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关于酒精在体内代谢谢较快的药物与静脉滴注...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7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7月考试《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
大小:10.32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洋地黄_百度百科
[yáng dì huáng]
洋地黄:别名毛地黄、毒药草、紫花毛地黄、吊钟花,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体密被短毛。根出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钝齿,有长柄。第2~3年春于叶簇中央抽出花茎,高达1~1.5m,茎生叶长卵形,边缘有细齿,有短柄或近无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冠钟形,下垂,偏向一侧,紫红色,内面带深紫色斑点。蒴果圆锥形,种子细小。花期5~6月,果期 6~7月。原产于欧洲中部与。现中国浙江、上海、江苏与山东等地已有大量栽培。
中文名称:洋地黄拉丁文名:Digitalis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种:毛地黄种。
全体密被短毛。根出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钝齿,有长柄。第2~3年春于
叶簇中央抽出花茎,高达1~1.5m,茎生叶长卵形,边缘有细齿,有短柄或近无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冠钟形,下垂,偏向一侧,紫红色,内面带深紫色斑点。蒴果圆锥形,种子细小。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少分枝,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 和腺 毛。株高60~120cm。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粗糙、皱缩、叶基生呈莲座状,叶缘有圆锯 齿,叶柄具狭翅,叶形由下至上渐小。顶生总状花序长50~80cm,钟状长约7.5cm,花冠蜡 紫红色,内面有浅白斑点。萌果卵形,花期6~8月,果熟期8~10月,种子极小。同属植物约25种。
上表皮细胞类圆或略呈方形,下表皮细胞较小,略扁圆形,有气孔与毛茸。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呈新月形,导管常2~10个排列成行,韧皮部较窄,细胞细小,维管束周围有厚角组织包围。主脉上、下表皮内侧有1~2层厚角细胞。
①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有时呈串珠状增厚,气孔为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②腺毛:腺头2细胞,腺柄单细胞;另一种腺头为单细胞,柄1~6细胞。③非腺毛:多达14个细胞,中部常有1~2个细胞皱缩,微有疣状突起。
、、耐痞薄土壤。喜阳且耐荫,适宜在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
原产于欧洲中部与。现中国浙江、上海、江苏与山东等地已有大量栽培。
中文名称:洋地黄
拉丁文名:Digital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唇形目
科:玄参科
属:毛地黄属
种:毛地黄种
从紫花中已分离出20余种强心甙,由三种不同的甙元即洋地黄毒甙元(Digitoxigenin)、羟基洋地黄毒甙元(Gitoxigenin)和吉他洛甙元(Gitaloxigenin)与不同的糖缩合而成。
⒈ 属于一级甙的有四种:
①紫花洋地黄甙A(purpurea glycosid A) =洋地黄毒甙元-3洋地黄毒糖-葡萄糖。
②紫花洋地黄甙B(purpurea glycoside B)=羟基洋地黄毒甙元-3洋地黄毒糖-葡萄糖。
③真地吉他林(Digitalinum verum)=羟基洋地黄毒甙元-洋地黄毒糖-葡萄糖。
④葡萄糖吉他洛甙(Glucogitaloxin)=吉他洛甙元-3洋地黄毒糖-葡萄糖。
⒉ 其余大多为次级甙,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种:
⑴洋地黄毒甙(Digitoxin) =洋地黄毒甙元-3洋地黄毒糖。
⑵洋地黄毒甙元双洋地黄糖甙(Digitoxigenin-bis-digitoxoside)=洋地黄毒甙元-2洋地黄毒糖。
⑶洋地黄毒甙元-洋地黄毒糖甙(Digitoxigenin-mono-digitoxoside)=洋地黄毒甙元-1洋地黄毒糖。
⑷奥多诺甙H(Odoroside H) =洋地黄毒甙元-洋地黄糖。
⑸洋地黄毒甙元-16-去氧葡萄糖甙(Digitoxigenin-16-deoxyglucoside)=洋地黄毒甙元-16-去氧葡萄糖。
⑹羟基洋地黄毒甙(Gitoxin)=羟基洋地黄毒甙元-3洋地黄毒糖。
⑺羟基洋地黄毒甙元双洋地黄毒糖甙(Gitoxigenin-bis-digitoxoside)=羟基洋地黄毒甙元-2洋地黄毒糖。
⑻吉托甙(Gitoroside 或Gitoside)=羟基洋地黄毒甙元-1洋地黄毒糖。
⑼洋地黄次甙(Strospeside)=羟基洋地黄毒甙元-洋地黄糖。
⑽吉托林(Gitorin)=羟基洋地黄毒甙元-葡萄糖。
⑾吉他洛甙(Gitaloxin)=吉他洛甙元-3洋地黄毒糖。
⑿吉他洛甙元-洋地黄毒甙(Gitaloxigenin monodigitoxoside lanadoxin)=吉他洛甙元-洋地黄毒糖。
⒀吉他洛甙元双洋地黄毒糖甙(Gitaloxigenin bis-digitoxoside)=吉他洛甙元-2洋地黄毒糖。
⒁吉他洛次甙(Verodoxin)=吉他洛甙元-洋地黄毒糖。
⒂吉他洛葡萄糖次甙(Glucoverodoxin)=吉他洛甙元-洋地黄糖-葡萄糖。
又从其种子中又分离出达30种强心甙,含量为0.5%,主要含洋地黄甙等。叶中另含四种黄酮:(Apigenin)、地纳亭(Dinatin)、金谷醇(Chrysoeriol) 和猪笼草亭(Nepetin)。
  适应症:为主要适应症。对于心腔扩大舒张期明显增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同时伴有则是应用洋地黄最好指证。
用法及用量:饱和量:口服0.7~1.2g。饱和量的给予有缓给和速给两种方法:⑴缓给法:用于2周内未用过洋地黄类药物的轻型病人,成人每次0.1g,
1日3~4次,直至全效量;小儿将饱和量平均分2~3日服完;⑵速给法:用于2周内未服用强心甙而病情较急者,成人每次0.2g,4~6小时1次,可在24小时内给完饱和量;小儿首次服饱和量的1/3,其余分3~4次服,因洋地黄快速给药欠安全,今已少用)。维持量:成人口服每日0.07~0.1g;小儿为饱和量的1/10,每日1次。极量,口服1次0.4g,1日1g。
⒈洋地黄排泄缓慢,易于蓄积中毒,故用药前应详询服药史,原则上2周内未用过慢效洋地黄者,才能按常规给予,否则应按具体情况调整用量。
2.强心甙治疗量和中毒量之间相差很小,每个病人对其和消除速度又有很大差异,而所列各种洋地黄剂量大都是平均剂量,故需根据病情、制剂、疗效及其它因素来摸索不同病人的最佳剂量。
3.、、及小儿急性所引起的,忌用或慎用强心甙。及肺心病者对强心甙敏感,应注意用量。
4.强心甙中毒,一般会有恶心、呕吐、厌食、头痛、眩晕等反应,首先应鉴别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加重,还是强心甙过量所致,因前者需加量,后者则宜停药。
5.应用强心甙期间,或停用后7日以内,忌用、及其类似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增加强心甙的毒性。如同时需要使用钙制剂,可将强心甙剂量酌量减少(如减少1/3),钙剂可口服,也可在密切观察下静滴,但不可静注。
6.可增加洋地黄对心脏的,引起,对则使其排泄增加,故二者与利血平合用时须加警惕。
规格:片剂:每片0.1g。
生产厂家:
是否医保用药:医保
是否非处方药:非处方
栽培后第二年花未开放时采叶,以8月份叶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
宜在晴天中午分批采收植株底层的成熟叶,于20~40℃缓缓晾干为宜,低温贮藏于密闭容器。
贮放阴冷处密闭保存,保持干燥、避光,以免变质。
洋地黄毒甙口服吸收率为90-100%,为50-85%,为20%,仅为3-10%。可见洋地黄毒甙吸收最完全、恒定;西地兰和毒毛旋花子甙K吸收很差,所以它们不能口服给药。地高辛口服吸收率尚可,但个体差异很大,而且不同药厂,甚至同一药厂不同片剂由于颗粒大小和溶解度不同,生物可用度也有较大差异,甚至血浓度相差可达4-7倍,故应用时最好选用同一批号的片剂,改换片剂时应观察有无剂量不足或过量的征象。有些强心甙口服吸收后自胆道排入肠中,又由肠道,形成肝肠循环。洋地黄毒甙有26%,地高辛有6.8%进入肝肠循环。洋地黄毒甙体内蓄积性高,作用持久,与其进入肝肠循环量较大有关。是一种不吸收的树脂,在肠中与强心甙形成络合物,不被吸收,中断肝肠循环,可降低强心甙的血浓度,缩短,有助于强心甙中毒的治疗。
血浆蛋白结合
洋地黄毒甙与血浆蛋白结合高达97%,地高辛约25%,西地兰和毒毛旋花子甙K约 5%。因结合型暂失活性,且不易进入,达到。洋地黄毒甙与高是它作用慢的一个原因,而西地兰和毒毛旋花子甙K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与它们作用较快、较强有密切关系。
不同强心甙体内消除方式有很大差别。洋地黄毒甙的高,主要在肝中代谢,脱去糖分子后,其羟基由B位转为a位即失效。某些诱导肝微粒体药酶活性的药物,如、等,可加速洋地黄毒甙的肝内代谢。少量原形物经肾小球过滤后,在近曲小管几乎全被,经肾排泄极少。经肝代谢后形成水溶性结合物水溶性提高,才经肾排泄。地高辛则在体内代谢转化较少(5-10%),在肝内可与糖醛酸结合而失效,85%以原形经肾排泄,它经肾小球过滤后在很少重吸收。因此肾功能不全者及肾功能减退的老年人服用地高辛易发生中毒。西地兰在体内先被失去乙酸和葡萄糖而成地高辛,其消除情况似地高辛。毒毛旋花子甙K作用最快,消除也最快,体内代谢转化最少,几乎全部以原形经肾排泄。
强心甙的消除量与体内的存留量成正比。强心甙的半衰期因药物而异,地高辛为40小时,西地兰与毒毛旋花子甙K约为15小时,洋地黄毒甙为120小时。根据测定,地高辛一日约消除体内存留量的1/3。给予全效量地高辛后,每日须补充相当于全效量的1/3才能维持有效血浓度。若在开始治疗时就给予固定的每日维持量(即1/3全效量),则体内逐渐蓄积,约经5个半衰期(约8天),即可达每日消除量和维持量相等的。洋地黄毒甙一日消除量约为体内存留量的1/10,如果开始就用维持量(1/10全效量),同样也要经过5个半衰期(约25天)才能达到均值的动态平衡。由于洋地黄毒甙的半衰期长,若出现,停药后仍可持续较长时间,安全性小,因此现已少用。
1785年,植物学行家威瑟林(WilliamWithering,)听说,有位农妇能用一种家传的秘方治疗病(即心力衰竭性水肿);效果奇好,威瑟林认为值得注意,便开始对其进行有系统的研究。
他在结识了许多当时英国第一流的学者,如:氧气发现者之一,蒸汽机发明者,达尔文的祖父伊拉司马思·达尔文等。威瑟面当医生,一面与这些学者定期聚会,自由
讨论各种学术问题,对他的科学研究有很大好处。
威瑟林发现,农妇的秘方虽含20多种药物,真正起作用的只有紫花洋地黄一种。这种药用植物早在中世纪的医学家就使用过,16和17世纪,英国和德国出版的药用植物著作也都提到过此药。他将洋地黄的花、叶、蕊等不同部分,分别制成、煎剂、酊剂、丸剂,比较其疗效;结果发现,以开花前采得的叶子研成的粉剂效果最好,还确定了用药的最适剂量为1—3格兰(1grain=64.8mg),他用洋地黄共治疗了163名病人,积累了大量经验。1785年,他发表了专著《关于洋池黄》,成为世界名医。
但是,直接使用洋地黄植物的剂量很难准确掌握,治疗量接近于中毒量。1874年,德国最优秀的药物学家之一施密德伯格(OswalddSchmiedebrg,)从洋地黄植物中提纯了洋地黄毒甙,并证明是有效的强心成份。现代临床上常用的强心药地高辛,就是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毒K,是从绿的种子中提取的各种甙的混合物;西地兰,则是的脱衍生物,作用迅速,对的抢救作用极佳,是急救室必备的药品。
首先在肠胃道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为草绿色)、厌食、、腹痛腹泻,偶见出血性胃炎及胸骨下疼痛。以成年人较多见,尤其是患慢性的老人长期应用洋地黄治疗的更为多见。早期的另一征象是尿少。心脏方面的症状是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并存或先后出现,如或过缓,心律改变如过早搏动、二联律或三联律、、心室颤动,各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和心室静止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可直接危及生命。尤其是小儿最易出现上述症状。神经及精神方面:头痛、眩晕、失眠、耳鸣、乏力、嗜睡、甚至昏睡,共济失调,关节痛、神经痛、肌痛、牙痛、痉挛等,病人可表现激动不安、精神错乱、失语、幻觉、、记忆力减退、丧失、抑郁性妄想、甚至,最后发生、、昏迷等。眼部症状:视物模糊、畏光、眼前闪光、有暗点、视力减退、、色觉紊乱,常见者为黄视和绿视。此外,长期应用洋地黄可产生雌激素样作用,如男子乳房发育,绝经期后妇女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如绝经期后的妇女应用洋地黄2年以上,阴道显著成熟,因而容易混淆对子宫内膜癌或卵巢癌的细胞学诊断。少数对洋地黄发生过敏的病人可能出现各种、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增多极少见。尚有偶因过敏,发生心室颤动导致死亡的,应密切观察,加强预防,妥善处理。
⒈临床中毒病人立即停药,同时停用排钾性利尿剂,重者内服不久时立即用温水、浓茶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用硫酸镁导泻。2.内服通用或鞣酸蛋白3~5g。
⒊发生少量过早搏动或短阵二联律时可口服10%氯化钾液10~20ml,每日3~4次,片剂有发生小肠炎、出血或肠梗阻的可能,故不宜用。如中毒较重,出现频发的异位搏动,伴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时,可静脉滴注氯化钾,成人用1g氯化钾加于5%葡萄糖250ml中,在1~2小时内由滴入,切禁。静滴中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并作心电图记录,防止高血钾及其他心律失常发生。肾功能衰竭及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且不伴有低钾者禁用钾盐。窦房阻滞、窦性停搏等也属禁用。
⒋如有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室率缓慢的心房
颤动及交界性逸搏心律等,根据病情轻重酌情采用硫酸静脉滴注、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静脉滴注可取2~5mg,加于5%葡萄糖溶液250ml中进行,每日1次。皮下注射可取0.5~1mg,每3~4小时1次。静脉注射需稀释,必要时重复应用。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经阿托品治疗无效时,可用治疗。但中毒带来的点自律性升高的心律失常不适用。患者禁用。
⒌当出现洋地黄引起的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如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和室性过早搏动等病人,可称为安全有效的良好药物,可用250mg稀释于20ml的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中(因为强碱性,不宜用葡萄糖液稀释),于5~15分钟内注射完,待转为后,用口服法维持,每次0.1g,每日3~4次。
⒍出现急性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如频繁室性过早搏动、、心室扑动及颤动等,可用50~100mg溶于10%葡萄糖溶液20ml,在5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入,若无效可取低限剂量重复数次,间隔20分钟,总量不超过300mg,心律失常控制后,继以每分钟1~3mg静滴维持。
⒎当钾盐、苯妥英钠及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禁忌时,可考虑用,但其毒性较大,尤其是静脉给药,必须同时有心电图监护及定时测定血压。单纯性房室传导阻滞而不带有房性心动过速、严重心力衰竭禁用。使用方法:①静脉滴注:0.5~1g加于100ml 5%葡萄糖中于1小时内滴完,
无效时,1个小时后再给1次,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2g。②静脉注射:1g溶于5%葡萄糖液20ml中,每隔2分钟推入2ml,与此同时,有专人密切观察血压和心电图,如见QRS波开始增宽即应停止用药。此法适用于顽固性的室性心动过速,为冲击法。此外也可采用肌肉注射法,每次0.5~1g,2小时后未见效时可重复应用。口服初次1g,后3~6小时1次,每次0.5g。24小时总量不得超过6g,以后维持量0.25~0.5g,每日3次。
⒏洋地黄中毒后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过早搏动呈二联律或多源性室性过早搏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颤动等也可用溴苄胺,紧急情况下可静脉给药,每次3~5mg/kg,加入5%葡萄糖液50ml中缓慢推注10分钟,必要时4~6小时后重复应用,见效后可改肌肉注射维持,每次5mg/kg,每6~8小时1次,若病情不甚危急,开始即可肌肉注射,视病情好转,逐渐延长给药间隔时间。注意副作用。9.对上述各种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可用慢心律,该药对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各类室性心律失常有显著疗效,优点是口服吸收良好、长、副作用小等。但病变及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禁用。一般先以50mg加于10%葡萄糖溶液20ml内,缓慢,必要时10~15分钟后再重复1次,然后以500mg加于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以每分钟0.75~1.0mg速度静脉滴注,以总量mg,维持24~48小时。口服每日600~1000mg,分3次给药,首次加倍,即可维持血浆有效浓度。
⒑异搏停可用于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较好,而对房性过早搏动或交界性过早搏动的效果则较差,对房室传导阻滞及心源性休克的病人禁用。一般每次40~80mg,每日3次,静脉注射每次5~10mg,每日2~3次。
⒒除上述方法外,电起搏对洋地黄中毒诱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引起的且伴有阿一斯综合症者是有效的适宜的方法。前者利用人工发出的电脉冲频率,超过或接近的异位频率,通过超速抑制而控制异位心律;后者是采用按需型人工心脏起搏器进行暂时性右室起搏。为避免起搏电极刺激诱发,应同时合用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
⒓其他对症治疗。
⒔甘草60g,绿豆120g,水煎,分2次服,每3小时服1次。
⒕苦参120g,水煎服。
⒖消胆胺能在肠道多价络合强心甙使之随粪便排出,从而降低强心甙的血浓度,减轻毒性。
⒈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要了解其毒性和应用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中毒。老年人肾功能低下、心肌缺氧等忌用或慎用。对于心力衰竭合并房室传导阻滞者应慎用。
2.应用洋地黄时,绝对禁用钙剂。
⒊用药前最好做心电图,便于对照。
⒋对有电解质紊乱的病人,如低钾、高钙、低镁等,都易引起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必须注意纠正。
⒌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前,必须了解患者在2~3周内是否用过本类药物和使用情况。
⒍有人认为洋地黄类药物,起治疗作用的主要是维持量,故病情不急或易中毒的患者,开始勿须给予大剂量。
洋地黄是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及某些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所谓是指在用治疗剂量的洋地黄后所引起的心电图上Q-T间期缩短和ST-T改变。
心电图典型表现为:开始QRS主波向上的T 波降低或平坦,但方向仍直立。以后出现S?T段逐渐斜形下垂,略向下凸出,T波转为先负后正的双向,S?T段与T波倒置部分连在一起,无法分清其界限;最后T波完全倒置,只终末部分留下一个略超过等电位线的终末直立T波,Q?T缩短。这样QRS向上的导联S?T 段和T波便形成一个前肢稍长,斜形下垂,后肢稍短,突然升起的鱼钩状波形;在QRS主波向下的导联S?T段轻度向上抬高,T波呈正负双向。出现这些改变仅仅是应用洋地黄的标志,并不意味着过量或中毒。如无其他指征,一般无需停药。  摘要:合理用药的概念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强化药剂人员合理用药知识,从而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合理用药的概念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剂量,按合理的时间间隔完成正确的疗程,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目前,对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原理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有些新药的不良反应还有待于临床的密切观察,为了尽可能避免药物应用的不合理现象,要求药剂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知识,还要做到思想重视,精力集中,在调剂发放药品时要做到认真查对各种药品的配伍禁忌。熟练掌握药理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合理配伍用药知识,积累临床用药经验也是一个药剂人员必须做到的。 中国论文网 /1/view-5244554.htm  关键词:强化药剂合理用药知识降低药源性疾病发生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9-02   合理用药的概念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剂量,按合理的时间间隔完成正确的疗程,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   1合理用药基本要素   其基本要素包括:安全性,作为诊断、预防、治疗疾病的药物,由于其特殊的药理、生理作用而具有两重性,即有效性和不安全性,包括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等;有效性,“药到病除”是   药物的治疗目的;经济性,尽可能少的药费支出换取尽可能大的治疗收益,合理使用有限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2合理用药的条件   2.1药物的选择。用药合理与否,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在选择用药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①是否有用药的必要。在可用可不用的情况下无需用药。②若必须用药,就应考虑疗效问题。为尽快治愈病人,在可供选择的同类药物中,应首选疗效最好的药。③药物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的轻重权衡。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副作用或其他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成瘾等。一般来说,应尽可能选择对病人有益无害或益多害少的药物,因此在用药时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防止滥用药物。④联合用药问题。联合用药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增加,称为协同作用;也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减弱,称为拮抗作用。提高治疗效应,减弱毒副反应是联合用药的目的,反之,治疗效应降低,毒副反应加大,是联合用药不当所致会对患者产生有害反应。   2.2制剂的选择。同一药物、同一剂量、不同的制剂会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这是因为制造工艺不同导致了药物生物利用度的不同。选择适宜的制剂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   2.3剂量的选择。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通常采用最小有效量与达到最大治疗作用但尚未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之间的那一部分剂量作为常用量。临床所规定的常用量一般是指成人(18~60岁)的平均剂量,但对药物的反应因人而异。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因素等对用药剂量都有影响。小儿所需剂量较小,一般可根据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按成人剂量折算。老人的药物可按成人剂量酌减。另外,对于体弱、营养差、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量也应相应减少。   2.4给药途径的选择。不同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与疗效关系密切。如硫酸镁注射给药产生镇静作用,而口服给药则导泻。各种给药方法都有其特点,临床主要根据病人情况和药物特点来选择。①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具有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适用于大多数药物和病人;主要缺点是吸收缓慢而不规则,药物可刺激胃肠道,在到达全身循环之前又可在肝内部分破坏,也不适用于昏迷、呕吐及婴幼儿、精神病等病人。②直肠给药。主要适用于易受胃肠液破坏或口服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少数药物,如水合氯醛,但使用不便,吸收受限,故不常用。③舌下给药。只适合于少数用量较小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片剂舌下给药治疗心绞痛,可避免胃肠道酸、碱、酶的破坏,吸收迅速,奏效快。④注射给药。具有吸收迅速而完全、疗效确实可靠等优点。皮下注射吸收均匀缓慢,药效持久,但注射药液量少(1~2毫升),并能引起局部疼痛及刺激,故使用受限;因肌肉组织有丰富的血管网,故肌肉注射吸收较皮下为快,药物的水溶液、混悬液或油制剂均可采用,刺激性药物亦宜选用肌注;静脉注射可使药物迅速、直接、全部入血浆生效,特别适用于危重病人,但静脉注射只能使用药物的水溶液,要求较高,较易发生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危险性,故需慎用。⑤吸入法给药。适用于挥发性或气体药物,如吸入性全身麻醉药。⑥局部表面给药。如擦涂、滴眼、喷雾、湿敷等,主要目的是在局部发挥作用。   2.5给药时间间隔、用药时间及疗程的选择。适当的给药时间间隔是维持血药浓度稳定、保证药物无毒而有效的必要条件。给药时间间隔太长,不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间隔过短可能会使药物在体内过量,甚至引起中毒。根据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规律,以药物血浆半衰期为时间间隔恒速恒量给药,4~6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可达稳态。实际应用中,大多数药物是每日给药3~4次,只有特殊药物在特殊情况下才规定特殊的给药间隔,如洋地黄类药物。对于一些代谢较快的药物可由静脉滴注维持血药浓度恒定,如去甲肾上腺素、催产素等。对于一些受机体生物节律影响的药物应按其节律规定用药时间,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根据激素清晨分泌最高的特点,选定每日清晨给药以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   药物的服用时间应根据具体药物而定。易受胃酸影响的药物应饭前服,如抗酸药;易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而镇静催眠药应睡前服,以利其发挥药效,适时入睡。疗程的长短应视病情而定,一般在症状消失后即可停药,但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者,应根据规定疗程给药,如抗结核药一般应至少连续应用半年至一年以上。另外,疗程长短还应根据药物毒性大小而定,如抗癌药物应采用间歇疗法给药。   3讨论   药物治疗疾病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而合理用药是提高疗效、防止不良反应的重要保证。随着药物品种、数量的增加,所致药源性疾病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因此,药物的合理使用越来越引起药剂人员的重视。据有关资料调查,大多数医院对住院患者的药物使用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是,采取中心摆药制度;二是,由科室集中领药。不论是那种形式,其方法都是由药剂人员来调剂药品分发。再由各科室护士发放到每个患者手中,或者是由护士直接监督每个患者服到口中。因此,强化每一位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掌握合理用药知识,尤其是做为一个药剂人员,熟练掌握合理用药知识,认真调剂,将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药源性疾病发生率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中西药配伍两种或是两种以上联合用药的现象极其普遍,有的患者有时要将七八种药品一口吞下。但是,并非联合用药都是有益无害,不能忽视药物相互作用。有些药物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不理想,可能造成治疗的失败,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地高辛与六神丸配伍用,六神丸中含有蟾酥,而蟾酥为复杂的强心作用的固醇混合物,故具有与洋地黄相似的强心作用。虽强心作用不强,但易引起心率紊乱,两药并用更易导致洋地黄中毒。再如,硫酸亚铁与牛黄解毒片配伍用,因牛黄解毒片中含有雄黄,而雄黄的化学成份为硫化砷,与硫酸亚铁可生成硫代砷酸盐,而降低疗效等。类似这样的配伍用药很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的给药时间也是影响药物治疗疗效目的及其药物特性。有饭后、饭前、睡前、必要时等不同给药时间。   近年来,时间药理学的发展对药物应用的最佳时间提出新的要求。已知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如体温、呼吸、内分泌、尿钾排泄等表现出昼夜节律,药物作用也常呈现昼夜节律,这是由于药物吸收、代谢和排泄速率中任何一因素的昼夜节律都会影响药物效应。如根据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来安排皮质激素给药时间,可减轻药物抑制垂体的副作用,茶碱类药物在白天活动期吸收完全,夜间静息期吸收缓慢。药物治疗配合这种节律进行,可获得最大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对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原理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有些新药的不良反应还有待于临床的密切观察,为了尽可能避免药物应用的不合理现象,要求药剂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知识,还要做到思想重视,精力集中,在调剂发放药品时要做到认真查对各种药品的配伍禁忌。熟练掌握药理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合理配伍用药知识,积累临床用药经验也是一个药剂人员必须做到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酒精在体内代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