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男病人留置导尿术术病人引起泌尿系统逆行...

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如何预防尿路感染
发布时间: 13:52&&&来源:飞华健康网&&&编辑:chenghuanhuan&&&&&&
  留置导尿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医疗操作,是留置导尿管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应尽量做到以下5点。
  1、进行导尿操作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而且插管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尿道黏膜而引起局部组织水肿或出血,导致继发感染。
  2、每天用无菌棉球蘸碘伏清洁外阴和导尿管暴露在体外的部分,防止发生逆行感染。
  3、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应该尽量多喝些水,以增加尿量,从而起到冲洗的作用。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膀胱冲洗,膀胱冲洗时冲洗液的温度应接近人体温度,冲洗速度不宜过快。
  4、尿袋中的尿液不要等到特别多的时候在放,应定时排出尿袋内的尿液,并记录患者尿量;更换尿袋的时候,也要遵从无菌操作,消毒导尿管与尿袋连接的部分后,才能进行更换,而且不能接触导尿管内壁。
  5、若患者病情好转,应尝试夹闭尿管,待有尿液意的时候在开放尿管,通过这种方法训练患者排尿,使其渐渐适应没有导尿管的排尿习惯。防止尿管拔出后排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
下一篇:没有了
2396人关注
2997人关注
2268人关注
2633人关注
3080人关注
2891人关注
1287人关注
|||||:|||
||||||||||
||||||||||
|||||||:|
||||||||||[导尿管]30第九章 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导尿管]30第九章 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九章 导尿术操作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第一节 导尿术操作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尿道黏膜损伤(一)发生原因1、男性尿道长,存在弯曲和狭窄部位,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不易掌握插管深度。2、操作者不熟悉气囊导尿管常识及病理情况下男性尿道解剖。3、患者因害羞、担心、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造成精神高度紧张,插尿管时可出现尿道括约肌痉挛。4、下尿路有病变时,尿道解剖发生变化,如前列腺增生症,由于前列腺各腺叶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使前列腺部尿道狭窄、扭曲变形,此时插入导尿管易致尿道损伤。5、病人难以忍受导尿管所致的膀胱、尿道刺激而自行拉扯导尿管甚至强行拔管。6、所使用的导尿管粗细不合适或使用质地僵硬的橡胶导尿管,导尿管置入时易引起尿道黏膜的损伤,反复插管引起尿道黏膜水肿、损伤出血。7、使用气囊导尿管时,导尿管末端未进入膀胱或刚进入膀胱,即向气囊内注水,此时,导尿管虽有尿液流出,但气囊部分仍位于后尿道部,胀大的气囊压迫后尿道。(二)临床表现尿道外口出血,有时伴血块;尿道内疼痛,排尿时加重,伴局部压痛;部分病例有排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有严重损伤时,可有会阴血肿,尿外渗,甚至直肠瘘;并发感染时,出现尿道流脓或尿道周围脓肿。(三)预防及处理为防止尿道黏膜损伤,术者除需熟悉男性尿道解剖特点和严格按常规操作外,还需注意以下各点:1、插管前常规润滑导尿管,尤其是气囊处的润滑,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操作时手法宜轻柔,插入速度要缓慢,切忌强行插管,不要来回抽插及反复插管。2、对于下尿路不全梗阻的病人,导尿前可先用右手取已备好的润滑止痛胶,挤出少许润滑软管尖端及尿道外口,再轻柔地将尖嘴插入尿道,拇指用力一次性推压,促使软管内胶液进入尿道并达到尿道膜部,退出软管尖嘴后,以左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加压关闭尿道外口1~2分钟。亦可用去除针头的注射器将润滑剂注入尿道口,或在导尿管后端接润滑剂注射器,边插边注射润滑剂,易获成功。3、对于前列腺增生者,遇插管有阻力时,将预先吸入注射器的灭菌石蜡油由导尿管末端快速注入,插管者用左手将阴茎提起与腹壁成60°角,右手稍用力将石蜡油注入,同时借助其润滑作用将尿管迅速插入,即可顺利通过增生部位。4、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导尿管。5、插管时延长插入长度,见尿液流出后继续前进5cm以上,充液后再轻轻拉回至有阻力感处,一般为2~3cm,这样可避免导尿管未进入膀胱,球囊充液膨胀而压迫,损伤后尿道。6、耐心解释,如患者精神过度紧张,可遵医嘱插管前肌肉注射安定10mg、阿托品0.5~1mg,待患者安静后再进行插管。7、导尿所致的黏膜损伤,轻者无需处理或经止血镇痛等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偶有严重损伤者,需要尿路改道、尿道修补等手术治疗。二、尿路感染(一)发生原因1、术者的无菌技术不符合要求,细菌逆行侵入尿道和膀胱。2、导尿术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常可导致尿道黏膜损伤,破坏了尿道黏膜的屏障作用。3、所采用的导尿管粗细不合适或质地太硬。4、技术不熟练,导尿管插入不顺利而反复多次插管。5、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常有前列腺肥大,易发生尿潴留,增加了感染的机会。6、所采用的导尿管受细菌污染。(二)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当感染累及上尿道时可有寒颤、发热,尿道口可有脓性分泌物。尿液检查可有红细胞、白细胞,细菌培养可见阳性结果。(三)预防及处理1、用物必须严格灭菌,插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注意会阴部消毒,有认为可在置管前将2%碘伏溶液3~5ml从尿道口注入,以消毒尿道远端,同时可以起润滑作用。2、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尿失禁者可用吸水会阴垫或尿套。3、应用硅胶和乳胶材料的导尿管代替过去的橡胶导尿管。用0.1%己烯雌酚无菌棉球作润滑剂涂擦导尿管,可减轻泌尿系刺激症状;导尿管外涂上水杨酸可抑制革兰氏阴性杆菌,阻止细菌和酵母菌粘附到硅胶导尿管,预防泌尿系感染。4、当尿路感染发生时,必须尽可能拔除导尿管,并根据病情采用合适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三、尿道出血(一)发生原因1、前述各种导致尿道黏膜损伤的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尿道出血。2、凝血机制障碍。3、药物引起尿道黏膜充血、水肿,使尿道易致机械性损伤。4、严重尿潴留导致膀胱内压升高的病人,如大量放尿,膀胱内突然减压,使黏膜急剧充血、出血而发生血尿。(二)临床表现导尿术后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同时排除血尿来自上尿道,即可考虑为导尿损伤所致。(三)预防及处理1、因导尿所致的尿道出血几乎都发生在尿道黏膜损伤的基础上,所有防止尿道黏膜损伤的措施均适合于防止尿道出血。2、凝血机制严重障碍的病人,导尿术前应尽量予以纠正。3、对有尿道黏膜充血、水肿的患者,尽量选择口径较小的导尿管,插管前充分做好尿道润滑,操作轻柔,尽量避免损伤。插入导尿管后,放尿不宜过快,第一次放尿不超过1000ml。4、镜下血尿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血尿较为严重,可适当使用止血药。四、虚脱(一)发生原因大量放尿,使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血液大量滞留腹腔血管内,导致血压下降而虚脱。(二)临床表现病人突然出现恶心、头晕、面色苍白、呼吸表浅、全身出冷汗、肌肉松弛、周身无力、往往突然瘫倒在地,有的伴有意识不清。(三)预防及处理1、对膀胱高度膨胀且又极度虚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1000ml。2、发现病人虚脱,应立即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体位。3、给予温开水或糖水饮用,并用手指掐压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位。或是针刺合谷,足三里等,都有助于急救病人。4、如经上述处理无效,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并立刻通知医生抢救。五、暂时性性功能障碍(一)发生原因1、患者可能有引起性功能障碍的原发病。2、所有其它导尿术并发症都可成为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的原因。3、导尿术本身作为心理因素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二)临床表现男性性功能障碍如阳痿、早泄、不射精、逆行射精、男性性欲低下、男性性欲亢进等,均可见于导尿后,但属少见情况。(三)预防及处理1、导尿前反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清楚导尿本身并不会引起性功能障碍。2、熟练掌握导尿技术,动作轻柔,避免发生任何其它并发症。3、一旦发生性功能障碍,给予心理辅导,如无效,由男性科医生给予相应治疗。六、尿道假性通道形成(一)发生原因多见于脊髓损伤病人,反复、间歇性插入尿管,损伤膜部尿道。(二)临床表现尿道疼痛、尿道口溢血。尿道镜检发现假性通道形成。(三)预防及处理1、插入导尿管时手法要缓慢轻柔,并了解括约肌部位的阻力,当导尿管前端到达此处时,稍稍停顿,再继续插入,必要时可向尿道内注入2%利多卡因。2、严格掌握间歇的时间,导尿次数为4~6小时一次,每日不超过6次,避免膀胱过度充盈,每次导尿时膀胱容量不得超过已形成假性通道者,必须进行尿道镜检查,借冲洗液的压力找到正常通道,然后向膀胱内置入一导丝,在导丝引导下将剪去头部的气囊导尿管送入膀胱,保留2~3周,待假通道愈合后再拔除,以防尿道狭窄。七、误入阴道误入阴道是女病人导尿术特有的并发症。(一)发生原因女性病人导尿通常无困难,但在老年妇女也会出现导尿失败或误入阴道的情况。老年期由于会阴部肌肉松弛,阴道肌肉萎缩牵拉,使尿道口陷于阴道前壁中,造成尿道外口异位。(二)临床表现导尿管插入后无尿液流出,而查体患者膀胱充盈、膨胀。(三)预防及处理1、如为找不到尿道外口引起的导尿失败,则应仔细寻找尿道外口。寻找方法:常规消毒外阴,戴手套,左手食指、中指并拢,轻轻插入阴道 时,将指端关节屈曲,而后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在外翻的黏膜中便可找到尿道口,变异的尿道口一般不深。2、导尿管误入阴道,应换管重新正确插入。第二节 导尿管留置法操作并发症一、尿路感染(一)发生原因1、术者的无菌观念不强,无菌技术不合要求。2、留置导尿管期间尿道外口清洁、消毒不彻底。3、使用橡胶材料的、较硬的、劣质的、易老化的导尿管。4、引流装置的密闭性欠佳。5、尿道黏膜损伤。6、导尿管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多。7、机体免疫功能低下。8、留置导尿管既影响尿道正常的闭合状态,易逆行感染;又刺激尿道使黏膜分泌增多,且排出不畅,细菌容易繁殖。9、导管和气囊的刺激,易引起膀胱痉挛发作,造成尿液从导管外排出,也是诱发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10、尿袋内尿液因位置过高导致尿液反流,也是造成感染的原因之一。(二)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当感染累及上尿道时可有寒颤、发热,尿道口可有脓性分泌物。尿液检查可有红细胞、白细胞,细菌培养可呈阳性结果。(三)预防及处理1、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尿失禁者用吸水会阴垫,阴茎套式导尿管等。必须留置30第九章 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_导尿导尿管时,尽量缩短留置时间。若需长时间留置,可采取耻骨上经皮穿刺置入尿管导尿或行膀胱造瘘。2、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天2次用2‰醋酸洗必泰或2%碘伏清洗外阴,同时用碘伏纱布包绕导管与尿道口衔接处。每次大便后应清洗会阴和尿道口,避免粪便中的细菌对尿路的污染。鼓励病人多饮水,无特殊禁忌时,每天饮水量在2000ml以上。3、尽量采用硅胶和乳胶材料的导尿管。采用0.1%己烯雌酚无菌棉球作润滑剂涂擦导尿管,可降低泌尿道刺激症状;在导尿管外涂上水杨酸可抑制革兰氏阴性杆菌,阻止细菌和酵母粘附到硅胶导尿管,达到预防泌尿系感染的目的。4、采用封闭式导尿回路,引流装置最好是一次性导尿袋,引流装置低于膀胱位置,防止尿液的逆流。5、目前已生产出具有阻止细菌沿导尿管逆行功能的储尿器,初步应用认为可减少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有条件者可采用。6、对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时夹管、开放,训练膀胱的功能。7、在留置导尿管中、拔管时、拔管后进行细菌学检查,必要时采用抗生素局部或全身用药,但不可滥用抗生素,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引发更难控制的感染。环丙沙星预防与导尿有关的尿路感染效果较好。二、后尿道损伤(一)发生原因多发生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后尿道抬高、迂曲、变窄,导尿管不易插入膀胱,而导尿管头部至气囊的距离约有3cm,如果插管时一见尿液流出即向气囊注水,可因气囊仍位于前列腺部尿道而导致局部撕裂、出血;非泌尿专科人员使用金属导丝插管或者操作粗暴,均可导致膜部尿道穿透伤。(二)临床表现下腹部疼痛、血尿、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导尿管堵塞等。(三)预防及处理1、尿道长短变化较大,与身高、体型、阴茎长短有关,老年前列腺肥大者后尿道延长。因此导尿管插入见尿后应再前送8~10cm,注水后牵拉导尿管能外滑2~3cm比较安全。2、一旦发生后尿道损伤,如所采用为不带气囊导尿管,应尽早重新插入气囊导尿管,以便牵拉止血或作为支架防止尿道狭窄。后尿道损伤早期,局部充血、水肿尚不明显,在尿道黏膜麻醉及充分润滑下重新插管,一般都能顺利通过。三、尿潴留(一)发生原因1、长期留置导尿管开放引流,直到拔管前才训练膀胱充盈及排空一次,导致膀胱功能障碍。2、泌尿系感染时,尿路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排尿致尿潴留。3、气囊充盈不充分,在外力作用下导尿管容易向外滑脱离开膀胱而不能引流尿液。4、由于导尿管对尿道黏膜的压迫,导致充血、水肿、排尿疼痛、括约肌敏感性增加,发生痉挛,导致导尿管拔除后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二)临床表现病人有尿意,但无法排出。严重时,下腹疼痛难忍,膀胱明显充盈胀大。(三)预防及处理1、长期留置导尿管者,采用个体化放尿的方法:即根据患者的尿意和(或)膀胱充盈度决定放尿时间。2、尽可能早地去除导尿管。3、对留置导尿管病人的护理,除观察尿色、尿量外,还应定时检查患者膀胱区有无膨胀情况。4、去除导尿管后及时做尿分析及培养,对有菌尿或脓尿的病人使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对尿路刺激症状明显者,可予口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5、如病人二周后仍有尿潴留,可选用乌拉胆碱、酚苄明、 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6、经上述措施,病人尿潴留仍无法解决者,需导尿或重新留置导尿管。四、导尿管拔除困难(一)发生原因1、气囊导尿管变性老化。2、气囊及注、排气接头与埋藏于导尿管壁内的约1.5mm内径的细管相连,此细小通道经常可因脱落的橡皮屑或其它沉淀物堵塞而使气囊内空气或液体排出困难,易造成拔管困难。3、气囊的注、排气口是根据活瓣原理设计的,如导尿前未认真检查导尿管气囊的注、排气情况,将气囊排气不畅的导尿管插入,可造成拔管困难。4、患者极度精神紧张,尿道平滑肌痉挛。5、尿垢形成使导尿管与尿道紧密粘贴。(二)临床表现抽不出气囊内气体或液体,拔除导尿管时,患者感尿道疼痛,常规方法不能顺利拔出导尿管。(三)预防及处理1、选择硅胶或乳胶材料导尿管,导尿前认真检查气囊的注、排气情况。2、女性病人可经阴道固定气囊,用麻醉套管针头刺破气囊,拔出导尿管。3、气囊腔堵塞致导尿管不能拔出,可于尿道口处剪断导尿管,如气囊腔堵塞位于尿道口以外的尿管段,气囊内的水流出后即可顺利拔出,用指压迫气囊有助于排净气囊内水;如气囊腔因阀门作用,只能注入而不能回抽,则可强行注水胀破气囊,或在 超引导下行耻骨上膀胱穿刺,用细针刺破气囊拔出导尿管。4、采用输尿管导管内置导丝经气囊导管插入刺破气囊将导尿管拔出,这种导丝较细,可以穿过橡皮屑堵塞部位刺破气囊壁,囊液流出而拔出尿管,在膀胱充盈状态下对膀胱无损伤。5、对于极度精神紧张者,要稳定患者情绪,适当给予镇静剂,使患者尽量放松,或给予阿托品解除平滑肌痉挛后一般均能拔出。6、尽量让患者多饮水,每日ml, 采用硅胶导尿管;每次放尿前要按摩下腹部或让病人翻身,使沉渣浮起,利于排出。还可使用超滑导尿管,减少尿垢沉积。五、尿道狭窄(一)发生原因1、多发生在男性,与其球部尿道的解剖结构有关,留置导尿管后,导尿管在耻骨下弯前壁、耻骨前弯后壁压迫,可导致尿道黏膜缺血坏死,而患者休克或体外循环时,血容量降低,尿道黏膜供血量亦显著降低,此时尿道上皮细胞对插管更为敏感,即使短时间留置导尿也极易引起尿道狭窄。2、导尿管过粗。3、尿路感染。(二)临床表现排尿不畅,尿流变细,排尿无力,甚至引起急性或慢性尿潴留。合并感染时出现尿 频、尿急、尿痛。(三)预防及处理1、长期留置导尿管应定期更换,每次留置时间不应超过 3周。2、选择导尿管不宜过粗。3、患者尿道口用2%碘伏清洁 1~2次/天,保持引流通畅,用 1:5000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1~2次/天。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冲洗膀胱,每天更换1次引流袋,及时倒尿,同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性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4、已出现尿道狭窄者,行尿道扩张术。六、引流不畅(一)发生原因1、导尿管引流腔堵塞。2、导尿管在膀胱内“打结”。3、导尿管折断。4、气囊充盈过度,压迫刺激膀胱三角区,引起膀胱痉挛,造成尿液外溢。5、引流袋位置过低,拉力过大,导尿管受牵拉变形,直接影响尿液流畅。(二)临床表现无尿液引出或尿液引出减少,导致不同程度尿潴留。(三)预防及处理1、留置尿管期间应指导病人活动,无心、肾功能不全者,应鼓励多饮水,成人饮水量每天ml.2、长期留置导尿管者,每天用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16 万u 或 1:5000呋喃西林溶液250ml冲洗膀胱1次,每月更换导尿管1次。3、用导尿管附带的塑料导丝疏通引流腔,如仍不通畅,则需更换导尿管。4、引流袋放置不宜过低,导尿管不宜牵拉过紧,中间要有缓冲的余地。5、导尿管在膀胱内“打结”,可在超声引导下细针刺破气囊,套结自动松解后拔出导尿管。亦可于尿道口处剪断导尿管,将残段插入膀胱,在膀胱镜下用wolf 硬异物钳松套结取出。6、导尿管折断者,可经尿道镜用异物钳完整取出。7、有膀胱痉挛者,给口服普鲁本辛或颠茄合剂等解痉药物。七、血尿(一)发生原因1、持续放尿使膀胱处于排空状态,增加了尿道顶端与膀胱内壁的接触,由于异物刺激,膀胱持续呈痉挛状态,造成缺血缺氧,形成应激溃疡。2、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如导尿管过紧,气囊内充液少,患者翻身时导尿管过度牵拉气囊变形嵌顿于尿道内造成尿道撕裂。3、长期留置导尿管造成逆行感染,也是血尿的原因之一。(二)临床表现尿道疼痛,尿液外观为洗肉水样、血样或有血凝块从尿道流出或滴出;尿液显微镜查红细胞数每高倍镜视野多于5个。(三)预防及处理1、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采取间断放尿的方法,以减少导尿管对膀胱的刺激。2、气囊内注入液体要适量,以5~15ml 为宜,防止牵拉变形进入尿道。3、引流管应留出足以翻身的长度,防止患者翻身时过于牵拉导尿管,致尿道内口附近黏膜及肌肉受损伤。4、定期更换导尿管和集尿袋,并行膀胱冲洗及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泌尿系感染。八、膀胱结石(一)发生原因1、主要原因是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特别是长期卧床患者更容易发生。2、使用劣质尿管或注水量超过标识,可导致气囊自发破裂,若有碎片残留形成结石核心,可形成膀胱结石。(二)临床表现排尿时疼痛,常有终末血尿,少见大量全血尿;排尿时尿流突然中断,尿频。(三)预防及处理1、长期留置导尿管应定期更换,每次留置时间不应超过3 周,长期卧床者应多喝水并定期行膀胱冲洗。2、插管前仔细检查导尿管及气囊,并注水观察气囊容量。3、导尿管滑脱时应仔细检查气囊是否完整,以免异物残留于膀胱,形成结石核心。4、因留置导尿管而形成的膀胱结石,多为感染性结石,其生长速度比较快,所以比较松散,运用各种方法碎石效果均良好。如结石大于4cm 者,可行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九、尿道瘘(一)发生原因偶发生于男性截瘫患者。长期留置导尿管使具有抑菌作用的前列腺液流入尿道受阻,致尿道黏膜免疫力下降;患者在脊髓损伤后,皮肤、黏膜神经营养障碍;有些患者在骶尾部压疮修补术后长期采用俯卧位,尿道易在耻骨前弯和耻骨下弯处形成压疮,并发感染后长期不愈,终致尿道瘘。30第九章 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_导尿(二)临床表现局部疼痛,尿液外渗至阴囊、皮下等。(三)预防及处理1、截瘫病人尽早采用间歇导尿以预防尿道压疮的发生。对于俯卧位者,将气囊导尿管用胶布固定于下腹一侧,以避免在尿道耻骨前弯处形成压疮。2、已形成尿道瘘者,可采用外科手术修复。十、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一)发生原因1、患者对乳胶过敏或过敏体质者。2、乳胶尿管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二)临床表现全身反应有荨麻疹、鼻炎、哮喘、结膜炎、休克及支气管痉挛;局部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胶鳞屑、水疱及丘疹等。(三)预防及处理1、选用硅胶气囊导尿管。2、发生过敏者,马上拔除导尿管,并换用其它材料导尿管。予以抗过敏的药物,如扑尔敏、克敏能等;出现休克者,按过敏性休克抢救。十一、耻骨骨髓炎(一)发生原因偶见于骨盆手术或创伤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二)临床表现全身表现:不明原因发热,脉快、乏力、纳差,可有寒战,严重者呈败血症表现。局部表现:早期患部疼痛、肿胀和压痛,骨质因炎症而变松,常伴有病理性骨折。病变部位常可发现窦道口,窦道口常有肉芽组织增生。(三)预防及处理1、对于需长期留置导尿管者,采用间歇导尿法。2、在急性期,宜早期、大剂量、联合使用抗生素。3、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必要时少量多次输注新鲜血,提高机体抵抗力。4、病灶的处理:摘除死骨,封闭死腔,有效引流。十二、梗阻解除后利尿(一)发生原因导尿后梗阻解除,大量的尿液丢失,可使血容量减少,电解质失衡。(二)临床表现偶发生于慢性尿潴留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尿量明显增加,严重者可致低血压、昏迷、甚至死亡。(三)预防及处理导尿后应严密观察尿量及生命体征,根据尿量,适当补充水、电解质,以免发生低钠、低钾及血容量不足,但不宜按出入量对等补充以免延长利尿时间。第二节 膀胱冲洗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膀胱冲洗是利用导尿管,将溶液灌入膀胱内,再借用虹吸原理将灌入的液体引流出来的方法。目的是保持留置导尿患者的尿液引流通畅,清楚膀胱内的血凝块、黏液、细菌等异物,预防感染的发生。治疗某些膀胱疾病,如膀胱炎、膀胱肿瘤冲洗操作不当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血尿、膀胱刺激征、膀胱痉挛和膀胱麻痹等。一、感染(一)临床表现排尿时尿道烧灼感,常有尿急、尿频、尿痛、排尿不畅、下腹部不适等膀胱刺激症状,急迫性尿失禁,膀胱区压痛,尿常规检查可见脓尿、血尿,尿细菌培养阳性。(二)预防措施1、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尽可能缩短,尽可能不行膀胱冲洗。2、如有必要膀胱冲洗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3、密切观察冲洗情况,使冲洗管的位置高于患者膀胱位置约15~20cm。(三)处理措施必要时局部或全身使用抗菌药物。二、血尿(一)临床表现尿外观呈洗肉水样,甚至有血凝块,尿常规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多于5个。(二)预防措施1、参见本章第一节尿道出血、血尿的预防措施。2、每次灌注的冲洗液以200~300ml为宜,停留时间5~10分钟为宜。(三)处理措施参见本章第一节尿道出血、血尿的处理措施。三、膀胱刺激征(一)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二)预防措施1、遇寒冷气候,冲洗液应加温至38~40摄氏度,以避免刺激膀胱。2、碱化尿液对缓解症状有一定作用。(三)处理措施如由感染引起,给予适当的感染治疗。四、膀胱痉挛(一)临床表现膀胱区或尿道阵发性痉挛性疼痛,肝门坠胀感,尿意强烈,导尿管旁有尿液涌出,患者焦虑不安。(二)预防措施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术前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术后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的紧张。2、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停止膀胱冲洗,使患者减轻痛苦。3、冲洗时密切观察,保持管道的通畅,注意冲洗液的温度(以20摄氏度较为合适)和速度(每分钟80~120滴,每隔15~30分钟快速冲洗半分钟)以防对膀胱造成刺激而引起痉挛。4、术前选用光滑、组织相容性强、型号合适的硅胶导尿管。(三)处理措施1、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止痛剂以减轻患者痛苦。2、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技术娴熟,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酌情减少导尿管气囊内的气体(或液体),以减轻对膀胱三角区的刺激。3、教会患者应对膀胱痉挛的方法,如深呼吸法、屏气呼吸法等。五、膀胱麻痹(一)临床表现既往无排尿困难并排除尿路梗阻,拔出导尿管后患者意识清楚但不能自主排尿,出现明显的尿潴留症状和体征。(二)预防措施1、停用某些膀胱冲洗液,如呋喃西林冲洗液,改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膀胱。2、进行局部热敷、针灸等治疗。(三)处理措施重新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上一篇:下一篇:
"导尿管"相关文章长期留置导尿患者更换导尿管后出现溢尿的原因及护理 
作者单位:410006
湖南,长沙市四医院【摘要】&
通过对40例长期留置导尿患者更换导尿管后出现溢尿的原因分析,认为护士的基本功训练及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导尿管型号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可减少更换导尿管后出现溢尿的发生。
【关键词】& 留置导尿;溢尿;护理
留置导尿是临床用于解除尿潴留、术前准备、观察记录尿量、保持昏迷和尿失禁患者会阴部清洁,预防褥疮以及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基本诊疗护理技术。
&&& 长沙市四医院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大多数处于昏迷状态,需要长时间留置导尿,而且根据消毒隔离及导尿管材质要求,需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更换导尿管后部分患者出现尿道口溢尿,给治疗和护理效果造成很大影响,增加护理难度。本文对40例重症脑外伤留置导尿患者更换导尿管后出现溢尿等情况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 选择2007年11月至2008年6月收住长沙市四医院重症脑外伤患者40例。经过临床观察,发现患者更换导尿管后,出现尿道口溢尿21例,发生率54%,其留置导尿时间为10~120天,平均32天。
&&& 2& 原因分析及对策
&&& 2.1&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引起尿道口溢尿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及会阴部清洁:导尿前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阴部,再用0.1%新洁尔灭或1∶20络合碘消毒尿道口及会阴。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进行导尿。留置导尿后,每日2次用消毒液消毒尿道口及导尿管近端10 cm,清洗会阴部清洗会阴部每日2次,大便污染及尿液溢出时,及时清洗、消毒。患者分泌物多,可先用高锰酸钾清洗,再用新洁尔灭或稀释络合碘棉球擦拭。近来有学者研究表明,使用消毒液与使用清洁水护理留置导尿患者的尿道口周围,发生尿路感染无明显差异[1]。
&&& 神志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多饮水,昏迷的患者给其多喂水(24 h大于2 000 ml)增加尿量以达到生理性冲洗膀胱的目的,减少细菌进入尿道的机会。
&&& 保持留置导尿系统密闭,众多学者认为:变开放式引流为密闭式引流可减少感染机会。为避免外源性感染,均不予膀胱冲洗,必须冲洗时,最好选用三腔气囊导尿管。更换集尿袋时,要洗手带无菌手套,防止污染造成逆行感染。留取尿标本时应在密闭状态下取尿,严禁不必要地打开密闭系统,增加感染机会。
&&& 保持引流通畅,经常巡视,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引流管及集尿袋勿高于膀胱水平,以防尿液反流,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如发现患者尿液混浊,有絮状物等异常现象,应及时更换集尿袋保证引流通畅,并取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 拔管的方法:拔除尿管前,先用络合碘消毒尿道口,放出尿液,排空膀胱,以1∶5 000呋喃西林溶液500 ml行膀胱冲洗,保留冲洗液20~30 min后排净再拔管。如病情许可,最好在3周内拔管。
&&& 2.2& 充盈气囊方法不当& 充盈气囊有注入空气和注入生理盐水两种方法。前者由于空气为气态,分子间隔较大,吸引力相对较弱,容易外泄,致气囊塌瘪,而引起固定失败;后者向气囊内注入10~15 ml生理盐水至气囊膨胀起固定和预防尿液外渗作用。
&&& 2.3& 膀胱痉挛& 由于导尿刺激尿道黏膜和膀胱三角区易引起患者的尿道口疼痛和膀胱痉挛,也是导致溢尿的原因之一。护理上除做好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外,可遵医嘱使用解除膀胱痉挛的药物如异搏定、654-2等。
&&& 2.4& 尿道括约肌松弛& 长期卧床患者,会阴部肌肉弹性差,尿道括约肌松弛,伴前列腺肥大只能选择型号较小的导尿管,易致尿液外溢。尿道括约肌松弛者可选择型号大、管腔较粗的导尿管,可防止尿液外溢。部分只能选择较小型号导尿管者可垫尿垫或保鲜袋接尿,以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褥疮、皮疹等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徐波.留置尿管患者尿道口消毒与清洁护理的效果比较.中华护理杂志,):1044.
(本文编辑:乔
摘自:   
更多关于“长期留置导尿患者更换导尿管后出现溢尿的原因及护理”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雅安市网友
& 上海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广西柳州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 太原市网友
& 广西网友
& 广州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病人留置导尿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