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心理问题的问题

张文老师就《儿童心理发展评估》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一)
儿童心理发展评估》项目是一个借由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轨迹的探索和了解,从而把握人性乃至整个人类心理发展历程的奇妙旅程。对国内外众多儿童心理学大师理论的整合及更加深入的研究成果;十多年针对各类儿童及成人病案的大量临床实践;各方学者、专家的共同努力,形成的一套较为成熟的临床实践理论。这种评估体系能够让我们像类似基因检测一样,提前预知每个儿童的心理与生理发展状况。这对心理学理论建设及整个社会发展乃至人类的发展都是一种有益的推动。近日,张文老师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背景链接:
张文老师简介
张文老师,中国心理治疗专业联盟首席专家,慧智企业服务公司负责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接触基础心理学,随心理学界名师(学科带头人)从事思维策略地研究和运用工作;2000年后学习和接受精神分析专业训练,完成弗洛伊德、荣格、客体关系和拉康等名家理论系统学习;其后开始接受全方位系统的心理治疗学训练,从考古学、人类学、精神病学、语言学、现象学、宗教学等众多学科中汲取营养,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全新理解,展示出人格构建的基本模型,并运用在心理分析与治疗、文本分析等实践工作中,取得巨大的成绩,其理论深度和独特的见解让许多有识之士钦佩不已。近几年,一直从事心理分析、心理治疗和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孤独症等治疗和教学工作,已为社会培训出一批有用人才,并在北京、成都、长沙、株洲、重庆等地和网络上开设儿童心理发展评估课程以及评估实践活动,深受咨询师和家长的欢迎。]
1、问:《儿童心理发展评估》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它和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育儿经验有什么区别?
答:我从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涉及到心理学,一直在从事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从2007年开始,开始在网络上开展儿童心理发展的培训,至今已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这其中有对儿童精神世界非常感兴趣的专业人士、也有心理爱好者和广大的家长,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都在各自的地域从事、推广这项工作,如长沙、重庆、北京等地,每个地方都开展的红红火火。
从08、09年开始以来,加上之前已经做了的十年,儿童心理发展评估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有序、成熟的东西。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好多家长带孩子来做评估,并获得了家长极高的认同,希望能够将它广泛地展示出来。我发现家长所面对的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很简单的问题,但就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使得众多的家长不能理解。
我们的这套方式和其他方式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目前社会上涉及家长抚养、教育儿童方式的讲座是很多很多的,但是它们的视角都是放在教育的角度,而我是专门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我们更多地是看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看到了很多成人今天的状态实际上是他儿童期状态的一种延续。事实上在养育过程中我们只要稍微调整一下方式,这个人就完全不一样了,就不会形成他成人以后各种不好的状态,比如强迫症、理想化等等。所以我们更多地是从病理的角度去讲如何让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避免今后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我们和其他理论最大的区别。
在我所到之处,都得到了家长极大的认同,他们认为这种形式非常好,有的家长说完全是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这样一套方式,以前他们听到的都是母子如何沟通啊、生活中的各种技巧、小孩子怎样说话、如何爱自己的孩子呀、如何给孩子自由啊等等。但是我们却能够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人格的发展方面来剖析一个人,来帮助这个人促进他的人格的发展,这完全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所以在实践中得到了许多家长的认可,家长按照我们的方法进行了调整,就会发现和孩子的沟通状态完全不一样了。这中间也还涉及到家庭的夫妻关系等问题,比如我们在儿童孤独症那里,就能够发现孤独症孩子的父母自身童年成长的过程中那种孤独性、看到了孤独症孩子父母在个人成长轨迹中的一些的缺失,他们随后又不自觉地把这个转嫁到了自己孩子的身上。通过评估后的家长,透过孩子的问题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进而发现了婚姻状态的问题。
2、问:《儿童心理发展评估》是一个什么样的课程?它对于我们理解一个人的一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我是从事心理分析性治疗工作的,在我接触到的很多成人当中,我看到他目前的状态是儿童状态的一种再现,所以就折回去再去研究儿童。要懂得心理治疗就必须得懂得儿童!如果不懂得儿童各个时期发展每个阶段有哪些内容、有哪些任务、还有哪些精神世界所展现的东西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去把握儿童,也就没办法把握一个成人。所以,经过这么多年对儿童精神世界的研究和探索,我认为,作为儿童心理发展评估,我们可以有一个更简单的名称,这就是“儿童精神世界发展的里程碑”,用这个名字我觉得表达更为准确。实际上0-1岁的孩子如果不能很好的给予他所需要的发展内容的话,他就会有所丢失,就象安全感一样。如果这个孩子他没有发展好他的安全感,将来他的生活始终都会紧紧围绕安全感这个中心。所以我们在介绍孩子0-1岁、1-3岁、3-6岁发展什么,6-12岁、 12岁以后又发展什么,都是每一个阶段必须要有的东西,在那一个阶段都会自然地呈现出来。如果我们家长或者心理医生不理解这些,就没办法去理解一个人,和来访者的谈话也一定是南辕北辙。《儿童心理发展评估》就是在评估一个人目前所处的状态跟他自然成长的状态是否相符。可能有的人40岁了,但是他呈现出来的东西却非常幼稚,我们就是要评估他自身发展起来的东西跟他应该有的东西之间那个“差”。比如有的人在1-3岁的时候,自主性没有发展好,受到父母强烈的压制,这种人极有可能就会在以后形成强迫症、极端的洁癖、或者是极端的邋遢,或者是施虐狂、受虐狂,等等,这些都是在这一个过程当中发生的。当他呈现出这种状态的时候,我们就能知道在这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他的父母中的一方在1-3岁的时候一定是强势的,压制他,可能我们在治疗中,会更多地让他表达对这种压制会有更多的表达。
对人生发展全程究竟有哪些内容,一定要把它揭示出来。中年人的婚外恋,可能很多人会在婚姻关系中去找答案,如得不到满足、沟通问题等。实际上这个问题却可能与个人发展过程的缺失有关,如在青春早期没有经历过精神化的恋爱,柏拉图所说的那种精神恋爱,一直欠了帐,到了中年期以后爆发了。中年期的人本身就有一种将自己精神化的内容,比如我们会发现我们身边有些人中年期会变得不爱出门、突然对宗教很感兴趣等等,这个时候他会有一个大的转换,这就是说他这个时候精神化的恋爱出来了,很多的婚外情都是出现在这个阶段。这就是早期欠帐,后面必然发生。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东西,不知道哪些东西在哪个阶段发展,怎么能知道他需要什么?我们仅仅调解他们的夫妻关系,没有调解本质的东西,根本性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由此可以看出,《儿童心理发展评估》对心理治疗有着极高的指导意义,这个课程就是在揭示这些内容,就是要帮助大家去理解这些内容,就是看一个人他的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在是做更加广义的人格心理学。每一个人我们都可以为他量身打造一套属于他自己的人格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实际是揭示出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时段应该有的心理发展内容。
【联盟心理】致力于心理分析、心理治疗和儿童心理发展评估、儿童思维策略训练、儿童孤独症、“亲密之旅”认证培训师等临床和教学工作。
获取更多服务进入地点:
1、《心理治疗专业联盟》YY语音房间查找亲密之旅教室,手机用户也可以使用。
2、心理联盟公益大讲坛网页YY语音房间:http://yy.com/
3、联盟网站:http:///forum.php
4、咨询QQ号码:
QQ群:儿童抚养父母交流群
5、微信公众号:xlzxscom
6、快速关注:右上角菜单-查看官方账号 - 关注
7、如何分享:右上角菜单-分享到朋友圈/发送给朋友
张文老师就《儿童心理发展评估》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二)
《儿童心理发展评估》项目是一个借由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轨迹的探索和了解,从而把握人性乃至整个人类心理发展历程的奇妙旅程。对国内外众多儿童心理学大师理论的整合及更加深入的研究成果;十多年针对各类儿童及成人病案的大量临床实践;各方学者、专家的共同努力,形成的一套较为成熟的临床实践理论。这种评估体系能够让我们像类似基因检测一样,提前预知每个儿童的心理与生理发展状况。这对心理学理论建设及整个社会发展乃至人类的发展都是一种有益的推动。近日,该张文老师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背景链接:
张文老师简介
张文老师,中国心理治疗专业联盟首席专家,慧智企业服务公司负责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接触基础心理学,随心理学界名师(学科带头人)从事思维策略地研究和运用工作;2000年后学习和接受精神分析专业训练,完成弗洛伊德、荣格、客体关系和拉康等名家理论系统学习;其后开始接受全方位系统的心理治疗学训练,从考古学、人类学、精神病学、语言学、现象学、宗教学等众多学科中汲取营养,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全新理解,展示出人格构建的基本模型,并运用在心理分析与治疗、文本分析等实践工作中,取得巨大的成绩,其理论深度和独特的见解让许多有识之士钦佩不已。近几年,一直从事心理分析、心理治疗和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孤独症等治疗和教学工作,已为社会培训出一批有用人才,并在北京、成都、长沙、株洲、重庆等地和网络上开设儿童心理发展评估课程以及评估实践活动,深受咨询师和家长的欢迎。]
3、问:有人说,孩子将来会成长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跟父母的养育方式没有多大关系,完全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基因。而您讲过,成人的各类心理障碍和创伤都需要追溯到童年时期。从您这些年开展工作的情况来看,来到这个课堂的人,大家对这个观点的认可程度怎么样?
关于这一点,可以说接触过的人是百分之百的是认同的。每一个孩子出生都是不一样的,带有先天的东西,比如神经类型。神经类型不同,我们的教养方式就不同,很多母亲可能会去书店买如何教养孩子的书来看,实事上这些书上说的很多都是空话套话。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理论没有参考哪一个具体的人,它可以教会父母如何养育孩子,但是却没有教会每一个父母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0—1岁建立起来的安全感就是建立了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初步认识。如果安全感建立的比较好,以后即便是父母出现问题,但是孩子看问题也是积极的、阳光的;但如果安全感建立的不好,父母出现问题,孩子就会显得更加悲哀,看世界也完全没有意义,生命也是灰暗的。所以在看父母的遗传因子的时候,是有一个前提的,这就是他最早的出发点是否是有安全感的、是否是有信任感的,是否是有自信心的。所以我们才说人生底色是安全感,一切东西都是围绕着安全感展开的。在心理疾病方面,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是在这一时期没有建立起安全感,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孩子出生的时候,建构起来的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怎么样的。所以我们在追溯儿童的时候,经常要追溯到0-1岁这个阶段。现在看来这一点也符合世界的潮流,从远古时期的苏格拉底到笛卡尔、到弗洛伊德再到现在的拉康,他们的各种理论都充分证明,一个人出生在几个月的时候甚至才几天,就已经建立起来了一套理论。比如我接触到了很多孤独症的儿童,我发现绝大部分孩子都是出生十几天或者二十多天中对爱的感受较少,他就会把自己保护起来,这样就跟外界没有了情感交流。所以父母对孩子影响是有的,但是后天的。小孩子越小建立起来的那一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体系,构成了他最基础性的认识,而他后面的生活都是在这个基础上一步步展开和发展起来的。
4、问:孩子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是什么样的关系?
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是完全一致的。一个孩子如果早期大运动和小运动都发展起来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智力肯定不会出现问题。儿童有一个特点,要发展就整体发展。可能我们会看到有的孩子长的很强壮,但是他却内心因素、情感因素很低,这就说明他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残缺的东西。比如一个孩子如果没有爬行或者爬行不够,他就没有获得一种自控能力,他的注意力就集中不了,由于他对自己的身体控制性不够,上学后上课会搞小动作。虽然他自己也想学习,但是他控制不了自己。所以对这一类的孩子,我们会建议他多运动,多控制自己的身体,一旦控制住了,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儿童无论心理还是生理,高度相关,高度一致,要发展一起发展,不发展同时停滞。
5、问:张老师您说过,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治疗,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这也是《儿童心理发展评估》课程的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家长,我们怎么去发现这些问题?
这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家长可以把孩子带来,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各种情况,评估孩子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未来又会再现什么样的状态,目前对孩子的不满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都是能够评估出来的,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第二种方法,家长也可以来到我们这个课程中去学习,学到的东西不仅仅用到自己孩子身上,还可以去影响身边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家长就能充分的理解过去在抚养孩子当中的一些错误的方式,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同时,通过学习,这些父母也能更加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知道现在的欠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可以说,这个课程既适合家长,也适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家长来说,我们会教会他们怎么养育自己的孩子,至少会让他明白原来孩子的问题不仅仅是需要沟通、爱等等,还有一种更本质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掌握;对专业人士来讲,我们则非常注重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建设。如果他们不了解人生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机制,就不可能把握一个人,也就不可能去从事心理治疗工作。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如果要涉及到一种症状的时候,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我们运用的是人类的发展机制,比如如果我们懂得一个人心和身之间的关系,当一个人的心过度强势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把他的身体调动起来,这样就达到了一种平衡,这个时候再介入他的生活,让他重新体验自己,重新建构自己,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所有心理治疗(分析)都要追溯童年,所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轨迹就成为每一个心理治疗师的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在专业上面,可以对人类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向有一个更为明晰的了解,以帮助大家在咨询和治疗上更加有的放矢,甚至在自我发展上能够学有所用;在社会层面上,各位家长对培养孩子的重视都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儿童心理发展评估》可以帮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知道怎样去从孩子的心理需要入手来配合孩子的成长。第三,对儿童的意义上来说,在一个人发育过程中间某些东西迟滞了就要补救,但之前必须有个识别诊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评估。如果有问题能在萌芽状态补救显然是最佳时期。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求助,有关心理老师的问题?_吉林一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048贴子:
求助,有关心理老师的问题?
谁有心理老师的QQ电话也可以,谢谢了
哎~乖儿子~来和娘一起撑...
圆圆竟为吹空调假怀孕!...
有一个答案只有你知道!
对比出真知,相似性女星...
第一期周杰伦怎么这么多...
壕!真人秀明星片酬究竟...
七月份的尾巴你是狮子座...
快来围观看贴编辑组聚会咯~
美好的婚姻在小三的面前...
朋友,你可否有一颗“皂”...
羞羞哒!盘点明星中的同...
有些事情憋在心里久了,...
我当年老师的qq你要不要
我也想要。。。
这么说的话我也想要。。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心理冲突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心理冲突
本词条由审核。
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应用范围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心理冲突(mental conflict)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由于莫衷一是而引起的紧张情绪。是心理不平衡的重要原因。[1]常用的分类有(K.Lewin 1931)和米勒(Miller 1944)按冲突的形式分为四类:
1,——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两件事物都有吸引力,都想趋之,但二者不可兼得,难以抉择。这是一种难以取舍的心理困境。
两个动机促使个体在行为上追求两个目标,两个目标无法同时兼得(购房子就不能买汽车)时,二者取其一而又不愿割舍其他的心态,即属双趋冲突。
2,——左右两难
两件事都有排斥力,都力求避免,但双必须择取其一,难以决定。
当个体发现两个目标可能同时具有威胁性,即可兴起二者都要逃避的动机(患病者既不愿吃药,又不愿开刀。惟迫于形势,两难之中必须接受其一时,即将形成双避冲突。
3,——进退两难
两件事物一有利、一有弊,容易抉择;目标冲突,两种方向相反、强度相似的需要;行动冲突,要达到目的可采取两种行动,各有利弊不知如何抉择;目标冲突,要达到最后需求,有不同目标,但又顾此失彼,不能抉择。
个体遇到单一目标同时怀有两个动机(嗜酒者不得不戒酒)时,一方面好而趋之,另方面又恶而避之;使个人的情感与理性矛盾而形成的精神痛苦,即起于趋避的心理冲突。
4,双重趋避冲突
这是双避冲突与双趋冲突的复合形式,也可能是两种趋避冲突的复合形式。即两个目标或情境对个体同时有有利和有弊,面对这种情况,当事人往往陷入左右为难的痛苦取舍中,即双重趋避冲突。
例如:单身汉有自由之乐,但也有寂寞之苦;结婚有家庭之乐,但也有家务之累。又如:在挑选工作时,一个机会物质待遇优厚而社会地位却不高,另一机会是社会地位高而物质待遇菲薄。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双重趋避冲突的例子。
人的生活是多层面的,有家庭的层面,有事业的层面,也有社会的层面。在不同层面中遇到的问题,都需要个人选择判断。在选择判断时,有的重在感情,有的重在理性,更有的因患得患失而不得不考虑利害关系。如此看来,日常生活中心理冲突的困扰在所难免。甚至我们也可以想像,能力愈高条件愈好的人,在精神上愈可能感受到更多的心理冲突困扰。因为,他们比一般人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他们比一般人也有较多的动机和追求目标。动机与目标既多,在选择上又怎能避免冲突的困扰呢!心理冲突有常形和变形两种,心理冲突是常形还是变形的是判断个体异常行为是还是的重要指标。
常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相联系,涉及到大家公认的重要的生活事件,例如:夫妻关系不和,长期想离婚又不想离婚,内心痛苦;二是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无论你持什么道德观点,你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视为不道德的。
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两种: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什么关系,或是它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一般人认为不值的为它操心,不懂精神病的人觉得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例如,某病人每天晚饭后就陷入吃药还是不吃药的痛苦冲突中;吃药怕肝硬化和上瘾,不吃药怕睡不着。这在不懂精神病的局外人看来不是问题,想吃就吃,不想吃拉到,实在决定不了就问医生;二是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如上例,吃不吃药都和道德没有什麽关系。
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心理冲突的常形是大家都有的经验。如果陷入心理冲突的常形,甚至并没有痛苦的心理冲突,那么充其量是心理生理障碍,而不是神经症。要注意的是,一旦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或内脏功能障碍,原来不明显的心理冲突便会尖锐化,很容易出现变形,例如,明显的疑病症状。再例如某学生期末考试没考好,原来只是一到考试前就紧张、心慌。可是,近一个月以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人多时,就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当众写字,手会发抖。睡眠也不好。这一例子就是伴随生理和失眠症状出现的典型的心理冲突变形。心理冲突的解释和分析,需要精神病学的知识和技巧一般可以用容易掌握的方法进行评定。这包括三方面。一、病程:不到三个月的为短程,评1分;三个月到一年为中程,评2分;一年以上为长程,评3分. 二.精神痛苦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设法主动摆脱,评1 分;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痛苦,需靠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2 分;重度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评3 分。 三.社会功能:能正常工作和学习的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1 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损者,工作、学习能力或人际交往效率明显下降着,不得不改变工或减轻工作或只能部分的工作,或者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2 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或完全不能工作或学习的,不得不请假休息或推卸,或某些必要的社交活动完全回避的,评3 分。如果总分为3 分,可以认为不够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不小于6 ,神经症诊断是可以确立的。4分——5分为可以病例,需进一步观察诊断。补充的是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要三个月以上才行,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关于心态的文章- 美文故事-散文随笔
关于/有关心态的文章
  人生有尺,做人有度,善有善因,恶有恶果,举头有神明,做人要善心,人生没有谁规定怎么去做,生活没有谁可以给你掌舵,掌控不了命运,却能掌控自己,不求生命辉煌,但求人生无悔,快乐是一种境界,幸福是一种追求,走过的路,才知道有短有长,经过的事,才知道有喜有()
  人生很难,心态放宽,人生,最难得的,是好心态,最难放的,是真感情,最难忘的,是入心人,最难求的,是被人懂,人的一生,与爱恨纠缠,与得失相伴,与是非周旋。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烦恼,工作中,每个人都会有难题,人生中,每个人都有难事,如果,想的简单一点,()
  无论心有多累,都不应该向别人发脾气,也许一个转身,原本如此熟悉的两个人从此永不相见,形同陌路。这世上没有谁会永远是谁的谁,有的人注定只能被伤害,有的人注定只能错过,有的人永远只适合活在另一个人的心里。人生没有如果,过去的不再回来,回来的不再完美。学()
  人生苦短心有爱,生活随意才自在,人生苦短,心想阳光,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父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缘,没人天生富贵命,没人一生就不行,父母能给的是生命,家境不好,不要怨命,工作不顺,不必灰心,今天在不好,明天更努力,一切没有,只是一时,不去努()
  心态决定命运,简单照就幸福,太多放不下,自然成负担,理想你越多,现实就骨感,人生得意不由天,生活快乐在于己,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心犹如漏斗,复杂的心爱计较,简单的心易快乐,生命是平等的,值得爱护,人心是互敬的,值得珍惜,烦恼由心生,快乐随心定,()
  当夕阳的余辉把山川,树木,房屋,一切的一切都涂上了一层金色的时候,你能说它不美吗? 夕阳真美!美的无以伦比,美的惊艳绝伦。那色彩,那姿态,那布局,是那么完美,那么默契,稍微一变化,就是一副完美的图画,任你是丹青妙手,也无法描摩,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自()
  季节更迭,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无意间,独自清瘦了一朵花开,留恋在枝头,拈花为墨,静语流年起伏的故事,把一次次梦境蛰伏,深情成诗;感动岁月,锦绣年华,那些初见的美丽,纯净的情怀,总以另一种姿态回馈,绵绵暖暖;这一笺琉璃万千,怎让红尘乐逍遥?一帘烟云()
  生活要平常,人生心要淡,人的一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生,在亲人的欢笑声中诞生,又在亲人的悲伤中离去,无法控制自己的生与死,多数人到了年迈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健康长寿,比荣华富贵更重要,让我们从微笑开始,改变自己,人活一辈子,开心最重要,拥有健康()
  有人说,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那是最原始的,说得也没错,但随着后天的改造和修养,要让自己能够心安理得地活着,那就必须学会善待他人,必须学会宽容,必须懂得理解。 许多做人的经验表明,懂得体谅,懂得理解,懂得宽容,不但能使身边的人感受到你的温暖,让身边()
点击:10263
  人生多少不如意,生活多少不开心,越走越长的是远方,越走越短的是人生,越走越深的是亲情,越走越浅的是爱情,越走越急的是岁月,越走越慢的是希望,越走越多的是年龄,越走越少的是时间,越走越远的是梦想,越走越近的是坟墓,越走越明白的是道路,越走越糊涂的是方()
共25页/243篇短文
本站会员关于心态的日志随笔: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故事,优秀作文在线阅读欣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般心理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