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观会怎样呢?

我的人生方向,到底该如何抉择?
我现在是高二的学生,下学期一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是会考。对于学习,我知道我是没多大兴趣的,对于美术,我也并不喜欢艺考考的那些那些千篇一律的东西。
前段时间和一个妹子谈过后,我很佩服他有勇气放下高中生活,去追求自己喜欢的日子。但他同我又不大一样,他走着他妈妈的路,绊脚石并不多,而且至少是一条很是明确的路。
我亦想和她一样,追求我所追求的。用集训的钱我或许可以找个机构把自己美术上的缺漏都补上来, 然后找个师傅走自己想走的路。或者直接找个师傅跟着他。但问题是怎么找那个“师傅”,去哪找,这些都是问题所以我一直都没迈开那一步 ,但就像那个妹子说的:路子是可以自己找的。所以我心动了。是不是该为自己拼一下,闯一下。庆幸的是,母亲和我的想法一样。 我在想会考之后我到底应该如何抉择,是选择安稳而碌碌无为的过一辈子,还是该放弃学业,好好深造。或许我的想法有些幼稚,但确实是我所想的最好的人生选择
我不是什么知心大哥知心大姐类的人物,更不是人生指导咨询师,但我确实有些话要说——学美术并不等于放弃学业。我已经不记得自己说过多少次了,从宏观角度看,学美术绘画并不与学文化课冲突。甚至说,美术能够学得好的人,他的文化课就应该、必须也足够好,因为艺术比文化课(尤其是当前国内的文化课教育)学习难度更大,如果一个人能够把美术学得很不错,他的文化课就不应该不好。同时,艺术包含了文理科的各类知识,从画材的使用角度来看,囊括了许多数理化的理科知识,从创作思维角度来看,则涉及了大量文史哲类文科知识以及部分心理学知识。所以一个学艺术的人,从某种角度来说,他理应是个“全才”。(题外话,中国的中学教育与西方的中学教育有很大区别。我所了解到的是,西方的高等教育多属于精英教育,而中学教育则是社会普及教育,尤其是在思维方式的培训方面,也就是说,高中毕业后的学生已经完全具备踏入社会的基本能力;中国的中学教育并不直接培育社会可用的人才,高中毕业后的学生不管是进入职业学院还是大学,都必须先经过这一个过程后才有可能具备走入社会的能力,因为中学并不直接培训学生的有效思维方式,而仅仅是知识。诚然,知识的学习也是需要的,但知识的储备并不能等同于思维方式的磨砺)为了学美术绘画而放弃学业(?),恕我无法看出这其中有什么直接关联。中国的艺考不是艺术学习的全部,但它的确是一个开始。没错,中国的艺考很糟糕。我也不止一次喷过这事儿。但这并不说明此时的艺术教育就彻底地一无是处。因为终究学艺术的学生是活的,他本就不该让自己被“应试”这个概念束缚住,而应当在学习过程中灵活机动地学习。应试的艺考教育有很多遭人唾弃的槽点,特别是它号称“苏式艺术教育”,其实连苏式艺术教育的皮毛也没学到,只是空有个形式,尤其是这二十多年来。但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技法教育,这些知识是很基础也很有价值的,它们不该为“中式艺考”背黑锅。不管是不是参加了集训,我们都需要对绘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当然不是只有艺考集训才是美术绘画学习的唯一方式,基础学习也并非只有应考教学才能给予我们。但我们要知道的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不应该否定一个仅仅以一个起点为基准的事物,这件事物要怎么发展,在于站在起点上的那个人,而不是这个起点。把我们如今面对的各种知识点努力学到手,之后要怎么用都在我们自己。我喜欢说的是,大丈夫能屈能伸,所以我不在乎此时我可能受到的某些压制,只要我仍旧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让自己的弹性消失,这些压制反而会带给我更大动力,让我更愿意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停留在起点上,但也不必蔑视那个起点。热爱绘画,学会自我学习(简称“自学”)才是学习绘画的唯一途径。不管你跟了哪个师傅,真正让你进步的,不是师傅,而是你自己——这不是故意吹捧你,而是在说一个事实。“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这句话是千年不变的道理。一个好老师所起的作用,不是带着你让你亦步亦趋地前进,那不是教学(那tm才是灌输好不好?!),他所当作的,是教会你怎样独立思考,他应该给你指出几个不同的方向、方式让你自己去选择,但每一个方向或方式中,他都能提供给你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包括相关技能的培训,比如说绘画技巧,这个可能是当还是需要一点“灌输”的,因为这涉及到技法的正确运用——知识的教育难免都需要灌输)。关键永远在在于,你自己要学会如何解决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这就是一种独立思考。你需要学会如何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因为有些问题是“隐形”的,然后你还要学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好的老师所做的,最多就是在你没有发现问题的时候,提醒你问题的存在,以及在你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的时候,给你几个解决的途径。但你自始至终都需要在自我学习中,一点点攻破所有的难题。所以你需要学习的永远都是,如何自我学习。(即所谓“路子是自己走「找」的。”)为梦想拼搏的热情要有,透彻、全面的深思熟虑也要有。一个想法是否幼稚,在于这个想法的拥有者是否经过全面的考虑。这个考虑显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也不是听到或看到某个人这么、那么做之后自己就灵机一动,而是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思考、利弊权衡(虽然我有时候很不喜欢这个说法,但这种说法有时候也会很准确)。无论我们打算做怎样的决定,都需要将之再三思考过后再下结论。如果你确实很热爱绘画,打算今后就以绘画为毕生事业,就当花些时间(少则几个星期,长则个把月)把自己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都考虑一下,因为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也需要为这个梦想做好一切的预备。我说考虑各种情况,指的就是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或障碍。但我这里却不是说因为这些挫折的(可能)存在而放弃,反是说:我们要反复思考,预备好承受可能发生的一切,正视这些困难、障碍、挫折甚至失败,然后用自己的热情和耐力,去扛起、去解决、去跨越,从而踏入成功!这才是我们必须要深思熟虑的价值所在,就是帮助我们预备自己,好让我们能够用最大的勇气,去面对一切挑战。对于学习,没多大兴趣不等于我们学不好,对于美术,千篇一律也不等于毫无优点。所以,对于你自己,你要先正视自己对一切事物的偏见(包括你对你那位朋友的欣赏,未尝不是一种偏见)。关于文化课学习或美术绘画学习,之前我已经都说过了,它们都并不是你所想象、所看到的那样。如果我们抱着这种偏见去学习,我们也会变成“偏才”。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反而不利于我们的事业发展。我的经验是,努力在这些个看似没有乐趣的事情上找到乐趣,然后用自己的兴趣去面对它们,然后我学到了除了这些东西之外的其他一些东西,就是一片更开阔的思维空间——超越自己的狭隘。如此一来,那些看似枯燥的绘画技能培训也能带给我无穷的乐趣,因为这些东西能衍生出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变化,可以玩出五花八门的花样来。我本人就是这么让自己对数理化文史哲都产生兴趣的。不要狭隘了自己的视界,那只会让我们局限在自己的即成思维里面。人生选择中最关键的还不是梦想(梦想只是动因),而是意志力。找到自己的梦想不容易,坚持梦想并努力为梦想打拼更不容易。但这并不取决于你的兴趣,而取决于你的意志力,就是专注、忍耐与毅力。没有这些,再美丽的梦想也是白日梦。而意志力的锻炼,其中就有努力面对当前各种挑战时所经历的磨砺。能不能坦然面对糟糕透顶的艺考?能不能把令无数人头痛的高考应付下来?能不能把这些让自己畏惧的文化课学习啃下来?能不能让自己起码在这一场战役中尽可能地完美收官?……这是个锻炼。很多过来人说过:高考就是这么一种东西——它非常令人憎恶,但如果用严肃而轻松的心态去面对,并努力跨越它(并不只是马虎草率地应考,而是尽力考出自己能考出的成绩),它就能够成为你生命中一个里程,这不是代表你会成为多么优秀的人,但却代表了你有能力成为你希望成为的那个人。这就是意志力锻炼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而言。在中国,选择升入高中,为的就是升入大学,老实不客气地说,在中国当前教育体制下,中国的高中生在很多方面(尤其是人格)是“不完整”的。(无意冒犯,但我从目前所看到的,以及我自己所经历的岁月,我不得不得出这个结论。当然,当前很多大学生也已经有这方面的缺陷了……仿佛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无论将来你想要走哪一条道路,先认真走完脚下这条路是最重要的,因为你连此时唯一的这条路都走不完整、走不下来甚至逃避,你怎么能说你自己有能力去走一条何等的路呢?!(一个在德国学习的师妹回国时候告诉我,德国基本没有硕士,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才在某些专业设立了硕士,原因是德国的本科水平就相当于硕士,而中国的大学生要去德国留学,就只能继续读本科。)先把当前的挑战认真应对下来,你务必要知道,你是打算把绘画当作一生道路的,所以你就必须把眼光放得长远些,不要仅仅盯着目前你可能的选择,而忽视了今后的几十年。美术绘画是一条无止境的路,从某种角度来说,你也根本不用在意当前是不是一定要“放弃学习专攻绘画”,你更应该做的是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毕竟这条没有终点的道路一直在那里,只要你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你终会走到这条道路上去的。特别是你如果更期待着自己能够在今后去世界艺术之都做深造之旅,你现在把自己能学到的东西尽量学出来,从基本的(文理各科)知识,到生活能力,再到社会生活技能,尤其是思维方式(独立思考),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东西将会陪伴你一生,不管你将来出现在这个地球上的哪一个点,也不管你身处哪一个时间。(如果你仅仅是一个高中生,不是我小看你,我实在很怀疑你能否锻炼出这些能力……)尤其不要让自己的狭隘局限了自身意志力的磨炼!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是为了绘画而生,你就应当明白,你此时所面对的挑战,只不过是你的鸡蛋壳,就算把自己当作一个晚熟的人吧,把大学毕业当作你鸡蛋壳的最后一层,先尝试努力啄破它岂不更好?为什么要选择逃避面对这个挑战呢?我愿意相信,你的意志力不会只有这一点点。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理由,那么,即使是眼下最令人讨厌的艺考和高考,也不过是你将来回望时所看见的一块小小石头罢了。努力吧,好好思考,你会知道自己该怎么选择。就这样。以上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我的人生怎么样
给自己自信,忘记以前不要活在回忆里.把握今天,重现在做起,生活会让你看到希望的.多结交朋友,平时多注意观察,人这一生交往的朋友是有限的.别人能让你的人生有意义,但是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知道.让时间来告诉你答案,风雨后的彩虹会更美.
为您推荐:
LZ发一下生辰八字,我来给你算一卦
只有你自己知道
你的人生怎么样?我认为,你的人生会十分精彩,但是要努力!
必须努力,不然会很惨
扫描下载二维码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悬赏20爱心点
分享到微博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我的人生充满痛苦,很多时候都快扛不住了,要怎样才不会这样煎熬下去,我该如何看待我的生命?
是不是因为你总是在关注痛苦呢?
虽然人生是有很多坎坷,但也应该有美好的一面吧,就好像天空时儿会乌云遍布,时儿又会晴空高照一样。
不要太执着于人生的痛苦就好了,哪怕是在最阴暗的小屋,也不放弃向太阳靠近的渴望,并将温暖与光明传播给他人。
试试带着无私忘我的爱去做事,关爱及帮助身边的亲人朋友或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并且不求回报,而不要将注意力及生命的能量浪费在关注自身的坎坷上。
这样才会让我们内在获得更纯粹的快乐,并且培养了内在的精神之爱及智慧,内心会被一种幸福感填的充实饱满。这个时候那些个焦躁跟痛苦早就烟消云散了。
另外,平时可以听听蕙兰瑜伽语音冥想,只是听听,也能够很好的平复内心的焦躁与痛苦,获得得幸福与喜悦。
变得越来越幸福快乐!建议看看《活法》与《了凡四训》,希望能改变您对人生的看法。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让它自然发展,因为有些事你自己不能主宰,随遇而安吧。该来的总是要来的,就算是生命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吧。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的。不要把它们...
下期继续努力 好运常伴你
答: 病情分析:
您好,像您所描述的情况还是不好确诊的。很多的疾病都是会导致上述的情况发生。
指导意见:
考虑您是不是有压力过大呢,因为压力过大的话,都是会导致这些症...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王石:我的人生目标是我要怎么活
网易财经讯 2011年1月,网易财经专访了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他是个企业家,他率领的,已经迈入千亿规模的量级。他还是个探险者,不仅穿越了南北极、更是两次成功登顶珠峰。如今,已届花甲之年的他,将去哈佛大学做一年访问学者而后游学欧洲。这就是王石。本期网易《财经会客厅》听王石讲人生。
王石,1951年出生于广西,1968年参军,1973年转业。转业后就职于郑州铁路水电段。1978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给排水专业,本科学历。毕业后,先后供职于广州铁路局、广东省外经贸委、深圳市特区发展公司。1984年组建万科前身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任总经理。1988年起任股份化改组之万科董事长兼总经理。1999年起不再兼任公司总经理,现任万科董事会主席。
登山让我坦然面对死亡
<font face="楷体_GB年1月10日上午10点,王石新作《灵魂的台阶》全球首发仪式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的现场正式启动。主办单位中信出版社邀请了大型文化考察活动“玄奘之路”的策划人曲向东担任主持,以及纪录片《希夏邦马》的制片人洪海作为访谈嘉宾。在启动仪式上,王石特别讲述了登山运动对于自我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提升。此前,王石已经出版了“灵魂三部曲”的前两部,《让灵魂跟上脚步》和《徘徊的灵魂》,分别讲述了他重走“玄奘之路”和出走中东的感悟。
网易财经:《灵魂的台阶》是“灵魂三部曲”的第三部。我们想知道在这一部里头和前两部相比,在人生甚至死亡这些话题上,有什么不同的感悟或者新的感悟吗?
王石:应该说差别是很大的。所谓的“三部曲”,当然只是2006年去“玄奘之路”,当时是有感而发,就是《让灵魂跟上脚步》。那之后就无意中,因为牵扯谈到宗教、谈到信仰,所以就《徘徊的灵魂》。无意当中第三本书,就说那既然前两本书都是带有“灵魂”,说这个也“灵魂”吧。所以所谓的“灵魂三部曲”,是这样出来的。但是最大的差别还是在,本身这是一本通过一次登山过程中,表面来看是写登山,实际上是作为人生走到这一步,更多的是对死亡的一些考虑。那么当然你是活着才能考虑,实际上更多的还是对人生的考虑,所不同的是把死亡当作一个主题。这是这本书很大的一个差别。
登山让我更珍惜活着的人生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1921年,人类开始尝试攀登世界之巅。1953年,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盖从南坡成功登顶。1960年,中国登山队从北坡成功登顶。2003年,王石首次成功登顶珠峰。那一年他52岁。2010年,王石再次成功登顶珠峰,这一年他59岁。
网易财经:其实你登了很多高山、雪山,包括珠峰在内的。你对死亡其实有很多的这种亲身的经历,很多时候可能都在生死之间,这样的抉择。那么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你觉得对死亡,新的感悟是什么?
王石:最新的感悟还是,应该说通过登山你必须面对死亡。因为你进山可能一个礼拜、可能一个月、可能两个月,你能不能出来你不是很清楚、不是很确定的。所以你必须要考虑你死了之后的事儿,你的遗嘱、你的家庭、你的女儿、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你的父母,你不在了会面临什么冲击,应该是怎么样的。
你更多的是面对死亡的考虑,你更多的是坦然地去面对,当然你更珍惜人生。
但是这一次很大的差别来讲,就是你醒悟到了,你既然在面对死亡、考虑死亡,你还是活着的。因为你已经死了,就不存在你再思考的问题了。所以更多来讲你活着应该怎么面对你还活着的人生,这是这次最大的体会。
网易财经:我看到你写了一句话就是说,每当我进山的时候,可能是说我再进山就是王八蛋。就是这种自责就觉得不应该再来,但是当登顶的时候就会想,我下一座山在哪儿。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可能没有登过山的人很难理解。
王石:这种观念我是登第一座雪山的时候,1999年登玉珠峰。一进山就这个心情。因为当时第一个,你可能由于对死亡的恐惧。第二,它是非常非常艰苦的。你比如说晚上,根本痛苦得睡不着觉,呕吐,北风刮着你缩在帐篷的睡袋里。我吃饱了撑的到这儿来?我何苦呢?我能活着回去,我下次一定不能来了。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2003年,包括那次2003年我是登珠峰。但是登珠峰下来之后,就是很大的一个转折。2003年之后这种状态就没有了,就进了山非常坦然的,更多体验的是登山的过程。而在这之前更多来讲,既然反正我来了,那我一定要登顶,我登顶我能活着回去,我一定下次不会再来了。一直在重复,这样重复着。我记得那次,当然登珠峰也是经历了磨难,包括生死的这样一个抉择。那次回来之后心态就平静下来了,再去进山不但很坦然,而且进山之后是,不再熬着怎么来登顶登顶,登了顶赶快出来,很平和的这样一个攀登过程了。
别把结果当目标
王石,1951年生人,当过兵、做过工人、下过工地、也进过政府机关工作。1983年,33岁的王石闯荡深圳。次年,王石创建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并出任总经理。1988年,公司进行改组,更名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王石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99年,王石辞去总经理一职,只担任董事长。
网易财经:你是在登山的过程当中,有了很多对生活、对企业的感悟。其中有一句话,你说中国企业家很难回答一些问题,比如说像我们生活、工作的,还有奋斗的意义、目标是什么?那么你怎么回答这样的问题?或者你希望中国的企业家怎么回答?
王石:因为我本人是一个企业家。从企业家的角度考虑问题,我觉得现在普遍来讲是,中国企业家缺少两个这样的思考。
第一,就是目标和结果,我们往往把结果当作目标。比如说企业要做大,当然我也想做大,很多人都想做大,但是往往就把大当成了一个目标。比如说我要进入世界500强,实际上我的体会来讲,大小它那是个结果。但是你如果是把这个结果当作目标,它一定是走形的。比如说,我都是为了大,那就成了为了大而大,这就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你是不是适合做大?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不是适合做大?你根本不适合做大,你的资源整合能力不适合做大,你也为了去做大,结果你可能做个中你做得很好,你做个小做得很好,那你为了做大而大,你没有这种竞争力,你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很不好的。第二,就是你有做大的能力。但是因为你为了大,那就有点拔苗助长,就是现在社会的这种浮躁心态。本来你可能这个大是20年的事情,30年的事情,甚至是两代人、三代人的事情,你这样做下去,一定可以做得很大。但是因为你为了大而大,你硬要把30年的事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样结果来讲,又把你的资源浪费掉了。所以我觉得,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的企业家,整个社会都要考虑的,个人的成长都是这样的。说要成功,实际上社会衡量成功那只是个结果。你到底你的生活的目标是什么?就是不要把结果当作目标。
那带来第二个问题来讲,那就是说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什么?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什么是有价值的?显然不能说你做到大就是有价值的。因为毕竟我们象征来说大,很多人都说我只要做第一,第二我根本都不想。但是拿我们来说,一个行业上来讲,可能少则几百家企业,多了几千、几万家企业,能做第一的只是一个,那你是不是你做不到第一,就是不成功的?所以一定要非常明确,你的目标到底应该是什么?应该设立到什么样。我给自己,我给万科,定的就是健康丰盛。只要你说你能健康地生活着,生活很丰盛。这时候你是排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第四,你能健康丰盛了,其实它排第几,当然能排第一更好,你就排到一百零一又怎么样呢?生活不是很美好吗?你也是很健康地生活着嘛?
我的目标是我怎么活
网易财经: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企业家回答不了类似这样的问题呢?是因为宗教信仰问题?还是文化熏陶层面的问题?
王石:这个是没有解的。这是文化学者他们来回答的,这是易中天他们思考,他们来回答的。我只能这样说,这是我个人的困惑,我个人是怎么来解答这个问题。很多人来讲,王石不务正业,如果他把精力要全用在企业上,那万科比现在还更好。我是两种回答方法,一个我一定说,我不能把“万科做得更好”当成我的一个目标,这不是我的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让我怎么活的。所谓我自己这个个体,我的生命的唯一一次,我怎么觉得,如果我还在临诀别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有意识的话,我会感到不遗憾,我觉得很值得那就行了。那我不能说,我把万科做到世界最大了,我就不遗憾了。那现在已经是了,我赶快退休吧。
因为将来你们再做不成第一大,和我没关系了。我不能把那个当成目标。所以来讲,我要做我自己。从法律上你是不违法的;从社会道德层面上来讲,觉得你是积极向上的;那我自己又觉得很愉快,那就是健康丰盛的。这是我想第一个说的。
第二个我要说的来讲,那我天天不务正业,企业还做得这么好,这是能力。我就是这样了,我只是20%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其实做得很好啊。你们要超万科,行业不都要超万科,你们超试试看,不容易的,要超它不容易的。我刚才讲了,我劝你们不要把这个大当成目标,我没有把它当作目标。因为它是个结果,这个结果大了当然挺好,它不是目标,所以我活得很自在,万科现在发展得也很自在。我不务正业的结果来讲,实际上从某种角度来讲,我是疏离它,我是淡化我个人的作用。东方企业、东方文化,就特别讲究英雄主义、个人崇拜、领袖情结,那我也知道我的魅力、我的影响力。如果我在企业,我一直还在那里,这个团队怎么能成熟起来呢?无论是从大的面来说,中的层面来说,技术层面来说,我都处于这么好的状态。
所以你说缺乏什么,我就觉得中国千载难逢的,经济起飞起来了,我们现在成了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我们不骄傲自大,如果我们不犯错误,我们不犯大的错误、战略上的错误,那我们20年、30年之内,我们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我们成为,不是说我的目标,这不是悬念。但问题的悬念是,大了又怎么样呢?大了是不是我们整个成熟的中产阶级就可以成长起来了呢?我们的社会都会让全人类的其他人来羡慕呢?未必啊, 未必!
所以归根结底说到这儿来讲,还是你一定要弄清楚,就是作为个人的事业来讲,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把目标想清楚你就很容易的了。所以你说它就是来讲把企业让团队去做,自己更多一个战略把握,自己更多喜欢做自己的探险、登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个人是这么来解答这个问题。
如果信教我会选择基督教
<font face="楷体_GB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世界遭遇经济危机。这一年,中国遭遇汶川地震。这一年,王石遭遇“拐点论”和“捐款门”。这一年,王石也同行几位企业家好友拜谒圣城耶路撒冷。徜徉在教堂之间的王石希望自己能够静下来、慢下来,去思考、去探索,为自己徘徊的灵魂找到前路,找到精神家园。
网易财经:在基督教的教堂的时候,和在西藏的藏传佛教的寺院的时候,这两种宗教对你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王石:因为我本身是一个无神论者,我曾经和朋友交流看法的时候说,如果你必须选择一个宗教的话,我是会选择基督教。那个朋友就问我为什么?因为我说我到哪里,我是从建筑的角度来讲,完全是从我们做城市规划、房地产,和建筑是息息相关的,到哪儿都看建筑,宗教建筑是其中一个很值得去借鉴、去参考的这一个类。所以到哪都是看建筑,那在这个建筑当中应该说,基督教的建筑它形成这样一个氛围,是给我非常非常大的感染。比如说哥特式建筑,哥特风格的教堂,高高的顶尖,上去是彩色玻璃,阳光射下进来,房间很安静,你感到有一种对向往天堂的,这样一个氛围、感觉。再有一般来讲,它的墓地是和教堂连在一起的,你出了教堂,在它的墓地你就会发现,与其说是在教堂是和神的一种交往,还不如说和故去的人、和过去的人的一种纽带、一种连接。所以在安静的教堂,尤其夕阳的时候,一抹阳光照在墓地上,你坐在那里你会很感动的,你非常感慨人生,就是这样一种氛围。我在其它的宗教的建筑里头,很少感受到。
第二个就是基督教的圣歌,基督教本身的宗教音乐,最喜欢的就是莫扎特的《安魂曲》。《安魂曲》我们认为那就是亡灵曲。我们知道,我们这个民族在人死亡的时候,尤其现在来讲,更是非常非常悲痛,悲痛得得无以复加的,是哀乐
实际上我们这个民族对死亡,从道家的角度来讲,它是有两重性的,一个是很悲哀,再者也有欢乐的一面,叫喜丧。就是人到了能寿终正寝,很大的年纪安静地死去,这是个喜事。所以往往我记得小的时候,在经历的一些丧事上当中,是要吹奏《百鸟朝凤》的,但是你看现在,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现在弄得对死来讲,就是恐惧、就是哀乐。基督教的《弥撒曲》,因为它是牵扯到,他是信神的、信上帝的,他认为信上帝的人是可以上天堂的。所以他对《弥撒曲》当中,首先它是有歌颂的成分,它本身对生命的一种赞美。我觉得这个对生命,这样一个态度,它是完全不同的。当然这种音乐我就是非常非常喜欢的,而最喜欢的音乐当中,当然有很多这些有名的作曲家做的《弥撒曲》。我最喜欢的就是莫扎特的,那可以说是随时听,随时都非常喜欢。
网易财经:它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在听的时候自己是一种什么感受?是说很安详还是说能达到一个什么效果?
王石:看你的心境,你的心境有时候,你感到沮丧的时候,甚至很烦躁的时候,那听到这个音乐会让你安静下来,会让你感到你应该去奋争,不应该放弃应该积极向上。当然你也在很愉快,在很欢乐的时候你去听,那就是另外一种感受。
更多的觉得生活的丰富多彩,你不要太得意了,生活面临着死亡,始终是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所以如何在死亡面前应该谦卑一些。所以一个宗教的建筑,一个宗教的音乐,所以你说让我选择,我选择基督教。你比如说佛教的感受来讲很明显就感到和我们儒家文化有关系,受影响,太功利,完全是一种交易性的东西。再一个它从建筑形式来讲太沉重,也因为它木结构的形式,再加上它的这种方式。中国的木结构传统来讲就是斗拱,但是这个斗拱的形式,尤其再一个木结构,它很难做得很高。所以它很难给你一种,非常感到天上的那种感觉。
网易财经:所以很多人说你对教堂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各种摩天大厦的兴趣。
王石:是,就是欣赏它这种建筑风格。再一个你像伊斯兰教,当然伊斯兰教的建筑也非常非常特别,你像泰姬陵。但是从追踪来讲,它这种圆拱形的穹顶,更多的还是追踪到罗马建筑,这样一个根源上去。再一个你看现在的基督教一些建筑来讲,很宏大的一些建制来讲,最起码它是创新了,但是显然你能感觉还是摹写源于西方的基督教文明的一个变形。
钱多了还会不会健康丰盛 &
据2010年胡润百富榜和“中国富豪特别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家的财富增长非常迅速,在从年的这十二年的时间里,登上百富榜的富豪人数已经有1882位,到2010年十亿富豪已达到1363人,百亿富豪97人。而在10年前,十亿富豪仅有24人,百亿富豪仅1人。
在上榜的企业家中,有98.7%的富豪在带领企业健康发展,出了“问题”的富豪有24位,占上榜总人数的1.3%。45岁是问题富豪被判刑时的平均年龄。行贿、资本市场相关问题和诈骗是富豪们出问题的主要原因。而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出问题富豪最多的行业。
作为万科集团的董事长,王石个人没有进入胡润百富榜的排名,但他率领的万科则位列2010胡润企业社会责任50强榜单的首位。
网易财经:你个人对财富的看法是什么样的观点?
王石:当然钱非常重要了,当然我也很爱钱,但是毕竟刚才讲了,你自己有一个自己的目标,叫健康丰盛。你如果钱很多了,第一会不会健康?第二会不会丰盛?钱多了,我想负担非常大。你突然很有财富了,突然爆发起来了,你很难健康。我们指的健康不单是指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那第二个钱多了,它是负担,你要想丰盛起来也很难。
所以我对财富的看法,完全很自私的这样一个角度去考虑的。所以说那你觉得它不健康,你就远离它一些,至于它能做什么,你并不是很清楚。比如说1988年万科股份化改造,下的红头文件是四六分,60%归国家 ,40%归企业就叫企业股。现在听到这个企业股就很滑稽了,哪有企业股这一说。只有说,你要不就是国家股,要不就是个人股,要不就是集体股,你这个企业股算什么?因为企业是一个整体,当然了它是很含糊的。但是当时股份化改造,很多带有国字头的,当时的股份化改造都是这样的。但是我们看看这个企业股的归宿,就很有意思了。基本虽然当时来讲,现在没有这个企业股了。当时企业股转型当中,都转成创业者的个人了,或者以创业者个人为主的,成了个人股了。所以当时我说我不要。
但是到底它怎么处理也不太清楚,一直到现在才把它变成了万科基金。就是把当时放弃的这个企业股,变成了万科公益基金,完全做了公益活动。这是现在的事,当时并不是说你看我1988年就做公益了,没有, 1988年我没有这个想法,我也没有这个超前意识。只是演变演变到现在来说,企业公民。
如何分配财富是中国企业家的新课题
网易财经:你曾经说西方的企业家是拼命赚钱、拼命省钱,然后拼命捐钱。你说中国的企业家可能前两样做得比较好,最后一个做得不好。你觉得原因何在?
王石:实际上它是说一种现象,不一定作为企业家。作为拼命省钱、拼命捐钱来讲,实际并不是西方(企业家),因为西方它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更多来讲是基督教的新教。马克斯&#8226;韦伯有一本书叫《宗教伦理资本主义精神》,他这里谈到一个,就是本身对宗教的理念。就是他的能力是上帝给的,他挣的财富是替上帝保管的,所以他临离开这个世界,去上帝那里的时候,如果他还(把这些财富)留在这个世界上,留给自己的家族当中那是一种罪恶,所以他一定要散出去的。在西方的统计上来讲,可以说有这样一个(数据),基本上西方的中产阶层
他们是把他们基本上是(财富)的三分之一,是用于慈善、捐赠活动的。中国你要看是这样的一个新型的企业家团体来讲,显然你按照这个统计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你作为企业家、作为企业,来做公益、做慈善,实际在西方来讲,它也只是100年的时间不到。就作为一个企业公民来说,它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所以中国应该是还没到那个阶段。
但是作为文化背景来讲,中国更多的是讲的是,家族、宗族赚了更多的财富,如何使家族、宗族流传下去。如果不流传下去,贡献给社会,这个家族就破灭了、 破败了,就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了。所以在中国这个财富是一定要积累给家族的。第二,中国这个社会应该是在相当时间里已经没有贵族了。它向来的朝代更迭之后,就是先把一些有产阶层给消灭了,所以一方面是拼命地攒,另一方面是每次社会变革的破坏,又把这个财富来均分,所以这个财富始终是积累不起来,这是中国的现状。现在又是这样一个现状,在拼命地积累。因为西方现在这样一个制度,财富实际上是通过累进制。只要你合法交税,你也是可以流传下去的。但是基本富不过三代也可以成立,因为如果你不再更多的创新,通过税收,就是遗产税,三代之后也可以把你收的差不多了。所以中国现在正是一个社会变革时期,但是如何能积极介入这样一个现代社会,不仅仅是有赚钱的能力、有省钱的能力,还有一个如何分配财富的能力。我觉得这是对于中国的企业家的一个新的课题。
不满于自我并保持激情才能找到新坐标
在2010年的年末,正当万科笼罩在“千亿”光环的时刻里,王石却对外届宣布,未来三年他将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并计划在2011年到哈佛大学做一年访问学者,而后再到欧洲游学。这是王石给自己六十岁定的计划,他选择成为学者。
网易财经:那再回到最近关于你的一件事,就是为什么会选择在60岁这个节点上,转身到课堂上去求学?
王石:因为我本身来讲应该是很小的时候,当时我记得在学校里强调“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时候最起码我们在少年时候,还是要读书,要成为知识分子,成为国家的栋梁。但是很快“文化大革命”就把这个生活轨迹完全改变了,价值观也改变了。“文化大革命”之后去当兵,当时一听说大学又恢复招生,就非常想赶快复员,去上大学。那时候还是工农兵学员,不是考的,是推荐的。所以复员之后是工农兵学员,当然完全是推荐的,能上一个名额就很不错了,上什么学校,上什么专业,都是你自己不能选择的。所以当时那样来讲,是工农兵学员上了学。之后我记得我是33岁到深圳去,之后一直还是想现在可以出国留学,很想圆自己的出国留学再深造,这样一个梦。但慢慢做做就一发不可收拾,但是这个梦想好像已经没有了。(去哈佛)这个从某种意义上带着某种偶然,就是过去的一年,哈佛的会发出这样一个邀请,说有这样到哈佛访问学者学习的机会,可以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看你第一有没有兴趣,看你想选择哪一种。我说第一我是喜出望外,第二我当然选择一年的。当时考虑都没考虑。
网易财经:重拾旧梦等于是。
王石:一下就把这个激发起来了,那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咱读就别读一年了。可能是在哈佛一年,是不是能再去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欧洲,在那里再(读)两年时间。但是后两年是哪个学校,学多长时间,这个现在还没想好。当然作为访问学者,他选择的余地还是比较大的,你来召开董事会、股东大会不影响。你可以两个月、一个月回来一次,在职做访问学者。
网易财经:在很多时间节点上,刚才你也讲到了,你当汽车兵转业的时候,做这个抉择的时候,还有后边跑到深圳做生意的时候,还有52岁登上珠峰,60岁又开始求学,就是每一个节点人们都觉得非常完美。网上的很多网友就想知道,人生应该怎么样规划?
王石:实际上对于我来讲,都不是之前规划好的。刚才你也讲了我也说了,完全就是一句话给我激起来了。我就这样做了,但是这个节点怎么是这样的一个节点呢?实际上,我人生是准备三次登珠峰的,也就是说是 60岁是第二次,我还准备70岁第三次去登。但是这次第二次登珠峰下来之后,就是身体恢复得非常非常迟缓。我这回暂时性的左眼失明,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一个警告。就是实际上你的身体,已经不大适合再这样登这样环境这么恶劣的山,这样的一个探险活动。正好我来讲,登山活动准备结束一段了。那再做什么,下一段来讲正在彷徨呢,所以发出了这个邀请。但是最基本来讲,作为人生来讲,你一定是对自我的一个不满足,好奇、激情保持着,实际上你会找到新的坐标。
本次采访得到了中信出版社的相里闵鹤、宋妍;时代记录的洪海、刘琛琛,以及万科的陈颖的帮助,这里一并感谢!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网易声明:网易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财经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07814条
评论51184条
评论31832条
评论20307条
评论10424条
网易财经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人生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