,司马懿只能装蒜。公元231年,司马懿升职大将军,相当于军委主席,兼任大都督,假黄钺,享有杀伐权力,与曹真一起伐蜀,首次因为遇雨而班师。第二年,诸葛亮出师伐魏,寇天水。魏明帝告诉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让司马懿屯军长安,总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合、后将军费耀、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伐诸葛亮。  诸葛亮得信,亲帅众将到上邽(今天天水市)割麦。魏军皆惧,司马懿说:“诸葛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割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诸葛亮望风而逃。司马懿判定:“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我军倍道疲劳,本来是兵家所忌讳的。现在诸葛亮不敢占据渭水,所以容易对付。  进军到汉阳(今甘肃甘谷东)的时候,与诸葛亮相遇,司马懿列阵以待,派遣牛金轻骑诱敌,俩兵刚刚相接,诸葛亮即退。司马懿率军追击,直到祁山。诸葛亮屯军在卤城(今甘肃礼县盐官),占据了南北二山,截断渭河水为护城河,做防护屏障。  司马懿攻打诸葛亮的阵地,突破了防护屏障,诸葛亮连夜逃跑。司马懿又追,大败诸葛亮,连斩带俘虏以万计。为了这次胜利,魏明帝曹睿派人专门劳军,给司马懿又增加了封邑。  此战之后,魏军军师杜袭、督军薛悌都认为第二年麦熟时节,诸葛亮肯定还要来,陇右粮食少,应当在冬天提前储运。而司马懿的判断是“诸葛亮二次出岐山,先攻陈仓,失败而回。若还要来,将不会再攻城了,肯定寻求野战。如此必将出现在陇东旷野一带,不会占据陇西城池了。诸葛亮每次入寇,都因为粮草短缺而大伤脑筋,这次他回去之后肯定要积攒粮草,如此看来,三年内不会再来了。”  于是,司马懿上表请求把冀州的农民迁移到上邽一带,在长安、天水、南安等地大兴农业生产。到青龙元年,即公元233年,穿凿成国渠,修建临晋坡,灌溉农田数千倾,魏国也充实起来。  公元234年,诸葛亮又率领十万军队从斜谷而出,在湄州的渭水南原修筑营垒。魏明帝十分担忧,派遣征蜀将军秦朗带领二万骑兵,接受司马懿调用。各将领都想到渭水以北待敌,而司马懿却认为:“这里的老百姓都聚集在渭水以南,因此渭水以南是必争之地。”  司马懿率魏军渡过渭水,背水筑营。司马懿认为:“诸葛亮若勇敢的话,应当从武功依山而出向东进军。如果西上五丈原的话,就没我们魏军什么事了。”  诸葛亮果然上了五丈原,准备向北渡过渭水。司马懿派遣将军周当屯军阳遂诱敌,而诸葛亮数日不动。于是司马懿判断出诸葛亮实际争夺五丈原的意图了。但司马懿还是担心诸葛亮渡过渭水去争阳遂,就派将军胡遵和雍州刺史郭淮屯军阳遂,司马懿率兵与诸葛亮在五丈原旁边的积石相遇,魏军抵住汉军,诸葛亮不能前进,退回到五丈原。  司马懿又派兵偷袭诸葛亮大营后面,斩首五百余级,获牲口千余头,降者六百余人。当时魏国朝廷认为,诸葛亮远道入寇,利在速战,所以下诏司马懿保持稳妥战术,等待敌变。  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守不出。诸葛亮就想用侮辱的办法激怒司马懿出战,派人送去了一套妇女穿的衣服。司马懿大怒,上表魏帝请求出战。魏明帝曹睿不许,还派了个刺头卫尉辛毗拿着魏帝的杖节,以军师的名义制止司马懿出战。随后,诸葛亮又挑战,司马懿故意坚持要出战,被辛毗杖节军门阻拦。  当辛毗来到魏营的消息传来,姜维就对诸葛亮说:“辛毗杖节而至,我担心魏兵不会再出来了。”诸葛亮说:“他丫本来不想出战,上表请战,纯粹是借威压众,向魏兵展示坚守不战的战术来自皇帝而已。岂不闻,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就算有朝廷节制,哪里还有千里请战的道理啊?”  结果,司马懿死活不出战,一百日呐,就在军营里呆着,硬生生地耗得诸葛亮死于五丈原蜀军兵营。蜀将烧营撤军,百姓奔走相告,司马懿这才派人追杀。没成想追到杨仪之后,蜀兵调转方向,尼玛这不活脱脱一次诸葛亮惯用的诱敌之计吗?  人命关天,感情拿生死做诱饵啊?偶上当了,那绝对要的是偶的命。而且杨仪还真的就推出了一辆小车,上面端坐着诸葛亮,人家根本不害怕,看样子,等的就是你个锤子追兵。  本来美美地想着乘诸葛亮之死,对哀兵蜀军来个穷追不舍,说不定还能乘胜杀进汉中呢,那料想诸葛亮会以死来诱敌,司马懿猛然醒悟,下令魏兵“穷寇莫追”。用兵法术语,只是司马懿安慰自己的,其实真心不敢追了,放走杨仪不打紧,再次中了诸葛亮之计却是要命的,上方谷快被烧死的绝望,司马懿这辈子都不能忘记。  过了几天,司马懿才敢带人巡视蜀兵丢弃的兵营旧地,得到了大批图书和粮草,再看看诸葛亮所遗屯军战阵,才确实判定诸葛亮果真死了,只好长叹一声:“天下奇才也。”  魏兵监军辛毗还不太确信,司马懿说:“搞军事的人,抛弃军书密计、兵马钱粮,这能是诸葛亮活着的迹象吗?我们应当赶紧从后追杀!”原来蜀兵过后,路上洒满了铁蒺藜,司马懿只好让两千多军士穿上软底木屐在前面行走,拔起那些铁蒺藜,然后纵马步兵一同跟进。直到赤岸也没追上,后来追问当地老百姓,才得知诸葛亮确实死了。当地百姓还因此做了一首谚语,叫做“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倒是坦然,笑着说:“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的缘故啊!”  蜀兵退走之时,杨仪和魏延争权,杨仪斩了魏延,合并了魏延的军队。当时,司马懿建议乘蜀兵内乱进兵汉中,魏明帝下诏不许。青龙三年,即公元235年,司马懿班师后,由大将军升为太尉,累增封邑。
  挺精彩的,潜水多日,今天冒个泡先  
  九. 东征辽东  司马懿终于迎来了一次装牛逼的机会。景初二年,即公元238年元月,魏明帝召司马懿到长安,想让司马懿带兵四万东讨辽东的公孙渊。魏明帝问司马懿:“公孙渊将会用什么计策对付你呢?”司马懿说:“公孙渊可采用的计策不过如下三条:上计是弃城提前逃跑;中计是占据辽东抗拒大军;下计是坐守襄平,为我所擒。”  “那么你认为公孙渊会采取哪条计策?”司马懿说:“智者能知己知彼,提前会有所割舍。但公孙渊达不到这个程度。他认为我军孤军远征,其势不能持久,他肯定先据辽水,后守襄平。”  魏明帝问,“来回需要多少时日?”司马懿说,“去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休整六十日,若此,一年就足够了。”  辽东公孙渊接到消息后,派人到东吴孙权那里去寻求支持。孙权手下大多数人认为,杀掉公孙渊的使者,不要支持公孙渊反魏。有一个叫羊道的大臣说,“不可斩杀来使。逞匹夫之怒而斩杀来使,丧失的是霸王气势。不如厚待来使,悄悄派遣一支奇兵,促成公孙渊的反叛。如果魏兵不能取胜,我军远赴支持,就会对远方的夷人施与了恩惠,在万里之外舒展大义。如果魏兵与辽东交锋,促不相解,而我军可以隔断其首尾,出兵攻占旁边的郡县,抢掠而回,也不适对魏国加以惩罚,足以向魏国报以雪恨之仇。”  吴主孙权一听觉得有道理,就当着公孙渊的使者调兵遣将,说“严重关注事态的发展,现有密书一份,肯定要和兄弟休戚与共。”然后私下告诉公孙渊的使者,“司马懿带兵,所向无前,深为老弟担忧。”  这年六月,司马懿已经率军抵达辽东,公孙渊派大将军卑衍和杨祚带领数万步骑兵屯于辽隧(今辽宁省海城市),深挖壕沟20余里做为屏障。司马懿手下将领想攻打这支守军,司马懿说,“贼兵之所以坚守此地,是想让我军久劳疲困。现在攻打他们,正好中了人家的计策。何况大部分贼兵屯守于此,其老巢必定空虚。如果现在我们直指襄平(今辽阳市),一定速破敌人。”  当然主帅说了算,司马懿让一小部分军兵大张旗鼓地从敌人阵地的南边出动,卑衍等尽遣精锐前来对付,而司马懿自己带兵取道北面,悄悄淌过辽河,直取襄平。  卑衍等人怕襄平受司马懿攻击,连夜率大军赶回,而公孙渊也下令叫卑衍从后面攻击司马懿。司马懿看到卑衍军队移动,掉转方向,迎头痛击,打得卑衍大军立即溃散,然后司马懿振军继续向前,于是围住了襄平城。  当时正直七月降雨季节,辽水暴涨,粮草由辽河口船运径至襄平城下。大雨月余不停,平地水深数尺。三军浸泡在水中,将领们嚷嚷着移屯军营,司马懿下令,“敢有言移屯军营者斩!”还真有一名任职都督令史的张静顶风进谏,结果被司马懿真给斩了,于是军心大定。  但司马懿也是无法进攻,公孙渊的辽军依恃雨水,显得樵牧自若。魏军将领欲攻城,司马懿不许。当时,司马陈珪就先夸了一下司马懿克日擒孟达的辉煌,然后问为什么现在不攻,“当初你攻打孟达的上庸城,八路共进,倍道而行,因此不出十天就拔坚城,斩孟达。现在你远道而来,却让大军无所事事,泡啥不行,偏偏深泡泥水,我有点不懂?”  这次司马懿讲出了他的战略战术,“当年孟达人少而粮多,够吃一年都不用担心。而我带领着四倍于孟达的军队,粮草连支供一个月的都不够。以一个月和一年比粮草,怎能不速战速决?以四打一,就算损失一半,也要攻打,目的就是要不计损失,与军粮竞赛。而现在敌众我寡,贼饥我饱。雨水这事,非常正常,功力不到,就算仓促进攻,又能达到什么效果!  自从出师京阙,我不担心敌人攻击,而是害怕敌人逃走。现在敌人的粮草将尽,而我们的围堵还没有并拢。你现在劫掠其牛马,不让他采樵,就是故意让敌人逃走啊!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敌人凭众恃雨,虽然处于饥困状态,未必就肯束手就擒,我们必须显示出无能的样子,让敌人感到还算安全,因此不做逃走的打算。如果上去掠扰他们采樵牧马,愚蠢之计也。”  看来进谏也要讲究策略的,最好在高人面前装作不懂地问,就会有好果子吃。在曹操手下做事尤其如此,犯颜直谏的,莫不自取其辱;夸赞称道的,定能得到满意的答卷。  远在帝都的朝廷也接到报告,朝议认为大军遇雨,不如罢兵。而魏明帝曹睿却深知司马懿用兵之才,说“司马懿临危制变,公孙渊被擒指日可待了。”雨停之后,司马懿成功合围襄平城,堆土山,挖地道,楯橹钩冲,日夜攻打,疾石如雨。  而辽军渐渐粮草耗尽,人相食,死者甚多,大将杨祚投降,公孙渊惶恐不安。  八月时,公孙渊只好派两位老相国乞降,司马懿上来直接给斩了,打发从人告诉公孙渊,“昔楚灭郑国,郑伯还肉袒牵羊迎接呢。我好歹也是天子派来的上级公侯,你的相国王建就想凭借一张嘴让我解围退兵,也太不合礼数了吧!这两个相国太老了,连话都说不清楚,留之无用,故已斩之。你要是解决问题,派些年轻明事理的人来吧!”  公孙渊这时只好老老实实地再派侍中卫演来说送人质之事,司马懿对卫演说,“回去告诉公孙渊,军事大要有五点: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逃,剩下两点,无非投降和死而已。你既然不能亲自负荆来降,那就战死得了,还送神马人质。”  大约中午时刻,襄平城破,关键是城中缺粮,翻墙投诚的太多。公孙渊父子带领不多的兵马突围向东南而逃。司马懿率大军从后追杀,斩公孙渊父子于梁水上。入城之后,司马懿诛杀了公孙渊所属公卿以下及兵民七千余人,死尸堆为京观。辽东、带方、乐浪和玄菟四郡皆平。司马懿随后乘机来了个封贤者墓,释智者囚的举动,为抵制公孙渊反叛而被杀被囚的人平反,显其遗嗣。  司马懿从辽东班师之时,已是寒冬腊月,有的兵士都还穿着夏季来时的服装,忍受不了寒冷,向上司要棉衣,司马懿不给。有人就说“还好,襄平城里有很多旧的棉衣,可以赐给兵士们。”司马懿说,“这里的棉衣,都属官方,做人臣的不能私自滥发。”  司马懿班师之初,接到诏书要他便道镇守关中。可是到达白屋时,又有诏书,三日之间,竟然五道诏书而至。手诏上说,“早晚盼望你的到来,来了后直接进入内阁,面见”。司马懿大骇,皇帝要死,这么关键的时候,我司马懿怎能不在现场呢?连夜赶着追锋车,四百里地,一宿而至。  司马懿到了之后,被直接引入嘉福殿皇帝的卧室。司马懿赤胆忠心地流涕问安,魏明帝握着司马懿的手,眼睛看着太子齐王说:“有后事要托付呀!本来已经死了,可是忍住没死,就是等待你的到来,现在见着了,死球子算了!”说完就薨了。
  最后一句逗乐了  
  十. 隐忍遁形  牛逼之后,司马懿不得不过上装怂的日子。魏明帝曹睿死后,司马懿就和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少主,处理政事。曹爽系曹真的儿子,曹魏宗室嫡亲。齐王即帝位之后,又给司马懿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等一连串头衔官爵,与曹爽各统兵三千人,共执朝政,甚至在殿中更衣,可以乘舆入殿。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给魏少帝奏事,还不是谁先奏,谁得利。司马懿自然比曹爽处理朝政容易。每有大事,总是司马懿最先上奏,而且还阐述正确,毫无漏洞。等到曹爽奏事时,只能说些了无新意的话,在朝堂上,曹爽自然显得毫无轻重。  这还得了?好歹曹爽是曹室宗亲,哪能总像个木头一样戳在朝堂上。于是,曹爽就想来个站队排序,通过朝堂决议把自己奏事的顺序固定在司马懿之前,你看看今天领导人的座次就知道这个排序的重要性了,曹爽因此向魏少帝进言,准备给司马懿封一个大司马的官,实则明升暗降,褫夺兵权。  当然群臣要进行朝议,朝议的结果是凡任大司马的人,都是死在任上的,不吉利。于是就封司马懿为太傅,并给了诸多至高无上的荣誉,比如“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能给的虚名都给了,还有什么“嫁娶丧葬去给于官”等,给世子司马师加官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均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貌似效仿汉代的萧何故事,其实就是明升暗降。那些虚名对于一个没有实权的朝臣来说,几乎什么作用也不起。司马懿也心里清楚,因此干脆不让子弟上任。  魏正始元年春,即公元240年正月,东边倭国来纳贡,西边焉耆、危须诸国,弱水以南的小国家,鲜卑名王,都派遣使者来贡献。魏少帝把功劳归功于宰辅,又给司马懿增加了封邑。  魏国到了魏少帝时,宫廷开始腐化,少帝好修宫室,制度靡丽,百姓因此而受苦役。司马懿也曾上谏,阻止了一些劳役的征用,让百姓务农。东吴也有两次入侵,都是司马懿力排众议,率兵击败了东吴军队。到了241年7月,司马懿子弟竟有11人封为列侯。司马懿的功劳越来越大,顿觉高处不胜寒,不断告诫家人,“盛满者,道家之所忌。四时还有交替更迭,我有什么勋德,大家都要低调些啊,或许能够免去祸端。”  到了245年,司马懿镇守南边与东吴的边境,屡次击败东吴的进犯。曹爽的心腹,尚书邓扬、李胜等人想让曹爽多少建些功勋,好让他们身边的也能光耀一回,就劝曹爽上表伐蜀,司马懿也阻挠不住,结果曹爽被蜀汉王平击退,自然无功而返。  到公元236年的时候,曹爽已经废止中垒、中坚营,曹魏朝廷的禁卫军全部交由其弟曹義掌握,司马懿虽然以托孤辅臣的身份加以阻止,无赖魏少帝不听。  公元239年,曹爽采纳何晏、邓扬及丁谧等的计谋,迁太后于永宁宫,开始专擅朝政,任命自己的兄弟,统领禁军,又多树亲党,屡次改变制度。司马懿根本没办法,只好称疾,逐渐淡出政坛。  这时候的曹爽,已经权倾朝野,唯有司马懿还能让曹爽有所忌惮。但司马懿不理政事以来,始终装作有病,对外低调得无以复加,于是曹爽、何晏等人觉得天下已在掌心,开始产生不臣之心,图谋篡夺曹魏政权。  当然,这一切都没有逃过司马懿的视线,自己一面密藏庐舍称疾将笃,一面悄悄准备着,等待最佳翻盘时机。毕竟曹爽周围也有智囊人物,对待司马懿的称病很不以为然,时刻探听司马懿的消息,只等这家伙死翘翘了之后,再行篡逆之举。
  好看,期待再次的更新  
  @娄一逸 360楼   好看,期待再次的更新  来自UC浏览器  -----------------------------  谢谢关注,下一章高平陵政变
  十一. 用诈智欺  司马懿感到即使自己装怂,隐忍遁形,都不足以能保证平安,有碍曹爽反革命集团的观瞻。多亏也是托孤之臣,人家等待的就是自己早点自然死去。潜龙勿用真的不行,还需要消形匿身。  对于如今的司马懿来说,消形匿身的唯一办法就是装得要即将死去。这样才能纵欲曹爽全面放松,自己好来个龙飞在天。于是司马懿极尽掩饰之能事,把自己扮装成即将死去的状态,麻痹敌人的神经,暗中积蓄力量。  曹爽反革命集团中,当时有个叫李胜的成员,从河南尹迁升为荆州刺史,曹爽就打发李胜以辞别为由,确切打探司马懿的病情如何。司马懿知其来意,上演了一出“病态堪秽,即将死去”的屏蔽技术,成为后世记住司马懿深谙诈术的典型杰作,即使以艺术加工为妙的小说也莫能删改一二。  据记载,司马懿装病逼真,一听李胜来访,自然知道是曹爽心腹来探听虚实,故意让两婢侍夹持待服,持衣衣落,不能持杯饮,以匙进粥,粥流霑襟,以手指口,几不能言,生动达情。特别是假装病危耳聋,故误其词,惟妙惟肖,情真意切。试看如下对话,方知仲达伪诈:  李胜说:“人言明公旧病复发,没想到严重到如此地步了啊!”司马懿气短喉哧半天,才弱弱地挤出几个字,“年老枕病,死在旦夕了!”  李胜说,“今天子命某为荆州刺史,特来拜辞!”司马懿故意说,“并州近朔方,好为之备。”李胜说,“去荆州当刺史,不是并州呀!”司马懿自嘲说,“你是刚从并州来啊?”李胜说,“汉上荆州啊!”司马懿故意大笑说,“噢,原来你从荆州来啊!”  这时李胜已经中计,说“太傅怎么病得如此厉害了啊?”司马懿左右再把假戏演真,帮腔说道,“太傅耳聋,已不省人事。”李胜随之也进入剧情,要求用笔纸交流,“乞笔纸一用”,然后写了自己的去向,司马懿这才天真地承认,“吾病耳聋,此去保重。”以哽噎之声说,“老得不行了,留下不肖二子,望君教之。君若见大将军,千万照看吾子!”言讫,倒在床上,声嘶气喘如同要断气。  李胜探视完毕回见曹爽,细言其事,并断定“司马公卧尸僵肉,其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形神已离,不足虑矣。”曹爽大喜,说“此老若死,吾事济矣!”从此,曹爽等人不再对司马懿有所防备。
  前来报到,楼主请继续  
  多久更一次呀,心里好有个数  
  @娄一逸 360楼   多久更一次呀,心里好有个数  来自UC浏览器  -----------------------------  一天一更,昨天忘了。反正也没多少了,现在就更第十二节,呵呵!
  十二. 否极泰来  一通伪装进展顺利,效果得当,剩下的事情就需要装强了。如此这般,曹魏政权转归司马氏的标志性事件“高平陵政变”正式拉开帷幕。嘉平元年春正月,即公元249年元月31日,太白金星侵犯月亮。是日,魏少帝祭拜高平陵(魏明帝曹睿的坟墓),曹爽兄弟全都跟着去了。  司马懿终于抓住一次机会,乘着曹爽兄弟全部外出,径直来到永宁宫,启奏郭太后要罢免曹爽的兵权。郭太后也是形同被监禁,自然对司马懿的奏章不无赞许,再说一个女流,看到司马懿带着人拿着刀,不敢不许,同意废掉曹爽兄弟。  当时,司马懿大儿子司马师担任中护军,带兵屯扎于大魏国防部门口司马门。司马懿率领群下列阵朝高平陵而去,经过曹爽家大门时,曹爽手下军兵拿弓弩射司马懿带的人,司马懿还真无法过去。只是,有一个比较识时务的孙谦最后经过三次努力,才制止了军兵的射箭。司马懿的军队过了曹爽家门口。  大司农桓范见机不妙,夺门而出,去找曹信。司马懿赶紧给一些王公大臣分配任务,给高柔生杀大权,行大将军事,替代曹爽统领曹爽军营,还给高柔戴了顶高帽子,说“君为周勃矣!”,就是让高柔象西汉初的周勃一样为以司马懿为首的权力核心出力;命太仆王观行中领军,替代曹義统领曹義军营。  司马懿亲自和太尉蒋济等人带兵去迎魏少帝,把军队在洛水浮桥边扎稳后,向魏少帝上了一道声情并茂的奏章:  “先帝(魏明帝曹睿)临薨,在御床边给陛下、秦王(曹爽)和臣我们三人下诏,先帝握着我的手说‘深以后事为念’,说明把主要后事嘱托给臣。现在大将军曹爽背弃顾念,败坏国典,皇宫内行僭越之事,对外又是专揽大权。视百官如无物,置亲信于要职。宫禁宿卫,全部替换。宫中府中,盘根错节,全是曹爽的地盘,不臣之态,越来越甚。  又勾结宦官张当为其眼线,里通外谋,伺候神器。天下已经人心慌慌,各怀畏惧。陛下如同寄人篱下,岂得久安?这不是先帝升御床招臣的本意所在。臣虽然老迈,也不敢忘记前言。昔日赵高肆意妄为,秦国很快灭亡;霍光当机立断,汉祚永延。这是陛下的前车之鉴,也是臣的授命之秋啊!公卿群臣都认为曹爽已经有了无君之心,他的兄弟们不得再掌管典兵宿卫之权。  臣已经启奏了郭皇太后,太后下令如奏施行。臣现在就提议罢免曹爽曹義的兵权,革去伙同宦官的职务,其属下群僚各自回家等候处理,如果羁留车架,将以军法从事。臣所带领的兵马已经屯驻在洛水浮桥边,随时伺察事情的变化。”  其实这奏章吧,曹爽不看,也别叫魏少帝看,直接当成擦屁股布扔了,直接指挥随行军士杀个回马枪,估计司马懿的那些家兵旧将也无可奈何,啥事也没有。至于中护军,虽然单方面易帅,可毕竟不是名正言顺,何况曹爽经营日久,连曹爽的家兵门将,司马懿都不能过,情势可想而知。  可是,我们的曹爽害怕了,把魏帝的车架羁留在伊水以南,伐树做成鹿角,派遣数千人守卫看管。这娃得看管好了,关键这娃虽然面,但捏谁手里谁就有权,就能号令诸侯。桓范果然劝谏曹爽带着魏帝,驾幸许昌,然后发檄文召集天下兵马,招讨司马懿。  但曹爽没听桓范的劝谏,而是在夜里派遣侍中许允和尚书陈泰来问司马懿的意思。司马懿历数了曹爽的以往过失,说罢免曹爽职务就行了。陈泰回报曹爽,司马懿又派曹爽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给曹爽传递信息,说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了,不会对曹爽怎么样。曹爽开始信以为真。  桓范等人援引古今,谏说万端,曹爽死活不听,说“司马公只是要削夺我的军权,我回到家后,也还能做成一个富家翁呢。”桓范一听,捶胸顿足,大呼“受你牵连,我们都要灭族了啊!”  曹爽终于把司马懿的奏章呈给魏帝,此时的魏帝任人摆布,自然无有不准。司马懿先收押张当下狱,张当揭发了曹爽和何晏等人的谋反之事。司马懿凭张当的供词,逮捕了曹爽及其兄弟党羽,还有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人,并行诛戮。
  快没了,岂不是没的看了  
  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高平陵政变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十三. 存节示仁  司马懿杀完人,觉得有必要装一装仁慈,以便慰抚那些曹爽的跟随者和无关紧要者那受伤的心灵,一来掩人耳目,二来存节示仁。这里面涉及到一位古代义女,不得不提及一下,当今妇女地位提高了,恐怕很难理解古代中国妇女的行为举止。  当时太尉蒋济说,“曹真有功勋于魏,不能灭族不留后人啊!”司马懿不听,因此曹真这门绝后。  《三国演义》里描述的是,曹爽从弟文叔之妻,是夏侯氏家族嫁过来的一位女子,那文叔早死,其父就想让此女改嫁,不料此女深受礼教影响,竟然自截其耳以誓不嫁。等到曹爽灭门,其父又劝此女嫁人,此女更是割鼻毁容以坚不嫁的决心。  娘家人惊慌失措,对其女说“人生世间,就像轻尘落在草尖上,待不了长久的。你何必自苦如此?况且你夫家一门被司马氏诛戮已尽,你这样守节给谁看啊?”  此女哭答:“我听说,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曹家鼎盛之时,还想保节终身。何况现在曹家全亡,我何忍背弃?如此禽兽之行,难道是我能做出来的吗?”司马懿听说后,以为贤妇,就让此女自行收养孩子,做为曹爽家族之后。  后人有诗曰:“弱草微尘尽达观,夏侯有女义如山,丈夫不及裙衩节,自顾须眉亦汗颜。”  既然司马懿已经胜券在握,完败主要政敌,为了鼓励大臣们对自己为首的领导核心忠贞不二,司马懿故意没有杀曹爽门下的司马鲁芝和主薄杨綜,既显示了司马懿的宽宏大量,既往不咎,又拉拢了一大批曹爽的旧僚。  原来,当司马懿在帝都戒严,封锁消息之时,这两人夺门而出奔投曹爽,而且劝曹爽“居伊周之任,挟天子,杖天威,天下莫不顺从。”。及曹爽倒下之后,有关部门准备奏请议罪,却被司马懿赦免了,说“这都是真心事君的人啊!”  嘉平元年的随后几个月里,司马懿居相位,增食邑,亲拜爵,加九賜,奏事不名,朝会不拜。嘉平二年,司马懿以久疾不任朝请,干脆不上朝了,在自家府邸办公议事。每有大事,魏少帝都要亲自到司马懿府上求问决策。  三国里面与姜维一道伐魏的夏侯霸,本来是为曹操镇守汉中的大将夏侯渊的儿子。夏侯渊被蜀汉黄忠斩杀,夏侯霸常切齿有报仇之志,官任讨蜀护军,屯军于陇西,隶属于征西将军夏侯玄。这夏侯玄既是夏侯霸的侄子,又是曹爽的表弟。曹爽被诛,司马懿褫夺了夏侯玄的军权,双规夏侯玄于京师,以雍州刺史郭淮替而代之。  夏侯霸向来与郭淮不合,既然郭淮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加上曹爽这件事,夏侯霸觉得大祸即将临头,就投降了蜀汉。后主刘禅说,“你的先父是在战场上遇害的,并不是我的先人亲手杀掉的。”后主对待夏侯霸十分的殷厚。  夏侯霸归降之后,蜀汉主将姜维问夏侯霸魏国政事,夏侯霸认为司马氏刚刚夺取政权,尚无暇对外用兵。但是他特别指出魏国若重用钟会,则会成为蜀汉、东吴之患。  此后夏侯霸曾多次参与姜维对曹魏的战事,任至车骑将军。公元255年,姜维与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经于洮西,王经退守狄道城,后陈泰派兵解围。  夏侯霸最终病逝于大约公元259年之前。而小说《三国演义》改编夏侯霸为夏侯渊的长子而非次子。夏侯霸弓马娴熟,多次参加对蜀汉的战争。后来司马懿政变,曹爽被杀,夏侯玄被调离,夏侯霸看出司马懿的野心,遂起兵造反,却被郭淮击败,不得已降蜀,成为蜀兵统帅姜维的心腹之人,屡次随姜维北伐,多有功劳,最终于262年在洮阳之战中遭伏击射杀。  还有一位投降蜀汉的将领叫郭循,字孝先,时魏中郎将。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因兵败被姜维俘虏,郭循不屈,为刘禅欣赏,拜为左将军,常怀刺杀刘禅之心而不得亲近,每因庆贺,且拜且前,均为刘禅左右所阻,事辄不克。蜀延熙十六年,即公元253年,蜀相费祎欢饮沈醉,郭循手刃刺杀之,自身也被诛戮。魏帝曹芳追封其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谥号威侯;子袭爵,加拜奉车都尉。
  @__花无心__ 363楼   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高平陵政变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  机会总是盼顾心存希望之人
  @娄一逸 362楼   快没了,岂不是没的看了  来自UC浏览器  -----------------------------  抱歉哈,这里只讲司马懿。
  加v带色,楼主果然威武。  讲讲吕不韦吧,也是窃国之才。
  讲的真心不错啊,楼主要是再写别的历史人物了请@我下,我对历史人物的讲解特别感兴趣  
  @halinde楼   加v带色,楼主果然威武。  讲讲吕不韦吧,也是窃国之才。  -----------------------------  吕不韦确实是个非常有胆识的窃国之才,头脑中有了想法,就可以放弃巨商的一切,实现窃国理想,终究是个窃国成功者。据现存史料的记载,统一中国的秦帝王,其实就是吕不韦的后人。吕不韦个人虽然不光彩地死了,但也成功地把秦国转移到自己的名下。
  @娄一逸 368楼   讲的真心不错啊,楼主要是再写别的历史人物了请
,我对历史人物的讲解特别感兴趣  来自UC浏览器  -----------------------------  一定啊,真心感谢 @娄一逸 的支持
  十四. 温柔平叛  司马懿在73岁高龄,还是温柔地通过装嫩,平灭了一次反叛势力。  眼看着曹魏政权鹊巢鸠占,魏帝暗弱,受制于强臣,大权旁落,兖州刺史令狐愚和司空王凌相与阴谋,就想重振曹室。闻楚王曹彪有智勇,欲共立之,迎都许昌。嘉平三年九月,令狐愚派属将张式到白马,与楚王曹彪沟通。王凌也遣舍人劳精到洛阳,与王凌儿子王广取得联系,欲为内应。  不料王广对形势判断准确,不愿同举大事,说“凡举大事,应以人情为本。曹爽骄奢而失民心,何晏虚华而不能治,至于丁谧、毕轨、桓范和邓扬等人,虽然素有学者声望,却竞逐于俗政。加上变易朝典,数改朝政,志向虽高,不接地气。  老百姓既然已经习惯于旧制,民众就不会再认同他们的篡权行径。因此虽然势倾四海,声震天下,却同日受到屠戮,一半的名士丧命,而百姓却安于太平,莫有为他们感到悲哀的,原因是他们失去了民心。  现在的司马懿虽然难料其情,但所做之事也不能算篡逆,何况司马懿能够擢贤用能,广树胜己,能修先朝的政令,满足民众的需求。凡曹爽所做的恶事,司马氏莫有不纠正的,以恤民为先,夙夜不懈怠。父子兄弟,全都掌握军权,并不是那么容易扳倒的。”王凌不听。  十二月,适逢东吴堵塞涂水,王凌谋划乘机发兵,振奋旗下军士,上表求招讨贼,却没有得到任何回音。于是,王凌派遣将军杨弘就废掉少帝谋立楚王曹彪之事,告诉新任兖州刺史黄华。而杨弘、黄华则联名向司马懿报告。  司马懿同样来了个先松后紧的诈术,率大军压境以为势,下诏书赦免王凌之罪稳其心。王凌自知势穷,乘单船独自出迎司马懿,交出印绶、节钺,到水次面缚谢罪,司马懿一开始还假惺惺地为王凌解缚释放。  王凌果然上当,以为蒙获赦免,又恃旧好,不复自疑,腆着脸来见司马懿。结果司马懿根本就不让王凌来到跟前,派人拒之于十余丈外。王凌遥谓司马懿说,“您可以直接下个贴子短消息呼我啊,我敢不回来?至于引大军来吗?”  司马懿说,“你可不是一个贴子呼叫一下就能召来的人啊!”王凌说,“您原来欺骗我啊!”司马懿说,“我宁愿有负于你,也不能有负于国家呀!”司马懿下令军士押解王凌回京师。  王凌还试图向司马懿索要点钉棺材的钉子,借以揣摩司马懿的意思,司马懿照给不误。这和当年曹爽交出了兵权之后,以借粮为由试探司马懿是否有置之于死地的意境差不多,司马懿同样该给时给,该杀时杀,简直如出一辙。  到了五月,王凌一行到了项城,实在觉得没有希望,就饮药身亡。比及司马懿来到王凌的地盘寿春之后,王凌的属将张式等都来自首。司马懿自然心狠手辣,一个也没有放过,相关人等全部夷灭三族,把王凌和令狐愚等人的坟墓挖开来,破棺暴尸于市者三日,烧其印绶、朝服。  这一次,司马懿恶人做到底,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曹魏的诸王全部置于邺城,派人监察,不得交关。而魏少帝也只能派侍中韦诞持节慰劳司马懿及其军士。司马懿还没到京师,又给司马懿加封了大鸿胪、太仆庾嶷持节,前后食邑无万户,侯者十九人。册命司马懿为相国,封安平郡公,司马懿坚辞不受。  不过,这时候的司马懿已经七十三岁了,卧病在床,不久病死。魏帝素服前来吊丧,丧葬威仪都是仿照汉朝霍光标准,还追赠为相国、郡公。司马懿之弟司马孚也是表陈先志,辞掉了郡公的荣誉和魏帝送来的辒凉车。  直到九月,所有排场全部演绎完毕,才终于葬于黄河之南,谥号叫文贞,后来谥号又被改为文宣。最初,司马懿就留下了遗言三篇,说叫死后葬于首阳山,不起坟不种树;什么时候死的,就按什么时候的衣服收敛,不设陪葬物;后死的人不得合葬。  司马懿的子孙都是按照司马懿留下的遗愿执行的。到了西晋建立,司马懿被追尊为宣王。司马炎代魏受禅,给司马懿上的尊号就叫“宣皇帝”,司马懿的陵墓叫做高原,庙号称高祖。
  对于司马家族的了解只限于司马懿,其他的人基本不了解,好像演义什么的也少。更多的人只知道有个司马懿和晋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呀,现在的影视作品也基本没有晋朝的什么事儿  
  @娄一逸 372楼   对于司马家族的了解只限于司马懿,其他的人基本不了解,好像演义什么的也少。更多的人只知道有个司马懿和晋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呀,现在的影视作品也基本没有晋朝的什么事儿  来自UC浏览器  -----------------------------  我也只了解点司马懿,嘿嘿!关于两晋,好象有个什么两晋演义,挺详细的。其实专门写晋史的人还是不少的,自然知道的人肯定也很多。一回找着那个演义了发给你。
  纵观两晋盖一百五十六年,除晋武帝籍其开国二十余年仰仗祖父两代文治武功之余业外,其他时日,自武帝死后无在非祸乱侵寻之日,不有内讧,即有外侮,甚矣哉!有史以来未有若两晋祸乱之烈也。  夫内政失修,则内讧必起,内讧起则外侮即乘之而入,木朽虫生,墙罅蚁入,自古皆然。
  回复第373楼(作者:@漫游国际 于
07:46)  @娄一逸 372楼   对于司马家族的了解只限于司马懿,其他的人基本不了解,好像演义什么的也少……  ==========  已收到,非常感谢!  
  楼主这个装字总结得真好。
  支持,欣赏大才!  据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非常之人,天生异象呀……
  顶完继续看~~~
  政治黑暗,官场险恶,身处其中,如何不腹黑呀……
  欣赏,支持!
  问好斑竹!
  @漫游国际:楼主高才,本土豪赏100金聊表敬意,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助楼主再造高楼神话。【】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虽千里不敢易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