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化验尿红细胞正常值体积大于正常值,原因及危...

血细胞化验正常值是多少,
时间: 16:47:55
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咳嗽发病时间:7天化验检查结果:报警的有;WBC,LY/,GR/,HGB,HCT,MCV,MCHC,MPV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所有正常值.(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13009称赞:452
病情分析:血细胞分析仪不同的型号和厂家以及配套试剂有不同的参考标准,还有不同的分类原则,有三分类和五分类等.不知道你所用的仪器是何种型号和几分类的.指导意见:现就ADVIA 120血细胞分析仪报告参数参考值给你介绍如下:WBC白细胞3.5-10.0X10^9/L
RBC红细胞总数 : 3.5-5.5X10^12/L
HGB血红蛋白: 110-165g/L
HCT红细胞比积
MCV红细胞平均体积
MCH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320-360g/L
CHCM直接测定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330-370g/L 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11.5-14.5%
HDW血红蛋白含量分布宽度 22-32g/L
CHDW血红蛋白浓度分布宽度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0-39pg
PLT 血小板总数
100-300 X10^9/L
MPV 血小板平均体积
7.2-11.1fl
PDW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15.3-20.5 fl
PCT血小板比积
1.66-2.63%
MPC 血小板平均浓度
23.0-27.5 g/dL
MPM 血小板平均质量
Retic# 网红数量
40-79 X10^9/L
Retic% 网红百分比
MCVr 平均网红细胞体积
103.2-126.3fl
CHCMr 直接测定的平均网红蛋白浓度
23.5-28.7 g/dL
RDWr 网红体积分布宽度
13.7-20.1%
HDWr 网红蛋白含量分布宽度
2.8-4.0 g/dL
CHr 直接测定的网红内血红蛋白含量
CHDWr 网红蛋白浓度分布宽度
NEUT 中性粒细胞数量
1.9-8 X10^9/L
NEUT%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LYMPH 淋巴细胞数量
0.9-5.2 X10^9/L LYMPH% 淋巴细胞百分比
MONO 单核细胞数量
0.16-1 X10^9/L
MONO% 单核细胞百分比
3-8%EOS 嗜酸细胞数量
0-0.8 X10^9/L
EOS% 嗜酸细胞百分比
1-5%BASO 嗜碱细胞数量
0-0.2 X10^9/L
BASO% 嗜碱细胞百分比
LUC 未染色大细胞数量
0-0.4 X10^9/L
LUC% 未染色大细胞百分比 0-4%
生活护理:Left Shift 核左移
Atypical Lymph 变异淋巴细胞
Blasts 原幼细胞
以加号表示MPO DEF髓过氧化物酶缺乏
报警参数,以加号表示Imm Gran 未成熟粒细胞
以加号表示,ANISO 红细胞大小不等
以加号表示,
MICRO 小红细胞
以加号表示,MACRO 大红细胞
以加号表示, HC VAR 血红蛋白浓度等 以加号表示 HYPER 高血色素性红细胞
以加号表示 HYPO低血色素性红细胞
以加号表示 RBC Fragments 红细胞碎片
以加号表示RBC Ghosts 影细胞
报警参数,以加号表示NRBC 有核红细胞
报警参数,以加号表示Plt Clumps 血小板凝集
报警参数,以加号表示Large Plt 大血小板
帮助网友:349称赞:47
病情分析:应该是感冒了,我需要详细了解你的化验单的值,比如白细胞是高了还是低了.通常我们看血常规的值,比较有意义的又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对于其他指标不必太在意.指导意见:血常规的正常值——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血常规的正常值——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血常规的正常值——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mm3). ??新生儿:15×109-20×109/L(/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血常规的正常值——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血常规的正常值——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血常规的正常值——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血常规的正常值——出血时间测定(BT)
[正常参考值] ??纸片法:1-5min.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
血常规的正常值——凝血时间测定(CT)
[正常参考值] ??活化法:1.14-2.05min;试管法:4-12min.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生活护理:因为感冒导致的血常规值不正常不必紧张,感冒痊愈后自然就恢复了.
帮助网友:539称赞:60
病情分析:23岁女性,咳嗽7天,血常规化验结果指导意见:正常值:WBC:4-10
LY20-40 ,GR50--70,HGB110--160,HCT36--50,MCV86--100,MCHC310--370,MPV9--13生活护理:正常值:WBC:4-10
LY20-40 ,GR50--70,HGB110--160,HCT36--50,MCV86--100,MCHC310--370,MPV9--13
百度智能推荐
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剧烈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正确区分一般咳嗽和咳嗽变异性哮喘,防止误诊。治疗咳嗽应区分咳嗽类型,西药、中药皆可,但以食疗为最佳。中医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症。见《素问·五脏生成篇》。《素问病...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胸片、、
并发疾病、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
参考价格:1200
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
参考价格:0
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
参考价格:1700
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
参考价格:2000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
参考价格:¥12
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
参考价格:暂无报价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麻烦请教下教授这个血液化验单正常吗?正常值分别
时间: 20:36:30
健康咨询描述:
麻烦请教下教授这个血液化验单正常吗?正常值分别是多少,能给我正常数值吗?WCB:5.0x109/L;
RBC:4.05x1012/L;
HGB:66G/L;
HCT:0.285;
MCV:70.4fL;
MCH:16.3
MCHC:232g/L;
PLT:260x109/L;
LYM%:0.410;
MXD%:0.094;
NEUT%:0.496;
LYM#:2.1x109/L;
MXD#:0.5x109/L;
NEUT#:2.4x109/L;
RDW:47.7fL;
PDW:15.2fL;
MPV:9.7fL;
P-LCR:0.260.
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7605称赞:151
病情分析:您好!通过对您描述的结果情况进行分析,您做的是血常规(血球分析)。指导意见:您好!通过结果来看,没有太大异常。请问您有什么不舒服吗?
去医院检查说是有很多项都不正常,我想跟您咨询下,我的数值跟正常值差的很远吗?您有正常值吗
21:10医生回答:
您好!只是血红蛋白低,别的没什么问题。请问您有无无力、头晕什么的症状?是女性吗?
我是男性51岁,头晕症状有
21:40医生回答:
您好!头晕和血红蛋白低(贫血)有关,建议您先口服维生素B12,琥珀酸亚铁、叶酸片,21天,复查血常规,若无效进一步查贫血原因。
22:39医生回答:
您好!对您的帮助是我们的荣幸,不用客气的!祝您健康。
帮助网友:305称赞:10
病情分析:你好,你真是考验我们啊,这是一个血常规的化验单。指导意见:你好,这是属于重度贫血,建议你到医院补血治疗,目前来说机体现在处于严重缺血缺氧的状态,长期下去会导致全身系统功能衰竭。医生询问:你目前服用那些补血药物。
健脾生血颗粒
帮助网友:20238称赞:493
病情分析:你好,从你提供的化验单上看,属于缺铁性贫血。但其中的红细胞数值是否正确?各正常数值如下:
1:白细胞计数(WBC)4~10*10^9/L  
2:红细胞计数(RBC)3.5~5.5*10^12/L  
3:血红蛋白浓度(HB)120~16)g/L  
4:红细胞压积(HCT)40~48)%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97fL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6.5~33.5pg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00~360)g/L  
8: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L  
9:淋巴细胞比值(LY%)17~48%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4-10%  
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43~76%  
12:淋巴细胞计数(LY)0.8~4.0*10^9/L)  
13:单核细胞计数(MONO)0.3~0.8*10^9/L  
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1.2~6.8*10^9/L) 
15:红细胞分布宽度(RDW)37-55fL  
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9~18%  
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7.4~12.5fL  
18:大血小板比例(P-LCR)10~50%指导意见:你好,建议患者到医院血液科咨询。祝您身体健康。
百度智能推荐
头晕英文是dizziness,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也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为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的感觉。头晕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于发热性疾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颅脑外伤综合症、神经症等。此外,还见于贫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药物中毒、尿毒症、哮喘等。抑郁症早...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常见症状、伴或不伴视物旋转、、、言语不清
检查项目、头颅CT、
并发疾病脑梗、、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本品用于散风清热,泻火止痛。本品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
参考价格:260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
参考价格:1000
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虚火内扰所致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
参考价格:1100
舒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胁胀痛,头...
参考价格:1080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散风清热,泻火止痛。本品用于风热上攻﹑肺...
参考价格:¥2.6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
参考价格:¥10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血化验指标
正常参值:
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170~200g/L
  儿童:110~160g/L
异常结果: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
  由于某些原因使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等。
  2.绝对性增多:
  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水平升高、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等。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紫绀型、阻塞性肺气肿、、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为。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
  1.生理性减少:
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中、后期由于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伴发的贫血。
  2)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
  (2)因、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及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急性失血或、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1]
红细胞压积
血细胞压积,又名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简写Hct),旧名红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e,简写PCV),指抗凝经离心后,测得沉淀的(主要是红细胞)在全血中占有的比例。
  男:0.40-0.50L/L (40%一50%)
  女:0.37-0.45L/L (37%--45%)
  血液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可以把血液分为两大部分,和血细胞。如果将血液放在一个特殊的试管中(温氏管)按规定的时间和速度进行离心,最终使得红细胞完全压实在试管的底端,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触密切,尽可能排除所有血浆,此时血浆会全部被挤出到血细胞的上面,这时红细胞所占全血的百分比就是我们所要得到的红细胞压积,即压实的红细胞所占的数(或百分比),也叫红细胞比积或红细胞比容。测定红细胞压积还可用毛细管法和血细胞计数仪法测定。红细胞压积通常缩写为HCT或Ht,测定单位现在多用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占有多少升来表达(L/L)。
  红细胞压积的测定有助于了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当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值增高时,红细胞压积也会有相应的增加。血液浓缩时红细胞压积可达50%以上,临床上常用于了解脱水病人的血液浓缩程度,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红细胞压积降低与各种贫血有关,因红细胞体积大小的不同,红细胞压积的改变并不与红细胞数量平行,需同时测定红细胞数量和浓度,并用于计算红细胞各项平均值才有参考价值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英文名称:MCHC
  化验介绍:红平均体积(MCV)、红细胞(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种平均值,是根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比积结果计算出来的,对贫血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MCV)94~160fl(&94fl)
,(MCH)32~50pg(&32fl),(MCHC)32~36%
  正细胞性贫血 (MCV)80~94fl ,(MCH)26~32pg,(MCHC)
  单纯性贫血
(MCV)72~80fl(&80fl),(MCH)21~25pg(&26fl)
,(MCHC)31~35%
(MCV)50~80fl(&80fl) ,(MCH)
21~25pg(&26fl) ,(MCHC)24~30%
  正常参考值:
  血球计数仪法、人工法
  (MCV):80~100fl
  平均红细胞蛋白量(MCH):27~33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36%(320~360g/L)
【&又名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内
原因  什么原因引起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主要因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
  (一)摄入不足。
  (二)吸收和利用障碍。
  (三)需要量增加。
  (四)先天贮存不足。
  (五)急性失血。
症状、主要临床表现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什么症状
  起病缓慢,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内小儿。叶酸缺乏者4~7个月发病、而维生素B12缺乏者则在6个月以后发病。其中单纯用母乳喂养又不加辅食者占绝大多数。
  ——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一)一般表现:多呈虚胖体型或轻度浮肿,毛发稀疏、发黄,偶见皮肤出血点。
  (二)贫血表现:轻度或中度贫血占大多数,面色腊黄、疲乏无力。因贫血而引起骨髓外造血反应,且呈三系减少现象,故常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三)精神神经症状: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少哭或不哭、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落后、甚至倒退,如原来已会认人、会爬等,病后又都不会,此外尚有不协调和不自主的动作,肢体、头、舌甚至全身震颤、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浅反射消失,甚至抽搐。
  (四)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不振、舌炎、舌下溃疡、腹泻等
检查、治疗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血常规。
  红细胞较少,中央淡染区不明显、染色较深、轻度大小不均,偶见幼红细胞,可见嗜多色性及嗜碱性点彩红细胞,也可见豪一周氏小体及卡波氏环。白细胞数稍低。
  (二)骨髓像。
  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例正常或倒置。红细胞系体积均大。
  (三)血生化检查。
  1、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测定,正常值为200-800pg/ml。如〈100pg/ml提示维生素B12缺乏。
  2、血清叶酸含量测定,正常值为5-6ng/ml。&3ng/ml提示叶酸缺乏。
  ——如何治疗?
  (一)一般治疗及改善饮食:如系母乳喂养儿,应改善乳母的膳食营养,婴儿还须添加辅食,按时断奶,纠正偏食习惯。积极予防和治疗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二)药物治疗。
  主要应用维生素B12,100μg/次 每周肌注2次,连续2-4周,直至网织红细胞正常、且能配合添加辅食为止。
  对叶酸缺乏者。口服叶酸5mg每日3次,连用2周后,可改每日1次。维生素C能促进叶酸的利用,可同时口服,以提高疗效。
目前主张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应用,再加服维生素C,可提高疗效。】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检测值均低于正常值以下,即可诊断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MCV&80fl,MCH&28pg,MCHC&32%。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包括三种贫血:
  (1):是指各种原因使体内贮存铁消耗怠尽,红细胞的成熟受到影响的贫血。其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它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主要是重型β、轻型β地中海贫血、HbH病。它们常有家族史、血片中可见多数靶形红细胞,可见胎儿血红蛋白(HbF)或血红蛋白A2(HbA2)或HbH增高。患者的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骨髓可染铁均增多。
  (3):包括多种原因引起的低色素性贫血。血红素合成障碍和铁利用不良,伴有红细胞无效生成是此类贫血发生的共同机理。其血液学的共同特点为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显著增多,其中很多细胞中的铁小粒在核周围排列成环状,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呈明显的低色素特征,铁浓度显著增高,单核—巨噬细胞中含铁血黄素显著增多。它可分为:
  ①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较为少见。这类贫血可能还包括几种遗传类型和治疗效应不相同的贫血。
  ②获得性铁粒幼细胞贫血:它又分为原发性、药物或毒物伴发、其它疾病伴发。原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亦称难治性幼红细胞贫血。这种贫血较为少见,在我国尤为罕见。有一些病例对吡哆醇治疗有较好的效应。
  (4)转铁蛋白缺乏症:亦称无转铁蛋白血症,是指由于遗传上的缺陷,在患者的血浆中缺少或缺乏转铁蛋白。肝、脾、胰腺中有大量铁的贮积,而骨髓中无可利用的铁以合成血红蛋白。这种病非常罕见。
  (5)原发性和肺肾出血综合征: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是一种罕见的铁代谢异常疾病,其特点为广泛的肺毛细血管出血,肺泡中有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同时伴有缺铁性贫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咯血、气急和贫血。肺肾出血综合征亦称Goodpasture综合征,也是一种罕见病。与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相似,其特点亦为肺泡中出血的反复发作和缺铁性贫血,但同时还有肾小球性肾炎病变和表现。
  (6)慢性感染性贫血和其它:慢性感染性贫血,血清铁虽然降低,但总铁结合力不会增加或降低,故转饱和度正常或稍增加。血清铁蛋白常有增高。中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颗粒明显增多。其它如铅中毒可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供给高蛋白饮食:
  各种血细胞的增值分化和再生,都需要依赖蛋白质作为基础,所以再障病人在饮食方面更需要供给营养价值高的动物性蛋白质,如含蛋白质丰富的瘦肉、蛋类、鱼类、乳类、鸡肉、豆制品及动物肾脏等。另外多吃鳖、龟、及动物骨或骨髓熬汤等。
  (2)补充造血物质:
  虽然再障不是由于缺乏造血物质取法所至,但是由于反复出血,长可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从而加重再障的贫血程度,因此食物中常应补充含铁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如枸杞子、赤小豆、黑芝麻、猪肝、黄鳝等,以及新鲜蔬菜如西红柿、芹菜、菠菜、莴苣等,不仅可以改善贫血,而且可以预防出血。
  (3)补铁:
  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参与氧的运输和存储。由于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一般会在持续缺铁3~5个月时发生。
补充铁剂,一定要与餐共食或餐后服用,可以降低铁质对肠胃到的刺激性,同时食物中的蛋白质,更可以提高铁质的吸收率,可服用含有乳酸亚铁的补铁制剂,如果能够随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果汁服用,吸收率会更佳。
  (4)饮食宜忌:
  出血患者宜吃清淡和宜消化食物,忌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外感发热患者宜多饮水;多吃莲藕、西瓜或用梨皮、鲜茅根、鲜芦根、荷叶等煎汤当茶饮。】
1,全血粘度:
在低切变率时,血液形成红细胞聚集体,红细胞聚集体越多,红细胞聚集越强,血液粘度越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高切变率下可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程度,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
高切粘度低,红细胞变形性好。中切粘度值为低切到高切粘度变化的过渡点,其临床意义不十分明显。
全血粘度测定对判别、诊断有一定意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均可使红细胞压积增加、使全血粘度升高。冠心病、缺血性中风、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创伤等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而使全血粘度升高。镰状红细胞病、球形红细胞病症、酸中毒、缺氧等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全血粘度升高。而各种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晚期肿瘤、急性白血病、妇女妊娠期则全血粘度降低。
什么是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
当切变率在200/s时的全血粘度为高切粘度:当切变率在30/s时的全血粘度称中切粘度:
当切变率在3/s时的全血粘度称低切粘度。
2,血浆粘度
血浆粘度的特点是不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常数,是影响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尤其是纤维蛋白浓度。
测定血浆粘度什么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肿瘤、风湿、结核、感染、放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也可见于高热、大量出汗、腹泻、烧伤、糖尿病、高脂血症、部分尿毒症。
降低:过量补液,肝、肾、心脏或不明原因引起的浮肿,肾病,长期营养不良均可降低。
3,全血还原粘度
在血流变学中,还原粘度是一个标准化指标,指全血粘度与血细胞容积浓度之比含意是当细胞容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这样使
血液粘度都校正到相同血细胞容积浓度的基础上,以利于比较。
4,全血流阻
流阻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阻力。流阻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粘度因素,即流经圆管中液体自身的粘度,粘度增大流阻增大,流阻与粘度成正比。二是几何因素,由于血管半径可变,血管的
流阻就随着血管两端压强差的增减而变化,压强差增大时,流阻减小,流量增大。
5, 红细胞压积(HCT)
红细胞压积又称红细胞比积,即为一定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总体积除以血液体积。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血液粘度增加。
6, 红细胞电泳时间
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又一参数,红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电泳时在电场作用下总是向正极移动,移动速度与其表面所带的负电荷密度成正比.当表面负电荷减少时,红细胞间静电排斥力减少,
红细胞电泳时间增长,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反之则降低。
即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下沉的速度。红细胞沉降率与血浆粘度、 红细胞聚集、红细胞比积有关。
在血液流变学测定中常作为红细胞聚集、红细胞表面电荷、红细胞电泳的通用指标。因受红细胞压积的影响,测定血沉方程K值更有价值。
病理性增高多见于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严重贫血、白血病、
肿瘤、甲亢、肾炎、全身和局部性感染。心肌梗塞时常于发病后三到四天血沉增快,并持续一到三周;心绞痛时血沉正常,故可借血沉结果加以鉴别。
8,血沉方程K值
计算血沉方程K值的目的是排除红细胞压积干扰的影响,客观地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K值的
计算公式如下: K=ESR/-[1-H+InA]
式中: ESR为血沉;H为压积,计算时化为小数(例如:H为40%时可化为0.40): 1一H为血浆的比值: In指
以e为底数的自然对数(即Ig2.71828)。
9,相对粘度
相对粘度是两种液体粘度的比值。血液的相对粘度是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的比值。
10,红细胞刚性指数(IK)
血液在高切变率下的粘度低于中切变率下的粘度,这主要是由于红细胞并非刚性粘子,它在高切变率下沿剪切力的方向运动,并发生变形。这使得流动阻力就小,表现为粘度的下降,因此,在特定的高切变率下测定血液的粘度,可以度量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红细胞刚性指数与高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有关。
11,红细胞变形指数(TK)
正常红细胞由于形状、细胞膜及细胞内容物结构上的特点,决定了红细胞很容易变形。红细胞的可变形性决定了血液的流动性,对红细胞寿命以及微循环有效灌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测量公式是:
TK=(ηγ0.4-1)/ηγ0.4H
公式中: ηγ为相对粘度;H为红细胞压积;
TK值可用来估计红细胞硬度,TK值大,红细胞硬化程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
12, 红细胞内粘度
红细胞的内粘度系指红细胞内含物成分或内含物作为一种高分子胶体溶液所显示的粘度。内粘度的高低与血红蛋白含量有重要关系。红细胞内粘度增高时,其变形能力减弱。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增加时内粘度呈指数增加,所以,内粘度在红细胞变形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红细胞内ATP(三磷酸腺苷)含量的多与少直接影响细胞的变形性,ATP含量降低时,变形性也降低。
13,卡森粘度
卡森粘度与全血粘度是相对应的。卡森粘度是全血表观粘度降低的极限值。随着剪切率的增加,红细胞缗钱状聚集逐渐瓦解直至完全分散.血液表观粘度降低,剪切率继续增大,细胞可被拉长,顺着流线运动,血液粘度进一步降低,但降低不是无止境的,达到一个极限值就不再降低了,这个表观粘度的极限值或最低值,就是卡森粘度。
14,卡森屈服应力
对于人体全血而言,只有施加于血液的切应力达到一定值时,才能消除其内部对抗,并开始流动。此切应力临界值Iy称为屈服应力,也称卡森应力.血液流动时,其内部切应力低于Iy时,血液就如固体;只会变形而不能流动。
15,红细胞聚集指数
静止血液中由于血浆大分子的桥联作用,使红细胞聚集成缗钱状,甚至连接成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当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血浆中纤
雄蛋白原和球蛋白浓度增加,红细胞聚集体增多,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血液流动性减弱,使微循环血液量灌注不足,导致组织或器官缺血、缺氧。聚集指数是由低切粘度比高切粘度计算而来,聚集指数的代表符号是RE。
RE=低切粘度/高切粘度
它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及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增高表示聚集性增强。
红细胞聚集指数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在下述疾病状态,如异常蛋白症、感染性胶原病、恶性肿瘤、合并微血管障碍、糖尿病、心肌梗塞、外伤、手术及烧伤等所致组织溃疡都会发生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在小静脉或小动脉中也可发现血管内红细胞聚集。然而,对于健康人的小动脉,则不会发生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小动脉血管内红细胞聚集会引起血流障碍、组织供氧障碍、血管内皮细胞的低氧障碍等。
16,纤维蛋白原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增多。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痛,脑卒中、周围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结核、风湿病、肾脏病及肝脏病、感染及放射性疾病。
(2)纤维蛋白原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纤溶酶所致严重肝病及肝硬化、肝坏死等。
(3)血液流变学认识
①对血浆粘度的影响:纤维蛋白原在血浆中能形成网状结构,从而影响血液流动.使血浆流速变低、粘度增高,这种由于高分子链状化合物在血浆中形成网状结构而构成的血浆粘度称为“结构粘度”。一般血浆粘度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成正比相关。但这并不是说凡是纤维蛋白原增高的病例血浆粘度都一定增高,虽然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能提高血浆粘度,但并不一定与血浆粘度同步。因为构成血浆粘度的高分了化合物并非纤维蛋白原一种,还有其它原因的影响:血清粘度低于正常,二者粘度差别由纤维蛋白原引起。
②对全血粘度的影响:纤维蛋白原增多时,特别是其活性增强时,能直接提高血浆粘度,而血浆粘度增高又直接影响到全血粘度。另外,纤维蛋白原的高分子链状结构可使红细胞发生缗钱状聚集,从而也使血粘度升高,这些作用都在低切变范围内较明显。
③对血栓形成的影响:血液能在人体内正常流动,其中原因之一是同时存在着凝血因素和抗凝血因素,只有这两种因素保持动态下衡时,才使得血液流动不会发生异常。纤维蛋白原是重要的凝血因子,无论是体内血栓形成还是人为模拟的体外血栓形成,都离不开纤维蛋白原的作用。
④与高粘滞血疗的关系:确定高粘滞血症时是以血粘度增高为准则,而粘度则是各种粘滞因子的综合。
⑤与中风预报结果的关系:纤维蛋白原含量,随着中风预报结果异常程度的加重有所增高。
17,中风预报和JB检测值
JB检测值为一综合分析结果,超过100分报警,越低越好。所谓预报就是对多项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的综合分析,它既无特异性,又无必然性,缺血性脑中风常呈高粘状态,和其它许多疾病存在广泛交叉。
因此为慎重起见,许多医疗单位只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回报,而不作预报回报。
18,高粘血症诊断标准
对于高粘血症目的还难以确立统一的诊断标准,建议按以下几点确立珍断标准:
①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及血浆粘度有一项增高即叫可诊断。
②高粘血症程度的轻重,以超出上限值的标准差数将高粘血症分为以下3度:
轻度:上限+&2SD;
中度:上限+&4SD;
重度:上限+&4SD。
高粘血症:通过各型流变仪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含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指标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
高凝血症:通过各型凝血仪测定血液凝血各项指标,最少两项高于正常参考范围。
高脂血症:通过各种方法测定血液胆固醇,甘油三脂,高、低密度脂蛋白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
高粘、高凝、高脂血症的诊断一定要密切结合临床,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
血液高粘滞综合症:
由某种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所造成,即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内粘度与刚性升高等。
可能伴有全血粘度升高,但不一定。血液高粘滞性的决定性套作用表现在微循环方面,
血细胞刚性增加、微血栓与微栓子的形成或其他凝血产物的出观所造成影响均通过逆转现象而扩大。
2.分类:(五个亚型)
高浓稠型、高粘滞型、高凝固型、红细胞聚集型、红细胞刚性升高型。
3.分型诊断
(1)高浓稠型:Hct增高。
(2)高粘滞型:全血粘度增高、血浆粘度增高,全血还原粘度增高、纤维蛋原含量增高、Hct增高。
(3)红细胞聚集型:红细胞沉降率变快,血沉方程K值增高,红细胞电泳变慢。
(4)红细胞刚性升高型: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TK值增高、变形。
(5)高凝固型: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血小板粘附率增高、血小板聚集增高,体外血栓形成三指标增高。
4.说明:各项指标根据相互关系,在各型血症中可兼项,可同时存在一个或多个血症。
影响血液粘稠度的因素主要有:1.红细胞聚集性:正常红细胞表面带正电荷,它们悬浮在血液中,由于同性相斥,不会发生聚集;当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表面所带电荷减少,红细胞间的相互斥力就减弱,容易引起串状聚集,使血粘度增大。在微血管循环系统中,毛细血管后静脉、微静脉处的血流切变速度最小,血流速度缓慢,红细胞易于积聚,造成此处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量减少,因而易于发生血管阻塞。2.红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或红细胞比积增高,可导致血粘度增高。3.红细胞变形能力:红细胞的可塑性对血液的粘稠度有明显的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减低时,血液粘度升高。4.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发生聚集和叠连,亦可使血液粘度增高。5.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也可使血液粘度增高。6.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异常。
血粘度增高主要见于下列疾病:1.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2.脑血管疾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脑萎缩等;3.血液病:如血小板增多症;4.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常见的有糖尿病、肝硬化、高血脂等;5.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红细胞正常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