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煎服石膏中药石膏的作用

中药怎么熬?可以用高压锅吗?
中药怎么熬?可以用高压锅吗?
不能用高压锅,中药要慢慢熬。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1. 标准煮法:药材为一般的补药(例如包含有当归,黄芪,熟地)  步骤一:先将药材放入锅内(不可使用铁锅或铜锅),加入适量的水(超过药面约2公分,大约4碗水),浸泡半个小时.  步骤二:以武火(大火)煮沸后,再以文火(小火)煮到剩一碗水(约250ml.),将煮好的药液倒出于碗中,再重复用三碗水煎煮成8分,前后两次混合服用.  2. 快煮法:药材含有挥发性中药(例如银花,菊花等治疗感冒的中药)  步骤一:先将药材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刚好盖过药面,约三碗水),浸泡半个小时.  步骤二:以武火(大火)煮沸后,再以文火(小火)煮10分钟,不可打开盖子,煮一次即可服用,不必重复一次.  3. 后下法:药材中含有不耐煮的中药(例如天麻,钩藤,麻黄等)  步骤一:先用四碗水浸泡药材约半个小时.  步骤二:以武火(大火)煮沸后,再以文火(小火)煮到剩一碗水(约250ml.)时,再将不耐煮的中药(一般会另外包)投入再煮5分钟,将药液倒出于碗中即可服用.  4. 先下法:药材中有一些需久煮的矿物类(例如:滑石,石膏).  步骤一:先将矿物类的中药(另外包)加入六碗水,先煎30分钟后,再加入其它药材.  步骤二:以武火(大火)煮沸后,再以文火(小火)煮到剩一碗水(约250ml.),将煮好的药液倒出于碗中服用即可.  5. 另煎法:药材中含有一些名贵药材(例如人参)  步骤一:先将一般药材加四碗水放入锅内,浸泡半个小时,大火煮沸后,小火煮到剩一碗水,放凉.  步骤二:将名贵药材的药材,加一碗水,于电饭锅中蒸30分钟后,取出与上述药液相混,即可服用.  “良药苦口”,中药本来就不太好吃,何况是水煎中药?可是,如果真的病情需要服用水煎中药,那么,至少也要“料理”正确,水药的药效才会彻底出来,所以,如果有机会服用水煎中药时,别忘了问问您的医师,该如何煎煮您的中药,可不是一味地“四碗煮成一碗”! 按传统方法,就是把中药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用文火慢慢煎熬.倒出头道煎药汁后,再用冷水浸泡4~5个小时,之后再用文火煎熬一段时间,倒出二道煎药汁.
其他回答 (9)
你好 不能用高压锅 传统的煎药方法是用砂锅 这样可以保持药性 敬请采纳
当我们去医院看中医时,医生往往会依病情开几副中药汤剂。但是,药取回家,怎样煎 制呢?这其中有大学问。如果煎煮不当,不仅起不到治病作用,反而对身体有害。 首先,要选好煎煮汤药的器皿。 一般来说,用砂器、陶器、搪瓷器皿、不锈钢器皿均可用来煎药。如果实在没有上述质地 器皿,用铝制器皿也可以,因为铝分子较其它金属分子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而其 它一些金属(如铁制器皿),很容易与药物中的一些化学成份发生化学反应,降低疗效,甚至 产生有毒副作用的化合物。在上述可煎药器皿中,以砂锅煎药最好。因为砂锅传热均匀,性 质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其次,煎药要掌握好用水。 中草药煎制的用水十分讲究,认为水有轻重、动静、厚薄之说,应因地而异,因时而异。而 在现代中药学中,煎药的水只要洁净就好。煎煮中药用水的量不好掌握,加水过多,给服药 带来不便,对有些疾病如水肿的病人,还会加重病情;如加水过少,不能保证煎药时间,影 响 药物中有效成份的析出,从而影响疗效。通常一剂药煎两次,即头煎、二煎,可以用下面公 式来控制加水量;头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克)×10;二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 毫升)×6。也可以依据各类型汤药来加水,如下表: 汤药类型 头煎加水量(毫升) 二煎加水量(毫升) 解表药 400~600 280~300 一般药 500~700 300~350 滋补药 700~900 400~450 一般的头煎加入的水以高出水面3公分为宜,二煎加水至淹没药面为好,给小儿煎水 量相应要少些。 第三、要掌握好煎药的火候和浓缩程度。 中医煎药讲究武火、文火两用,在水未开锅前用武火(即大火),水开后用文火(即小火)煎煮 , 直至煎成。但要注意,在第一次煎煮药,需先用水浸泡30分钟后再煎,以便使水充分浸通在 药物中,有利于有效成份从药物中煎出。不同类型汤药的煎熬时间可参考下表: 汤药类型 一煎(从煮沸起计)(分钟) 二煎(从煮沸起计时)(分钟) 解表药 15~20 10~15 一般药 20~25 15~20 滋补药 30~35 20~25 药液的浓缩程序,成人一般以200~250毫升为宜,给小儿药以50~75毫升为宜,或将头 煎 及二煎药汁滤出混合后再次煎煮使药汁浓缩,即便于小儿服用,又不致因小儿用药量少而影 响服药。 第四,特殊药材的煎煮方法。 在您煎煮中药时,可能有部分药物被特别注明先煎、后下、包煎或另煎。这里根据部分药物 的独有特点,充分利用有效成份的药物而定的。特殊的煎法一般有四种:①先煎-就是把标 明要先煎的药,用武火加热至沸,再煎15~20分钟,然后再与其它药物同煎。需先煎的药一 般是矿石类、硬壳类质地坚硬的药物,须打碎久煮才可将有效成份煎出;另外还有部分药物 具有毒性,通过长时间的煎煮可以降低毒性。②后下-就是在其他药已煎熬10~15分钟后, 再把需后下的药加进去一起煎,同煎10~15分钟后即可。后下药多为气味芳香、挥发性强的 药,其有效成份是其所含的易挥发的挥发油,这恰好是治病有效成份,所以应后下,以免失 去药效。③包煎-是指那些含粘性、小粒种子和有细小绒毛的药物,用沙布包起来煎,目的 是防止药粘锅底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④另煎-也就是单独煎煮。另煎的药物一般是 些贵重药材,单独煎煮是为了避免贵重药材的浪费,又保证有效成份的煎出,提高疗效。如 人参、西洋参等价格昂贵,与其它药同煎,药汁易被其它药物吸收影响药效,又造成浪费。 又如犀牛角、羚羊角,即稀少又昂贵,一般用量也较少,它们质地坚实,与其他药物同煎, 一则药汁被其它药物吸收,再则又难保证有效成份的煎出。 第五,为什么有些药物需要烊化,冲服 烊化即溶化,指一些粘性大的药物,不宜与其它的药物同煎,必须放在容器内隔水炖化或加 少量水煮化后,再兑入其它药物中服,这些药物如与其它药物同煎,一则影响其疗效,二则 因糊锅底而易使药物煎焦。如阿胶、鹿胶、一般宜用黄酒炖化或加水黄化,待其它药物煎好 滤出后,再兑入煎剂一齐服用。 有些药物不宜煎煮,否则破坏疗效,而有些药物研成粉末直接冲服,疗效明显提高。例如鹿 茸、沉香、琥珀等,既不宜与其它药物同煎,也不宜单煎,而应研成细末,兑入煎剂或直接 开水冲服,这样才不影响疗效;羚羊角、犀牛角虽可入煎,但研末冲服效果要好。另外,能 入煎的药物,如为提高疗效,需研末冲服,剂量应适当减少。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煎服中药 是最常用的办法,看了这篇文章,我相信您一定不会再为如何煎煮中药而头痛了。
不能用高压锅煎药,下面是中药煎药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煎煮前———   ●清洗   中药材是否需清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虽然很多中药饮片看起来表面会有些灰黑,其实在出售前都经过了加工炮制,所以煎煮之前一般无需清洗。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但切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丢失,以及一些细小种子类的药材(如车前子等)被冲走流失。   ●浸泡   清洗步骤不能浸泡中草药,但煎煮之前,却需要有个浸泡药材的过程。   煎煮前用凉水浸泡药材约半小时,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汤水中,同时也能增加汤药的浓度。冬天可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以缩短煎煮时间,但切不可用开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受热凝固,或是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析出。   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特别是在夏天,浸泡时间过长会很容易引起酸败。   煎煮中———   ●用水   传统的“3碗水煮成1碗”,其实不是个科学的标准。因为不同处方的药味多少、药量大小各有不同,不同药材吸水量也有不同。如果真的有人一边煲药,一边不断把药汁倒来倒去,作为煲中药的标准,这样瞎折腾其实也不可能煲出最佳效果的中药。   应以水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而不是机械地用3碗水煮药。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火候   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控制火候的意义在于,若火候过强,水分蒸发过快,影响有效成分的析出,亦易焦糊。   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时间   中药煎煮时间,应根据不同药物和疾病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沸腾后再用文火煲药的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如果有“大头虾”不慎煎煮时间过长,令药汤太浓,这时可以加些白开水再煮沸,就可以避免有效成分反渗透的问题。   ●复煎   许多老人家习惯于一副中药“返煎”三四次,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滋补类的中药,可以煎煮三次。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以煎煮三遍。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将头煎与二煎的药液分别服用,这样未能将药效发挥至最佳。应该将头煎与二煎的药液混合,分早晚两次服用。同样,煎煮三遍的药液也相应地改为一天3次服用。   煎煮后———   ●立即滤取   药汤煎煮好,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影响药效,同时也易造成酸败。   煎煮器———   ●瓦罐沙锅最好   最佳煎煮器当然还是传统的瓦罐、沙锅,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锅、铁锅和铜锅,以防止这些活跃性强的金属器皿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传统的沙锅、瓦罐以及陶瓷,不会与各种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传热均匀缓慢,煎出的汤剂质量好。不锈钢属于钝性元素,也不会容易产生化学反应,现在许多大医院的煎药器皆为不锈钢锅。但铁质煎器,虽然传热快,但不仅易氧化,化学性质也不稳定,它能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汤液色泽加深,还会与黄酮类成分生成难溶性络合物。   对于微波炉加热是否会影响中药药性,目前未有定论,所以楼步青亦不推荐以微波炉加热中药。   此外,楼步青提醒,若以药煲煎煮过有毒性的外用药,应洗净后再用清水煮一次,以免毒性物质残留。   药师提醒:注意先煎、后下   中药的煎煮指示上,常会出现“先煎”、“后下”的字眼,这是什么意思?“先煎”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增加某些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药物的毒性;而“后下”,则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坏。所以应严格遵照中药师的煎药指示。  通常矿石类,如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必须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石决明、龟板、鳖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钟,再加入其它药材中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必须先煎1-2小时,才能达到减毒或去毒之效。此外,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也须先煎10-30分钟才能发挥效用。   后下的药物包括气味芬芳、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檀香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等,通常应在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锅。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
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
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一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一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
特殊煎服:药包中注有“先煎”的小包药,先煎30分钟,再加入群药;注有“后下”的小包药,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投入再煎;注有“包煎”的小包药,用纱布包扎好投入药群中一起煎;注有“烊化”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液与“烊化”药物煎煮溶解后服用;注有“冲服”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汤冲服。
中药不能用高压锅熬。中药要用砂锅水煎,以确保药效不被丧失,而达到治病的目的。高压锅熬药,一是容易产生化学作用而失去部分药效。二是高压时使药性随蒸汽挥发而失效等。故不宜用高压锅熬药。
中医讲究小火慢炖,这样药性才会出得彻底。再就是忌金属铁器。最好是沙锅慢熬。熬成的药汁忌隔夜。
熟话说:盛汤不盛药
不宜用高压锅煮中药.因为熬中药是很有讲究的.有[文火".[武火"之说.例如治感冒的解表药要求用[文火"即小火.而一些进补药则要求用[武火"即大火以便能最大限度地让药物有效成份析出.但用高压锅是高温高压.简直就是[ 三味真火".药物就极可能发生与高压锅析出的铝离子化合或发生其他不为人知反应.药效难料.所以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不用为好.专家建议最好是用砂锅.这样不会有金属离子溶入药液.影响药效.
中药不能用高压锅熬。中药要用砂锅慢火煎熬。
看说明,用砂锅,不能用高压锅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医领域专家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李忠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抗癌中药如何煎服?
在临床经常有肿瘤患者和家属问中药如何煎服?中药煎服法看似简单,实则中医对煎煮法很讲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肿瘤患者该如何煎服中药
⑴抗癌中药的煎煮法
煎药用具有讲究:在煎药时,应注意尽量使用砂锅、搪瓷、玻璃、不锈钢具为佳,忌用铁、铜器。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而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控制火候“先武后文”:煎药的火量大小、温度高低,中医称为火候,一般药物先武火后文火,简称“先武后文”,即先用大火、急火将锅烧开后,再用小火、慢火慢慢煎熬,保持微沸状态即可。这样既可使药锅内保持适度温度,将有效成份煎出,又可避免将药熬、熬糊。(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煎药方法需注意: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冷水浸泡药物,泡透以后再行煎煮,由于肿瘤患者临床用药的特殊性,一般煎煮的时间比普通煎药时间长,这样有利于有效成份的煎出,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失,药效降低。
适量用水:除处方有特殊规定用水以外,一般药物主要用洁净水,以自来水、甜井水、泉水煎煮即可,但不能用金属离子含量高的矿泉水,因为个别金属离子可以和生物碱、苷类、鞣酸发生化学反应。煎药用水量根据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和功效主治的不同而异,传统认为一般以浸泡药物后水面超过药物3-5厘米为宜。
掌握好煎药时间:一般药物煎煮一次,根据临床肿瘤用药的特点和情况,药物煎煮时间要长,煮开后,须文火煎煮约60分钟左右,这样即可保证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析出,又可减少服用药量,提高临床疗效。
服用药量合适:由于肿瘤患者胃肠功能较差,所以服用药量不宜过大,一般以1小碗为宜(约150-200毫升)。
特殊煎法要切记:肿瘤临床中,医生常使用一些性质特别的药物,所以根据病情煎煮前需要特殊处理,医师一般都在处方上注明,负责调配处方的药师要特别嘱咐病家,并予以单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先煎:对于矿石类、动物角甲、贝壳药物、有毒类药物,如生石膏、龟板、乌头等,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份不易煎出、具毒性等原因,需在煎煮其它药物之前砸碎,提前煎煮30分钟;如附片超过15-30克时最好煎30分钟,而超过30克时,最好先煎1小时,在煎药前放足够冷水,煎药过程中不能加冷水,附子煎好后不能放入冰箱等冷冻地方,服用前要加热,超过60克要分3-6次服用。
后下:对于含挥发性成份如薄荷、青蒿、藿香、细辛等,还有不宜长时间煎煮的如钩藤、杏仁等药,应该在其它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再放入锅内煎煮;包煎:对于一些花粉种子类如松花粉、蒲黄、葶苈子等,含粘液汁较多的如车前子等,含细小绒毛的如旋复花等,煎煮前须用纱布包好后与其它药物同时煎煮;&&& 烊化:对于阿胶、鹿角胶、蜂蜜等胶类或糖类粘性大的药物要用适量开水溶化,待其它药物煎好后兑入药液中服用;
溶化:对于芒硝等易溶化的药物可直接在煎好的药液中溶化;另煎兑入:对于人参、西洋参、鹿茸等贵重药物可以另行煎煮,汁液直接兑入其它药液服用;
冲服:对于牛黄粉、三七粉、麝香等可直接用药汤冲下。
大家千万要注意医生给开的煎煮法,煎煮法不对不仅仅是影响疗效的问题,更可怕的是错误的煎煮法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⑵中药的服药时间
古代医学家十分注意掌握中药的服用时间,认为在不同时间里服药,药物疗效差异很大。因此,对于肿瘤患者,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服药时间,可以发挥药物的最佳效能。
①空腹法:空腹服药易使药力得到发挥,东晋时期著名医药学家葛洪说:“未食内虚,令毒势易行”。多用于肿瘤患者偏实证者。
②饭后服法:适用于肿瘤患者偏虚者及瘤患者。采取先食后服药方法,能使药性留连于上。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即说:“病在胸膈以上者宜先食后服药”。偏于滋补一类的药物,也宜饭后服。如葛洪说:“服治病之药以食前服之,服养身之药以食后服之。
③顿服:病情较急者,煎好后立即服下,称为顿服,取急病急治之意。东汉医学家张仲景《金匮要略》载的治急症吐衄的泻心汤、治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汤等属于此类。目前,一般肿瘤急症,如出血、梗阻等亦采用顿服法。
再一种方法是根据人体自身固有的时间节律,择时用药,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有各种时间节律,如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时节律。以日节律为例:一日中,人体气血在经络中运行有一定规律,清晨之时,气血流注手太阴肺经,次为大肠、胃、脾、心、小肠等。实验室研究及临床研究资料均表明:某个脏腑的病变,在其经气旺盛之时施治,会大大提高疗效。目前中药服法普遍沿用一日一剂,上下午分服的方法,从时间治疗学看不尽合理。辨证属阴虚的病证,使用补阴药可安排于傍晚一次服药。阳虚病人使用补阳药可考虑在清晨一次服用,以简化给药次数,增强和提高疗效。可在平旦之时服药,则可考虑下午五时左右用药。
无论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略有间隔,如饭前或饭后半小时~1小时左右服,以免影响疗效。与西药最好间隔1-2小时以上服用。
发表于: 19:44
请教服用中药的几个问题
李医生您好!患者初次服用中药煎剂,一剂药煎后分早晚两次服用。按以往传统方法,晚上煎好分成两份,当时服用一份,余下的用玻璃瓶盖紧,待凉后放入冰箱,次日早上取出加热后服用。
但是现在医生说自家煎好的汤剂不能隔夜服用,建议要药店煎药,因为是真空包装。
但是治疗癌症的药,我们觉得还是自家煎的放心,因为药店煎药都是30分钟,而且象我们这方中的青蒿本应是后下的,结果一股脑都混在其它药里了,我们自己想挑出来后下,但是都是碎的,挑不出来了。
还有,说是真空包装,但是药液袋里有气泡。
现在患者住在杭州邵逸夫医院用所拉非尼,同时服用浙江省中医院中药方剂。早上家里煎药送去,上午9点左右服一次,到晚上8点多再服一次。这中间的时间也是十几小时,跟隔夜有什么区别吗?
恳请医生指教,谢谢!
麦***(来自吉林省长春市网通的网友)
李忠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李忠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李忠大夫提问
李忠的咨询范围:
擅长于中医药治疗肺癌、肝癌、胃癌、肠癌、乳腺癌、淋巴瘤、脑瘤、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并在肿瘤术后预防复发、转移和癌性疼痛的治疗及肿瘤放、化疗中药增敏解毒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石膏(附图片)_中药学教材
您的位置 :
> 第九章 清热药 >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 石膏
石膏 Shigao《神农本草经》
石膏-原态石膏-饮片&&&&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主产于湖北、甘肃、四川、安徽等地,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研细生用或煅用。&&&&&&&【药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应用】&&&&&&&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本品性味辛甘寒,性寒清热泻火,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胃热、除烦渴,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治温热病气分实热,症见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者,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本品善清泻气分实热,若配清热凉血之玄参等,可治温病气血两燔,症见神昏谵语、发斑者,如化斑汤(《》)。&&&&&&&本品既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又能祛暑,配益气养阴之人参、麦冬等,可用治暑热初起,伤气耗阴或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亏,症见身热、心烦、口渴者,如(《》)。&&&&&&&2.肺热喘咳证。本品辛寒入肺经,善清肺经实热,配止咳平喘之麻黄、杏仁等,可治肺热喘咳、发热口渴者,如麻杏石甘汤(《》)。&&&&&&&3.胃火牙痛、头痛、消渴证。本品功能清泻胃火,可用治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常配黄连、升麻等药用,如(《》);若治胃火头痛,可配川芎用,如石膏川芎汤(《云歧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论类要》)。取本品清泻胃热,配知母、生地黄、麦冬等,可用治胃热上蒸、耗伤津液之消渴证,如(《》)。&&&&&&&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本品火煅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等作用。用治溃疡不敛,可配红粉研末置患处,如九一散(《中国药典·2000年版》);用治湿疹瘙痒,可配枯矾用,如二味隔纸膏(《》);用治湿疮肿痒,可配黄柏研末外掺,如石黄散(《青囊秘传》);若治水火烫伤,可配青黛用,如(《》)。&&&&&&&【用法用量】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古籍摘要】&&&&&&&1.《》:“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产乳,金疮。”&&&&&&&2.《》:“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3.《》:“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必煎汤三、四杯,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的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含量不少于95%。&&&&&&&2.药理作用:生石膏退热的动物实验,结论不甚一致。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石膏浸液对离体蟾蜍心及兔心小剂量时兴奋,大剂量时抑制;石膏有提高肌肉和外周神经兴奋性的作用;对家兔离体小肠和子宫,小剂量石膏使之振幅增大,大计量则紧张度降低,振幅减小;石膏在Hands液中能明显增强兔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死菌及胶体金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石膏液能使烧伤大鼠降低了的T细胞数、淋转百分率、淋转CPM值显著恢复;石膏有缩短血凝时间、利尿、增加胆汁排泄等作用。&&&&&&&3.临床研究:结合传统上用本品治疗肺热咳嗽的经验,用石膏配知母煎服,治急性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有良效;据报道,用石膏120g,麻黄、桂枝各30g,研末,水煎多次分服,治疗发热病200例,有效181例(新中医,);用白虎加等治疗重症成人期特应性皮炎10例,服药1—3个月,均获显效();用麻杏石甘汤治疗皮肤划痕症42例,获显著效果(临床皮肤科杂志,);用为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34例,均治愈(河南中医药学刊,);另可用石膏等治疗糖尿病、麻风病神经痛、乙型脑炎、流感及外科炎症等。&&&&&&&
石膏&&&&&&&&&&&&&&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第五节 清虚热药&&&&&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您认为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迅速联系本站,本站核实后将尽快移除!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CopyRight (C) 2009 版权所有 &&站长信箱:&&
中医e百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石膏的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