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到什么时候就可以停止

胸腔闭式引流管何时拔除 - 心脏和胸部外科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9229|回复: 8
胸腔闭式引流管何时拔除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前几天新收一名自发性气胸的患者,胸片提示压缩一边肺的1/2,予以胸腔闭式引流术,今日复查胸片,肺扩张好,水封瓶无气体溢出,引流管内也无液体,压闭引流管后,患者无任何反应,于今天下午3时许拔管后,感气急,胸闷不适?患者现在急诊拍片去了
请问1.是胸膜反应还是拔管太早,肺脏未愈合好?
& && &&&2.气胸何时拔管?指证是?
& & 在线等待。。。。。
怎么没有人应答啊?复查胸片提示左侧气胸,压缩同前,立即再次行胸腔闭式引流,只有两次气体溢出,引流管无血性液体。
阅读权限100
考虑,自发性气胸再次发作。保守治疗不佳,建议行手术,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
据楼主所述,患者已经够拔管指征,拔管时是否嘱咐患者吸气后屏住呼吸?拔管后有没在手术切口堵塞凡士林条?有没有用胸带加压固定?&&初步估计是进气了,楼主考虑胸膜反应做了处理吗?效果如何?如果是胸膜反应就不应该送去拍片了
足够24小时无引流物即可拔管。
不过楼主表述不清楚
估计是拔管后进气了 拔管时揉压引流口时间不够 肌肉没有收缩封住引流管道
都有可能啊,等片子出来才好说
对于气胸,应先闭管24小时(老年人可放宽到48小时)无异常,开管后嘱患者咳嗽无气泡溢出,再决定拔管会比较安全一点!!!
Powered by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李忠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胸腔闭式引流的若干问题
目前,胸腔引流技术的应用领域已涉及到多个临床科室,常规用于治疗气胸、恶性、脓胸或炎性、创伤性血气胸和胸部手术后,张力性气胸的治疗则已是高级创伤和生命支持指南中的重要内容,是低年资临床医师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由于是有创操作,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极少的病死率。对于如何选择置管途径、引流管直径大小、引流管的术后管理以及拔管时机等问题,缺乏统一标准,有一定争议,现就以上诸多问题进行综述如下。置管途径选择低年资医师知道正确的胸腔引流置管位置的比例不高,不正确的插管可损伤肺、肋间动脉、食管、胃、肝脏、脾脏、膈肌、肺动脉、心房以及右心室等组织或脏器,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引流气胸可以从锁骨中线第2&肋间插管,由于需要分离胸大肌可引起患者疼痛,并且能留下可见的瘢痕,故不推荐使用。2003年英国胸科医师协会(BTS)认为胸腔引流管在“安全三角”(图1)内置人是最安全有效的,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临床医师不大喜欢用此途径,因为这能引起患者躺下时疼痛并增加引流管打折的风险。我国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第7&版中仍然写的是气胸引流一般在前胸壁锁骨中线第2&肋间,血胸则在腋中线与腋后线间第6&或7&肋间。对于包裹性积液或积气的引流,影像学定位显得极其重要,通过超声或CT&实时引导从肩胛骨上方胸顶处穿刺置管引流成功率为71%-86%,引流管的置管途径由包裹性积液或积气的位置所决定。(看图)&“安全三角”由背阏肌前缘(黄线)、胸大肌的外侧缘(红线)、男性乳头平面或女性乳房基底部的水平线(蓝线)和腋窝的顶部构成引流管选择传统观念认为直径大的引流管引流效果好,尤其对于恶性和感染性来说,能降低引流管阻塞的机会,但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疼痛和不适感,所以大多数内科医师更喜欢使用10-14F&的引流管,或者用深静脉置管的静脉管。但粗和细的引流管孰优孰劣,至今仍有争议,因为目前还缺少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引流管的优越性是由引流气体或液体的流量来决定的,从理论上说,引流管的内径和长度都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但是临床上引流的内容常为气体、血液、脓液以及坏死组织等物质的混合物,所以没有单一的公式能够适用,而且选择引流管时不仅要考虑引流的内容,还要想到引流物产生的速度。选择引流管时应根据病情来决定,如胸部创伤、肺部手术和ARDS&造成的胸腔大量漏气,其流量一般为1-16L/min&之间,但自发性气胸或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需机械通气时,漏气的流量要更加严重,选择内径更大的引流管才能避免张力性气胸的发生。同样是治疗自发性气胸,原发性和继发性的自发性气胸的处理方法不同。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自发性气胸治疗指南中建议治疗原发性的应选择16-22F&的引流管,继发性的建议选择直径为24-28F&引流管。胸部创伤患者约40%-50%&合并有气胸,其中20%&合并有血胸,严重者可能合并有支气管断裂,还有些患者需要机械通气,往往需同时引流气体和血液,所以建议选择28-36F&的引流管(大部分医院为28、30、32三种大管)。引流管术后管理胸腔手术后挤压引流管已成为常规操作,这样能保持胸腔内积液的流动性,防止其凝固后滞留在胸腔内,理沦上可以通过机械的方法,或者通过挤压造成引流管内暂时的负压,或者通过持续负压吸引(成人压力为-15--20 cmH2O)去除引流管中的凝聚物或组织碎片。目前,关于挤压引流管的有效性争议报道资料较少。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具有自动清除功能的胸腔引流系统能改善引流,减少并发症。负压吸引常用于难治性气胸、肺叶切除术后,它能促使残余肺代偿性膨胀,针对负压吸引和漏气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除术后有大的残腔和大量漏气的患者以外,胸膜负压吸引并不能降低术后的漏气时间。由于胸膜腔内的实际负压往往很难控制,负压过大可能会损伤肺组织或心脏和心包等纵隔结构,负压不足义不能有效地引流气体或液体,这就促使了一些电子胸膜测压装置的诞生,从而能实时监测胸膜内压力,为调整吸引压力和撤除负压吸引提供最佳时机。胸腔引流是处理胸外伤时的常规操作,置管污染是引起术后和脓胸的主要原凶,严格的无菌操作能避免引流管切口感染和继发性脓胸的发生。创伤后脓胸报道的发生率一般为2%-25%,由于临床上感染的发生率较低,对胸外伤患者行闭式引流后建议使用一代头孢菌素或克林霉素,但使用时间不超过24 h。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只能降低的发生率,而并不能降低脓胸的发生机会,因此建议胸外伤行胸腔引流后不需要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一项meta&分析显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使发生脓胸的风险性降低3&倍,其中能明显减少穿透性胸外伤胸腔引流后感染的发生率,但对胸部钝性伤无显著效果。长时间放置胸管可引起患者疼痛,增加感染机会,以及因疼痛而长时间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等,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胸管常规要等到肺完全复张、无漏气且引流量达到一定的界限以后才能拔除,而这一界限国内外口前尚无统一标准,早期的标准一般为≤150 ml/24 h、≤100 ml/24 h&或≤50 m/24h。有报道开胸手术患者拔管前引流量分为≤100 ml/24 h、≤150 ml/24 h&和≤200 ml/24 h&的3&组比较显示,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的复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有报道将拔管前引流量提高到300 ml/24 h&及只要不是乳糜液,引流量≤450ml/24 h&时拔管亦是安全可靠的。由于完全胸腔镜手术(c-VATS)的广泛应用,使得这一标准再次不断改变,日本学者报道,c-VATS&肺叶切除患者术后第1&天只要没有持续性漏气和活动性出血,不管引流量多少都可以拔管;荷兰学者报道c-VATS&肺叶切除术,拔管前每日引流量≤400 ml,58.8%&的患者能在术后24 h&拔管,82.5%&的能在术后48 h&拔管,而且并没有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当今微创外科的时代,如何尽早且安全有效地拔除胸管是全世界胸外科医师共同研究的课题,还需要大样本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实证。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拔除胸管后发生气胸,有时需要再次插管引流,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而且还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提高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如何根据患者的呼吸周期来选择拔管的时机,目前国内、外的教科书及参考文献中描述的大多数是吸气末屏气后拔管。理论上说,吸气末时肺最大限度地得到膨胀,此时胸膜腔内负压最大,而呼吸末时胸膜腔内和大气中的压力阶差降到最低,此时拔管空气从切口中进入胸膜腔内机会也随之减低。但临床实际应用中,结果并非如此,而是无论在吸气末和呼气末拔管都是安全可靠的方法,更多是通过插管时在皮下潜行、拔管前与患者充分沟通、迅速拔管以及切口局部加压包扎等途径来降低气胸的发生率。胸腔引流时如果快速地排出气体或液体,否则会引起复张性肺水肿,有时会是致命性的并发症。临床上我们需要提高警惕性,尤其是对肺压缩时间较长(>7&天)、肺压缩比例较大(>3 L)、青年人、既往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更加重视,预防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对于引流液体时,国内的标准是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 ml,而国外文献建议每次不超过1500 ml,每引流1000 ml&需夹管1h,或者引流速度不超过500 ml/h。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后,如无持续性漏气且肺复张良好的情况下,很多医师喜欢将朐管夹闭几个小时后再复查X&线胸片,若无肺压缩尚可考虑拔管,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再次插管引流。但拔管前夹管的必要性,目前仍有争议,至今尚无数据证实其安全性和能否降低气朐的复发率。2001&年ACCP&会议上支持和反对意见的代表人数各占一半,而BTS&指南并不推荐这一做法,但同意在有专业医师观察下才可考虑夹管。小 结鉴于目前还缺少大样本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关于胸腔引流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形成共识,如何更换引流管口敷料和引流瓶、引流的体位、如何固定引流管等,我们需要规范化对待每个细节问题,才能更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1:12
李忠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李忠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李忠大夫提问
李忠的咨询范围:
肺部、食管、纵膈、胸壁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疾病及胸部外伤、肺微小结节的诊治。
胸外科好评科室
胸外科分类问答问题: 我想请问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是什么...
问题: 我想请问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是什么...
问题: 我想请问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是什么...
共4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子宫肌瘤
&&已帮助用户:80745
指导意见::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对脓胸病人,应尽快引流,排除脓液,消灭脓腔,使肺及早复张,恢复肺功能。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7120
你好!是把胸腔内的气体液体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吸出体外而减轻胸腔压力.减轻液体和气体对心肺组织的压迫而康复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9056
您好,一般情况下,是把胸腔内的气体液体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吸出体外而减轻胸腔压力,减轻液体和气体对心肺组织的压迫而康复。
职称:医师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58971
病情分析: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对脓胸病人,应尽快引流,排除脓液,消灭脓腔,使肺及早复张,恢复肺功能。
意见建议:
问胸腔闭式引流管保持水封瓶长管没入水中多少?
职称:医师
专长:胃、十二指肠溃疡,面神经炎,低血压
&&已帮助用户:245428
指导意见:排气管应该在瓶内水面以下1--2cm,这样的操作会很有利于排气且能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
问问题: 我想请问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是什么...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子宫肌瘤
&&已帮助用户:80745
指导意见::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对脓胸病人,应尽快引流,排除脓液,消灭脓腔,使肺及早复张,恢复肺功能。
问胸腔闭式引流术后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消化不良、婴儿腹泻、婴儿湿疹
&&已帮助用户:627679
一种炎症可以导致积液。
结核啊,肺炎啊。都可能导致。
第二种是癌性的,就是癌症。
第三是外伤导致的。
正常人来说,胸膜与胸膜之间有正常的粘液。但是不会过量。都是平衡的。
想知道具体还是要到医院及时诊断。
问气胸胸腔闭式引流
专长:小儿脑瘫、水痘、小儿眼科
&&已帮助用户:222187
气胸胸腔闭式引流的问题我来说说正常情况应当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如果气胸压迫肺脏不超过百分之三十可以不用下我对于气胸胸腔闭式引流的解答如上祝降
问胸腔闭式引流到什么时候就可以停止
职称:医师
专长:外科各常见疾病
&&已帮助用户:677
一般来说胸腔闭式引流管需要停留的时间要看病情而定。如果病情缓解,夹闭管道2天患者没有什么不适,复查胸部情况病情没有再出现的话就可以拔除了。
问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疾病
&&已帮助用户:0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避免进一步感染,建议遵医嘱治疗即可,同时多休息不要劳累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各种莫名的病症都找上了门,严重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社会的进展,这种良性的作息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很多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容不容易复发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排名:
本吧签到人数:0
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容不容易复发
发贴红色标题
签到六倍经验
兑换本吧会员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
助攻总额: 43W
使用签名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