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6公分大可以用氩氦刀或者肺癌射频消融融吗...

肺癌治疗新选择-射频消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页¥2.004页¥3.004页¥2.003页¥2.002页¥3.002页¥1.003页¥2.003页¥3.006页免费4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6页免费15页免费48页免费23页免费5页免费
肺癌治疗新选择-射频消融|肺​癌​治​疗​新​选​择​。​什​么​是​射​频​消​融​,​射​频​消​融​优​点​,​常​见​疑​问​,​最​佳​配​合​中​药​人​参​皂​苷​R​h​2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我已经阅读了这个提醒
屈立新咨询用微信号:qulixin01
国内最多最齐全的氩氦刀肿瘤微创手术图解示范:
微创氩氦刀冷冻消融为主的肿瘤综合治疗达到国内前列,由屈立新教授制定治疗方案并主刀实施微创治疗。
地点:421医院肿瘤中心(PET-CT,放疗,氩氦刀集于一体的三甲医院肿瘤中心,请提前预约)
温馨提示:博客文章转载发表请先得到作者的同意
我的人气博文
屈立新博士的博文
博文分类:
最新研究结果振奋人心:Nivolumab明显提高非小细胞肺癌-鳞癌生存率
继施贵宝PD-1抑制剂Nivolumab(商品名Opdivo)作为二线药物治疗黑色素瘤取得良好疗效后,该公司研究人员在该药治疗晚期肺鳞癌研究中取得突破,三期临床已经顺利结束并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即将转入4期临床。该药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它通过激活和加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抵御病毒细胞的入侵,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到抗排斥反应。将单克隆抗体与看癌药物或者毒素结合起来,就成为威力强大的抗体生物导弹。
PD-1抑制剂已经在6、7种癌症显示疗效,但最大的成就当属肺癌。Opdivo和Keytruda都在肺癌显示非常显著的疗效,Opdivo已经在三期临床显示生存优势,今年可望批准上市。
在日该公司发布的公告中,一项随机对比多西他赛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治疗进展或者有转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鳞癌的研究中取得非常满意疗效,因为疗效确切因此研究者终止了该研究,并将转入四期临床研究。具体的研究结果数据并未显示。
该药最常见的副作用是皮疹。其他的副作用包括免疫反应引起的肺炎,肠炎,肝炎,肾炎及肾功能失常;甲减及甲亢均有可能;不建议孕妇服用,并建议患者在服药期间避孕,也不建议服用该药物的患者哺乳。
约有41%的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副作用,达到3级和4级副作用的约占42%。最常见的包括腹痛,低钠血症及一些酶指标偏高。
Nivolumab的研制去年被认为是癌症治疗领域里一件重量级的事件,这是基于早先的研究结果,该结果表明Nivolumab对多种癌症的持续肿瘤反应率达到20%-30%。用专家的话讲,这种新药突破了持续肿瘤反应率在10%-15%的限制,这种限制在过去30年里一直阻碍着癌症免疫治疗的发展。
屈立新教授点评:一种药物同时对于三种癌症有效确实很了不起。这也是继非小细胞肺癌-腺癌出现多种靶向药物并取得良好疗效后,终于出现了一种鳞癌的特效药物了,而且估计很快将会进入市场。因为该药已经进入市场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只是三期临床刚证实对于肺鳞癌也有显著效果。该研究是通过将二线治疗肺鳞癌化疗药物多西他赛作为对照的并取得明显的优势显得尤为珍贵。
该药是否与常规治疗如放疗,微创消融治疗相结合?效果如何?多长时间出现耐药?是否能取代化疗?因为化疗,放疗都是抑制人体免疫力的,而消融治疗如射频消融冷冻消融-氩氦刀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影响不大甚至因为破坏了肿瘤细胞而出现免疫增强。这种增强作用能否被药物放大?这些都是有待于临床应用证实的问题。不过该药的出现确实应该为非小细胞肺癌-鳞癌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希望,有望成为继肺腺癌靶向药物易瑞沙特罗凯后又一里程碑式的药物!
原文如下:
CheckMate -017, A Phase 3 Study of Opdivo (Nivolumab) Compared to Docetaxel in Patients with Second-Line Squamous Cel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topped EarlyOpdivo demonstrates superior overall survival in this Phase 3 trial
Sunday, January 11,
pm ESTDateline:PRINCETON, N.J.Public Company Information:NYSE:BMYPRINCETON, N.J.--(BUSINESS WIRE)--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NYSE:BMY) today announced that an open-label, randomized Phase 3 study evaluating Opdivo versus docetaxel in previous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quamous cel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as stopped early because an assessment conducted by the independent Data Monitoring Committee (DMC) concluded that the study met its endpoint, demonstrating superior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receiving Opdivo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rm. The company will share these data & which for the first time indicate a survival advantage with an anti-PD1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n lung cancer & with health authorities.
CheckMate -017 investigators are being informed of the decision to stop the comparative portion of the trial. Bristol-Myers Squibb is working to ensure that eligible patients will be informed of the opportunity to continue or start treatment with Opdivo in an open-label extension as part of the company&s commitment to providing patient access to Opdivo, and characterizing long-term survival. The company will complete a full evaluation of the final CheckMate -017 data and work with investigators on the future present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the results.
About the Study
CheckMate -017 is a Phase 3, open-label, randomized study of Opdivo versus docetaxel in previous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r metastatic squamous cell NSCLC. The trial randomized 272 patients to receive either nivolumab 3 mg/kg intravenously every two weeks or docetaxel 75 mg/m2 intravenously every three weeks. The primary endpoint is overall survival. Secondary endpoints includ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and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About Lung Cancer
Lung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s globally, resulting in more than 1.5 million deaths each year according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NSCL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the disease and accounts for approximately 85 percent of cases. Survival rates vary depending on the stage and type of the cancer when it is diagnosed. Globally, the five-year survival rate for Stage I NSCLC is between 47 and 50 for Stage IV NSCLC, the five-year survival rate drops to two percent. Historically, the expected one-year survival rate for third-line squamous cell NSCLC patients is approximately 5.5% - 18%.
Immuno-Oncology at Bristol-Myers Squibb
Surgery, radiation, cytotoxic or targeted therapies have represented the mainstay of cancer treatment over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but long-term survival and a positive quality of life have remained elusive for man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disease.
To address this unmet medical need, Bristol-Myers Squibb is leading research in an innovative field of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known as immuno-oncology, which involves agents whose primary mechanism is to work directly with the body&s immune system to fight cancer. The company is exploring a variety of compounds and immunotherapeutic approaches fo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cancer, including researching the potential of combining immuno-oncology agents that target different and complementary pathways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Bristol-Myers Squibb is committed to advancing the science of immuno-oncology, with the goal of changing survival expectations and the way patients live with cancer.
About Opdivo
Bristol-Myers Squibb has a broad, global development program to study Opdivo in multiple tumor types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50 trials & as monotherap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therapies & in which more than 7,000 patients have been enrolled worldwide.
In the U.S., Opdivo is indica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melanoma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following Yervoy (ipilimumab) and, if BRAF V600 mutation positive, a BRAF inhibitor. This indication is approved under accelerated approval based on tumor response rate and durability of response. Continued approval for this indication may be contingent upon verific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clinical benefit in the confirmatory trials.
IMPORTANT SAFETY INFORMATION
Immune-Mediated Pneumonitis
Severe pneumonitis or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cluding fatal cases, occurred with OPDIVO treatment. Across the clinical trial experience in 574 patients with solid tumors, fatal immune-mediated pneumonitis occurred in 0.9% (5/574) of patients receiving OPDIVO; no cases occurred in Trial 1. In Trial 1, pneumonitis, includ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occurred in 3.4% (9/268) of patients receiving OPDIVO and none of the 102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Immune-mediated pneumonitis occurred in 2.2% (6/268) of patients receiving OPDIVO; one with Grade 3 and five with Grade 2. Monitor patients for signs and symptoms of pneumonitis. Administer corticosteroids for Grade 2 or greater pneumonitis. Permanently discontinue OPDIVO for Grade 3 or 4 and withhold OPDIVO until resolution for Grade 2.Immune-Mediated Colitis
In Trial 1, diarrhea or colitis occurred in 21% (57/268) of patients receiving OPDIVO and 18% (18/102) of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Immune-mediated colitis occurred in 2.2% (6/268) of patients receiving OPDIVO; five with Grade 3 and one with Grade 2. Monitor patients for immune-mediated colitis. Administer corticosteroids for Grade 2 (of more than 5 days duration), 3, or 4 colitis. Withhold OPDIVO for Grade 2 or 3. Permanently discontinue OPDIVO for Grade 4 colitis or recurrent colitis upon restarting OPDIVO.Immune-Mediated Hepatitis
In Trial 1, there was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liver test abnormalities in the OPDIVO-treated group as compared to the chemotherapy-treated group, with increases in AST (28% vs 12%), alkaline phosphatase (22% vs 13%), ALT (16% vs 5%), and total bilirubin (9% vs 0). Immune-mediated hepatitis occurred in 1.1% (3/268) of patients receiving OPDIVO; two with Grade 3 and one with Grade 2. Monitor patients for abnormal liver tests prior to and periodically during treatment. Administer corticosteroids for Grade 2 or greater transaminase elevations. Withhold OPDIVO for Grade 2 and permanently discontinue OPDIVO for Grade 3 or 4 immune-mediated hepatitis.Immune-Mediated Nephritis and Renal Dysfunction
In Trial 1, there was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elevated creatinine in the OPDIVO-treated group as compared to the chemotherapy-treated group (13% vs 9%). Grade 2 or 3 immune-mediated nephritis or renal dysfunction occurred in 0.7% (2/268) of patients. Monitor patients for elevated serum creatinine prior to and periodically during treatment. For Grade 2 or 3 serum creatinine elevation, withhold OPDIVO and admini if worsening or no improvement occurs, permanently discontinue OPDIVO. Administer corticosteroids for Grade 4 serum creatinine elevation and permanently discontinue OPDIVO.Immune-Mediated Hypothyroidism and Hyperthyroidism
In Trial 1, Grade 1 or 2 hypothyroidism occurred in 8% (21/268) of patients receiving OPDIVO and none of the 102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Grade 1 or 2 hyperthyroidism occurred in 3% (8/268) of patients receiving OPDIVO and 1% (1/102) of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Monitor thyroid function prior to and periodically during treatment. Administer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hypothyroidism. Initiate medical management for control of hyperthyroidism.Other Immune-Mediated Adverse Reactions
In Trial 1, the following clinically significant, immune-mediated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less than 1% of OPDIVO-treated patients: pancreatitis, uveitis, demyelination, autoimmune neuropathy, adrenal insufficiency, and facial and abducens nerve paresis. Across clinical trials of OPDIVO administered at doses 3 mg/kg and 10 mg/kg, additional clinically significant, immune-mediate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identified: hypophysitis, diabetic ketoacidosis, hypopituitarism, Guillian-Barr& syndrome, and myasthenic syndrome. Based on the severity of adverse reaction, withhold OPDIVO, administer high-dose corticosteroids, and, if appropriate, initiate hormone-replacement therapy.Embryofetal Toxicity
Based on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OPDIVO can cause fetal harm when administered to a pregnant woman. Advise pregnant women of the potential risk to a fetus. Advise females of reproductive potential to use effective contraception during treatment with OPDIVO and for at least 5 months after the last dose of OPDIVO.Lactation
It is not known whether OPDIVO is present in human milk. Because many drugs, including antibodies, are excreted in human milk and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for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in nursing infants from OPDIVO, advise women to discontinue breastfeeding during treatment.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41% of patients receiving OPDIVO. Grade 3 and 4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42% of patients receiving OPDIVO. The most frequent Grade 3 and 4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ported in 2% to &5% of patients receiving OPDIVO were abdominal pain, hyponatremia, increase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 increased lipase.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reaction (&20%) reported with OPDIVO was rash (21%).
最近我们治疗了一位胰头癌女性患者,在外院采用超声聚焦治疗也就是&海扶刀&,刚开始感觉还可以,但是术后一个月复查发现肿瘤未得到控制,继续增大,因此求医屈立新教授要求采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
&&& 胰腺癌是非常恶性的肿瘤,目前传统治疗以外科手术和放化疗为主。但是不幸的是手术治疗胰腺癌效果不太理想,而且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确诊后有近80%为中晚期。胰腺癌的放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由于胰腺癌的放射敏感性较低,且胰腺又处于放射耐受性较低的多个脏器包绕之中,使得胰腺癌的放射治疗困难重重。据了解胰腺癌患者出现首发症状至确立诊断的时间约为4~9个月,手术切除率在24%以下,大多数在诊断时已无法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或仅能接受姑息性手术,全部患者1和5年存活率分别仅20%和5%。对于胰腺癌患者而言,氩氦冷冻消融术开创了胰腺癌微创治疗的新时代。氩氦靶向肿瘤冷冻消融治疗技术简称氩氦刀,之所以被称为刀,就是因为它可以像手术刀一样彻底&冷切掉&肿瘤,造成的肿瘤坏死区边缘影像下清晰可见。  由于胰腺的解剖位置特殊,氩氦刀要借助影像设备(如CT)的准确引导或者直接打开腹腔,避开正常的组织,选择合适的路径,直接将冷冻消融探针穿入胰腺癌的肿瘤组织内。然后启动氩气快速降温,在数分钟内冷冻至-140℃,使得胰腺癌的肿瘤区域冻成&冰球&,冷冻时间和冷冻范围可以根据患者肿瘤大小和身体情况调整,然后通过氦气快速解冻并升温至40℃,使肿瘤细胞发生爆裂死亡。肿瘤细胞被破坏后细胞抗原进入血液,这样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从而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来对抗肿瘤。  冷冻治疗有两种途径,1)微创开腹冷冻,2)影像设备(CT、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冻。早期的胰腺癌首选手术切除,但是对于高龄身体状况差的患者以及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现在的治疗观点首选局部微创消融及粒子植入治疗,创伤小效果甚至好于手术切除,同时避免了手术切除的重大创伤(切除了胰腺及十二指肠)。冷冻消融手术结合精确粒子植入双重杀灭癌细胞。  优点:氩氦刀结合粒子植入治疗创伤小,出血少。基本上可以达到手术切除的效果,对于较大且不规则的病灶,需要加用粒子植入适行治疗。氩氦刀具有独到之处:1、疗效确切,所冻之处肿瘤无不死亡。2、为物理性治疗,并发症少。3、治疗期限短,一般一次治疗即可结束,观察2-3天即可出院,非治疗性开支少。另外,该方法能迅速减轻肿瘤负荷,直径小于4厘米的肿瘤可减轻负荷95%以上,直径大于5厘米的肿瘤可减少80%以上负荷,较小肿瘤可达根治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而且,氩氦刀没有化疗和放疗带来的副作用。临床研究显示: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胰腺术后疼痛缓解率可达80-90%,中位生存期达13-18月,现有个案报道达最长生存期达5年的病人。
&&& 图片1:我们采用开腹进行,虽然有切口,但是在直视下进行可以避免损伤胃肠道,同时加做胆囊-肠道吻合将胆汁引流到肠道避免因为胰头癌堵塞胆管造成的阻塞性黄疸。图示手指处为胰头癌。
&&& 图片2:直视下氩氦刀探针插入胰头癌瘤体中进行治疗,直接快速,疗效确切。术中保护肠道避免造成肠道的冻伤产生的肠瘘。
&&& 图片3:患者术后接近二个月的增强CT复查可以看到大片的坏死区域,绝大部分胰头癌被杀灭。血管后方有肿大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由于前后均有血管阻挡及肾脏的阻挡,属于氩氦刀死角。该次复查后采用伽玛刀控制。
&&& 氩氦刀属于物理消融治疗,杀灭肿瘤细胞直接,无论肿瘤细胞对于放疗化疗是否敏感,这是它的优势。但是氩氦刀也是有局限性的,特别需要控制&火候&。过度有可能导致周围脏器的损伤造成严重并发症,过轻又达不到治疗效果容易复发。这就需要主刀医生的临床判断了。
相关链接:
1.&双杀&胰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结合粒子植入&
2. 新华网重庆频道:&双杀&胰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结合粒子植入
该文已经被广泛转载,原文来自于我的39健康博客文章。
屈立新教授郑重提示:文章转载需要经过作者同意,并注明作者及来源。希望不要断章取义并用于广告宣传用途。发现后不除外采取法律途径。
会诊手术医院列表:
最近屈立新教授连续收到不少在外院做过氩氦刀患者的咨询,询问各类肿瘤氩氦刀术后发生各种不适情况怎么办,也做了一些在其他医院做过氩氦刀后短期内原位复发(做过氩氦刀的部位)的患者,按说这些医院均为国内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甚至有的是专科肿瘤医院,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但是还是发生了。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问题,光有氩氦刀设备是远远不够的,充分掌握氩氦刀技术,熟练氩氦刀设备的操作,了解术后的对症处理才是达到肿瘤治疗的最佳疗效,也是降低副作用的关键。否则折腾了患者也有损于氩氦刀的名声。
氩氦刀目前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中晚期实体肿瘤的精确靶向冷冻消融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并被列入美国NCCN肺癌,肝癌治疗指南。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使用该技术治疗各类肿瘤,但是不少医疗单位仓促上马该设备,医护人员没有得到充分培训,对于氩氦刀治疗肿瘤的适应症及操作技术掌握不好,有的患者出现了不少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急性死亡,因此需要引起医生及患者的警惕.了解到一些医院及医生反馈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血:&氩氦刀治疗肿瘤需要将冷冻消融探针(1.47毫米)插入肿瘤内部才能开始治疗,因为操作技术的不熟练及经验的缺乏,有可能直接误穿入大血管造成大出血,也有因为穿刺针道过于集中造成的延迟性出血需要外科手术止血.
2.&治疗效果不佳:&恶性肿瘤比如肺癌,单纯依靠消融治疗是无法达到满意效果的,需要与其他治疗手段结合起来。一些单位过分夸大氩氦刀设备效果,有误导之嫌.再好的设备也是由人来控制,操作,才能达到治疗效果。氩氦刀治疗恶性肿瘤需要与微创化疗,碘125粒子植入,全身化疗,全身生物治疗,靶向治疗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3.&冻伤周围脏器特别是肠道:&靠近胃肠道的肿瘤使用氩氦刀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冻伤了肠道会造成穿孔,肠道瘘,造成严重并发症.
4.&术后短期内复发增大,说明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做的不够彻底。其实氩氦刀治疗肿瘤的效果是可以实时监测看到的,如果没有做彻底还有补救措施比如增加布针,植入粒子等。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氩氦刀穿刺布针技术掌握欠佳居多。
通过对四位在外院做过氩氦刀又过来我们氩氦刀中心再次进行氩氦刀治疗的案例以及在国内二十余家大医院会诊及指导氩氦刀肿瘤治疗经历并结合我们自己的一些治疗心得,总结了几点,希望能帮助到同行也让患者进一步了解氩氦刀技术:
1.靠近心脏大血管的肺肿瘤肝肿瘤,以往是消融手术的禁区,放疗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放射性心脏炎,肺炎;而现在随着手术医生定位穿刺的精确,氩氦刀及冷冻消融可以做到灭活绝大多数肿瘤细胞,残余部分采取放疗化疗粒子植入及全身化疗等弥补,大大提高了疗效同时又减轻了副作用。
2.对于肺肿瘤的冷冻消融来说,很多文献及著作都是采用2次冷冻复温循环;而通过我们的临床使用经验,发现采用3次冷冻复温循环达到的效果更好。
3.对于胰腺癌,外科手术即使完全切除,由于切除范围太过广泛,长期效果并不理想;单纯放疗化疗效果更差。目前很多文献已经证实氩氦刀能达到不错的疗效。然而其采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胰腺癌较多案例的医院及我们的经验表明,氩氦刀结合碘125粒子的植入疗效更佳,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时间明显要高于传统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就更不用说了。那么这个手术也有技巧,先做氩氦刀还是先放碘125粒子?氩氦刀冷冻消融的时间与常规冷冻时间一样吗?手术中如何保护肠道及胆道?这些都是刚开展氩氦刀肿瘤治疗的医院需要学习的。我们的经验表明,单纯穿刺植入粒子及进行氩氦刀冷冻消融只是适合小部分的胰腺癌尤其是尾部胰腺癌的患者,直视下进行治疗彻底不容易留死角。
4.对于手术后复发,放疗化疗后复发的实体肿瘤,氩氦刀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冷冻消融对于任何肿瘤细胞都是一样的杀灭,不存在敏感不敏感的问题。但是采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肿瘤,也有效果比较好以及相对差一些的。比如说含水高的肿瘤细胞如肝脏肿瘤,脂肪肉瘤,乳腺肿瘤其冷冻治疗的效果就相对优于其他肿瘤,形成的冰球大一些范围广一些。但总的说来,其物理杀灭肿瘤细胞作用毋庸置疑。
5.对于大肿瘤,氩氦刀更加具有优势。因为氩氦刀可以多针组合,最大消融范围可以达到近8公分。肝脏大肿瘤尤其肝癌需要与介入栓塞结合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疗效。分次治疗组合治疗安全性更好,更能确保疗效。肺部的大肿瘤我们也采取结合放疗化疗粒子植入的方式组合治疗,以期达到最大限度杀灭肿瘤延长生命,缓解症状的目的。
6.肺部的肿瘤有一定特殊性,因为肺是含气的器官,那么肺肿瘤在消融方面无论是射频消融还是冷冻消融无法做到像手术切除那样扩大范围,因此肺叶切除结合相关区域淋巴结清扫是中早期肺癌的首选。但是对于中晚期肺癌尤其是老年肺癌和肺功能差的患者,因为外科手术切除没有意义,风险大,因而氩氦刀冷冻消融相比其他治疗有明显优势,无需开刀即可做到肺肿瘤的局部消融,明显减轻肿瘤负荷,结合化疗杀灭其他部位肿瘤细胞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放疗化疗。
7.对于多发转移性肿瘤,氩氦刀可以做到一次插入多针同时治疗杀灭多发病灶。但是这些都是与手术技巧及综合治疗密切相关。多针就意味做穿刺点增多,出血及其他脏器损伤的几率加大。要求手术更加熟练准确才能减轻副损伤,达到治疗效果。
8.对于软组织肉瘤,因为手术切除后复发的可能性很大,而肉瘤细胞对放疗化疗不太敏感,因此氩氦刀冷冻消融等物理治疗优势明显,避免了反复开刀造成的巨大身体身心创伤。
外院氩氦刀后复发再次氩氦刀治疗的相关案例链接:
1. 某肿瘤医院氩氦刀术后一个月原位复发的再次氩氦刀治疗
2. 外院做过3次氩氦刀仍要返工,增大我们的治疗难度
3. 心脏上跳舞的氩氦刀(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氩氦刀术后)
4. 肺肉瘤上海切除术后复发当地氩氦刀后复发的再次氩氦刀+粒子治疗
& 我们采用氩氦刀治疗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肺转移,盆腔转移及复发的案例约有十余例。我所遇到的绝大多数均为年轻女性患者,高学历高智商。原发病灶在大腿部并做了外科切除手术。肺部转移病灶及腹腔转移病灶我们使用了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灶大小从1公分到10公分的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不等。少数患者进行了多次氩氦刀冷冻消融肺部病灶的微创手术。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对于放疗,化疗,靶向药物均不敏感,而且这些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如果摧毁了身体的免疫系统反而导致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恶化进展并可能加速转移。而氩氦刀却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总结原因,我们认为氩氦刀是属于物理杀灭,软组织肉瘤细胞不存在是否敏感问题一律杀灭。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生长缓慢,给了我们足够时间来逐一杀灭,当然是在氩氦刀能够做到的前提下。经过治疗后患者能够长期生存,创伤微小,对于正常生活完全没有影响。不少经过我们治疗的患者能够正常工作生活,而且经常与我们保持联系。如果发现有新的病灶还可以继续采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好发于青春,女性多见,常位于四肢深部肌肉或筋膜,少数可见于腹壁、肛旁区、舌、腹膜后、颈背部。肿瘤生长缓慢,早期无痛,常偶然发现,大者直径可达6~10cm。瘤块虽增大不快,但血循丰富,浅表者可触及搏动,包括转移至皮下,直径1cm大小肿瘤,搏动也很显著,部分病人可发生广泛的血循转移,主要转移至肺、骨、脑、皮下等部位,少数有淋巴转移,转移至骨者,沿骨长轴发展境界清楚溶骨性破坏,无骨膜反应,酷似某些骨转移癌的表现。
从我们的治疗经验来看,未经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高,可以正常工作,心态好。这些都是长期存活的重要基础。也有患者曾远赴德国进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多发肺转移病灶切除手术,但是一年后还是复发。双侧胸部十几公分长的手术切口疤痕,对于年轻女性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
广州氩氦刀治疗中心屈立新教授近年来会诊帮助医院普及开展氩氦刀等微创治疗的列表:
广州氩氦刀治疗中心:国内发布手术案例最多,手术最复杂,病种最齐全的氩氦刀肿瘤治疗中心:
自纳米刀在欧美尤其美国逐渐开展以来,我参加了至少二次由美国专家主讲的纳米刀临床应用学术会议,对于该&不可逆性电穿孔&消融恶性肿瘤的新技术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从不开刀微创消融的各项肿瘤物理消融治疗肿瘤来看,纳米刀穿刺难度第一,氩氦刀第二,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最方便简单。纳米刀,氩氦刀都需要多针穿刺进入肿瘤,根据肿瘤的形态来布针。氩氦刀探针杀灭肿瘤是由中心向外扩展1-2公分,而纳米刀则是严格控制2根消融电极在1公分左右,其杀灭范围在2根针之间,因此需要沿肿瘤周边布针。台大医院的一位教授说的很形象,要像将纳米刀电极用国人的&筷子&一样插到肿瘤周边,其难度可想而知。国内大的医院肿瘤中心及肿瘤专科医院,射频微波消融比较多就是因为用一根针搞定,时间短每天可以做好几台这种微创肿瘤手术,一个小时以内基本完成。氩氦刀完成肿瘤治疗大概需要2个小时,而纳米刀估计一天只能做一台,因为它还需要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使用肌松药物。
&纳米刀&,英文名&N。已经率先在美国得到批准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欧洲也开始使用。纳米刀的原理是通过探针释放微秒级的高压脉冲击穿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形成纳米级不可逆的微穿孔,造成肿瘤细胞凋亡瓦解,凋亡后的肿瘤细胞因为抗原暴露而被人体的免疫细胞吞噬,所在区域逐渐被正常组织取代,从而恢复正常机能。由于刚应用于临床,短期效果不错,已经有数篇临床报道。
我指的高技术门槛就是
1:不开刀微创治疗的条件下穿刺难度极大。
2:需要在影像引导下全麻插管使用肌松药及呼吸机进行。
因为纳米刀有独特的优势比如不损害神经血管及各类腔道,副作用很小。因此临床上肯定有很多恶性肿瘤适合采用纳米刀治疗,其效果也会优于因为靠近重要神经血管腔道,单纯外科手术切除不干净或者无法切除需要用其他方式局部治疗的肿瘤。我预测未来能熟练掌握纳米刀技术造福患者的医生很可能是。
1.普通外科及肝胆外科医生。他们可以打开腹腔在直视下或B超辅助引导下治疗肿瘤。或许也包括脑外科医生,但是纳米刀现在还没有发现治疗脑瘤的案例。胸腔肿瘤由于超声无法透过肺组织,打开胸腔做还不如CT影像引导安全及创伤小。
2.熟练掌握多针穿刺技术的肿瘤内科,肿瘤介入治疗科等等。尤其是熟练掌握氩氦刀技术的医生。本来氩氦刀肿瘤消融技术在国内开展的地方就不多,能熟练掌握氩氦刀多针穿刺技术这类医生已经很少,更加高难度的纳米刀或许真的要难倒一大批肿瘤医生。
我们会迎接这个高难度技术门槛的挑战!
相关文章:
专家访谈:纳米刀肿瘤治疗渐成&重头戏&
广州氩氦刀治疗中心屈立新教授近年来会诊帮助医院普及开展氩氦刀等微创治疗的列表:
广州氩氦刀治疗中心:国内发布手术案例最多,手术最复杂,病种最齐全的氩氦刀肿瘤治疗中心:
&黑色素瘤是源于皮肤,粘膜,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色素沉着区域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是由异常黑素细胞过度增生引发的常见的皮肤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多发生于皮肤或接近皮肤的黏膜,也见于软脑膜和脉络膜。其发病率随人种、地域、种族的不同而存有所差异,白种人的发病率远较黑种人高,居住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白种人其发病率高达17/10万。
&&&&外科手术彻底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是首选&&& 我国虽属黑色素瘤的低发区,但近年来发病率却呈不断上升趋势。  黑色素瘤为高度恶性肿瘤,发展迅速,当妊娠时发展更快,若受外伤,例如作不彻底切除或切取活检,可迅剂出现卫星结节及转移,故应作广泛切除治疗,手术治疗为局部扩大切除,如截跖指或小截肢,4-6周后行区域淋巴结清扫,对较晚期或估计切除难达根治者,可进行免疫治疗或冷冻治疗,争取局部控制后再作手术治疗。免疫治疗为目前流行的生物细胞治疗或者注射卡介苗或白介素及干扰素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对于化疗及联合靶向治疗效果有限&&& 总体来说目前依然没有找到治疗有转移到黑色素瘤最为有效的方法。化疗药物对恶性黑色素瘤的作用十分有限,化疗联合生物治疗似乎也未能提高生存率。单药DTIC有效率只有10-25%,中位生存期8个月。外科手术完全切除依然是恶性黑色素瘤的首选治疗,但是对于颜面部的恶性黑色素瘤来说,创伤太大而且难以切除完整,即使勉强切除复发迅速。
&&& 恶性黑色素瘤放疗敏感度不高&&&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具有相对放射抗拒性,放射治愈性较低的恶性肿瘤。虽然对局灶性黑色素瘤通常可用放疗方法治愈,但这属罕见。它的预后常与肿瘤转移的范围,远隔脏器转移的程度有关,而不受皮肤原发灶的浸润情况,和/或有无周围淋巴结肿大所限制。就晚期恶性黑色素瘤而言,很多临床经验从各方面证实为放射抗拒性肿瘤。很多专家认为这是由于恶性黑色素瘤内所含有的乏氧细胞的比例比含氧细胞要高,更重要的是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对放射损伤所具有的修复能力要比其他肿瘤组织细胞为强。
&&&&恶性黑色素瘤对于冷冻治疗非常敏感&&& 氩氦刀冷冻消融是冷冻治疗中温度最低,冷冻消融最为彻底的治疗模式。近年来我们采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了数例口腔颌面部黑色素瘤外科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患者,取得确切疗效。国内外口腔颌面部的临床研究表明,单纯的冷冻治疗与综合治疗相比,单纯冷冻治疗的治疗疗效还要高于综合治疗,是值得提倡的方案。有文献报道单纯冷冻治疗5年存活率为37.5%,综合治疗为31.25%,3年存活率单纯冷冻治疗57.14%,综合治疗为36.07%。
&&& 案例1:原文链接《氩氦刀+化疗缓释粒子治疗术后复发的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
&&& 案例2:该患者来自四川,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合并颌面部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曾在华西医院进行治疗,医生帮其切除了颈部淋巴结;但是口腔的原发病灶及右侧面峡部5公分淋巴结转移如果进行切除手术的话创伤非常大,上嘴唇及右侧牙龈需要切除,生活质量将严重下降而且复发的几率也很大。患者选择了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于今年的6月25日我们先进行了第一次的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主要针对目标是5公分的肿大淋巴结,嘴唇的原发黑色素瘤因为体积不规则及相对较大,只是进行了初步氩氦刀冷冻治疗处理,待其缓慢缩小后再择期治疗,避免大面积坏死造成并发症。治疗后5个月即11月患者再次来到氩氦刀中心找我进行治疗,颌面部5公分淋巴结已经缩小超过一半,口腔嘴唇的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也有近一半的缩小。因此我们再次为嘴唇的原发病灶进行了治疗。
&&& 我们总结几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的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经验,恶性黑色素瘤对于冷冻治疗尤其是氩氦刀非常敏感,治疗彻底基本不会复发,尤其对于靠近牙床的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往往能将附着在牙床及颌面部骨头的肿瘤细胞杀死,避免了外科手术切除的巨大伤害。这是非常独特的优势。延伸到其他的颌面部肿瘤包括恶性肉瘤,我们也同样感到氩氦刀冷冻消融的优点。那就是肿瘤的杀灭可能稍逊于外科扩大切除,但是氩氦刀冷冻消融对于面部完整性的保留完胜外科手术切除,而且氩氦刀的可重复性好,怀疑未做干净或者即使复发,依然可能再次采用氩氦刀杀灭。
&&& 照片1:原发在唇部的恶性黑色素瘤合并右颌面部淋巴结转移。氩氦刀手术日期日
&&& 照片2:第一次氩氦刀冷冻消融恶性黑色素瘤,颌面部肿大淋巴结明显突出
&&& 照片3:第一次氩氦刀冷冻消融初步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后近5个月,唇部恶性黑色素瘤明显缩小。颌面部5公分转移淋巴结缩小更为明显,基本看不到。
&&& 我们11月5日进行了第二次的氩氦刀冷冻消融恶性黑色素瘤,进一步的效果我们会追踪随访。
广州氩氦刀治疗中心屈立新教授近年来会诊帮助医院普及开展氩氦刀等微创治疗的列表:
广州氩氦刀治疗中心:国内发布手术案例最多,手术最复杂,病种最齐全的氩氦刀肿瘤治疗中心:
第一位患者来自江西,女性,肺腺癌患者。靠近心脏的3公分左右肺癌在7月初进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
1、图片示氩氦刀探针插入紧贴心脏的肺癌;
2、手术实施过程中;3、9月22日复查PET-CT发现肿瘤活性消失,但是局部仍然有术后的炎性反应未完全吸收。
&&&&第二位患者来自云南,男性。左肺鳞癌患者。肿瘤约5公分大小,也是非常贴近主动脉弓及肺动脉。当地医院进行了4期化疗效果不佳,肿瘤依然增大。
4、化疗后氩氦刀治疗前的增强CT图片,可以看到左肺癌与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紧密贴在一起。外科手术是无法切除的。即使勉强切除还会残留癌细胞继续复发。而氩氦刀可以将贴近主动脉的癌细胞杀灭,效果优于外科手术切除。
5、 图示为氩氦刀手术过程,治疗形成的冰球紧贴主动脉可以将附着在血管壁上的癌细胞杀灭而不会伤及主动脉。个优势是外科手术无法做到,射频消融更加无法做到的。因为如果使用射频消融有可能将主动脉壁烧焦,这个区域也是射频消融的禁区。
6、手术后一个月复查,可以看到氩氦刀消融治疗肿瘤组织坏死后形成空洞。
7、氩氦刀手术后二个月增强CT复查,可以看到肿瘤开始缩小,空洞比以前明显缩小说明坏死肿瘤组织开始回缩。以下是并列图对比,可以看出术后变化:
&&& 总结:两位患者均经过了氩氦刀治疗。第一位患者经过pet-CT复查验证了经过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只是吸收缓慢一点。第二位患者经过2次增强CT复查,肿瘤从坏死空洞形成,到空洞吸收逐渐缩小均可以从CT影像得到证实。2位患者术后都恢复良好。&&& 肺癌传统治疗就是外科手术切除,化疗及放疗。对于无法外科手术切除的肺癌,美国NCCN指南已经将氩氦刀冷冻消融列入治疗方式之一。对于该2位患者,放疗也是治疗选项,但是放疗造成的副作用不能忽视。放射性肺炎,血管炎,心脏炎,食管炎等。损伤是无法逆转的永久性伤害,纤维化。我们的治疗原则是,无法外科根治性切除的肺癌局部治疗首选氩氦刀物理治疗。氩氦刀的盲区或者无法达到的地方才考虑使用放疗如适行放疗,伽玛刀或者托姆刀等。而化疗靶向治疗等属于全身治疗,需要与局部治疗配合效果更佳。因为即使是外科能根治性切除,化疗也是必要的。因为它能杀灭肉眼及影像无法发现的可能残存的癌细胞,延缓或阻止转移。&&& 值得强调的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于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非常重要,一旦被严重破坏,往往会加速肺癌的进展导致全身扩散无法控制。而氩氦刀等物理治疗对于人体免疫系统只会有增强作用并不会伤害它。
广州氩氦刀治疗中心屈立新教授近年来会诊帮助医院普及开展氩氦刀等微创治疗的列表:
广州氩氦刀治疗中心:国内发布手术案例最多,手术最复杂,病种最齐全的氩氦刀肿瘤治疗中心:
癌症复发是指被控制住的癌症重新在原发器官上出现,或者癌症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血管或体腔,迁移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 屈立新教授提醒病人:&&& 放疗对于大多数肿瘤是有效果的传统治疗。很多时候并不能单独应用而应该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联合进行比如化疗,微创消融治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等。各种放疗治疗肿瘤后复发的原因有很多,我总结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不少肿瘤比如肉瘤、肝癌对于放疗敏感性差,放疗不起到作用反而副作用。损害了人体免疫系统甚至造成加速复发转移。2、肿瘤太大,而放疗剂量又无法加大造成效果欠佳;3、因为肿瘤靠近重要器官尤其心脏大血管及神经的部位,放疗有顾忌,或造成的副作用患者无法承受而提前终止。4、由于呼吸的活动造成肺肝肿瘤定位不够准确,只能扩大范围。在所有放疗治疗肿瘤中,鼻咽癌及脑肿瘤是效果相对最好的,就是因为它的位置固定因而放疗准确。&&& 氩氦刀属于物理治疗,不存在肿瘤是否敏感的问题,也不存在剂量问题。可以重复进行。其有效性毋庸置疑,因此美国抗癌协会将其列入了肺肿瘤肝肿瘤的NCCN治疗指南。&&&& 我们将氩氦刀做过的这些复发案例进行了总结,肿瘤治疗是综合治疗,需要取长补短。我们的肿瘤治疗经验就是最好能在对患者身体影响很小的情况下彻底杀灭肿瘤尽量不要有遗留。
肿瘤对于放疗敏感性分析:
通常将在5周内照射50Gy能使肿瘤消退的称为高度敏感肿瘤,如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等;在6~7周内照射60~70Gy可使肿瘤消退的称为中度敏感肿瘤,如鼻咽瘤、喉癌、宫颈癌等;超过70Gy仍难以使之消退的称为不敏感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软组织肉瘤等。
肿瘤对射线的敏感与不敏感只是医生给放疗剂量多少的参考因素,不是决定能否放疗的关键因素。换句说话,即使是病理分类的不敏感肿瘤,如果肿瘤小,所在部位允许采用高剂量、短疗程照射时,肿瘤是可以获得根治的。相反,当肿瘤体积太大,照射时所涉及的正常组织范围太广而不允许照射过多剂量时,即使属于敏感肿瘤,也无法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放疗的副作用(精确放疗,伽玛刀,射波刀,托姆刀,粒子刀均属于放疗):
(1)皮肤反应和损伤。早期发红发痒、疼痛,或红斑、脱皮,晚期会出现色素沉着、萎缩、深部纤维化,护理不当会出现继发感染。(2)胃肠系统放射反应和损伤。可能出现急性放射性食管炎、胃炎、小肠炎、肝炎。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吞咽时胸骨后疼痛,可见少量吐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出血等。(3)放射性肺损伤 这是放疗过程中危害比较大的并发症。(4)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性损伤 表现出的症状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疲劳、嗜睡、大脑局部坏死,记忆丧失,视觉丧失等。
哪些肿瘤患者不适合放疗?(精确放疗,伽玛刀,射波刀,托姆刀,粒子刀均属于放疗):
&尽管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仍有一部分肿瘤患者不能或不宜接受放疗。对晚期癌症病人有明显的恶病质,如消瘦、脱水、营养状况极差、无法进行放疗者应做为绝对禁忌症。食管癌穿孔、肺癌合并大量癌性胸水、肝癌合并大量腹水均不宜做放射治疗。对放射治疗不敏感的肿瘤,如软组织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成骨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及黑色素瘤等应列为相对禁忌症。对放疗中度敏感的肿瘤,在经过足量的放疗后局部又复发时,因正常组织不能再耐受第二次重复照射,也应做为禁忌症。对放疗中度敏感的肿瘤已有远处转移时也不适宜做放疗。此外,对于肿瘤合并有其他的严重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以及急性感染或末梢血中白细胞低于4&109/L时,应先纠正心肺功能,肝肾功能,使白细胞,血小板恢复后再考虑做放疗治疗。
以下为我们做过氩氦刀的一些各种放疗如适行放疗,伽玛刀,射波刀,粒子刀后复发案例,取得不错效果。
1.&伽马刀化疗后继续增大肺癌氩氦刀消融2.&消融+止痛治疗肺癌手术后复发粒子置入效果欠佳的靠近胸膜病灶3.开胸无法切除伽马刀杀不干净紧贴主动脉胸腺瘤氩氦刀结合粒子植入治疗4.&射频和粒子植入后仍有肿瘤生长,氩氦刀灭活消融肺转移瘤5.&射波刀治疗后复发肺癌的氩氦刀治疗6.&放化疗无效81岁高龄气管癌患者氩氦刀+支架植入手术成功7.肝转移瘤射频消融及伽马刀治疗后残余及复发如何治疗?&8.&巨大胸腺癌放化疗变小后氩氦刀加粒子治疗效果更好9.无法切除放疗后复发胸腺癌氩氦刀及粒子治疗后3个月效果10.肾透明细胞癌切除后复发伽马刀无效&氩氦刀加粒子效果良好11.&18岁少女患肾透明细胞癌,手术切除伽马刀治疗后均复发12.&恶性肉瘤的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手术切除后复发转移,放疗化疗无效)13.&复发纵隔胸腺瘤的氩氦刀+粒子治疗14.&颜面部纤维肉瘤氩氦刀冷冻消融3周缩小明显15.&巨大神经鞘瘤氩氦刀治疗,术后复发伽马刀治疗无效16.&放疗化疗后肺门肿瘤继续增大,高难度氩氦刀手术治愈17.&靠近主动脉肺癌伽马刀治疗失败氩氦刀根除18.&肺癌手术后支气管残端癌,放化疗无效后的氩氦刀消融治疗19.&创新:纵隔转移淋巴结的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
以上案例均为各类放疗后复发氩氦刀治疗案例,也可以在我们中心网站上找到
广州氩氦刀治疗中心屈立新教授近年来会诊帮助医院普及开展氩氦刀等微创治疗的列表:
广州氩氦刀治疗中心:国内发布手术案例最多,手术最复杂,病种最齐全的氩氦刀肿瘤治疗中心:
屈立新的微信号:qulixin01 为方便患者网上预约及加号,以及使用手机即时发送诊断咨询用的CT影像图片,报告单以及语音留言,特别开通网上咨询预约专用微信。这是我本人的电信手机开通的专用微信号码。 最多最全面的氩氦刀微创手术图解示范: 微创氩氦刀冷冻消融为主的肿瘤综合治疗达到国内前列,由屈立新教授制定治疗方案并主刀实施微创治疗。 地点:421医院肿瘤中心(PET-CT,放疗,氩氦刀集于一体的三甲医院肿瘤中心,请提前预约) 温馨提示:博客文章转载发表请先得到作者的同意
肺癌脑转移是临床常见而严重的病情,也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后果之一。在作出诊断时约有20%的患者已有脑转移,而在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死亡病例尸检中脑转移发生率高达80%。患者在病程中约有30%左右发生脑转移,其中以大细胞未分化癌和腺癌较多见,鳞癌次之。
据近年文献记载,脑转移瘤不作治疗者中位生存期只有4周,全脑普通放疗中位生存期3~6个月,采用精准放疗相对来说效果要好,平均生存期一年左右,单纯外科手术治疗中位生存期约为5个月。自60年代起,肺癌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就是手术或放射治疗。40年后的今天,肺癌脑转移在治疗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放疗仍然是肺癌脑转移的主导治疗方法。
冷冻消融治疗(氩氦刀)非小细胞肺癌已经被列入2013年第二版的NCCN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近年来我们通过氩氦刀同期结合化疗缓释粒子(主要为顺铂及氟尿嘧啶)治疗了近百例肺癌患者,绝大部分为非小细胞肺癌,数例小细胞肺癌。从我们得到的近半患者术后半年,一年,二年乃至三年的随访反馈情况来看,尚未发现有术后脑转移的案例。同期我们进行的其他单纯中晚期肺癌氩氦刀治疗案例中,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了脑转移(腺癌居多),但是发生率并无高于总体的肺癌脑转移发生率,也就是说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肺癌并未提高脑转移的发生率。由于氩氦刀结合化疗粒子治疗肺癌一般我们选择超过6公分的肿瘤,尤其是非常贴近心脏大血管及气管的肿瘤。因为担心氩氦刀有可能无法完全杀灭这些靠近血管,气管支气管的肿瘤细胞,因此我们植入了化疗粒子来增强效果。但是对于小于6公分的肺癌因为完全可能通过氩氦刀冷冻消融一次杀灭,所以我们并未同期植入化疗粒子。其他的全身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照常进行,未打乱其全身治疗计划。
因为同期氩氦刀治疗后极少数患者有肺癌脑转移发生,虽然发生率并未高于经过常规治疗如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的患者,但是依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因为我们发现氩氦刀结合化疗粒子治疗肺癌的患者回馈的信息中,没有患者发生脑转移的情况。虽然只是一部分患者的回馈信息,引起了我们的极大重视。发现氩氦刀治疗肺癌的患者中出现脑转移的案例因为是罕见事件反而给我们比较深刻的印象。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随访力度以及适应症,进一步研究这种现象。化疗粒子配合氩氦刀治疗肺癌是否确实大幅度降低了中晚期肺癌脑转移的风险?是因为氩氦刀联合化疗粒子杀灭肿瘤细胞更彻底?还是化疗缓释粒子的持续释放杀死了残余或者逃逸的肿瘤细胞?这些问题需要更多的案例及时间来验证。
广州氩氦刀治疗中心屈立新教授近年来会诊帮助医院普及开展氩氦刀等微创治疗的列表:
广州氩氦刀治疗中心:国内发布手术案例最多,手术最复杂,病种最齐全的氩氦刀肿瘤治疗中心:
豪掷千亿打造国际医疗中心&&&&&&&& 作为改革先锋城市,深圳&不差钱&。但医疗卫生资源缺乏一直是深圳发展的软肋,且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这一问题愈发明显。&&&&&&&& 深圳目前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37家,其中社会办医2155家,千人数2.75,千人医生数2.47,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社会办医数量占比虽大,但是三级医院严重缺乏。&&&&&&&& 据蔡立介绍,深圳现有的三甲医院只有七家,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医院和学科急需壮大。目前还缺少肿瘤、口腔等专科医院,专科体系的发展潜力非常大,社会办医尽管占有很大的份额,但是规模大、能力水平有待于提升。&&&&&&&& 为此,深圳市政府为这座城市描绘了一幅宏伟的医疗蓝图,成就这幅蓝图的抓手就是深圳市政府提出的&三名工程&:即面向全球引进名医(名科)、名院、名诊所。其目标是到2020年新建20至30家医院,改扩建和迁建项目40多个,建设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未来6年,包括社会资本投入在内,全市医疗卫生发展投入预计将达到1000亿元,其中医疗卫生建设投入预计500亿元,医疗卫生事业费投入预计500亿元。深圳也将遵循国际化、市场化开放医疗市场,到2020年床位总数增至千人4.1张。&&&&&&&& 未来6年,深圳力争拥有100名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名医;拥有20个国家级医学重点学科,60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建成3-5家由若干个名诊所聚集的诊疗中心;打造10家以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在吸引人才上,深圳市政府出手十分阔绰。据悉,到2020年,深圳仅在人才引进、培养和学科建设上的投入就将超过40亿元。&
人才如何落地是关键
在热闹的签约仪式后,交流会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论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姚尚龙告诉,深圳此番吸引众多名院和名医,如何将人才留住,让学科落地才是关键。他认为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学科的建设时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靠短时间内集聚一批专家,并不是打造医学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吸引人才以后如何留住人才,让人才培养和带动当地的人才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姜保国在论坛上表示,深圳市政府在三年前就将当地的医生送到北京和上海接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当地人才的培养。
蔡立也透露,通过公开招录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生活补助标准将大幅提升。政府鼓励本土医疗卫生人才研修。对列入全市&医疗卫生人才研修计划&的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和医院高级管理人员,根据其研修时间及地点,由财政予以补助。出国培训一年的,由同级财政按20万元/年予以补助;国内培训一年的,按10万元/年予以补助。至2020年,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生活补助的总额将达16亿。
另外,深圳和顺堂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钢建议,深圳要想让人才真正落地,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属于深圳自己的医学院,来加强人才的自我培养。
以上内容均为网站新闻的复制粘贴
我的观点:
深圳在医疗领域的大动作会有一定效果,对于促进提高深圳的医疗水平也会起到一些作用,但是改变不了深圳的国内三流医疗水平的地位。
首先我先要说明一下国内的一流医疗水平的城市就是指北京,上海,广州三个超级城市。国内仅次于北上广医疗水平的城市就多了:成都,重庆,西安,天津,武汉,长沙,沈阳,哈尔滨,长春,济南,杭州,南京,合肥,福州等地。不排除有个别城市的医疗学科在国内排名前列,但是整体医疗水平最高还是北上广,这是是毫无疑问的。
1. 人口基数决定了患病人数,患者众多决定了医生水平高低。就拿广州深圳对比,深圳人口到2012年底是1054.74万;广州人口1275万;广东省2010年普查人口为1.043亿;问题是广州是省会城市,医疗覆盖的是包括广东省在内的整个华南地区,所以广州它面对的患病人群是非常庞大的。医生在同等智力与动手能力条件下,医生的经验与技术水平就决定于他每天接诊经治的患者人数,一句话:熟能生巧。何况遇到的是来自华南地区的绝大多数疑难杂症。
2. 医学院的水平决定了高水平医生的发展前景:我所列举的北上广及众多省会城市均有国内一流的医科大学或医学院,这是高水平医生培养的基础。而最好最有培养前途的医学生,硕士,博士基本都被留在了这些城市的医院。虽然深圳会引进很多院士,专家团队,但是要知道这些院士及专家团队是来自本部北上广及其他省会城市,人家确实是来帮助提高深圳的医疗水平同时也是来分蛋糕的。高端医疗人才的留住从自由执业的趋势来看是有可能的但是落到实处有困难,就看吸引力也就是给多大蛋糕了。人才梯队的培养的劣势是无法弥补的。因为北上广等大城市是产生高水平医生的基地,这个不是用钱可以建好的。
院士是写文章搞科研的大师,真正的临床专家是需要在实干中锻炼出来的。我在德国学习期间深有体会,德国的科室主任也就是教授往往是写文章一流,做手术二流;而真正手术做到最好的还是他下面的实干医疗专家。比如德国心脏中心的华裔翁渝国教授,他是在他的老板德国心脏中心院长海策教授的领导之下德国心脏外科界手术做的最好的医生之一,为中国的心脏外科医生水平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做出了很大贡献(很多国内的心血管医生都在德国心脏中心学习过)。我在德国弗莱堡大学附属医院学习的实际指导者DR.Torsten Doenst,俗称小老板,教授是大老板也就是导师。当时DR.Torsten Doenst他只是一个住院医生,但是他发表的高质量论文绝对超过我们的大多数院士,这个可以通过PUBMED检索得到的。但是当时他的手术水平绝对不敢恭维,比我们的北上广大医院的专家差远了。
肿瘤发病率高企的今日,深圳的肿瘤治疗水平确实一般,很多复杂一些的肿瘤治疗案例都邀请广州的专家去指导治疗。这与我提到的上述二点很有关系。也可能是深圳迫切想要建立一家肿瘤专科医院的原因。又比如我实际工作中面对的其实都是全国各地的疑难复杂案例,也就是说当地医生不敢做的,简单容易的疾病案例基本上都在当地医院解决掉了。
深圳的医保其实是对深圳患者很不错,据我们来自深圳患者反馈,像氩氦刀最贵部分氩氦刀探针耗材,如果国产的话能报销90%,进口的能报销60%。很遗憾这个探针耗材没有国产,只能进口。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的医保氩氦刀可以报销85%。
&对于深圳的大动作,值得期待但是不能期望能够赶上哪怕是其他中心省会城市水平,提升为准二流水平可能性比较大。前提条件还是医生自由执业这个大前提。这些院士专家都是当地的宝贝,因为流动到其他地方肯定会对于本部医科大学及医院有不利影响,北上广等城市医院不放人或者设置障碍的话深圳大动作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无法施行。因此医生自由执业或者最起码跨地域多点是基本前提!
相关文章:香港医生全面对比大陆医生,谁的水平更高?
共95篇文章
本周推荐博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癌射频消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