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苦干.苦

为什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记得小时候在镇上读书,每次周假和月假,爸或妈就去车站接我回家。

那时家里离车站比较远,每次都是跟着最爱我的人,一路走回家。

他们走在后面,我走在前面一路玩耍,走久了,累了,就和爸妈在路边坐一会,记得他们经常对我说:

孩子,你以后要好好读书,不要过吃苦的日子。

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但也把这句话记在脑里,看着远处在田地里弯腰忙着干农活的乡亲们,我只想着以后怎么也不做农民。

时间过得很快,我从县城考到了其他城市的大学,专业选的是机电一体化,大学时间也过得很快,没有好好学习,就准备毕业了。

当我开始实习的时候,实习的岗位是一家空调铜管,也算是跟专业有关联。

但是工作环境有多糟糕就不说了,晚上也要经常加班,手上,衣服脸上也经常沾满油污,下班就是洗澡然后疲劳的去睡觉,在那种环境中你想找一个人聊聊文学、谈谈经济都是个笑话。

哪一刻我在想,我突然想着我才20出头,凭什么我要待在这样的环境中吃着生活无端给我安排的苦?

后来,做了一年后,我选择了辞职,然后回到家,我打算好好学习一下,把以前在学校感兴趣的软件,都学习了一遍,因为我觉得互联网时代到来,必须要懂多点技能才能生存。

在学习期间,也遇到很多困难,不像还在读书那样能很专心学习,但是这些学习苦,对于生活的苦来说,什么都都不算。

最后,我在去到大城市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可是每天还在不断学习,因为不学习就很快被淘汰,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被迅速地拉开,当我这几年再次回到生活的地方,发现很多人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几年前,脑海里停留的信息和映像早已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变化。

他们宁愿选择待工厂每天忙碌在生产线上,也瞧不上月薪过万的新兴行业;他们宁愿选择每月靠家里人给零花钱度日,也不愿选择自食其力谋一份工作;他们宁愿选择把时间浪费在和小商贩砍价,也想不到多花一块钱去学习新知识。

那时候我就想这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

为什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我在网上看到过这个问题点赞比较高的是这样回复的

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的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生活的苦使人麻痹,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持续地经历同样的苦时间久了,痛苦的体验和效应会逐渐减弱,让人进入习惯性无助的状态。这种状态虽然不是特别舒服,但久而久之也不会特别难以忍受。

学习的苦让人清醒,学习本就是认知边界不断扩宽的过程,需要你主动思考和汲取,而学习的内容往往是循序渐进,不如生活的痛苦那样重复,所以你无法进入麻木的状态,而是需要不断面对新的知识和学习目标。

毫无疑问,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毕竟这个世界愿意主动给自己找罪受的人总是少数。

所有觉得学习苦的人,大多是没有挨过现实的耳光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这文章也是反映着一大部分当代大学生的状况

文章里,写着一个面临大学毕业的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就是一个网瘾少年

在高考的时候,父母为了防止他分心,手机、电脑甚至电视也不给碰。

当考上大学的时候,就放松了想把以前没有玩够的游戏都玩回来。在游戏里建了帮会,为了把帮会发展好,他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了游戏里。

大学上课不认真学习,经常逃课,天天在宿舍里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外卖盒堆一地,考试挂科也成了常态。

当朋友同学都找到工作时,除了游戏没有任何爱好的他,连毕业也是问题。

”如果在简历上,能填上LOL、王者荣耀,吃鸡段位,那该多好“

虚拟世界里游戏固然精彩,但是现实生活里的残酷却真实的可怕。

想起以前湖南卫视播出的一档真人秀节目《变形记》,无论城市的孩子多么嚣张跋扈,也无论他们的家庭如何富足优渥,面对着一贫如洗的大山深处,精神世界的荒芜让他们很快就臣服于现实。

相反的是那些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十分珍惜着在城市里生活和学习的机会,因为他们知道,这种生活可能穷极他们一生的努力也难以企及。

后来我才明白为什么那些城里孩子在穷乡僻壤里转了一圈回来就会变了一个人?

不想读书,觉得读书辛苦?现实的生活会诚实地告诉他们,不读书的人生会更苦。

穷则思变,真正苦到一定程度了,人自然会自发地挣扎起来改变现状,对于有些背负着沉重生活的人来讲,学习才是脱离生活苦难又轻松又有用的途径。

没有谁愿意吃真正的生活里的“苦”,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大多数人的生活还没有足够的糟糕。

有时候学习的那种“苦”和沉重粗砺的生活比起来,真的可能连个喷嚏都算不上。

我从不喜欢自讨苦吃,如果我能通过学习和自我提升避免遇见这些痛苦的经历,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

我遇到过很多学员,有大学生,有工厂的,打工族等等,遇到过很多懂得投资自己学习的学生,也遇到过很多不想吃学习的苦的学生。

有很多人,明知道大学里没学到什么,就要毕业工作十分难找;有很多人在工厂上班,每天过着重复的日子;文职文员拿着几千工资自我满足。等等,他们其实很多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2017年已经过去将要半年了,五六月也是毕业季节,不想着被这个社会淘汰的话,就要给自己一个勇敢的开始。

能多学习就多学习,投资学习,永远都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

原标题:【老支书】苦熬,还是苦干?——记旧街乡枣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玉田

马玉田,1991年入党,现任旧街乡枣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过旧街村,西行而北折进入保安沟不远,就来到了枣园村。这里有从北向南缓缓流淌的清清河水,有蓊蓊郁郁的苍松翠柏,有在秋天里硕果累累的核桃园,有存栏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有五万只蛋鸡饲养园区,有3000万元的固定资产,更有农民人均收入过万元的骄人业绩、一排排漂亮的六层居民楼……

在过去,枣园村由于山大沟深,信息闭塞,没有任何矿产资源,村里的人祖祖辈辈都在苦熬中度过,屋是石头屋,墙是土坯墙,糠菜半年粮,出门做客才穿好衣裳。那是怎样的累,怎样的苦,怎样的熬,只有设身处地的人,才深有体会。

1997年,从苦熬中走来的马玉田在村民的期盼中,在党员的期许中,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面对如此的境况,面对这祖祖辈辈的“苦熬”,他下定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不等不靠,勤奋勤劳,艰苦创业,不屈不挠”的决心。

在他上任之初,他便四处奔走,带着干粮、带着水在郊区、市里奔走,到处争取投资,到处争取支持、到处争取政策。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他带着支村两委一班人,带着全村父老投入到了改造枣园、改变枣园的艰苦创业进程中。春天上山栽树,夏天建猪场,秋天下河抬石头垒拦水坝、修温室大棚,冬天平整道路……枣园人在马玉田的带领下,在苦干中度过了一个一个的春夏秋冬。

那一年,通过一春一夏的紧张备料和施工,到了秋天,枣园村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温室大棚工程基本竣工。翻地——施肥——育苗——改垅——覆膜——定植。看着自己的梦想实现了第一步,马玉田心里喜滋滋的;看着自己的努力化作了现实,那些跟着支村两委一班人艰苦创业的干部群众和菜农们心里喜滋滋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向坚持收看新闻的马玉田,这天照旧在7点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揪住了马玉田的心,降温预警,包括山西阳泉!3天内有大风降温天气,温室还没有草帘,那些可爱的嫩苗,如果没有保温措施的话,马上就会被冻死、冻伤,想到这些,焦急的老马彻夜无眠……

第二天,天麻麻亮,老马就坐早班车跑到了答应支持投资大棚草帘的单位,领导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憨厚的村级当家人。等老马说明来意,领导马上就联系各方,看看支扶款是否到位,然而很不幸,款子要等到两周后才能下来,等到了枣园村的账户,那得等到一个月以后了。马玉田听到这里,再也坐不住了。他又跑到草帘供货商那里,跟人家商量先赊账,可这时的枣园村“穷”名在外,供货商也委婉地拒绝了。怎么办?老马又是一夜无眠。

第二天早上,马玉田又跑出去了。当天上午,在草帘供货商那里他的身影出现了……供货商二话没说,安排车辆,装货,中午时分,枣园村收到了草帘。这些至关重要的保温材料马上被整齐地披在了架架温室大棚的身上……

到晚上,大风如期而至,温度立即降到了零度以下。马玉田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这时他才发现自己浑身疼的象散了架一样,嘴里满满的燎泡……

这时,本来贤惠的妻子该给他端饭端水的,但是他看到的却是一张挂满寒霜的脸。他知道自己的“事儿”犯了。原来,他趁早上妻子出去的功夫,偷偷把自己多年积攒的存折“偷”走了,买草帘的钱是这样来的呀!

面对群众的信任,老马深感责任重大。他带着村支两委一班人,农闲里白天外出取经学习,晚上开会讨论发展方向。最后他们确定了“立足实际,依靠自己”的发展思路,具体来说就是,办好养殖业,发展生态农业。

他们先从零散的小规模养猪场开始,经过不断地滚动发展,到2014年4月份养猪基地年存栏生猪达到了5000余头,年出栏达到10000余头,总投资达到400余万元。养殖业取得的效益,怎样才能实现增值呢?枣园村村支两委又讨论决定建立农业生态园区。雷厉风行从来就是马玉田的作风,生态农业园区从2010年10月起建设到现在已经种植了核桃树30000余株,枣树、仁用杏、果树等苗木各5000余株,共2000亩,农业园区初见成效。

现在步入枣园村,映入眼帘的是22栋单元式小二楼和一排排六层住宅楼,祖祖辈辈住土窑洞的村民也住上了宽敞、明亮、方便、整洁的楼房,“走上硬化路,吃上自来水,用上卫生厕,住上整洁房”,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面貌。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枣园村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为核心,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民主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把农村经济管理、社会秩序管理、村级组织建设和管理融为一体。通过“六议两公开”工作法,将村务、党务、财务公开贯穿于村民自治的全过程,置于全体党员和村民的监督之下,给干部一个清白,给村民一个明白。

现在的枣园村不仅是省、市、区的红旗村、先进村,而且还成为了全国文明村。2005年马玉田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当选为“山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多次荣获市、区两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