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该以什么样的心态让孩子面对失去去

当前位置:
>>>有一个和你同样年龄的同学,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产生了畏难情绪,..
有一个和你同样年龄的同学,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产生了畏难情绪,并且感到自己失去了面子,抬不起头来,于是就离家出走了。(1)你认为应当怎样正确对待学习上的挫折或生活中不顺心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在挫折面前应有的良好心理素质应该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该同学就在你的班里,你将如何帮助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分析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正确对待学习上的挫折或生活中不顺心的事。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知道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是不可避免的,人人都会有因难,有挫折,并不是只有自己才有;其次,要有积极的态度,能够冷静地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勇敢地去克服它。 (2)在挫折面前,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是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要有高尚的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热情,要努力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变坏事为好事。 (3)帮助他树立信心,找出学习不好的原因,掌握学习的正确方法,使他的成绩一步步赶上大家,共同进步。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有一个和你同样年龄的同学,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产生了畏难情绪,..”主要考查你对&&塑造坚强的意志品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塑造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有优劣、强弱之分。优良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 意志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相比较而言,有的人意志坚强,有的人意志薄弱。一般来说,良好的意志品质具有的特征是: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和自制性。(不良的意志品质则具有盲从性、动摇性、孤寡性和冲动性)。 意志坚强的人能独立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不轻易受外界的影响;能够在生活中不怕困难与失败,在困难、艰苦的条件面前不动摇;能够果断地处理事情;具有很强的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坚强意志的重要性:粤教版: ①意志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坚强意志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②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它能让我们在艰难条件下甚至在逆境中取得优异成绩。 ③人生难免遭遇挫折和逆境,从小培养自己具有坚强的意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克服弱点、成就人生。鲁人版: ①坚强意志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 ②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③形成良好的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 北师大版:①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要坚强面对挫折; ②坚强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坚强的一直是成功的保证。 坚强意志品质的四种表现:人教版: ①自觉——对自己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②果断——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 ③自制——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 ④坚韧——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鲁人版:独立性、果断性、自制力、坚定性 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人教版: ①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走出失败的阴影④成就一番事业苏教版:意志是成人、成才、成学和成业的关键。坚强的意志能充分激发人的潜能,是人们行动的强大推动力,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北师大版):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力量源泉。它赋予我们锲而不舍的精神、自强不息的毅力和直面困难的勇气。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成功,这需要我们各方面的努力。坚强的意志能够调动我们所有的能量,使我们一步一步迈向成功。 指优越的环境、条件,如安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一个人的行为所得到的肯定、赏识、奖励等。挫折是指人在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中,因遇到无法克服且无法超越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个方面。外在原因包括自然、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内在原因主要指个人身体和心理因素。外在因素通常难以控制的,但内在原因多数是可以控制的,所以要战胜挫折,首先要寻求自身的改变。当然也要学会去寻求帮助。 人生难免有挫折:①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动机和目标指引的,如果在实现目标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既难以克服又找不到替代目标,就会使人产生挫折感。 ②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自然灾害或社会、个人条件限制等原因,人们随时都可能会遇到大小、轻重不同的挫折。 ③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正常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避免。 顺境的积极作用:(教科版)顺境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①在顺中,我们能安心学习,享受生活,锻炼才智,发展能力。 ②在顺境中,我们做起事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③在顺境中,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人类文明快速发展,呈现出灿烂辉煌的历史画卷。 顺境的负面(消极)作用(教科版):容易使我们精神懈怠,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缺乏忧患意识,陷入盲目乐观的危险状态。 逆境的消极作用:逆境会打击人们的自信,消磨人们的意志,摧残人们的身心,甚至使人们走入迷途,一蹶不振。 逆境的积极作用(教科版):①逆境对于意志坚强、刻苦努力的人来说,是磨炼,是促进,是有益的砥砺。是激发斗志的源泉。 ②人类历史上的许多伟人都是历经磨难而成功的,他们在逆境中勤奋学习,艰苦奋斗,最后成才。
挫折与人生的关系:人们是在不断认识挫折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挫折和逆境对人产生的影响:挫折和逆境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消极影响:挫折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等消极心理。积极影响:挫折能增长人的知识才干,使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激发人的进取精神,磨炼人的坚强意志,提高人的适应能力,促进人成就伟大的事业。 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当挫折和逆境出现时,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采取不同的态度。①向挫折屈服的消极态度:因受挫折而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自暴自弃。②勇敢地战胜挫折的积极态度:面对挫折冷静思考,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生活中难免遇到挫折,不同的人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面对困难,不气馁,不回避,笑对挫折,勇于担当,以乐观的态度克服困难,在逆境中愈挫愈奋,才会逐渐磨练出坚强意志。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 ①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要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早有心理准备,随时迎接困难和失败的挑战。 ②一个人经受一些挫折,并不完全是坏事,它可以提高我们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③我们应当自觉、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己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当挫折来临时,勇敢面对,使人生之船战胜惊涛骇浪,驶过激流险滩,到过理想的彼岸。 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粤教版: ①冷静对待,使自己重树信心。 ②自我疏导,使情绪得到合理发泄、调节和控制。 ③请求帮助,主动把失败的痛苦向亲人、好友、老师、同学倾诉。(这是解开心理疙瘩、消除积郁、克服消极情绪的有效方法) ④心理换位,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 ⑤精神升华,奋发图强去取得成功。(这是应对挫折最积极的态度)教科版: ①冷静看待挫折 ②乐观面对挫折 ③坚强战胜挫折 ④树立人生理想人教版: ①正确的人生目标 ②正确的认识挫折 ③探索、创新 ④自我疏导——宣泄、移情、目标升华鲁人版: ①直面挫折,不畏不惧; ②冷静分析,从容应对; ③自我疏导,自我排解; ④主动寻求帮助; ⑤积极进取,探索创新。
战胜挫折的关键:战胜挫折的关键是战胜自己,即克服自己面对挫折时的恐惧、难过和绝望等消极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磨砺意志,努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 自我锻炼的基本要求是:志存高远、选准基点、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如何把握顺境,使我们健康成长(教科版): ①应该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成就自己,更上一层楼。 ②应常存感激之心,刻苦学习,健康成长,不辜负亲人和社会的殷切期盼和嘱托。 ③要警惕自鸣得意,免得“大意失荆州”,将自己置于不利境地。 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人教版: ①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 ②从小事做起; ③善于管理自己; ④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粤教版: ①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 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④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意志力的锻炼,特别需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教科版: ①一个人的坚强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磨炼中增强的。 ②要提高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坚韧性,增强自制力。比如,在完成任务时,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不怕困难与失败,勇敢坚毅,开拓进取;在遇到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时,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约束自己,克服冲动,抵制外界的引诱和干扰;能够有意识地调节由成功或失败引起的情绪波动。北师大版: ①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磨砺意志; ②磨砺坚强意志,需要持之以恒; ③在不懈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磨砺坚强意志。陕人版:磨砺意志要做到:明确提出锻炼任务、有意去做不感兴趣的事、从日常小事做起、借助集体力量等。苏教版: ①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②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 ③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 ④制订明确的目标和计划。鲁人版: ①确立明确的目标; ②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是有意义的事情; ③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 ④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战胜挫折的过程中磨砺意志:(北师大版)生活中难免遇到挫折,不同的人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面对困难,不气馁,不回避,笑对挫折,勇于担当,以乐观的态度克服困难,在逆境中愈挫愈奋,才会逐渐磨练出坚强意志。磨砺坚强意志需要持之以恒:(北师大版)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不能半途而废。即使做一些不平凡的小事,经过长期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也能够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 不懈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磨砺坚强意志:(北师大版)明确目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目标一旦认定,便要义无反顾地坚持和努力。同时,对于有助于目标实现的建议和批评,也应虚心接受。实现目标和理想的过程,也是意志品质得到培养和锻炼的过程。
发现相似题
与“有一个和你同样年龄的同学,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产生了畏难情绪,..”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94714429992652924959091244220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与高高低低的人生?_百度知道
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与高高低低的人生?
提问者采纳
丹青手会用画笔记录这朵鲜花的娇艳,诗人会用文字描绘这朵鲜花的动人,摄影师会用相机拍摄这朵鲜花的妩媚。恋人会用鲜花表达爱情,友人会用鲜花表达友情,子女会用鲜花表达孝顺。心情不好的人,看到鲜花,脸上也会暂时露出笑容;游兴正浓的人,会用微笑和鲜花合影;自私的人,甚至会将鲜花偷回家。总之,鲜花总是和掌声、赞叹、惊艳、美好连在一起的! 可是,再美的鲜花也会凋谢的!凋谢的时候,丹青手、诗人、摄影师都不见了,所有的人都不屑一顾了,只有“林黛玉”用眼泪和悲伤来光顾。其实,林黛玉也不是真的对落花有什么兴趣,她真正感兴趣的还是她自己的不如意,她只是借落花以宣泄自己的失落,落花只是她的一个工具而已!若是开在田野里的鲜花,甚至在还没有凋落的时候,就被农民用镰刀割下来,放置在一边,等待其干枯之后当做柴火烧! 这就是一朵鲜花的命运!盛开时,享受最辉煌的赞誉与照顾;凋落时,门庭冷落,甚至连一个眼神的关注都是奢求了。假如鲜花真的像人一样有感情,想到前后的差别,一定要气愤得一病不起了。 仔细品味一朵鲜花的命运,其实就是这么可怜!风光的只是那么有限的几天,冷落的却是它的一生一世! 二、人的一生比鲜花好不了多少 我们不要只对鲜花感慨!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比鲜花好不了多少!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再年轻漂亮的脸蛋,也有容颜衰老的一天,年轻时极高的回头率,只是滋长了内心的傲慢,随着容颜渐渐衰老,再也没有了回头率,但是年轻漂亮时被培养起来的傲慢却仍然驻留在心里,像老鼠一样啃噬着自己的心灵。 因为再强健的身体,也有衰老的一天。过去有多少奥运冠军,他们如今去了何处?年轻时一步迈三个楼梯,将老人远远甩在后面的游戏,如今只能更换角色——眼睁睁地看着其它年轻人在自己面前一步三个楼梯地“平步青云”,将自己远远甩在后面。 因为再辉煌的事业,也有倒塌的一天。从古以来,多少人在年轻时干着他们认为可以流传千古的事业,可是这样的事业,有几件能够一直延续到今天?看看秦始皇留下的长城与兵马俑就知道了,他所从事的事业,其实早就倒塌了! 因为再顽强的生命,也有死亡的一天。从古到今,有无数的人降生,至今还活着的有几个呢? 因为再高贵的地位、权利,也有失去的时候,从古到今,那些权倾一时的帝王将相,去往了何方? 因为再美好的爱情、再和睦的家庭、再可歌可泣的友情,都有消亡的一天!在我们生命画句号的时候,这一切的一切也走到了结尾!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并不比鲜花的命运好多少! 三、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世界的纷纷扰扰、迁流不息与人生的高高低低、阴晴圆缺? 生命既然如此无可奈何,我们是不是注定要用悲观与痛苦的态度来面对包括成功与辉煌在内的一切呢?不是的!悲观和痛苦的心态是一种低劣得不能再低劣的心态,凡夫都不愿意接受,何况圣者呢? 那么,我们该用什么心态来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呢?听听云谷禅师用佛教最究竟的观点对袁了凡的教诫。云谷禅师向袁了凡介绍了一种心态: 符录家有云:“不会书符,被鬼神笑。”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 简单地说,这种心态就叫做“万缘放下、一尘不起、念头不动、无思无虑”的心态,也就是内心没有喜怒哀乐、没有任何妄想纷飞的心态。从字面上,这种心态就可以这么简单地加以介绍。因为古人具有很好的儒道佛的修养,根基高,这么说就足够了,但是对于今天的我们,绝对不能就这样简单地滑过去。要在此善加体会: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 云谷禅师没有对这种心态加以详细阐发,只是宣说了这种心态的功德:安住在这种心态中画符,这种符就具有驱鬼的神奇妙用;如果不安住在这种心态中画符,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会被鬼神耻笑! 我们要仔细思维,为什么在这种心态下画符,鬼神就害怕了呢?我们要知道,恶鬼与邪神所害怕的就是光明,就像黑暗遇到光明之后,黑暗立即就会消失;又像冰雪遇到阳光之后,就会渐渐融化;同样,恶鬼与邪神所惧怕的就是光明,遇到光明之后,它们就会消失殆尽。当然,这种光明不是太阳与蜡烛的有漏光明,而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无漏“心光”。 这种心光,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平时由于心里的各种爱恨情仇、喜怒哀乐、思考算计等等,使得自己对自己心中的光明熟视无睹。如果我们非常专注地在思考一个问题,此时眼睛明明看到一个人走过去了,却好像没有看到一样;耳朵即便听到了一个声音,也好像没有听到一样;鼻子闻到味道,也好像没有闻到一样;嘴里吃食物,也不会知道是什么味道。这就是心的能力被心中的念头所蒙蔽的例子。 同样,我们内心无始以来就存在的这种心光被内心的喜怒哀乐、思考算计等遮蔽了。其实,她一直就在那里!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即便我们处在人生最黑暗最痛苦的时候,她也是在那里默默无闻地“注视”着我们。 我们如何发现她的存在呢?很简单,就是歇下妄念,歇下内心的恩恩冤冤、烦烦恼恼、思考算计!《楞严经》中说:歇即菩提!歇了之后,她就显露出来了!心光显露出来之后,一切的痛苦烦恼就会如同虚空中的云雾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连外在的恶鬼与邪神也会消失掉! 光说没有用!试试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古人说得对不对,自己去实践一下就知道了! 六祖惠能大师对弟子惠明也这样引导:他先让惠明在一块石头上坐下;然后叫他放下万缘,歇念忘虑,端坐观心;然后再问他“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意思是,你刚才心中什么也不思考的时候,什么是你惠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呢?也即你的妄念是生灭的,灭掉了就没有了;这当中有没有一个灭不掉的东西(也即本来面目)呢?惠明言下大悟,也即在惠能大师的这个引导下,他终于发现了自己内在的心光。惠明还不死心,继续问惠能说:“还有没有其它奥秘,您没有告诉我呢?”惠能大师微笑着对他说:“宇宙人生的一切秘密全在你刚才悟到的这个心光之中,你自己慢慢去体悟吧!” 惠明可以发现自心的这个奥秘,其实我们也能,就是看我们是不是把这件事当回事。当回事——像我们平时挣钱、谈恋爱一样努力、上心,肯定也可以发现这个秘密的。如果不当一回事,恐怕还是依然如故! 这种心态,孔子称其为“中庸”。所谓“中”,就是“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所谓“庸”,就是“无有变易,之谓庸”。当内心无思无虑时,一种无有变易的心光就会露出来,这就是“中庸”! 这种心态,孟子称其为“仁爱”。当这种心光无余袒露出来之时,内心就会充满无尽的仁爱!佛门中所说的“悲智双运”,就是指大悲仁爱,它是这种智慧之光所固有的一种属性。 这种心态,道家称其为“道德、太上”。因其为万物之母,所以称为“道”;因其能生万物,所以称其为“德”;因其随众生驰求之心,变现一切,故称其为“太上”。这种心态,道家修仙者也称其为“神仙、真人、元神、混沌、纯阳”等等。 这种心态,小乘称其为“无我”,因为“我”在这其中了不可得之故。大乘教下称其为“止观双运”,因其虽一念不生,却了了分明之故。唯识称其为圆成实,圆满真实之故。中观称其为空性,空空洞洞,犹如虚空之故。净土宗称其为净土,因其纤尘不染之故;也称其为极乐,于其上安身立命,无比安乐之故。 在佛教经书中,还有其它不同的称呼:《楞严经》称之为“真心”,真常不变之故;《菩萨戒》呼为“心地”,发生万善故;《般若经》唤作“菩提”,与觉为体故;《华严经》立为“法界”,交彻融摄故;《金刚经》号为“如来”,无所从来故;《般若经》呼为“涅槃”,众圣所归故;《金光明》号曰“如如”,真常不变故;《净名经》号曰“法身”,报化依止故;《起信论》名曰“真如”,不生不灭故;《涅槃经》呼为“佛性”,三身本体故;《圆觉》中名曰“总持”,流出功德故;《胜鬘经》号曰“如来藏”,隐覆含摄故;《了义经》名为“圆觉”,破暗独照故。 禅宗虽杜绝名言,一名不立,但为了度化众生,也随机立名:有时呼为“自己”,众生本性故;有时名为“正眼”,鉴诸有相故;有时号曰“妙心”,虚灵寂照故;有时名曰“主人翁”,从来荷负故;有时呼为“无底钵”,随处生涯故;有时唤作“没弦琴”,韵出今时故;有时号曰“无尽灯”,照破迷情故;有时名曰“无根树”,根蒂坚牢故;有时呼为“吹毛剑”,截断尘根故;有时唤作“无为国”,海晏河清故;有时号曰“牟尼珠”,济益贫穷故;有时名曰“无鑐锁”,关闭六情故;乃至名“泥牛、木马、心源、心印、心镜、心月、心珠”,种种异名,不可具录。(以上所引出自《真心直说》。) 因此永明寿禅师在《唯心诀》中说:“一法千名,应缘立号,备在众经,不能具引。” 四、在此处安身立命 在此处安身立命,是什么风景呢?云谷禅师继续解释道: 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二”。夫夭寿,至二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 意思是说,孟子谈论安身立命之学的时候说:死亡与活着是一样的。死亡和活着是两个极端,但是我们的内心不起任何妄念的时候,什么是死亡,什么是活着呢?也即歇念忘虑时,死亡、活着等体验与认知,都彻底消融,只剩下这点心光独耀,此时何处去找死亡与活着呢?其实,死亡与活着都是虚妄分别心生起后,才会有的认知与体验;虚妄分别心消失之后,这种认知与体验也会消失,犹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云谷禅师继续解释道: 细分之,丰歉不二,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二,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二,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 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再细细观察分析下去,就会发现,富有和欠缺也是分别心产生之后才有的认知与体验,将分别心去除之后,回归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一念心光之中时,就知道富有和欠缺本来就是无二的道理,在这种境界中,就可以知道如何去面对贫穷或富有了。在此境界之中,也会知道运气好和运气不好本来也是无二的道理,此时,就可以知道如何去面对富贵与卑贱了。在此境界之中,也会知道死亡和活着本来无二的道理,此时,就可以知道如何去面对死亡与活着了。人生在世,因为将死亡与活着看得最重,所以孟子只说了“夭寿不二”,其实人世的一切顺逆与对立都概括在其中了。 分别心的特点就是产生二元对立的认知与体验,没有分别心,这种二元对立与体验就无处安身了。没有分别心之后,并非如木头石块一般无知无觉,而是有一个明明了了、空空洞洞的远离二元分别的觉知性存在,这个无分别的觉知就是云谷禅师所要教导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处。 五、用禅定来锤炼这种心境 薄地凡夫习惯于妄念纷飞的境界,而对这种一念不生、心光独露的心境,会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因此,要通过禅定来锤炼这种心境。 米拉日巴大师教诫了锤炼这种心境的五种原则: 第一、内心要像婴儿一般无思无虑、对外境不起心。初生婴儿见到事物时,心里不会说话,只是用眼睛看。我们也要在日常生活中这样锻炼自己——眼睛虽然视物,耳朵虽然闻声,鼻子虽然闻到气味,舌头虽然尝到味道,身体虽然触及软硬冷热等等,但意根不起妄想分别。这是断除外执著的要求。 第二、内心要像尸体没有任何执著般断除我执。尸体不会有任何“自我”的思想与执著,禅定时也应该如此,没有任何自我的概念与执著在内心产生,如死尸般断绝一切内在的执著。这是断除内执著的要求。 第三、内心要像大海无波一般没有任何掉举。大海宁静时,看不到一丝波纹。同样,安住于这种心境时,就要像大海无波一般。这是内外执著断尽时的止。 第四、内心要像持续燃烧的灯焰一般明清。这是胜观的要求,也即内心虽然一念不生,但要保持明明了了、清清楚楚。这是与止双运的胜观。 第五、内心如大山一般无有动摇。将这种止观双运的定境坚持下去,像大山一样稳固。这是止观双运境界的稳固。 通过以上五种原则的禅修,心会渐渐习惯于这种远离一切妄想执著的无漏大乐境界。 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是不是我们只能守着这个“心光”无所作为呢?绝对不是!这根本不是圣者的境界,而是庸俗的断见而已!是佛所呵斥的“焦芽败种”,大乘圣者都是安住在这个“心光”之中,展开无尽的自利利他的事业,如《金刚经》中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云谷禅师继续对袁了凡解释道: 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 意思是说:至于改变自己的身口意以求善报或利他,这就是“积德祈天”之事了。所谓的“修”,就是身口意若有过恶,都应当对治而去除;所谓“求”,如果有一毫的执著挂碍,都应当斩断。到了这个境地,就达到了“先天”无思无虑、绝相超宗的境界,这就是佛门中真正的学问。 所谓“感应”,是指我们内在的真心具有感知一切身口意,并且能够回应我们的身口意,将我们所祈求的一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能力。这其实就是无欺的因果规律。憨山大师《参禅法要》中说:“一切善恶因果,除此心外,无片事可得。”也就是说,因果实际上就是我们心灵之上的一条无欺的法则,除了心之外,还有什么因果呢? 明白了这个因果不虚的道理,就可以展开无尽的利生事业。一切安乐的根本在于内心!正如六祖大师所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云谷禅师还教诫袁了凡说: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命运是自己的起心动念所创造的,福报是自己的善念所感召来的。《诗经》与《书经》中所说的这句话,确实是正确的道理。我们佛门的教典中也说:“这个常住真心是有求必应的,向其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说妄语是释迦佛的大戒,诸佛菩萨怎么会用谎言来欺骗众生呢? 所以,如果需要某个结果,尽管“在无思无虑处感格”——也即歇下狂心,在此一念不生的真诚之处,认真地去祈祷、去相信、去接受!在此远离恐惧、焦虑、贪婪、愤恨、自私的真常心态中,去体验上苍所恩赐的一切!在此充满感恩与仁爱的大乐心态中,去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众生!所谓“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也即用此无变的心光、充满大爱的不变真心,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一切“花开花落”、荣辱得失、顺逆高低! 用此无变的心态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与高高低低的人生,就可以达到古人所说的境界: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七、学习佛法,就这么点事! 我们就是要在此处安身,在此处立命!学习佛法,无论你如何轰轰烈烈,无论你如何孜孜以求,说白了,就这么点事!懂也是这么点事,不懂也是这么点事!会也是这么点事,不会也是这么点事! 除此之外,无论用什么美妙的词汇来谈论,都毫不相干! 善知识!你会得么?
其他类似问题
纷纷扰扰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孩子面对失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